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时间:2019-05-13 22:5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篇: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是小企业兴业之策,也是大企业昌盛之道。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双创”的主战场。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有利于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转型动力,有利于深化制造 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推动“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双创” 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为加快培育制造业“双创”平台,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展理念,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坚持示范引领,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依托“双创”平台推动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和区域合作,构建资源富集、开放共享、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培育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形成“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双创”互促共进的新格局,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二)基本原则

夯实基础,系统推进。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作为构建互联网“双创”平台的基础,推动各类创业创新要素的在线汇 聚和开放共享。深刻把握两化融合迈向平台化、生态化阶段的新 特征,统筹发展理念、技术路线和业务模式,协调推动两化融合和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创新发展,开放合作。把技术、组织、模式、业态创新作为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的主攻方向,推动平台与企业业务深度 融合,构建新型研发、设计、制造、管理、服务体系。以构建资 源共享、能力开放、业务协同的互联网“双创”平台为重点,打 造合作共赢、价值共创的“双创”新生态。

企业主导,分业施策。把大企业作为制造业“双创”平台建 设的主导力量,充分发挥大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 面的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 业铺天盖地的新格局。针对不同行业制造业“双创”平台基础、功能和水平差异,完善推进机制和政策体系。

多方联动,营造环境。把政产学研用金联动发展作为制造业 “双创”平台建设的重要路径,构建上下齐动、区域联动、行业 互动的协同推进体系,推进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把握“双创”平台发展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 引领,推动形成建平台和用平台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三)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底,围绕“双创”平台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四个领域分别培育100个试点示范项目,重 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 85%,制造业“双创”平台成为带动制造企业提质增效,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增长,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变革生产关系,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强大引擎。——制造业“双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制造业“双创”示范平台,在重点行业形成一批资源高度富集、参与主体多元、线上线下互动、创业创新活跃的“双创”新生态,有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双创”新模式广泛普及。制造业“双创”平台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引领制造业高端化的重要模式,制造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趋向扁平开放,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 50%。

——制造业“双创”新动能快速成长。制造业 “双创”平台与产业集聚区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制造业“双创”示范区,基于“双创”平台形成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 态、新模式,成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制造业“双创”新环境日趋完善。面向制造业“双创”平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进展,制造业“双创”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制造业领域形成更加浓厚的“双创”氛围。

二、主要行动

(一)“双创”平台+要素汇聚行动 1.行动目标

组织实施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专项,以推动企业创业创新要素数字化、系统集成化、业务协同化为重点,支持建设面向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双创”要素汇聚平台,促进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

2.行动内容 建设企业级“双创”要素汇聚平台。围绕构建多主体参与、跨部门、跨领域的网络化协同研发平台,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工程,推动工业知识、技术、方法、模型的软件化和平台化,鼓励制造企业设计、仿真、工艺等研发软件和工具的云端迁移和部署,加快各类研发资源在线汇聚和共享。实施智能制造专项,支持制造企业加快生产装备、计量检测、仓储物流等制造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制造过程动态感知和集成互联水平,提升各类制造资源网络化配置、优化和共享能力。推动制造企业物流配送、客户资源、营销体系、融资渠道等资源要素的数字化、平台化、社区化,加快构建企业内部资金、人才、市场等资源要素集成共享平台。

建设产业链级“双创”要素汇聚平台。鼓励国家和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型制造企业建立面向产业链的协同研发平台,在线汇聚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发者等相关方研发资源和能力,加快构建研发需求在线发布、研发资源在线共享、研发 业务在线协同的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以促进重点行业制造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重点,推动企业间供应链管理、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业务系统的横向集成,在线整合汇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制造资源和业务能力,打造行业制造能力在线发布、网络协同和实时交易平台,加快构建资源富集、多方参 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双创”生态体系。

(二)“双创”平台+能力开放行动 1.行动目标

以促进全社会研发、生产、孵化等制造资源和能力开放的在线化、市场化为重点,基于平台推动大企业创业创新要素和能力与中小微企业需求精准对接,降低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门槛,培育基于数据驱动、供需高效匹配的资源和制造能力开放、共享、交易新模式。

2.行动内容

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能力开放。组织实施百万工业 APP 培育工程,支持大型制造企业推动专业软件、开发工具集、技术 知识库、应用模型库、测试评估库等基础工具在线共享,构建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等网络开发平台,鼓励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基于平台开发工业APP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推进特定行业和特定场景工艺经验的程序化、工业知识的显性化和工业智能的云计算化。鼓励制造企业建立众包等新型研发模式,支持大型制造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互联网“双创”平台整合实验仪器、检测设备、技术专家等线下研发资源,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下能力线上配置的新型研发服务。

基于互联网的生产能力开放。支持大型制造企业构建分享制造平台,推动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在线分享和优化配置,面向全行业提供生产加工、计量检测、测试认证、物流配送等制造能力交易服务,探索制造能力可计量、可协同、可交易的新模式。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专项,支持行业骨干企业提升数据采集、边缘计算、设备连接、生态搭建等能力,搭建资源富集、创新活跃、跨界融合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大型企业开展内 部“双创”,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道,面向全行业提供制造 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服务。

基于互联网的孵化能力开放。鼓励大型制造企业搭建基于互 联网的创业孵化平台,整合投融资、方案咨询、检测认证等孵化能力,围绕中小微企业研发、制造、管理能力提升提供各类孵化支撑服务,增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能力。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发挥市场、品牌、渠道等优势,依托“双创”平台提供面向中小微 企业的创业培训、品牌宣传、市场推广等孵化服务,增强中小微 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三)“双创”平台+模式创新行动 1.行动目标

围绕制造业“双创”平台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依托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组 织管理模式创新,加快研发设计向协同化、动态化、众创化转型,加快工业生产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加快组织管理向扁平化、创客化、自组织拓展。

2.行动内容

培育新型研发设计模式。支持航空、船舶、汽车、机械、电 子等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协同化、网络化的“双创”平台,推动研 发主体从内部研发部门向跨部门、跨企业扩展,研发流程从串行 向并行转变,加快构建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支持钢铁、石化、冶金等行业依托“双创”平台,深化智能感知、知识挖掘、工艺 分析、系统仿真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持续改进、及时响应、全流程创新的研发体系。引导消费电子、家具、制鞋、服装等消 费品行业建立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众创 研发模式,促进社会化协同研发生态加快形成。

培育新型生产制造模式。组织开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 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支持企业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按需制造平台,提升动态感知、实时响应消费需求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能力。支持建设 3D 打印等“双创”服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在线提供 快速原型、模具开发和产品定制等创新服务,培育“互联网+” 新型手工作坊等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模式。实施发展服务型制造专 项行动,鼓励企业依托“双创”平台,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产品监 测追溯、远程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在线增值服务。实施 百万企业上云工程,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工业云平台迁移,加快低成本、模块化的数据采集、工业软件、开发工具等技术产 品和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普及推广。

培育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创新组织架构,依托“双创”平台推动管理模式从管控型组织向自组织型转变,探索发展小型化、自主化、灵活化的新型决策组织单元,构建网 络化、扁平化、创客化新型组织体系。推动大型制造企业通过支 持员工创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开辟新市场,鼓励建立新 型企业合伙人制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结合“双 创”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支持企业 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与自对标,引入卓越绩效、六西格 玛、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加快企业管理模式变革。

(四)“双创”平台+区域合作行动 1.行动目标

以推动制造业“双创”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为重点,支持 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制造业 “双创”示范区,形成制造业“双创”平台引领发展、地方政府 积极参与、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产业创新生态。

2.行动内容

推进制造业“双创”平台和产业集聚区融合发展。结合地方 重点产业集聚区发展需求,优先支持国内大型制造业“双创”平台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集聚区落地,鼓励平台 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创业创新资源对接,为园区企业提供 集技术、人才、管理、设计、渠道、市场、融资、培训等于一体 的一站式服务,打造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 化与创新衔接的创新载体。积极发挥中国软件名城的载体平台作 用以及软件的赋值、赋能、赋智作用,进一步调动地方发展软件 产业的积极性,集聚资源、突出特色、营造环境。

推动部省(市)共建制造业“双创”示范区。将“双创”平台建设作为中国制造 2025 试点示范城市(群)、国家智能制造 示范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选择一 批产业聚集度高、平台创新活跃、政策体系完善的地方建设制造 业“双创”示范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共享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盘活闲置的 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 等,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加快小型微型企 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步伐,优化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环境,继 续认定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建。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在制造业 “双创”发展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力度,健全政策体系,密切部门分工协作,加强宣传推广,动态 跟踪产业发展态势,全面落实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各地要会同有 关部门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制定推进方案,抓好工作落实。

(二)加强政策引导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鼓励地方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制 造业“双创”平台培育的投入力度。促进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投 资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协同联动,引导社会资本 参与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和整合,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 工程。组织开展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推动开展全国制 造业“双创”深度行活动,发布年度《中国制造业“双创”发展 白皮书》,加快模式案例总结和经验推广。

(三)完善服务体系

开展制造业“双创”平台运行数据监测统计、运行效果评估,编 制制造业“双创”发展白皮书,发布数据地图。面向制造资源、能力等创业创新要素的在线开放、交易、共享,鼓励建立市场化、网络化的新型认证、评估和信用体系。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 管理制度,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管理,实施工 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指导企业开展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

(四)深化国际合作

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 企业、电信企业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双创”平台,推动 “双创”平台“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积极 利用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将培育制造业“双创”平台作为 技术、园区、标准合作以及人才交流的重要内容,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五)加快人才培养

依托重点人才工程,加大制造业创业创新领域人才培养力 度,加快高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大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支持“双创”平台建设运营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加强合作,通 过服务外包、项目合作、开源社区建设等形式开展针对性人才教 育和培训,加快开发者、创客等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基 于“双创”平台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第二篇: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重点领域要点

一、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

(1)提高整车设计制造与试验验证能力。加强高速动车组整车技术平台和检验验证能力建设,建立覆盖产品全寿命周期、全部检修服务业务的运维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自主化城际动车组、多种制式的低地板有轨电车仿真分析、生产制造、试验验证等平台,开展示范应用。

(2)加快关键系统与核心零部件开发应用。重点推动高速动车组、城际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网络控制系统、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齿轮转动系统、轮轴系统、轴承、新型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小型化、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电机,碳化硅IGBT芯片等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研制以及生产、试验验证能力建设。

(3)加强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制、开发和工程化应用。重点推动时速350/250公里等级高速铁路自主列车控制系统、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市域快轨信号系统、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促进国产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推广应用。

二、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

(1)加快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提高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推进在相关下游行业的示范应用。采用先进智能制造模式,推进国内机器人企业建立机器人批量生产数字化制造车间。

(2)加大关键零部件研制力度和集成应用。研制高精密减速机、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高速高性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推进国产关键零部件集成应用。

(3)加强第三方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国家级工业机器人检验检测中心,建立整机性能、关键零部件、安全性能、工艺性能检测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工业机器人认证制度。研究成立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一批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三、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1)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全功能、高性能的整车控制系统产品,推动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功能的高度集成,提升控制系统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水平,开展生产和试验检测能力建设。

(2)提高新能源汽车 车身和结构轻量化水平。重点发展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的车身、零部件和整车。突破整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和车用级碳纤维原材料生产、在线编织、模压成型,镁、铝合金真空压铸和液压成型等先进工业技术。开展轻量化材料加工及整车、零部件成型生产和检测能力建设。

(3)提高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客车的高水平机电耦合动力总成产品,突破多领域集成优化设计技术。提高相关生产工艺装备和试验测试设备技术水平。

(4)提高先进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单体电池、高功率密度超级电容和正负极、特种隔膜和电解液等电池原材料产品,综合性能优越、管理功能齐全,且具有轻量化设计的电池模块和系统(电池包)产品。突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单体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集成技术,提升产品一致性、安全性水平,开展大规模应用。

四、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

(1)推进重点农机装备产业化及应用。重点发展180马力以上动力换挡拖拉机、喂入量6公斤/秒以上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化精密播种机、中高端粮食烘干机、秸秆收获机械等粮食作物装备,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播种、收获和田间管理机械,开发适应我国国情、满足各种耕种条件的先进适用农机产品,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

(2)提高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水平。重点突破大型农业机械四阶段排放发动机、电控系统,高性能大型农业机械驱动桥、变速箱、液压系统等;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提高关键零部件质量和可靠性。

(3)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研发检测能力。推广应用精密成型、智能数控等先进加工装备和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之制造技术,改造农机企业生产条件;完善农机行业科研设施,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推动第三方认证和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五、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

(1)加强核心技术和部件开发及应用。重点开发高频X线发生器、超导磁体等关键部件,精准定位与导航、图像采集处理、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流式细胞分析治疗、植介入产品表面改性,酶催化合成,手性药物合成,药物结晶、长效、缓解、控释的等技术;加强微波提取、大孔树脂吸附、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微波干燥等先进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2)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及应用。重点发展彩色超声诊断设备、高性能无创呼吸机、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核医学影像设备PET-CT及PET-MRI、图像引导精确放射治疗设备等高性能治疗设备,加快发展全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体外诊断产品,推进介入支架、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高端植介入产品产业化,加强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3)推动高端药品产业化及应用。重点发展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高发性免疫、高传染性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加快市场潜力大、临床价值高的原创药品产业化和国外专利到期药品仿制;推动一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的、作用机理清楚的中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提升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

第三篇: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总量规模大幅提升,转型升级快速推进,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快速流动,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迎来“由大变强”的难得机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制造业发展形势、任务和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当前形势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所在。纵观世界强国的崛起,都是以强大的制造业为支撑的。在虚拟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强国仍然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始终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强保障。

通过精准施策、有的放矢,上一轮行动计划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制造业培育了竞争新优势,积蓄了发展新动能。主要表现在:重大装备亮点频现,示范应用扎实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投入商业化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实现示范应用。关键技术多点突破,自主创新成果丰硕。谐波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靶向肿瘤药甲磺酸阿帕替尼等重大疾病1.1类新药实现产业化。检测认证能力提升,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标准化总体组、检测认证联盟为架构的中国机器人检测认证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新兴领域异军突起,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从全球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步伐加快,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从国内看,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为此,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实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推动包括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引导创新资源向制造

业领域汇聚,培育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能力。探索弹性治理新机制,构建保护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氛围。

2、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制造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最大程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及时弥补市场失灵和调节滞后。

3、坚持质量为先。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提升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以质量提档升级带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4、坚持重点突破。加强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顺应产业变革趋势,立足经济社会需要和产业发展基础,聚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整合资源,集中发力,以重点突破带动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提升。

(二)总体目标

到“十三五”末,轨道交通装备等制造业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创建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大幅提高、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三、重点领域

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

(一)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

轨道交通装备是构建安全、高效、环保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基础。持续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发展高速、智能、绿色铁路装备。研制新一代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搭建悬浮导向、车载供电等关键技术研发试验调试平台。打造系列化中国标准动车组,加快研发时速250公里等速度级别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中国标准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发展智能高铁装备,推进智能动车组及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展驮背运输专用车、混合动力机车、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车、大型养路装备等产品研制和产业化,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2、发展先进适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研制中国标准城市轨道车辆及牵引、信号等关键系统,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互联互通和装备统型。加强全自动运行、综合运营管理与服务、主动安全检测与维护等智能化系统及装备研制,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加快研制

时速160公里中速磁悬浮列车、跨座式单轨列车等自主化产品及核心系统部件,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列车及专业检测装备,提高综合检测和安全保障能力。

3、构建新型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检测平台。建设轨道交通研发平台,围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重点研制机车车辆、列车控制系统、高速道岔等智能制造系统及装备,形成人机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制造模式。建设高铁关键系统及部件试验检测平台,提升高铁车辆、列车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试验检测能力,满足新技术、新产品试验检测及认证需要。建设城市轨道车辆及关键系统试验检测平台,提高多品种、多制式装备试验检测能力,形成行业技术服务体系,满足新产品开发及认证需要。

(二)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

发展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是海洋运输、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快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发展高技术船舶与特种船舶。加强邮轮研制国际合作,逐步掌握设计和总包建造等技术,提升工程组织、供应链管理等能力。加快研制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绿色船舶,提升自主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开展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示范应用。加快极地多用途船等极地船舶装备的设计、建造,开展极地开发相关装备实船应用。积极发展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公务执法船和应急保障船等专业船舶和关键设备系统,增强海上综合保障装备能力。

2、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先进装备。推动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高端海洋油气开采装备的研发制造、示范应用,提升海洋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完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突破海洋新能源开发装备自主设计建造瓶颈,加快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建立新型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体系。推动深远海渔业装备的研发、示范应用与产业化,提升海上养殖、捕捞、运输、加工等智能化水平,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3、提升关键系统和核心部件配套能力。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等方式,开展大功率中高速柴油机、双燃料发动机等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动力系统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开发大型远洋船舶尾气处理等智能和环保装备,发展深水多点锚泊系统、钻井系统、通讯导航系统等关键专用配套设备,提升产业化能力,推动实船应用。

4、提升研发制造基础能力。加强研发设计和试验检测能力建设,打造虚拟现实设计与试验平台、产品试验检测平台,提升研发效率和试验检测安全性、可靠性。加快虚拟制造、数据库管理等新技术开发应用,依托骨干企业建设智能示范生产线、智能示范车间、智能船厂等,优化生产流程工艺,促进研发制造服务深度融合。

(三)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智能控制、导航定位、多传感信息耦合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机器人产品智能化趋势愈加明显,具有感知、识别、决策、执行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已成为产业竞争角力的新战场。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提升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整合行业协会、产业链骨干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组建上下游紧密协作、利益共享的集成创新平台,重点开发基础性、关联性、开放性的机器人操作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

2、加快智能服务机器人推广应用。聚焦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外溢效应明显的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推动医疗康复机器人、特种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公共服务机器人、个人服务机器人推广应用。

3、研究布局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密切跟踪全球智能机器人最新发展动态,顺应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的发展趋势,提高机器人安全性、易用性和环境适应性,加快研制全自主编程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机器人。

4、推动典型领域示范应用。提高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等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在新能源、汽车、电子、轻工、纺织、医药、冶金、金属加工、建材、民爆、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加大示范应用力度。

(四)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智能化是全球汽车产业新一轮变革的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网络通信和道路设施发展水平较高,汽车消费市场广阔,为智能汽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发展智能汽车,有

利于培育智能经济、构建智能社会、建设智能强国。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开展智能汽车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建设智能汽车基础技术体系和数据库,重点研发汽车与通信等领域交叉融合的技术架构,环境感知等汽车人工智能基础技术,自然语音识别等人机交互及人机共驾技术,数据采集等大数据技术,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智能汽车典型场景库和大数据基础系统。突破智能汽车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研发新型智能终端模块、多核异构智能计算平台技术、全天候复杂交通场景高精度定位和地图技术、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车用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基础云控平台技术等。

2、开展智能汽车信息安全和测试评价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新型安全隔离架构技术、软硬件协同攻击识别技术、终端芯片安全加密和应用软件安全防护技术、无线通信安全加密技术、安全通讯及认证授权技术、数据加密等安全防护技术。完善智能汽车测试评价技术,重点研发测试评价体系架构,虚拟仿真、实车道路测试等技术和验证工具,整车级和系统级测试评价方法,构建反映我国道路环境和驾驶行为的测试基础数据库。

3、提升智能汽车关键软硬件水平。聚焦智能汽车产业链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加强传感器、车载芯片与中央处理器、车载操作系统、无线通信设备、以及北斗高精度定位装置等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加强辅助智能驾驶系统在整车上批量化、集成化示范应用。提升动力系统技术水平,开展新型车用动力电池材料、单体及系统

研发及产业化,加强先进动力电池生产线示范应用,开发动力电池单体、系统等拆解先进工艺及专用设备。推动新型电动直驱系统研发和规模化应用。

4、加强智能汽车创新能力建设。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优化创新能力布局,建设智能汽车创新合作生态。推进国家智能汽车技术试验评价中心建设,建立智能汽车虚拟评价、在环测试、实路测试等检验检测能力。依托新型城镇化和道路交通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建立智能汽车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开展示范运行验证。

5、推进智能汽车军民融合发展。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实施军民融合重点专项,开展军民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相互转化。加快北斗定位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智能汽车相关领域的应用,促进车辆电子控制、高性能芯片、计算平台、雷达、夜视装备、微机电系统等自主知识产权军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加强无人驾驶系统、网络信息、基础云控平台、人工智能等在军用车辆、作战平台的开发应用。

(五)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发展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对于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十分重要。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加快高端农业装备研制和示范应用。以高效智能、资源节

约为重点,构建高端和适用型产品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重点研发新型高性能拖拉机及复式作业耕整地机械、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甘蔗收获机、秸秆高效收集利用装置、地膜残膜回收等装备。引导骨干农机企业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端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拖拉机及复式作业耕整地机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等示范应用。

2、增强关键核心零部件供给能力。加快发动机、传动系统、电液控制系统、智能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国四阶段柴油机、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传动系、大马力拖拉机悬浮桥等零部件,研发农机自主导航、智能控制、作业监控技术、智能化精准作业装置等智能化控制系统,建设农机大数据和物联网服务平台。

3、推动农机加工制造技术升级。推动农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运用高精度智能切割、机器人作业系统等数字化制造技术和装备,建设智能化与柔性化生产线。建设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和智能物流系统,提高产品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运用新工艺、新设备,改造现有农机加工制造工艺和装备,提升拖拉机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传动系、大型收获机割台、采棉头、甘蔗机割刀等部件的加工制造技术水平。

4、提升产品试验检测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产品虚拟验证、试验、检测和服务管理平台,形成面向行业服务的关键零部件检测体系,增强认证和检验检测能力。重点开展农机产品虚拟工程技术

研发,拖拉机变速箱试验验证和在线监测,大型收获机械脱粒分离系统、清选系统等核心模块试验,大型收获机线下检测,智能化农业装备控制技术匹配验证等。

(六)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

医疗器械和药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点领域。提升中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供给能力,是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用药需求的重要支撑。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及应用。重点支持PET-MRI、超声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全实验室自动化检验分析流水线(TLA)等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化。支持具备一定基础的PET-CT、CT、MRI等高性能影像设备,高能直线加速器及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等治疗设备,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新型分子诊断仪器等体外诊断产品,全降解冠脉支架、神经刺激器、组织器官诱导再生和修复材料等新型植入介入产品,高端智能康复辅助器具、高精度即时检验系统(POCT)等产品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

2、推动高端药品产业化及应用。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免疫系统、病毒及耐药菌感染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推动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创新药物开发及产业化。支持市场潜力大、临床价值高的专利到期首家化学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及产业化,支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产品产业升级。支持2015年以来已获新药证书或已申报新药生产的化学药1-2类新药(新化合物和改良型新药)、中药1-6类新药(含民族药)

及新经典名方产品、国内首家上市的生物药产业化。

3、加强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医疗器械、药品专业化咨询、研发、生产、应用示范服务平台建设,为行业提供关键技术开发、标准制订、质量检测和评价、临床研究、应用示范等公共服务,推动行业全面转型升级,促进产品质量性能提升,提高医药产业分工协作和生产集约化水平。

(七)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重大工程实施,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加快先进金属及非金属关键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汽车用超高强钢板及零部件用钢,高铁关键零部件用钢,高性能硅钢,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用钢,核电关键装备用钢,大型压铸模用热作模具钢,极地环境用钢,大型水电用高级别压力钢管及蜗壳用钢,高炉渣提钛产钛白粉,航空用轻合金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电子信息用关键材料,高端伺服电机用热压磁环及热压磁粉,核燃料贮存格架用铝基碳化硼中子吸收材料,新型稀有稀贵金属材料,石墨烯,8.5代TFT-LCD及以上玻璃基板,显示面板用高强盖板玻璃,钢化真空玻璃,高性能氮化硅陶瓷材料,高性能石英玻璃等产品。

2、加快先进有机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聚碳酸酯、特种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高碳α烯烃、茂金属聚乙烯等高端聚

烯烃,高性能氟硅树脂及关键单体,溴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氟硅橡胶等高性能合成橡胶,聚烯烃类、氢化苯乙烯类、聚氨酯类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海水淡化处理用膜,锂离子电池用软包装膜,偏光片及配套膜材料,微棱镜型光学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胶膜,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特种化学品、电子气体、光刻胶、高纯试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等产品。

3、提升先进复合材料生产及应用水平。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化硅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应用,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应用;土工建筑、医疗卫生、安全防护、高温过滤等高端产业用纺织材料。加快开发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无人机制造等领域用纸基新材料,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高安全高比能电池等高性能电池材料及产品,照明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LED照明芯片等先进半导体材料及产品。

(八)制造业智能化关键技术产业化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将极大带动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度渗透,将有力促进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加强高端智能化系统研制应用。加快智能化关键装备研制,推动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加快核心部件技术突破,提高核心

部件的精确度、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快新型智能终端开发示范平台、第三方检测评定中心建设,形成覆盖“云+端”的体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能力。

2、提升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加强数字化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促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的有效集成。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研究开发网络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加强制造业智能化系统集成标准研制,推动与工业互联网标准有效对接。

3、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促进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优化管理。加快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加强企业内部与外部数据的整合集成与统一访问。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制定中国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

4、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集成应用。建设系统集成应用体验验证中心,开展集成应用适用性、可靠性测试验证。建设重点行业智能化示范工厂,推动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的全面应用和优化升级。开展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构建智能化工业园区和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

(九)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

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加强重大技术装备整机及核心系统部件、关键材料的供给能力建设,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有利于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和重点工程建设。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创新产品示范应用,积极发展先进化工成套装备、大型智能化矿选设备、钢铁冶金关键技术设备、有色金属先进熔炼关键技术设备、建材制造关键技术设备、新型纺织机械成套设备、高端数字化印刷成套设备、汽车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产装备等,为石化、冶金、建材、轻纺、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装备保障。

2、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工艺设备配套能力。加快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关键配套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发展专用生产和检测装备,攻克基础工艺、试验验证等基础共性技术,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业试验验证条件,构建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工艺设备配套供给体系。

3、完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体系。建设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平台,加强创新顶层设计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建设重大技术装备检验检测平台,完善相关标准、验证测试方法和认证制度等,健全检测评定体系。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基地,组建由用户、工程设计、设备成套、研发、制造、检测等单位参加的示范应用联盟,建设示范应用生产线。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支撑体系建设

整合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积极开展

标准的制修订、评估、试点、验证、宣贯和推广应用工作,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建设,按照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认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重点领域产品认证制度和市场采信机制。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质量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行业自律。

(二)优化完善激励政策

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积极运用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扶植创新发展的骨干企业和产业联盟,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完善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鼓励政策,健全研制、使用单位在产品创新、增值服务和示范应用等环节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强化金融政策扶持

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利用贷款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行动计划实施的信贷支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支持重点领域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开展产品融资租赁业务,推进租赁资产证券化试点。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符合条件的行动计划实施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加大国际合作力度

落实“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建立国际对话交流平台,构建国际合作长效机制。围绕标准制定、认证认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加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统筹利用产业基金、政策性贷款等资金渠道,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加强技术合作,并购海外高水平研发机构和优质企业,推动全球领先企业与国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发挥各类引智工程的作用,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以3年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环境条件变化,动态调整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为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有序推进,将逐一制定出台各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实施方案。

第四篇:大学生双创平台可行性报告

高校大学生双创平台

可行性报告

2016-2-28

目录

一 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社会背景.....................................................................................................3 二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3 三 大学生创业参与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低的主要影响因素.....................................................4 四 大学生双创平台可行性案例的分析.........................................................................................5

(一)大学生线上互联网创业...............................................................................................5 1大学生网上创业优势....................................................................................................6 2 网上创业注意事项:...................................................................................................6 3 对网上创业的建议.......................................................................................................6

(二)校园咖啡吧案例分析...................................................................................................7 1 市场背景.......................................................................................................................7 2 市场状况.......................................................................................................................7 3 校园咖啡厅特点...........................................................................................................8 4 校园咖啡优势...............................................................................................................8 5 消费群体分析...............................................................................................................9

(三)大学生校园快递服务站的可行性分析.....................................................................11 1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1 2 校园快递环境分析.....................................................................................................11 3 校园快递现状.............................................................................................................11 4建立校园服务站优势..................................................................................................12

(四)大学生扶贫基金.........................................................................................................12 1 扶贫背景.....................................................................................................................12 2 双创平台扶贫意义和目标.........................................................................................14

(五)大学城;二手交易市场;二手交易网站.................................................................15 1 市场状况分析

...........................................................................................................15 2 二手交易市场的SWOT分析

...................................................................................15 3 市场定位分析

...........................................................................................................16 4 市场可行性分析.........................................................................................................16 五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对策分析...................................................................................17 六 小结...........................................................................................................................................18 七 附件...........................................................................................................................................19(一)大学生在双创中占有的位置..........................................................................................19

(二)大学生双创,政府的扶持政策有哪些?.................................................................20 1 大学生自主创业市场主体类型.................................................................................20 2 创业优惠政策.............................................................................................................20 一 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社会背景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国家已迎来了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高峰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668万人,比2015年增加9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严峻。并且将来的若干年内,毕业生总量将会增,这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同时,大学生找到的工作待遇很低,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自主创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二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是创新知识、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培养创业者的“摇篮”。早在1989年,创业教育开始走进我国学者视野,1998年以来,伴随大学生创业大赛出现的大学生创业现象在我国兴起,并引起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与此相适应,2002年,当高校扩招后的引发的就业问题出现后,大学生创业的话题也逐年升温。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有680万,而2003年仅212万,相比十年前多了468万,呈三倍增长。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多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就业压力明显增大。而2013年受济增长趋缓的影响,社会需求减少,企业招聘计划同样减少;但是,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供求矛盾突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创业成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自主或者被迫的选择。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创业教育已初见成效,大学生创业也越多地被社会接受。自2008年起中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5年来,全国的总体比例从2008届的1.0%上升至2012届的2.0%。然而,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和前景却不容乐观,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一直在1%的比例徘徊。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至30%,如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另外一项对毕业三年后的大学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群体中,三年后有约7成的人退出了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仅1%。

大学是创新知识、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培养创业者的“摇篮”。早在1989年,创业教育开始走进我国学者视野,1998年以来,伴随大学生创业大赛出现的大学生创业现象在我国兴起,并引起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与此相适应,2002年,当高校扩招后的引发的就业问题出现后,大学生创业的话题也逐年升温。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有680万,而2003年仅212万,相比十年前多了468万,呈三倍增长。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多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就业压力明显增大。而2013年受济增长趋缓的影响,社会需求减少,企业招聘计划同样减少;但是,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供求矛盾突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创业成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自主或者被迫的选择。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创业教育已初见成效,大学生创业也越多地被社会接受。自2008年起中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5年来,全国的总体比例从2008届的1.0%上升至2012届的2.0%。然而,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和前景却不容乐观,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一直在1%的比例徘徊。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至30%,如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另外一项对毕业三年后的大学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群体中,三年后有约7成的人退出了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仅1%。

三 大学生创业参与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首先,就业观念陈旧,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不高。尽管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但多数大学生仍然把考研、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参与创业的热情不是很高,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来自南开大学的一份学生调查显示,89%的大学生已对创业产生恐惧心理,并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自主创业。在回答“为什么不选择自主创业”这一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失败率高”这一选项。在对不到11%打算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动机调查中,运用自己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所占比例超过了50%;居第二位的是自己当老板赚更多的钱,占了38%;选择挑战自我的人占28%,居第三位;只有7.4%是为了解决就业。显然,尽管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选择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仍是少数。被访大学生表示,大学生没有市场经验,人际交往上的不成熟将成为市场角逐中的极大困扰。

其次,缺乏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特别是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政府官员服务意识不强。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也是创业环境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作“白领”。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时,就会流言四起,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容忍失败的氛围。

再次,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从事的行当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发展前景堪忧。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经验,对销售、管理方面知之较少,因此选择的项目普遍规模小、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或者在网上开网店,或者加盟快餐店,或者开零售店。这不仅难受到风投资本的关注,也阻碍了自身的长远发展。大学生在低端市场创业的局限性,让他们仅能勉强解决个人就业问题,很难提供就业岗位,更起不到“带动”作用。虽然大学毕业生在学识方面有一定优势,可存在缺乏经验、眼高手低、盲目创业等问题,导致创业成功率低。因此,目前的情况下,在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同时,如何提高成功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创业是一种复杂的劳动,需要创业者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因此造成大学生创业难得最关键因素还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欠缺,创业能力对大学生创业而言就如同基石对高楼,缺少它大学生创业之路必定坎坷、难以走远。然而,时下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迫在眉睫。

四 大学生双创平台可行性案例的分析

(一)大学生线上互联网创业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以解决就业问题,网络创 业则因为其低成本、低风险、潜力大等优势而成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首要选择.众所周知。现在大学生微商俨然成为大学生主力军。

1大学生网上创业优势

注册登记优惠

金融贷款优惠

税费减免 网上创业注意事项:

第一,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第二,要以解决创业资金为重点.第三,要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创业目标;第四,尽量减少限制级条件 对网上创业的建议

第一、防止电子商务的陷阱。网上开店已经成为现实,也贴近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应该多花点时间学习下?如果什么不懂就去操作,估计就是花钱买教训的多,挣钱的少。.第二、创业要有看准的目标和方向选定方向是成功的捷径,方向不对努力十年都没用,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目标大家都会讲,但关键是创业者们是不是又结合自身条件做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很多人说我有很好的想法,这个只要做了,就一定能怎样怎样,但是,所谓灵感就是偶然的迸发,它未必是一个好的可实现的营销项目,我们需要通过市场去分析我们客户的需求,看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的项目如果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真正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这才是一个好的项目,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是我们可实现的目标,真正指导我们创业的前行。

第三、执行力非常重要也就是要落实,踏实的去做,对于想要网络创业的人,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对于创业的人来说,执行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你没有执行力,那还是不要走上创业这条路。今天说干这个,明天说要干那个,第三天一看,什么也没干,这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注定不会有结果。坚定的方向也是成功的基础,在创业过程中,一定就是做的任何规划都不会按照计划实施,最终偏离预定的轨道。失败收场,所以,创业的人执行力很重要。

第四、面临失败怎么办我们的成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事业的成功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我们创业路上,无数的艰难困苦给我准备着,所以,如果遇到了什么挫折或者困难,特别是面临失败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克服。看看网路创业成功的人吧,无论是淘宝,还是百度,他们都是先经历了很多失败之后才成功过的。如果你连困难也不敢去面对,那么你还是早早退出吧,跪在坚持。

第五、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急功近利到极致的人,总想着要投机取巧,一夜暴富,这其实只是个神话,永远不值得创业的人去追逐,网络有它自身的规则。真正想一夜暴富的人应该去买彩票,而不适合与来创业,更不适合来做网络创业。努力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第六、创业者的心是孤单的。深有体会吧,朋友,创业是孤独的事情,所以作为创业者,一定要可以忍受寂寞。因为你是先行者,同志很少,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来面对,无人分享,无人讨论,胜败自己承担。不过,也只有在这个阶段,才有机会无干扰的来自己冷静的来思考,成功的创业者都会有这个阶段。你要号召各方面孤单的行者,他们都为你服务的时候就是你成功的时候,很有哲理吧?

(二)校园咖啡吧案例分析 1 市场背景

喝咖啡是一种流行,同时喝咖啡也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情调和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咖啡文化的流行,校园也成为了咖啡文化入驻的重要场所。咖啡厅已正在成为人们与人沟通和自我享受的一个重要场所,它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给消费者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一种氛围文化和生活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映射到校园中来,咖啡文化消费在校园市场大有可为。市场状况

目前高校周边分布有众多咖啡厅,纷纷瞄准了高校市场。以武大为例,珞狮路一条街咖啡厅密集程度之高,是武汉其他地方不常见的,所以现在咖啡消费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校外咖啡厅都有把高校老师和学生作为自己潜在顾客的考虑和行动,但是并不是有明确的细分和定位――他们不仅仅为高校师生提供咖啡。经营一家定位高校市场的校园咖啡厅,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顾客创造差异化价值,才能在校园市场切下一块自己的蛋糕。校园咖啡厅特点

高校是人口极为密集的场所,同时整体上知识文化素质比较高,接受了较多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有强烈的追求较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的欲望,有一部分群体消费水平较高,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购买非生活必需品。在校园里面经营一家咖啡店,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对于经营者而言,潜力巨大,大有可为。校园咖啡优势

(1)地理上更接近受众,节省顾客时间成本,方便消费者。

(2)情感上校园咖啡厅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甚至有些消费者本能的排斥校外商业气息浓厚的咖啡厅。

(3)易于结队消费,人群集中,易产生示范和模仿消费效应。

(4)实力上不及校外咖啡厅雄厚,管理经验不足,影响力较弱。

(5)消费群体单一,且消费时间也相对集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运营费用。

(6)目前校园市场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消费群体集中,消费潜力巨大。

(7)年轻人居多,一旦形成习惯和消费偏好,易形成顾客忠诚。

(8)一旦成功,容易导致跟进的竞争者。

(9)校外众多的咖啡厅容易分流顾客。消费群体分析

学生消费群体按照学历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本科生按照年级分为入巢,守巢,离巢三个阶段。

本科:

(1)入巢:主要是大一年级。初来乍到,处于对学校环境和周边环境的熟悉阶段,对一切都十分好奇,有充足的课外时间,对校内外乃至整个武汉市的饮食有较浓厚的兴趣。另外因为通过社团活动等和高年级的师兄师姐的接触中,渐渐建立起对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致认知。大一入巢期虽然不会有较频繁的咖啡消费行为,但是是建立良好形象的关键时期(新生对新接触到的事务总是充满好奇,易于接受并且先入为主很容易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可以长期维持),事实上,入巢期的新生之中一部分的先行者开始体验,对其他的入巢者起着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2)守巢:主要是大二和大三年级。经过大一的迷惘和适应期之后,心态逐渐和学校的环境合拍,消费行为由大一的大学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手机,电子词典,衣服等)转为非生活必需品的体验性和情感性的消费。一部分人寻找兼职工作,可支配收入增加,同时相当一部分守巢期的消费群体开始恋爱,情感需要表达,品咖啡是一种很好的寄托和途径。针对情侣市场大有可为。

(3)离巢: 大四可归入离巢期。因为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可支配的剩余时间减少,针对离巢期的消费群体可以采取情感营销的方式,营造一种浓浓的归属感,得到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硕博士

这是一个不同于本科生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他们学历较高,可支配收入也较多一些,消费习惯趋于理性,思想更为成熟,另一方面他们并非专业的上班族,有充足的时间和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易于成为忠诚的咖啡消费者。另一类是MBA和其他群体,这一类群体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成熟稳重,追求生活品位,是咖啡的巨大潜在消费群体。

教师消费群体

(1)年轻教师:刚毕业不久,留校的年轻老师,一般单身,没有家庭,处于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换之中。生活稳定,有较稳定的收入,易于接受新事物,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

(2)其他教师:相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收入较高,有子女和家庭,可支配收入

其他顾客群

社会消费群体,因为为了感受武大氛围,或者节庆,事件(樱花节,年会,朋友拜访等)暂留武大,构成了流动的消费群体。

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分析:

(1)在所调查的本科生总体中,每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400到500之间,占37.1%,其次是400以下和500至700,分别占26.2%和 21.9%,这三者占据了总体的85.2%,构成了本科生消费群体月生活费的主体。可见,在武汉市物价水平的大环境下,学生消费群体可支配收入不显得特别紧张,同时也并不宽裕。

(2)在对咖啡和西餐的消费偏好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约四分之一的目标消费群体态度是“喜欢”,大约一半的群体态度为“一般,没有特别偏好”,这两者占据了总体的大部分,不喜欢的顾客只占15%左右。

(3)在对咖啡和西餐消费频率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有四分之一强的目标顾客选择“会经常去”,三分之一的顾客选择“偶尔去”,而选择“不会去,没有此需求”的潜在顾客也占到了四分之一强,和上面的比较之后,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潜在消费者(约10%)对咖啡和西餐怀有好感,但是需求的意识处于沉睡状态,经过宣传和市场开发,这部分消费者有望成为咖啡和西餐的忠实消费者。

(三)大学生校园快递服务站的可行性分析 1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本项目是建立一个专注高校校园市场的一个双创平台,旨意为大学生等提供便捷的校园快递服务.建设规模500平方,专业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平台。校园快递环境分析

在电子商务平台日趋完善的今天,网购热潮势必愈演愈烈,校园作为一个网络信息化发展集群其带来的将不仅是广阔的市场需求,更是在校园快递下的无限商机,校园师生市场广大,目标客户明确,学校的校园秩序是其必须规范的。而杂乱无章的快递公司代理点,极易给校园环境的稳定造成不安定的因素,因而对快递店的要求是必须要对师生提、派送货物及时性和改善服务态度方面进行改善,以增加送货区域和代理店,以方便学校师生的生活,对校园快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快递现状

(1)影响学校笑容笑貌,现大部分快递都在学校门口收发,多而杂,混乱不堪。

(2)影响师生正常休息时间。现快递业务员选择在中午11.30到12.300这时间段收发,如果师生在该时间段没有去领取,快递员会延误到下一天派发

(3)消费权益得不到保障,现快递员服务差素质低,甚至学生在上述时间段未领取,还出现辱骂学生现象。(4)车辆安全隐患,由于没有固定场所,车辆穿梭在学校及门口,安全是很大的问题。

(5)快递物品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由于场所时间都不固定,经常物品会遗失

4建立校园服务站优势

(1)在学校设立固定工作点,方便师生(2)建立完善投诉体系,保障师生利益(3)统一管理,美化校园环境。

(4)针对店内的快递工作,因地制宜,选择在校毕业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平台

(5)店内空置位置,为大学生好的产品和项目提供场地.方便大学生自主创业。

(四)大学生扶贫基金 1 扶贫背景

根据去年的一项统计,中国高校在校生已经达到1600万人,其中贫困生的比例占到了20%,特困生占8%。此外,在农、林、师范类学校的在校贫困生比例更是超过了30%,特困生超过15%。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可能还要更高一些。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1600万左右。按这个基数进行比例换算的话,我国贫困大学生已有相当量绝对数目,足以引起社会共同关注。

这几年贫困大学生现象显得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和这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收费制度改革相关。过去中国人上大学基本上是由国家全部包下来的。所有的费用基本上全由国家独立承担。学生一般只需要花些吃饭零用的钱,买学习资料的钱。虽然当时的收入普遍不高,这部分钱对一般收入的家庭来说都不是问题,教育费用始终不曾是家庭的主要开销。当然,当时也有贫困生,也有困难补助,但总体来说不象今天这样突出。这几年我国高校实行费用改革后,教育成本不再由国家财政独立承担了,而分摊为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几部分。体制改变带来的教育成本投入方式多元化,使得大学生的开支在一般家庭中所占比重也增加了。以四川大学而言,一般本科生一年学费4800左右。再加上学生一年的生活费用,其它学习费用,逢年过节时回家的路费,一年大约需要一万块钱左右。这笔数目对于城市户口而言费用不算太大。但许多边远地区的贫困家庭一年也挣不了一万块,一家有一个孩子上大学对他们就是相当大的负担。

此外,高校扩招也是贫困大学生现象的一个原因。过去国家是包几十万大学生,看起来问题还不大。现在全国在校大学生有1600万人,每年入学学生人数就有700万左右。扩招使得大学为包括贫困家庭学生在内的更多学子敞开,使得贫困生人数有所增加。因此,一定要建立资助体系,通过建立各种渠道进行解决。

对于考入大学的学生而言,虽然录取比例有所提高但仍是从多数人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贫困大学生求学问题涉及到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整体发展,应该由全社会来关注。目前,对贫困大学生的扶助工作分为国家,学校,社会三个层面。从国家和政府来说,做了大量工作,投入巨大。大家都知道的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这部分款项为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求学提供了最大保证。从学校来说,各高校一般会考虑为学生自己减免学杂费用,还会自己拿出学费的10%来资助贫困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困难补助,或在校内安排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以帮助他们应对日常生活开销。现在,又开通了“绿色通道”。随着学生录取通知书一块寄出的还有一个帮助贫困学生的说明书,指导他们如何在学费与生活费尚无着落的情况下通过学校帮助尽快报到,开始新的学业。政府也鼓励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贫困大学生。一些学生通过自己打工赚钱来赚取一部分生活费,既充实了自己又增强了社会生存技能和信心。这些都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在校费用的途径。

大学生的救助扶贫体系发展到现在,对贫困大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了,最直接的就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上大学读大学难的问题,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就是弘扬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美德,净化社会风气。

通过我们的大量调查,许多贫困大学生都愿意在不影响自己学习以及学业的情况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锻炼,学习机会,在不断的学习锻炼中成长。通过对老师以及学校的调查,老师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走进校园,在不影响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给在校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在校实践,动手锻炼的机会。双创平台扶贫意义和目标

(1)提供在校安全的锻炼平台:中国联通沃尔扶贫所能带来的意义在于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影响学习,不影响安全的在校锻炼成长平台,他有别于传统的校园实践课程,在联通提供的大平台下,利用企业的优势与资源,提供实际的锻炼,通过锻炼马上就能够拿到当月的扶贫锻炼奖励资金,通过对锻炼的坚持以及深入的学习,最后还能拿到联通的助学金,解决家庭负担。

(2)解决国家助学金发放矛盾:大专院校的助学金发放比例一般是一个班级10人左右,这远远不能解决助学金的实际发放数量,一个真实的数据是一个班级需要助学金的学生每次申请最少在20人以上,每年的助学金评选是老师,辅导员,班级干部最头痛的事情,通过我们的扶贫助学帮扶锻炼,能够从另外一个方面去化解这些矛盾,对于没有评选上国家助学金的,还可以申请沃尔扶贫助学金,化解国家助学金发放矛盾。

(3)避免学生上当受骗: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成都地区的兼职公司大大小小有150家左右,大学生职业培训公司5-10家,他们的经营模式均是需要先交费,在服务,很多学生都在交钱以后发现与原先的服务不一样或者很多公司根本就没有服务,当上当受骗时候,维权对大学生来讲又是一件复杂而麻烦的事情,很多学生在上当受骗后均不了了之,相对对这个社会的印象也是尔虞我诈,对大学生的成长也非常不健康。加入沃尔扶贫助学计划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沃尔商学院也会定期安排各种企业在职高管人员与他们分享真实的工作经验与人生阅历。

(4)培养对社会的感恩之心:扶贫的意义在于扶思想之贫困,能力之贫困。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整改社会资源以及学校资源来帮助贫困大学生。在成都的这么多大学中,我们经过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发现。每一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更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健健康康充满自信,对社会充满爱的人。这对民族的崛起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是至关重要的。

扶贫帮扶锻炼重点于帮与扶,帮助他们锻炼与成长,扶持他们创造与学习,扶思想之贫困,能力之贫困。

我们的目标是:动员社会力量,为特困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提供更多的在校社会实践锻炼,提供更多的在校学习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成才之梦;由学生共同管理,通过自助、助人、拼搏、服务社会,传递社会关爱,实现成才梦想。

(五)大学城;二手交易市场;二手交易网站

市场状况分析

(1)市场背景分析

目前全国有几百万在校大学生,单单安徽省就有几十万的在校大学生。由于不同行的经济收入和家庭背景不同,学生急需通过二手交易的方式购买或出售商品,传统的二手交易市场是面向大众的,没有特定群体,范围广泛,适及面广,交易不方便,信息传播的速度慢。网上的二手交易平台也极少。

(2)竞争对手分析

目前还没有存在主要的竞争对手,有的只是相对于同个地域的交易,网上的相关交易平台还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针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更是屈指可数。

(3)消费者分析

在校的大学生有一部分消费群体(经济能力较强的)可能急于想购买新的产品而没有足够的钱,想找个途径卖出自己的旧商品后再买新的,或者需要处理一些自己不再用的商品;另一部分消费群体(经济能力较弱的)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只能通过二手市场来购买哪些便宜的、实惠的商品。

二手交易市场的SWOT分析

2.1 Strength(优势)

2.1.1消费群体稳定。大学校园里稳定的学生客户群。大学生有许多共同的兴趣和消费倾向,消费商品较单一。每年数千学生的流动为大学城的消费带来了新鲜血液。大学校园里的消费群体素质较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阶段。

2.1.2成本低。首先学生居住很集中,降低了输送成本,再一个,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网。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电子商务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展板等,这样减少了印刷、广告等这些费用。

2.1.3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宣传意识强,促销有一定的针对性,竞争对手少,网站服务独特,市场广阔,利润大。

2.2 Weakness(弱势)

可能由于首创的面对大学校园的在校生商品二手买卖服务,知名度还不够高,需要充当开拓者的角色,其中必定有很多困难,同时也是处于商品的导入期,需要培养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感,提高知名度。

2.3 Opportunity(机会)

由于能够买足大对数在校大学生,在其他高校推出网站推广活动,吸引消费者,手法比较新颖。

2.4 Threat(威胁)

由于现在是网站在同行业中扮演披荆斩棘的角色,如果网站没有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很容易被后来者所赶上并取而代之。所以要时常做好维护工作。

市场定位分析

对于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以更专业化的服务、独特的经营模式以及标准化的管理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买方市场来说,对于二手产品的接受程度 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资料占38%,自行车占20%,电子产品占17%,体育用品占13%,电器占9%,而其他私密类的用品如衣服、鞋等占3%。在卖方市场来说,愿意出售的二手产品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资料占32%,电子产品占22%,电器占17%,自行车占16%,其他占13%。很明显,买卖双方存在着一定的交集,这就是我们的市场定位。而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的二手 交易价格普遍在原来销售价格的50%。这也是给二手市场的利润带来了较大的空间。

市场可行性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二手交易是因为其价格低廉,性价比比较高,同时能够满足短期的使用需求。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当然,同样也根据消费者的心理,也存在不购买二手商品的理由。像是针对电器、电子商品等,大部分学生是对它的的安全隐患存在担忧,也有人担心二手商品使用不顺手,还担心售后的服务问题,万一出现了质量问题,就无从追究,而对于那些衣物等私密物品,最担心的莫过于就是卫生问题。二手产品的优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是不会有其他改变的。而这些担忧在接受二手产品确实可以加以控制,但有时为了不限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构建这样一个平台时,肯定会遇到一些普通的二手店可替代性等问题,不过我们可以从服务、销售方式等方面来加以优化自己。高校二手交易提倡的是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学城的二手市场是专门为大学生服务的。目标明确,较容易获得大学生的认可,是大学生自己的交易平台。发展速度会比较迅速。

五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对策分析

1.从国家层面上,要加强政策的引导、规范和支持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虽然从1989年就开始起步,但发展较为迟缓,虽然创业教育已在全国各高校都有声有色地开展,但是各地方各院校的创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整、规范。大学创业教育可以是多样化、无界限的,但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基本理念应该有规律可循,被大众认可。因此,国家应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方面出台相关细则,使得高校的创业教育更加规范化,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实效。

除政策支持外,政府的资金支持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应该落在实处,只是在学校里面接受创业教育是不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当下由于高校办学资金有限,缺乏创业实践的场所,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停留在表面功夫上,这也是大学生创业频频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高校急需政府资金扶持创办创业实践场所,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从高校层面上,各大学需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担负着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技能,授予学生创业知识的重任。大学是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有责任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近年来,随着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推行,大学生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然而大学生创业比例相较欧美学生仍有很大差距,这与高校中的创业教育不完善大有关系。因此,要改变国内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高校在相关方面也应该做出努力,具体包括:(1)要设立创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使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能找到有效的协调机制。(2)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大对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力度,把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3)要建立一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4)完善创业教育服务和保障体系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从个人层面上,大学生创业者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固然需要学校和政府的支持,但是更离不开大学生本人的努力。创业能力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与创业的成败直接相关。大学生创业应着重培养和提高以下三个方面的创业能力。一是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成功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开拓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和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必须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二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充满了竞争和风险,创业者要使自己的创业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必须重视经营管理。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者在管理上的体现。管理活动贯穿于组织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不仅是组织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三是提高人际协调能力。要想创业成功,大学生还需要培养自己的人际协调能力。因为包括创业在内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意识地培养与他人的协作能力是获得他人和社会支持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注重提高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是艰苦的,不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还有失败的可能,所以在创业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经历的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过程,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缺,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尤其是独生子女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大学生要自觉加强对创业素质的训练与培养,从而正确了解自己,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到创业的艰难,形成谦虚、豁达、坚韧不拔的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要树立不怕困难与挫折,敢于向困难挑战得精神,加强意志锻炼,使自己在创业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光明。

六 小结

小结,除了以上项目的分析,在高校还有很多好的项目和产品,若能为大学生搭建好的双创平台,在一些问题上给大学生提供建议和指导,定能达到新的高度,和大学生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当前大学生双创平台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1.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近年来,国家实行了创新工程,进行了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国内诸多省市也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自主创业,欢迎出国留学生回国创业。给予相应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税收、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分期注资等。2.大学生才思敏捷,敢想敢干

在中国已经成功人世,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相当活跃,创业热情十分高涨。各种创业计划大赛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许多有想法、敢创新的学生从中脱颖而出,学生创业随即达到高潮——截止2007年初,全国由大学生自己创办的公司已有数千计。3.大学生掌握了比较可观的知识资本

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将是主要的知识资本拥有者,他们投身创业又将成为知识资本的营运者。虽然在创业时货币资本等有形资本不足,但是他们拥有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无形资本——知识资本,加之现有政策已允许其折合成相当比例的有形资本,以股权占有形式投入、创立实业,并能通过吸引风险投资等途径募集创业资金,从而保证创业的进行和持续发展。再者当今网络经济、虚拟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也为大学毕业 生自主创办小型知识型创业创造条件。4.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注意积累实践经验

他们积极投人课余的实践活动,或参加校园勤工助学,或为高新技术企业打工,这些活动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奠定了初步基础。

综上所述,当前市场环境即为大学生双创平台发展的最佳时机。

七 附件

(一)大学生在双创中占有的位置

大学生是推进双创生力军,是双创的重要主题

创业,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多数人的选择,对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在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时,李克强总理曾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2015年4月21日和6月10日,有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内容也两次被列为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

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大学生双创,政府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1 大学生自主创业市场主体类型

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体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优惠政策

2.1 税收优惠

持人社部门核发《就业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三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2.2 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

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10万元。

鼓励金融机构参照贷款基础利率,结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贴息。

2.3 免受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毕业两年内的普通高校学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定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2.4 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 对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所招用毕业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

对大学生在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月)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2.5 免费创业服务

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2.6 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2.7 创新人才培养

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各地各高校实施的系列“卓越计划”、课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同时享受跨学科专业开设的交叉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等,以及探索建立的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2.8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各高校挖掘和充实的各类专业课程和窗户新创业教育资源,以及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的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享受各地区、各高校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2.9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自主创业大学生可共享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和实验教学平台。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和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以及高校学生成立的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10 改革教学制度

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各高校建立的自主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和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和学习的新探索。

同时也享受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指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等系列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和教学实践活动。优先支持参与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2.11 完善学籍管理规定

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享受高校实施的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等管理规定。

2.12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各地各高校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的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以及地方、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的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和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可享受各地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相关培训、指导服务等扶持政策。

第五篇: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以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推动我校体育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以达到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特制订我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体育条件

(一)、有利条件

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在建校初期积极制定一系列体育管理办法、采购体育器材、招聘专业体育教师。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工作中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育理念先进。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健康成。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能教课,能训练、能开展科研活动,能组织大型集体活动,精通裁判知识。

(二)、面临的困难

1、教师问题

师资不足,外出交流、探讨、协作的机会不多、思想上不重视体育课堂质量,课堂内容单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2、学生体质问题

学生体质偏低、体重不达标、营养不良、运动能力差,活动时间少。

3、家长问题

学生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于学生的体质从不过问,不了解学生营养是否满足其身体的成长需要。

二、体育工作思路

以“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为目标;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为理念;以“走进阳光”的孩子是幸福的,走出阳光的孩子是自信的”为追求。横涧一中学校的育人目标是:“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后续发展的基本能力,适应社会的基本经验,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为每一位学生的美好未来做好准备”。让每一个阳光学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探索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体育课每班每周从原有的2节增设至每班每周3节,开设体育特长班。按国家标准配备专业体育专业教师,逐步使学生接受专业体育知识。根据合格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实施,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并规范管理。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体育锻炼。每学期期末组织学生体质测试,并把学生的体质状况纳入家校联谊书通知学生家长。

(二)、完善阶段(3014年9月-2015年8月)

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每学期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校外交流学习1-2次。把体育教师的额外工作量列入考核范围。体育特长班训练工作有序进行。做好实施训练的纪录和测试成绩纪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运动队的成绩。在原有基础上补充体质测试仪器,使学生体质更加精确,评定更加科学。定期邀请外校有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到我校指导体育教学、训练工作。填充课堂内容,使每个学生掌握一到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三)、稳定阶段(2018年9月-2016年)

体育师资、器材完成配备,课堂内容、场地安排上得到有效保障。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1小时以上,学生体质达标率超过85%,群体活动形成系列,具有多样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体育竞赛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体育教学、健康标准测试有机结合。学生家长了解学生每学期的体质状况并积极配合学校,为学生的体质做坚强的后盾。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不同类别的体育竞赛,体育训练有序进行。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研究体育工作,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并进行宏观调控。

2、完善现有体育规章,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和保障作用。

3、加强组织与协调,统筹安排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并抓好“计划、组织、实施、总结、反馈”等环节,确保活动的有效落实。

4、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校园网站宣传普及体育知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构建人人关心学校体育工作的局面。

5、继续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档案,并抓好档案规范化建设。

(二)、优化教师队伍、落实体育内涵发展

1、积极开展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体育专职教师,特别是与兼职体育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探讨,每位教师每学期开设一堂专题性公开课,并进行评课与交流,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及业务能力。严格课堂教学常规,把此作为对每位体育教师的管理与考核的依据,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体育教师的上课方式有全新的转变。

(三)、优化教学、提高体育学科质量

现有的体育专职教师,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一方面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体育常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将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加强体育师资的建设,逐步实现体育教师专职化。并以教师主动发展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为载体,通过2—3年的努力,所有体育教师在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及个人素质上均得到全面提升。

加强体育特长班的管理,训练分工到人,明确职责,并对体育特长班取得的成绩进行客观的评估,作为组内对每位教练员的考核。进一步提升篮球赛、拔河赛等已有的大型学生体育活动品牌,再树一批有影响的新品牌。开发和推广“集体体育竞赛项目”,如“全校师生健身周”活动、“假日体育”、“休闲体育”、“趣味娱乐体育”等特色学生体育活动。

五、支持与保障

学校一是重视抓好基础性工作,从创建计划的制定到各班组队,日常训练和活动以及每年一次的班际比赛保证有序进行,营造创建氛围;二是要保证创建经费的投入,及时添置创建所需的设施、设备,以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要重视抓好师资培训工作,创造条件让带队教师赴外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素质,为创建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

继续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补充体育器材、设备,保证教学、训练以及群体活动的开展。体育器材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体育器材进行登记与合理的分类,器材分布适当、井然有序。做好运动器材、设备和运动服装的选购工作,及时满足体育教学发展中各种物质的需要,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每年登记损耗的各种器材数目与数量,及时补充。使我校的体育器材设备达到省级标准。

下载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安徽学前教育启动三年行动计划 ( 2011-05-22 08:52:57) 稿件来源:安徽日报 日期,省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着力破解我省城乡幼儿“入园......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定稿)

    海勃湾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把解决“入园难”作为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和突破口,加强领导,履......

    学校三年行动计划

    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年行动计划 (2015.9-2018.9年度)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均衡、管理、质量”为发展关键词,以参与“创艺”、“创强”、“创现......

    幼儿教师三年行动计划

    幼儿教师三年行动计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广泛和深入,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这也鞭策幼儿教师不断学习进取;不断给自己充电加油;努力汲取新的知识,......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万宝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实施方案 万宝中心幼儿园为积极贯彻落实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为着眼点,拓展社区资源建设,努力创设一......

    幼儿园三年行动计划

    篇一:幼儿园三年行动计划 幼儿园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拓展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满足幼儿就近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需求,黛溪办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合理布局学前教......

    幼儿园三年行动计划

    幼儿园三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拓展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满足幼儿就近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需求,黛溪办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