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崛起的不只是一座新城

时间:2019-05-13 23:1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诗——崛起的不只是一座新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诗——崛起的不只是一座新城》。

第一篇:散文诗——崛起的不只是一座新城

【散文诗】

崛起的不只是一座新城 ——作者:刘优群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城郊,一片寂静的沃土,一个城市发展规划图纸上 都找不到的 空白角落。若干年前,一位叫善卷的先生,就在这片土地上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把“德”的种子埋进土里,长成为“天人合一”的参天大树.四年前的那个春天,一群踌躇满志的人

在这里悄悄地扎下了根。他们用坚韧与顽强 励精图治,用智慧与勤劳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从此,在这片土地上 高楼大厦

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条条油光发亮的城市干道 成为纵横交错的坦途。仿佛,就在一夜之间 一座现代新城

以少女出浴般美丽姿态,在沅水右岸崛起,成为柳城的新中心。

这里,是商贸物流天堂。千亩隆腾物流园 车水马龙,吞吐着天南海北的货物。五金机电城

一期开发项目已经竣工,正以翘首的姿态 恭迎八方商贾。广德医药

已完成现有生产、销售企业整合,实现了企业集群发展。

这里,是文化产业的工厂。

即将竣工的中央厨房广电大楼,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于一体 成为省、市、区三级 独一无二的城市新地标。坐落在“两芯两轴”焦点之上的 柳城第二只眼睛阳明湖,也将完成“一园、两湖、三心、多垸”的 空间结构,成为海绵城市的样板

商务、休闲、观光、娱乐的胜地。

这里,是城市律动的脉搏。

“三纵四横”的干道路网骨架 实现了江南与江北、空港新城 常德经开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大街小巷道路的全面建成,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地下管网实现连通,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夯实。江南的朝阳沟永新河

正抓紧治理,实现湖河连通,不久的将来

必将成为独具风味的小苏杭。

这是一座温暖的新城,独具特色的安置小区 被阳光涂成了五颜六色。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 全部纳入政府保障 全部实行应保尽保。即将续建的沅江风光带,让北望诗墙的十里画墙不再孤寂。现有堤坡、滩涂,将建成承载活力体育、康体健身、多功能草坪、户外音乐会的水岸城市客厅,让市民尽享生态律动、城市文韵、原生大地之乐。

四年,不长也不短

只不过一千四百六十天。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历史证明 郭家铺人敢于创业,善于发展!

忘不了第一个拆迁项目 五金机电市场拆迁的场景,征收面积281亩,拆迁房屋123栋,拆迁户数138户,拆迁户心里从抵触对峙、等待观望、到理性思考、积极配合,历时100天

完成了此次征拆任务,创下了鼎城征拆史上的“郭家铺速度”。

从此,郭家铺人

在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 高举“二次创业的”旗帜

采取强化宣传、典型带头、阳光公开及和谐拆迁的工作措施,将“郭家铺速度”一次次刷新。辖区内上级交办的所有项目 均实现了三天签约、七天倒房、十天腾地的既定目标。

这四年 是郭家铺街道发展史上的春天。办事处党工委

坚持党建统领工作全局,围绕“抢抓新机遇,建设新江南”目标,真抓实干,硕果累累,连续三年

夺得全区绩效考核红旗。

党建工作

以“两学一做”为主线,全面抓好党的建设。纠四风、除陋习,夯实基础,压实责任。村社服务平台全面建成,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党管武装争先进,计划生育夺红旗。文明创建成示范,综治维稳攀高峰。项目建设创速度,五大安全树楷模。控违拆违是样板,各项工作争一流!

一股争先创优的热潮,成为郭家铺人不竭的动力源泉。这里,崛起的不仅是一座新城,更是郭家铺人用火红的青春,用燃烧的生命

崛起的郭家铺精神!

回望新城,昨天,她是一片沃野 今天,更是一片热土。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梦想,理想、信念与不懈地追求 造就郭家铺人坚强的性格,激情、责任与使命

必将引领我们阔步向前。

我们坚信,在鼎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郭家铺人

一定会牢记市委“产业立市、产业强市”号召,用勤劳的双手 与超人的智慧,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注:此文作为郭家铺街道2018年春晚节目——《配乐诗朗诵:杨君武》专用稿件。

第二篇:再造一座新城梦演讲稿

再造一座新城梦演讲稿

中国梧桐,高大魁梧,树干无节,向上直升,高擎着翡翠般的碧绿巨伞,气势昂扬。古时,xx人甚爱梧桐,也许是爱它“吾心相同”的字义,也许是爱它“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的风姿,也许是为了能“种得梧桐引凤凰”,梧桐树遍布xx城,xx城正因此得名,荣即梧桐之意。南宋早期,洪迈《xx梧桐》一文更是让敢于人先的xx人因梧桐而闻名于天下!岁月变迁,曾经盛极一时的梧桐树因耐不住环境的恶化,肆意的砍伐,从xx大地悄然褪去,剩下凤毛麟角在县域的边缘负偶顽强。

十二年前,这里的人们曾有一个梦, 梦中场景似黎明似傍晚,xx城雾霭笼罩,人们漫步在一排排梧桐树下,沉寂而朴实的梧桐树散发着阵阵厚重而古老的味道,静静的旭水河被沿河两岸的霓虹灯、彩光灯渲染得流光溢彩。凭栏远眺,旭水河西,一座崭新的城市如海市蜃楼空降于眼前。雾霭渐散,一条宽阔平整的大道满载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将这座城市连接,大道两侧商铺林立,世界品牌鳞次栉比,极尽奢侈的装修风格尽显大都市的繁华荼靡。依山而建的现代化居住小区,集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这里居住的人们像蜜蜂一样的工作,像蝴蝶一般的生活。毗pi邻这座新城的是成片的工业集中区,在这里没有马达轰鸣,没有浓烟滚滚,却有热火朝天的干劲,产值上亿的业绩,在这里没有高强度的工作,也没有夜以继日的劳作,却也有丰厚的工资,轻松的娱乐。

十二年前,这仅是一个梦,承载着七十万xx人美好希望的梦。于是有了一群敢于人先的人,他们有的来自领导岗位,有的来自基层农村,有的来自退伍军人,他们组建成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紧密团结,这支队伍众志成城,为的就是将xx人的梦变作现实。白驹过隙,斗转星移,十二载的兢兢业业、不离不弃,新城梦终于在人们阵阵惊叹声中绽放。当人们在感叹着城市的巨变,庆祝这美满的生活的时候,有一群人却开始眉头深锁。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段悲伤,若想掩盖只会欲盖弥彰。曾几何时,美丽的旭水河在不经意间,已成为一段分水岭,将这座城市分做东西,河的西岸繁荣兴旺,河的东岸百废待兴。

因为还有梦,因为梦未圆,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也纷纷加入这个筑梦的大军,这支队伍更加壮大。机缘巧合在今年春天,才疏学浅的我竟有幸进入了这个队伍,早便听闻“新城建设难,最难在拆迁”,不是一线工作人员的我,偶尔参与的铲青苗、强制拆除工作,也让我领悟到拆迁工作远比愚公移山艰难,寸土如寸金,寸寸都得之不易。拆迁工作难,即不是难在你要顶着烈日丈量房屋、土地,也不是难在为了加快进度需要“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而是难在你一心为公,而拆迁户却对你欲加罪名,无理谩骂,甚至以生命相威胁,让你一颗赤子心不知该何去何从。没有人要敲碎他们一夜暴富的美梦,但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横亘在新城建设的大道上,让拆迁工作举步维艰。这一切,让我对这个筑梦的队伍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些尊敬,更多了一种身处这个队伍的自豪。

也许是因为xx人与梧桐树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到梧桐树的不屈不饶,刚直不阿,从“xx梧桐”走到了“辛亥首义”,何惧再造一座新城。这支队伍中的成员都是xx儿女中的精英,他们敢作敢为、敢于人先。无论暴风骤雨,无论严寒酷暑,无论拆迁户恶语相向、拳脚相加都摇不了他们为xx人圆梦的坚定决心。就因这一颗矢志不移的决心,xx人都相信,再造一座新城指日可待。

闭上眼,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未来时空的一角:晴空万里,空气中充溢着清香、甜润的泥土气息,在1609平方公里的xx大地上,绿意盎然,两条银色巨龙蜿蜒而过,乐自高速畅通南北,内威荣高速接轨东西。清澈的旭水河从释迦牟尼脚下缓缓淌过,佛祖捻珠而笑,笑看成片的梧桐树重归故土,梧桐花开,风姿卓绝,满城芳菲。聚焦工业园区:百货商城、主题公园、充满本土风情的现代休闲广场等纷纷落户园区,这里再也看不到“白天热闹,夜晚空城”的旧时景象,整个工业园区逐渐演变成为xx的一个新城。再看城市:再无新城老城之别,除了井然有序的城市大道,整座城都被绿意、花海覆盖,真不知道这儿的人们是将城市建在了花园里还是将花园搬入了城市中;在乡村:但见众山黛绿,清水长流,农家田园,蔚然成风,好一幅丹青水墨图。

总有那一天,梦想会变作现实,总有那一天,xx人能引来金凤凰,总有那一天,这群筑梦人能卸下担子,在自己的院落里,在田间的树荫下,在休闲的公园中,陪着自己的家人坐饮一杯清茗,笑看云卷云舒。

第三篇:崛起的绿色新城

崛起的绿色新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 崔广志

在201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新天津生态城与美国洛杉矶县、法国南特市等6个城市一起被评为“全球绿色城市”。不到5年时间,在8平方公里的南部片区,生态城绿色建筑拔地而起,草木植被翠绿连绵,河流湿地相映成趣,风车光伏电池板错落生辉……昔日的盐碱荒滩悄然变成一座现代化的绿色生态新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性合作项目。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1/3废弃盐田、1/3盐碱荒地、1/3污染水面的贫瘠土地上建成一座30平方公里、35万人口规模、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世界最先进的建设理念,按照中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人与人、人与经济、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和“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三和三能”建设目标,详细编制了生态城指标体系、总体规划和绿色建筑标准;制定了低碳产业促进办法、综合水务管理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等一系列操作规范,努力打造绿色新城。我们精心绘制了“一轴三心五片”空间布局、“一岛三水六廊”生态布局的绿色发展蓝图和生态“路线图”,形成了以景观、环境、休闲等功能为主的城市“绿脉”。从清晰明确的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到100%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的能源供应体系,再到公交主导、慢行优先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城建设者们在不懈地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全方位地开展绿色行动。在绿色环境建设上,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和景观绿化新方法、新技术,对重度盐碱地进行土壤修复和土质改良。目前,生态城的绿化面积已占规划建设面积的1/3,建成4座大型公园,南部片区已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天蓝气爽,环境宜人。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的绿化景观项目建设,形成以“绿心、绿链、绿谷为主体,绿廊、绿网、绿环相交融”的生态布局。在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上,构建了连河通海的生态廊道,划定了5平方公里的生态用地,对原有自然湿地及鸟类栖息地实施严格保护,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得益彰的生态格局,新增野生动物18种。在绿色建筑设计上,制定了国内首个地方性的绿色建筑管理规定,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通过实施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建成了近40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9个项目获得中国、新加坡等国绿色建筑奖项,成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在绿色交通运行上,建成了100多公里的绿道,开通了20多条车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的公交线路,努力使区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

目前,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内占地3平方公里、历经40年污染的污水库得到彻底根治,改建成了清净湖和湿地公园。建成了一个10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通过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及海水淡化3种途径,初步形成了解决缺水地区城市供水的有效模式。引进瑞典先进技术,探索建设了真空气力垃圾输送系统,初步形成完整的垃圾减量化和循环利用产业链。

绿色低碳产业已呈加速聚集态势。围绕创建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把少占资源、少耗能源、没有污染、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努力打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设了国家动漫园、国家3D影视园、生态科技园、生态信息园和生态产业园,强化招商引资,努力打造绿色产业集群。目前,绿色低碳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生态城的主导产业。

全面实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编制了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开发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幅上升。生态城已入选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了“金太阳”资金补贴;建成全国目前最大的智能电网并已投入使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荒滩到新城,一个充分体现节能、环保、宜居等特点的现代化生态新城迅速崛起。

第四篇:一座边贸商城的崛起

一座边贸商城的崛起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这里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一座边贸商城在这里崛起——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宁红大市场人兴财旺,闻名遐迩,成为湘、鄂、赣三省九县边贸商城和物流集散中心。修水是我省有名的老、边、穷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开发商为什么会将五千多万元巨资投放在这块土

地上,成功地建设并启动了宁红大市场,其原因就在于修水县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招客商、优惠政策扶客商、优质服务助客商。优势资源引客商修水虽然在省内地处边缘,交通滞后,区位劣势明显,但修水却在地理位置上有其突出的特点:东距南昌,西离长沙,北到武汉三个省会城市均在250公里之遥,受大中城市辐射与吸纳相对薄弱,且居赣、鄂、湘三省九县之中枢,具有极强的边贸地域和物流集散之优势。县委、县政府通过分析论证,认为这就是我们修水招商引资的一大优势——资源优势,于是作出决定:为加速修水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修水地处三省九县交界之优势,把修水建设成为湘鄂赣边界大流通、大经贸的商贸中心,以市场建设促进城南开发,决定引进资金在城南刘家埠小区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批发市场。项目推出后,众多的投资者纷至沓来,参观考察,市场分析,消费调查,多方求证,友好商洽。然而,由于修水所处的地域条件、交通条件确实太差,绝大多数投资商对投巨资在修水建大市场信心不足,考察后都没有表示投资意向,只听说万山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及江西金峰进出口公司有建一个大市场的意向,他们正在外省和江西的其它几个市县考察。得到这一信息后,原县招商局局长卢大生同志星夜赶赴万载县,主动找到该公司负责人,租车接他们到修水来考察。在客商考察过程中,详细向他们介绍了修水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商品物流向周边三省就县辐射力较强的优势:修水是一个人口大县,下辖36个乡镇,总人口78万,加之相距不足百里之遥的周边三省九县约有400多万生活居民,相当于一个中等地区(市)的人口总数,因而具有极大的消费潜力。而1998年仅修水县全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即达9.605亿元,修水县城的批发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足全县消费总额的10。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空间,竟没有一个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90的货物都要到南昌、长沙、武汉等外地批发。通过多次分析论证,该公司有了投资修水的初步意向。为了使这一项目真正落户修水,县招商局领导一年内十次赴万载与投资商沟通情况,八次接投资商到修水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洽谈,投资商终于被修水巨大的消费市场所吸引,被真诚的服务和友谊所打动,董事会一致同意,决定在修水联合开发一个综合型批发市场——修水宁红大市场。一期工程总投资伍仟多万元,占地68亩。开发连体铺面530多套。于1999年10月29日与修水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了协议并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宁红大市场于2002年9月18日建成并正式启用。建成后的宁红大市场位于106国道柯龙线、修水县城南段(宁红大道)旁,为湘、鄂、赣三省九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配套设施最完善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优惠政策扶客商为了使宁红大市场建设顺利进行,真正使这个大市场在修水这块古老而贫穷的土地上扎根、开花、结果,造福于修水及周边市、县的的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扶商、安商、富商,达到“让客商发财,促自己发展”的目的,修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主要有:减免许多规费,如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全部用于市场内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建设;承诺在宁红大市场为形成规模前,不开发建设同类商贸市场;进入大市场的经营户,两年内征收的各种地方税总额补助50给经营户,购买铺面一套者,县政府免费解决购买者城镇户口一个等等。2002年,市场建成后,为了尽快启动,修水县委、县政府又决定,将全县乡镇客运车站(宁红大市场客运车站)设在大市场内,每天有200多辆乡镇客运车辆停泊在大市场内,为乡镇客户进货和市场经营户提供了绝佳的物流便利和大量客流资源,为大市场的迅速启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县委、县政府一诺千金,逐一兑现了全部优惠政策,正如宁红大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潘柏全先生所说:“修水在招商引资政策上说话算数,我们提出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都尽量替我们解决。投资修水真的没错”。正是有这些政策的大力扶持与帮助,宁红大市场的开发建设才得以顺利进行,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动。优质服务助客商宁红大市场的成功开发建设,凝聚了修水县招商局全体干部的心血和汗水。招商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始终把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尽最大的力量帮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宁红大市场是修水县招商局直接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为了搞好这一项目的建设,招商局全体干部全力以赴,为投资商提供了全方位优质服务。项目洽谈之初,我局在接待、协商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协议的起草修改、公司创办的各种手续都是我们代办。当时由于签约的需要,我局派出专人,在一天之内为开发商办妥了验资及公司注册手续,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使投资商信心大增。尤其是下面几件事情令客商大为感动。因宁红大市场的建设占用了县纸业公司的出厂公路,经多方协调,该出厂公路要改道重修,为了不影响大市场的正常施工和纸业公司的正常生产,我局主动承担起改道工程的实施工作。全局除一人在家值班,全部开赴工地。当时正值春夏之交,白

天骄阳似火,大家挥汗如雨;而夜晚则乍暖还寒,凉风习习,冷得人打颤,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白天全部当班,夜晚则轮班作业,每晚都到12点才下班,在施工最紧张的时候,连续三天晚上都通宵加班。工期终于按时完成,质量也一次验收合格。全体干部人晒黑了,有的还累病了,但毫无怨言。施工队的工人们都说:“招商局的干部真象六、七十年代的干部!”投资商也为之感动,信心倍增。2001年7月,大市场建设土建工程临近扫尾时,该公司因资金一时周转困难,造成停工待料情况。投资商心急如焚地找到我局领导,请求援助。我局领导二话没说,当即带领有关干部冒着39℃的高温,驱车到九江,找到市农行领导,请求贷款。通过反复工作,终于感动了市农行的领导,同意给该公司贷款,使该公司在一个星期内拿到95万元的贷款,缓解了资金困难的矛盾,使工期进展顺利,按期完工。宁红大市场的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很多的人和事,我局为此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自始至终,我们一如既往,经常到公司了解情况,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有时他们有困难,只要打一个电话,我们就会立即赶到现场,协调各种关系,得到了投资商的高度评价。宁红大市场的建成启用,为修水乃至周边县(市)直接进入零售渠道的一级批发商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商贸平台,并保证了市场发展空间。现已建成的530余间连体铺面按划行规市的原则分为百货、副食、五金、建材装璜等四大区域经营,现有400多套铺面开张营业,已销售270余套,安排就业1300人,在完全兑现优惠政策的前提下,累计交纳各种税(费)500多万元,有效地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该市场总投资4000万元的第二期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实施拆迁工作,不久即将开工建设。

第五篇:【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专版文字】为大南宁再造一座新城

为大南宁再造一座新城

阅读提示:

兴点:

围绕建设“南宁市北郊以工业产业为支撑的生态卫生新城”目标,通过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建设进程,到2016年,为大南宁实现再造一座新城。

织网:

到2016年,呈现“一轴三区”城市框架。投资60亿元修建15公里贯穿开发区武华大道,建设里建中心区、大帽新区、高铁商务区,使之成为集行政办公、金融服务、文化教育、商住娱乐一体的功能区。

带面:

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推进旧区改造,加快新区开发,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导语:

“在里建生活了一辈子,走遍了里建的大小角落,了解里建的一砖一瓦,却没想到家乡还有希望变身成为‘大南宁的一座新城’,发展空间无限!”年近60岁的印尼归侨李老汉说。2012年,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与管委会将开发区建设成“南宁市北郊以工业产业为支撑的生态卫星新城”目标掷地有声地提出,这好消息便如春雷炸响般在干部职工中迅速传播开来,并随着“造城”运动内涵的不断延伸,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的里建人,对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和路径便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大南宁再造一座新城”是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新形势下,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南宁市委、市政府“再造一个新南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开发区发展突破谋变的重要抓手。

对于开发区发展的突破谋变,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志崇阐述:建设南宁市北郊以工业产业为支撑的生态卫星新

城,是加快推动开发区产业聚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是“兴点”;加快“一轴三区”城市框架建设,枢纽开发区通达物流,是“织网”; 完善城市设施,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则是“带面”。“点、线、面相结合,以点经济带动线经济,加速推动开发区跨越发展。

循“135”目标

推动开发区由“区”向“城”转型

“只有加快步伐‘造城’,产业发展才有平台,招商引资才有载体,固定资产投资才有来源,干事创业才有舞台,经济发展才有内驱动力。”对于 “造城运动”的深远意义,开发区所有领导干部深谙于心。

2012年,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的“造城运动”正式启动,造城运动围绕“135”目标,内容细化分解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产业项目等62个重点推进项目,总投资估算达153亿元,逐步推动开发区由“区”向“城”转型。

据“造城运动”指挥部办公室介绍,“135”目标即为“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的分步建设目标,将分步安排,统筹实施,有序推进。

“一年小变化”(2012年):通过一年的努力,调整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建成大帽山城市广场、小帽山美食广场,启动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开工建设华侨城、铜锣湾国际休闲度假中心等项目,城市干道绿化、亮化、美化程度明显提高,城市管理体制初步理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初步改善,城市经营体系初步建立,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小变化”。

“三年中变化”(2012年-2014年):通过三年的努力,“一轴三区”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武华城市大道改造基本完成,里建中心区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大帽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华侨城建设全面完成,启动实施高铁商务区建设,城市功能、城市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中变化”。

“五年大变化”(2012年-2016年):通过五年的努力,武华

城市大道形成景观大道、经济走廊,大帽新区初步建成,高铁商务区与高铁站形成配套,城市开发建设实现市场化运作,城市功能基本完备,城市管理实现长效管理,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现代化、生态型的宜工宜商宜居城市形象初步凸显,初步建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卫星城市,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大变化”。

此外,建造新城同时不忘旧城。当前,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动工,城市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旧居住区环境整治改造、电力、绿道系统建设正在抓紧实施和优化,“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的目标正稳步推进。

织“一轴三区”网

枢纽开发区开门融入邕桂

“武华大道城市通车,不仅将南宁和武鸣紧密连接,也标志着开发区“造城”主轴基本形成,令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条‘主轴’除了连接武鸣与南宁外,今后百色、巴马、大化的车辆都有可能以武华城市大道作为通道直通向武鸣、南宁,而南宁、武鸣甚至贵港、玉林的货物,也可由里建直达百色等广西西部城镇,甚至通向云南”。

按照统筹规划,截至目前,武华大道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已提交成果审查,武华城市大道服务配套设施项目(第一批)也全面启动,项目总投资达20.5亿元。同时设计规划将通过整合城市用地功能、打造特色产业片区、提升街道景观风貌,将连接武鸣县、对接南宁市的武华城市大道塑造成为一个用地复合、景观宜人、现代高效的黄金通道和城市门户,成为吸引南宁市民投资兴业的经济主轴。

同时路网规划不能离开生态这一关键词,绿化是集中体现。开发区通过实施“绿满园区”计划,通过绿化带建设,增加绿地总量,调整公共绿地布局,重点推进公园、绿地广场以及城市道路等公共绿地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到2016年,开发区绿化率力争达到35%。

拉下镜头:目前在开发区180平方公里面积内,分布着由棚

户聚集的旧城区、开发区企业厂区、职工居住区„„但在“造城运动”的规划中,这180平方公里将按照居住、商务、教育等功能性,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经过旧城改造后的里建中心区、围绕大帽山城市广场和小帽山美食广场打造的大帽新区以及与武鸣接壤地段,结合南宁-金城江高铁站打造的高铁商务区,通过“三区”进一步凸显和释放开发区的优势要素。

开发区管委会领导介绍,在“造城运动”的“三区”规划中,将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里建中心区的棚户区改造,将住在低矮平房的职工、居民全部搬上高楼;用五年时间把武华城市大道打造成景观大道,五大产业沿大道两旁布局;五年内大帽新区初步建成,城市功能基本完善;高铁商务区2012年内完成规划,“十二五”末与高铁站形成配套,吸引南宁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让开发区“一座新城”的门户地位以及作用功能被人们认同。

兴“特色产业”配套措施

统筹打造生态宜居新城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是南宁乃至广西著名的侨乡,也是最具东盟特色文化的开发区,对于这特色显著的区块经济应如何带动,如何盘活?开发区管委会表示,经济振兴关键,需要发挥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工业产业支撑”为推进,打好“侨”牌与东盟牌,通过“造城运动”提升配套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聚集人气商气,推动产业聚集,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群众过上城市美好生活的迫切期盼。

目前开发区逐步形成食品加工、轻纺制鞋、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家具制造五大优势产业作为支撑,强力带动了开发区产业的聚集发展。对于这种已渐成规模的特色产业格局,开发区结合“造城运动”措施,进一步通过谋划加快配套产业发展的战略,促进特色经济产业和市场、群众二位一体良性互动。

在加快配套产业发展措施中,通过采取发展商贸、物流、信息、金融、中介、科技、服务外包、咨询策划等为产业发展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发展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此外还支持发展微型企业。力争到2016年,第三产业产值完成18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打造“旅游开发区”,让开发区成为南宁市旅游的重要节点。依托知名企业聚集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珠江啤酒打造工业旅游精品,推进统一饮料、双汇食品等工业旅游项目。依托开发区农业大棚种植面积大、产品质量优、市场认知度高,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及休闲观光旅游,加快推进博元生态农业基地、大棚基地、名都国际度假中心以及太和项目建设。依托东南亚归国华侨聚集优势,深入挖掘整理开发侨力资源,规划建设东盟风情园、东盟文化艺术中心等设施场所,集中展示东南亚风情文化、建筑艺术、特色美食,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东南亚风情文化旅游品牌。依托开发区岜音湖等众多自然景观,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会议经济,重点推进铜锣湾商务度假中心、东盟展览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节会经济,力争月月举办节庆活动,大力聚集人气商气。

此外作为经济发展也群众生活的重要融合点与突破口——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亦在红火建设进行。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调整教育布局,通过撤、改、联、并等办法,新建、迁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名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迅速提升开发区教育发展水平。2012年率先在广西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推行“教育券”制度。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目前与南宁二中合作共建的东盟校区正式签订协议,2012年9月份将实现招生入学,总投资约3亿元的新校区将于2013年8月份落成;从幼儿教育到高中的“十五年免费教育”近期将正式向社会发布和实施。

——打造房产东盟板块。制定房地产发展规划,打造南宁房地产市场“东盟板块”。重点推进华侨城、东盟国际以及已完成供地的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引进有实力企业建设一批高品质住宅,加快建设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小区,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力争到2016年,累计新建商品房面积250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租房30万平方米。规范住宅建设行为,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和水平。推行物业管理,逐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华侨城项目已经部分封顶,今年年底首批1508户归侨侨眷将实现入住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重点推进华侨区医院改扩建工程,通过引入区、市级三甲医院合作办院,将华侨区医院打造为三级甲等医院,提高开发区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合理布局医疗服务网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成立疾病防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目前统筹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竣工验收,与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签订合作办院协议,开发区居民将可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优质、廉价、方便的医疗服务。

——加强文化建设。加大“侨”文化的开发利用力度,彰显华侨文化特色。以“侨”为纽带,构建与东盟各国文化合作交流的新平台,提升对外影响力。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群众休闲文化广场、影剧院、体育健身场所、综合文化馆以及各社区综合文化站等文化体育设施,为社区居民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文体服务。

目前2012年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已经正式转移落户开发区,今年9月中旬将盛大开幕;AAAA级铜锣湾国际休闲度假中心、名都山居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

本报记者 李丹丹

下载散文诗——崛起的不只是一座新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诗——崛起的不只是一座新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