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黑龙江森林总队扑救大兴安岭南瓮河“6
2012年黑龙江森林总队扑救大兴安岭南瓮河“6•2”森林火
灾灭火案例评析
黑龙江森林总队扑救大兴安岭南瓮河 “6·2”森林火灾灭火战斗评析
作战时间:2012年6月2日09时23分至6月4日13时
一、基本情况
2012年6月2日09时23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林业局南瓮河湿地保护区616高地发生森林火灾,严重威胁南瓮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安全。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紧急调集由专业森林消防队、半专业队、群众队组成的5370人的地方灭火队伍和地区森林支队910名官兵投入灭火作战,经警地协同配合,于当日20时将明火全部扑灭。
二、灭火方案制定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接到火情通报后,立即启动了《大兴安岭地区处置集中爆发森林火灾扑火预案》,火场联指全面分析火场态势,科学制定“打东控西、固南守北”的作战部署,调集重兵投入灭火战斗。
按照联指作战部署,支队严格遵循“靠前指挥,全程控制;集中兵力,保证重点;因情就势,活用战法;密切协同,合力制胜;严密组织,确保安全”的基本原则,准确判断重点方向、科学运用灭火手段,迅速控制了火势,夺取了决定性胜利。
三、战斗经过
第一阶段:启动预案,快速机动(6月2日09时23分至12时00分)。火灾发生后,松岭区立即启动《县级扑火预案》,组织1170人赶赴火场扑救。同时,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迅速向火场调集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支队7个大队910名官兵。任务部队坚持“梯次机动、多点向心”的原则,采取地面和空中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机动,及时到位。第一梯队:09时45分,大子杨山驻防点110人、青林驻防点90人,共计200人,采取摩托化方式向火场机动。第二梯队:10时45分,二大队200人、三大队50人,共计250人由加格达奇机场乘米-26直升机、直-8直升机向火场机动。第三梯队:12时00分,塔河大队140人、十八站大队100人、呼玛大队170人、小根河驻防点50人,共计460人,采取摩托化方式向火场机动。10时30分,徐忠舜支队长率前指向火场开进。
第二阶段:科学施救,全线围歼(6月2日12时23分至18时05分)。北线:11时20分,青林驻防点90人到达火场北线简易公路后,利用6台履带式森林消防车和4台全道路运兵车,采取接力输送方式,运载官兵快速穿越7公里沼泽地到达南瓮河主河道。官兵徒步涉水接近北线后,与地方专业扑火队610人协同作战,采取“一线推进、递进超越”战法,迅速向东南方向快速展开。东线:根据火场西线兵力过于集中的实际,12时23分,前指将机降至西线的二大队128人二次机降至火场东线,采取“一点突破、两翼推进”战法,分别向东北、西南两个方向扑打,与北线青林驻防点90人形成钳形夹击、追歼火头有力之势。地方半专业队480人跟进清理,巩固战果。西线:14时55分,大子杨山驻防点110人和机降至火场北线的二大队72人、三大队50人,徒步穿插至西线,担负西线灭火任务。参战部队编成3个战斗分队,采取“多点突破,分割围歼”战法向南快速扑打,与先期投入火场西南线的地方专业扑火队400人形成对进夹击之势。同时,第三梯队460名官兵到达距离火场20公里处的十二站林场,作为预备队担负机动灭火任务。
经警民奋力扑救,17时41分,西线232名官兵与地方专业扑火队在西南线实现合围;20时00分,东线青林驻防点和二大队实现合围,明火全部扑灭。
第三阶段:彻底清理,巩固战绩(6月2日18时05分至6月3日16时40分)。根据联指作战部署,在十二站林场担负机动灭火的部队撤离归建。森林部队重点负责东线和北线清理任务,其余火线移交地方灭火力量。参战官兵克服火场气温低、沟塘行军难、清理彻底难等困难,采取给水车远程供水,水泵接力输送形式,向火场纵深实施彻底清理。6月3日16时40分,根据联指命令,火场全部移交地方扑火队,部队组织撤离返营。
四、战斗评析
(一)火情分析。一是气象条件。2011年秋冬降水少,冬季降雪量严重不足,形成“干封地”。进入春防以来,气温较常年均值偏高0.2度,全区降水偏少17毫米,大风天气增多,森林火险等级偏高。从火灾发生发展看,初发阶段,火势发展相对平稳。午后,风力增大至4-5级,气温上升至25度,形成中强度急进地表火,火场迅速扩大,卫星云图显示从3个像素骤增至8个像素。二是地形植被。火灾发生地为浅山丘陵与宽大草塘结合部地带,主要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东侧、南侧宽大草塘内枯草生长茂密,草高2米,林火进入此地段后,火势发展迅猛,形成高强度急进地表火,复杂地形和植被给灭火行动造成巨大困难。三是交通水源。起火点位于大兴安岭南瓮河湿地保护区内,林道密度低(1.68米/公顷),且沟壑(hè)纵横,河谷宽深,部队快速机动能力受限,严重影响了兵力投送。参战官兵克服困难,灵活采取机降、特种车辆输送、涉水泅渡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机动。
(二)我情分析。一是战备扎实。针对大兴安林区防火工作特点,支队精心完善预案,按照地防指防火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将一、三大队靠前部署南瓮河湿地保护区重点火险区,将二大队、塔河大队预置航空护林站作为机降分队,划分东部、中部、北部、南部四个管护区,合理配属兵力,形成前出、机动、增援相互支撑的力量体系。二是反应迅速。火灾发生后,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和森林指挥部直升机支队利用米-
26、直-8直升机和米-171直升机快速投送官兵,为快速实施火场封控奠定了基础。摩托化机动部队,灵活采取“多批次、分散走”的方法,合理编成梯队,优选开进路线,确保轻装部队第一时间到达火场,重型装备及时跟进到位。同时,地防指紧急调集4个大队兵力向火场机动,形成了重兵压境之势,确保一次奏效。三是作风顽强。参战官兵执行命令坚决,风餐露宿、敢打硬拼,徒步趟过刺骨的30米宽南瓮河,快速接近火场连续奋战6个小时,成功阻截火头,为整个火场合围做出了贡献。
(三)战法运用分析。针对616高地火场由草塘向林草边缘发展的态势,我们确定了“封控西线、主攻东线,钳击火头、后续穿插”的作战部署,采取了“一点突破、两翼对进,多点突破、分割围歼,递进超越、跟进清理”等战法,与空中灭火力量地空结合、与专业森林消防队协同配合,警地协同行动,打了一场漂亮的人民战争。一是准确判断主要方向。火场副总指挥、大兴安岭林管局毕镇铎副局长乘机观察火场后,根据西线灭火兵力多,风向随时发生变化的实际,准确判断火场灭火重点,果断定下西线部分兵力调整至东线的作战决心。在联指总体部署下,支队立即组织西线兵力二次投放至东线,为实现火场合围赢得了宝贵时间。二是科学运用各种手段。针对火强度高、蔓延快,单一装备难以奏效的实际,火场联指及时组织直升机空中吊桶作业压制火势,地面部队利用水泵、灭火机快打明火,地方扑火力量跟进快清余火,地空结合、风水化并用;针对草塘火难清理易复燃的特点,架设水泵远程接力供水,采取开挖隔离带、水浇、土埋的方法,全面纵深清理,确保全线达到“三无”。三是充分运用有利地形。机降至东线的二大队128名官兵,依托南瓮河支流,架设8台水泵,向火场实施远距离输水,直击火头。北线警地力量协同配合,以南瓮河这道天然屏障为阻隔快打快清,阻截明火。
(四)指挥活动评析。这次南瓮河湿地保护区森林火灾引起了国家林业局、武警总部和森林指挥部高度关注。一是体现了“军事行动政治仗”观念。火灾发生后,武警部队戴肃军副司令员亲自了解火场态势,并提出了四点要求。武警部队牛志忠参谋长询问了灭火进展,要求“加强灭火组织指挥,注意扑火安全,直升机要注意掌握天气等飞行条件,严密组织任务飞行”。森林指挥部首长坐镇基指、远程指挥,总队韩亚民总队长、李连廷副总队长带领前指赶赴一线、靠前指挥。省林业厅李树铭副厅长、地委行署单增庆专员、林管局毕镇铎副局长等领导空中观察火势,科学调整兵力部署,全程指挥灭火作战。支队4名常委一线组织灭火,有力保障灭火作战安全圆满完成。二是体现了“打小火、出重兵”、“有准备、打大火”理念。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在火灾发生后立即调动6280名灭火兵力投入火场,做到兵力“一次性投入、一次性奏效”。总队第一时间开设基指、派出前指,及时向全部队通报火情,命令黑河市支队编成400人的跨区灭火力量,随时做好增援灭火准备。
(五)灭火安全工作评析。火场地处南瓮河湿地保护区,林下植被茂密、草塘沟杂草丛生,火灾一旦失控,在南瓮河及其周边罕诺河、砍都河等上百公里狭长沟塘,极易酿成特大森林火灾。为此,我们将各级首长关于火场安全的重要批示精神,及时传达到参战官兵,教育引导部队把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与缜密细致、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的准备工作结合起来,强化了官兵防险避险意识。夜间清理看守时,各级将有经验的干部骨干充实一线,对重点地段指定1至2名骨干为监测员,每个班指定1人担任灭火安全员,配齐配全了照明设施,形成了密集型的火场安全网络,为灭火作战提供强有力保障。
五、经验启示
(一)正确领会上级意图,坚持靠前指挥,科学决策,是取得灭火作战胜利的核心。这次灭火作战,部队之所以安全高效完成灭火作战任务,主要得益于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坚强有力指导,得益于指挥部、总队和支队基指、前指全面统筹协调。灭火作战中,支队派出三个指挥组,形成了前指、指挥组多方向一体的垂直组织指挥体系,科学指挥部队灭火行动。各级指挥员认真分析形势,准确把握有利时段、关键部位和危险地段,科学指挥,灵活处置,积极协调,为夺取全面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严格落实战备制度,坚持快速反应,重拳出击,是取得灭火作战胜利的基础。这次灭火作战,在动用兵力多、机动距离远的情况下,部队始终保持快速、有序、高效,主要得益于部队经常性战备工作扎实,力量使用科学合理。支队坚决贯彻指挥部首长“打小火、出重兵”的指示要求,集中驻加格达奇区一、二、三大队全部机动兵力和26台特种车辆,采取地空立体输送形式,向火场实施重拳出击。同时,调集呼玛、十八站、图强和塔河大队兵力向火场方向机动前移,形成了重兵压境之势,实现了重兵投入,一次奏效。
(三)准确研判火场态势,坚持因情就势,活用战法,是取得灭火作战胜利的关键。这次灭火作战,在气候、地形不利的条件下,部队快速高效完成灭火作战任务,主要得益于各级指挥员贯彻上级领导作战意图坚决,警地协同配合紧密,参战部队注重把握最佳时段、科学选择最佳地段、灵活运用最佳手段。针对火场西线火势发展缓慢易于控制,北线南瓮河主河道形成天然屏障有效阻隔林火,东线林草结合部地形复杂,火势发展迅猛的实际,前指指挥员果断调整兵力部署,组织机降分队由火场西线实施二次机降转场,第一时间到达东线,成功遏制了林火上山。针对火场气温高、风力大,直接灭火安全隐患大的实际,灵活采取“外线布兵、先围后打”的兵力部署,边打边清、稳步推进,实现了“任务完成好、人员无伤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