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之江新语--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2
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
(二〇〇七年一月六日)
要为民办实事,先要想办事,还要能办事、办成事。办成事就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要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使为民办实事工作真正形成长效机制,使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要切 实增加投入,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
为民办实事还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发动各方面都来关 心、支持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广大群众的作用,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选择的主体、利益的主体,有的事还要成为行动的主体 和投入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事可以不是由政府直接来办,要从扩大就业、应对老龄化、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活型服务业,办好为群众服务的组织或企业,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鼓励和扶持发展社会组织为群众解忧,实质上也是为党委、政府分忧。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社 会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实事项目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办事、人人得到实惠的良好局面。
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
(二〇〇七年一月五日)
坚持以人为本,重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领导干部应按照“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 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要求,深化认识,拓展方式,切实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
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热情很 高,但所办的事倒不一定是群众最需要、最欢迎、最能得实惠的。当然,这里面有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关系问题,但也确实存在没有很好体 现以人为本理念和正确政绩观的问题。领导干部一年忙到头,根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完善和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就是忙到了点子上,为民办实事对象是 “民”,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民主决策、科学安排,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让人民群众参 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
为政者需要学与思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一日)
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古人早有箴言。《论语》写道,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常人只重“学而优则仕”这后半句,并以此激励自己刻苦读书,希望来日出人头地。为政者则要看重前半句,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论语》还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实中确实有些人既不学习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殆于工作。有的对学习基本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深入,没思考,忙碌于会议、活动、应酬,热切于“政 绩”、“形象”、“进步”,说起学习与思考则用“忙”字来做挡箭牌。其实,今日世界,一日千里,不学无从适应,不思无以应对。领导干部要善于安排时间,提 高工作效率,少一点酒酣耳热,多一点伏案而思,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通过深入学习来明确远大的人生志向,通过深思熟虑来制定科学的工作方 案。《左传》有云,“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古人还说“爱人如己”。唯有善学善思,才能把为政如农功般精耕细作,日夜思之;把为民如爱己般殚精竭虑,日夜 牵挂,干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八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 作的重要保证。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很多同志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瞎子摸象,对工 作没有全面的把握;一种是纸上谈兵,眼高而手低,遇到具体事情不知何处着手。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正确的工作方法 对广大干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既要大处着眼,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置于构建和谐社会全局这条“大船”上来定位和谋划,提 出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同时,又要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善于从具体的现象中把握客观规律,以有效抓手之“无厚”,入关键环节之“有间”,拿出具体的工作 措施,抓好落实,取得实效。这样,我们就能够较好地防止方法上的不当,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
抓落实如敲钉子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六日)
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各级领导干 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决策部署作出以后,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的往往出现抓不具体、抓不到 位、抓不出实效的情况。归根结底,这是欠缺“真抓”的工作作风和“会抓”的本领方法。
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 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这就说明,抓落实首先要抓到点上、以 点带面。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避免“撒胡椒面”式地这里抓一下,那里敲一点,浅尝辄止、朝三暮四。其次,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有板有眼,深入而持续地抓好落实,而不能满足于会议开过了,文件发过了,嘴 上讲过了。同时,抓落实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这就好比敲钉子也不能光凭着一股蛮力,逢墙乱钉,碰到容易脱落或者开裂的墙面时,还要想办法修补墙面,打 好敲钉子的基础。抓落实也要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搞照搬照套。总之,抓落实,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 不罢休的狠劲,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不兴伪事兴务实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四日)
古人日:“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这也可以说是求真务实的一个基本要求。务实之人,一般都是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之人。领导于部就要做这样的务实之人。
务实之于工作,就是要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在落实 的认识上,要讲求一个“深”字。落实要深入,认识先深化。要深刻认识到不抓落实,再美好的蓝图也不过是蓬莱仙境、空中楼阁,从而切实把抓落实的过程贯穿于 践职履责的始终。在落实的要求上,要讲求一个“新”字。落实工作不能照抄照搬。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创造性地 开展工作,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出特色、出成效。在落实的步骤上,要讲求一个“韧”字。要有一股韧劲,持之以恒抓落实,一项一项地督促,一件一件地落实,一年一年地见效。在落实的举措上,要讲求一个“实”字。“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为政之道,贵在实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干出有益 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打牢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平台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一日)
人是否健康主要从研究细胞开始,社会是否和谐稳定 也要通过基层来观察。随着当前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组织和单位对人口、场所、行业的传统约束能力有所下降。这样,基层的地位就更加凸显出 来,处在了前沿位置,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线平台。大量的信息在基层交流,多种思潮在基层激荡,各种矛盾在基层汇集,甚至一些矛盾纠纷与冲突也在基 层酝酿、爆发。可以说,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
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就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基层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逐 步筑起基层这个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使之更坚实、更稳固。这样,社会和谐也就有了牢固的基础,也就能够通过强化对基层的服务和管理,来更好地协调利 益关系,理顺思想情绪,疏导社会矛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五十年前,毛主席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做《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他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民主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一批评团结”。意思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 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半个世纪过去了,伟人著作至今读来,对我们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仍然很有启发意义。
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 因素。星移斗转,时过境迁。与五十年前相比,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土地征 用、房屋拆迁等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致使这些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相互交织 更加复杂,解决起来也更加困难。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着眼于新的形势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规律,探索解决 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努力避免因为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防止局 部性问题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 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 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构建和谐社会,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维护稳定的任务 更重了,要求更高了。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才能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和谐的问题。当前,我省社会形势总体上 是稳定的、和谐的,但是,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定的因素还不少,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总是在解决矛盾 中不断前进的。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这些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定因素的过程,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 因素的过程。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大局的高度来看 待社会稳定问题,对一些不稳定因素,要有深邃敏锐的观察能力、主动防范的思想准备和缜密细致的工作预案,见之于早、抓之于实、求之于解,常研究,常排查,常督促,像进行经济形势分析那样,经常分析社会稳定形势,把过细的工作做到前面,防止不稳定因素演变成“慢性病”,三天两头反复发作,以致小事变成大事,个案变成群体性事件,局部问题变成影响一个地方的问题。要抓住苗头,综合分析,解剖病灶,对症下药,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力求一针见血、一抓到底。这 样,才能抓出成效,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他指出:“问题就是公 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众所周知,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 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个解决这些时代问题的持续过 程。我们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与别的时代、别的国家所不同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现阶段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发 展、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号,就是时代的声音,也就是我们构建和谐 社会必须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对这些时代问题,首先要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去研究,科学分析当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分析成 因,寻找对策,科学解决。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 和谐的时代号角。
“浙江人经济”拓展浙江经济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一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做生意四海为家,坚信生意无地域、市场无疆界。于是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到处活跃着新时代的浙江人。有人将这个现象称为“浙江人经济”。
与“浙江经济”相比,“浙江人经济”仅一 字之差,但在内涵上却有很大的差别。通俗地理解,“浙江经济”是浙江省域范围内浙江人和非浙江人创造的经济总量,而“浙江人经济”则是浙江人在浙江以及浙 江以外任何地方创造的经济总量。“浙江经济”不是“浙江人经济”,前者立足点在地域,是地区经济的概念,是GDP概念;后者立足点是人,更多的是文化概 念,是GNP概念。这表明了浙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富民强省的发展模式,而且也是能够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的发展模式。
“浙江人经济”何以成功?其秘诀之一,就 在于不仅敢于走出去创业,更重要的是有诚信合作的团队精神,能组成能量巨大的商团,可以实现“小商品大市场”的运作。既能够单打独斗,又善于相互合作,这 是浙江人的优秀品质,也是“浙江人经济”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原因。当前浙江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既暴露出“先天的不足”,又遇到了“成长的烦 恼”,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拓展新的空间。“浙江人经济”启示我们,浙江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既需要“立足浙江发展浙江”,又必须“跳出 浙江发展浙江”,以在高基点上确保目前的发展不停步,将来的发展可持续。
“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
(二〇〇六年十月三十日)
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这是浙江改革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亮点。
古往今来,浙江人敏于挖掘文化传统中的经 济元素和商业契机,善于向经济活动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当代浙江人,善于用文化的内涵包装和经营产品,各种文化节庆活动都注重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善于借文化的传统打造和经营城市,保护和建设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善于依托民俗文化传统发展和壮大地方经济,如宁波由“奉帮裁 缝”发展出服装产业,温州因“其货纤靡,其人善贾”形成了皮鞋、低压电器、打火机、眼镜等特色产业群,义乌更是以小小的拨浪鼓“拨”出了一个全球最大的小 商品市场等。
“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说到底要突出一个“人”字。因此,我们在推进“文化经济”的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六日)
所谓对上负责,就是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 所谓对下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从来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 党负责。两者统一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之中,其本质就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才能真正尽到职、负好责。
领导干部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从思想方 法上来说,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等关系。如果在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时,在体现基层和群 众的愿望时,只是依样画葫芦,不善于上下结合,其结果必然是貌似“负责”,实乃敷衍塞责。从工作目标上来说,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始终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认识到我们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对上负责、对下负责最终都是要体现对人 民负责。从工作实践上来说,就是要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在正确领会上级精神的前提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领导干部既要 做到恪尽职守,守土有责,矛盾不上交、责任不上推,又要做到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级工作,多给一些指导,多挑一些担子。领导干部既不能因为要执行上级领导机 关的政策指示,而在贯彻执行中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也不能以照顾当地和群众的眼前利益为逃避和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搞 地方保护主义,而对上级的正确政策和指示拒不执行。
敢于负责、善于负责
(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支持、保护、重用敢抓敢干、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领导干部;批评、教育、处理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甚至失职渎职的干部,这是我们的一贯立场和做法。
敢于负责,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精神状态。古 人就说“为官避事平生耻”,还说“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领导干部重任之下,必须能负重才能担当。负重就要敢于负责。敢于负责,就要求我们的 领导干部大胆工作,以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奋发有为为荣,以不负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耻,坚决克服事事求安求稳、时时患得患失、处处畏首畏尾的消极 心态,不怕担风险、不怕担责任、不怕得罪人、不怕遭非议,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风险不逃避,而是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总结教 训、纠正错误。
领导干部有了敢于负责的胆量和气魄,固然 可嘉。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负责,还需要有善于负责的本领。善于负责,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能负责、会负责、负好责,做到权 责对等,不盲目负责、不胡乱负责,处理矛盾和问题要讲究策略,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有理有利有节。
换届考验领导干部的党性
(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日)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自下而上的党委集中换 届工作。换届工作中必然涉及许多领导干部的进退留转,这是对领导干部党性观念和责任意识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一次实际检验。共产党 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领导干部的党性体现在哪里?在换届这件大事上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领导干部要能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不管职务怎么变动,都能够坦然 面对,思想上不浮动、精神上不萎靡、工作上不松劲。
对“进”的同志来说,要做到朝气蓬勃,在 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上开拓进取,干出一番新成就,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对“退”的同志来说,要做到心情愉快,服从大局,把党的事业的接力棒传递到年轻同 志手中,并善始善终地做好本职工作;对“留”的同志来说,要做到安心静气,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在新阶段开创新局面;对“转” 的同志来说,要做到奋发进取,树立为人民服务不分地域不分岗位的观念,在新环境中满腔热情地工作,在新岗位上千出新成绩。
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三日)
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已经纳入了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安全发展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任何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 的所谓“发展”,都是不健康、不道德、不和谐的,也都不是真正的发展。我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点多面广,安全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一定要把贯彻安全发展理 念,真正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来。我们的一切发展都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务必做到各领域、各行业、各经营单位的发展,都建立在安全 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实现安全保障下的 可持续发展。应当通过各领域的共同努力,让广大生产者在安全条件下生产,让广大消费者在安全服务中消费,让广大群众在安全感中生活,让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一日)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论断:“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今天考察基层民主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层既 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同时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当前基层产生的社会矛盾,无论其表现形式多么复杂多样,就其性质而言绝大多数还是表现为人民 的内部矛盾。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重要原则一定要把握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是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基层 民主越健全,社会就越和谐。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要大力提高通过民主方法来解决基层矛盾的能力,自觉加强民主作风的修 养,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综合采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和民主协商等多种手段,提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控制在局部的能力。
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〇〇六年十月九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总 体布局中,构建和谐社会属于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范畴。从“四位一体”的相互关系来看,一方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社会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 终目的;另一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会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内源性因素和有机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越是发展,创造财富的手 段就越是依赖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财富的表现形式就越是体现于知识产权、品牌、价值观等社会资本的积累,最终也都体现 于人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乃至更长远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将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省委的战略部署来看,“八八战略”中涉及大量的 社会发展内容,而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建设“法治浙江”,更是无一不与社会发展问题密切相关。我们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推进构建和谐社 会,主要着力点还是要围绕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
(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五日)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传统发展模式中的一 对“两难”矛盾,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环境经济学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 趋高;到达某个临界点(拐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对于我省欠发达地区来说,优势是“绿水青山”尚 在,劣势是“金山银山”不足,自觉地认识和把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促进拐点早日到来,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要特别防止这样一种误区:似乎只要等 到拐点来了,人均收入或财富的增长就自然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因而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采取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显然,这种错误认识将使我们不得不重 蹈“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覆辙,最终将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都落空。欠发达地区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好环保优先政策,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向两者协调发展 的“双赢”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才能既培育好“金山银山”,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保护好“绿水青山”,在生态建设方面为全省作贡献。
越是艰苦环境,越能磨炼干部品质
(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三日)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韩非子也说过:“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古往今来,将才良相大都 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欠发达地区、工作复杂的地方、挑战性强和困难较多的领域是培养干部的一个重 要部位,也是选人用人应关注的地方。哪一个干部能在这些地方和广大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做出成绩,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就应该受到称赞,他的思想政 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也会不断地得到提高。贪图安逸、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的干部,或者即使去了也讲价钱、闹情绪、不安心工作的干部,不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干 部。
第二篇:之江新语
之江新语“之江新语”是《浙江日报》头版的特色栏目,自2003年2月25日开始持续到2007年3月25日,累计232篇短评。之江新语的作者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2007年5月,应读者要求,浙江日报社以《之江新语》为书名,将该专栏文章集结出版。
书名 之江新语;作者习近平;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年8月; 目录
1由来;2文章名;3生活情趣非小事;4新官如何瞻前 顾后
由来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报头版多了一个特色栏目——《之江新语》专栏,当期的专栏文章内容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全文不足300字,署名“哲欣”。凤凰网特派员了解到,“哲欣”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所用的笔名,取“浙江创新”之意。
《之江新语》专栏一直持续到2007年3月25日,累计232篇短评。2007年5月,应读者要求,浙江日报社在再三征求习近平的意见后,以《之江新语》为书名,将习近平所写的这些文章集结出版。[1]
文章名
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
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路就在脚下;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树立五种崇高情感;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引进人才要防止“近亲繁殖”;抗旱要“目中有人”;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利用民资大有潜力;两条腿走路好;把好事办好;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努力打造“信用浙江”;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打好“团结牌”;多种声音和一首乐曲;共演一台“二人转”的好戏;多双“眼睛”选贤任能;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心无百姓莫为“官”[3];要讲究领导艺术;珍惜在位时;求真务实要出实招;要看GDP,但不能唯GDP;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抢抓战略机遇期要有历史紧迫感;既要GDP,又要绿色GDP;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顺利时更应防骄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人无压力轻飘飘;要跳出“三农”抓“三农”;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从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要树立新的稳定观机遇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让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扎根;生省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是政绩;要“平安”,不要“平庸”;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办节要降温;努力提高新闻质量和水平;要把困难当作机遇;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办法就在群众中;要学会十指弹琴;注意保护和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成才必须先学做人;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对腐败多发领域要加强防范;关口前移,惩防并举的工作抓实做细 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重视打造旅游精品;发展“无烟工业”也要可持续发展;领导下访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
基层干部要把好信访第一道岗;领导下访必须注重实效;领导下访的方式方法要不断深化;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靠劳动创造财富,让知识成为力量 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甘于做铺垫之事;落实才能出成绩;在土地问题上要长期从紧过日子;基层干部的分量;处理好三对时间关系;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推动我省经济布局不断优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虚功一定要实做;抓与不抓大不相同;压力与动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努力打造“品牌大省”;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潜绩”与“显绩”;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工作倾斜基层;执政重在基层;更多地关爱基层;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发展不能走老路;积小胜为大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社会革命;平安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题中之义
将服务业培育壮大为“主动力产业”;突出选商引资;宜轻则轻,宜重则重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重视进口的作用;增强走在前列的意识
先进性教育重在“强身健体”;牢记科学发展的使命;树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从“倒逼”走向主动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动真格;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发展循环经济要出实招;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化压力为动力
保持先进性就是走在前列
不畏艰难向前走;善于同群众说话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文化是灵魂
文化育和谐
文风体现作风[2]
理想责任价值也要重在实践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
大力弘扬抗台救灾精神
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坚持科学维权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辩证法
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再造自我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区域协调发展要注重抓“两头”
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调查研究要点面结合“三化”带“三农”,城乡共繁荣
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
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
加强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
机关表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
多读书,修政德
激浊扬清正字当头
敬业乐业为美德
乐在人和
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
求知善读,贵耳重目
勇攀科学发展高峰
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
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
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
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
重中之重是“三农”
以发展强村
靠建设美村
抓反哺富村
促改革活村
讲文明兴村
建法治安村
强班子带村
“四位一体”的辩证统一
法治: 新形势的新要求
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
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
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
党的领导是法治的根本保证
讲党性、强责任、树正气、守纪律
“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
选商引资要做“合”字文章
要善于抓典型
困境之中见精神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要善于学典型
建设新农村要体现科学发展理念
建设新农村要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从规划开始强化特色
越是艰苦环境,越能磨炼干部品质
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
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
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
换届考验领导干部的党性
敢于负责、善于负责
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
“浙江人经济”拓展浙江经济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打牢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平台
不兴伪事兴务实
抓落实如敲钉子
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为政者需要学与思
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
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
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
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境界
正确理解“好”与“快”
强本还须节用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在慈善中积累道德
要“和”才能“合”
要“民主”,还要“集中”
要“干事”,更要“干净”[4]
主仆关系不容颠倒
做人与做官
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
生活情趣非小事
群众呼声是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
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
新官上任要善于“瞻前”、注意“顾后”
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2]
既重务实,又善务虚
“书呆子”现象要不得
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生活情趣非小事编辑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这方面的逸事较多,有两则小典故至今读来仍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一则是《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另一则是《南村缀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领导人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绝不是小事。
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5]。
新官如何瞻前 顾后编辑
当前,各地自下而上集中换届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担负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任,肩上的担子不轻,更加需要领导干部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开拓创新。现代化建设好比马拉松接力赛,需要领导干部一任接一任地带领群众跑下去,而每一任领导干部接过的只不过是漫长的接力赛中的短暂一棒而已。所以,领导干部上任伊始,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培养“接力意识”,既要善于“瞻前”,也要注意“顾后”,团结带领本地本部门的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奋力奔跑。
领导干部要善于“瞻前”,既不搞“一个师公一道法”,也不刻意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前任留下的工作,只要是符合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就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多多“添柴”而不胡乱“起灶”,不求个人“风光”而是一以贯之地干下去。领导干部还要注意“顾后”,努力培养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思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推动本地本部门又好又快发展,为后任多打些基础,为后代多留些财富,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第三篇:之江新语(范文)
之江新语
P237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五十年前,毛主席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他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意思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惩前毖后、救治病人。半个世纪过去了,伟人著作至今读来,对我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仍然很有启发意义。
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与五十年前相比,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致使这些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相互交织更加复杂,解决起来也更加困难。这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着眼于新的形式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规律,探索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努力避免因为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依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防止局部性问题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第四篇:之江新语
《之江新语》读后感
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以笔名“哲欣”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了232篇短评。这些文章文风朴实、语言凝练、立意深远、历久弥新,既有对理论的思考,又有对实践的创新,对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转变学风,推动科学发展。习近平同志在《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求知善读,贵耳重目》等多篇文章中谈到,“读书即是立德”,强调学习不容漠视。现在发展进入攻坚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只有强化问题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才能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才会避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违背科学发展的行为。教师干部应当将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坚持学以致用、以学促教。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近日静下心读起来深为感动,一位省委书记,肩负着全省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方方面面的领导重任,日理万机、非常辛劳,在如此繁忙的情况下,还能亲自挤出时间,将思考的问题,经过梳理,写成文字、发表出来,以醒世人,这既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说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忠于党的事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高贵品格。对习总书记的文稿,首先是对读书的感悟。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中,我区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奉献我们的爱心、坚守我们的诚信,全面推进我区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习近平同志
在2009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曾做过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我想,习近平同志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多朴实而深刻“之江新语”,源自于、根基于他的善于读书和勤于思考。目前,在领导干部队伍中,不少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学而不思、知行不一,不会读书等问题。“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人民教师必须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读书学习作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自觉读书,认真学习,从中汲取有用养分,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读书,不学习呢?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明事理,知荣辱,长才干,进而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造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和创新之源,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要在全社会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国将每年的4月23日设立读书日,这是件好事,读书是为了学习,学习要善于思考,思考是为
了实践,如此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才能担当起领导工作的重任。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所有的领导者都能撰写“之江新语”,但读书、学习、思考、践行,应当成为领导者的自觉行动。
我们要学习“钉子精神”,学习将时间化零为整,把零碎的时间拼凑起来充分应用,贵在坚持,不只局限在一时一刻,把多读书,读好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孙小二年级
2014.4
第五篇:之江新语
看完总书记的《之江新语》后,让我受益无穷。以下由YJBYS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之江新语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之江新语读后感1000字
前两天读了总书记的《之江新语》,通过反复阅读,使我深深感受到我们应该简简单单做人,扎扎实实工作。习总书记在这本书中说道:于细微处见精神,由细微处见品德,小事小节就是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我们的工作作风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就是从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我们党一贯的工作作风。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的为官也好,做人也罢,要讲品行,要树立为人民公仆真正意义的鲜明体现。“君子以厚德载物”,给我们解析的就是做人的品德,只要是切切实实的为人民群众解决事情,不分小事,而不求回报,有了这种品行、品德我们做人才能心安理得。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工作中群众的事无小事,只有你心中装有群众,才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来查找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全心全意不计个人得失,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把我们国家建设好,为我们企业跨越发展做出贡献,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篇二:之江新语读后感1000字
之江新语,短小精悍,观点新颖,贴近民生,接地气,口语化,群众化,大众化,人民化。他过去是指导浙江省的行动指南,我以为他对今天、对明天、对未来、对中国有现实指导意义。
有感一:留心处处是学问。我们干任何事,学习任何知识,只要对于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那么我们就会努力学习,努力完成自己的手中事,就会干好每件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感二: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P3页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做事,真正做人,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你为百姓做了好事,人民会记住你们的。但你们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老百姓心中也是有数的。不要一心做大官,而要一心做好事,做实事。
有感三: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有人总认为天下没有人才,本地区没有人才,本部门没有人才,要招聘人才非去外国招聘,外国的月亮圆些、亮堂点;中国月亮不亮、不圆也。有人才而不用,谈何人才。有人才只是身边几个秘书等等人才也。今天我们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人才观来发现人才。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去发现人才、开发人才、挖掘人才、启用人才,用活人才。这样一来我们的人才济济,我们的人才辈出。中国赢,在于人才赢;中国胜,在于人才胜。中国梦的实现,在于人才梦的实现。
有感四: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纠正失误。这名言对任何人都是真理,那有什么人天生会做任何事,只有干中学,从失败中学习,失败乃成功之母也。世界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只有善于总结失败经验后成功的将军。
有感五:企业无信,难求发展;社会无信,人人自危;政府无信,权威不立。企业发展只有讲诚信,才能进步;企业的价值观应该是诚信、程序、成功。讲诚信,按程序办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就能成功、发展和壮大。人人守法、守纪律、守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好转,社会要讲诚信,人民才幸福生活。反之社会大乱,道德败坏,心要是垮掉了,这个社会就不会存在了。政府不讲诚信,谁是谁非的问题都分还清,老百姓能相信你政府吗?政府还有权威吗?共产党的政府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才能赢得老百姓真心诚意地拥护。
有感六: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到处是故事,到处是文物古迹,到处是锦绣河山,需要我们认真保护和爱护。我们的官员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和世界历史,要尊重各国人民的感情和文化。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艺术、尊重宗教、尊重历史、尊重学问。只有尊重事实,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尊重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因为我们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哲学的音符和历史文化的河流。
有感七: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有的干部讲团结,讲纪律、讲人情、讲原则、讲亲情;有的干部不讲团结,只会压住优秀人才和想干事之人。背后搞阴谋诡计,整人是专家,拆台是理手,打出报复是行家。这样的人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吗?会团结是真本领。汉高祖刘邦会用人才,会驾驭人才,实质上是会团结人才,懂团结,靠人才赢得大汉江山,是真正的聪明才智之人也。毛泽东是用人才大师,是团结人才的大师,手中战将如云,谋士如雨,靠人才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有感八:困难是压力,困难是挑战,困难是机遇。有的人面对困难是投降、是妥协、是动摇、是观望、是停止;有的人是迎着困难上、迎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他们赢得胜利,赢得战争,赢得荣誉,赢得光荣,赢得机遇,赢得高升,赢得进步,赢得未来。中国需要这样的人才。
有感九:学习是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人之初,乃一张白纸。成长中,开始学习。斜阳下,乃是要学习,因为是延缓生命的需要。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化传承的润滑剂,是知识入门的引导员。
有感十: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压力对人类社会来说是进步的动力,对个人来说是前进的动力。好逸恶劳的人是不能进步的,也是不受欢迎的人,更是不爱学习的人。
有感十一:靠劳动创造财富,让知识成为力量。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只有汲取人类社会最优秀文化科技知识成果,才能赢得人类的美好未来生活。人类只有让知识能成为动力,成为技能、成为工具、成为网络,我们才能与时俱进的改造思想、改造世界。
有感十二: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与人交流、与人沟通是人的本质表现,也是人的内在知识面的体现。有的人木呆不善于交流;有的人善于交流,当然领导干部要善于与人民群众交流,善于与老百姓沟通,倾听老百姓的需求、想法、看法,及时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解决他们子女就业、医保、住房、上学、买菜等问题。
有感十三:多读书,修政德。读书破万卷,修政保民安。有得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整天吃喝玩乐。毛泽东人民的领袖,日理万机,还挤时间读书写作,指导全国和世界范围大事及各种工作。毛主席读冶金学用于指导钢铁工业,读孙子兵法指导战争和中国革命,读诸子百家的书用于治理国家大事;读农工之书指导老百姓吃饭、穿衣、上学、医疗等事;毛主席读书为人民,今天的干部们要好好向主席学习,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打工。
有感十四:政如农工,日夜思之。向古人学习,古为今用也。当权者要向工人农民一样,真正地用心良苦的耕耘自己的土地,春夏秋冬农田基本建设都要懂,要想事,要干事,要会干事,要会想事。不能帮倒忙,坏大事。要知天、知地、知人、知生产工具、知生产力、知科学实验、知科学技术,知自己的长短和不足。要勤劳工作,要勤奋工作,要一心一意地工作,要有真正为老百姓打工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感情。人民是江山,老百姓是天。
此外,要以“功成不必在我”意识加强自身建设。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也是一个培养锻炼人的地方,要鼓励组织科室的同志多学习,多交流,多锻炼,为部里培养输送更多更好的能写会干、能说会道的优秀年轻人才。
“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是习总书记对广大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修养。这种修养,需要长期的修炼,长期的积累,长期的心智磨砺,我们共产党员应牢记在心,躬身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