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论证报告成果技术要求范文
西安市规划局
规划设计条件论证报告成果技术要求
一、编制原则:
编制《规划设计条件论证报告》必须经过行政审批办的立案和审查,市规划院在收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及服务事项受理初步审查意见通知书》后,方可进行编制工作。
二、资质认定:
报告首页需附《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注明本次论证报告的设计、审核、审定人员。
三、论证报告内容:
(一)区位:说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用地范围,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重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状况。
(二)现状:说明用地现状情况,包括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现状用地性质、现状建筑物等。
1、土地利用现状,规划范围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
2、人口现状指标,规划范围内各行政辖区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规划范围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用地设施现状,规划范围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建筑)类型、位置、登记、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的分布情况等。
(三)说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单元图则等上位法定规划对本次规划用地性质、兼容性、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及人口密度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四)具体设计方案的指标及论证。
1、确定方案指标是否满足国家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2、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设施承载能力论证;
3、城市交通影响论证(如交通量,交通组织);
4、城市环境影响论证(可参照环评要求的内容);
5、城市设计及景观影响论证;
6、对周边其他业主或已实施项目的影响论证(如日照影响分析、解决方案等)。
7、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要求;
8、其他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所指定的论证内容。
(五)明确该设计条件中具体的规定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
(六)该规划条件实施后,可能引发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七)根据用地具体情况,在规划条件可中提出以下补充要求:
1、城市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风格与形式、建筑高度等要求;
2、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文物古迹保护、风景名胜保护、河湖水面控制等要求;
3、生态环境控制要求;
4、人防、防火、防爆、防洪、防空、防震、防治地质灾害、环保等要求;
5、高压电力走廊、长输管线、河道、铁路、军事和国家安全设施、大型基础设施的相关技术要求及保护控制要求;
6、城市对外交通要求。包括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市政工程设施要求;
7、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提出的其他要求。
(八)该项目的其他相关文件。
四、基本图纸:
(一)位置图:以用地编制单元范围为界;
(二)现状图:体现项目用地及周边至少一个街坊内用地现状情况;
(三)项目周边用地情况图:体现项目用地周边至少一个街坊内单位用地红线及规划、建设情况;
(四)该地块所在的单元图则图纸;
(五)规划设计论证方案图;
(六)道路交通规划图: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七)各项市政工程管线规划及竖向标高图: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八)各项论证分析图(视线分析图、剖面分析图、空间景观分析图、交通组织分析图等);
(九)绿化方案设计图:确定绿化配置要求,包括绿地率、绿地面积、防护绿地和集中绿地的设置要求;
(十)城市设计图纸:包括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风格与形式、建筑高度等要求;
(十一)停车方案图;
(十二)概念性方案及日照分析图。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统筹考虑各种因素,通过方案对比分析,提出推荐方案,并对其合理性、可行性与否等相关内容提出研究结论。
(二)提出按推荐方案进行前期工作和建设的条件及建议。
第二篇:规划水资源论证试点技术要求(终稿)
附件: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二○一○年十一月
目 录 总则...................................................1 2 规划与水资源相关的内容识别与分析.......................3 3 规划水资源论证范围、水平年.............................3 4 水资源条件分析.........................................4 5 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分析.......................5 6 规划需水预测分析.......................................5 7 规划实施水资源保障方案分析.............................7 8 规划实施水资源取、供、用、耗、排平衡分析...............7 9 规划实施影响分析及减缓对策.............................8 10 规划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10 总则
1.1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切实引导规划水资源论证试点技术工作的开展,加快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建立,从宏观层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特制定《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
1.2 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应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协调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为重点,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变的重要抓手,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出发,评估论证“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适应性、用水效率的合理性以及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和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统筹处理好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关系,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与水资源条件相匹配、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1.3 本《技术要求》提出了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内容、技术程序和一般要求。
1.4本《技术要求》适用规划水资源论证对象(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包括:(1)省级、地市级、县级行政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专项规划;(2)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
(3)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主要包括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园区等各类开发区规划;
(4)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含跨省和省级行政辖区内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各类工业园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开发区域的发展和布局规划);
(5)行业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农业灌溉、电力开发(核电、水电、火电)、石油石化、钢铁、煤炭、造纸、纺织、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专项规划;
1.5 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技术基础和依据
(1)以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和已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技术基础和依据。
(2)规划水资源论证主要控制指标包括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已批复的水
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以及批准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污染物控制等控制指标,已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流域和区域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等。
1.6规划水资源论证主要内容包括:
(1)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适应性分析;(2)规划需水合理性分析论证;(3)规划水资源保障可靠性分析论证;(4)取、供、用、耗、排平衡分析论证;(5)规划实施影响分析及对策措施等。
基于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基础依据和控制性标准,分别论证“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的匹配性,水资源条件对“规划”实施的保障程度和约束情况,以及“规划”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
对于宏观、战略规划,重点从宏观上论证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对于其他规划,还需在论证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适应性的基础上,分析论证规划需水的合理性以及规划实施影响分析等;对有供水、排水等专项规划作为支撑的综合性规划,应对供水方案可行性和主要供水水源可靠性、取供用耗排平衡分析等内容进行深入论证。
1.7 论证方式和论证深度
(1)规划水资源论证可采用单独编制论证报告书或在“规划”文本中编制水资源论证篇章、说明的方式。试点期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宜采用编制论证报告书的方式进行。
(2)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内容和深度应依据规划的类型、层级、内容、工作深度、水资源条件和与水资源相关程度的不同来确定。对于宏观、战略规划,宜采用编制论证篇章或论证说明的方式进行简要论证;对于其他规划,宜采用编制报告书的方式进行深入论证。
1.8规划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技术要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规划与水资源相关的内容识别与分析
2.1 概述规划,包括“规划”的名称、层级、属性及其编制背景和定位,规划范围、规划水平年、规划目标和指标、重点任务、产业布局和实施方案等。其中规划范围、布局等应给出相应的图、表。
2.2识别分析规划方案涉及经济社会活动,分析规划经济社会活动所需要的水资源支撑保障条件,简要评估规划方案涉及的经济社会活动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范畴,提取进行水资源论证所需的“规划”内容和相关信息,以便于确定规划论证的重点内容。
2.3 分析识别“规划”方案涉及的经济社会活动需要水资源作为重要保障条件或对水资源配置提出要求的目标、指标、布局和方案。如“规划”中包含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重大建设项目,应概述建设项目的性质、内容、规模、取用水情况等。
2.4 分析 “规划”方案涉及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目标、指标及相关内容等。
2.5 分析“规划”方案中已有的供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建设等相关内容。
2.6 综合2.3、2.4、2.5,分析提取“规划”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规划目标、布局、规模、控制性指标等,分析并判断其与具有法律效力的上层规划的符合性。如“规划”包括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专项子规划,还应分析并判断“规划”与有关专项子规划间、各有关专项子规划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规划水资源论证范围、水平年
3.1 规划水资源论证范围为对“规划”进行水资源论证所涉及的最大范围。3.2 规划水资源论证范围根据水资源论证主要内容、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区域确定。主要包括:
(1)取水水源论证范围:是指“规划”涉及的经济社会活动需要水资源保障所涉及的论证范围。应依据与取水水源的水力联系,综合考虑取水水源来水情况、现有工程和供水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文站网等情况予以确定,可以“规划”主要取水水源所在的流域水系或水文地质单元作为取水水源论证范
围。
(2)取水影响范围:是指分析“规划”取水方案实施可能产生影响所涉及的范围。应依据“规划”主要取水水源所在的位置、取水影响的程度,结合流域等自然地理单元、行政管理区界和人为地理边界(道路、标志建筑)等予以确定。
(3)入河排污影响范围:是指分析“规划”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水功能区可能产生影响所涉及的范围。规划有主要排污口的,应依据“规划”主要退水口所在位置、退水影响程度,结合水功能区划予以确定,除主要退水口所在的水功能区外,还应包括规划区下游邻近区域的重点水功能区。
3.3 论证时设定的规划水平年应与“规划”一致,现状水平年可依据资料条件另行设定。水资源条件分析
4.1 水资源条件分析主要基于已有成果,分析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开发利用潜力,为规划论证分析做好基础准备。
4.2 水资源条件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分析规划水资源条件分析范围内的水资源量、可利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评价情况;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必要时可将水资源条件分析范围进一步细分进行概述、分析。
4.3 水资源条件分析可采用的相关成果包括:已发布的或经过技术审查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报告、水利统计年报、水资源公报、水资源质量报告、统计年鉴和其它有关的统计公报等。可基于已有成果,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概述分析。
4.4 对于编制“规划”时已开展水利、供水、排水、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等有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且专项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满足开展论证工作要求的,应分析专项规划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相关内容与上述报告、公报、年鉴和现状调查成果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4.5 对于编制“规划”时未开展水利、供水、排水、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等有关专项子规划编制工作的,或有关专项子规划编制内容及深度存在明显不足的,基于已有成果进行分析。
4.6 水资源调查评价包括: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资源演变情势。以审定的水资源评价成果为基础进行分析。
4.7 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内容包括:分水源供水量、分行业用水量、废污水排放及处理回用情况、水功能区划分及其水质达标状况、水资源消耗情况、现状供需平衡情况、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区域及行业用水水平分析。
4.8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应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现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9 在对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适应性,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规划”实施的可能影响和约束。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分析
5.1 基于规划布局安排,分析规划水平年“规划”对用水需求区域分布情况。5.2 开展规划需水预测应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高效科学、合理可行、生态良好的原则,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控制,以各流域和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控制性指标为约束,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用水技术和工艺改革、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水价提高、加强需求管理等因素对需求的抑制作用,控制用水总量需求。对未来的需求预测中,既要考虑缓解现状供水不足以及满足未来发展合理的用水要求,也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用水要求。
5.3 在水资源条件和规划水资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规划水平年“规划”用水需求与水资源条件是否适应,以及与全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水资源配置安排是否一致、协调。规划需水预测分析
6.1规划需水预测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1)规划需水总量预测分析;
(2)规划需水结构预测分析;(3)规划用水效率预测分析。
6.2 规划需水总量、需水结构和用水效率等指标应由规划编制部门或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文本中明确。若规划编制部门或规划编制单位没有在“规划”文本中明确提出需水总量、需水结构和用水效率等指标,在论证时应依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布局、规模、结构等进行分析、预测。
6.3论证“规划”实施的需水总量是否满足已批准的全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已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协议)的总量指标及开发利用控制指标的要求。
6.4 对于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以及重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还需分析 “规划”实施的需水总量与本地区相关规划以及相关地区的关系,论证“规划”需水总量的合理性。
6.5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还需分析“规划”需水的行业分布。
进行规划需水结构合理性分析,应以已批准的全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依据,以高用水行业为重点。
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分析论证“规划”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以及工业、农业等各行业用水结构的合理性。
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分析论证规划范围各行业用水构成的合理性,以及城乡用水结构的合理性,分析论证城市用水与周边相关地区的农业用水的关系。
如“规划”水资源条件分析范围现状存在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应分析规划水平年的改善预期情况。
6.6分析论证“规划”实施的用水效率是否满足全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中的效率指标及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指标的要求。对比分析现状及规划水平年的用水水平,评价“规划”用水效率合理性和先进性。
进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用水效率合理性分析,应以已批准的全国、流域、区域和行业规划中的用水效率指标考核体系、全国及省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为依据。
进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各类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开发区域的发展和布局规划用水效率合理性分析,应以行业规 6
划中的用水效率考核指标、行业先进水平、清洁生产标准以及行业技术进步的要求为依据。
区域用水效率综合指标包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人均综合用水量、废污水处理回用率等;行业用水效率指标包括: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产品产量取水量和耗水量等。规划实施水资源保障方案分析
7.1 根据水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控制要求,提出可行的“规划”水资源保障总体方案。重点分析规划水平年水源结构和主要水源地分布情况。分析“规划”供水方案、“规划”主要供水水源与已经批准的全国、流域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和有关要求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7.2 “规划”备用水源或应急供水水源,应纳入供水方案进行分析。7.3 进行“规划”供水水源结构分析时,重点分析地下水超采区压采、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水源结构优化的情况。
7.4 依据已有成果,分析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的可供水量。如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可供水量分析成果缺失或有明显不足的,应开展专题分析。
7.5 当“规划”拟改变现有主要供水水源,或者取水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对其可行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应进行重点分析。
7.6 依据对取水水源论证范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情况的预期,分析规划水平年取水水源的水质变化情况。
7.7 对“规划”拟定的主要供水水源的来水量和用水量的可能变化及其各种组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各种组合对于供水保证程度,结合水质变化情况,综合分析主要供水水源的可靠性和供水方案的抗风险能力。规划实施水资源取、供、用、耗、排平衡分析
8.1对规划实施所需的水资源进行取、供、用、耗、排五个方面进行平衡
分析,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情况,可以互相校验,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来论证用水的合理性和供水的可靠性及可行性,同时,也是检查前面论证成果的科学性。
8.2 依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河道外用水供需平衡分析,重点分析“规划”供水方案对“规划”合理的水资源需求的满足程度。
8.3 根据供水水源的水质状况、不同用户对供水水质的要求和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分析“规划”各用水部门对不同供水水质要求的用水需求的满足程度。
8.4 将流域水循环系统与取、供、用、耗、排过程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分析“规划”用水消耗量,确定“规划”废污水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分析上游地区耗用水量及退水量对下游地区来水量及水质的影响,协调区域之间的供需平衡关系。规划实施影响分析及减缓对策
9.1 在水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发展目标、布局和规模等,分析“规划”实施对水资源、水功能区带来的压力,分析“规划”实施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相邻区域(行业)的影响。
9.2 重点分析“规划”取水影响范围和入河排污影响范围的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9.3 对于重要和敏感或有较大争议地区的“规划”实施影响应进行重点分析。
9.4 在“规划”实施取水、退水影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消减影响的对策,以及补救、补偿的措施和建议。
9.5 规划实施的取水影响分析
(1)规划范围主要供水水源为地表水时,应通过分析地表水水源在枯水时段的水量(流量、水位)变化,评价“规划”实施对于规划取水影响范围内水量时空分布与水文情势及河道内生态需水满足情况的影响。
(2)规划范围主要供水水源为地下水时,应通过分析地下水水源地水位的变化,评价规划实施对于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其它取水户的影响,并依据地下水和
地表水的补给关系,简要分析规划实施地下取水对周边地区地表水体构成的影响。
(3)分析规划取水实施对于重要和敏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重要和敏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包括:重要湿地、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水土流失和土地次生沙漠化地区等。
(4)综合分析规划取水对于上下游、左右岸、周边地区(行业)之间水量、水质以及河道内生产、生态保护等的影响,确认主要供水水源方案的可行性。
9.6 规划实施入河排污总量对水功能区的影响分析
(1)论证“规划”提出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措施、综合排水和处理方案等与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及其他管理规定的符合性和协调性。
(2)根据取、供、用、耗、排平衡分析成果,预测规划水平年废污水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等)入河总量。
(3)分析论证“规划”实施的入河污染物总量是否满足全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入河污染物控制量及水功能区纳污限制红线指标的要求。
(4)分析规划水平年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对规划退水影响范围水域纳污总量及水资源保护阶段控制目标的影响。
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对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重要江河湖泊生态水量等影响。重点分析入河排污形成的较大范围污染混合区域或产生的近岸污染带对于城市河段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河段、水域的影响。
(5)若“规划”中存在拟调整、新建、扩建入河排污口的情况,应依据国家入河排污管理规定,重点论证。
入河排污口对退水水域水功能区保护目标和取用水户用水安全的直接影响,应符合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要求。
要重点分析“规划”拟设入河排污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减排水域、重要湿地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的影响。
9.7 研究提出消减不利影响的对策
(1)在上述影响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要求,9
提出消除或者减少“规划”实施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
(2)依据影响分析结论,若“规划”实施在采取必要消减对策后,取水、退水行为仍对相邻区域(行业)构成不利影响和损害时,应定量估算造成的损失或定性说明影响的可能程度和范围,提出补偿方案建议。规划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10.1 在上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就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形成规划水资源论证的综合结论:
(1)“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划期内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相符,规划可行。
(2)“规划”与水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有一定差距,与规划期内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不够协调,建议调整规划目标布局与任务。
(3)“规划”与水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严重不匹配,不符合规划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要求,建议对规划目标、任务、内容做出重大调整。
10.2 针对论证中发现的问题,提出 “规划”调整和修改的方向或具体建议,为“规划”审批提供决策参考。
第三篇:大型煤电基地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
附件
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
(试 行)
为规范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水资源论证编制工作,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试行)》,结合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项目布局的特点,编制《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
一、规划基本情况
以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以下简称煤电规划)为基础,重点概述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煤电规划的性质及范围,煤电规划布局、规模和实施计划,煤电规划取水规模和水源方案,规划的退水方案,分析煤电规划与国家产业政策、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以及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和协调性。
二、水资源论证范围及水平年
1.煤电规划水资源论证范围包括分析范围、水源论证范围和影响范围。
2.分析范围的划定应以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考核单元为基础,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区域,原则上应以水资源三级区套地(市)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确定分析范围;大型煤电基地跨多个地(市)级行政区的,应以所涉及的地(市)级行政区为分析范围。
3.水源论证范围应根据水源配置方案、水源类型与性质,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原则与方法分别确定。
再生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为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范围,矿坑排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为煤矿井田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根据区域水文条件、取水水源来水情况、现有供水工程及运行情况等因素确定。
4.取水影响论证范围的划定应根据选定的水源,综合考虑水源供水范围、对象和可能影响的第三方等因素确定。按照煤电规划项目废污水全部处理回用不外排的要求,煤电规划不涉及退水影响范围。
5.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应结合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煤电规划实施计划确定,原则上保持与煤电规划的水平年一致。
应附具规划区位置图、规划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图、水源论证范围图、影响范围图。
三、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
1.根据分析范围内已发布或经过技术审查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分析水资源状况。
主要包括: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水功能区水质及变化情况,应附具区域水文地质图、水功能区图等。
2.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近10年分析范围内的实际供水量、各行业的实际用水量、耗水量资料,分析现状开发利用程度、用水结构和用水水平。根据水质和入河排污口实测资料,评价水功能区水质和达标率情况。
3.根据分析范围内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指标与实施方案,结合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现状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提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针对分析范围的水资源条件,结合规划的取水、用水、耗水和退水要求,开展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论证规划项目实施的水资源条件,提出规划项目实施后满足分析范围内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对策措施。
四、规划需水规模合理性 1.取水合理性分析
从煤电基地规模、区域水资源相关规划、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要求(用水总量控制、分水方案(协议)、超采区管理、水功能区管理等要求)等方面论证取水合理性,分析 取水与水资源管理相关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对已达到或超过国务院颁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及省级行政区细化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含分水方案或协议)的地区,不得新增取水;对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新增取水。
2、规划需水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1)应从机组选型合理性、用水技术和用水工艺先进性、废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加强用水管理和节水减排等方面,分析规划项目需水合理性。
(2)应以定额法进行需水规模的合理性分析,定额选取应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基地燃煤电厂的主要用水指标应执行《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2011)的要求,机组设计耗水指标不高于0.1立方米/(秒〃百万千瓦)。基地配套煤矿的主要用水指标应按照《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446-2008)一级标准从严控制。基地生活用水指标满足所在地的用水定额标准要求。
(3)选择典型建设项目,按照优水优用、分质供水的原则,开展水平衡分析,绘制水平衡图,提出废污水处理回用的水量水质要求。通过典型建设项目的分析,评估论证煤电基地废污水全部处理回用的可行性。
(4)煤电规划项目涉及分期建设的,应结合项目分期建设实施计划,分析预测项目需水规模。
五、规划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源选择
1.在对规划区水资源条件、现状各行业用水统计的基础上,结合能源基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分析预测能源基地的生产、生活、生态需水要求,根据水源条件统筹协调论证提出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2.煤电基地生产用水水源应按照优先采用再生水和矿井排水,合理利用地表水,严禁取用地下水的原则,进行水源比选分析,提出水源布局方案。煤电规划项目分期建设的,应提出分期水源布局方案。
3.以再生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应以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资料或设计资料为依据,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进行再生水可供水量的可靠性分析。水量方面,应分析特枯和连续干旱年份的出水量和日变化系数,原则上以污水处理厂日出水量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水量的可靠性;水质方面,应以出水水质的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水质的稳定性。
4.以矿坑排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应以煤矿开采实测的排水量和预测的涌水量为依据,从水文地质条件、采煤水防治措施以及估算涌水量的水文要素和含水层参数等的不确定性,分析供水的保障程度和可靠性。
5.拟利用水权转让、用水结构调整等方式获得取水指标的,应提出相关的方案,并论证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六、影响分析 1.分析规划水平年煤电基地取水产生的影响。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确定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综合分析规划项目取水对于上下游、左右岸、周边地区(行业)之间已有及未来发展所需水量、水质以及生态保护目标等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对于重要和敏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2.煤电规划涉及配套煤矿项目建设的,应开展煤矿开采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影响的专题论证,分析采煤对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的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后对水资源系统构成的影响。
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减缓或消除影响的补救、补偿和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建议。
4.应依据有关法规、规划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分析规划取水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管理与保护的协调一致性,论证规划取水后的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七、结论与建议
1.在上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形成规划水资源论证结论:(1)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相符,规划可行。
(2)规划实施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不够协调的,应结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管理的要求,对规划目标、规模与布局提出调整的建议。(3)规划实施与水资源条件严重不匹配,不符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要求的,应对规划目标、规模与布局提出重大调整的建议。
2.针对论证中发现的问题,应以水资源为约束条件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和优化的具体意见或提出规划调整和修改的方向,为规划审批提供决策参考。附:
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水资源
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 总论 1.1 概述
规划编制背景、缘由、重要意义以及编制过程与进展情况等 1.2 项目来源 1.2.1委托单位
1.2.2承担单位与工作过程 1.3 规划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1.4 编制依据 1.4.1 法律法规 1.4.2 规程规范 1.4.3 采用标准 1.4.4 参考文献 1.5 论证范围及水平年 1.5.1分析范围 1.5.2水源论证范围 1.5.3影响范围 1.5.4水平年
附规划区位置图、规划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图、水源论证范围图、影响范围图 煤电基地规划概述 2.1规划性质及范围
2.2规划布局、规模和实施计划 2.3规划取水规模和水源方案 2.4规划的退水方案 2.5规划符合性和协调性分析
附规划范围图、已有和规划项目分布图 3 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 3.1基本情况
3.1.1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 3.1.2水文气象
3.1.3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3.1.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2 水资源状况 3.2.1水资源量
3.2.2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3.2.3水功能区水质及变化情况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3.1供水工程与供水量 3.3.2用水量与用水结构 3.3.3耗水量及结构 3.3.4用水水平3.3.5现状评价
3.4 水资源供需分析(分析范围)3.4.1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3.4.2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3.4.3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条件
附分析范围内主要供水工程、取用水户分布图、水功能区示意图(标注入河排污口和监测断面位置)、规划的水资源工程位置图 规划项目需水规模合理性 4.1用水工艺与节水技术要求 4.2计算方法和采用标准
4.3污废水的处理与回用的要求(做典型分析)4.4需水规模预测 规划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源选择
5.1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指标情况、不同行业)
5.2水源比选分析(从经济、政策等方面提出水源比选原则,并比较分析每个水源利弊)
5.3水源布局方案(再生水、矿井排水、地表水)5.4规划布局和水资源适应性分析
根据水源布局方案,附具相关图件(包括:论证范围内地表水、水文地质图及相应的水文地质剖面图,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矿床地质图及相应的矿床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图及相应的水文地质剖面图,论证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点分布图等)规划实施对区域水资源及第三方可能产生的影响 6.1对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影响 6.2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6.2.1对区域地表水的影响 6.2.2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6.3对水生态的影响
6.4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影响 6.5对第三方的影响
6.5.1对其他用户取用水条件的影响 6.5.2对其他用户权益的影响 7 规划实施对水资源影响的对策措施 7.1 影响补救和补偿 7.1.1基本原则 7.1.2补偿建议方案
7.2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措施 7.2.1工程措施(水量、水质监测)7.2.2非工程措施 7.2.3 节水与管理措施 8 结论和建议 8.1结论
8.1.1国家规划的相符性 8.1.2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条件 8.1.3需水规模预测
8.1.4规划布局和水资源适应性
8.1.5规划实施对区域水资源及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8.1.6规划实施的影响及其对策措施
8.1.7综合提出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支撑条件的结论 8.2 建议
针对论证结论,提出规划调整或完善的具体建议
第四篇:大型煤电基地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
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
(试 行)
为规范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水资源论证编制工作,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试行)》,结合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项目布局的特点,编制《大型煤电基地煤电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
一、规划基本情况
以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以下简称煤电规划)为基础,重点概述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煤电规划的性质及范围,煤电规划布局、规模和实施计划,煤电规划取水规模和水源方案,规划的退水方案,分析煤电规划与国家产业政策、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以及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和协调性。
二、水资源论证范围及水平年
1.煤电规划水资源论证范围包括分析范围、水源论证范围和影响范围。
2.分析范围的划定应以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考核单元为基础,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区域,原则上应以水资源三级区套地(市)级行政 区为基本单元确定分析范围;大型煤电基地跨多个地(市)级行政区的,应以所涉及的地(市)级行政区为分析范围。
3.水源论证范围应根据水源配置方案、水源类型与性质,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原则与方法分别确定。
再生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为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范围,矿坑排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为煤矿井田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根据区域水文条件、取水水源来水情况、现有供水工程及运行情况等因素确定。
4.取水影响论证范围的划定应根据选定的水源,综合考虑水源供水范围、对象和可能影响的第三方等因素确定。按照煤电规划项目废污水全部处理回用不外排的要求,煤电规划不涉及退水影响范围。
5.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应结合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煤电规划实施计划确定,原则上保持与煤电规划的水平年一致。
应附具规划区位置图、规划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图、水源论证范围图、影响范围图。
三、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
1.根据分析范围内已发布或经过技术审查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分析水资源状况。主要包括: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水功能区水质及变化情况,应附具区域水文地质图、水功能区图等。
2.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近10年分析范围内的实际供水量、各行业的实际用水量、耗水量资料,分析现状开发利用程度、用水结构和用水水平。根据水质和入河排污口实测资料,评价水功能区水质和达标率情况。
3.根据分析范围内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指标与实施方案,结合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现状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提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针对分析范围的水资源条件,结合规划的取水、用水、耗水和退水要求,开展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论证规划项目实施的水资源条件,提出规划项目实施后满足分析范围内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对策措施。
四、规划需水规模合理性 1.取水合理性分析
从煤电基地规模、区域水资源相关规划、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要求(用水总量控制、分水方案(协议)、超采区 管理、水功能区管理等要求)等方面论证取水合理性,分析取水与水资源管理相关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对已达到或超过国务院颁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及省级行政区细化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含分水方案或协议)的地区,不得新增取水;对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新增取水。
2、规划需水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1)应从机组选型合理性、用水技术和用水工艺先进性、废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加强用水管理和节水减排等方面,分析规划项目需水合理性。
(2)应以定额法进行需水规模的合理性分析,定额选取应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基地燃煤电厂的主要用水指标应执行《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2011)的要求,机组设计耗水指标不高于0.1立方米/(秒〃百万千瓦)。基地配套煤矿的主要用水指标应按照《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446-2008)一级标准从严控制。基地生活用水指标满足所在地的用水定额标准要求。
(3)选择典型建设项目,按照优水优用、分质供水的原则,开展水平衡分析,绘制水平衡图,提出废污水处理回用的水量水质要求。通过典型建设项目的分析,评估论证煤电基地废污水全部处理回用的可行性。
(4)煤电规划项目涉及分期建设的,应结合项目分期建 设实施计划,分析预测项目需水规模。
五、规划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源选择
1.在对规划区水资源条件、现状各行业用水统计的基础上,结合能源基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分析预测能源基地的生产、生活、生态需水要求,根据水源条件统筹协调论证提出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2.煤电基地生产用水水源应按照优先采用再生水和矿井排水,合理利用地表水,严禁取用地下水的原则,进行水源比选分析,提出水源布局方案。煤电规划项目分期建设的,应提出分期水源布局方案。
3.以再生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应以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资料或设计资料为依据,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进行再生水可供水量的可靠性分析。水量方面,应分析特枯和连续干旱年份的出水量和日变化系数,原则上以污水处理厂日出水量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水量的可靠性;水质方面,应以出水水质的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水质的稳定性。
4.以矿坑排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应以煤矿开采实测的排水量和预测的涌水量为依据,从水文地质条件、采煤水防治措施以及估算涌水量的水文要素和含水层参数等的不确定性,分析供水的保障程度和可靠性。
5.拟利用水权转让、用水结构调整等方式获得取水指标的,应提出相关的方案,并论证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六、影响分析
1.分析规划水平年煤电基地取水产生的影响。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确定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综合分析规划项目取水对于上下游、左右岸、周边地区(行业)之间已有及未来发展所需水量、水质以及生态保护目标等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对于重要和敏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2.煤电规划涉及配套煤矿项目建设的,应开展煤矿开采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影响的专题论证,分析采煤对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的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后对水资源系统构成的影响。
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减缓或消除影响的补救、补偿和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建议。
4.应依据有关法规、规划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分析规划取水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管理与保护的协调一致性,论证规划取水后的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七、结论与建议
1.在上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形成规划水资源论证结论:(1)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相符,规划可行。
(2)规划实施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不够协调的,应结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管理的要求,对规划目标、规模与布局提出调整 的建议。
(3)规划实施与水资源条件严重不匹配,不符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要求的,应对规划目标、规模与布局提出重大调整的建议。
2.针对论证中发现的问题,应以水资源为约束条件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和优化的具体意见或提出规划调整和修改的方向,为规划审批提供决策参考。附:
大型煤电基地建设规划水资源
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 总论 1.1 概述
规划编制背景、缘由、重要意义以及编制过程与进展情况等 1.2 项目来源 1.2.1委托单位
1.2.2承担单位与工作过程 1.3 规划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1.4 编制依据 1.4.1 法律法规 1.4.2 规程规范 1.4.3 采用标准 1.4.4 参考文献 1.5 论证范围及水平年 1.5.1分析范围 1.5.2水源论证范围 1.5.3影响范围 1.5.4水平年
附规划区位置图、规划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图、水源论证范围图、影响范围图 煤电基地规划概述 2.1规划性质及范围
2.2规划布局、规模和实施计划 2.3规划取水规模和水源方案 2.4规划的退水方案
2.5规划符合性和协调性分析
附规划范围图、已有和规划项目分布图 3 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 3.1基本情况
3.1.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3.1.2水文气象
3.1.3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3.1.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2 水资源状况 3.2.1水资源量
3.2.2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3.2.3水功能区水质及变化情况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3.1供水工程与供水量 3.3.2用水量与用水结构 3.3.3耗水量及结构 3.3.4用水水平3.3.5现状评价
3.4 水资源供需分析(分析范围)3.4.1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3.4.2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3.4.3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条件
附分析范围内主要供水工程、取用水户分布图、水功能区示意图(标注入河排污口和监测断面位置)、规划的水资源工程位置图 规划项目需水规模合理性 4.1用水工艺与节水技术要求 4.2计算方法和采用标准
4.3污废水的处理与回用的要求(做典型分析)4.4需水规模预测 规划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源选择
5.1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指标情况、不同行业)
5.2水源比选分析(从经济、政策等方面提出水源比选原则,并比较分析每个水源利弊)
5.3水源布局方案(再生水、矿井排水、地表水)5.4规划布局和水资源适应性分析
根据水源布局方案,附具相关图件(包括:论证范围内地表水、水文地质图及相应的水文地质剖面图,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矿床地质图及相应的矿床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图及相应的水文地质剖面图,论证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点分布图等)规划实施对区域水资源及第三方可能产生的影响 6.1对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影响 6.2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6.2.1对区域地表水的影响 6.2.1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6.3对水生态的影响
6.4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影响 6.5对第三方的影响
6.5.1对其他用户取用水条件的影响 6.5.2对其他用户权益的影响 7 规划实施对水资源影响的对策措施 7.1 影响补救和补偿 7.1.1基本原则 7.1.2补偿建议方案
7.2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措施 7.2.1工程措施(水量、水质监测)7.2.2非工程措施 7.2.3 节水与管理措施 8 结论和建议 8.1结论
8.1.1国家规划的相符性 8.1.2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条件 8.1.3需水规模预测
8.1.4规划布局和水资源适应性
8.1.4规划实施对区域水资源及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8.1.5规划实施的影响及其对策措施
8.1.6综合提出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支撑条件的结论 8.2 建议
针对论证结论,提出规划调整或完善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