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全)

时间:2019-05-13 23:1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全)》。

第一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 当前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较少,本文从财政支出角度出发,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评价、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和财政支出评价三个方面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该类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参考。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一、研究背景

2006年以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各地陆续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对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统筹城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国务院对各地开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专门的财税政策,保障试点项目的顺利开展实施。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已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但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甚少,本文拟从财政支出视角,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二、基于财政支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1、相关概念

(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指出“挂钩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成果,以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充分挖掘闲置土地为主要目的,将一些有条件通过整治转变成耕地的农村居民住宅用地以及其他废弃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建设用地(称为拆旧区)和用于城镇新增建设川地区(称为建新区)构成挂钩项目区。然后通过拆旧与土地复垦等工程,以项目区各地类面积动态平衡为基础,实现项目区内有效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等级质量不降低的要求。”项目是社会活动得以实现的载体,是具有目标性、时限性、任务性及效益性的活动。而挂钩项目是挂钩政策得以实施的手段和载体。挂钩项目是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差距,合理布局城乡用地结果为目标;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则。政府组织实施并对项目区域产生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公共性活动。因此,挂钩项目具有公共性、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

(2)财政支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将绩效理念融入从财政资金的申请开始,到资金的拨付、使用过程,一直到支出完成后的审核验收,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公共服务保障、提升行政效能、实施行政问责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1)项目资金来源与管理

第一,资金来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涉及到建新区建设,拆迁农户和集体的补偿,拆旧区土地复垦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目前各地试点情况来看,项目所需资金的来源主要有政府独资、依托用地企业投资、政府部门事业机构以项目区内整理的耕地指标作抵押向金融单位贷款筹集资金、或是企业、个人、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项目所在地村、社等共同投资等方式。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需资金最终是由拆旧区整理增加的耕地指标中除了用于农民安置部分后多余的建设用地指标收益来补充,如将其中多余指标中经营性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获得的出让金。

第二,资金的管理。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的管理,一般会设立财政专户,以保证专款专用。目前,各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多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资金一般都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2)基于财政支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的意义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以来,在保护耕地资源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盘活了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进而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的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目前,学术界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讨,但还未涉猎从财政支出角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绩效评价。

从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产生的综合效益、项目资金运行对项目实施的影响等考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为今后该类项目经费筹集、财政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财政支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基于财政支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内容

基于财政支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管理及运行情况的评价;一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项目内容之间具有不可拆分的联系,项目资金投入是项目正常运行,按时保质完成的基础;项目实施后综合效益情况,则是投资是否有效的重要体现,因此,笔者拟从上述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选取原则

(1)系统性原则。财政支出本身是一个大系统,一项财政支出涉及到的单位、人员非常多,因此财政支出绩效微观评价也是一个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牵涉人员多的系统性工程,这就需要整个评价体系要具有系统性,能从整体上、全局上宏观的反映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

(2)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尽可能选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和易于收集的资料,对难以统计和收集的数据暂时不列入指标体系。

(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体系内各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客观性原则就要求在设计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除必须采用定性描述的指标之外,尽可能的使用定量化的方法去描述指标,避免使用过多定性指标去衡量绩效水平,目的是让绩效微观评价更加客观,尽可能的减少主观性评价。

(4)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科学,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合理,收集的材料数据要详实、充分可靠,构建的指标体系要既能揭示实施过程情况,又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5)可比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具有可比性,即确定的指标含义明确、计算口径一致、核算方法统一,以保证比较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6)综合性原则。建立的评价体系不能只选择对经济有利的因子,而忽略社会与生态因子;不能只考察项目产生的正面效益,不考察项目产生的负面效益;不能只重视结果,也要监管实施过程。

3、指标选取

为全面反映基于财政支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内容,按照指标选取原则,本文从项目实施评价、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和项目财政支出评价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

(1)项目实施评价指标的选取

该类指标的选取主要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从指标的综合性和客观性角度出发,具体设置了民意调查、合法性审查和项目完成情况3项考察内容,共选取村民对项目实施支持率、村民对安置补偿方案满意度、土地权属关系是否明晰、各类用地用途变更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关政策、能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否按计划归还指标、整理开发复垦工程是否按计划实施、安置区是否如期开工建设9个评价指标。9个指标均可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方案及档案中查询获取。

(2)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

该类指标的选取主要考虑项目实施后对项目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影响,从可比性和可量化的角度出发,设置了项目单位投资额、农民年纯收入增加率、农地单产增加率、静态投资收益率、新增耕地比例、单位投资就业增加率、居民点基础设施配套率、道路密度变化率、绿色植被覆盖率、农地灌溉保证率和景观破碎度等共11个指标。

(3)项目财政支出评价指标的选取

针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国家已有一套较为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具体情况,从资金管理和资金运行两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共选取资金到位率、资金到位时效、是否具有完备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使用率和资金是否按规划预期使用等5个评价指标。

四、结语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我国保护土地资源、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土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政策,试点项目是政策良好实施的载体,对挂钩项目实施综合评价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适时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是针对目前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不断完善的政策进行修正和改善,以期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荣庆:浅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土地整理的区别[J].职业技术,2011(6).[2] 王德钧、刘晓玲: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来源模式利养探讨[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2).[3] 吉登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成本与效益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责任编辑:张瑶瑶)

第二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一、内涵:207 号文规定: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简称项目区), 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 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遵循的原则

统筹规划与优化配置的原则,尊重民意与保障权益的原则,指标挂钩与质量管理的原则,人文风貌与持续发展的原则,多元投入与收益挂钩的原则。

三、挂钩的意义

通过“挂钩”, 一方面改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 另一方面有效控制城镇盲目扩张、乱占耕地的现象, 保持耕地数量不减少, 质量不降低。确实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并带来巨大效益。

(1)社会意义

A通过挂钩规划的实施, 缩减了农村建设用地, 为地方经济和城镇建设争取了发展空间,B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缓解人地矛盾, 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农业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 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安全。(2)经济意义

通过挂钩规划有利于增强农业后劲,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以及农村现代 化建设,加快当地农民奔小康的伐;有利于拓展城市建设用地空间,获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扩大和带动相关二、三产业的持续发展, 促进当地经济繁荣;有利于政府从建房、拆房、安置等环节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民的利益使农民节约了建房成本,;有利于使基本农田向保护区集中, 有效地保护耕地,等于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3)生态意义

通过挂钩规划有利于田、水、路、林、村的综合开发建设, 能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改善,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改造村内的道路, 改善村内的交通状况;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面积, 减少垃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使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有效控制农村生活、生产环境无序的状态,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强有力的改善和保护;有利于减少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增量需求和提高农村土地的植被覆盖面积,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四、挂钩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台帐、规划图的数据不统一。2.在挂钩过程中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底图。3.占好地补劣地, 整理形成的耕地质量差4.没有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5.城乡规划不衔接, 规模与空间布局存在矛盾.6土地整理成本大, 政府财政有压力

五、政策和建议

1.提高基层土地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加强管理2.资金筹集一定要到位。3.在进行挂钩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底图。4.在挂钩过程中要将市场化机制和政府的主导 性作用相结合。5.利用村庄闲置地安置不占用耕地, 对土地实行生态、人文保护。6.充分尊重集体土地产权, 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7.挂钩要衔接城乡规划,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和建设。

第三篇:自贡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自贡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下简称“挂钩项目”)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挂钩项目”分为“拆旧区”和“建新区”。“拆旧区”是指农民宅基地拆除、整理复耕的区域;“建新区”是指农民集中安置建设区域和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使用区域。第三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挂钩项目”的管理机关。

第四条 区(县)人民政府是“挂钩项目”的责任主体,乡镇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挂钩项目”的实施主体。第五条 原则

(一)符合规划原则。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

(二)符合宅基地管理规定原则。必须坚持一户一宅;农民集中安置的建新区必须坚持农民自己居住;必须坚持原宅基地退出复耕。

(三)尊重民意原则。坚持民生优先,尊重农民意愿,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参与,严格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切实维护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

(四)统筹实施原则。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零拆整建,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第二章 项目立项、实施及竣工验收

第一节 项目立项

第六条 项目立项前期准备工作

(一)“挂钩项目”所在县(区)、乡镇政府要组织开展宣传动员,了解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建新拆旧意愿,充分调动农户的参与积极性,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策同意后方可开展挂钩及其相关工作。

(二)“挂钩项目”所在县(区)、乡镇政府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组织开展调查摸底。一是要查清拟申报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权属;二是要分析拟申报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三是对拟“拆旧区”的地上建(构)筑物及其它附着物进行拆迁安置测算;四是要合理选择确定“建新区”地块。

(三)“挂钩项目”所在乡镇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土地资源专项调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实施规划中拆迁农房安置方案、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方案、资金使用管理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要充分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意见,并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策同意后实施,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七条 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要求

(一)项目区实施规划要注重与农业产业化、金土地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相结合。

(二)项目区内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采取出让、转让或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合作联营等形式用于发展二、三产业,并纳入建新区规划。

(三)农民集中居住区应按照经济、舒适、方便、适用的要求,“山水田林路、种养加住环、医教文体广” 相配套,以川南民居风格为主体,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统一管理”。其选点布局应当举行听证、论证,充分吸收当地农民、社会公众及有关专家的意见,每个农民集中居住点集中居住的农户原则上不少于40户,在乡镇周边的每个集中居住点集中居住的农户原则上不少于60户。第八条 项目区申报条件

(一)项目区拆旧地块已完成勘测、确权、登记工作,权属清晰无争议。

(二)有项目资金平衡方案,能确保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有确保拆旧地块复耕的措施。

(三)当地政府重视,群众自愿参与度较高。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具有依法严格规范管理土地的意识,具有较强制度创新和探索能力。

(四)项目区原则上应在同一县(区)内安排,经批准也可跨县(区)设立,一个项目挂钩周转指标规模原则上控制在50公顷以内。“拆旧区”应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拆旧面积占所在行政村农村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建新区”原则上应安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有条件建设区,用于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但不得占用基本农田。项目区内建新地块总面积不能大于拆旧地块总面积,做到项目区内耕地的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五)项目区所在区位具有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所必须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等建设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和实施。第九条 项目区立项申报材料

(一)项目区所在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立项申请。

(二)项目区所在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转报文件。

(三)项目区所在县(区)、乡镇政府资金承诺证明。

(四)项目区实施规划(含文本、图件、附件及电子文档);

(五)项目区所在县(区)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意见。

(六)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并签字,有乡镇、村社签章同意进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意见书。

(七)涉及拆迁的农户同意拆迁的承诺书。

(八)初步拟定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含调整方案图、涉及调整的权属单位及三分之二村民签字确认书)。

(九)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十)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图。

(十一)项目区1/2000勘界测绘图,重点区域(包括“拆旧区”和“建新区”)1/500勘界测绘图(图件和比例尺具体要求详见《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十二)市、县(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对建新区选址的书面意见。第十条 项目区立项申报程序

项目区申报单位为县(区)人民政府,项目区申报材料由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经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后,出具审查意见并转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项目区经批准后,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制定项目区实施规划方案,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第二节 项目实施

第十一条 用于农民集中安置建设的“建新区”建设

(一)用于农民集中安置建设的“建新区”建设用地不需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但需依法办理规划建设手续和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占用农用地的,可先实施,然后按照挂钩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原则到期归还。

(二)用于农民集中安置建设的“建新区”要按项目实施规划建设,可采取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方式建设。有关部门要按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三)项目实施业主应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规划要求,同步实施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第十二条 “拆旧区”拆迁安置

项目实施主体和项目业主负责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组织对“拆旧区”农户的地上建(构)筑物及其它附着物参照市政府65号令自拆自建的方式实施拆迁安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要予以确认、签订协议。第十三条 “拆旧区”建设用地复垦 项目区立项批复后,规划拆旧的农村建设用地两年内必须全部完成复垦整理工作。复垦后的耕地可用作对应挂钩的建新区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计入耕地台账。按项目区规划,对建设用地经复垦整理形成的耕地按耕地地类管理,对于符合基本农田条件的应补划为基本农田。

第十四条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使用区域的建设用地报批

(一)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使用区域的建设用地需要征收为国有土地的,要按照乡镇建设用地批次依法报经省政府批准。征收时,不占用土地利用计划,不涉及农用地转用、不缴纳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相关费用。

(二)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使用区域的建设用地的征收原则上应一次性申报,其用地位置、地块必须与项目编制申报和批准的位置、地块一致。“拆旧区”建设用地复耕验收合格前,不得使用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使用区域的建设用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后,按项目规划的土地用途依法按程序规范供地,属工业和经营性用地必须采取招拍挂方式供地。第十五条 土地利用管理

(一)项目完成并经省国土资源厅检查验收合格后,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更新“拆旧区”和“建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二)涉及土地权属调整变化的,依法办理相关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加强土地权属管理,按照项目区权属调整方案及时将已复垦的耕地移交给集体经济组织,并办理有关移交手续。

(三)对符合“一户一宅、农民自己居住、原宅基地退出复耕”三个条件的农户,经申请可按程序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

第三节 竣工验收

第十六条 竣工验收内容

项目区实施规划执行情况、拆迁农户满意程度调查、复垦耕地及增加的耕地有效面积的数量和质量、建新区农民集中安置区域及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使用区域用地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工程质量、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工程管护措施、后续利用及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情况等。在项目区踏勘、初验、核查、终验过程中,抽查的拆旧地块数量必须达到拆旧地块总数的20%,且各次所抽查地块不重复。第十七条 竣工验收应提交的材料

(一)项目区竣工验收请示、自查报告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初验意见。

(二)项目区实施规划(含文本、图件)。

(三)项目区竣工报告。

(四)项目区竣工图。

(五)项目区批准文件和经批准的项目区实施规划方案。

(六)项目区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及相关影像资料。

(七)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落实情况报告。

(八)项目区招标、监理、廉政建设有关资料。

(九)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含有验收资质单位出具的房屋验收报告)。

(十)资金使用、财务决算及审计报告。

(十一)乡、镇政府出具的拆迁农户满意程度调查报告。

(十二)拆旧地块农民安置去向表。

(十三)与农户签订的复垦耕地承包协议。

(十四)复垦耕地质量报告,符合条件的补划为基本农田的文件及图件。

(十五)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情况报告。(十六)电子文档。第十八条 项目竣工验收程序 项目验收实行“三验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由项目所在试点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拆旧地块的复垦数量和质量、建新地块的规模及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情况进行初验,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终验。

第三章 资金及指标的使用管理

第十九条 投融资模式

项目实施资金的筹措,要按照“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持续发展、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主要采取由县(区)政府补助、项目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自筹、引入社会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实施。第二十条 资金来源

项目实施资金按照“涉农资金配套使用,鼓励社会投资”的原则整合使用。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后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变现增值收益,整合的相关项目资金,集体、农民、经济实体共同投资和社会资金投入。第二十一条 资金使用管理

项目资金以“三专一封闭一滚动”的模式运行(即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市级投资为主体的由市级封闭运行,以县(区)级投资为主体的由县(区)封闭运行),专项用于拆旧地块的拆迁补助;拆旧地块的土地整理复垦;建新地块的水、电、气、路、邮、有限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投入;建新区农民建房补助;产业发展的扶持;建立挂钩项目专项资金,滚动发展。第二十二条 收益分配

(一)项目区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变现增值收益除安排3%的工作经费外,全额专项用于项目区建设。项目结余资金首先用于新农房建设后,用于项目区集体经济组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投入。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的变现封闭运行,滚动使用;由县(区)政府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监管,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权益得到保障。

(二)属社会资金投入的,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由投资业主与项目区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平等互利,互惠双赢”的原则自行商定结余资金的分配比例。第二十三条 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管理

挂钩周转指标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进行管理,专项用于项目区内建新地块的面积规模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耕地面积归还,归还的耕地面积数不得少于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其他地类整理复垦的耕地不能用于核定归还指标。

第二十四条 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的使用管理

(一)实施挂钩项目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可按规定直接使用,也可将其纳入县(区)政府建立的结余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储备库,在县(区)级行政区域内统筹安排使用。直接使用的,可优先安排一定面积用于项目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二三产业,壮大村社集体经济,但不得由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房地产开发,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也可安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条件建设区使用。

(二)市政府投资的挂钩项目,产生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进入市级储备库;县(区)政府投资的挂钩项目,产生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进入县(区)级储备库;县(区)级储备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市级储备库可以收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引入的社会资金投资的挂钩项目,产生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可由县(区)级收购储备。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周转指标,收购价格不能低于项目拆旧区拆旧费用及建设用地复耕的总成本。

第四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五条 挂钩项目实施工作实行“党政主导、国土指导、部门协同、村社主体、市场运作、各得其所”的组织管理制度。县(区)政府是“挂钩项目”的责任主体,对项目规划、实施、管理、验收等负总责;项目区的乡镇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挂钩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挂钩项目除招投标以外的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工作。

第二十六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查项目区实施规划和方案,项目的审查报批、负责组织项目验收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区)、乡镇政府应按批准的项目实施规划,切实组织好项目区的实施工作,并对其真实性、可行性负责。项目区涉及政府投入的工程建设必须按规范实行“阳光操作”。第二十八条 项目区规划一旦批复,必须严格执行,原则上不得调整和更改。确需变更的,应阐明原因,按申报程序逐级上报审批。

第二十九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已复垦的耕地加强监管,开展动态巡查,防止将复垦整理的耕地擅自改变用途。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实施“挂钩项目”为名用于解决未经依法查处的违法用地和将拆旧区已复垦的耕地改变其农用地性质,用于其他非农建设。第三十条 建立检查制度、专家审查制度及廉政建设制度。由国土、农业、建设、交通、水利、财政、环保、审计等相关部门抽调专人或专家组成检查工作组和专家审查工作组。检查工作组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专家审查工作组负责对规划设计、招投标、监督、竣工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提供咨询、评估、论证服务。由监察、财政、审计、检察等部门组成项目监督工作组,负责对项目实施整个过程的勤政廉洁进行监督检查。第三十一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作好项目区有关文件和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等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对未能按计划及时归还挂钩周转指标的县(区),省上将停止下达下一的挂钩周转指标,并对其土地利用计划予以相应扣减,情节严重的,停止其开展挂钩试点工作;对复垦地块质量达不到耕地验收要求的县(区),挂钩项目不予验收,并暂停新项目区申报。

第三十三条 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纪违规行为,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自贡市行政区域内实施“挂钩项目”,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试行。国家、省出台新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自贡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汇报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工作报告

为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落实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精神,缓解我区城镇村建设用地供求矛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国土资发

[2008]6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今年着手申报一个试点项目,现将该项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概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二、挂钩项目实施工作任务及步骤

1、项目申报

国土资源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

镇规划,结合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初步确定项目区位置和规模。并按照国土资源听证管理规定的法定程序,对项目区选点布局、农房拆迁安置补偿、土地整理复垦等组织听证、论证。国土资源局依照国家和四川省相关规定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并附相关立项申报材料,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查后,出具审查意见并转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2、项目实施

国土资源局制定项目区实施规划方案,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县(区)国土资源局应按批准的实施规划方案组织实施。拆旧地块土地整理复垦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土地整理复垦的有关规定,涉及工程建设的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公示制、监理制和廉政建设制度。项目区内建新地块需要征收为国有土地的,可按乡镇或城市批次以建设用地报批。

3、项目竣工验收

依据批准的项目区实施规划方案及有关规定,项目竣工后,按相关规划准备验收材料,县(区)国土资源局自查,市国土资源局对拆旧地块的复垦数量和质量、建新地块的规模及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情况进行初验,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终验,并出具验收意见函。

三、保障措施

1、职能职责分工

区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申报,储备中心负责实施,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通力协作。

2、资金统筹

一是财政部门列支专项经费,二是相关专项资金统筹,三是银行借贷资金,四适度吸纳社会资金。

3、宣传动员

一是召开全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增减挂钩工作,二是召开实施项目区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意见,提高全社会的认识,鼓励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障挂钩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总结

大洼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总结

大洼县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对城乡一体化工作高度重视,迅速统一思想,积极行动,扎实推进,开局良好。

一、县域基本情况

大洼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东北部,是联结辽南、辽西与辽中三大经济板块的重要节点,也是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区域之一。县域辖区总面积1683平方公里,全域为国有农场,全部为国有土地,下辖15个镇(农场),总人口40万,农工已纳农垦职工养老保险体系。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0亿元,增长55.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有望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全域城镇化试点县。

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管理、耕地保护等工作,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批、供、用、补、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在破解用地瓶颈、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上,用实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逐渐探索出了符合大洼实际的利用增减挂钩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

二、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情况 为有效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用地瓶颈问题,我们在用足用活政策,多方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和积极对上争取土地指标的前提下,突出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一)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基本情况

我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启动工作始于2009年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小城镇建设项目,到目前,经省国土资源厅(省政府)批准五个批次、十五个项目区,累计批复挂钩周转指标904.3107公顷,项目区共涉及拆旧区总面积1057公顷,规划区内拆旧户数10160户,拆迁人口35679人、拆迁村屯85个。

(二)主要工作做法

1、思想认识到位

经过学习和引导,全县上下思想高度统一,一致感到增减挂钩政策是我县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须牢牢把握,这样才能拉大发展空间,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说,增减挂钩是我县城乡一体化的发动机,增减挂钩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仅在于争取多少建设用地指标,而是通过挂钩规划的实施,可以大手笔地谋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三次产业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真正使统筹城乡一体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域城镇化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两城两区五园”和推进“三化一业”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即按照“全域城镇化”的理念,从规划上把大洼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逐步形成“两城两区五园”和“北商中居南工”的发展空间格局。“两城”即大洼温泉生态新县城、大洼临港生态新城;“两区”即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北部综合商贸服务区;“五园”即石油管材机械加工产业园、数字印刷包装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鸭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化一业”即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就是人往“两城”集中,商贸物流往“两区”聚拢,工业项目往“园区”摆布。为有效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用地瓶颈问题,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保护资源、保障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科学编制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合理布局项目建新区和拆旧区,扎实做好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把增减挂钩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农垦职工危房改造结合起来,避免了城乡建设中的二次拆迁。

2、组织领导到位 为推进我县增减挂钩工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各位政府领导任副组长,国土、发改、财政、环保、住建、农经、水利等相关部门和各镇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兼任,具体负责增减挂钩、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规划编制、统计汇总、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同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并层层分解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县委、县政府对城乡一体化工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深入现场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并对规划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县里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座谈会和研讨会,听取各镇和相关部门关于用好增减挂钩、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详实地掌握工作推进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调度拆旧复垦区农民回迁摸底调查进展情况,每两周召开一次项目建设进度汇报会,每月对新居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一次跟踪督察,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3、政策制度到位 好的政策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发挥最大效果,朝令夕改只会事倍功半。我县在推进增减挂钩试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的各项政策措施始终秉承前后一致的原则。2010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大洼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大委发„2010‟6号)和《大洼县推进城乡一体化若干规定(试行)》(大委发„2010‟7号),在此基础上,2011年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大委发„2011‟6号)。在制定《实施细则》之前,我们多次组织召开农民群众座谈会,充分了解群众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农民群众认可城乡一体化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础。《实施细则》是对《实施方案》和《若干规定》的延续和细化,把各项原则具体为操作办法,避免了政策制定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群众容易接受、容易理解,从制度上对增减挂钩工作每一步的要求都用县委、县政府的文件进行了明确。对每个部门、每个镇应承担的职责、工作任务,每个建新区内新居工程建设项目,拆旧区内复垦项目等都提出明确的时限和要求,保证了增减挂钩试点、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时,根据工作进程,县委、县政府制定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先后出台了《中共大洼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中共大洼县委 大洼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集群化的意见》、《大洼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引进人才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试行)》以及《关于加强城乡一体化资金使用管理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增减挂钩试点、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开展。

4、宣传监督到位

为了让全县人民真正了解增减挂钩与城乡一体化工作,保证政策规定的充分公开,我们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首要位臵,通过走访、调研、讲座等形式,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到城乡一体化的大战略中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氛围。去年9月,县委、县政府在增减挂钩大批量项目报批过程中,就召开了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以上的千人领导干部培训大会,既让全体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又让他们熟知政策、掌握操作规程。在我县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县政府分管领导还作了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专题讲座。

在做好面上宣传的同时,县委、县政府自加压力,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为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支持增减挂钩城乡一体化工作。县电视台开设了“县长走进直播间”专栏,县领导面对面与农民群众座谈,就城乡一体化工作相关问题解答群众疑问,并刻录成光盘在县电视台循环播放。县政府先后编印了《大洼县城乡一体化政策汇编》小册子20000余册,确保每户一本,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利用好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理解和积极拥护,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5、资金保障到位

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利用增减挂钩、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城乡一体化实际上就是拆旧建新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县财政收入不会因此而增加,或许还会有负债。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环境得到改善,全县生产力发展要素集聚更加全面、配臵更加合理,今后发展的空间更大、速度更快,积聚的人气更高。因此,县、镇财政在用好增减挂钩、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坚持把舍得投入作为第一原则,自觉主动做到资金保障到位。

城乡一体化资金需求庞大,建设资金由县、镇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统筹安排、多渠道融资,按照项目预算、施工进度、监理报告及合同要求等予以拨付。我县的城乡一体化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补贴、财政专项资金、对上争取资金、融资四个渠道。财政补贴即县、镇两级财政在土地收益、县政府奖励、补贴、税收收入、专项资金、融资中安排城乡一体化补贴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整合相关单位的专项资金,共同用于城乡一体化中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土地开发、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城乡道路、中低产田改造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六小工程”、社会事业等项目;对上争取资金就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资金,优先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融资就是采取贷款、证券、基金、担保、信托、BT、BOT等多种融资方式,筹措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

6、利民惠民到位

无论是增减挂钩,还是城乡一体化,其根本目的就是生产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确保农民权益受维护、生活质量有提高。在这方面,县委、县政府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实践的,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利民惠民的好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增减挂钩试点、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扎实开展。

在住房安置上:坚持高标准规划,力求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科学,不设独立的农民新居工程小区,而是将农民新居工程融入到城市高标准新型社区之中,这样农民群众才乐于搬迁居住。新型社区做到办公、社保、民政、计生、农技、公安、司法等行政服务资源齐备,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站、卫生院、物业服务站、学校、公办幼儿园、文化广场、养老院、超市、停车场、公厕、垃圾转运站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规划全县的农民新居工程全部为楼房,每栋楼设计3至4个单元,设定了45、55、65、75、85、95、105和120平方米8种户型,充分满足农民群众不同的居住需要。新居工程回迁楼全部具备即迁即住条件,免去了农民装修支出。针对城乡新居工程的需要,考虑了农具房、大型农机具室内外停放场、小型畜禽舍、小菜园等附属设施的安排,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对农民现有房屋臵换按1:1或1:1.1比例拆旧换新,平房换楼房,农民进城后的安臵房屋不是经济适用房,也不是小产权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房,是由政府统一购买配送的。对群众需求额外增加的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的,按建筑成本核算收费;凡不足45平方米的,无偿补足面积,保证农民居者有其屋。对少数搬迁户如不愿参与房屋臵换的,可选择货币补偿,补偿标准以独立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为准。在回迁楼分配上,制定了综合评分体系,包括签订拆迁协议先后顺序、装修程度、身体状况等多个标准,对因残疾、重症疾病行走不便或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人员家庭,可优先选择一楼,确保分配公开公平合理。

在就业安置上:农民进城后可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原有承包土地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获得收入。我们明确了原土地承包权保持不变,给予确权发证,承包时间到农村二轮土地承包结束,给农民群众吃下了“定心丸”。拆旧后进城农民,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每个家庭不挑不选在24小时内至少安排一人上岗就业,新居工程物业公司优先选用回迁农民,建筑工程用工优先选用回迁农民;拆旧后进住县城新居工程的农民,对于自主创业的,享受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给予扶持,从事个体经营享受最高每年8000元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和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加快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进城农民免费享受就业培训,由人社、教育等部门组织开展物业、保洁、保育、家政服务等培训,确保每人至少掌握两项就业技能,打消农民进城后的顾虑。

在配套安置上:对搬迁进城后的农民,由本人提出申请,可纳入县城居民户口统一管理,享受城镇居民各种待遇。由于大洼全域为国有农场,农民进城后的农垦职工养老保险将纳入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畴,退休工资将翻一番;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变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费由30元/人/年提高到240元/人/年,最高报销额度上限由3万元提高到15万元。所涉及到的补缴保费部分由县财政承担,有用工单位的,今后缴纳部分按相关规定执行。这对自古以来“养儿防老”的农民群众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在搬迁进城后农民子女就学上,由县政府统一安排到县城内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与原城市学生享受同等的入学、就读权利,免收一切学校收费;报考县内高中、职高的,在考试成绩之外加20分。

在住房补贴上:为充分调动农民进城,引导农民尽快由农民变市民,县政府给予进城农民至少三年的住房补贴予以过渡。县财政从物业费、取暖费、交通费、有线电视收视费等方面对进城农民群众进行补贴,大大降低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成本。新居工程物业费执行0.9元/平方米的标准,由县、镇财政补贴0.6元/平方米,从交工之日起补贴3年。取暖费执行县定标准,从交工之日起,由县、镇财政全额补贴3年。“两管三线”(燃气、自来水、电力、电话、有线电视)初装费全部列入房屋建设成本,由财政承担,有线电视前三年的收视费由县、镇财政全额补贴。同时完善城乡公交体系建设,新居工程居民享受三年的交通补贴,主要考虑进城后仍然在农村继续耕种的农民,需要由公交接送,鼓励农事龙头企业购臵内部交通车辆,接送农民工上下班,由财政予以一定补贴。

对于少数不愿进城的农民,在所在区域规划的新市镇中由政府统一建设集中居住区予以安臵。原有农垦养老保险不变,同时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和种植小区。种植小区一部分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集中棚菜生产区,一部分为农户种植蔬菜的自留地(每户20平方米),从而保证农民生产、生活所需。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经验不足。增减挂钩与城乡一体化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既没有成形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我县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是边干边探索,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是新居工程建设需进一步加快。增减挂钩最终体现就是把拆旧区的村屯复垦为耕地,而要按时按规定要求完成好复垦任务的前提是把拆旧区的群众安臵好。全县城乡一体化计划安排的新居工程共计15项。其中,今年计划开工10项,已开工建设项目有6项。我县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居工程建设,力争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尽快具备回迁条件,确保拆旧复垦区农民按时回迁,拆旧复垦工作按时开展。

三是资金筹措上仍面临较大压力。做好增减挂钩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支撑是资金。随着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整体推进,所需资金量会越来越大。虽然来源主要有财政补贴、财政专项资金、对上争取资金和融资,但是前三种资金来源比较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乡一体化的需要。目前,贷款、BT、BOT等融资方式筹措渠道还不够顺畅,金融支持与快速发展相比还是不相适应。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工作推进氛围

通过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对增减挂钩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每名领导干部都要做推进工作的精兵强将,特别是各镇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抓操作实施,把增减挂钩、城乡一体化政策宣传到群众之中,让群众真正地理解和熟知,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通力合作,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到城乡一体化的大战略中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氛围。

(二)积极推进工作进程

要构筑信息发布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发布机制,完善信息发布设施,将增减挂钩相关信息全部录入到信息系统中,把每户的拆旧面积、附属设施评估价格、安臵面积等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做到公平、公正。

加快推进新居工程建设。被确定为我县新居工程的项目,由建设实施主体单位到各审批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要特事特办。各有关部门要实行首问负责制,明确审批时限和流程,避免由人为因素影响工程进度,若因审批环节影响项目进度,将实行责任追究。

(三)加快完善各项配套政策

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实践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县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尽快完善出台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相关政策、促进充分就业的有关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政策等,为全县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全方位体制和机制保障,使全县城乡一体化工作快速推进、有序进行。

(四)完成好阶段性目标任务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新居工程,安臵拆旧复垦区农民。10项新居工程要确保工程进度,年底前,6项新居工程要具备回迁条件,4项新居工程要主体竣工,要及时推进拆旧复垦,确保复垦耕地面积。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相关规定,我县将合理确定补偿标准,稳妥开展征地拆迁。

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县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对我县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县城乡一体化工作顺利起步,开局良好。我县将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实践经验,找准问题关键,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抓住当前大好机遇,争取快发展、大发展。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检查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我县增减挂钩工作,加快推进我县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

下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汇报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中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村庄、集镇、建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汇报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汇报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汇报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汇报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分析,阐述了增减挂钩政策的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增减挂钩政策实际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农村和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提出在增减挂钩项......

    阳高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汇报

    阳高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现阶段,我县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城镇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对建设用地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建设用地指标相当紧张,用地矛盾十......

    国土资源部整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国土资源部整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2011-02-14 | 作者: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日前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自查报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自查报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自查报告 2月22号,省厅召开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电视电话会议,市国土资源局组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浅析(优秀范文5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 •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138号) 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