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型运动会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运动会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的研究
院
系
体育学院
专
业
经济学
学生姓名
冯
江
学
号 012302014110 指导教师
杜
震
职
称
讲
师
2014年9月26日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无论是全国运动会、还是城市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及往届民族体育运动会,都积极进行了招商集资市场开发的工作。市场资源的开发工作越来越成为评价大型体育赛事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把握好运动会的开展,探索出运动会的开展要素,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对主办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明显的影响效应,成为当代举世公认的最具活力和成长潜力的产业之一。
(二)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运动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何把握好这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以此为载体,做好体育赞助营销,开发赛事资源,利用市场化手段,在充分挖掘运动会自身内涵和市场价值的基础上,激发省内外企业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热情,通过市场开发满足运动会对资金和物资的需求,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谋双赢”的新路子,扩大在区域以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而运动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研究运动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对运动会对经济效应研究方面。首先,国外的大部分研究表明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经济效应是有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的,但这部分分析研究在对经济影响本身的描述和统计上比较关注和集中。其次大部分的研究都比较缺乏对赛事给举办区域带来的各种作用机制的分析和讨论。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普遍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这一点是我们后续研究学习的借鉴点。黄宽柔、胡小明等的《我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003)一文通过第七届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和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仪式表演的改革、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团体操的成功、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仪式表演的创新,为全国单项运动会或省级以下运动会开幕式开辟了一条较为省时、省力,但仍保持较热烈场面的表演设计新途径,为今后国内外运动会开幕式仪式表演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理念,为我国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陈如桦等的《运动会信息研究与服务一以福建省备战九运会信息研究与服务为例》(2003)一文应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福建省备战九运会提供了信息研究与服务。此研究具有注重服务、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陈文波的《运动会营销之路还很漫长》(2005),韦铭、徐光辉的《十运会赞助金额已达3.5亿元》(2005),茅文雅的《江苏电信业全力做好十运会通信准备工作》(2005),徐光辉、侯力明的《十运契机助推体育营销潮》(2005),邓华伟的《运动会:品牌营销传播》(2005)等文章都围绕如何开发全运商机进行了各种研究和探讨。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华南理工大学的刘飞在《举办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上论述了运动会对经济的影响,并指出成功举办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将极大地提升举办城市的国际地位,促进举办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是世界各地区中心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运用产业经济学、系统论、城市竞争力等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举办亚运会对广州建设投资的长期效益、城市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举办奥运会、亚运会这样的国际重大赛事对于举办城市来说是一件复杂的巨大系统工程项目,在它的整个举办周期内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张俊丽、赵启明的《十一届运动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管理模式研究》(2006)一文借鉴以往运动会场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议运动会场馆的建设应着眼于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场馆,适当修建新场馆,尤其要考虑全运场馆的会后利用问题,避免使这些巨资修建的场馆成为“庞然的废物”,导致“后运动现象”。此次运动会场馆的建设应同商业开发和运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快地促进地区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及相关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本论文的理论依据。
2、专家访谈法
对于本论文各项研究因素的权重,采用专家访谈法,分别请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2位专家运用专业知识,对运动会的开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专业性的评价。
(四)简评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会经济的研究由于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和研究方法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其任何一方的观点都只能作为参考。此外,由于研究的内容也不相同,研究结果在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不具有普遍代表性。而不同城市圈相对于学者普遍研究的国家范围来说是一个小的研究对象,本文就要致力于通过以小见大的分析找到运动会开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导论
(1)研究目的(2)研究意义(3)研究方法
(二)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研究的重点:运动会对经济发展影响要素研究
(2)研究的难点:运动会对经济的促进是多方面且间接的,难以全面把握是否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研究的创新点:将运动会的开展直接与经济联系起来,对今后体育运动会的成功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写作提纲
(一)前言
(二)运动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当前各国利用运动会促进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促进运动会经济发展的建议
四、本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及进度安排
(一)研究的步骤
第一步,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论文题目。
第二步,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对资料信息进行总结。
第三步,依据所得分析总结确定研究角度及内容,寻找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第四步,调查研究或案例分析,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和相关数据采集法(2)专家访谈法(3)逻辑归纳法(4)专家访谈法
(三)本课题进度安排 2014.6.15-2014.6.28选题
2014.7.7-2014.9.28 完成开题报告 2014.9.29-2014.11.1完成论文初稿 2014.11.2-2014.11.16完成论文第二稿
2014.12.2-2014.12.8论文定稿,提交论文四份和《日志》,准备答辩 2014.12.27论文答辩
2014.12.20根据答辩修改论文,提交最终定稿的论文纸质版和电子版,提交根据论文修改的开题报告纸质版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刘邦华,刘慧军,王征,黄思榕,唐凡晶,马鹏翔,.湖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运营状况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肖飞,赵欣,齐丽荣,郭晓,牛路伟,.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3]宣暄,.安徽省第13届运动会对安庆市群众体育发展影响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4]徐菁,刘军,邰崇禧,.地级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再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刘桂文,.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搏击(体育论坛),2012,(4).[6]田勇,.凤凰县体育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J].湖北体育科技,2009,(1).[7]吕庆祝,刘玲,.体育生态化研究与和谐体育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刘邦华,周怀球,.湖南体育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李洪山,翟雪男,.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以哈尔滨举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为例[J].商业经济,2010,(7).[10]刘云,.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1]颜鸿填,.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影响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5).[12]于敏,吴尤敏,.福建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杨炯,唐晓彤,.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经济效应问题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3).[14]谭永洁,沈阳,吴刚,.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以恩施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5]禹超,陈旭,周欢,王震,陈国生,袁鹏,.衡阳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问题初探[J].甘肃农业,2006,(12).[16]陈元欣,黄爱峰,王健,.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的外部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7]陈志国,.体育旅游与河南体育经济发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七、院系或教研室审核意见: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
3.不通过
负责人:
****年**月**日
第二篇: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2012-07-09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既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产业间相互关联且向纵深发展的集中表现,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文章阐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和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发展产业集群、塑造区域经济优势的措施。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知识溢出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产业集群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载体,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一词首次出现于1990年迈克尔·波特撰写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波特在该书中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了实证考察,分析了其经济发展的动因,并指出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进程中共有的特征。
产业集群的涵义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区域中,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知识创造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如经纪人和咨询公司),为了从互补资本和知识同盟中获得先进的互补技术,缩短学习进程,分散创新风险,降低各种成本,克服(或构建)市场壁垒,获得合作经济效益,而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网络。它是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称产业集群效应,就是指依托产业集群这种形式,集群内部的各个企业(服务机构)通过分工合作(竞争)获得超额利润、降低各种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和知识的溢出与技术扩散,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塑造区域品牌,最终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形成经济增长极。产业集群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业集群区域化有利于知识创新和知识溢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罗默、卢卡斯等人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知识的使用具有外部性和边际收益递增效应,从而可以弥补劳动力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递减效应,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产业集群内部,一方面具有相似产业特征和主营业务的经济合作体比较集中,彼此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了能在竞争中胜出,企业间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由于集群是一个相互关联、高度专业化的产业有规律的经济合作体,彼此之间有分工合作,也可以共享资源和环境,甚至企业间可以通过参观访问、正式交流、员工私下交流的方式获取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有利于知识溢出,使彼此产生协同。
(二)产业集群区域化有利于成本节约
总体而言,产业集群的各种竞争优势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成本优势体现出来。在产业集群内部,彼此临近的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密切的交流,从而具有了降低群内企业各种成本的倾向或能力,也就是产生了成本节约效应。集群减少了企业的创新成本。企业间通过知识外溢可以减少创新风险,降低研发成本;集群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关系网络和基于共同文化价值观的互信理念进行交易,减少了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还减少了运输费用和交易费用;集群还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集群内相互独立的企业可以按照市场规则,通过委托代管的方式进行管理。例如,有一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机构进行委托招聘和人职培训;也可以通过会计事务所进行账务管理,还可以通过法律事务所进行法律咨询,可以有效地减少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
(三)产业集群区域化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
产业集群的一大重要特征是空间集中,集群内部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相应的辅助性机构通过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了集群区域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创造区域品牌。区域品牌是众多企业个体品牌的综合体,和企业个体品牌相比,它的影响力更大、更广泛、更持久,这种区域品牌又有利于个体品牌的提升。很多知名产品都因其产地而著称,如硅谷的电子信息产业、意大利的皮草、我国苏州的刺绣等。
发展产业集群塑造区域经济优势的措施
(一)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
正如波特曾经指出:“政府在与民间部门合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和建立现存和正在出现的族群,而不是努力去创造一个全新的族群”。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避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并购、投资行为,在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专业的市场,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二)政府要科学的制定产业集群政策
政府应该加强制度创新,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形成有利于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良好氛围。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竞争力的优惠政策成为招商引资和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诱因。这些优惠政策包括:房地产租售价格优惠。对企业购置和租赁的产房、办公场所实行优惠,优惠折扣率在20%-30%的幅度。例如,北京地区很多创业大厦和科技园区的办公楼每平方米的租赁价格大约在2.5元,部分园区企业还享受了每平米0.5-1元的房租补贴;税收优惠。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研究开发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企业机器设备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政策;新技术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培训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而且,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管理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高新企业认定,可连续三年获得减15%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贷款优惠。考察各国扶持产业发展的贷款政策和方式可知,一般通过银行贷款或者投资基金的形式向企业提供贷款贴息,美国和德国政府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优惠,日本设立了特别利息贷款制度,对技术密集企业提供特别利息贷款,新加坡规定如风险企业连续三年亏损,则可得到5倍的补贴。我国也逐步增加了对高科技产业扶持资金的投入和对中小微型企业的贷款投入,如国家财政增加了高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拨款,实行部分拨款、部分低息有偿使用,专项用于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孵化期和产业化启动期的投入;外资引进优惠。如泰国规定外国企业永不收归国有,税后利润可自由汇出。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加强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立法支持
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塑造经济优势,强有力的立法支持是必要的。我国国家和地区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法令。如《科技开发贷款管理办法(实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科技周转资金管理办法》等。还应该加强创业投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有限合伙企业法、信托法;其他的如知识产权法、小企业促进法、政府采购法和税法等;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担保法等;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企业并购法和投资基金法等。
(四)建立和完善各种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应依赖外力,而应该借助市场自身的内在逻辑自然形成。在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集群内部各种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全程化、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服务主要包括:人才引进、咨询管理、创新支持、科技评估、银行贷款、融资担保、税务代理、物流管理、外贸代理、废物管理、污染管制、质量认证和商标奖励、商品采购以及产品检验等。最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现实生产力。
(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群升级
正如波特所说,“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低技术产业这种说法”,一个充满活力的集群可以帮助任何产业内的任何公司采用最先进的相关技术和最复杂的方式参与竞争。关键是要推动产业集群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的低端集群向基于创新的集群发展。也就是说,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都是获取竞争优势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1.着力促进高新产业集群发展。世界各国为抢占科技制高点,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都纷纷酝酿和实施“大科学计划”,力争通过解决事关全球性的科技重大问题,激发和促进知识的创造和运用。美国于1944年11月提出“将科学对战争胜利所起巨大作用的经验用于和平时期,使科学服务于美国战后的国富民强”的新经济政策;在2000年提出“为了21世纪的信息技术”的重大计划。欧盟在2000年推出了要在10年内将欧盟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体的“里斯本战略”。在此背景下,各种产业集群应运而生。例如,美国的硅谷、128地区、美国斯坦福研究园、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里尔技术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意大利瓦兰扎诺技术城、日本熊本技术城、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我国的武汉东湖光谷工业园、中关村工业园等高科技产业集群,都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增长极。
2.发展传统产业集群,处理好发展集群与解决劳动就业的关系。里夫金教授在《劳动的终结》一书中指出,信息时代所产生的更加自动化的全球经济,正在使劳动的本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是使技术和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优势日趋强化,另一方面是导致产业空洞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就业空洞化。传统产业集群在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例如,意大利的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地区、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集群、意大利北部的皮革制造业集群等;我国目前也已经进入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增长高度关联的阶段,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相继出现了服装、轻工等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
(六)培育适宜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文化
1985年,彼得·F·德鲁克在《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首次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可组织(且需要加以组织)的、有目的的任务和系统化的工作。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8月25日的一篇题为《克隆硅谷最宝贵的东西》的文章分析了硅谷成功的关键是它的开放、动态、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取得成功的最宝贵的无形因素是奉行允许失败的创业文化。我国发展产业集群
也应该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文化。这种文化应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善于冒险、敢于创新、崇尚合作、诚信友爱、道德风气良好、人际关系畅通、社会基本价值趋同的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
结论
综上,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总体趋势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有效途径。通过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为地区培育产业集群、塑造经济优势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刘晋军(1962.1-),男,一级工程师,学士学位,单位:东北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
参考文献:
1.保兴.中小企业集群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一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作者: 东北大学 刘晋军来源: 《商业时代》2012年第14期
第三篇:需求预测对牛鞭效应的影响 开题报告
(一)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中一种需求预测被放大的现象,他是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同时也是供应链在运营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牛鞭效应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信息以订单形式在供应链的传递过程中会被扭曲放大,从而使供应链上游的决策部门做出错误的决策。
到目前为止,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6个方面:需求预测修订,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其中,多重需求预测对牛鞭效应的产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处于供应链不同位置的企业进行需求预测时,都会包括一定的安全库存,以此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大量的市场需求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供应商出现断货等情况,当供货周期较长,这种安全库存的数量将会非常显著。例如,英国的一个大型的洗衣机制造商预测某种型号的洗衣机的市场需求量是5w台,他可能向中国的供货商下6w台洗衣机的零件订单,同时,中国的洗衣机零件供应商可能向原材料供应商下7w台洗衣机零件的原材料订单,以此类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库存将会逐级放大。
因此,如何合理的进行市场需求预测是防止牛鞭效应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世界各大企业经济学者也在为这个问题的解决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二)所选题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21世纪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最主要的先进的管理方法之一,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与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供应链包含了所有加盟的企业节点,在成为一条联系供应商和用户的物资链的同时,也已经成为了一条增值链,在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流成本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利益的更大化。随着市场上各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竞争将不再只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正在逐渐发展为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已经成为了各个企业共同追逐的目标。
牛鞭效应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的高效运行,扭曲了市场需求与供应商两者之间的得联系,是供应链的上游决策部门面对错误的需求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破坏整条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要找出积极可行的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因此蒙受的损失。
需求预测作为影响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样对供应链的健康运行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将对需求预测对牛鞭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力求找到缓解甚至解决此问题的突破点。
(三)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并结合案例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对需求预测对牛鞭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论文也将涉及定量研究方法,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的章节)
本文对需求预测对牛鞭效应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并且通过案例这一 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对牛鞭效应这一问题的研究背景进行阐述。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后,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竞争不再是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已经上升到了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让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成为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而需求预测有对
牛鞭效应的产生具有巨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意义。
第二章对需求预测对牛鞭效应的影响进行回顾,总结目前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提出需求预测对牛鞭效应的几方面影响及危害。并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是由于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导致了牛鞭效应,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等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减少需求预测对牛鞭效应的影响。
第四章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需求预测对牛鞭效应产生的影响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尝试性的提出几点相应的建议。在我国想要建立顺畅的供应链体系,缩短信息传递周期,减少牛鞭效应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企业自身的觉悟,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制度。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申论点和结论。
(五)参考文献万杰,李敏强,寇纪淞;需求信息预测与处理中的牛鞭效应分析与控制[;管理工程学报;2003年04期汪传旭;需求预测和供应链协调对长鞭效应的影响分析;系统工程学报;2005年03期汪传旭;供应链环境下合作预测效果的分析;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5期 4 王建华;李南;徐斌;;需求预测对两级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分析;商业研究;2007年12期
5廖诺;徐学军;;信息共享对瞬时补货多级供应链牛鞭效应影响的建模分析;工业工程;2008年02期王晶;李伊岚;孙海燕;;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管理学报;2007年02期赵莉;;供应链管理中牛鞭效应的分析与弱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2期
第四篇:关于PM2.5对运动的影响开题报告
关于pM2.5对运动的影响开题报告
pM2.5是最近很流行的一个热词,而它的危害也被多次报道。我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而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呼吸频率增快,我们呼吸的次数增多,自然吸入的pM2.5也就更多,那么究竟pM2.5对于运动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小组要研究的课题。
首先,来谈一谈pM2.5的危害。pM2.5是人类活动所释放污染物的主要载体,携带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pM2.5会导致动脉斑块沉积,引发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问题。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 μg/m3,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浓度每增加10 μg/m3,总的死亡风险会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pM2.5在呼吸过程中能深人到细胞而长期存铕在人体中。被吸入人体后,约有5%的pM2.5。吸附在肺壁上,并能渗透到肺部组织的深处引起气讶炎、肺炎、哮喘、肺气肿和肺癌,导致心肺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因此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由于顆粒物与气态污染物的联合作用,还会使空气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使得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心肺病死亡人数日增。
每天坚持运动锻炼是非常好的一种生活习惯,也是健康生活的保证。但是面对日益污染严重的大气以及pM2.5严重超标,这些看似与运动锻炼无关的话题实则十分关键。pM2.5是与运动锻炼密不可分的,如果大气污染严重,这时候进行运动锻炼,效果不好而且有危害身体减的危险。
那么pM2.5和运动锻炼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肺部就有过滤的功能,平时吸入一些污染的空气也不会有很大影响,但是在运动过程中呼吸加快,吸入的空气超过肺部的过滤能力,导致一些肺部无法过滤掉,因此越积极越多造成一些肺部或者呼吸道疾病。因此想要健康,光是运动还不够,还要懂得看空气运动,这样才能免受pM2.5的危害。
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就是关于pM2.5对运动产生的影响,这个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这个课题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很多同学无视了pM2.5对于运动的影响,却不知道如果不学会如何在pM2.5下正确的运动,那么运动便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所以,我们要研究pM2.5对运动的影响。
第五篇: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摘要: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性影响了各地区的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规划。“一带一路”的提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国内外人民的高度重视。它所提倡的是“开放”和“发展”,文章以一带一路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影响一、一带一路的内涵
2018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曾经这样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阳光倡议,共商、共建、共享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黄金法则,这六个字决定了一带一路合作具有鲜明的平等性、开放性和普惠性。其实从开放发展的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更加显得包容开放,它所提出的是开放包容、互惠互利,最大限度的迎求高发展。一带一路的发展对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关联。影响颇为深厚。
二、一带一路发展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前提,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区域经济飞速发展。在此影响下,我国新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各区域板块进行链接都有了足够的影响和深化。面对我国区域化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发展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新政策。
首先,要极力维护市场发展的公平性和重点发展的新方向。不能出现市场两极化,以免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影响向国家、区域等各方面要协调好,着重维护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规划。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战略目标偏移。并且要在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问题上,建立适当、合理并且公平的利益关系。
三、一带一路的建设性原则
在一代一路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一带一路三大发展原则;三大原则主要是共商原则、共建原则、共享原则。在严格实行三大原则过程中,还有以下5小原则需要格外注意;一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联合国规章制度,努力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二是坚持开放原则;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再采取类似闭关锁国政策。放开一切政策,取消各种限制,不在采取封锁市场,封锁交易的一切所谓保护政策。三是坚持和谐包容原则;积极宣导和谐共处、宽容大度做到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四是坚持市场运作原则;在坚持市场运作原则的过程中要做到
资源
集中、单品突破、区域推广。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区域化经济发展。五是坚持互利双赢原则;互利双赢原则是一种寻求相互利益的方式方法,在共同需求互利的思维之下,找到利益的中和点,从而达到互利双赢的目标。更好地去发展区域化经济问题。
四、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经济性发展的推动发展
一带一路发展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上有多种方式、多种方法。比如联合过
计划
署、上海合作组织以及由中方起牵头推动的澜沧江一湄公河合作机制等。这些都表明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采用的多管齐下的方式方法。
五、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实际性
在一带一路发展下,区域性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是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容易激化。想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首先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利益,实惠。简单来说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利益和实惠。想要破除广大人民群众对一带一路发展的成见和不认可。就要先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一带一路发展的利益以。有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建立广大人民群众好感度。
第二,积极面对阻力。在一带一路发展发展的前提下,区域性经济发展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阻力。这些都需要积极地去面对,积极强调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不能受限制于地区、人力这些问题,不可降低自身的格局和战略目标。
第三,发挥市场的创造性。思考如何才能把一带一路发展和区域性经济发展变为双赢项目,这是一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比如在中巴经济走廊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它用事实告诉了我们尊重市场、改变创造将带来很多在规划外的惊喜。
六、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劣势
在目前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下,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也有一些问题所存在。比如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下会影响到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一些民族特色,掩盖一些非物质化特色遗产;另外各地区都存在严重的贫富两极化,一带一路发展影响区域性经济发展,同样也会影响人民贫富的严重分化。
七、一带一路发展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带一路发展的逐渐落实发展,有效解决产品过剩问题,优化市场结构,改善区域性经济能源对外依靠问题,增强经济合作,贸易合作,和投资能力,共同创建区域性发展的前景。
八、一带一路发展与区域性发展的重点
一带一路发展与区域性发展的核心重点是合作双赢,互利互惠。首先是要保证政策沟通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才有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次是要保证交通通顺,这样才能在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发展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在市场建设上达到领先的领域。最后是保证各地区贸易畅通无阻,大力开放政策促进贸易合作,才是一带一路发展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有了核心内容,才能有更加完美的区域性经济发展。要保证资金的流通,资金是市场发展的支柱,有了足够的资金流通才能更好地保证一带一路发展的进行。一带一路发展还需要社会的认可程度,只有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认可了一带一路发展才能发展得更好、更有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帶一路发展严重影响下,我国区域性经济将会飞速发展。实现对国民经济提升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