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面对错误”整体教学建议

时间:2019-05-13 22:1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单元“面对错误”整体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单元“面对错误”整体教学建议》。

第一篇:第七单元“面对错误”整体教学建议

第七单元“面对错误”整体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随课文认字9个,会写生字24个;理解“管教、懒惰、恐惧、挪动、狼狈、满载而归、宠爱、气急败坏、懊悔不已、畏缩不前”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的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反省。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阅读方法;继续练习写提纲,学习画情节曲线。

4.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的活动,加深对“面对错误”的认识。

5.练习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心情;练习写记叙文,努力写得详略分明;用“有详有略”及学过的其他标准修改习作。

设计思路:课时总数:1.5周

模块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3课时)-——解决单元目标一;(一)教学内容

随课文识字9个,会写生字24个;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建议 1.关学情,重方法

教师加强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注重三讲三不讲,将重点聚焦在难记和不会的字词上。

2.多动笔,少动口

对于一些难写的生字,如“撩、薯、赖、瞪、貌、鼻、腕、鹰、嚷、壁、漏、蹈、畏”等教学中教学中加强教师的范写和学生的仿写。理解“管教、懒惰、恐惧、挪动、狼狈、满载而归、宠爱、气急败坏、懊悔不已、畏缩不前”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激兴趣,提效率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上可以采用抽签的形式检查这一单元中课文重点段落的朗读情况。

模块二:品文悟情,掌握学法(4课时)——初步解决单元目标二

(一)教学内容

1.第1课《迟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偷钱》共1课时; 2.第2课《成吉思汗和鹰》+《负荆请罪》共1课时;

3.第3课《我们的错误》+《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原来是个吃草的家伙》共1课时。

(二)教学建议

1.每课设计一两个问题直奔重难点。

“语文主题学习”,为了保证学生进行充分拓展阅读的时间,教师必须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提出有价值的直奔重难点的问题研究,预设如下:

(1)《迟到》

A了解作者林海音

B自读文章,理解课文内容。

C交流:父亲对我的“严”和“疼”表现在哪些方面? D课文是怎样真实细致的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 E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法?(2)《偷钱》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是怎样改正自己错误的?(3)《成吉思汗和鹰》

A成吉思汗犯了怎样的错误?他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B课文怎样描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四次被鹰撞翻的经过?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负荆请罪》

蔺相如是怎样对待错误的?评价蔺相如和廉颇。(5)《我们的错误》

A 让学生说说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出示《语文天地》“读一读”中的名言。B “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结合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C 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误。

模块三:学法迁移,学以致用(3课时)——深化理解单元目标2

(一)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中的《爱因斯坦坦承“一生中最大的错事”》《向鸭嘴兽道歉》。

第二课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中的《失而复得的项链》《我不想知道小偷是谁》

第三课时: 畅所欲言、初显身手

A你犯过错误吗?你是怎样对待自己错误的? B你怎样对待犯过错误的人? C把说过的内容写下来。

(二)教学建议

1.问题导学,突破重点

A爱因斯坦犯了怎样的错误,他是怎样对待自己错误的? B 恩格斯为什么向鸭嘴兽道歉?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C文中“母亲”最后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想想“珍珠”是指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比珍珠还珍贵的东西?

D为什么没有戴眼镜的唐拉法埃尔对眼前的人只能“看到个模糊的影子”,却看见了“影子后面是四月里一片迷人的春光”?

2.交流反馈

第二篇:第七单元面对错误

第七单元 面对错误

单元说明:

这一单元围绕“面对错误”这一主题,选取了《迟到》、《成吉思汗和鹰》、《我们的错误》三篇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负荆请罪》。这几篇课文体裁多样,风格各异,有着多元的文化,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内容针对当代少年儿童面对自己与他人的错误时普遍存在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实践方面的问题,创造了一个多维的认知空间。课文中的故事与语言非常朴实,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有益于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与行为的指导。

主体课文《迟到》是一篇语言朴实、耐人寻味的记叙文,课文用回忆的方式写了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与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表现了一个既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父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成吉思汗和鹰》是一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而又有深刻寓意的文章,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课文通过叙述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鹰四次打落自己好不容易才接到的从岩石边滴下的解渴泉水而一怒之下射死了鹰之后,才发现鹰这样做是为了救自己的命而从中悔悟“永远不要在自己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故事,说明遇事要冷静,懂得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重要性。《我们的错误》则是一首外国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非常符合学生的阅读口味。因此,教学这一课要通过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诗中的内涵。

“语文天地”中的拓展阅读课文《负荆请罪》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改写的话剧。这个剧本通过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的描写,赞扬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以及廉颇勇于改错的精神,也赞扬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说明为了顾大局,我们不但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而且要有广阔的胸襟,正确对待他人的错误的道理。由于课文是一个话剧的脚本,是一种新的文体,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因此,教学本课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表演来感悟文中的内涵。“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这一内容的设置目的在于训练学生不仅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而且要从量的积累提高到结合实际的理解与应用上来。而“笔下生花”也是阅读积累的应用,是习作实践。因此,这两项内容可以结合起来教学,达到互相促进提高的效果。“初显身手”是一次比较开放的语言综合实践活动,跟主体课文围绕同一主题设计的,形成了一个整体。它可以与主体课文整合,既可作为主体课文的前置作业,也可以作为主体课文的延伸作业。

这一单元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伟人与凡人、英雄与儿童正确对待错误的故事。感悟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从中发现,其实每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需要个人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继续培养学生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的能力;抓重点词句品读,在读中自悟的能力;积累与应用的能力以及收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认字写字。积累词语,并尝试运用学到的新词;积累如何对待错误的名言警句。

2、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感悟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

3、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实,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需要个人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和帮助。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和应该积累的词语。

5、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阅读、查阅运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

单元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感悟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

单元难点: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实,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需要个人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和帮助。

单元训练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和应该积累的词语。

单元拓展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阅读、查阅运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单元课时数:7课时

迟 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面对错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课前能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阅读,学生能理解父亲对我的严和疼,以及我的变化(课标:把握课文内容,产生不同感受),从而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阅读、查阅运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

4、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学生能理解父亲对我的严和疼,以及我的变化,从而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

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重点查阅关于作者成绩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来的很早,没有一个迟到的,谁曾经有过迟到的经历?(分清主观与客观原因)谁曾经有过经常迟到的经历?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大家齐读课题——

点评:本环节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向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倡导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同位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注意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了。同位互相进行评价。教师可重点对易读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

2、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 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又很疼爱我的父亲。

3、教师小结:总结所计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①父亲为什么要打我?②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评析: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要首先让学生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与空间。本环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直接对话,例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既发展了思维,又为实现个性化阅读做了准备,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1、细读解疑。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展开想象、品词析句、比较等阅读方法进行阅读。(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循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是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时,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了。

引导: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很狠?①可引导从父亲打我时的动作来体会,“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②引导从打的过程来体会:“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③引导从打的程度来体会:“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很狠,出乎人的预料。

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在妈和爸反复催促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看,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4)教师小结。

2、细读解疑。解决第二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思考回答:想象回答。

(3)配乐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4)利用有效信息,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补充林海音的信息,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3、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评析:本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语文能力,练习了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有效信息深入品读文本,进行了有效地个性化阅读。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能不断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拨和引导,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比较阅读的方法等,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

四、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1、总结提炼学习方法。

2、布置作业。

(1)阅读林海音的作品。

(2)写一件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五、板书

迟到

爸爸 打 我

父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面对错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阅读、查阅运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2、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重点查阅关于作者成绩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情诱趣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父亲究竟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在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1、指名学生读句子。父亲给我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抓住“疼”和“严”。

2、把“严”组一个词来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严厉、严肃、严格,感受严的具体内容)

3、比较句子理解“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区别,体会严的程度。

二、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一)体会父亲的“严”

师:是呀!严格的父亲对于作者的这次迟到一样是严厉对待——狠狠地打了“我”。这节课我们走进文本,一起去体会一下林海音父亲的严和疼。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10自然段,边读边找出父亲怎么打“我”的段落。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出示):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 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在空中一抡,发出嗖嗖的声音。我挨打了!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2、请同学们再默读这一部分,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父亲对我管教很严?(提示:找出这一段中爸爸打“我”的动词)用“○”做上记号。再自由读读,看看你能不能从这些打“我”的词中感受到什么?与同桌交流感受。3、学生集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交流:

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语:“拖起来”、“左看右看”、“抄起”、“一抡”

抓住表示打的声音的词语:“嗖嗖”

抓住“我挨打了!”这句话中的“!” 4、我究竟该不该挨打?

师过渡:父亲气极了把林海音一下拖起来,抄起一把鸡毛掸子,打在林海音稚嫩的皮肤上,我们再一起来读一下这段话(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可能都有挨打的经历,想想作者当时的哭号声中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害怕,愤恨、委屈)?“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那么,我究竟该不该挨打呢?同学们请再读课文3——10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 5、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指名交流)师:那么请勾画出“我”的表现的语句,我的哪些表现惹得爸爸气极了,而致使“我”挨打?

学生勾画生交流。

师:你首先找着了哪一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师: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怎么不舒服?(联系上文:下大雨,穿大雨鞋)②师:这里有一个字值得我们大家细细地去体会——“竟”字。这么不舒服,可作者为什么却说“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竟”字说明作者对自己的做法感到怎么样?

生:惊讶,想不到

师:对,你刚才有一个词用得很好“意想不到”。想不到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吗?(生联系第二自然段交流)

师:你们看,联系上下文,说出的道理,就是能够让人信服。是啊!面对老师的罚站、同学的嘲笑还有父亲的责骂或责打,作者“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这不是找打吗?对自己的意想不到的做法,文中只用了一个字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竟”。同学们再齐读这句话。(生读,教师相机评价“竟”字是否读出了感情)③接着从哪儿能体会到她的做法让父亲生气了?

生:“但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妈,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

师:平时上学总迟到。今天居然还不上学,当然要惹爸爸生气了,你觉得该怎么读出“哀求“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④然后从哪儿能体会到他不想上学,让父亲生气了? 生:从课文5——8自然段体会到(师相机出示:)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⑴师::同学们,我们仔细看看这段话,父亲开始就准备打“我“了吗?不是,你能抓组重点的词语,说说父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⑵师抓“快起!快起!”——“起!”感受情绪的变化。

生:通过母亲的劝说,可作者还是不起来。父亲进来了很生气。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父亲是瞪着我说:“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师:你体会得很好,虽然父亲只说了短短的几个字,但确实表现出很生气。你读一读。

师:可面对生气的父亲,“我”是怎样说的? 生答:作者是硬着头皮说“晚了,爸!”

师:是啊!明明想到会挨骂或者挨打,作者还硬着头皮说“晚了,爸!”这不是找打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样呢?

(生快速找到)这次父亲只说了一个字“起!”联系下文: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说明父亲更生气了。(生有感情地朗读)

⑶抓住“居然”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师过渡):面对父亲可怕的命令,这时的“我”是怎么做的?(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什么是不挪动?(动都不动,丝毫没移动)“居然”这里又代表作者什么心情呢?

生:意想不到。师:谁来读一读

⑷对比“竟”和“居然”,整体感知这部分父亲的严厉。

师:开始作者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而后居然有勇气不挪动,这里“竟”“居然”都是代表意想不到的意思,可对父亲来说,情绪有变化吗?(出示:不满——生气——气极了)我们从这段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父亲终于是气极了,于是一把抓起“我”就是一顿打。

⑸分角色朗读

从“他瘦瘦高高的……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二)体会父亲的“爱”

师:这命令没起任何作用,父亲气极了,把小海音狠狠地打了一顿,小海音被打走了,屋子里由吵闹变得安静,伴着窗外的雨声,孩子的哭声似乎还在父亲耳边回响。同学们,此时,父亲心理是什么滋味啊?他会想些什么呢?(体会出后悔、自责、心疼……)

师:的确,打在女儿身上,疼在父母心上。此时此刻,他有千言万语想对小海音说,于是他冒着大雨急匆匆赶往学校,可见到女儿时,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出示第15自然段)

1、读句子,找表示动作的词,透过这几个动作,你听到父亲在说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用“孩子,你……”开头说话练习)

当他打开包袱,拿出我的花夹袄时,我听见他在说…… 当他把花夹袄递给我,看着我穿上时,我听见他在说…… 当他从衣服里拿出两块钱给我时,我听见他在说……

2、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看到那一缕缕被雨水打湿的头发,小海音会说些什么呢?(体会严厉、深沉、无言的父爱)

指导感情朗读这段话,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3、那么。小海音究竟明白了这一点没有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她明白了什么?

4、师小结:正因为有父亲这样的“严”和“疼”,她从迟到变为了早到,她改变的不仅是上学路上的迟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她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她的一生为我们奉献了许多好作品,她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许多年过去了,她想起迟到这件事,情不自禁饱含深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出示)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齐读,这一次,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什么?(严中有爱,严即是爱)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学习方法、思想认识上说收获。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迟到》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收获,我们可真的感谢它呢。这篇课文选自《爸爸的花儿落了》,文中的父亲在林海音很小的时候就离她而去了,2001年林海音又离我们而去了。然而,他一直对一件事念念不忘:(出示句子)

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却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学生齐读

师:多好啊,爸爸影响了她,她又影响了读者,影响了在座的我们。同学们,让我们真诚的感谢林海英,是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父爱,明白了如何面对错误。让我们记住林海英,记住这篇课文———《迟到》(学生齐读课题)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同桌讲一个曾经让你感动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迟到

总是迟到

天天早到

又愁又怕

轻松愉快 教学反思:

成吉思汗和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吉思汗和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四次接水时都被鹰撞翻了的心情变化。

2、指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而后结局的顺序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3、学习课文,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感悟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知道“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使学生学会遇事能够冷静。教学重点:

1、体会成吉思汗四次接水时都被鹰撞翻了的心情变化。

2、指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而后结局的顺序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感悟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知道“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使学生学会遇事能够冷静。教学准备:查找成吉思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不尽人意,所以每个人也都有生气、发怒的时候,但是我们也常常遇到因为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冲动发怒,过后又后悔的情况。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学生简短的交流之后,指名发言。

师生对话。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相关经历,和学生平等沟通。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气、发怒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同的是面对自己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态度,往往就有不同的结果。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故事。(板书课题:成吉思汗和鹰)同学们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谈一谈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对鹰的认识。学生发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下面的资料,但要注意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资料: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大多认为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有人曾经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过。因此有学者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成吉思汉曾经说过:“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尽管后人对他残酷的攻城掠地多有微词,但这并不影响他做为马背天骄的伟人的地位。

鹰——内蒙古大草原上正义的象征。它强健、凶悍,是猛禽之一,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幼鹰常常被牧民驯养,成为猎鹰,帮助人们捕抓野兔等猎物。

[设计意图: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因此本环节设计没有急于让学生接触文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把生活作为学习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二、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读书,结合教材后面“生字条”,给文中出现的生字注上拼音。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如:悠闲自得、宠爱、满载而归、懊悔不已等。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初步读书的感受。找出“鹰四次打翻成吉思汗的水杯”的部分,反复阅读。2.生生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在学生独立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发现问题。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适时找出重点的语句段落,指名朗读。让学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发挥自己宏观调控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比较杂乱的问题。本环节还重视了学生积累词语的训练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重点词语的理解一般有三个步骤:不理解、结合工具书理解、工具书与文本创设的语言环境结合 来理解。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些关键的词语,实际上也就基本理解了教材的内容,为后面的深入研读奠定了基础。]

三、及时巩固,读写结合

1.抄写课文中你认为应该重点记住的生字和词语,不太熟练的可以多写几遍,但一定要注意工整规范地写好每一个字。

2.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括号。()的泉水()的季节()的天气()的狩猎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成吉思汗_______次接水都被鹰撞翻了,于是他就__________。结果把那只鹰_________射杀了。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感到_____________。成吉思汗从这个教训中领悟了一个道理,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是并没有要求削弱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因此听说读写,不可偏废,语文基本功训练要扎实到位。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各种学习感官的积极配合,不单使得课堂结构错落有致,张弛有度,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减。]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想法。

2、写生字字帖。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和鹰

成吉思汗 射杀 鹰

四次打翻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吉思汗和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

3.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注意积累语言。教学准备:查找成吉思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面的词语:

悠闲自得、狩猎、手腕、拧断、懊悔不已、宠爱、小心翼翼、满载而归 2.用一句话说出《成吉思汗和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内容,指导读书,体会人物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1.快速找到第一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把自己的个性理解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抓住“悠闲自得”、“他最喜爱的鹰”、“它在前面飞行,它认得回家的路”等描写,体会成吉思汗和鹰之间的密切关系。又要抓住“渴的急不可耐”与“正准备一饮而尽”来理解成吉思汗的境况,来体会他的情绪。

从“嗖”的一声、“这只鹰前前后后飞了好几个来回,一直在他的上空盘旋。”等描写便不难体会到鹰是怎样“想”的。

2.用学习“第一次打翻水”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第二次、第三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想一想此时此刻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怎么读?成吉思汗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他又接满了第四杯水,鹰是怎样做的?成吉思汗是怎样做的?这段话该怎样读?要读出变化的语气来。

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把重点放在有感情的阅读指导上。

[设计意图:抓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学生能够快速找出“成吉思汗发怒杀了鹰”这一点,但他们容易忽略 “为什么愉快变成了愤怒”,这个环节把体会人物 的内心活动作为重点来探究,不但使教学仅仅围绕中心目标展开,而且完成了“把书读薄”到“把书读厚”的经过,学生在切身体验的情况下,会情由心生,情动而辞发!课堂就不但是读书的过程,还是学生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升华认识,汲取文本精华

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成吉思汗终于发现了鹰撞翻水杯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是用鹰的生命换来的。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成吉思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鹰是一只什么样的鹰?

学生可能各抒己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但又不要盲从学生的认识,特别是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可能存在分歧:成吉思汗既有叱咤风云的一面,又有凶悍暴戾的一面,但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吉思汗生活的年代和背景来全面认识伟人的形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面对错误,成吉思汗有什么想法?有哪些行动?对你有什么启发?

安排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发生,他“懊悔不已”,但是没有一味的“苦恼”,而是积极面对:不找借口,积极弥补过失,并善于从错误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设计意图:语文课堂闪烁着人性的关怀。教学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欣赏方面,而是由浅入深,逐步走进文本的精髓部分。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这门交际和交流的工具,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帮助学生学会面对生活、面对世界的本领。]

四、课堂延伸,设置作业

从下面的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

1.学习《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有什么认识、感想和体会,认真组织语言写一篇读书心得。2.搜集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错误,采取的不同态度的材料,扩大阅读量,总结经验。

[设计意图:积极使用教材,并努力凭借教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立足课堂教学,并努力超越课堂的局限,使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 作业设计: 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和鹰

愤怒 懊悔

课后反思:

我们的错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们的错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

2、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4、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重点:

朗读理解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教学准备:参考资料(名言警句)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采访你身边最敬佩的人怎样看待错误的,让大家当了一回记者,现在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采访发布会,请各组的首席记者简要地说说采访的情况。(各组代表汇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儿童诗《我们的错误》,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生齐读。)

[结合本单元“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环节,课前指导学生调查采访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如何看待错误,让学生合作完成采访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为上课伊始营造氛围打下感情基础,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学生的识字水平各有不同,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了学生本身具有的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自己练读课文2~3次,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做批注。3.四人小组练读课文,读后交流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1.开展“读诗擂台赛”:各组比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接力读;个人挑战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代讲,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多的时间走进文本,碰撞心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相互间的评价,使学生在读中 感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2.各学习组选一小节诗品读,讨论说说对该小节诗的理解。小组汇报学习情况。(1)生:读了第一小节我们知道了每个人,特别是每个年轻人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就连成吉思汗这样的大英雄也不例外。……

(2)生:从第二小节中我们知道了错误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危害,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如平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理解“错误可能是下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不及时反省,改正错误,那以后还会犯更多的错误。相反,如果认真反省,在前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并用曾经犯下的错误不断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误而停止做事情。

师相机向学生推荐“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等警句名言,加深学生对该小节的理解。

(3)生:从第三小节我们知道了错误并不可怕,天才和伟人也犯错误,但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改正错误从而获得成功。……

师先相机引导学生说说天才和伟人怎样用积极的态度正确地对待错误的。再让学生想像如果他们错误地对待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结合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实验过程等事例进行分析。

最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讨论说说对“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这句话的体会。

个别汇报。(在此之前老师可看情况,列举“小时偷枚针,大了偷块金”这个浅显的俗语说明“漠视错误的存在,任其发展下去,这样错误地对待错误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来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打开思路。)(4)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第四小节诗歌,了解在人生道路上正确对待错误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找出这节诗中词语反复朗读,再与删去重复词语后的诗句作比较,体会诗歌上句尾与下句尾重复的效果。

3.学生默读课文,找画出诗歌中自己觉得最形象的话与同学互相交流说一说,再多读几次,感受诗歌生动、形象的描写。个别汇报。4.学生齐读诗歌,用心倾听自己与心灵的对话。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写心得笔记。(任选一题写)

(1)选诗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和体验,写写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检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上存在的错误,并写写自己学了诗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错误,要怎样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改正错误。

2.作品交流。把作品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学生相互看一看,评一评,改一改。

五、小结,布置后续作业

1.再次修改作品,整理成文。

2.回访本组课前采访的人,与他谈谈你学了课文后的新想法。3.积集与“错误”有关的名言警句。板书设计:

我们的错误 儿童诗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七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天地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畅所欲言”练习写描写犯错误时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2、“初显身手”让学生采访身边自己尊敬的人,从真人真事中受到正确面对错误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畅所欲言”练习写描写犯错误是的心理活动的词语,这个活动有可能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坦诚面对。教学准备:采访资料、词语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信大家经过前面的学习都有了不小的收获。可明理是不够的,还应该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才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1、出示词语:

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 忐忑不安 如释重负 冰释前嫌

2、运用多中方法理解词语。

这是一类怎样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你能接着往下写吗?

3、对于这些词语,哪几个所描绘的感受你的体会最深? 选择一个或几个谈一谈。(1)同桌互相谈。(2)指名谈。

二、明确任务

采访身边的值得尊敬的人。

明确采访过程

1、要求:先与同伴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进行这项活动

(1)学会些采访提纲

(2)抓住中心设计采访问题。(3)采访时要有采访记录。(4)采访后,要有活动小结

3、学生以小组形式,确定被采访对象,编写采访提纲。

4、师巡视指导共同参与。

5、学生采访过程。(双休日)

作业设计:小组合作交流,明确要求:将自己小组的采访记录展示出来,全班交流。板书设计: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 忐忑不安 如释重负 冰释前嫌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七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天地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笔下生花”是记录成长经历中所犯的一个错误,让学生勇敢地把心里话写出来。

2、“金钥匙”告诉学生重视学习中的错误,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重难点:“笔下生花”是记录成长经历中所犯的一个错误,让学生勇敢地把心里话写出来。

教学准备:回想曾经犯过的错误 教学过程:

一、学习写作

1、默想:自己要写一件什么事?

2、同位互相说,看所说题材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3、选择好的事例全班进行交流。

4、指导学生在写作时,语句要通顺、连贯,意思要表达清楚。

5、师巡视指导共同参与。

二、小组合作交流

1、学生出示自己的作文。

2、教师选择典型文章(优秀、有重大问题的)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3、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给予适当指导,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4、誊写作文。

5、总结。

三、活动评价

1、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活动的各个阶段给予及时地、激励性的评价。

2、评价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口头的当众表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3、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看到各自的优势与进步,意见应中肯。作业设计:写作文

板书设计: 作文要求:

写一件什么样的事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危急时刻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危急时刻”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和一个“语文天地”。设计这个单元的目的,在于透过危急时刻人物的表现,把人崇高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所讲的故事,既有战争时期的,也有和平时期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无论是轮船遇难即将沉没时指挥大家安全脱险的哈尔威船长,为抗击侵略者在紧要关头保护情报的杰奎琳一家,还是勇敢机智送出鸡毛信的海娃,他们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他们的不巧形象都能深深震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学习抓住人物描写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叙事的详略等前面单元学习的内容,还要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写的小说。课文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全船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人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哈尔威船长坚定、果敢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钦佩。

《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危急时刻”主题下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伯瑙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

“语文天地”中,安排了五方面的内容:

1、“日积月累”继续学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表示情况危急的成语、句子,练习体会从几个方面描写情况的紧急。

2、“畅所欲言”结合电影、电视剧和生活实际,对人的精神内心世界展开讨论,是主体课文学习的延伸。

3、“初显身手”则是从应急的硬件措施方面开展活动,使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防患于未然。

4、“笔下生花”要求学生围绕“危急时刻”的单元主题,或记事,或写观后感,或说明急救的物品。

5、“金钥匙”则教给学生做单元小结的方法和形式,是第四单元内容的延伸和细化,目的是培养自检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审能力。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中,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从容、机智、勇敢。

2、熟练的朗读课文,能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品质的熏陶。

3、自学生字新词,能主动探究词语的含义。学习英雄人物的精神,在生活中,遇到危机时刻能冷静的想办法解决问题。

4、学习利用人物对话、描写人物神态等方法表现人物内心的习作方法。单元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单元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人物对话、描写人物神态等方法表现人物内心的习作方法。

3、单元训练点: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中,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从容、机智、勇敢。

单元拓展点:学习利用人物对话、描写人物神态等方法表现人物内心的习作方法。单元课时数:7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力的崇高形象。

2、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3、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

教学重点:感受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力的崇高形象。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不同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电影资料和歌曲资料,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画面和主题曲《我心永恒》,导入新课。

七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无情地葬送在冰冷的海水中,令人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仅要思考,悲剧能否避免?或者尽可能的减少生命的损失?就让《“诺曼底”号遇难记》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复述故事情节,可以相互补充,熟悉内容,达到全面感知。

三、分组学习,文本探究

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负责调查事故情况和发生原因、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文章主旨和作者寄寓的思想,各大组再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一些小问题(包括自己准备的思考题)

(一)、事故调查组,探讨如下问题:

①“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航的? ②“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肇事方是谁? ③事故发生时,现场情景是怎样的?

④船上六十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是如何获救的? ⑤船上的人都获救了,为什么船长却牺牲了?

(二)形象分析组,探讨以下问题:

⑥在海难发生的紧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是如何果断地指挥救人的? ⑦哈尔威船长为什么选择和船一起沉入海底?你如何看待他的行为?

⑧哈尔威船长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挑选出你最欣赏的、最令你感动的片断朗读,并说出你的感受或欣赏理由。⑨假如你是“诺曼底”号轮船上的一员,在生死存亡的瞬间,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三)文本探究组,探讨以下问题: ⑾、作者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如何?为什么这样评价?找出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⑿、小说通过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⒀、你从文中另外读出了什么?联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来谈。

(四)、讨论、交流

1、先请事故调查组陈述事情经过,宣布调查结果及依据。

2、情境朗读,感受遇难现场氛围。

3、讨论、交流问题,要求学生注意广泛联系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加以佐证,注意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意义”的角度来思考阅读的感悟,认识到“面临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四、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缅怀英雄。

挑选四人分别扮演哈尔威船长、机械师、大副及叙述人,表情朗读课文。作业设计:自学生字词 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遇难 抢救 获救 牺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教学准备:了解作者雨果,学习写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简介作者。

(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到的资料,教师再用幻灯片显示作者资料)

雨果,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是他成为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诗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以及许多政论和演说稿。

二、实践活动复习课文

1、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堂课,让我们荡起双桨,驶入英国历史上的1900年3月,一起去探听一个雄壮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诺曼底”号遇难的30年之后,在海底沉睡了二三十年的“诺曼底”号被打捞出水,有关“诺曼底”号的种种传闻又成为当时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我”当时是法国“真实”报社的一名记者,于是“我”采访了四个亲身经历了“诺曼底”号事件的当事人,他们分别是乘客布朗,大副奥克勒福,水手克莱芒,工头哈克斯,向他们询问了四个问题。现在你们就是他们四个人的化身,请就采访的问题进行一一回答。

(1)问乘客布朗:请你概括地介绍一下“诺曼底”号遇难的全部经过。教师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角度概括介绍。(2)问大副奥克勒福:你认为在“诺曼底”号事件中,“诺曼底”号应承担责任吗?为什么?

教师提示:从航线、性能、航速、驾驶状况等方面把“诺曼底”号与“玛丽”进行比较。

(3)问水手克莱芒:面对猝然而至的灾难,你眼中的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应变、以身殉职的? 教师预想回答:简要概括出哈尔威船长指挥抢险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消除惊恐,强调把60人都救出去~了解情况,确保无险情,算计抢险时间~严肃纪律,先救妇女儿童~指示“快干”,确保全体人员获救~屹立舰桥,沉入深渊。

(4)问工头哈克斯:哈尔威船长让你深深地震撼和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至少要从课文中找出三处进行分析。)

教师预想回答:主要找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例如:

① “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②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③ “他把每一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2、明确任务,分组讨论学习自选问题,记录员记录讨论学习的内容。

3、汇报人向全班汇报本组问题讨论学习的成果,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

三、教师主持小辩论: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从这句话来看,作者认为哈尔威船长虽然最后选择了与一起轮船沉入了大海,但是他仍然不失为一名英雄。你认为呢?请结合你所知道的英雄事迹来阐述你的观点。反方辩论。

2、教师小结:明确“英雄”的含义,引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的更深刻的思考。

五、教师总结:

1、同学们:在今天这一堂课的学习中,我想我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在不停地放纵奔流着,我们时而被震撼,时而被感动,甚至更有一种激情在澎湃,那应该是一种英雄的意识,更是一种人生的启示……这些感情的体验都来自于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把对课文的理解介绍一下,在写写自己的感受,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理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就构成一篇很后的读后感,对照自己写的读后感,找找不足之处。

2、读读优秀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3、我们应该感谢法国大作家雨果,是他利用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让我们领略到了文学殿堂中美好形象,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文学“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但愿这一课的学习,能够帮你推开这扇神奇的大门,亲近文学,多读文学,读好文学。作业设计:

1、生字词运用训练。运用全部或部分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2、(选作)任选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内容,编写一幕课本剧。

3、(选作)请以《震撼》为题,谈谈对课文中自己最欣赏的某一段内容的看法。

4、(选作)请以《我眼中的哈尔威船长》为题,谈谈自己对哈尔威船长的认识。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英雄 哈尔威船长

课后反思: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生死攸关”、“不堪设想”等词语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人物的镇定、机智、勇敢。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能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人物的镇定、机智、勇敢。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预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根小小的蜡烛,居然能关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二、引导初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法: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问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初读全文情况。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

3、指导识记的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其——期

扁——骗

马——闯

B、区别形近字:密——蜜

司——同

4、读写词语:生死攸关、危机、持续、摇曳、从容、镇静

5、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重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

五、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归纳段意。

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4自然段:的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

第5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

第6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哪走了烛台。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具体记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劫难的经过。

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 博稻德夫人

儿子雅克 女儿杰奎琳 作业设计:

1、自学生字,词语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生死攸关“的含义,感受情况的危急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

2、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定,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感受情况的危急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

教学难点: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

教学准备:熟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生谈感受。

师:上节课,我们对《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进行了学习,并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靠机智和勇敢保护了装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师:通过你们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我感觉小女儿杰奎琳很聪明,能想办法把蜡烛端走。

生:不对!是伯瑙德夫人和儿子、女儿都很聪明,没有伯爵瑙德夫人和儿子先想办法,杰奎琳也不会那样镇定地想出办法。

师:(表示赞同)那谁能再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很勇敢。

生:我觉得他们母子三人面对敌人很从容、镇定。

生:他们在蜡烛快熄灭的时候靠机智勇敢保护了装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很了不起!

教师板书:机智、勇敢

生:我还觉得他们很爱自己的国家。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认真体会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和勇敢。

二、学生读文,加深感受。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勾画出描述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机智、勇敢的语句,如果有感想,可以记录在旁边的空白处。

2、学生读文,边读边勾画出描述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机智、勇敢的语句,随机写感想。

3、小组之间交流。

三、深入学文,研读感悟。

1、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和勇敢呢?首先,我们来看伯瑙德夫人。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机智?

2、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来谈伯瑙德夫人的机智勇敢。

A、“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急忙、灯、亮、轻轻”等词的含义,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生死攸关!)找三、四名学生读文。

B、“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学生在这段话中可以认识到伯瑙德夫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想到的办法多、绝妙。体会出她的机智。)指名读文。C、“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从“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可以体会到当时伯瑙德夫人很紧张,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学生们再次体会情况的危急,生死攸关!)找生读。

3、伯瑙德夫人想出的办法没有化解危机,而蜡烛一直在燃烧,危险一步步地逼近他们,孩子们是什么样的表现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儿子雅克的表现。

4、引导学生们从两方面来谈: A、“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学生从“慢慢地”中体会儿子雅克的镇定。)学生读。

B、“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从“厄运、从容”中再次体会情况的危急,生死攸关!)指名读。

5、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这危急关头,小女儿杰奎琳挺身而出。谁来汇报一下杰奎琳的表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好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学生们从“娇声、镇定”等词中体会杰奎琳利用可爱与机敏拿走了蜡烛。)指名读。

小结: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母子三人靠机智与勇敢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化险为夷,端走了蜡烛,保住了情报,也保住了他们三人的生命,我们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这一家人的机智勇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按照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瑙德夫人(儿子雅克、小女儿杰奎琳)······”的句式向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说一两句话。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他们的确让人敬佩。他们依靠智慧端走了蜡烛,保住了情报。下面咱们就想象一下:当敌人走后,母子三人可能会说些什么?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拿出笔来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这篇文章故事曲折,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我们课外可以编排一个课本剧,再现生死攸关的时刻。

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半 截 蜡 烛

一波三折

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

吹灭 端走 端上楼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鸡毛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缩写课文,写故事梗概。抓住“藏信”、“夜逃”、“带路”等情节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理解和朗读。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教学难点:了解故事的波折,练习缩写课文,写故事梗概。教学准备:电影《鸡毛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播放电影《鸡毛信》的片头

2、简介影片《鸡毛信》:上海电影制片厂1954年摄制。1955年获得英国第九界爱丁堡电影节优胜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

二、初读课文

1、给学生10分钟,自由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接受任务

巧妙藏信

深夜逃走

丢信找信

诱敌负伤

完成任务

三、学习课文

1、小组合作,探讨海娃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办法。海娃送信 遇到的困难 克服的办法

2、你认为海娃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3、指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练习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把故事讲出来。

5、排练课本剧。作业设计:

1、继续排练课本剧

2、搜集革命英雄的故事

3、搜集有关人的优秀品质的成语。板书设计:

鸡毛信

接受任务

巧妙藏信

深夜逃走 丢信找信

诱敌负伤

完成任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天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2、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学难点:

能把事情的经过写的有条理,发生危险后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生动的再现。教学准备: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完成三项学习任务:一是完成《畅所欲言》练习,展开话题讨论;二是完成《初显身手》练习,增强实践能力;三是练习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自我单元小结。

二、开展《畅所欲言》的话课交流

1.出示词语: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忘我勇敢、团结协作、先人后己。

2.教师引导:战争年代,人们会遇到危急时刻,即使是和平代也会遇到车祸、晕倒等突发事件,甚至是火灾、地震等灾难,在危急时刻,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状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为什么? 3.自由汇报,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危急时刻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之外,还应该懂得一些常识,如牢记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等。

三、完成《初显身手》练习1.教师过渡:开拓自己的见识面,丰富经验积累也能帮助我们安然地度过危急难关。让我们通过下面的练习积累经验吧。2.出示题目:

(1)调查身边的紧急救护设施、设备。

(2)设计家里或学校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时处理方案。

(3)观察电影或电视剧,评价其中人物在危急时刻的各种表现。3.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汇报)

如:调查身边的紧急救护设施、设备,可是公交车、教室、家里、电影院等场所的小药箱等;设计家里或学校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案,可以从应急措施、事后善后等方面的设计。

四、出示“金钥匙”,完成表格练习

1.课件出示范例,提出要求: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自我单元小结,可以从优点、不足和改进措施方面列表,项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设计。2.小组展开自我单元小结的制定与交流。3.幻灯显示小组推荐的自我单元小结。

4.引导评议,对小组代表作充分肯定,提出不足处。

五、布置作业 将所调查的情况、设计的方案或对电影电视剧的人物在危急时刻表现的评价写下来。板书设计:畅所欲言

初显身手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天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笔下生花,体会读后感的写法。教学重点:写得内容具体、真实有感染力。教学难点: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教学准备: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与几个熟识的朋友聊天,他们问我,他们家的孩子已经五年级了,读什么课外书好,看哪些影视节目好。我还真的一时回答不出来。不过,我很快想到了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那好,请你把你们看的书或观看的影视节目的感受写下来,供他们选择,好吗?

二、复习读(观)后感写法:

1、指名读题。

2、学生讨论。

(1)题目中包含了哪些作文要求?

(2)题目要求范围是什么?

(3)读书笔记有哪些写法?

读书笔记有那几种写法?(三种)一种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3、我们最常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是第二种写法。)

4、“读后感”可以写哪些内容?联系你所喜欢的文章来谈。(可以写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写想到的事情。)

5、读后感的题目

(可以用《***》读后感,或读《***》有感)

6、你们对本学期学过的哪篇文章或哪个电影、电视剧印象最深?有什么感想?(请同学说说)

7、要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

8、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学生练写

作业设计:学生练习写读(观)后感。板书设计:

练写读后感

1、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2、写得内容具体、真实有感染力。

3、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

4、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反思: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物故事――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 姚晓丽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实验求证后,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件事,课文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精神。

《鱼游到了纸上》讲的是聋哑人由于勤奋专注,才有高超的画技。教学这篇课文我们要注意目标应定位在勤奋专注,不懈努力,而不是身残志不残。

《父亲的菜园》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同一种精神,那就是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走进文本,品味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分析

教材中涉及的人物,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这种执着奋斗的精神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中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使学生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几篇课文所涉及的观察和描写人物方法,学生不易把握,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反复读书,在读中加以体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读、说、写的语言实践活动。整体思路

整个单元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达到预习目标。

模块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模块三: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将本组教材和口语交际相联系,将读、说和写结合起来。

模块五:“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

模块六:实践活动与检测 模块一:预习模块

教学流程:出示预习目标——自主学习,填写预习单——检测预习效果,解疑。

板块设计

板块一:出示预习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本组课文的专题,讨论学习方法。

2.借助工具书,认识本单元的21个生字,理解“信奉、胆大妄为、径自、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气馁、狰狞、贫瘠”等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通读四篇课文,对课文中的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5.针对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

【设计说明:学习整组课文,学生阅读量加大,预习时感觉无从下手,给学生一个预习的目标,这样在自学起来就会有所依据,避免盲目、简单的只读一遍就算。所定的预习目标从整体入手,先是对整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再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的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质疑,为后面得学习做 板块二:自学本组课文,完成预习单

一、预习单的内容设计

1.阅读

(1)自读单元导语

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来写的。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学习的表达方法是

【设计说明:自读单元导语,在导语中获得收获,这是把握单元学习目标了解单元内容最近的渠道。单元导语犹如一个指向标,有了对后面课文学习目标的指引,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

(2)阅读课文的题目

看到课文题目你猜到课文内容是什么?

【设计说明:根据课文题目进行猜测,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培养。】

(3)通读课文

我关注的字音和生字用符号标出来。

我解释的重点词语有: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欣赏(喜欢)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课文中比较难读通的句子,划分节奏,再读两遍。

【设计说明:通读四篇课文,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在具体学习课文之前,要对每篇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把握,对课文中的人物学生在读文后有初步的评价,引导学生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关注人物的特点。】

(4)品读

找出精彩句段,细细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让你心动?

二、质疑。

提示:自读课文前的提示都能理解吗?课后练习中的问题能解决吗?解决不了标出来找同学、老师商量。在课文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

三、感悟

读完本组课文,请分享你心里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良好的预习是课文教学成功的一半。预习单的设计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向,获得预习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式的学习中完成预习单的内容,从词到句,到段到篇对本组课文有了基本的了解。】

板块三:预习检测

1.字词检测

2.朗读检测

1)出示文中的长句子以小组抽查的方式检测,并打出等级。

2)有感情的朗读最让你感动的句子,组长评价并打出等级。

3.教师针对预习单的填写情况做出评价,并解决简单的疑问。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设计,是基于将预习的成果落在实处,同时也是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后面的环节中引起注意。】

模块二:整体感知

教学流程: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总结学习方法,抓住课文中重点句子解读文本——读课文,抓细节,品人物。

板块设计

板块一:资料搜集与交流

组织学生课下搜集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及罗丹的图片及生平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

【设计说明:在展示与交流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共享搜集的资料,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人物,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有利于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出示课文插图,回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简单描述对图画中人物的了解,交流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设计说明: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以课文中的插图来回忆人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忆主要内容的目的是为了与上一模块紧密联系。关于人物的品质,学生初读后都会有所感悟,鼓励学生将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

板块三:品味语言,感悟人物

以阅读《鱼游到了纸上》为切入点。

【设计说明:仔细观察,发现本组课文中或明或暗都有体现人物品质、精神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或中心词。找到了这些词语或句子,就是找到了课眼,也就找到了全课穿针引线的支架和道具。】

1.出示一幅“金鱼戏水图”学生来评价。

2.这幅画和你在本单元认识的那个青年的画相比,谁画得更出色?说明理由。

3.人们是怎样评价他画的金鱼?“鱼游到了纸上。”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人们评价的是否过于夸张,为什么?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4.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你们的理由。

出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交流体会并进行朗读训练: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的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没说过一句话。”(体会“呆呆地”和“静静地”,观察金鱼入了迷。)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体会作画时的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作画到了忘我的地步。)

“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看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设计说明:“人们对他的画的评价是否夸张?”引领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交流,从而可以更深入的去解读文本,自然地找出合理的理由,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让孩子们明白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体会到青年人虽然聋哑,但是专注和勤奋,这是他赢得大家赞叹的原因。】

5.讨论“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又有什么关系。

【设计说明: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有了前面对相关语句的解读,这已经不是难题,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解读,还可以联想“胸有成竹”这个词语来理解它们的关系。】

6.教师总结

过渡:一个题目,一句称赞在我们细细地解读下,对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本单元中的其他三篇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么?

【设计说明:这样的小结既是对上一环节学习方法的总结,也为后文学习方法的运用做好过渡。】

板块四: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

1.以自主、合作式学习为主,教师积极地参与其中。找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两篇课文中人们对罗丹和伽利略发出感叹的句子,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全神贯注》:“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

3.小组内充分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引导孩子围绕一个问题,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出充足的理由就是对重点句子的解读,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人物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养成读书要不断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我们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伽利略的试验有什么特点?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 b.从“结果”、“都”、“的确”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引领孩子理解罗丹如何全神贯注,也就是重在理解第二自然段。

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思考,针对罗丹的每一个表现让孩子们明白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表现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记了客人就在身边。板块五:自主学习《祖父的园子》

师:像罗丹、伽利略和青年人这些不平凡的人物身上都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光芒,令我们不得不心生敬佩。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作家王树槐给我们讲述了关于他父亲的故事,这样一位朴实的农家人,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

1.生自己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批注。

2.全班自由发言,交流。

(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时所表现的勤劳,执着,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来谈论。)

3.从他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怎样称赞他?

如:坚持不懈、不平凡的农家人或农家人不平凡,勤劳朴实,执著自信„

4.在课文中有没有和其他三篇课文一样,一句对父亲的行为发出感叹的句子么?

出示:出示“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师:细细读这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设计说明:在本篇课文中没有明显的突出人物品质的句子,学生不容易找到,教师点拨出示句子,让学生细细的品味,才能感受到这一句话表面上是描写菜园,其实文字的背后是说这块如翡翠一般的土地,正是父亲的坚持不懈的成果,流露出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5.师小结:我们从具体的事例中了解了这些名人的事迹,通过读有关人物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无论是名人还是残疾人还是普通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都感受到了一种执着,一种力量。

板块六:美读课文,表达情感

书中人物美好的品质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结合图画、设想情景读一读这些打动你心灵的句子。

【设计说明:在学完文本的最后,充分的披情入境的朗读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语言,更是自己内心感情的一种释放。】 模块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回忆人物——学习表达——体会观察

板块设计

板块一:回忆人物,学习表达方法

师:在本组课文中你认识了谁?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写人物时要选取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说话练习:以

的×××,为题,说一说你熟悉的一个人物,要以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人物的品质或特点,注意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写人的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品质,在前几册的课文中有这样的表达方法,在这里只做简单的提示。后面的说话练习,可以简单的同桌相互交流,这是写人的最重要的表达方法。】

板块二:对比读文,体会写法

出示:第一组句子

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的站在浴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没说过一句话。

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学生自由读两个句子,谈一谈发现了什么?在其他几篇里也有同样的写法,画出来读一读,小组内交流收获。(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并读出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一种特点。)

口头练习:说一说,你刚刚说到的人物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周围有人么,又说了些什么,或者做了些什么?

【设计说明: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注意不到,以这样的形式出示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领悟的到,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来了解人物或者是描写人物。

第三组句子:出示

每篇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

(都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在字里行间赞扬了人物优秀的品质。)

【设计说明:几组句子的对比阅读,从中领悟写作的方法,只做引导启发即可。要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注意到课文的结尾处,学习结尾点题的表达方法。】 板块三:品味细节描写

师:在读本组课文的时候,那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读一读,并想一想写得好在哪里?

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小组讨论,这样的描写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小结:

师:通过读这些细节描写,我们的眼前出现了活灵活现的人物动作等,人物都被写活了。这样的精彩的描写离不开作者的细心观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也能够刻画出更活的人物。

【领悟表达,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写人物,从文中体会到对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或心里描写似乎不难,但是学生真正下笔时仍有无从下手的,这就是没有关注到作者着所有的精彩描写都来源与生活中的细致而又耐心的观察,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这是写作的根源。】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内容:这是一次写人的作文训练,选择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能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写一个“我”所敬佩的人。

2.注意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人物某一个品质。(语言目标)

3.感受所写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教学流程:回忆人物——选取人物——选择事例——妙笔生花

板块设计

板块一:回忆人物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板块二:发现身边值得敬佩的人。师: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说一说你最敬佩谁,理由是什么,你知道关于他的什么事情?他的哪一言哪一行给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周围的人又是怎样评价他的?

你想用一句什么话来结束你的讲话?(落实到人物的品质)

2.根据提示小组内交流

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详细叙述的部分)

3.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4.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内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设计说明:由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写人物要由事件具体到人物的言行,让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一个大的框架,再找出细微的语言动作进行描述等等,引领学生一层一层的构思。】

板块三:妙笔生花

1.列出习作提纲

题目:我最敬佩的人物具备的优秀品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

事件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草习作

3.自评与互评

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与组内同学互评习作,写几句评语。

4.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5.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6.誊抄习作。

【设计说明:四年级下学期应该是习作从写段落实到写篇的过渡,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养成列写作提纲的习惯,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模块五: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

板块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可以小组内交流)

3.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4.运用:同桌交流,各自说一句话用上引号。

板块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提出不懂得词语,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查一查它的含义。

4.自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板块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版块一:前置性学习。整体感知,解决生字词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版块二:课内阅读。领悟表达,学习、领悟写法。

版块三:口语交际。

板块四:习作。

版块五:课外阅读。好书推荐 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训练学生运用小标题梳理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3.用课文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引领学生欣赏语言,初步具备欣赏语言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前置学习

一、学生自学。完成下发的《前置学习单》中的任务。

二、小组展示。师生补充、质疑、点评。第一关:单元目标我知道。第二关:字词学习我最棒。第三关;课文朗读我出色。第四关:课文内容我知道。第五关:课外阅读我能行。

板块二 课内阅读

一、导语;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二、品读经典段落,体会感情。揣摩写法。

①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地方……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与海鸥》)

②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老人与海鸥》)

③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最后一头战象》)④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柔和地舔他的手。(《金色的脚印》)

(小组读段落,讨论体会到什么,揣摩作者写法─小组分享,补充、质疑、点评━)

三、尝试自由欣赏课文中其它的语言

1.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段落,相信你们能找到这些句子。找到后划下来。

2.小组交流自己欣赏到的语言。3.汇报展示。

四、总结

我们学了这一组课文,不但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明白了作者写的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写,欣赏之后,文章已经属于你们自己了吧。

板块三 口语交际

一、导入

学习了本组课文,你对动物可能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认识,读读“口语交际”的要求,选择话题与同学交流。

二、话题

1.讲讲动物的故事。

2.扮演角色对话:小明劝爸爸别打鸟。

3.讲述了解到的伤害动物的事和自己该怎么做。

三、表达

比较以前学过的丰子恺的《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和我们这一单元的写动物的课文,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都用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不同:本单元侧重于发生在人和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来展示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板块四习作

一、导入语

二、教师引导 三.写作

1.选材:从以上话题中选材 2.描写方法的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四、讲评、修改

1.大声朗读——自我修改 2.交换默读——互相修改 3.全班展读——共同欣赏

评一评他的文章好在哪里?有什么好的建议? 4.根据所得——再次修改

板块五:课外阅读

好书推荐

一、提出要求,学生准备推荐的书籍

1、从下列书中任选一本认真阅读,准备向同学们推荐。

2、可以一个人推荐,也可以两人合作完成。

3、可以纯口述,也可以制作ppt.4、必须脱稿完成。

二、推荐活动

1、导语

2、学生报书名,教师课件出示。

3、一名最想推荐的学生上台推荐,点评。

4、小组内推荐,并选一名代表准备全班推荐。

5、小组推荐的代表推荐。评点。

6、老师推荐好书。

三、给心目中的推荐优胜者写颁奖词,分享。

四、小结。

第五篇:浅谈单元整体教学

浅谈单元整体教学

今年的假期备课任务主要是单元整体备课,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全面整合这一组课文的教学,让我们收获颇多。

单元整体备课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以教学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合授课。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对教材整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对各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在安排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当然,对各课的知识点有各课的特点,在备课时也要有针对性。

单元整体授课的结构要从整体出发,采用“从单元整体入手--分课导读--再回归单元整体”三段式教法。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通过学生初读课文,对教材各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掌握梗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因为是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就不能拘泥于字词和句子的指导,而应该引导学生对单元文章的结构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运用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己的体验,完成学习要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赏析课文,指导文作。在对单元整体感知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剖析各课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所以我觉得单元整体备课首先:要有准备活动——确定主题,确定主备老师,其余教师初备;主备教师提供这样一个框架式的备课给组员们,这就是教学研讨的主要素材。这样老师们在研讨的过程中对教材有了一个全新的把握,并及时的做好讨论记录,有效的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其次:研讨活动——针对课题,集体研讨,达成共识。最后再进行“二次备课”。所谓“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独立备课后,通过集体备课后,再进行第二次独立备课。真正的教学设计是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设计出符合设计教师个性特征与所教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案。

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单元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训练目的来选择决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载第七单元“面对错误”整体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单元“面对错误”整体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基本流程 1、概念界定: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

    第七单元如何面对工作中的简单和重复

    如何面对工作中的简单和重复? “整天打回访电话的话务员”,”来回回几十年天天清扫同一条街的清洁工人”,几年如一日的授课老师”水线上的工人”…仔细想想,在社会中每天做着同......

    第七单元作业指导建议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语文 第七单元作业指导建议 一、单元知识要点与能力要求: 1、能主动借助字典认识生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

    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面对错误(共5则范文)

    1 面对错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迟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阅读课文,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感悟出作者是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与改正自己的错......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浅析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浅析 初中语文的教材编排,是以文体和主题来划分的。在教学实践中,大多老师重视不同年级的文体教学,也重视以课为单位的内容教学,却往往忽视以单元为单位的......

    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

    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 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1 20xx年6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及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xx老师的讲座及xx等老师展示的观......

    单元整体教学学习心得

    单元整体教学学习心得 对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教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其实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分别是:小学,英语,整体,单元,教学。 就整体而言,单元教学须关注:1)各个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