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苗”绘新长春会客厅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长春庙香山度假区·滑雪场
长春庙香山度假区·滑雪场
绿荫桥
花香
林荫小路
萨满文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倪文忠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吉林省长春市的特色小镇建设也加快了步伐,一大批特色小镇迅速崛起。目前,长春特色小镇空间布局正在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并且小镇经济初现成效。而这其中,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近年来依托自身独有的资源、文化优势,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取得成绩,颇令人瞩目。
区位优势为“小镇”建设创造条件
波泥河街道幅员面积280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199个社,共有3.6万人口。其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南端30公里处,东与船营区的太平、昌邑区左家镇毗邻,南与永吉县官厅乡接壤,北与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毗邻,是长吉一体化战略上的重要节点城镇。
波泥河街道处于长春市和吉林市两个中心城市之间,距长春市42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交通便捷。吉长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九万、九加两条油柏公路直通南北,距珲乌高速九台出口3公里;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15公里;距东北最美高铁——长珲城际高铁九台南站8里,构建了“铁公机”立体化的交通格局,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向波泥河集聚,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特色”为基础打好“产业牌”
从理论上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魂,无论小镇何种定位,都需要以产业为依托,立足各地区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最有基础、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以此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而从波泥河街道几年来的实践来看,其在特色产业的选择、发展中的做法可圈可点,小镇经济开始颇具雏形。
“花卉苗木小镇”轮廓初显
波泥河街道苗木花卉繁育历史悠久,像镇政府所在地的波泥河村可谓是家家有苗木,户户有花卉,是东北三省重要的苗木集散地之一。早在2002年,就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北方苗木花卉之乡”。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先后出台了支持苗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为波泥河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而九台区委、区政府也高度重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坚持一把手工程不动摇,无论是苗木花卉产业定位,还是重大项目决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坚持亲自把关和部署,促进了波泥河苗木花卉产业的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
如今,波泥河街道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已突破500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约50%,已发展到八大类别180多个品种;三道岭村红松嫁接樟松示范园区、建乡村林地经济园区、平安堡村吉森珍稀野生树种繁育基地、马兴村野生树种驯化基地、清水村工程容器苗基地等几大园区已逐步形成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集聚区,主要销往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占据吉林全省70%以上的苗木花卉产品份额;从事苗木花卉种植有6000多户,占全部农户60%;现有苗木经济人1800人,苗木花卉合作社127家,具有绿化资质47家,常年在外承揽绿化工程的有20余家;2016年苗木花卉销售总产值为6.4亿元,年劳务用工人数1.5万人,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人均增收入8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为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打造基地型农业新模式,推动苗木花卉产业集约化生产经营,波泥河街道规划建设了投资5亿元的东北亚苗木文化产业园项目和投资3.6亿元的波泥河千亩苗木花卉休闲农业观光园区项目。目前两个园区总占地面积240多公顷,共培育苗木花卉八大类别180多个品种,带动当地农民就业3万余人次。同时,波泥河街道还以培育高端、珍稀苗木花卉为主要内容,改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为基本要求,辐射带动全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为出发点,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契机,高标准规划设计,融入旅游元素和功能,不断推进苗木与旅游创新融合发展,在园区内部完善苗木花卉观光廊道、花海、采摘园、摄影基地、东北亚苗木花卉博物馆、苗木检验检疫中心、苗木花卉研究所、苗木花卉互联网交易平台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现代化的田园综合体,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体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波泥河产业特色鲜明,其花卉苗木种养、贸易在吉林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形成了规模较大、链条较长、成熟度较高的产业体系,“花卉苗木小镇”轮廓已经十分明显。
“温泉+冰雪”黄金业态组合魅力足
波泥河街道具有“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资源禀赋,森林覆盖率达到43%,有7个村毗邻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石头口门水库景区,域内山清水秀,景色怡人。1958年,周恩来总理向波泥河人民公社授予国务院奖状,以此嘉奖波泥河林业工作。
近年来,波泥河街道旅游业快速发展,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庙香山度假区、碧水庄园度假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2A级景区3个、吉林省5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0家,特色农家乐达到百余家。波泥河街道更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吉林省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吉林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镇,长春市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等。
目前,波泥河街道旅游主打“温泉+冰雪”这对黄金业态组合牌。其中,“温泉”指的是波泥河街道拥有世界稀有的碳酸氢钠优质温泉,出水温度70℃以上,储量丰富,而此类温泉世界仅有两处,即欧洲瑞士、广州崇化。波泥河街道正规划建设集温泉养生、度假酒店、商务会议、休闲娱乐、特色美食等为一体的国内顶级温泉冰雪度假目的地。项目计划占地100公顷,计划招商引资50亿元。
“冰雪”指的则是东北地区独有的冰雪资源。波泥河街道拥有长春市最好的滑雪场——庙香山滑雪场,现有中级雪道和初级滑雪道共8条,野雪道3条,单板公园3个,雪道总长度10多公里。2016年庙香山滑雪场接待游客13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游客增长率位居长春第一、吉林省第二位。同时,波泥河街道还通过冰雪+相关产业,辐射带动了乡村民宿、特色美食、关东年俗、民俗文化等,在一定范围内让农户变“冬闲”为“冬忙”,经营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增加。例如,整合庙香山滑雪场和石头口门水库、牛头山水库、柴福林水库等5个水库的冬捕优势旅游资源,推出滑雪+冬捕系列活动,让游客观场面壮大的冬捕活动、玩激情四射的夜景滑雪、品鲜美可口的生态河鱼;又如,依托庙香山滑雪场和平安堡村乡村旅游合作社、碧水庄园度假村等乡村旅游点,发挥波泥河街道冬季乡村旅游特色,吸引游客到休闲乡村旅游点过大年,品绿色美食、住农家火炕、享关东年俗,组织实施包饺子、包粘豆包、贴对联、放鞭炮、堆雪人、打雪仗等民俗旅游活动„„
火红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头,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更让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开始聚焦波泥河街道。就在前不久,天津北创集团董事长高学刚一行就专程来到九台区,考察波泥河冰雪温泉特色小镇项目,并与九台区政府洽谈项目合作事宜。
挖掘传统文化为小镇发展添底蕴
波泥河街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关于其名字的由来,还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波泥河这个地方,土地贫瘠、环境恶劣,但当地百姓不惧艰险,辛苦垦荒。天帝感其坚毅、怜其辛劳,命百草仙子下凡,每三里地撒一把花草树木种子,再洒三滴玉露。但百草仙子偷懒,下凡后随意挥撒种子、玉露,使得有的地方树木茂盛,品种繁多,有的地方则仍是荒山秃岭,甚至由于有的地方玉露洒的过多,汇聚成大河造成了不小的灾祸。天帝得知后,勃然大怒,曰:“让少撒的他多撒,让零洒的他统洒,损害人民定惩罚,贬下凡尘永为马。”遂将百草仙子贬下凡间,变化为马,为民耕地以补过错。由于在满语中,波泥为马的意思。当地百姓感念天地恩泽,而且在原谅百草仙子过失后,感谢其对于人们的帮助,将域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命名为波泥河,之后依河而建的村镇则因河而得名。
除了传说,波泥河街道,尤其是其所属的九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还积累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例如,萨满文化。吉林省是萨满文化母源地之一,其中九台更是拥有丰富的萨满文化遗存和活态传承,具有“古老、稀奇、独特、集中”的特点,拥有多项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界素有“世界萨满看中国,中国萨满看吉林,吉林萨满看九台”之美誉。2006年3月,中国民协命名九台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萨满文化之乡”。
又如,剪纸文化。九台是清代柳条边上的百年古镇,是著名的剪纸艺术文化之乡。目前,九台剪纸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一是以王挺起为代表的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长篇论述和京剧人物等为创作原型的传统文化与剪纸的结合;二是以关云德为代表的以满族萨满人物、鸟兽等为创作原型的萨满文化与剪纸的结合。其中王挺起经典作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被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收藏,《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被日本皇室收藏。
再如,鹰猎文化。驯化猎鹰,是满族人古老的传统技艺,其渊源可追溯至满族的先民女真人。女真人狩猎,以鹰为伴,驯鹰的传统在他们中间流传了近千年。九台曾是清朝“狩猎八旗”兵丁驻地。为清廷驯养猎鹰并进贡就成为这里满族男子光耀门庭的使命。数百年来古老的鹰猎文化,培养了诸多驯鹰和养鹰能手。九台东南多山,生态优良,盛产鹰雉,萨满世家传承着世界罕见的鹰神歌和鹰神祭,一些满族人家至今仍然保持着捕鹰、驯鹰、养鹰的传统,因此,九台被誉为“中国鹰猎文化之乡”。
由此,近年来九台区、波泥河街道对于保护发扬传统文化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如帮助萨满文化、鹰猎文化、剪纸文化传承人挖掘、整理、延续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申报和保护;对抗日战争遗址进行修复,建立栅栏围墙保护等。同时,波泥河街道还不断探索实践将文化底蕴与特色小镇发展融合起来,让小镇发展更有特色、更具可持续性。
“美丽乡村”扮靓“小镇”风采
发展特色经济首先要搞好环境整治,这是波泥河人的在实践中达成的共识。近年来,九台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紧盯“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九台区关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意见方案,形成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线的创建格局。而这其中,波泥河街道站在了行动的前列。
几年来,波泥河街道共实施改善镇村环境项目12个,其中重点项目主要有:
一是“绿满九台”项目。政府投资820万元,退耕还林1100公顷,24个村199个社都开展了村社绿化,村社绿化率达到85%。
二是污水处理厂项目。波泥河街道与桑德集团合作,采取PPP模式,用地面积1.5公顷,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域内所有生产、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保障石头口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不被污染破坏。目前已完成项目勘测、规划和选址。
三是平安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波泥河街道重点打造了平安堡兴隆沟5社、6社、7社,建设了迎宾广场、农家乐山门、农家乐景观墙、中国梦文化广场、休闲游园、自行车慢行系统、旅游道路、路灯等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提升了平安堡村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平安堡村2016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四是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波泥河街道大力建设垃圾中转站,对域内垃圾进行集中转运。
五是开展了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波泥河街道对所辖24个村进行卫生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力量清理村垃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成立了专业的环卫队伍;每村修建5处垃圾池,每社配置10个垃圾箱;对24个村部进行美化绿化,集中安装路灯,栽植景观树,打造最美农村人居环境。
六是河流集中专项整治。波泥河街道对域内14条河流集中专项整治,清理了河道垃圾杂物,确保河水清澈环保。
七是开展“厕所革命”行动。对水库周边5个村284户进行了厕所改造,将旱厕改造为室内水冲生态环保厕所,极大的改善了人居环境。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波泥河街道实现了街区美化、河道洁化、道路绿化,改变了脏乱差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镇村人居环境。
而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波泥河街道通过表演、展示、比赛、评比等方式,传播公共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健身、好人评选、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并举办过多项文体活动:例如,举办每年度党史、国史专题教育月活动,参与师生人数4000余人,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其他成员,间接受教育人群达到2万人左右,营造全民爱党、爱国的深厚氛围;再如,举办农民艺术节,参与人次3万人,引导农民参与到秧歌、象棋、歌舞等优秀文化活动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还比如,举办系列旅游休闲健身活动及歌手大奖赛和书画展等,营造了全民健身、热爱生活的深厚氛围等。
此外,为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少占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波泥河街道采用“增减挂钩”,以及“苗木花卉+旅游”、“苗木花卉+观光休闲农业”、“苗木花卉+温泉冰雪”、“苗木花卉+城镇化”推动产镇融合发展等方式,达到了集约节约、科学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2015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公顷,2016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2公顷,2017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0公顷。
波泥河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波泥河街道将继续以苗木花卉产业为特色,以山水资源为基础,努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苗木花卉产业与相关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实施“苗木+”战略,“苗木+生态+旅游”;同时,加快推进庙香山滑雪场和温泉度假小镇项目建设,打造集文化交流、民俗风情、温泉康养、冰雪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多元文化旅游度假区,将其打造成为长春市旅游的新名片、国际新长春的会客厅,吉林省中部旅游产业带,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
(本版图片均由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倪文忠提供)
第二篇:石家庄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该市将向着目标分三步走,近期率先打造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期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远期进入全国旅游城市第一方阵,成为全国知名的国际化旅游强市
本报讯(记者董昌)日前,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石家庄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一2035年)》,提出分近、中、远三个阶段构建“两带串三区、双核带多点、三网全覆盖”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新格局,着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京津冀休闲度假目的地、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打造全域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
石家庄市是一座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该规划结合城市实际,明确将以特色文化为灵魂,以休闲体验为导向,以山水生态、田园乡村和现代城市为阵地,强化资源整合、业态创新、氛围营造、精品建设,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以红色旅游为龙头,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旅游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体验与山水风光并重的全域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
该市将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新创建5个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两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40家。打造两个知名的大型演出,一批新业态旅游景区,一批田园旅游综合体,以及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产品特色突出、全域风景秀美、公共服务完善的旅游强市。
未来的专项市场定位,将包括红色旅游市场、山石观光市场、生态度假市场、家庭休闲市场、养生养老市场、文化体验市场。
该市将向着目标分三步走,近期率先打造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期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远期进入全国旅游城市第一方阵,成为全国知名的国际化旅游强市。
打造一批华北知名旅游品牌
打造优质旅游,促进高质量发展,品牌塑造不可或缺。
针对品牌塑造,石家庄市将以西柏坡、正定古城、嶂石岩、赵州桥、太行古村聚落、苍岩山悬空寺等为主,通过加大资源整合开发、强化精品标准化升级、优化业态服务、创新产品体验、加强市场营销、做好公共服务等措施,打造西柏坡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正定古城文化旅游区、嶂石岩国家公园、井陉太行古村旅游区、赵州石桥文化旅游区、苍岩山旅游区,增强石家庄核心吸引力,吸引远程市场。同时,选取优质旅游资源,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以休闲体验为特色,打造一批华北知名旅游品牌。
推动旅游发展由点状向线状和面状延展,实现全域联动。通过西部山区、东部田园、中部城市、北部滹沱河等区域的互动发展,实现全域旅游发展联动;通过实施全域道路提升、全域智慧服务、全域自驾体系构建、全域信息服务、全域安全保障,实现全域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通过对山、水、路、田、城镇、乡村等进行美化、亮化,实现全域景观化建设。
在滹沱河区域的旅游建设上,该市提出将发挥滹沱河沿岸土地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滹沱河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重点培育主题公园、滨水休闲、康体运动、文化体验、田园休闲、滨水绿道、自驾车房车露营地等,着力打造“滹沱河十二景”,让滹沱河成为石家庄的生态涵养带、生态风景画廊、东中西旅游发展联动带。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框架的设计方面,将依托石家庄市道路格局、水系格局、产业布局、资源分布以及未来走向,构架“两带串三区、双核带多点、三网全覆盖”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两带串三区:两带为滹沱河康体游乐带、太行山高速生态景观带;三区为中部都市商务休闲区、西部山地生态度假区、东部田园生活体验区。双核带多点:双核为西柏坡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正定古城文化旅游区;多点包括嶂石岩地质奇观旅游区、赵州石桥文化旅游区等六大重点品牌旅游区和横山岭秀水青山旅游区、中山战国文化旅游区等18个支撑品牌旅游区。三网全覆盖:继续构建完善全域公共服务网、全域景观道路网、全域水景体系网。
在全域景观道路网建设方面,将串联石家庄西部山区县的太行山高速,按照“公园式”道路的建设理念,全线加强生态修复,沿途突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特色田园、石岩地貌等文化内涵,以主题公园、大型浮雕墙、标志性景观的方式打造多样化景观,形成一条旅游风景大道。在高速服务区设计建筑景观,配套建设儿童乐园、自驾车露营地、文化公园、购物广场等项目,将高速服务区打造成为自驾休闲吸引节点。同时,加强沿线生态产业的特色化培育,大力推动休闲农庄、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乡村民宿、山水人家、乡野驿站、自助营地等项目建设,引导旅游休闲项目在沿线落地建设,最终打造成为最具休闲氛围的产业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