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03 金灿荣访谈 南海问题症结在哪

时间:2019-05-13 23:2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5.06.03 金灿荣访谈 南海问题症结在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5.06.03 金灿荣访谈 南海问题症结在哪》。

第一篇:15.06.03 金灿荣访谈 南海问题症结在哪

金灿荣访谈 南海问题症结在哪

2015-06-03 10:43 来源: 价值中国

5月29日-31日,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会议如期举行。和往年一样,对中国的批判、对南海问题的争论再次成为会议的聚焦点。香格里拉对话的实质是什么,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责难中国意在何为?南海问题会不会上升为军事冲突?5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做客央视《今日关注》,详谈香格里拉会议和南海问题。

主持人:这次在香格里拉会议,美国防长再提南海问题,而且每次几乎都在这个会议上提南海问题。这次提了以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这样回应:“美国不是南海问题当事国,南海问题不是也不应该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您怎么看待中国外交部的表态?

金灿荣:我觉得这个是点到问题的实质了,这次南海问题首先是美国挑起的,美国军方邀请CNN独家采访曝光了这个问题,把它炒热了,好像俨然它就成为争议的一方,成为问题的主角,事实却与此不符,美国确实不是南海国家,美国脸皮再厚也不会说自己是南海国家,这是第一。第二,中美关系问题非常多,合作面也非常多,南海问题占的比例应该是非常小的,现在有人故意引导大家聚焦于这一个小问题,掩盖了中美关系其他各个方面,所以我觉得华春莹讲话是点到实质了,这个大概是一部分美国人在那边煽风点火,为达到某种目的吧,最终美国人也会意识到这不符合它的利益。因为我刚从美国回来,我觉得美国国内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是有争议的,国防部和国务院意见是不一致的,国务院更平和一些,我觉得华春莹话讲得对,也应该这时候出来说一下、点一下,中美关系复杂得很,对世界的意义大得很,不要围绕着这么一个问题搞得很僵。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美国国内军方和国务院的态度不完全是一样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军方表现更积极一些。这次我注意到,对于美国的一些行动,包括美国的一些表态,中国国防部也有回应。国防部外事办主任、海军上将关友飞是这样回应的,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呼吁南海声索国皆停止在南海的行动,这在美国过去的公开表态中并不常见,总之,关友飞上将的意思是美国你应该说到做到。怎么来看待关上将的这个表态?

金灿荣:实际上在香会之前,有一段时间美国的姿态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军方的态度非常强硬,甚至扬言要进入我们岛礁十二海里内,而且就是针对中国,单挑中国,所以舆论都觉得这次开会火药味会比较重。但后来发现事实不是这样,卡特讲话比预期要低调些,他前面大段是解释美国亚太战略,然后表达和中国合作的愿意,比较小的一段谈到南海,而且谈到南海和过去还不一样,他是说各方都在填海建岛,不是单挑中国,所以我看关友飞主任的回应也是比较克制。去年我在香会现场,美国的指责是比较严厉的,我们的回应也比较严厉,今年至少在姿态上和原来预期的不一样,关主任主要是强调我们建岛不是始作俑者,是别人先做的,希望能理解我们的立场。另外关主任强调要和平解决,那你就不要挑动军事化。南海问题的军事化就是美国人挑起来的,挑了以后再说要和平解决,和平解决一贯是我们的立场,所以中国其实没有什么影响。我觉得关主任的回应挺巧妙,反将美国一军:你的行动是挑起军事化,你的原则又是和平解决,所以我们可以反过来要求美国说到做到。

主持人:金院长您觉得美国国防部长的这种表态,包括美国军方近期的一些行动,还有美国国务院比较平和的表态,这背后是什么样的利益集团挑动他们这样做?

金灿荣:军方的代表是军工企业,现在美国整个趋势是要缩减军费,所以他们内心挺急的,考虑到收入问题,他现在需要南海问题保持热度。而且美国现在有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个是乌克兰,一个是ISIS,不过在美国公众当中,这两个问题威胁归威胁,但分量不够。中国的分量是足够的,所以仅仅靠那两个热点还不能增加军费,如果能成功炒作南海问题,可能还能赚一些钱。

主持人:美国学者盖普塔对南海问题的看法,有两点我们印象比较深,一是他讲到美国在南海的一系列行动是华盛顿日益弥漫的一种思维定式,还有一种观点说对区域内的国家散布所谓用武力改变区域现状的焦虑情绪,美国无论如何都必须得做点什么。怎么来看待美国学者对美国行为的讽刺? 金灿荣:我觉得盖普塔的观察是相对公正的,附带讲一下,因为他是印度裔美国人,比一般美国学者的国际视野要好些,但他不是主流的,只是一派看法,当然他讲的是对的。从我们中国角度看,首先美国有一种内部焦虑,美国现在战略圈比经济圈要焦虑,华盛顿的人比外部的人要焦虑,军方比外交界要焦虑,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焦虑的来源首先是美国对自己的不自信,觉得美国问题很多,对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没有把握。首先是对自己焦虑,人的一切失望来自对自己的不自信,对自己特别愤怒,如果你内心非常强大,面对外界变化你是宠辱不惊的。它对自己失望,就找一个替罪羊,中国就躺着中抢了。因为在美国看来,中国现在混得有点风生水起了,它有点羡慕嫉妒恨,就找中国茬,然后就找到了南海问题。现在美国战略界有一个毛病,它把南海问题夸张了,觉得意义特别大,比它应有的意义要大得多。在这个情况下,战略界觉得美国不做点什么,会失信于它的朋友们,所以这个时候它必须示强,炒作南海问题,突出它在军事层面的意义,而这在我们看来是非常莫名其妙的。所以南海问题实质不在中国,也不在当地国,而是美国心理的那种不平衡。

主持人:针对近日美方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声,我们注意到中国国防部副部长刘振民也发表了文章,我看了下文章,觉得刘部长谈到的这个观点也非常重要,他说有关国家抵近中国南沙岛礁,甚至宣称要拉域外势力搞联合巡航,日本就说我愿意跟美国一块去巡航,刘部长说,这不是在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而是在南海展示肌肉和力量,是在推动南海地区走向军事化,是十分危险的。金院长,您觉得南海问题走向军事化的危险性到底在哪里?

金灿荣:如果南海问题军事化,最后有可能导致大国冲突,特别是美日介入以后,这个冲突烈度是很大的,会影响整个地区,事实上以前这个地区基本上还是稳定的,美国没来以前本来还挺好的,它这一搅和反倒把问题搞复杂了,所以我觉得刘部长这个时候发声是必要的,否则美国这么很任性地往下走,没准还让危险的预言成为现实。我们最近也是密集发声,表达我们的坚定立场,对美国也有某种醍醐灌顶的作用。

主持人:香格里拉对话会的正式名称其实叫亚洲安全峰会,既然是安全峰会,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怎么来维护这个地方的安全,使这个地方更安全。但是近年我们发现,在这个会议上经常炒作一些不安全的话题,甚至有人恶意炒作中国威胁,炒作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等等,好像成了一个怪圈。如何让香格里拉会议回归它真正意义上的平台?

金灿荣:香格里拉对话会是2002年开始的,因为此前的2001年发生了911事件,美国感觉到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问题一起来了,所以西边在欧洲有个欧洲论坛,在东边也搞一个会议,就是香格里拉对话会,我认为后面的老板都是美国国防部,只不过表演者不同而已。一开始这个会议还挺好的,前几年就是谈反恐,但是2006年后开始有一点转折,因为2006年美国国防部长拉米斯菲尔德突然说中国军力发展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但是现在远远超过解决台湾问题了,你想干什么?然后2010年以后的整个会议焦点就是以批中国为乐,过去十年每年我都受到邀请,我去了两次,总体感觉基本上非常不好。

第二篇:金灿荣《打铁还需自身硬》 读后感范文

《打铁还需自身硬》读后感

——“知己”为了更好地“知彼”

一引言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常有非常理性的认识自己生存的环境——国家。也许因为,我们很微小,微小到只顾得关注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照顾自己的情感;我们也很自我,自我到以为世界是以“我”为中心运转;我们很单纯,单纯到以为新闻、舆论及政治就是“实话实说”;我们也很率性,率性到以为可以凭自己的直观情感去判断所有的是是非非„„

当读了这篇文章,作者以非常详实和富有逻辑的文笔向我们道明了历史宏观层面的国家大局发展形态。我们将会更加理解我们之所以可以“任性”、“自我”、“率性”,那是因为我们的“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港湾”,我们可以不用体会外部的风雨,我们可以简简单单的过自己的生活;那也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在辛辛苦苦地守卫着我们的国家,它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决策关系国家安全的每个战略,在危险的处境下使国家绝地逢生。所以,通过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会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家,达到“知己”,然后在未来的国际形势和舆论中,能够更理性地去分析,做到不盲从,最终保护我们的国家能够长盛久安、屹立不倒,造福于我们的子孙。

二文章内容总结

目的

作者研究美国多年,越来越发现中国人的美国观是中国人的中国观决定的,中国人对这个国家哪个方面不满,就会到美国那里去找答案。对自己这个国家怎么看,决定了对外部世界的需求,缺什么补什么。所以说正确认识中国是认识未来世界的前提,当然反过来正确认识世界也是了解中国的起点。现阶段,我们着重的要强调前者。

作者也指出在民众形态方面,中美国家的不同:美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是强国家、强社会,社会相对强大,导致政府滥权的机会少。中国人有一个矛盾,公众对政府期待非常高,要它干这个干那个,让政府承担很多的责任,同时又不让政府有太多权力,这个逻辑是有矛盾的。社会自主性差,什么事情解决不了,把责任推给别人,然后还要让别人把好处都给你,这种思维是一种弱智思维。

结构

基于以上的目的,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主要分为四个章节进行介绍,采取了以下的结构:

首先,介绍美国的崛起并积极探究美国成功的奥秘;

其次,作者从历史角度客观介绍了中国的崛起之路;

再次,作者以现在和未来角度,推测了后危机时代的大国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

最后,作者抛出主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在面对国际复杂形势、变化、挑战下,我们要坚定我们的战略“无论是共同演进,还是亚洲协调,还是任何其他为中美两国处理问题的方法,都是以中国自身实力的强大为前提的”。主要观点及内容 1)美国的崛起

美国的崛起主要原因: 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由弱到强的战略基础(特别在初期英美关系阶段,美国以“软策略”赢得英国的信任,并在和平下超越英国);

制度创新:持续不断的力量来源——成功的战略为美国的崛起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美国的真正崛起还依赖于国内经济长时间、全方位的腾飞,虽然关于美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因素很多,但作者认为应该是美国人强大的制度创新能力;

制度霸权与实力平衡。2)中国的崛起

这里作者说明了我国的主要地缘政治格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治地理条件,中国面临的客观条件并不乐观: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并与其中相当一部分国家存在领土纠纷或历史恩怨。这些众多邻国的国内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即包括俄、印这样的大国,也包括不丹、文莱这样的微型小国;即存在日本这样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称得上一流的“富邻”,也有许多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社会状况很不稳定的弱国,甚至还有像朝鲜、阿富汗、缅甸、巴基斯坦这样受到西方大国关注和干涉的所谓“问题国家”。除了“物质”意义上的差别,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也加剧了东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性。总之,如果与美国“东西有两洋,南北无强邻”的优越地缘政治条件相比较,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使中国维护本土安全的成本较高。

2,中国面临的国家分裂问题:在当今大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面临国家分裂问题的大国,台湾问题对中国形成了全方位牵制,一个政权分立的台湾的存在,在地缘政治上就是中国的软肋。

3,由国家发展带来的:中国正处于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崛起历程也处在一个敏感时期——“将起未起”,即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还没有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普遍接受。

4,“中国崛起”的长远图景给东亚地缘政治地图带来变化:中国由弱变强,周边要以“俯视”姿态转变为“仰视”,这个心理调整过程将对它们来讲是痛苦的。

并指出,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的总特点,也就是我们进行外交政策和战略思考的出发点。

同时从3R(文化思想解放、宗教、改革)的完成,及中国的反满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众多革命角度,阐述了中国的崛起原因。同时也指出我国近年来地缘政治形式面临以下几项变化:

1,周边地缘压力中心的转移——从“冷战”时期的北部边疆到“冷战”以后的台湾问题;

2,西部问题既包括国内的藏独、疆独问题,也包括外部巴基斯坦的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富含油气资源的中东和里海地区;

3,中国崛起伴随着周边三大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的崛起;

4,外部舆论环境的变化:外部关于中国的四种视角中,“中国机遇论”影响不大、“中国崩溃论”已经破产、“中国威胁论”花样翻新、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责任论”可能成为中国外部舆论的主要论调。

针对以上变化作者给出几点应对建议:

一是要注意在“一超多强”格局未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与主导现有秩序的美国协调,在保护最基本安全和发展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避免与之对抗;

二是注意周边地缘压力点的转移,注意东西两向的战略平衡;

三是处理好周边关系,特别要优先处理好与日、俄、印三大国的关系; 四是要准备应对和回应“中国责任论”。3)后危机时代的大国关系 作者指出,后危机时代主要指中国当前处于“将起未起”的状态,而美国看似好像是“将落未落”,两个世人眼中未来“超级大国”的关系就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一起一落”的敏感境地之中。

此时国际关系将发生新动向:“美、欧、日本、”三国从政治、经济、社会上面临着困境,“金砖四国”在艰难中崛起。作者文中初步分析了三国如此衰退路径的原因,及新兴国家兴起的原因。

据此作者给出“中国外交的应对之策”:

中美关系仍是重中之重,合作是唯一选择; 中国外交总体布局的调整; 加强与“中等强国”的联系;

面对后危机时代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与变化动向,中国非常需要捋清楚自己的定位,如何处理国际上对中国作为“超级大国”的期待,同我们自身实力与发展中国家身份认同之间的认知差距,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4)后危机时代的大国关系

最后作者抛出主题“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出“成熟的大国是理性的,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随波逐流,懂得“知己”才能更好地“知彼”、我好世界才能更好的道理。

同时作者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战略要素:

寸土必争的中国海防。

从“中国威胁”到“中国责任”中国别上当:无论从当前外部“中国责任论”的压力看,还是从中国自身构建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和挑战看,都迫切需要中国进一步深入思考中国的全球责任定位问题。根据国际国内压力与挑战两方面分析,中国的国际责任定位可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与美国积极沟通和磋商,争取双方达成更多相互谅解与必要的妥协。二是,体系大国优先于责任大国,责任能力往往以体系大国为基础,只要自身实力强大才能更好地成为责任大国。“所谓的中国GDP冲到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不假,但是人均下来就很低了”。“中国责任论”反映了美国的利益需求,通过转移责任降低霸权成败,从而更长久地维持霸权周期。从目前来看,中国作为一个体系大国来说还是非常虚弱的,中国的主要责任在于发展,强壮自身实力的国内责任大于分担体系运行成本的国际责任,我们不能陶醉于美国送给中国的“责任大国”的荣誉光环,过多过早地承担中国实力所不济的责任,势必会影响发展。

大国气度,斗智斗勇不斗气:要我们要理性应对挑战,以加强自身实力为核心战略。

5)“合资办学”的大学制度改革(知识创新系统改革)

此策略由朱锡庆、米兰提出,阐述了美国成功及衰落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在:其对大学系统的改造。

文章认为:中国前三十年的成功是对中国生产系统的改造,后几十年应该是对大学系统的改造。美国一直以来都保持其“知识创新储备”能力,自从在其大学系统中采用以论文量为指导的评价体系、弱化“同行评议”机制(除了哈佛,一直未改变),导致了美国持续不断“知识生产机制”的中断。并指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创新,是技术创新之本。

作者并提出初步实施思路:首先就是放开大学办学准入,如果放开准入后,可能高考制度就不存在了,招生的权利应该在学校手中,大学在国家相关机构登记以后就是一个法人实体,只要遵守国家法律,政府就不要来管了;其次采用“合资办学”,快速将国外私立学校的制度学过来,迅速提升国内办学水平和思想。因为,经济增长方式按其动力可分为三个层次:资源投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最高层次的经济增长方式,良好的制度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的热情和技术成果的运用。

三读后感

本文即从历史——现在——未来三个层次描述了美国的崛起、困境及未来应对措施,也从这三个层次说明了中国将何去何从。此外,作者更从宏观中国面临的长期静态形式着手,指出随着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形势及战略上要面临的变化,并提出了很中肯的应对措施,动静结合,体现了作者在该领域的长期耕耘的积累,见解独到、理性、措施中肯,深深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心系之情。

读完本文,我更加深刻了理解了“中国国情”的含义,及近年来政府一直采取的战略定位“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准确性,至少在以后的为了国际舆论下,我能够静静地深入分析舆论背后对我国的真实目的和影响,而不是在“爱国主义”情怀下变的激愤、无理。在中国内忧外患之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更加清醒和客观的对国家的认识,才能集全国之力,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美好。

第三篇:金灿荣:中美贸易战中国能赢 (下)

金灿荣:中美贸易战,中国能赢(下)

问:贸易战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贸易战本来就与中美关系出现的问题有关。美国人现在打贸易战有三个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战略原因。经济上直接的原因是去年美国人统计的中美贸易逆差太大了,这也是特朗普政府想打贸易战的口头理由。但经济上真正的原因,还是美国感觉到中国产业进步的危险,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对它有威胁。“中国制造2025”会对未来世界的十大产业造成冲击,包括医疗器械,包括机器人,包括高端芯片和相应的新一代通讯设备,以及航天、海洋工程等等,这些产业都是特别重要的,美国应该是感觉到了中国这方面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但是(中国在这些产业上的)进步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是有争议的。我看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写的文章,他认为“中国制造2025”其实只是官方发布的一份指引,并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实质上就是中国企业“长大成人”了,到哪个阶段就会干哪个阶段的事,所以非常简单,不是说有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企业家就会比以前牛。但是美国人不是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就是中国的产业政策的结果,没有“中国制造2025”不可能进步这么快,这是他们普遍的共识。

到底哪种情况是事实?我们不知道,但是美国人感觉到的是,中国的进步真的有压力,然后归因于“中国制造2025”,因此打贸易战在经济上的真正目的就是打掉中国的产业升级,因为这威胁到美国的根本,威胁到美国今天所拥有的世界霸权。美国的霸权有四根支柱:第一根支柱就是美国强大的高科技;第二是军事;第三是以美元为代表的金融霸权;第四是以好好莱坞为象征的话语权。再看深入一点,你会发现这四根支柱关键的关键还是高科技。没有高科技,美军不可能这么强大。沙特很有钱,军费开支世界第三,比俄罗斯还多,但是光有钱堆不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因为他的军队没有科技含量。美国不一样,美国的高科技是渗透到美国军队的每一个角落的,包括训练上的细节。因为美军强大到打遍天下无敌手,所以美国是相对最安全的国家,别人是很难打它,最多就是搞个波士顿爆炸案,对美国整个国家造成不了大的威胁。当然,走在美国街头上,治安可能不太安全,但就整个国家来讲还是比较安全,导致资本还是信任美国。

问:资本对美国的整体预期还是好的。

答:对,资本肯定信任它,这样美国就有美元霸权。有美元霸权,好莱坞就有钱,可以集结最好的演员,最会讲故事的鬼才,然后拍个撞车的镜头都是用真车来撞,大手笔,拍的很炫……

问:特别是目前最好的影视特效制作、CG制作的科技公司都在好莱坞。答:好莱坞有个特点就是,如果有个片子特畅销,卖的市场特好,他就会拍续集,往往是上一集主人公死了,续集找个理由又活过来了,大家还都很信。这种讲故事的逻辑能让人相信,本质上还是话语权的体现。

所以美国的四根霸权支柱,高科技是重中之重。那么美国会觉得,怎么中国也搞高科技,原来中国在低端、中端发力就算了,高科技也强,这还了得。这里面还有点种族主义的情绪在里面,美国人觉得中国人就是搞低端的,来个高科技那怎么行?

美国打掉“中国制造2025”的政治原因有两个,一是特朗普本身是个很奇怪的美国总统,性格怪异,风格怪异,然后用人也很怪异,往往是很强悍的那种,而且偏右,甚至极右,所以在贸易问题上他会走极端。另一个政治原因就包括特朗普的政治算计了,他要大打对外贸易战,显示他很强硬,然后让他国内民意支持率高一点,帮他赢得中期选举,减少通俄门调查对他的压力。

美国打掉“中国制造2025”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战略考虑。其实美国很早就认为原来的对华政策失败了,要调整。到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美国方面的结论出来了,就反映在5份报告里面,3个军方的,2个政界的。军方的报告包括去年12月18日发布的《国家安全报告》,今年1月19日的《国防报告》,2月4日的《核态势评估报告》。然后就是政界的,1月30日特朗普本人提交给国会的《国情咨文》,还有2月下旬国土安全部搞的《世界危险评估报告》。这五份报告都是很正式的官方文件,结论就是恐怖主义不再是美国的主要威胁,大国竞争是主要威胁,与美国竞争的目前是中、俄两家,但是长期来看,美国认为俄罗斯已经掉到了资源陷阱里面了,俄罗斯经济没有前途,所以长期来看俄罗斯微不足道,美国只有一个对手,就是中国。美国是个“土豪国家”,年纪轻,来钱来的快,一下富起来了,所以能够考虑的不是那么远,一旦决定要整谁,马上就出来了。美国对中国打出来的第一张牌就是贸易战,同时还出了一张牌“中国威胁论”,而且跟以前的说法不一样,以前说中国威胁都是找一个单一的理由,比如说中国军事威胁,或者中国的粮食威胁、环境威胁,或者中国盗版猖獗这样的事情。现在不是,现在是综合的谈,上升到很高的高度,说中国威胁欧洲、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美国现在骂中国的话都是20年前中国骂美国的话。美国说中国在国际秩序上是修正主义者,然后具体下来在亚洲搞霸权主义,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在拉美搞新帝国主义,在西方搞文化渗透。这个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你们单位的领导对你有意见,然后经济上找个理由扣你奖金,开会的时候经常点你的名,破坏你的人迹关系,孤立你。这就是美国的两张牌,用“中国威胁论”败坏你的形象,孤立你;发动贸易战在经济上整你。

那么美国对中国的这种定位和现在应对中国的措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美关系进入到很复杂、很困难的阶段,所以过去30年中国学界、舆论界老用原中国副总理、已故外交家钱其琛的话,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现在必须改了。现在这个话要这么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那是肯定的;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那是未见得的。所以现在中美关系要比以前更难以维护,要更精心的来维护,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

问:一位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近期曾公开表示过,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对中国产生焦虑情绪,宣传部门需要承担相当的责任,比如“中国制造2025”,其实就是产业升级换代的自然需求,但是宣传部门给出的调子,让人感觉中国好像要称霸世界了。但是按照你刚才的观点,你是否认为即使中国的宣传部门做的很好,美国也一样会把中国视作威胁?

答:是的,跟宣传的关系不是很大,有一点点的影响,但是影响很小。这种看法其实就是把美国人当傻瓜,其实是不对的。你看美国主管天下100年,美国之前是英国,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200年,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战略思维是很好的,小事上可能不如日本那么精细,但是大战略上清醒的很。我知道现在网上有这种言论,说环球时报的胡锡进、清华大学的胡鞍钢、中科院的胡伟武是“三胡乱中华”,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还是基本的客观事态决定的,不管中国国内有什么言论,美国人都会这么做。

而且再讲细一点,最近这几个月,中国在几个地方正在出手,比如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5月4号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前不久以华为公司为龙头一帮半导体企业在5G标准上取得了挺大的发言权,中国工信部现在在跟几个欧洲的主要国家商谈下一个因特网的框架IPv6——我们现在用的网际协议叫IPv4,基本上是美国掌控,13个根服务器中,一个主根服务器和九个辅根服务器都在美国,而IPv6就不是这样了,比较平均,比较照顾到各个民族,欧洲比例会比较大。所以美国人是很生气的,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强标准。

国与国竞争有三个层次,最低级的竞争就是卖东西,现在表现在贸易战这一块,高一级的竞争是技术,“中国制造2025”就在这个层级,而最高级的竞争是标准。所以美国有一部分观点认为,战略上是中国在进攻,彻底挖美国的墙角;战术上看上去是美国在进攻,美国则说“我也是被气的”。中国的立场一定是我自己发展到这一步了,就应该发言,并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但是站在美国战略阶级的角度来看,他们会认为中国是有战略的。最近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学者都说美国有战略,然后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就是那本《百年马拉松》的作者——说“我们哪有什么战略,你们中国人才是有战略的”。他给中国的战略评价挺高,对美国的战略评价不高,我搞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事实上,目前的局面根本上讲还是中国成长决定的,小学干小学的事,初中干初中的事,高中是高中,大学是大学,现在中国可能处于工业化的“大学”快要毕业的阶段,那中国就开始干一些毕业以后“找工作”的事。然后美国就感到威胁了。在美国人的角度来讲,这一点特别重要,但是对中国来说其实没什么关系,特别是特朗普以校园霸王的姿态吓唬中国,客观上对中国是挺有利的。

第四篇:金灿荣:设国家安全委员会为破除利益集团干扰外交

金灿荣:设国家安全委员会为破除利益集团干扰外交

十八届三中全会昨日闭幕,会议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专家学者纷纷对中央设立国安委的意图作出解读。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指出,中国近年来面临来自日本等周边国家、国际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应对挑战,需要有国安委这样额部门协调各方面力量。国安委成立后,将会升级中国思想库和智囊团体系,在国家安全应急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中国面临的挑战除了领土安全,还包括了经济安全等。外交决策的国内环境越来越复杂,利益集团的出现引导着国家资源投向对它的有利方向,这需要高层有更系统的思考。他认为设立国安委是顺应时代潮流,美国大国战略思维比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有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样的机制。

金灿荣(图)认为,设立国安委有助于破除利益集团对外交的干扰。

应对更加复杂外部挑战

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名称字面上看,安全是这个委员会的核心。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指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时代的需要,中国近年来面临着很大的安全挑战,包括来自于周边国家,比如日本等国的挑战,国际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对我国提出很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必须要有这样一个部门协调各方面力量,全方面系统地有效应对来自各个领域的安全威胁,最大限度保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使中国更好地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事实上,国家安全委员会所涉及的安全是一个更为广义的安全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外部挑战越来越复杂,不是说挑战更困难,而是复杂性比以前更大了,需要更好地协调。这种挑战不仅仅指的是领土安全方面,还包括了经济安全等。当前我国存在着政出多门,各自出台的问题,就会打乱仗。比如说中国购买了世界上87%的铁矿石,绝对是大买家,可是我们100多家单位跑去竞价,结果造成了我们是大买家,却没有定价权。

金灿荣指出,我国经济和外部联系更多了,但是经济安全挑战也更突出了,这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比如汽车业,我国汽车业的发展就是各方出台,思路是以市场换技术,但实际结果是市场换出去了,但技术没有换回来。高铁却是一个成功案例,我们统一了谈判权,对方却是分化的,结果高铁的谈判就非常成功。“应对更复杂的安全形势,需要更系统的协调,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另外,金灿荣指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责任论也出现了,但是哪些责任承担是要有取舍的,需要有这样的机构来作出决定。

破除利益集团对外交决策干扰

外部环境更复杂,内部环境也对外交决策提出了新挑战。金灿荣指出,目前我国的国内形势比以前复杂了,所有的公共政策面临着社会舆论的评判,压力越来越大,外交决策的国内环境越来越复杂。利益集团已经出现了,引导着国家资源投向它的有利方向,但不一定符合政府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另外,各个部门也有自己的利益,产业利益集团和部门利益凸显,这也需要高层有更系统的思考。

金灿荣说,国际上看,有国家安全委员会比没有好,外交实践告诉我们,对外形势越来越复杂,决策如果从部门利益去思考就形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相互冲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十分必要。

顺应国际潮流

金灿荣说,成立国家安全委会员的这个想法在我国早就出现过,1980年就有人曾给中央写过报告,学者多年来也一直在讨论这个想法,主要是加强协调,要统筹对外决策。

目前一些国家已有国家安全委员会。金灿荣指出,国际上,大国战略思维比较好的是美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设有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样的机制,总统担任主席,副总统是副主席。很多国家都在效仿美国,俄罗斯成立了联邦安全委员会,日本刚刚效仿成立了国家安全保障局,韩国、以色列、法国也都有安全委员会,这已经成为了国际潮流。

目前,三中全会提出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究竟怎样组建还不得而知,仅以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例,这是一个汇集了多方面人才的机构。金灿荣说,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涵盖了外交、国防、情报、贸易等方面人才,甚至还包括了50个地理学家和50个政治学家,国防是核心,打击恐怖主义包括在内。大部分国家涉外事务都是这个机构做出决定。

全面升级中国思想库

1947年7月成立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统一有关美国国家内政、军事和外交政策,向总统提出建议。但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制定政策,是与国务卿密切合作协助总统制定长期对外政策的思想库,属于政策咨询和建言部门。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上达成的意见,须经总统采纳,才成为政策。

张国庆认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后,肯定会全面升级中国思想库和智囊团体系,并在国家安全应急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下载15.06.03 金灿荣访谈 南海问题症结在哪word格式文档
下载15.06.03 金灿荣访谈 南海问题症结在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