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落实创卫长效机制情况的汇 报
XX区关于落实创卫长效机制情况的汇 报
为认真落实市政府创卫工作长效机制,今年以来,XX区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管理,采取一系列的新举措新办法,重拳出击,强化对辖区卫生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区容区貌得到较好改善,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
一、推进全区生活垃圾统一清运
为切实改善XX区的区容环境和生态环境,理顺垃圾清运运作体制,XX区将此事列为今年的“民心工程”,先后在XX、XX2个居委会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实施垃圾统一清运,使垃圾清运作业逐步走上规范化运作轨道,从而促进了村居自觉规范生活垃圾处理,避免就地乱处理污染环境现象。由于集聚区党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办事处城管和各居委会坚持“一盘棋”思想,互相配合,目前垃圾统一清运工作进展顺利,成效较大。
二、疏堵结合重拳治理乱倒垃圾
由于个别私人清运企业城市管理法规意识淡薄,加上今年来油价不断上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没有按规定将生活垃圾运往市垃圾处理场处理,竟将整车的垃圾偷倒于我辖区偏僻路段,造成严重二次污染;一些酒家饭店、商场商铺、厂家企业为减少费用和贪图方便,随便委托无资质的清运队伍或者游散人员用三轮车进行垃圾运输处理,经常利用夜间将不可回收的垃圾杂物到处乱丢乱倒,严重影响区容观瞻,也给马路清扫作业增加额外工作量。针对这一情况,龙湖区政府李耿坚区长高度重视,亲自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对策,采取疏堵结合、重拳治理的办法,使乱倒垃圾现象得到较好抑制。
疏方面: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引导各住宅小区、市场、工厂、酒家饭店、商场商铺的生活垃圾委托XX办事处环卫队统一代清代运,确保每车垃圾都运往市垃圾处理场处理,近期一些住宅小区、市场、企业已转变认识,自觉中断与无资质队伍的清运合作,主动委托XX办事处环卫队代清代运;
堵方面:管委会综合执法局加强执法和监管,经常利用夜间和双休日上路巡查,对乱倒垃圾杂物废土的违章行为严格执法、严肃查处,还重点监控垃圾清运汽车的运输去向,并通过市垃圾处理场了解辖区垃圾收运车辆到场情况,多头并举重拳治理乱倒垃圾行为。
三、实行步道车道统一管理和服务
今年1月以来,XX区实行路面清扫作业管理新体制,规定主次干道与两侧步道清扫保洁工作和沿街商铺、单位生活垃圾的上门收集统一由清扫该路段机动车道的作业单位负责,统一卫生管理和服务标准,从而形成“清扫、保洁、收运、管理、服务、收费一条龙”和机动车道与步道“一把扫、全覆盖”的环境卫生管理和作业新格局,有效扭转过去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缺位等问题,使辖区卫生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环境卫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XX区党委、管委会下大决心予以综合治理,努力构建务实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2009年12月15日
第二篇:社区创卫长效机制
xx社区卫生长效保持机制
一是严格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并严格执行。卫生志愿者坚持每天巡视卫生制度,居委会坚持每日一查,每月对辖区卫生进行总结。同时居委会干部经常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意见,如有好的建议办事处及时采纳。
二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素质。宣传栏和倡议书,将市民守则、居民公约、门前三包,发放到居民和商铺业主手中,做到家喻户晓,使居民群众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三是组织建立环境卫生监督小分队。在各社区建立由党员、热心居民和楼片长组成的卫生督导小分队,看到居民乱堆乱放乱丢及时指出,并令其改正,积极协助居委会搞好社区内环境卫生,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卫生死角,保持楼院内外的环境整洁。
四、社区每周组织一次社区卫生支援者队伍,对辖区内的卫生进行彻底的清理,防止卫生死角的出现。
五是除“四害”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做好除“四害”工作,从宣传入手,使人人都知道“四害”对人体健康的害处,以减少“四害”的滋生。
六清扫办公室卫生,每天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卫生维护,在每个星期五下午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扫,保持社区整洁无杂物垃圾。
七是配合协助小区物业、城管、工商等专业部门整治社区环境,及时举报违章建筑和市场扰民等问题。
xx社区居委会 2010年7月5日
第三篇:创卫落实情况
建设期间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兹有我公司承建的****项目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如下:
一、粉尘的控制与防治
1、对工地施工扬尘的管理工作,除道路为砼路面外,临设及加工场地浇筑10cm厚砼全部硬化处理。项目部设专人负责工地扬尘的治理工作,采用洒水、围档、遮盖或喷洒覆盖剂等有效措施压尘、降尘,使施工现场的扬尘减少到最低限度。
2、施工现场如存土时间较长时,采用覆盖、固化或绿化措施,配备洒水设备,做好降尘、压尘工作。短时间存放的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3、车辆出工地视情况进行冲洗,禁止车轮带泥上路,工地出口派专人进行保洁,泥水排入污水坑经沉淀池处理后排放。
4、粉状建材的运输、装卸、堆放和使用时防止遗撒、飞扬;装卸时轻拿轻放,码放整齐;堆放时按排在库内堆放或遮盖。决定采用商品砼,避免现场搅拌。
5、在切割砼、化岗石、面砖等块体材料时,采用湿作法。
6、清理施工垃圾,需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通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高空随意抛撒,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二、废气的控制与防治
1、精装饰时室内环境污染物应通过控制材料和施工来降低有害污染物的浓度。这些污染物包括氡、游离甲醛、苯、氨、TVOC等。施工时尽可能用环保型装饰材料。
2、车辆尾气的防治
工地使用的车辆,尾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驾驶人员应做好车辆例行保养工作,使用无铅汽油等油质较好的燃油,保证混合气充分燃烧。
三、大气污染监测
1、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委托环保监测部门对施工场地对有关部位大气污染排放进行监测。
2、精装饰施工期间和完工后也委托有关部门对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
3、对监测成果及时报建设单位和监理。
四、现场噪声控制
一般情况施工时向周围环境排放的噪声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棒、电锯、塔吊、升降机、电焊机、拆装制作过程中大锤的使用等机械设备噪声,材料在装卸、堆放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以及其他噪声。本工程噪声控制主要措施:
1、项目部对噪声源的重点设施、设备采取合理安排与布局。采用商品砼,现场仅设置小型搅拌场。对砼输送泵、电锯等施工机械的布置位置则尽可能远离现周边居民方位。
2、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尽量安排到白天作业;工艺上要求连续作业,确需在夜间进行有噪声污染作业时,应事先填写申请表。报经业主和市政部门审批,核发《夜间作业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夜间施工严禁使用电锯,钢筋切割机、风镐等高噪音设备。
3、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采用低噪音环保型振动棒。
4、施工现场的强噪音机械如:电锯、电刨、砂轮机等,施工作业尽量放在封闭的机械棚内;并考虑采用隔音材料对机械棚封闭。
5、材料运输应尽可能安排在白天进行,车辆进出工地对驾驶员交底,要小心行车、尽可能缓行。不猛加油门、不鸣喇叭,以免产生大量的噪音。
6、金属材料装卸时,项目部向装卸工作好交底,要求轻拿轻放,降低噪音,禁止敲打、抛扔铁器。
7、人为噪声控制
项目部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文明教育,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音挠民的自觉意识,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如:白天夜间都不许大声喧哗或敲打铁器;严禁聚众喧哗、酗酒、打架、斗殴、聚众赌博;夜间出入施工区不得大声喧哗等。
8、噪声监测
噪声监测根据不同阶段,准备由本工程项目部项目工程师组织人力自行监测,其成果及时报建设单位与监理。如有超标时,应立即整改。
五、固体废物的控制与处置
1、固体废物的收集
(1)、根据固体废物分类,分不同储存区域临时存放。
(2)、项目部废物临时存放点应指定专人管理,由指定人员负责联系将废物运输到指定的集中存放场所,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废物。
2、危险废物的管理与处置
收集、储存的危险废物由项目部委托合格承包方进行处置。项目部要求承包方提供营业许可证、当地环保局颁发的许可证等有效证件,并与之签定委托出来危险废物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在运输、利用及处置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可回收利用的一般废物经收集后,按照不同种类,分别存放到临时存放点,由项目部统一安排,或内部利用或外销处置。
4、不可回收利用的一般废物经收集分类后,其中一部分如灰渣、砼块、碎砖等无污染物在当地规定可以回填或挖坑深埋的,由项目部采取就近处理。严禁有毒有害的危险废弃物作土方回填;其他不可回填的一般废弃物按有关要求委托当地渣土分包方或环卫部门外运,集中处理。如建筑垃圾及时外运到政府许可地方。
5、生活、办公垃圾由各部门、项目部组织收集、临时存放或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生活、办公垃圾尽量袋装,及时放入垃圾箱中,由环卫部门处置外运。
6、严禁任何废物在现场焚烧。
六、废水、污水处理与排放 1.现场废水排放控制
凡在施工现场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过二次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运输车清洗处必须设置沉淀池。
2.对食堂污水的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食堂产生的污水经隔油池后经排入下水道。
3.厕所的污水排放控制
厕所的污水必须经过三格地下式的花粪池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花粪池中应定期打药或撒白灰粉,消灭蛆虫。
4.水污染监测
项目部定期委托环保监测部门对污水排放进行监测。
第四篇:创卫长效机制建设考察报告
创卫长效机制建设考察报告
市创卫指挥部考察组
(2017年5月)
为巩固和扩大市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果,构建我市城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2017年4月24日至28日,市创卫指挥部副指挥长陈继平、郭应虎,带领市创卫办(爱卫办)、市卫计委、黄州区等单位负责同志,赴江苏省常州市、张家港市、宿迁市考察学习创卫长效机制建设。考察组一行采取座谈交流、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当地创卫常态化管理、城市管理、爱卫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现形成如下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常州市基本情况。常州是一座具有3200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北枕长江、南濒太湖。1949年设市,现辖溧阳1个县级市和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五个行政区,全市常住人口470.14万人,总面积4372.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0.31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05.34万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0.3亿元。2003年,常州市及辖市金坛、溧阳共同建成国家卫生城市,该市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群。2007年、2012年、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复审确认。
(二)张家港市基本情况。张家港的前身是沙洲县,于1962年成立,1986年撤县建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下辖8个镇和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旅游度假区,163个行政村。总人口150万,其中户籍人口91万。2016年GDP达23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亿元。该市为首批国家卫生城市、首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首批国家生态市,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编制出台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荣获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
(三)宿迁市基本情况。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1996年7月建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新区、苏宿工业园区和洋河新区,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到2015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26.1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67亿元。宿迁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主要作法与经验
江苏省常州市、张家港市和宿迁市属全国创建较早的国家卫生城市,经历过多次复查命名,创卫工作常态化管理和爱卫组织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三市始终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水平不断巩固提升。
(一)理顺体制,构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以后,三市均就着手考虑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有效的城市管理。常州市政府2004年出台了《关于构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积极探索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区为主”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宿迁市出台《宿迁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和《宿迁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从组织管理、经费保障、群众参与、考核奖惩等八个方面,提出创卫长效机制建设路线图。市委市政府明确市创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创卫长效管理工作,要求各级创卫组织“机构不撤、经费不减,队伍不散”,加强爱国卫生组织网络建设。市创卫办与爱卫办合署办公,负责创卫督查、宣传和培训等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以区为主”管理体制,实行区负主责、街道主抓的城市管理责任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创卫工作格局。
(二)加大投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宿迁市累计投入219.2亿元,完成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70个,“九整治”项目69个、“三规范”项目2416个,拓展项目1185个。从2013年起,该市先后投资40多亿元,实施了中心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整治、建设垃圾中转站、购置环卫车、改建水冲式公厕、新建生态停车场等“六项民生工程”。改造街头游园40余处,中心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2560公顷,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绿化景观,主次干道无一处围墙、无一处卫生死角。整治城市河道28条,打造了水清林绿的生态走廊。
常州市坚持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每年投入200多亿元,实施绕城高速、高铁站、城市高架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大对园林绿化、环卫、污水、公共交通、农贸市场等一批关系民生的设施投入,实现主次干道“路畅、街美、景优”。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拓展至所有乡镇,成为首批“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城新区功能日益完善,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摘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张家港市确定“一城双核五片”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空间框架,坚持高起点城乡统筹规划,高标准城乡一体化建设,高水准城乡一体化管理。通过城投、交投,以及BOT、BT、BOOT股权转让等投融资渠道,每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00多亿元,建设市政道路、下水管网,整治城区河湖水体,绿化亮化美化城市。该市经济实力、城市建设水平排在全国县市的前三甲。
(三)精细管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坚持经常与突击相结合,行业管理与全民参与相结合,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城市管理实现数字化。常州市、宿迁市、张家港市均建设了高效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延伸至街道、社区、背街小巷及门店。常州市在全国首创“信息化监管系统”,数字化城管系统被评为“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城区和职能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实施考评。设立“12319”电话平台,受理与城市管理有关的所有投诉、举报、咨询、抢修和报修等业务,凡与城市管理有关的问题,市民只需打一个电话就能快速得以解决。宿迁市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现场指挥处理车辆乱停问题,从发出指令到处理到位,只用了5秒钟。二是环卫作业实行市场化。宿迁市推广“以克论净、深度清洁”环卫保洁做法,彻底改变环卫作业主体多元、标准不
一、水平不高等问题,2016年,该市采取PPP模式,大力推进市区环卫作业市场化、一体化改革,将中心城市64平方公里范围内道路、广场绿地、公厕、果壳箱和部分水面等保洁,以及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等14项内容整体打包,委托给北京环卫集团。通过引进先进的作业设备和科学的作业模式,构建了全新的环卫作业体系,特别是在作业方式上,实行多车型混合编组、联合作业,城区环卫保洁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导则制度标准化。宿迁市先后制定完善园林绿化、户外广告、公厕、便民疏导区等45项建设与管理标准导则,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运用,有效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开发运行“一拍即核”APP软件系统,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实时监督城市管理,着力打造“全民城管”,形成了社会参与、多方互动的城市管理格局。四是卫生创建全域化。三市均坚持市县一体、全域创建,基本实现国家卫生县城(乡镇)全覆盖。市爱卫办每年加强对各县区创卫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每月开展暗访检查、跟踪督查,确保卫生创建整体推进;2015年底,宿迁市泗洪县、数学县、泗阳县创成国家卫生县城。2016年宿迁市、常州市、张家港市均实现卫生县城全覆盖目标。
(四)综合考评,形成城市常态管理合力
三市均通过制定一系列考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多管齐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重考评。常州市2008年全面推行常态化管理,实行天天考评、月月点评、考核,并启动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工作,将268.35平方公里建成区纳入数字化管理,划分单元网格2283个,评价对象共涉及5个区、22个市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评价内容包括13大类、114万个部件,实现了区域和内容的全覆盖。2016年,制定《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城乡一体化考核实施方案》,将金坛、溧阳、武进、新北的镇区也纳入长效管理考评,实现城乡一体化考核。张家港市修订完善《城管执法大队奖惩办法》和《城管队员考核办法》,()实行局、大队、中队三级督查制度,对执法队员实行百分制考核,督查与考核情况每天公布,考核结果直接与队员的报酬挂钩。在各乡镇千分制考核中,城管工作占有很大比例;在文明机关、文明乡镇评比中,城市管理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立规矩。宿迁市出台市民文明行为、居住小区管理、农贸市场经营管理等七项“宿迁规矩”。针对噪声扰民问题,制定出台广场舞、商业宣传噪声等系列管理办法,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音量、定职责”等措施,常态化规范和引导,噪声扰民现象大幅减少。三是严执法。从治理闯红灯、车辆乱停放入手,制定系列“宿迁规矩”,统筹公安、城管、交通三个部门力量,对街面秩序进行不间断、高频率巡查管控,并实行首次即罚、顶格处罚等刚性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形成了人人守规矩的集体意识。深化“一街三方”和“一场三方”联勤共管机制,建立法院强制执行机制。宿迁市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06万起,拆除非法改装三轮车车篷5386起,查扣三轮车1366起,公开曝光不文明行为600余次,城市秩序井然。四是塑习惯。宿迁市每月举办一期政民互动,收集市民反映有关创卫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2015年,全市新招募志愿者6.2万人,劝导各类不文明行为2万余起。从习以为常的小处着手,大力宣导《宿迁文明20条》,常态化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等活动。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引导,文明有礼已成为社会新风尚,文明交通指数全省第一。在201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中,宿迁取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三、启示与建议
当前,黄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顺利通过国家爱卫办暗访、技术评估、综合评审、社会公示,近期即将命名授牌。创卫难,保卫、守卫更难。巩固和扩大市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果,防止市区环境卫生问题反弹,构建我市城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应当学习借鉴常州市、张家港市、宿迁市的成功经验,持续开展“四城联创”,特别是连续开展国字号的创建行动,补欠账、强功能、塑精品,促使城市形象和功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抓紧研究落实相关举措,加快构建我市创卫工作长效机制。
(一)建立完善创卫工作领导体制。国家卫生城市命名授牌后,各项工作必将转入常规阶段,创卫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应转入常态化长效化。建议参照外地做法,将市创卫办与爱卫办合署办公,负责创卫督查、宣传和培训、爱国卫生组织网络建设等工作,促进创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市爱卫办与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办公室、市城管会战指挥部办公室适度融合,新成立黄冈市城市长效管理办公室,由市委或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爱卫办主任兼任长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推动形成“政府主抓、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工作格局。制定出台《黄冈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和《黄冈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从组织管理、经费保障、群众参与、考核奖惩等方面,明确创卫长效机制建设路线图。积极构建市区“一扫全保”的环卫管理机制,建立市区“一把扫帚扫到边”的环卫保洁机制、“一只队伍修到边”的市容整治机制和“一把剪刀剪到边”的园林绿化机制。
(二)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国家爱卫办技术评估组认为,黄冈城市底子差、基础薄。主要表现在环卫基础设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道路管网,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环境保护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周期持续建设。建议市政府整合棚户区改造、城市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针对国家爱卫办暗访和指术评估反馈的问题,分分重点建设,逐步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一是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每年改造老旧小区10个以上,整治提升30个以上。二是切实加强环卫基础设施。按每平方公里1座中转站的标准,新建垃圾中转站20个以上;建筑垃圾转运站2座,解决建筑垃圾乱堆放问题;新建二类冲水式公厕20座,解决市区公厕不合理问题;新建餐厨垃圾处理场1座,从源头上治理市区养猪问题。三是推进农贸市场新建或改造。每年新建或改造农贸市场2个,优化市区市场布局,改善市民“菜篮子”购物条件。四是加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每年重点推进4个左右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配套完善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市政设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市区环境。
(三)综合整治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建议由市四城联创指挥部牵头,整合城管会战资源,主要职能部门行业管理,两区属地履责,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一是持之以恒整治市容环境卫生。继续落实市区领导和单位包保社区网格责任制,坚持周五卫生大扫除制度,清除卫生死角,清理生活垃圾,拆除乱搭乱建,铲除乱堆乱放,整治城区十乱现象。围绕广告招牌、建筑立面、城市家具、夜景亮化、工地围墙、标识标线和杆线等项目,抓好省市级示范路、示范街区建设,对市区主要道路街景进行立体式改造提升。全面拆除市区主次干道围墙,拆墙植绿、拆墙补绿,有计划建设一批街头小游园和绿地,有效绿化城市空间,形成清爽通透、优美和谐的城市天际线。二是持之以恒整治经营秩序。全面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全面彻底取缔市区马路市场,建设一批便民疏导点,定点、定品种、定时间、定人综合管理。抓好市区农贸市场及周边整治经营秩序整治。落实责任领导和工作专班,工作职责挂牌公示,与农贸市场经营户签订遵守承诺书,集中整顿商城市场及周边、三台市场及周边,建新市场及周边等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等现象,全面提升市区经营秩序管理水平。三是持之以恒整治交通秩序。由市公安局牵头,每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出租车乱掉头、乱变道,电动车(摩托车)走非机车动车道、闯红灯,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交通乱象。对符合条件的道路、城区公共地段,新施划一批停车泊位。制定相关规范,新建住宅小区、商业街区要严格落实停车位配套建设,鼓励沿街单位开放停车空间,有效规范市区交通秩序。
(四)制定落实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完善考评机制。借鉴常州、张家港、宿迁等市经验,将创卫指标、城管指标、环保指标、文明创建指标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绩效考核,赋予一定比例的分值。制定《黄冈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综合指标)》,加强对两区和各社区网格的督导考核,实行周督导、月通报、季排名、年结帐,整合市区城管会战奖补资金,每季度对45个社区网格排名在前10名的予以奖励,对排名后3名的社区予通报批评。对创卫工作和城市管理重视不够、工作不落实、严重影响工作大局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媒体曝光和约谈问责。二是完善数字化城管机制。推进数字化平台向县市,市区的街办、社区延伸,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城区和职能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实施考评。设立城市卫生建议与投诉平台,充分利用12319热线、网络论坛、网站留言等渠道,掀起市民和网民了解并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热潮,着力营造“黄冈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管好黄州城,要靠全家人”的良好氛围。三是完善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制订《黄冈市市民文明行为规范》、《黄冈市区文明交通管理办法》、《黄冈市居住小区管理办法》、《黄冈市河湖卫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督促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建立完善周末大扫除、门前四包、院落管理、除四害管理、食堂卫生管理、美化亮化绿化等制度,让“规范(办法)”成为“黄冈规矩”,让“黄冈规矩”扎根每个黄冈人心中。
(五)统筹推进城乡卫生创建整体提升。坚持市区一体、以城带乡,推进各县市卫生创建工作全覆盖。大力实施“个十百”工程,每年创建1个省级卫生县城(城市),10个省级卫生乡镇,100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村、社区)。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培育武穴市、罗田县、红安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个左右,全面掀起黄冈卫生创建高潮。建议市城管局树立“市县一盘棋”思想,每年都结合实际科学编排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任务,坚持动态指导、每月检查、每季观摩、年终考核,特别是市政府每季度都确定不同主题,在各县区轮流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观摩点评、相互借鉴,推动形成互补融合、共同提升、各具特色的良好格局。
考察组成员:陈继平、郭应虎、肖燕梅、孙梓坤、熊双林、游 伟、陈 磊、陈明星
第五篇:创卫汇报
区疾控中心创卫复审牵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1、成立两个督导组,持续不间断的对各办事处、辖区医疗单位的健康教育宣传栏进行督查,要求各单位要按照创卫要求及时更换健康教育内容;对破损严重的宣传栏责令限期更换或拆除;对居民小区的宣传栏要求达到标准。截至目前,我区共设置标准宣传栏(橱窗)200余处,一般宣传栏500余处。3月25日,市卫生局创卫复审健康教育督导组莅临我区检查,对我区健康教育宣传栏按时更换教育内容,文本资料归档及时,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落实到位等工作给与表扬,对我区高度重视、工作扎实、行动迅速给予充分肯定。
2、成立了由区疾控中心、辖区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组成“健康教育宣讲团”,对各办事处、社区、村委会进行健康知识巡回宣讲,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3、开设健康教育短信平台和“健康文峰”微信平台,短信平台每周发送,微信平台每天发送,全方位向辖区居民传播健康行为、慢性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等信息,及时方便的为千家万户送去健康。
4、积极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在全区小学中开展了“倡导健康文明、伴我快乐成长”及“快乐十分钟”活动,让健康知识走进校园,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加强“四害”消杀,确保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我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创卫复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中心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XXX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我中心认真履职,积极指导、配合、参与各(乡)镇、办事处开展整治工作。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各监管部门的病媒生物培训,确定其职责,并定期检查,保证消杀质量和效果。配合有关部门,对我区所有蚊、蝇、鼠、蟑螂孳生地进行全面调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反馈各单位,并针对找出的问题进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