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具体方法
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具体方法
1、整体布局统一规划
在建设园林绿地前,首先应结合城镇发展实际情况,配合政府发展规划,切实按照绿化标准打造覆盖率在35%以上的园林绿地。建设城镇园林绿地不但要起到绿化城镇的作用,还应具有美化城镇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构建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合其地形建筑等方面的植物,才能够真正保证园林绿地的科学合理。
2、结合生态规律
建设城镇园林绿地生态的根本目的是改善调节城镇化现状,改善环境问题,为此,在建设园林绿地生态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保持园林的生态结构,维持园林原有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园林具有更加持久的功效,帮助城镇生态机构维持稳定,调节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城镇人居生活环境增强人居质量。
3、植物配置应广泛,搭配合理
为了符合当下社会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在建设园林绿地生态时,还需加强对配置植物的多样化,结合其植物不同周期的不同特性,掌握不同植物的季节特点、生长特点、对抗病虫的特点等信息,同时还需考虑到地理条件、水土情况,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出发,配置以最为合适的植物,在保证品种多样的同时,起到一季一景、一区一格,从而促进城镇园林绿地的美观,同时帮助植物发挥其最大作用,使其光合释放的氧气及有机物质更多,发挥维护改善城镇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4、合理整合人员配置
当城镇园林绿地生态的不断扩大化,维护架构起的园林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对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又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员费用也越来越大,也无形中给园林工程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为此,做好人员规划配置工作也就非常艰巨。启动系统内调配成为了当务之急,及时招兵买马,结合岗位培训,调整技术优秀的人员进入新建绿地负责等工作,合理配置,发挥劳动力的最大作用,切实解决好园林绿地生态建设中的压力,保证园林绿地生态建设保持其持久性,发挥其最大功效。
5、广泛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境意识
建设城镇园林绿地生态的主要是用于服务居民。由此可说明,在构建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人的因素,人的行为是直接导致城镇化、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建设绿地的同时,需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环境意识,增强其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帮助人们真正认识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起广大群众对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视,帮助园林绿地建设工作更加畅顺。
6、加强园林绿地监管,做到防微杜渐
要保证园林绿地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还应加强对绿地建设工程的后续监管工作,防止建成之后丢弃不管、不闻不问的情况,使得园林绿地生态被人为破坏或者出现生态的情况,因小失大。为此,需专人负责对园林绿地进行巡视检查,对侵占绿地、蓄意损坏绿地等违法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做到杀鸡儆猴,防微杜渐。
第二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实习报道
实习报告
实习课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1——2011年11月26日
实习地点:九江市甘棠湖、南湖周边街道,九江莱茵美郡小区,九江学院校园内 指导老师:项忠平老师
(一)街道绿地规划
为了深入研究城市街道景观,我们特地前往九江市中心的甘棠湖和南湖边上,就其环湖大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探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九江的道路绿地功能更加趋向完善,道路绿化设计和建设也形成了美化、生态化和人性化的综合体。
由于九江市中心的地域狭窄,故此,在环湖的街道上采用一板二带的形式,行道树选用了梧桐为主,在街区的两边多设休闲活动场所、小广场和街头小游园等等,其充分地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对于九江的街道绿化,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其深入谈论,并总结了其街道绿化设计的原则:一,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二,要保证植物所需要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三,街道绿地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要功能并加于扩展;四,城市道路绿地种树要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五,因地制宜设计好道路绿化。
城市街头绿化中,城市道路绿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它是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体现,也是城市绿化质量的一个反映,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绿地的建设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城市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城市特色的多样化,在保证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园林景观等的基础上,道路绿地的建设还要体现出城市的个性和人文特色,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城市园林景观大道,给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分车绿带经常建成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的模纹式绿带,加以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合理搭配,生态及景观效果较好;行道树和路侧绿带充分考虑行人的心理和行为需要,通常设计成带状休息绿地,结合街头小游园,使道路成为居民游览、休息、散步和健身等的优美场所,同时生态环境较好。
由于九江市中心中老年人活动频繁,故此,在街头小游园中,常可见唱歌、下棋、写字、拉二胡等等的娱乐项目。故此,对于实习沿途中的街头小游园,我们对其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一,丰富和美化了街景;二,起到了生态防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三,提供了游憩活动和交往空间;四,为交通分流和集散提供了空间;五,使文化的传承做了文明化的进步。
在将后的城市街道绿化规划中,作为造景师,要为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作努力,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故此,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三个原则。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曾经长期居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类祖先无疑在遗传基因中嵌入了对绿色植物的本能爱好,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景观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街头景观的水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设计者拓宽对街头景观的研究,适应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对街头景观的感知不仅涉及其路面本身,还包括街头景观的建筑、植物、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等。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头景观的整体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地下,都影响整个街头景观的形象,而街头景观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
(二)居住区绿化规划
人们的生活环境条件,有适合的,有不大适合的,有坏的。人的生存,人的寿命长短,同这些条件的好坏关系极大。通过绿化植树,种花种草,改良土壤,改善水质,保证空气清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故此,在居住区的绿化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在九江莱茵美郡小区,我们对其规划进行了小组讨论,在关于居住区绿化规划的作用上,我们得出总结: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城市人民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美化环境,它不仅使城市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二,净化空气,园林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这些都对净化空气起了很好的作用;三,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在小区的绿化中,其对人们游憩性的功能要求日益提升,在多数小区内会提供休闲娱乐设施,比如游泳池、健身器材、运动场地等等,这些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都作出了很大的效应。
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式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生活单元。在居住区整体规划中,居住区建筑占主导地位,在布置形式中,因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日照、通风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紧密联系,建筑布置形式就多样化了,也往往使居住区总体面貌形成多种风格。其基本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等。道路交通是居住区的骨架,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生活单元布局的结构。居住区道路系统的绿化布置如绿色的网络将居住区各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进行居住区道路系统布置是要注意居住区道路系统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道路系统要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道路系统要功能明确,保证居民的安全,要缩短到达目的地的距离。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绿地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的生活。公共建筑是居住区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满足居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方便日常生活和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共建筑外形的个性,又丰富了居住区建筑艺术面貌,居住区的公共绿地也常与公共建筑结合布置,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的效益。公共建筑的内容和项目,随着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组织的变化及当地居民生活习惯而异。
(三)校园绿化规划
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绿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两个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有是一个学校整体面貌和外在形象的表现。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个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独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当前各类学校日益关注和重视的环境建设问题。
我们对于校园绿化的研究,特地在我们自己的学院内进行探讨。分别在莲池、厚德楼前绿地等地进行点式探讨。我们得出校园园林绿地设计的指导思想如下:
1、突出教育富有趣味,校园绿化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绿化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意境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犹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以绿为主绿中求美人类追求绿色,获取绿色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校园环境主要是由花草树木的绿色空间、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等组成。校园环境应充满绿色、清新、美丽宜人。只有自身永恒绿色的植物才能净化空气,使空气变得清新。绿色植物使空气中有益的负离子增加,使有害健康的正离子减少,这对于学习紧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校园绿化设计中,应采取各种绿化手段,尽一切可能刨造更多的绿色空间,为解除学生精神及视觉疲劳提供条件。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校园绿化设计的目的是巧妙地利用自然,将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场地,园林小品,水体,自然界的风、雨、霜、雪,日,月,阴,晴等有机地编织在园林绿地之中。使之呈现出一个有明有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虚有实、有声有色、有隐有现、有开有合、有远有近、有情有义极富感染力的无声大课堂。由于各个院校面积大小、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人文因素、管理能力等千差万别。因此,对园林设计的内容、水平、手法等不能强求一致,但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和美化、设置园林小品等,才能创造出实用、优美、清洁并为使用者喜爱和依恋的环境。校园园林特点是一个校园园林艺术的生命。它和校园的历史沿革、校园人员的修养、自然条件、社会生活、经济力量、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客观原因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沉积、地域特点等,这些特点应充分利用,采取各种形式在校园环境中体现,使之成为各自
独一无二的校园特色。4,经济实用景观长久,校园环境是育人的环境.不求奢华,要朴素大方。一般来说,学校的经费均较紧张。因此,要以最少的投资创造最大限度的绿色空间。忌大动土方挖湖、堆山、刻意造景,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借景来丰富校园景观。花木的品种应就地取材,多采用乡土树种。以减少运输费用,并可提高花术栽植成活率。选用抗性强、便于管理的树木为主,适当点缀珍贵花木。创造一个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冬暖夏凉、清洁、舒适、美观、高雅的环境。
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能够很好地表现一种校园精神与文化内涵。为了美化校园,为师生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在校园绿地规划中,应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宁静气氛,合理分配校园绿化美化分布,建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今我们校园绿化如火如荼,学校建设日新月异,大家的生活学习环境正日益改善,同时的,校园的绿化也正阔步向园林式学校目标迈进。
土建B0971班
钟世明
13号
第三篇:园林绿地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园林绿地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园林绿地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因设计工程的大小、性质等因素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工程概况
包括工程的位置、现状、历史形成的特点、面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有题名则说明花园命名的原由等等。
2.设计指导思想
提出本设计的具体指导思想,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各类条件,提出具有审美性、用性、前瞻性及可操作性循设计方案。
3.设计构思
具体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思想综述。
4.总体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分区设计说明功能分区的原因、目的及其依据。
(2)地形设计说明在竖向上设计的原因、目的及其依据。
(3)园林建筑设计包括说明园林建筑的布局、外观、功能等。
(4)水体设计包括说明水体的总体布局、水体之间的关联及其寓意。
(5)道路系统与铺装场地设计,包括说明道路系统等级的划分,布局,功能的导向性等。
(6)植物种植设计说明植物造景的手法、含义及形成的景观效果。
5.重点景区或景点局部放大设计构思及方法
着重介绍本工程设计的精华之处。从艺术性、功能性。观赏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6.技术经济指标
包括以下几项:
(l)用地比包括绿地、水体、建筑、道路广场等的用地比。
(2)投资提出设计概算。
(3)分期建设计划从资金方面提出工程分期建设计划。
7.植物名录
写出本设计所用的植物种类品种、规格、数量表等。
8.其他及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建议
为达到设计效果,可以提出能保证效果的养护管理措施,作为建议附上。
第四篇:如何构建生态绿地
如何构建有生态积极意义的城市绿地系统
近年来,因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大城市的生态问题,它已成为 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制约性问题。城市生态改善应当是全方位的,通过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来改善城 市生态,不仅是为了景观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园林绿地系统的改善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 量,而且要使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既能满足当前居民的需求,又能满足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的需求,同时,又不会对城市未来居民的需求构成危害。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才可 以称得上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1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新建城市园林绿地的边缘化问题
前些年,由于重视经济建设而使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未规划保留足够规模的绿化用地,使得各大 中城市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均达不到30%的绿地率,而若在已建成区开辟新的规模化园林绿地,其 拆迁建设费用过高且难度过大[1]。各城市往往采用从开发城市边缘转向尚未建成的环城地带进行园林 绿地建设。而我国城市的外围常常具备共有的特点:都市型村庄林立,通常还有一条围城的垃圾带。这 样新规划的城市园林绿地建成后,其功能的发挥和管理随着固有的问题也随之突显。首先,其功能的发 挥要打折扣,由于绿地建设在城市外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入游憩的居民有限,往往是平日里冷冷清 清,节假日游人密集,给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居住在建成区腹地的居民日常仍得不 到休闲锻炼的理想绿地。其次,在城市外围建设的这种类型的园林绿地,因其负有增加城市绿地率的巨 大任务,一般面积都较大,加之周围都市村庄的人员组成流动较为复杂,城市绿地建成后常常受到各种 人为因素的破坏,增加维护管理成本,同时极易成为治安案件的高发地带。建在围城垃圾带上的绿地往 往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绿地地表60~70cm以下是垃圾填层,绿地建成3~5 年后,随着水土流失的发 生,埋_______藏在地表下的垃圾显露,绿地又面临新一轮的改造,很难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使本不丰裕的绿化资金捉襟见肘。
1.2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对园林生态问题的忽视
园林绿地无疑是城市改善景观的重要手段,但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首先要遵循园林生态的基 本规律[2]。园林绿地的建设本应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如果不能遵循基本的生态规律,这些 绿地的建设不但起不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反而会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新的负担。如近年来广 泛应用引进草种建设的大面积草坪,每年病虫害大规模发生,超量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引起对城市水 体、土地、空气的严重污染;居民区绿化树种单一,配置不合理,导致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而一般的物业 管理部门目前尚无能力防护,从而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如此引起的投诉已屡见不鲜。1.3 新建城市园林绿地中草坪面积设置过大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流行大草坪,这本是向国外学习的经验,适当建一些本无可厚非,但目 前已发展到流行照搬的地步,几乎新建的城市园林绿地主体均为大草坪,如此的城市园林绿地使得绿地 生态系统功能大打折扣,而且几乎所有草坪草种均为国外引进,其地域适应性千差万别,病虫害在各地 几乎年年都有大规模的发生,在这种条件下,现在的草坪每2~3 年就需重新改造,加之草坪草本身根系 较浅,浇水费时费水,由此造成的浪费已成为园林绿地管理极大的负担。1.4 建成区园林绿地的管理问题
各城市建成区原有大型园林绿地一般都是公园,因而公园绿地的管理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绿地 效益的发挥[3]。过去公园绿地是国家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体制正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被打破, 大多数公园走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这样一来,各公园都采取了一些“自救”措施,从而对公园绿地管理 造成许多不利因素。如园内游乐设施、绿营项目、营业摊点等日增月加,使游人休闲散步空间愈显紧 张。种种经营项目摊位增多,又使得水体得不到及时净化,异味冲天,污染环境,既不利于游人的身心健康, 也影响水上活动的开展。游乐设施的运转,摊位的吵杂,使游人如置身闹市,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于各公园 的双休节假日。1.5 居民的环境意识问题
居民环境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维护、管理功能发挥的好坏[4]。近年来新建公共绿地的 园林树木被人为毁坏、损伤,甚至被盗、被砍伐现象时有发生,公园内的休闲设施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 破坏,在新建边缘化绿地中表现更为严重。由于市民环境意识不强,乱丢果皮纸屑、践踏植物、树木上 乱拉乱挂等,致使居住区内的绿地难以正常生长。1.6 城市园林绿地的肆意侵占
城市园林绿地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带的公共绿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常常被挤占而改变用途。随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急需加宽,一旦城市道路实施改造,常常是原有的绿化带被挤占、截断,城区 道路绿化带将变得残缺不堪、难以成线。随着公园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现存城区中心地带的公园,几 乎都演变为一种模式,即周围围墙改造成商业用房,园内建有大量游乐设施项目、经营性商业摊位,加上 管理用房、道路、硬化广场及职工家属房等几乎要挤占原有规划面积的1/2 左右,这样使得这些老公园 大部分绿地率已达不到规划时的要求。更有甚者,一些特权部门、个人以各种名义占用公共绿地,随意 进行商业性开发,这在各地并不鲜见。2 实现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城市新建园林绿地要合理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建设不仅要重视城市新区的规划布局,更要重视结合旧城区改造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政 府可通过加强其他基础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引导房地产商在社区绿地周 围进行大规模的商位楼开发,从而促使旧城区居民向外围社区转移,以改革旧城区的居住环境。2.2 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要遵循生态规律
城市园林绿地不仅是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是环境改善的前提,只有规划建设出符合园林生态学相对 稳定的园林生态系统,才不仅不会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负担,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 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致于遗祸后代。2.3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建设应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在设置上不可过度单一,应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进入崇尚个性化的时代,园林 绿地的建设不可照抄照搬,千篇一律,而要求不同绿地应具有不同特色,做到一园一韵,一街一景,真正达 到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丰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2.4 系统内合理调配
随着城市园林绿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做好系统内调配,减轻原有公园的经济压力,逐步恢复其功能 成为当务之急。城市老公园近年来功能改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其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城市园林绿地 的扩大,可此从老公园抽调部分人员进入新建绿地的管理岗位,以提高系统内的劳动生产率,解决老公 园的经济负担,从而使其有可能恢复到原有功能。2.5 加强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教育,提高环境认识水平
城市园林绿地是为居民服务的,只有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园林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才能顺畅地进 行,这是一项长期不可松懈的素质教育工作,可以从学校、单位、社会等方方面面给予关注,形成长期重 视的局面将利于城市园林绿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2.6 尊重园林绿地的系统性规划和园林生态合理性布局
在城市建设中应合理规划布局园林绿地,使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杜绝可有可无、可大可 小轻视园林绿地的现象,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园林绿地行为的发生。
第五篇:园林绿地设计方案评分标准
园林绿地设计方案评分标准
1、尽可能利用现状地形和周围环境条件,做到符合性质和功能要求,具有现实开发可行性,可操作性强。20分
2、主题突出,风格明显。20分
3、图纸表现清楚,完整,规范。40分
4、文字及口头表达简练。10分
5、技术、经济、结构合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