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讲稿)《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

时间:2019-05-13 22:4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详细讲稿)《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详细讲稿)《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

第一篇:(详细讲稿)《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

【目的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

2、教学难点: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讨论、实践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过程】

引 言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度过什么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人生在世必然会思考生活,也必须思考生活,唯有如此,人类才能成为无愧的万物之灵,所以,理想归根结底是源于对生活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启示我们“未加审视的生活是不值的过的。”

1、理想的含义: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率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今天,理想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2、理想的多角度解释

社会学: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想象和希望。

哲学认识论:理想是对奋斗目标有根据的构想。

心理学: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信念。

政治学:理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3、理想的特征

⑴目标性:对自身实践行为的价值方向进行选择;

⑵超前性: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

⑶时代性: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联系;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流沙河

⑷阶级性:一定社会群体内的共同理想;如在奴隶社会奴隶主的理想是希望永远把奴隶当成“会说话的工具”

⑸现实可能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⑹实践性:通过实践检验、修正、发展、实现。

⑺多样性、层次性:

4、理想的类型

(1)性质和层次: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2)时序: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3)对象: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4)内容: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

①社会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②道德理想: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

孟子倡导的道德理想是做“大丈夫”,他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③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看重收入水平无可厚非,我们承认物质需要的正当性,但是,片面看重收入,甚至为了高收入而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的做法不可取,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必须把自己的理想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选择了偏远的山区奉献青春,热情,这种选择需要奉献人生的信念,需要克服比平常人更多的困难。车尔尼夫斯基说:“一根没有一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

材料补充:

今年10月24日,播出节目《考上公务员,你就幸福了吗》一个最热的职位9470人竞争,20000多的录取人数,137万人报考。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今日结束。

白岩松:第一:找工作难

第二:有保障,有灰色的收入,有提拔的机会。

第三:公务员考试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寻找就业的一个考试。

大学生愿意当公务员的比例,新加坡2%,美国3%,法国5.3%日本求职意向当中公务员位居53位,英国公务员被大学生排入20大厌恶的职业榜,在中国76.4%的大学生愿意考公务员。于是戚教授得出结论,反映的是官本位的价值观,公务员不应该是人民的公仆吗?对此情况,卢永图说过句重要的话,公务员是分蛋糕的,社会的实体经济,包括各种经济是切蛋糕的,怎么都愿意分蛋糕呢?那谁做蛋糕呢?

④生活理想: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一个人对生活都有具体的追求,比如有房有车,比如环游世界,比如和爱人相伴终生。张闻天说过一句话:“生活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冯骥才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在世事的喧嚣和纷扰中,我们常常忘掉自己的心灵,也许现代社会太多的艰难,也太多的诱惑,太多的障碍,也太多的机遇:太多的失落也有太多的可能,我们被拥挤期间,不得喘息,终日浑浑噩噩或兴致勃勃地忙碌个不停,哪里还会估计无形地慧于我们体内的那个心灵?”很多时候我们奔波在赚钱的第一线上,已经偏离了生活的主题,而幸福的生活不仅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幸福的生活还源于心灵的充实。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思考:

1、在全面小康到来的时代,你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什么?

2、“读书是为了娶美女挣大钱吗?”

读书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又成为大家争论的话题。株洲教师尹建庭因提出“读书是为挣大钱娶美女”的“怪论”,有人认为这个老师说了真话,值得肯定,而且说的是最真实最现实的理想,就更值得肯定。这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3、有人发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职业理想方面有巨大差异。中国孩子的职业理想都很大,不是科学家、音乐家,就是外交官、总经理,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孩子志向则似乎小得多,无非是司机、护士、售货员、加油站的加油员等等

问:你有没有职业理想?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5)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 ①共同理想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怎么做?

首先,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部分党员腐败的问题,“中国式问题”的出现,出现了部分人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怀疑,为此,中国共产党要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最近人民日报报道:《长期执政条件下安于现状最终会积重难返》最近,当国外媒体热烈讨论中国“富裕症”的时候,许多国人正通过“感受6块3”体验上亿贫困人口的生活况味。在今天的中国,不只是贫与富的反差,类似的复杂“剧情”每天都在上演,不断投射出变幻的时代剪影。-----“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站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身处亚洲东部这片热土的我们,无论是相比100多年前的先辈还是30多年前的父辈,都真切地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前景,也遭遇了各种发展难题——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转型之难”到收入普遍增长之下的“分配公平”,从社会流动凸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到物质潮流冲击下的道德困境„„当人们为“中国式速度”而惊叹的时候,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式难题”如何破解。-----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无论是在“开除球籍”的深重忧患下毅然打开国门,还是鼓起闯的精神、冒的精神“杀出一条血路”,抑或是在非典疫情、汶川地震、金融危机等惊涛骇浪中推动中国巨轮奋然前行,不惧风险、攻坚克难,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进步的独特路径,化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精神基因。----身处利益主体多元、思想观念多样、社会发展多变的复杂环境,执政者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面对部门和单位既得利益羁绊,如何摆脱“不愿改”思维?面对舆论压力和风险挑战,如何战胜“不敢改”顾虑?面对群众期盼和现实要求,如何突破“改不动”困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长期执政条件下,一旦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就会暮气丛生、积弊日深,最终积重难返。防止“精神懈怠”,就必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奋力攻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难关险隘。

“中国已经走出改革初期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如此描述当今中国。中流击水,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更难测的风浪暗礁。只有永葆不惧风险的勇气,力求攻坚克难的成效,才能在浩荡的世界潮流中,乘长风破万里浪,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驶向光明的未来。

其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再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③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

其次:个人理想体现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1、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

①稳定性:一旦形成,终生不渝并具有巨大惯性。因为相信,才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相信才能“举世皆浊我独清”。

20世纪初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宙之砖。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个理论。然而,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里夫妇的发现。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竟走了集体自杀的道路。

②多样性:人们需要的丰富多彩,导致信念的丰富多样 ③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是不罢休 ④亲和性:志同道合: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 ⑤实践性:根源于实践并积极反作用于实践

案例: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大学,被安排在当地的一所学校教初中。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由于解不出一道数学题,被学生轰下讲台,灰头土脸儿地回了家。母亲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不出来,有的人倒得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找找别的事,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呢。

后来,女孩随本村的伙伴一起出外打工。糟糕的是,没几天她又被老板赶了出来,原因是裁剪衣服的时候太慢了,别人一天可以裁制出六七件来,而她仅能做出两件来,而且质量也不过关。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许多年了,而你初来乍到,怎么快得了。说完,便为女儿打点行装,准备让她到另一个地方试试。

女儿先后到过几家工厂、公司,当过编职工,干过营销,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时间不长都半途而止了。然而,每当女儿失败后满脸沮丧地回家的时候,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

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孩受聘于一所聋哑学校当辅导员,这一次她如鱼得水。几年下来,凭着学哑语的天赋和一颗爱心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后来,她自己申请开办了一架残障学校;再后来,她在许多城市又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如今她已经是一位爱心和资产一个都不少的女老板。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凑到已经年迈的母亲面前,她想得到一个一直以来很想知道的答案。那就是,那些年她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她那么有信心呢?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不济的时候,撒上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开花。

听完母亲的话之后,女儿落泪了,她明白,实际上母亲恒久而不绝的信念和爱,就是以最坚韧的种子,她的奇迹,就是这粒种子执著生长结出的果实。

3、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在生活的海洋上,一个人如果缺少一份立命的力量,就像船没有锚一样,随波逐流!

1、理想信念的作用 材料补充: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 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 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 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 着第叁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几年来我每天 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 一辆劳施莱斯!”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雨果 材料补充:

_毛泽东的少年立志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

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2、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

My dream is赚多多的money,找一个漂亮的lady,建立一个温暖的family,生一个可爱的baby,这就是我所追求的happy

存在的问题? 首先、功利性强化。(“务实”)A把目标等同于理想

B关注现实

C疏离社会理想

其次、精神动力不足。(“意义感的缺乏”)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在体验和思考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几十年前人类理想中的高度富裕的物质生活方式,已经现实地为人们所拥有。可是,人们同时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空虚和无聊。物欲的天堂和精神的囚室,构成了当代人的生活处境。” ——王珉

3、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

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放在突出的位置,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

——江泽民

二、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既不能自发地形成,更不能自发地实现。要想拥有理想,就要深刻地认同理想;要想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材料补充:

苏格拉底的两道考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两道考题。

有一次,苏格拉底让他的学生每个人沿着一垅麦田向前走去,不能回头,摘一束麦穗,看谁能摘到最大最好的。一些学生根据经验,定下一个大体的标准,走上一段特别是在走过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路程后,遇见差不多的便摘下来,心想也许这就是最好的,也许后面还有更好的,但不能好高骛远,就这样“认”了。另一些学生是一直往前走,总觉得前面会有更好的麦穗,直到快走出麦田,还没有选择出最大最好的。这时要么放弃选择,宁缺毋滥,要么委屈自己,凑合着摘一束,而心里却是万分懊悔,因为自己曾经错过了最好的机遇。

有一天,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即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然后自己示范了一遍,“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 300 下,大家能做到吗 ? ”学生们感到这个问题很可笑,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 ? 他们都齐刷刷地回答:“能!”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道:“每天甩臂 300 下,哪些同学坚持了 ? ”有 90 %以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两个月后,当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 80 %。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 ? ”这时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叫柏拉图,他后来成了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第一道考题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把握好选择度。我们在自己的奋斗和追求过程中,应为自己定好目标,通盘审视,在适宜自己发展的情况时就要当机立断,莫要迟疑,选择出属于自己的那束“麦穗”。千万不要左挑右挑,挑花了眼,挑走了神,结果事与愿违,高不成低不就。第二道考题启发人们,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坚持又是最难的事,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是少数人,柏拉图坚持做到了,以至他后来能成为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也许正因为柏拉图做到了这一点,他给后人留下一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应当说这是经验之谈,也是肺腑之言。

阅读上文,请分析:

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我们同样面临“选择”和“坚持”两个问题。坚持是对一个人意志和品德的考验,选择是对一个人洞察力的检验。请回答:、你是怎样处理“坚持”和“选择”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在确立自己成才目标时,怎样做到“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首先,立志当高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人生哲学中,非常重视讲“志向”。“志向”这个词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在青年时期确立起来的远大志向是此后事业成功的关键。其次,志向应崇高

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最后,立志须躬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理想和信念方面认识上的误区和态度上的偏颇,会左右着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从而影响到理想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艰巨性和曲折性,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理想实现过程的艰巨性、曲折性和长期性

1、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 名人名言

李大钊当年所指出的:“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

3、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实现理想的路径可表述如下:现实→理想(现实)→现实(理想)→„„理想 首先,理想不等于现实。如果用数学公式可以表述为:理想=真善美,现实=真善美+假恶丑,因而,理想≠现实。这一公式一方面说明理想就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其次,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理想离开了现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第四,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一,理想必须是有现实的根据、是合理的。第二,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第三,要根据对客观、主观条件的认识,找出正确的实践途径和方法,设计可靠的计划方案,扎扎实实地保证理想的实现。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案例:

从醉心自我到自我毁灭------北航学生刘勇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大学一年级-------出人头地的表现.刘勇上中学时是三好学生 , 优秀团干部.上大学后由于受人性自私论和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 , ”出人头地的思想开始萌发.他在日记中写到 : ”不求垂暮之年衣锦还乡 , 但求少年之春鹤立鸡群” , ”我是奔着航空部长才报考管理系的.”他在回顾大学一年级的生活时写到 : ”唯一令我欣慰的事 , 我开始正式自我了.”

大学二年级------权利欲的萌生.在”公司热”的熏陶下 , 刘勇主办了一个”大学生信息与开发中心” , 自任总经理 , 还任命了七八十个部长 , 并扬言 : ”我的信息中心要囊括北航一切学生团体 , 他们都是我的从属.”

大学三年级------人生哲学逐步形城.这时 , 他读了一些当代西方哲学著作 , 他推崇存在主义者萨特”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 欣赏尼采哲学中”我即太阳”的思想 , 逐步形成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 , 他写下了十几万字的 << 哲人世语-----一个自由人的内心独白 >>, 充满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唯我主义意识.他这样写到 : ”你崇拜谁 ?---我自己”如果世人要问 : 谁说过我是伟大的 ? 没有人 , 正是我!”

大学四年级------自我毁灭的结局.这时刘勇已经五门不及格 , 他眼看着”以自我为中心” , ”自我设计”的道路走不通了 , 他感到绝望.他曾多次说过 : ”不流芳百世 , 就遗臭万年””如果正常的途径不能出名 , 就杀死一个无辜者”最后他残忍的杀害了一个无辜的女同学后畏罪自杀 , 从醉心”自我”到自我毁灭.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 从刘勇的大学成长过程分析 :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 应如何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恒久的难题。一般来说,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其次,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再次,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最后,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当理想确立之后,就是该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1、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2、实现理想要有不断进取的创造精神

3、实现理想要自觉培养和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4、追求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思考题:在一些高校有部分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对理想抱有偏见,游戏理想,把理想戏为“利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大目标不如大团结,讲理想不如讲实惠”。

请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理想?谈谈理想是怎么样推动你的学习和生活的。

第二篇:(详细讲稿,附案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五章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目的要求】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和掌握家庭美德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2)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2、教学难点:(1)择业与创业

(2)爱情与人生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案例式、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践1学时 教学内容:

导入:

成家立业

安身立命

立业、成家:人生的两件大事。

传统社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现代社会,男女均有两类问题。本讲关键词

以社会共同体为背景思考成长规划 科学职业观:学业、职业、事业; 理性家庭观:爱情、婚姻、家庭

立业与成家的内在联系·相通之处

内在联系:可以互相促进。爱情婚姻促进职业事业的发展,职业事业是家庭幸福的保障。相似相通之处:都是青年时期人生的重要课题。在现代社会都具有很强的双向选择性;都面临很大的困惑和压力,等不得,急不得;都表现人性的优点和缺陷,人生的遗憾和无奈。钱钟书《围城》的寓意„„

良好的职业道德案例:2012年7月12日,河南艺术中心。话剧《暗恋桃花源》原计划晚上7点半在上演,但主演谢娜因班机延误,晚上10点才赶到。谢娜其间一直在微博上叙述迟到原因,并多次隔空向郑州观众道歉,同时,郑州观众也选择了谅解并等待。10点零5分,《暗恋桃花源》正式开演,谢娜在演出结束后突然下跪向郑州观众道歉并致谢。

讨论:此情此景,你想到了什么?

一、科学职业观:学业、职业、事业

抓紧学业、确立志业、立足执业、成就事业

(一)敬重人生的职业——解析干活

1、人生的职业: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靠劳动以维护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工作不仅只满足生存需要,更应该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2、人生的事业:

职业和事业。如何成就事业?何为事业?称为事业需具备的条件?如何成就事业?

效益的最大化vs效益的最快化。立德、立功、立言。所不朽者,重万事名;孰为公死,凛凛生

(二)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理解勤奋

有一篇文章《自动自发地工作》(1)以十足的勤奋对待工作;(2)以敬业的精神对待公司;(3)以忠诚的态度对待老板;(4)以坚定的信心对待自己。

1、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1)职业精神

(2)职业道德及其特点

职业道德涵义: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特点:鲜明的职业性;明确的规范性;调解的有限性

2、职业道德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心学习、行为决定习惯、思考与借鉴、主动工作

(三)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我的人生哲学就是工作。——(美)爱迪生

的确,工作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工作生活将变得空虚、无聊。无论我们经过多少年的学习深造,最终都要把我们的聪明才智运用到工作中去。

同样,大学生的就业牵系了千家万户的利益,牵系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将面临着就业的问题,那么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你思考过这几个问题吗?

1.你确立了人生的志向吗? 2.哪里才是你的舞台? 3.你将如何实现你的志向? 4.你将从何处起步?

一、未来的路你了解吗?——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对于同学们来说就业又是工作的第一步,那么当前国内的就业形势如何呢,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共同探讨的内容。

(一)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及其成因

当今社会,由于整个就业格局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成为值得全社会关注的严重事情。根据有关数据表明,从98年高校扩招至今,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996年到2000年全国高校累计招生685.27万人,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1893.29万人。据全国就业指导中心权威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有超过600万名毕业生面临就业,这种供大于求的就业现状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将会愈演愈烈!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从2003年的83%下降到2009年的70%。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现象突现,就业层次降低,推迟就业人数增加。“啃老族”出现,“北漂”、“校漂”、“蚁族”队伍不断壮大。大学毕业生工资待遇也明显降低,98年新进单位的大学生月平均工资是1500元,到了2002年,本科生的平均工资就有1800元了,但是近两年本科生的工资明显下降,有些岗位工资已经降到1000元以下。从企业发展和需求来看,人们对人才素质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外语水平和管理能力,而企业认为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最重要,两个截然不同的主体告诉我们: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远远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首先让我们看几组资料(见幻灯片)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人口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从而使大学生就业压力凸现出来。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难点、媒体关注的热点、“两会”关注的焦点。2007年召开的“两会”,关注民生“十难”,“就业难”列第五位。

其二,选材要求高,应届生就业不吃香。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

其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使金融机构出现连锁性破产,并引发金融业裁员潮。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关行业和许多企业面临困境。当前的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影响,也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

如:《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市2008年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首场大型招聘会有350多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岗位。而2007年的同一主题招聘会,共有450家企业提供岗位5万多个。2008年招聘单位数和岗位数都出现“缩水”现象。

其四,就业观念有待更新。不同时期对“就业”的涵义完全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找一个能接纳个人的人事档案关系,医疗保障由单位负担,同时能够领取一定薪水的工作单位就叫就业。在市场经济下,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就叫就业。因此,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就业是指人们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能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就业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法定的劳动年龄内,并具有劳动能力;二是从事的是合法的社会劳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为目的;三是从事的劳动获得社会承认,并获得相应的报酬收入。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一些人的就业观念滞后,“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缺乏主动择业和创业的积极性,就业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期望值太高等。例如,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月薪在2000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元—1700元,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其五,怕吃苦,爱面子。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工作被亲戚朋友看不起,因此有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案例】清华池高校招传承人 大学生无人应聘高薪修脚工

小长假期间,北京老字号清华池首次进入高校面向大学生招聘“修脚”传统技艺传承人,以解决传承人断代问题。虽然月薪能够达到7000元以上甚至万余元,但记者昨天了解到,高薪的吸引力难以抵挡“面子问题”,到现在仍旧没人报名。

清华池“修脚”传统技艺目前已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清华池开展“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18日以前都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举行宣传招聘会,计划招聘一批大学生作为修脚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并在人大商学院建立老字号实习基地,大学生有实习需求也可直接到清华池。

“这次从大学生中招聘传承人,就是要提高传承人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使修脚这一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清华池总经理曹东彬称,此次招聘主要面向各类大学的本科或大专毕业生,人数、专业不限,只要喜欢热爱这门技艺即可,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医学知识的优先。

据了解,目前清华池里的技师大多以初中、高中毕业生为主,急需大学生层次的专业人才。该负责人称,修脚技师的月收入可达七八千元,中级高级甚至能达到万余元。“如果让别人知道我考上了人大结果去修脚了,那多没面子啊,家里不可能答应,我也不会去。”一名马上就要升到大四的人大学生告诉记者,尽管工资非常诱人,但她宁愿选择月薪2000元左右、“坐办公室当文员的工作”。记者昨天从清华池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学生报名实习的意向,但都是管理岗位,没人报名想当修脚工。

(二)失业类型:

1.结构性失业,是指需要就业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择业观念与经济结构调整或生产技术转变带来的就业岗位要求难以适应,导致有工作不能干。由于涉及经济体制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和教育模式改革等问题,这种失业状况解决起来费力费时。

2.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不如意,或者为了寻求更高的待遇和更大的发展机会而造成的暂时性失业。

3.发展性失业,是指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常会造成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不景气所造成的对劳动力需求的萎缩,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也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力图降低的指标。

(三)当前就业的有利条件

大学生要学会以“一分为二” 观点来正确看待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能过于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更要看到有利条件,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有利条件有:

1.《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实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国家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为了应对严峻的2009年就业形势,拓宽2009年大学生就业渠道,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商讨推出四项2009年就业政策。四项就业新政策主要包括: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新政策;扩大招收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

2009政府工作报告: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

3.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包括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学生,可免交各项工商、税务、行政事业性收费20项(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从2006年起5年共招募10万名(每年2万)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工作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待遇、交通补贴,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保险,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去基层、去企业;进一步放宽高校毕业生在城市落户就业的政策;大学毕业生可以享受低保,并重点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4.学院对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学院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关注和关心,成立就业办公室,配备专门力量。每学年及早运作,发布就业、招聘信息,组织用人单位来校举行招聘会,为毕业生的就业铺路架桥。

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要化解各种客观矛盾的制约,还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要重视消除主观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要较好地解决目前的就业问题,固然需要党和政府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更需要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基本的观点:择业与创业是我们的生存必需,是我们的发展必需,是在现实生活中就业环境、就业竞争不利的条件下,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唯一抉择。所以我们要知道如何进行正确地择业与创业。那就是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出我们正确的行为,最终正确的目标才能在正确的行为努力付出中最终实现。

(一)关于就业与择业

1.如何选择?——路在何方?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校学习期间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在毕业即将来临之时,大家又都面临不同的人生抉择,走向不同的人生之路。总体上讲,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临着继续深造、就业工作和自主创业这几种选择。那么,选择哪条路能成功?(1)继续深造。大学生考研可能有两种主要心态。一种是对做学问或是搞科研有较浓厚的兴趣,另一种是为了更好地就业。相信抱有第二种心态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正因如此,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根据教育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报考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数超过120万,比去年考研人数增加10万余人。这种情况表明,在考研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希望大家在走进考场之前最好先弄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

(2)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结构性疲软,特别是就业的流向不平衡,都集中到大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单位,加重了就业的结构性失调。当前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2.树立正确择业观

“择”意味着选择、寻找、决定。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过程。自主择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个人的职业与创业规划,应该明白三个问题:

1、你喜欢什么;

2、你能做什么;

3、社会需要什么。这三者的交集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选择。

择业的实质是个人依据自己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通过主动的选择职业这个载体以达到自己融入社会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

那么我们必须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把择业看成是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却的择业观就首先要肯定择业的价值和目的是我们自己个性的普遍张扬和赞美,把择业当成一种荣誉,当成人生追求的美好事物。

【案例】:一名留美中国学生,在美国某名校毕业后,就在想美国找一份工作。以这名学生的资历来讲,他可以到美国非常成熟的大公司找到一份稳定的、高收入的工作。但这位学生并没有去大公司,而是到了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为什么?讨论:去大公司好处与弊端是什么?去小公司好处与弊端是什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在择业上,我们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岗位,而不能单纯的只考虑收入问题,而是要考虑这个职业是否有助于你人生价值的实现。

选择岗位,既要重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还要服从社会需要,尽量将自个人的爱好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为什么要这样讲?社会发展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任何人要逆社会而动,必然要遭到失败。

其次,择业的过程是主观与客观两种因素作用的过程,择业的结果要受到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客观环境的制约,择业更注重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方面上。所以择业要服从社会的需要,追求长远的利益。

【案例】:如中国在计算机领域行业,最早时有WPS文字操作系统,这个系统要说也非常好,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但世界计算机行业的标准是由美国人制定的,这意味着WPS文字操作系统与世界的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相背。最终这个WPS文字操作系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界面系统与操作。服从社会需要.第一,要把服从社会利益看成实现个人利益必经的路径,第二,在满足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开阔我们自己的社会视野,更好的掌舵我们自己的事业方向标,力求达到更美好的生活彼岸。第三,虽然择业要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客观环境的制约,但是择业的过程也可以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消极的。

所以我们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我们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就业观念等个人素质方面要力求有个长足的进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并且在就业的心理素质方面更能有很强的受挫力和平衡心。

两点认识:第一个认识:职业的工具性和目的性“要求我们的择业要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因为服从社会需要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因为追求长远利益才能开阔就业视野。

第二个认识:打下坚实基础,作好充分准备:这个准备与个人素质有关,与充足的就业准备有关。

【小故事】秋近尾声,在一旁笑它们傻蚱蜢先生说;“现在才秋天,冬天还很远呐”。蚂蚁一边满头大汗的搬运食物一边说“就快到了,所以我们要赶快准备”这一年的冬天忽然在一场大雪中提前来临了,蚂蚁们在温暖快乐的气氛中享用丰盛的美食。那位潇洒的蚱蜢先生却在寒冷的天气里饿死了,有储藏才有寒冬的美食,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在这个地方我想谈一下综合素质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案例】美国优秀的政治家,实业家富兰克林,不仅有很多发明,同时富兰克林是一个有着非常好综合素质的人,这个综合素质我们称之为美德。富兰克林为了培养自己的美德,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美德养成计划,即富兰克林将自己的缺点列成一个表,一个缺点一个缺点的克服,当一个缺点克服后,富兰克林又开始克服另一个缺点。这样最后富兰克林养成了自己的美德,即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这种美德的是富兰克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同样是发明家的爱迪生,在经营实业时,缺乏富兰克林的综合素质,所以,爱迪生的实业经营就不如富兰克林成功。

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就业观? 第一,就是我们的择业阶段不仅仅就是择业,我们择业要有前瞻性和计划性,不是盲目的追求大众化的择业认知而去择业,避开从众的择业观念,开辟一条新的择业道路,并勇于创业,以同样的满足和促进社会需要以及自我价值的张扬,不失是一种别有的智慧。

第二,择业是一个过程,但是择业的最终完成是要靠自己不断的去开创新的业绩来奠定择业的成功,择业的完成不等于择业的成功,很多择业过的人就因为没有认清自己的所需和社会所需而造成择业的失败,最后还是离开工作岗位。所以一方面择业要求要创业,以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或是拓展职业活动范围或是创造新的社会价值,来实现择业融入社会这个根本的目标。一方面创业要先择业,我们只有在现有的社会分工上立足才能发现社会分工的不足和缺陷,才能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职业,我们才能在满足新的社会需要方面去创业,实现自己更高的融入社会的根本要求。所以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二)关于自主创业。孔子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平台,人生就有舞台。现在社会为一个人实现理想创造了好的环境,因此,每一个年轻人应该珍惜机会,实现人生理想。其中,根据条件允许,努力创业就是很好的途径。

美国有“硅谷之父”之称的威廉·休莱特,在斯坦福大学刚一毕业,就向银行贷款1000美元成立了惠普公司。比尔·盖茨,更是大学没读完就出来自己创业。这说明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直接将“智本”转化为“资本”的可能性在大大增加。“创”意味着开辟、创新、拓展。所谓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职业岗位、创新某种事业、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毕竟不是说干就能干的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从目前来讲,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良好的环境。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个高校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如同任何一个新事物的生成一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过程在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充满辛酸和坎坷。但是有一句话,叫“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不会弄脏你的手”。在创业成为一种时代潮的今天,随着各种环境条件的完善,只可能使摘星成功的几率更大。

1、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的客观要求:

第一、要奠定立足创业的思想和心理基础。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如 第一千零十次推销“肯德基”

【案例】第一千零十次推销

凡是去过 “ 肯德基 ” 店的人 , 都会看见店门口有座雕塑:一位外国老人,身穿白西装,态度和蔼可亲,他就是桑德斯上校。他是全世界最大的速食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一个 65 岁才开始创业的人!桑德斯上校退役后,身无分文,拿到平生第一笔救济金只有 105 美元。他问自己:我到底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呢?我还能对人们作出什么贡献呢?他冥思苦想,突然想起自己有一份秘方,那是一种炸鸡的秘方,人人都可能喜爱它。我何不把这份秘方卖给哪家餐馆,教他们如何制作?

在后来的两年里,桑德斯驾着自己的那辆“老爷车”,穿着可笑的白西装,足迹遍及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逢人便叫卖他的秘方。

他被拒绝了 1009 次!直到 1010 次,才听到第一声“同意”。多少年后,“肯德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

肯德基创始人的案例,并说明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品格和时代风貌。

再来看下创业的实质,创业的实质:就是个人在现有社会职业分工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发挥开辟新的职业岗位或者是在原有社会职业分工的基础之上拓展职业活动范围,以创造新的业绩来实现自己融入社会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所以创业是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发挥,那么创造性发挥就要有创造性的新思想和用于首创的理性行为为基础,并且不怕困难和挫折,这是基本的创业的勇气和魄力,就是敢想、敢做和敢当。(以开着跑车给大学生擦鞋的女老板------李惠事件加以说明)。

敢想——突破旧观念的束缚。敢做——勇于走出第一步。敢当——不怕困难和挫折。第二、要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创业的实质:就是个人在现有社会职业分工的基础之上,以创造新的业绩来实现自己融入社会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社会和社会的诸多职业,善于发现增加的机会,其次融入社会的要求要求我们要学会自己运用社会的关系,善于运用合作的社交资源,为自己的创业服务,再者就是要具备自己创业的专业知识,根据职业的性质和类型具备一定的技能或技术。比如AT产业就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市场嗅觉——善于发现机会。(要有创业的对象)

2.合作精神——善于利用资源。(要有创业的合作伙伴和社交资源)3.专业知识和技能——善于解决问题。(要有创业的知识和潜能)案例:成就丁磊的八个关键词:

兴趣。丁磊从小就喜欢无线电,很大程度上,他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他认为自己将来最骄傲的职业,就是成为一个电子或者电气工程师。高考时,他填报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思考。丁磊说过,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思考。可以完全自学一门功课,他看书速度很快,一般都从后面往前看,看到后面的关键字,有看不懂的,就到前面去看这个描述,一般来讲在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内就把一门课掌握。后来在接触Internet的时候,这种思考技巧对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当时还没有相关的教材。

叛逆。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丁磊觉得那两年工作非常地辛苦,同时也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1995年,丁磊从电信局辞职,此举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闯一闯。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眼光。在Sebyse广州分公司工作了一年后,丁磊又一次萌发了离开那里和别人一起创立一家与Internet相关的公司的念头。在当时他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公司,尽管当时中国很少有人听过上网,但他深信Internet会有非常巨大的前景。

拼命。从创业到现在,丁磊每天都在关心新的技术,密切跟踪Internet新的发展,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个小时是在网上,他的邮箱有数十个,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

坚强。丁磊最苦的日子是2001年9月4日。这一天,网易终因误报2000年收入,违反美国证券法而涉嫌财务欺诈,被纳斯达克股市宣布从即时起暂停交易,股票沦为“垃圾股”,随后又出现人事震荡。当时丁磊年仅30岁,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面前,丁磊没有被吓倒。

果断。面对生存压力,丁磊果断决定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压缩经营成本,二是跳出传统意义的内容,率先投入到短信业务和网络游戏业务中,这为网易走出低谷乃至今后的股价飙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挽救了网易。

低调。在个人财富急剧膨胀的时候,丁磊一直保持低调、平和的个性。丁磊曾对媒体表示,网络首富只是自己创业过程中的副产品。在他看来,只有亲身感受生活,才能触摸到普通人的快乐,才能使自己的创意更具生活的真实性。喜欢金庸的丁磊曾坦言,最喜欢金的小说《天龙八部》,诸多人物中又最喜欢段誉和王语嫣 【案例】据人力资源专家、北京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介绍,该公司在对大学生创业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面临着“三座大山”。第一是找到创业资金难,后续发展资金更困难;第二是难以找到可行的市场销售计划,“世界上最难两件事情,一个是把自己意识装入别人的脑袋,第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第三是大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欠缺。“如果这三个关键的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应届大学生创业是难上加难。”职业发展是一个从点滴开始的事情,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职业发展需要的是理性,而不是冲动”。了解了这些,相信会让许多学生无限发热的头脑稍稍有些冷静了。

【分析】当我们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时候,做事情有足够心理准备的时候,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舒缓我们的一些心理压力,为学生们在最大限度上保持着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前提。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一)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对于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来说,直面艰苦,才会使自己对客观现实、人生真谛和自我价值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更切实的体验,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发挥自己的才智,挖掘自己的潜能。祖国各地城乡的基层单位求贤若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单位。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是成长、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艰苦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所反复证明的一条成才规律。没有坚强意志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艰苦能磨炼人的意志,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智。

机会决定

经验决定

条件决定 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讨论:军队为什么要进行严格、艰苦的军事训炼。

【案例】: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因承受不了严酷的军车院校生活,一度想退学。他的母亲告诉麦克阿瑟:你若承受不起军事院校的生活,你将一事无成。最后麦克阿瑟听从了母亲的教诲,坚定意志,最后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二)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新的人才观,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成才,人才就在群众中”,衡量人才应“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而应主要看实际能力和贡献。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在实践中成才,最为现实和最为迫切的,莫过于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似乎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但是在今天却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对于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来说,什么是自我成才的最佳选择?这是一个不能不严肃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又有赖于对成才目的、成才动力和成才途径的正确认识。

社会实践最好应从基层做起。

【案例】:80年代,某名牌大学生到一企业工作,领导当时按排他到企业的领导办公室工作,但这个大学生要求到企业最基层开始做起,五年下来,这个大学生在这个企业的许多部门都工作过,这样他就有了非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并对整个企业的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最后这个大学生成了这个企业领导人,而且这个企业,也因这个大学生领导有力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无论是择业还是创业都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择业与创业的完成不等于择业与创业的成功,我们时不时的就会在择业与创业中因为自己的愿望和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冲突而使我们的择业与创业的过程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局,就会影响到择业与创业的最终成功与否,所以我们不论在顺境和逆境中都必须居安思危,特别是要相信在艰苦锻炼中去缩短自己与社会之间种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相信这种缩短不仅仅是必需的还是必要的。

实践对于认知的影响:

对自我的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

对环境的认知

小结:择业与创业事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事关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直视目前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在择业与创业方面以社会的需要为依据,以自己的潜能和愿望为依托,在艰苦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勇于正确的择业与创业,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更好的实现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

二、理性家庭观:爱情、婚姻、家庭

爱情问题讨论:大学生真的需要爱情吗?大学生恋爱利弊辩论。校园爱情真的是“恋爱、学业两不误”、“恋爱、婚姻两回事”?异性友谊与爱情(男女间有无纯洁的友情)?你如何定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大学生恋爱仅仅是“练爱”吗?兼评大学生恋爱状况。你认为大学生恋爱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只有激情式的、“一见钟情”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怎样认识恋爱婚姻中的“门当户对”问题?恋爱中的性关系、未婚同居与道德无关?网恋、同性恋问题„„

(一)爱情与人生

1、几种爱情观:

有的人认为:爱情是人生中最圣洁的领地,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爱情能带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欢愉和生活上的充实,缺少了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的人认为:爱情只是人们的想象和文学虚构,生活中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只是欲望的满足、虚荣的考虑或生计的功利筹划。还有的人认为:人生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不能仅仅因为爱——甚至盲目的爱,而把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2、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形式,是男女双方在交往中形成的彼此倾慕、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深沉、持久专一的真挚感情。单相思是不是爱情?

3、爱情的本质: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性爱、理想和责任。4、爱情的特征:

互异性、互爱对等性、纯洁专一性、强烈持久性。《诗经》:“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汉乐府《上邪(ye)》“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思考:是否认为专一性和持久性仍是现代爱情的主要特征?

5、构成爱情的基础:思想基础——志同道合。“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感情基础——情投意合。道德基础——平等自愿、忠诚专

一、履行义务等。

(二)大学生的爱情

关于大学生爱情的一些调查

1、大学生爱情箴言(学生观点):

爱情是“静水流深而非风浪怒起”;爱情是源于内心的关爱,重要的是彼此的扶持和支撑,而不是华丽的形式;爱情应该以一种淡泊和平静的和谐长存于彼此心中,以支持长久的一生;爱情是一串葡萄,过早尝它,酸,过晚尝它,苦,只有适当时候尝它才是甘甜的;爱情对于生活也许不是必需品;爱情可以不要激情,但责任却绝对是必须的„„

2、大学生的择偶标准

对学生择偶条件的抽查发现,对于外在美和内美的要求,一般说来,男生,尤其是文科的男生较注重前者,而女生则大都注重后者。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变化,男女生的择偶标准越来越趋于一致:首先是要求对方与自己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其次要求对方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具有见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最后才考虑外表,而且外表一般即可,主要是要气质好。归纳起来,就是:志、德、才、貌。

3、大学生爱的迷茫(学生原文): 因为寂寞因为好奇因为追求“流行”,一对对小情侣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你侬我侬,难舍难分,但是,又有多少的人不是为了尝尝爱情的芬芳滋味而盲目投身于爱情,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排遣寂寞无聊而游戏爱情?爱情的享乐化、物质化、现实化变成了大学生爱情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感染了时代流行病的我们在爱情选择该面前何去何从?

究竟怎样认识恋爱婚姻中的“门当户对”问题? 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①浪漫性;②易变性;③多元性;④突击性;⑤轻率冲动性 大学生恋爱中容易混淆的几种感情:

①.好感与爱情;②异性友谊与爱情;③爱情与激情

问题:人一生是否只有一次真正的爱情?

一点忠告:大学生不可只为爱情尤其是性爱而去接触异性,也不必因为不谈恋爱而回避异性,因为广泛的异性交往和友谊是大学生活的自然而重要的内容。即使是处于恋爱中的学生,也希望你们不要局限于二人世界,而是要继续保持、发展广泛的人际交往,把友谊作为爱情的重要补充。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问题 1、爱情至上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爱情凝聚着生活的全部意义,爱情就是一切,是全部生命价值的所在,除此之外,一切都是乏味的。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

2、爱情理想化的观点 爱情理想化的人,往往把人的各种优秀品质集中在一个梦中情人身上,因此,当他们用这一理想模式去衡量现实生活中的异性时,发现对方总不能尽如人意。

3、爱情的情感化、经验化倾向

“校园爱情,不谈婚姻”、“说好时间的爱情”、“爱恋只是为了获得经验”、“毕业了就分手”。这种观点或许在校园中还并非主导,但已开始被越来越多学生提及。大学生对“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这一观点,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占58.8%,不同意和不太同意的占25.6%。其中,男女同学对爱情的结果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男同学同意这一观点的占23.8%,可以理解的占31.8%,不同意的占36.3%;女同学同意的占14.7%,可以理解的占29%,而不同意的达50.6%,女同学更注意爱情的结果。的确,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经验,情感也是在经历中一步步走向成熟。但人们理想中的爱情又是纯洁的、排他的。“为获得经验而爱,代价是不是太大?会不会使纯洁的爱情变味儿?”这是任何一个慎重对待爱情的大学生必须考虑的非常现实的问题。不过,这里有一种情况需要了解:持有多元动机的这些学生,尤其是认为爱情与婚姻没有必然关系的人,是否最终如前辈人一样还是建立了家庭?因为,没有恋爱之前,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认识总是理想的成分多,尤其是年轻人经常愿意以与传统观念对抗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4、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恋爱年龄趋向低龄化,建立恋爱关系的时间缩短,现在大学生中就流行着“速食爱情”、“速配主义”的说法,不文明的恋爱行为增多。一些过分亲昵的动作,从隐蔽到公开。因为单相思而死缠烂打,因为失恋而伤害对方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至于多角恋爱、发生两性关系甚至未婚同居的也不乏其人。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恋爱中发生两性关系的比例高达20%以上。大学生对于贞操观和婚前性行为、同居的态度最能反映大学生传统恋爱观念和道德的淡化。据一份调查显示,884名大学生中有48.4%的男生和52.6%的女生表示“看中恋爱对象的贞操”;有25.85的男生和26.6%的女生不确定;有25.3%的男生和20.9%的女生不同意把“贞操”看得那么重。对于“真正的爱情就应该尊重对方的贞操和童贞”的说法,有64.9%的男生和75.2%的女生表示赞同;有18.4%的男生和14.2%的女生态度不确定;另有17.7%的男生和10.6%的女生持否定态度。同意“贞操是姑娘最珍贵的财富”的男生占45.4%,女生占51.1%。可见,虽然大学生中摒弃和维护贞操观的比例相当,但是毕竟传统的贞操观已受到冲击和挑战。大学生对于同居现象见怪不怪。据浙江工业大学对全省10余所大专院校的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变,有近1/3的大学生对西方的“性解放”、“性自由”是持认同态度的。有31.1%的学生不仅认为“性解放”、“性自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认为“这是人类爱情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婚前性行为,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的占14.2%;认为不道德,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的占21.9%;而认为只要真心相爱无需指责的占55.9%,居第一位。还有5%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人愿意,没有爱情也行”。

5、爱情功利化倾向

爱情功利化倾向是指把作为爱情辅助因素的各种物质条件当作爱情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持这种观点的人,过分强调物质条件,把爱情建立在金钱、财富以及学历、社会地位之上。这种爱的立足点不是人而是人之外的东西。诚然,财富、学位、地位等可以标志一个人的才能,在爱情选择中适当考虑这些条件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走上极端,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功利要求,而把这些条件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则是不正当的。

6、对于爱情,大学生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爱情并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更不是唯一的内容。“伟大的人物很少为爱情发狂,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情感”。(培根语)(即使不成就伟大的事业,亲情、友情和生活本身也丝毫不低于或逊色于爱情,因此,所谓 “神圣的爱情”主要是要显示爱情的纯洁性,而并不是要将爱情夸大为生活的最高目的。说到底,爱情还是限于一己私利之范畴,主要是满足个人的情感和心理享受,与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的天下为公的事业相比,是低一层次的)爱情包含激情,但并不完全是激情,把爱情等同于激情是对爱情的理想化、片面化认识。爱情与牵挂、责任、关心、亲情、平淡等的关联更为本质。理论上对爱情持续时间的所谓“科学结论”本身就不可能科学,爱情是非常个体化、多样化的问题。

培养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包括:迎接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承受失恋的能力、发展爱的能力。

1、迎接爱的能力。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包括客观的认知能力,宽容、忍耐的气度,承受挫折的勇气和力量等。其中,客观的认知能力尤其重要。其次,在迎接爱的降临以前或恋爱过程中,要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选择我爱的,爱我选择的”,减少恋爱的盲目性和世俗的、他人的标准和看法的影响,因为这些标准和看法尽管合理却不一定适合你。最后,爱的表达要讲究方式方法,既敢于表达又善于表达。当然,加强品德修养,广泛汲取知识,增长见识,富于幽默感,全面增强自身魅力,都是为迎接爱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是因为这些能力已为大家熟知,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2、拒绝爱的能力。

首先要敢于理智地拒绝。因为,爱情不是同情或怜悯,也不是单方面的一相情愿,而是男女双方互相倾慕的强烈感情,所以,对不合适的爱一定要果断拒绝,态度明确,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以免对方误解,横生枝节。其次,拒绝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不论是面对面地拒绝,还是通过书信等方式,都要注意口气婉转,以尊重对方为主。切不可冷嘲热讽、恶语伤人后扬长而去,也最好不要让双方以外的任何人,尤其是双方都熟悉的朋友知道此事,以免使失恋者的自尊心受到更多的伤害,毕竟爱者无罪。你可以拒绝他人的爱,这是你的自由和选择,但是你没有权利伤害他人。

3、承受失恋的能力。

失恋是人生的一种不幸,给人带来的痛苦是剧烈而深重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自暴自弃,或对对方耿耿于怀,施于报复,更不能从此厌恶异性,立志独身,甚至走上绝路,以身殉情。要在沉痛过后,冷静地思考、分析失恋的具体原因,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更深刻地把握爱的本质,提炼爱的艺术,勇敢地走出失恋的泥潭,重新寻找和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失恋仅仅意味着一次恋爱的失败,并非永远失去爱情,正相反,它会为你再一次选择爱提供经验。

4、发展爱的能力。要坦诚相待,纯洁专一,彼此信任。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要交心,以便深切了解彼此的追求、志趣、性格是否相投。结婚前睁大眼睛,结婚后要闭一只眼睛。要将激情向平静、深沉的亲情转化——宽容、体贴。要互相尊重,切忌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对方。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这样写道:“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这才是爱情本来应该的样子。”换句话说,无论多么深厚的感情,都不是要使爱情双方合为一体,而是要始终保持两个人独立、自由的品格,即是一种对立中的矛盾统一。再归结到一点:是否有缔结婚姻建立家庭的美好愿望和勇气,可以衡量你是否有发展爱的能力。

(三)婚姻家庭美德

1、什么是婚姻家庭美德?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 2、对立观点辩论:现代男性的魅力在于事业;女性生命的支点也在于事业。VS现代女性向“贤妻良母”回归才更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3、学生观点:

不少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虽然认为此话有点偏激,但也不得不承认它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试想在恋爱中小鸟依人的女友或风度翩翩的男友要与生活中种种鸡毛蒜皮的琐事联系在一起,她要在菜市场为了一两棵白菜与卖主大声讨价还价,他也要蹬着个破自行车每天穿得像个狗熊似的上班下班,两人还要面对对方以前从未发觉的种种缺点,的确少了些传说中的爱情所应有的粉色浪漫。但是,身边的这个人,她(他)是你可永远依靠的。无论你在外面遭遇了何种不快,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她(他)总会和你在一起,直到你们中有一个离开了这个世界。她(他)不一定能帮你,但一定是第一个要帮你的人。你们共有的家,不见得有多好,但却是两人都最熟悉的,是随时都可以回的,是无须看上司的脸色而可以随自己的意安排的。你们有了矛盾,她(他)却不会像别人一样记恨你,你们永远不会有解不开的矛盾。所以人们将家比作港湾,有其道理。同时我也以为,这种融于生活中种种小事的爱情,才是退去了华丽的外表留其本真的爱情,才值得每个人耗尽一生去追寻和呵护。

4、最后的忠告:

人的生活里的确有很多无聊、乏味、空虚的时刻,爱情生活也不例外。每天都过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沉浸在爱的激情中,也未必就不空虚无聊,可能心灵会更无所归依,因为这不是常态的生活,不符合人性。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把常态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爱情过出滋味来,过出乐趣来,才是真正的会生活,才算懂得爱的艺术。恋爱简单,真爱难求!愿同学们付出真心,收获真爱,爱情路上一路走好!

第三篇:(详细讲稿,附若干案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范文

第五章 第一节 社会公德

【目的要求】掌握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熟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成长。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社会公德的概念(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教学难点:

(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案例式、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大。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秩序就越复杂,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就越突出。在日常生活尤其是日常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和法律责任,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案列:

案例1: “中国游客不受欢迎”尴尬了谁?

我们一直把自己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但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走出去旅游的人士,却因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不排队、不良的卫生习惯等三大陋习而受到外国人的“歧视”,并被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这种情形让我们每一个国人感到震惊,也让我们尴尬万分。

据统计,2004 年全国出境总人数达到 2885 万人次,2006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达到了3452.36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了11.27%。与前几年相比,出境旅游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除了给国人长见识、阔视野、活跃生活、享受生活情趣等带来了机会之外,更大程度上他们也让外国人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从此意义上讲,这些人也是中国人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的代表。因此,中国团队不受欢迎,就不仅仅是游客自身在境外的待遇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国家形象的大问题。

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国人的共同的生活陋习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在去国外,在国内生活中,随地吐痰、高声喧哗、不遵守游戏秩序等不文明行为也是大量存在的。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因为长期的生活习性使然,他们又怎么能一下子重新“做人”呢?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文明问题,什么时候、什么样的人出境旅游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我们的脸上抹黑。所以,出境游客在国外不受欢迎,更应该引起我们对国人生活习性改善的关注。从此意义上看,每个人都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氛围,塑造良好的社会文明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作者:许朝军)

案例2: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有 2 万多名环卫工人对北京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国庆假期前 3 天,仅天安门地区共清运垃圾 113.8 吨,这一数字是平时的 20 余倍。有关天安门广场垃圾成堆的报道,在以往的黄金周中并不鲜见,比如《天安门广场清理 60 余万口香糖》、《节日游客如织广场垃圾陡增》,等等。在每一次升旗仪式过后,广场上无不留下成堆的垃圾。你对此如何看待?

讨论:我们生活的社会包括公共生活吗?公共生活的范围有多广?公共生活中秩序靠什么来维护?社会公德应包括哪些内容?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活动和生活,它是相对于职业活动和婚姻家庭生活而言,一种特定的生活领域。公共生活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高度的社会化决定了每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群体,每一个人都将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参与公共生活,而不可能完全脱离。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KTV,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丰富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理顺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列宁曾经说过,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一)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的形成与发展

1、原始社会主要是图腾崇拜、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公共生活空间中必须遵守的生活规则。

2、进入阶级社会后,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有了一定的发展,除已得到社会成员认可的民间风俗、礼仪、宗教规范、戒律等继续发挥作用以外,出现了以成文法的形式发挥作用的法律。

3、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这里的道德规范主要是社会公德。

(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包括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其中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四、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包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泛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其涵义包括两方面:

(1)以规则的形式要求全体公民或国民遵守的行为规范。

(2)为社会生活所必需,并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公认的公共生活准则。

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讲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民族的整体素质。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案例3:老人28岁教师地铁大战(点击链接视频)2012年上午8时38分许,广州地铁4号线爆发了一场令人痛心的抢座战。涉事双方分别为一名年约六旬的阿伯和一名20多岁的男青年。扭打中,青年最终不敌,被阿伯咬伤耳朵。据悉,阿伯原是天河区红会的工作人员,现已退休,男青年则是一名中学老师。

若是大家都能讲文明礼貌、与人为善、关心别人胜过自己,也就不会为了座位而争斗了。

2、助人为乐: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正在成长成才的一代有为青年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案例4:雷锋传人郭明义——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点击链接视频)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本科学历。1977年1月参军,1980年6月在部队入党,并于当年被评为“全师学雷锋标兵”。1982年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道德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鞍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2010感动中国人物和首届中华儿女人物。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先后任职的7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业绩。1996年开始担任齐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6年来,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他主修的高标准采场公路,为企业降耗增效3000多万元。

不管时代风云怎样变幻,不管价值追求怎样多元,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把扶危济困、播撒爱心当成毕生天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被人民群众亲切的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他先后捐款20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孩子;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第一批加入鞍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行列。无论是身边工友、同事,还是社会上素不相识的群众遇到困难,他都毫不犹豫伸手相帮,有什么送什么。而自己的家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至今还住在鞍山市郊,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水泥地、白灰墙,没有任何装修。最值钱的电视机,还是团市委听说他捐献了3台电视机后,专门送给他的。22岁的女儿至今住在只有4平方米的门厅里。

为了发动更多的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发起成立了下设希望工程爱心联队、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俱乐部、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和慈善义工大队等7个大队的郭明义爱心团队。目前,全国各地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分队、大队、小队已达170余支,6万多人加入其中。累计捐款200多万元,在新疆、重庆援建希望小学各1所,资助困难学生2900多名。无偿献血130多万毫升。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样本5000多例,其中1人成功完成了捐献。800多人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0年8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对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3、爱护公物: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相反,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全体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案例5:安大新校区投放自助自行车方便学生 首批500辆使用不到两天已坏了不少

2012年9月5日,安徽大学新校区投放使用500辆上海永久牌公用自行车,结果还不到两天,车就坏了不少:不是脚踏板坏了就是车座被人“斩首”,许多自行车车龙头螺丝松动,根本没法骑。还有一些自行车,干脆被锁住了,其他人想骑也骑不了。

讨论: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做何感想?难道我们真的是漠视公共设施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吗?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绿色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环境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一代有为青年,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

案例6:张正祥:保护滇池勇者无敌——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点击链接视频)

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事迹: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经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吓,小儿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2002年深秋,当张正祥去一家私挖私采的矿场拍照取证时,矿主的保镖开着车就向他直冲过来,张正祥当即晕倒在地。两个小时后,一场大雨把他浇醒。这次挨打,使其右眼失明,右眼眶骨折。

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

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滇池的治理还在进行。

5、遵纪守法: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的生活秩序容易被破坏,这就需要有纪律与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坚守法律底线,筑牢纪律防线,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案例7: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同仁堂历经历300多年不倒的秘密

以“济世养生”为宗旨的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自雍正元年(1721年)起,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近二百年。

老一辈创业者伴君如伴虎,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小心谨慎、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这一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有一次当经销商在广告中擅自增加并夸大某种产品的药效时,同仁堂郑重登报予以纠正并向消费者道歉。

同仁堂品牌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享誉海外。目前,同仁堂商标已经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成为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的国际知名企业,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小结: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我们身边的人与事,心存善念,热心公益,回报社会,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社会会更加强大与和谐。

五、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案例8:窃信事件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马蕾蕾(化名),由于窃取本校同学来自国外大学的邀请信(offer),并冒名用E-mail破坏同学的留学申请的行为,在中国科技大学造成恶劣影响,校方出于压力考虑作出了开除其学籍的决定,此后马蕾蕾在公布的“忏悔书”中说,“我在没有考虑严重后果的情况下,用这种很伤害人的行为做了不该做的事,这种报复的心理真的很可怕,我也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为此感到羞耻。”

对此,人们议论不一,主张严惩的有,主张宽待的也有,可开除学籍已成定局,此次事件打破了中国科大二十多年来的平静局面,也敲了我国少年班教育模式一棍,为此,中科大60余位海外校友联名发表了致校领导的公开信,“期待学校特别是少年班能对培养模式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诚信教育,令行禁止,从制度上杜绝损害学校声望的事件再次发生。”

讨论:我们怎么看待词类事件,从中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如,少数人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公德。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学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全社会处于较高水平层次。目前,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学雷锋”、“三下乡”以及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践行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为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1、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

2、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如为希望工程捐款、送温暖献爱心、志愿者活动、扶残助残活动等,这些都成为社会公德建设的良好载体,使人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践行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4、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

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

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三)社会公德建设时不我待,现实社会环境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一,经济状况的改善、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公德的建设创造了基本的社会物质条件

第二,公民的权利意识、独立意识增强是 现时代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第三,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交往范围的扩大丰富了公民之间的道德联系,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

第四,社会法治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公民道德意识的提高

(四)增强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

增强公德意识对于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社会主义道德、良好社会公德的传承和继续,具有重要意义。

(五)培养公德意识的主要途径

1、应加大教育的力度

2、应注重实践的规范

3、应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六、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公德自律:

案例9:“博客第一案”症结何在

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发现自己被指名道姓地在私人博客上辱骂。陈堂发与总部设在杭州的中国博客网联系后,被告知该文章不能删除。近日,陈堂发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成为“中国博客第一案”。时至今日,该案件正处于管辖权异议的上诉过程中。

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做为网络新宠的博客,由于它的传播和接受都是匿名化的和它绝对自由的信息发布形式,它在带来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进步的同时也必定会因为其缺乏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而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传达言论的偏激、将个体虚无扩大化、虚假信息泛滥和危害社会的刺激性信息猖獗等等现象。“中国博客第一案”正是这种不良风气下的产物。最近,比对陈教授“诽谤”还严重的“博客事件”也曾发生数起:2005年3月一些着力于介绍各种自杀方法的“自杀博客”竞相登场;同年12月,传授人们“如何制造原子弹”的博客也出现了。对博客加以引导和规范,成了人们的共识。不单是“博客”,就整个网络社会来说,它现阶段基本上也是失范的。网络中恶意进行破坏活动、侵犯他人隐私、盗窃他人成果、炮制谣言、人身攻击、散布不负责的虚假信息等等诸多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对这些信息乱码的规范,要求一种网络传播伦理的出现。“中国博客第一案”的出现正是这种网络传播伦理的不健全所致。由于网络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连接,因而这种网络传播伦理的建构必须要在现实伦理的基础上扩展其内涵。它必须能把网络与现实这两个根本不同又息息相关的生活空间对接起来,又必须能保障网络博客这种新型技术在拓展人民言论自由度方面的优势。我们应该在此前提下形成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网络社会责任观念,只有软性的伦理才能保证网络博客对现实不产生恶性后果,而只保留其可贵的进步元素,如打破新闻垄断,扩展言论自由等。

“中国博客第一案”的症结所在也是现阶段失范的网络秩序症结所在。结束混乱的网络秩序才能结束“中国博客第N案”的发生,那么社会管理部门和网民们就不应该撇开网络传播伦理的落实。这离不开必要的技术监控、道德规范和一定程度上的法律制约等手段,也离不开各种网络实体的参与。

案例10:当你沉湎于玩网游时,请记住: 在魔兽世界中练到80级所花费的时间,你可以 从广州开车 去北京3次

通读中国四大名著

每天多睡 3小时

跑12趟马拉松

做48顿晚饭

给妈妈写500封信

学会一门外语

完成一门大学课程

小结: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把精力投入到虚拟网络世界以外的地方去,做对己对人更有意义的事,“以向上吧,少年!”来激励我们!因此,我们要郑重地做到: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寄语: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格言联璧》 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人。——摘自陈钢《钢琴家的脚》

补充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公德素质测试。

公德素质测试题

在家庭:孝顺父母 关心他人 勤俭节约 热爱劳动

1、你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吗?

A、记得很清楚; B、有时会忘记;C、从来没记住过。

2、在家里,你帮助家长做家务吗?

A、经常做,而且体会到劳动的快乐;B、不做,有人伺候何必让自己受苦;C、家长要求时才做,不大情愿。

3、对于父母的唠叨,你的感受是:

A、全是废话,讨厌之极;B、说那么多干吗,我又不是不懂;C、这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心存感激,认真聆听。

4、面对一块实在吃不了的馒头,你会:

A、放好,或许有别的用处;B、值不了多少钱,扔了不可惜; C、保存起来以后吃,不可浪费粮食。

5、如果看到别人没有关紧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淌着时,你会:

A、平平常常小事,无所谓;B、只是非常生气,但不是自己开的,不去管它;C、马上去把水龙头关掉。

6、如果你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如其他同学,你的感觉是:

A、应该理解父母,但总觉得低人一等; B、怨恨自己的父母无能,看不起他们; C、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自己应该更懂得理解父母,更加孝顺父母,更加勤俭和勤奋。

在社会上:热爱祖国 文明礼貌 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

7、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你通常的做法是:

A、庄严肃立,行注目礼;B、立正站好,但很不情愿,心里想着别的事;C、该走路还走路,该说笑还说笑。

8、对于赵薇身穿日本军旗服饰事件,你的看法是:

A、她是不懂历史,可以原谅;B、穿什么衣服是个人的自由,不必大惊小怪;C、她的行为伤害了民族感情,应该受到鄙视。

9、你与同学约定一个时间去做某件事情,你会:

A、有其他事去不了,向他(她)解释道歉;B、有时去得晚一些,或者根本不去也无所谓;C、不管什么情况,一定按时赴约。

10、你遇到老师或认识的人,会:

A、别人跟你问好,你才问好;B、主动热情问好;C、装作看不见或绕着走。

11、你的口头语中有脏话吗?

A、从来没有; B、有时有; C、经常有。

12、对于“中国”这两个字,你的理解是:

A、是一个国家,我的出生地,她的贫穷落后使我蒙羞;B、是一个国家的名字,是我的祖国,她比较贫穷落后;C、是我可爱的祖国,是我慈祥的母亲,不管我到哪里,不管她多么贫穷,她都是我的最爱。

13、下列对道德的理解哪一个更符合你的观点:

A、是现代文明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基础;B、是社会对人的约束,是不得不遵守的公约;

14、你考试做过弊吗?

A、有过偶尔的一次;B、两次或更多;C、从来没有。

15、如果有位朋友请你帮忙打架,你会:

A、问明情况,看该不该帮忙;B、重朋友义气,欣然应允;C、断然拒绝并说明利害,予以劝阻。

16、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对网民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但是虚拟社会不象现实社会一样有监督、有制裁,对此,你的想法是:

A、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做一个文明的网民;B、反正谁也不知道我是谁,搞个恶作剧也无所谓; C、网络正好为我提供了为所欲为的平台。

17、你经常检点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坐、立、行、待人接物等)是否文明、是否符合礼仪要求吗?

A、一般不去注意,比较随意;B、有时不注意; C、是的,非常注意。

在学校: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尊重他人 善于合作

18、一个残疾人在路边请求你的施舍,你通常做法是:

A、尽可能给予同情和帮助;B、绕道走开或视若罔闻;C、给予同情,但不给予帮助。

19、在遇到有人请求你的帮助时,比如推车、抬东西等,你会:

A、毫不犹豫,尽力相助;B、婉言谢绝,不去理会;C、看具体情况而定。

20、在学校倡议为患病同学或失学儿童捐款时,你捐过吗?

A、是的,每一次都捐;B、很少参与或者基本不捐;C、看具体情况捐。

21、你偷看过别人的日记、信件吗?

A、有时觉得好奇,偷看过一点,心里一直过意不去;B、从来没有,那样不道德;C、经常这样做,感觉无所谓。

22、当你遇到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事情时,你会:

A、一个人再难也要独立孤行,求别人太丢面子;B、礼貌地求助别人,真诚地感谢;C、别人愿意帮我,就接受。

23、在一个集体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中,比如体育比赛、科技制作、知识竞赛等,你最关心的是:

A、你个人在这个工作中的地位、成绩、形象等;B、你个人在集体中的贡献大小;C、集体成绩的高低。

24、你经常和同学一起做游戏或者讨论问题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

25、你的学校里,有一位不相识的同学瘸着腿上楼很困难,你看到了会怎样做?

A、让开路,让他先走;B、嘲笑、躲避;C、走上前扶一把。

26、如果你发现一只受伤的小动物,你会:

A、想办法帮它医治;B、不去管它;C、捉弄它玩。

27、你经常喊同学的外号吗?

A、从来不喊;B、有时喊;C、经常喊。

在社区和公共场合:爱护公物 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遵守秩序

28、下面列举的这些行为,你有过吗?在墙上乱写乱划、攀折树枝,践踏草坪、用脚踹门。

A、偶尔有过其中某一项;B、从来没有过其中任何一项;C、有过多次或者多项。

29、你需要吐痰时,通常是: A、吐在手绢或纸中,扔到垃圾箱; B、找个脏的地方吐; C、随便哪里,张口就吐。

30、你在外面喝饮料或吃东西时,对包装袋、果皮等怎样处理?

A、扔到脏物多的墙角;B、随地一扔,反正有人打扫;C、找个垃圾筒,或者暂时放在塑料袋中。

31、你骑车或走人行道遇到红灯,而两边又没有横行车辆,你会:

A、如果没有警察看到,就闯过去;B、不管怎样,先过去再说。C、停在路口,等绿灯亮时再过;

32、在公共场合与别人交谈时,你通常:

A、轻声言谈,举止稳重;B、如果不至于影响他人,就会大声说笑;C、毫不顾及,放声说笑.33、对学校制定的纪律、规章制度,你的看法是:

A、很有必要;B、不得不遵守;C、是对个性发展的约束,应该多给一些自由。

34、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抱小孩的乘客上车,你会:

A、回过身去,装做没看见。B、主动让座,搀扶上下车;C、实在没人让座,我才让。

35、如果遇到坐车、买票等需要排队的情况时,你通常是:

A、找个熟人代买或者插到队伍里;B、无论如何也自觉排队等候; C、挤到前面。

36、你骑自行车或步行在马路上时,是不是总能按照规定走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而不是乱穿马路?

A、总是能做到;B、有时不能;C、经常做不到。

在独处时: 胸怀开阔 心理健康 勤奋自立 勇于创新

37、如果你将来从事了一项你不喜欢的职业,你会:

A、应付着干,伺机跳槽;B、既然干了,就要干好;C、消极怠工,破罐破摔。

38、如果你受了批评或者被误解,你会:

A、反省自己,虚心接受批评或心平气和地解释;B、有些激动,但过后会平静下来;C、绝对受不了,要么报复要么沉沦。

39、对于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你有没有勇气去克服? A、不敢相信自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克服;B、我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上我会垮的;C、相信自己,努力克服。

40、对于自己的事情,比如收拾你的房间、洗衣服等,你能独立去做而不依靠父母吗?

A、当然能;B、有时不能;C、基本不能。

41、在生活中,经常会有心烦意乱不顺心的时候,你一般会怎样处理?

A、无法平静,要么爆发,要么沉沦;B、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平静; C、自我调节心理平衡,尽快恢复平静。

42、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你时,你会:

A、认为他没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也行;B、为他祝贺,为自己加油;C、嫉妒、怨恨他,想办法给他捣乱。

归纳: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学生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问题探索与思考:

1、当问及“您对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看法”时,19.1%的青少年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38.5%的人认为“普遍”,只有 17.6%的人认为“很少”。在回答“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时,有 35.9%的人会非常主动地“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选择“站出来制止”的仅 12.1%,而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竟高达 44.3%。在校外被调查的青少年在回答“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时,有 19.9%的选择了“假装没看见。”

(1)你对目前青少年的社会公德状况是否满意?

(2)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可救药的一代”,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2、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有何意义?大学生应如何遵守?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育人”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道德修养—“德”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它包括了:

1、适应转变,确定目标!

“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 “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等 这些都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正确渠道!

2、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

3、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4、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

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

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法律基础—“法”

现在法律精神与道德观念在价值导向的全过程中。

首先,从价值形成过程看,法律是这样促进道德建设的:法律通过确认或吸收道义标准,使之成为法定标准而直接促进道德目标;或者借助于自身机制和内在准则,以间接方式促进道德目标。我们在高校道德与法的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道德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与法律观念是相重合的。法律是维系社会运转和发展的最低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道德观的基本要求不仅是法律构成的基础,而且在很多层面上直接表现为具体的法律规范。在这一价值层次上,道德与法律一脉相承,法律精神与道德观念趋于融合。

其次,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法律精神需要道德观念在价值内容上进行不断充实,才能满足司法审判的需求,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道德是立法的基础并引导着法律进步和发展。但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律的融合,必须立足于二者价值内容上的相互交融和区别。既不能将道德与法律的内容完全合一,不分彼此;也不能将道德与法律的内容完全隔离开来。而应该充分发挥德与法的同质同向性,在二者的价值内容上以道德融入法律的指导性和先进性,引导和推进法律的完善与发展。现代法律精神首先应确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在二者价值内容上的融合上,把理想的道德通过立法表现为宪法中的原则性、指导性和倡导性规范,从宪法这一根本法角度来确认和宣告理想道德的地位、性质和目标;同时,通过道德的导入来完善法律的形式和实质内容,完成理想道德从应然到实然的跃进。

再次,中国古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思想与行为,就是法与德在价值内容上的融合。理想道德所主张和倡导的价值观,往往会融合为法律价值所追求的内容。

最后,现代法律精神不仅表现于外在的司法审判制度的运行,而且更代表了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评判。现代法律精神主导下的法院公平审判是以法律和诉讼制度来扶植正气、压制邪气,使社会公众切身感受到国家法律以具体审判活动的形式对高尚道德的推崇和推行,从而弘扬理想道德观念。

三、“德”与“法”的结合第一,从国家战略高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撑,而且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人类的道德与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道德与法律的产生到德与法融合治国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这种“德与法融合”的治国理念体现出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长期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二者相融相长,相得益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我们将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要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通过加强社会成员的法制意识来保障其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先进的道德精神来引导社会成员遵循法律义务,自觉养成守法习惯。

第二,从人才培养高度看,在教育理念上奉行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在调整、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法律着重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并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最低要求;道德侧重从支配人们行为的内在思想意识进行规范,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它不同于法律,法律凭借国家的强制力实施,而道德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有着内在的不可分性,把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相互联结、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符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从总体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德与法两种作用,融两种作用于一体,对于实现人的道德追求、塑造高尚人格、约束人的不良陋习、规范人的文明行为方式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从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高度看,将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对于学科建设和创新课程体系,整合知识结构,以科学的理论架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效性有着积极意义。从德法认知与社会德行现象的关系看,一种社会德行现象的出现,往往包含着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诱发原因,仅仅从任何一个方面着手解决都会遇到困难,因此,只有将二者相融合起来,综合考虑,发挥两种手段各自效果优势,互相辅佐,问题才可能解决得比较圆满。

总上所言:“德“育人心,“法”育人品!在当今社会里,只有“德”“法”兼容,才能共同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者缺一不可,为自己树立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在社会上要讲道德明法律;作为大学生要讲诚信,要努力钻研;感恩家人;自我反省,学会做人,做事。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讲稿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七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三、教学方法与学时

1、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法教学

2、教学学时:4学时

四、导课方式 问题导入、案例导入

五、内容讲授: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必须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关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要在这一进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自觉性。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法治都是与特定的政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内在统一性,不能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一方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法治建设各领域的工作,确保党的意志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具体实践中。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水平,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从严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

中华文本库

下载(详细讲稿)《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详细讲稿)《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纲要 绪论 四、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主要知识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提纲 ―――- 更 登 格 西 第一章:走进大学生活开创美好未来 第一节:适应人生的新阶段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1. 生活的集体性和自理性; 2. 学习的选择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韩德培 韩德培(1911年2月——2009年5月29日),江苏如皋人,生前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练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练习(一)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小组感想从学习这门课以来,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以前看着别的同学上台讲课,很羡慕。现在终于可以上台讲课了,很激动。 我们小组是分工进行的,这样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型 一、材料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在一场关于“网络技术是否促进人类道德发展”的辩论赛中,正方一辩陈词认为“网络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