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文化宣传载体 引导农村主流意识形态2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23:4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基层文化宣传载体 引导农村主流意识形态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基层文化宣传载体 引导农村主流意识形态2》。

第一篇:创新基层文化宣传载体 引导农村主流意识形态2

村级广场舞引领新时尚 快乐大家跳传递正能量

——石首市构建引导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与思考

主流意识形态是党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是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环境、农民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社会思潮、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叉碰撞,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及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的思想逐渐从隐伏走向台面,给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新农村建设中意识形态宣传工作面临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宣传工作不同程度地脱离实际,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基层宣传文化载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缺失,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紧密挂钩是其重要原因。要按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上的要求,找准意识形态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增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效果,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和凝聚功能,关键在于探索出符合新农村新变化的意识形态宣传思路和方法。

为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以及教育引导群众,石首市经多方调研,把发展农村广场文化,推广村级广场舞作为新时期创新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载体,创建“快乐广场大家跳”农村文化活动品牌,多发并举,寓教于乐,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把满足需求与教育引导、提升素质有机结合。

一、主要做法

农村广场舞文化活动不仅能起到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展示自我、改善民风的作用;更具有广泛的受众性,能容纳大量农民参与,通过有效引导,更能增强群众的团队意识和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特别适合在农村广泛推广。石首市把“快乐广场大家跳”确定为农村文化品牌活动创建后,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有组织、有规划、有措施的整体推进。

1、积极谋划抓活动

农村思想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必须通过相应的活动形式,把积极的、健康的、文明的、和谐的思想元素渗入文化活动之中,最终对广大活动参与者起到潜移默化、引导提高的作用。今年4月,市委专题调研农村文化工作,在听取了大力发展农村广场文化,开展“快乐广场大家跳”品牌文化活动创建工作的思路后,指出活动能体现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接地气,既能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运用活动很好的引导教育群众,要求市委宣传部认真组织策划。4月17日,市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印发<石首市“快乐广场大家跳”品牌文化活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用三年时间达到村村都有表演队、村村都有展演点,形成有组织、有阵地、有规模的文化活动品牌的工作目标。为引导队员舞出健康、舞出风采,传递精神文明正能量,市委宣传部又发出“唱红色经典老歌曲、跳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号召,通过规范曲目、印发光碟等形式,指导活动展开。市委还成立了“快乐广场大家跳”品牌文化活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夏光桃任组长,组员由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文化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等相关负责人组成。

2、武装骨干抓培训

农村广场舞虽然具有广泛适应性,但要推广首先必须解决好农民“不会跳”和“怕丑跳”两大问题。对此,我市采取培训业务骨干带头跳的办法全面推进。6月17日至19日,市文化局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全市广场舞培训班,各乡镇办区文化站站长、文艺团队负责人、广场舞辅导员、文艺创作骨干等共计80多人参加了培训学习。市文化局还将市群艺馆专业老师分成四个组分赴各乡镇办区开展培训活动,先后培训600多人。同时,全市各乡镇办区也都积极开展培训辅导交流活动。据统计,今年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30余期,层层培训骨干1600多人次。这些文艺骨干在各自的村庄发挥作用,他们以一带十,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自娱自乐的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中来。

3、快速推进抓展演

开展广场舞展演比赛是推进“快乐广场大家跳”品牌文化活动创建,大力发展农村广场文化工作的有力推手。今年9月,全市组织开展了“村级广场舞大赛”,比赛先由各乡镇办区组织所辖各村广场舞代表队比赛,再由各乡镇办区选派优秀代表队参加全市村级广场舞大赛。全市通过市乡两级广场舞比赛活动,促使各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踊跃参与,有力推动了村级广场舞代表队的建立和活动开展,跳广场舞很快成为全市农民的一种时尚。目前,全市275个行政村原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村村都有广场舞代表队的目标,只用半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如今,全市已建284支广场舞队伍。

4、规范阵地抓建设

开展广场舞活动,文化广场是基础。为了规范活动场所,抓好阵地建设,市委宣传部组织文化局、体育局到全市275个村实地调查,逐村对现有活动场所拍照建立档案,对没有阵地或阵地不规范的村,要求两年内必须在村部或农户集中点建一个面积200㎡以上的混凝土广场,满足群众广场舞活动需要。目前,全市已有250个村建立村级文化广场,普及率达到90%以上,预计2014年上半年将全面实现村村都有广场舞展演点的目标。

5、整合财力抓激励

为了加快农村广场文化推进步伐,市委市政府整合上级农村文化体育相关经费,建立农村广场文化“以奖代补”办法:对新建一个标准广场(200㎡以上)的村奖励10000元;对组建广场舞代表队并坚持常年活动的村每年予以2000元的补助。同时,市里对展演比赛活动安排了相应的经费,用于奖励获奖的队伍和队员。各乡镇办区和村也相应制定了相关扶持办法,对比赛、交流活动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二、几点启示

用主流的意识形态引导人,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人,需要用具体的活动载体去实现。石首市开展“快乐广场大家跳”品牌文化活动创建其实是用最普通、最平凡的艺术形式在培养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渗透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自活动开展以来,石首市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1、坚持党管意识形态,防止主流意识形态淡漠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是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互动的整体。在这个社会整体中,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灵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充分发挥党领导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作用,要着力提升坚持党领导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意识。相对于经济工作来说,意识形态工作是不见形的工作,基层党组织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杜绝意识形态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茫然、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研究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工作,保持清醒头脑,提升精神自觉,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和系统性,筑牢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基础。在推广“快乐广场大家跳”文化活动中,我市市委常委、大垸镇党委书记杨帆亲自部署并参与全镇广场舞的比赛活动,积极与百姓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老百姓觉得特别亲切;大垸镇北碾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岩带头跳广场舞,培训群众一起跳广场舞,干群关系更加和谐,村党支部的号召力也得到加强,有力地推动了村委各项工作的开展。

2、加强主流思想宣传,防止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

当前,我国农村各种思潮相互激荡,鱼龙混杂,敌对势力利用农民群众信息渠道窄、文化素质低、精神生活较为贫乏的特点,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实施文化入侵,侵蚀农民精神世界,对广大农民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严重影响。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必须增强阵地意识,尽快掌握宣传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

因此,我们特别需要通过创新基层宣传工作方法,开展具有广泛受众性的文化活动,加强农村主流思想宣传,通过深入群众,影响群众进而引导群众,确保主流思想的牢固地位,使农民在文化多元发展中,既愉悦身心,又不迷失方向。我市积极倡导广场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规范曲目,精选歌曲,让广大村民在积极健康的旋律中,备受熏陶和感染。大垸镇焦家铺村63岁的熊宏枝,曾受蛊惑迷上邪教组织,思想偏激,多病缠身,精神萎靡。自农村广场舞活动开展后,这种崭新的文化娱乐方式吸引了她,通过加入广场舞健身队,运动多了,接收积极健康的思想元素多了,人精神了,思想也转变了,她逢人便说,“‘邪教组织’害了我,广场舞救了我!”。很多村干部也都反映,过去村里文化娱乐少,村民打牌赌钱的多,封建迷信的多,成为一种不稳定的因素,今年活动开展后,打牌的少了,跳舞的多了;迷信活动的少了,强身健体的多了,村民阳光精神了,社会也更和谐安定了。

3、牢固树立群众观念,防止主流意识形态形式化。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不能仅靠理论讲解和思想教育,真正关心和切实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是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农民群众的重要根源。调关镇伯牙口村为支持热情高涨的群众队伍,筹资为广场舞队员每人配备三套衣服,提高了百姓参与的积极性;横沟市镇马家棚村动员个体经商户程正文出资3万元为广场舞队伍购买音响设备和服装,解决了群众活动资金困难的问题;桃花山镇有些村庄在大山深处,村户相距较远,文化活动匮乏,封建思想严重,梓童阁村妇女主任毛丽珍为改变村民精神贫乏的现状,响应市委号召,克服诸多困难,在大山深处拉起了队伍,目前该村坚持每天出来活动的队员已经发展到三十多人,他们在一起交流,表演,陶醉在活动之中,渐渐放弃了过去的生活陋习,向着新型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4、创新文化宣传方式,防止主流意识形态空洞化。

选择和建构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意识形态宣传方法,是增强农村意识形态宣传效果的关键。传统农村意识形态宣传基本采用单一性、强制性的灌输方式,虽然运用了广播、报纸等很多传播载体,但形式主义意味浓,结果“占用这么多的资源,花费这么多的精力,作了这么长的时间的宣传教育,竟然有日渐增多的重要人士和社会公众形成了截然相反的感觉和思想结论。”(《求是内参》)当前,在市场经济深入推进、思想意识多元化以及社会利益分化的情况下,主流意识形态要深入农村,必须改变传统意识形态宣传脱离人民生活实际的缺陷,摒弃单一性、强制性、灌输式、空洞化的宣传方式,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宣传效果。

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宣传活动的最终评判者,要坚持把群众喜不喜欢、满不满意、接不接受、认不认可作为评价的最终标准。要利用生动的、活泼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载体,提高老百姓的参与意识。通过开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文化宣传活动,增强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通过开展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宣传活动,渗透主流意识形态。我市市乡两级广场舞比赛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各村群众积极参与的高潮,南口镇上官洲、古夹垸、新垸子三个村的广场舞爱好者自发组织交流活动,每名队员自愿交100元活动经费,5月20日在古夹垸村进行了一天的展演交流活动,他们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很好地感染了三个村的村民。如今的石首农村,跳广场舞已蔚然成风,无论晚霞映天,还是暮霭笼罩,无论村舍门前,还是田坪禾场,到处都是美妙的旋律、婀娜的身姿,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景象。

第二篇:某县创新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 县创新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情况 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XX 县宣传文化工作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围绕省、市、县重大战略部署,找准新坐标、展现新作为,努力探索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新途径。

一、XX 县宣传文化工作基本经验和做法(一)理论武装全域覆盖,发招精准点穴把脉 理论学习制度化。一是以县委中心组为引领、以上率下学,XX 年开展专题学习多达 X 次、专题研讨 X 次,引发全民学习热潮。二是以常态化考核为推手、将学习不断引深。出台《中共 XX 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心组学习量化考核制度》等多项刚性制度,夯实学习实效。

理论宣讲特色化。赋予新时代讲习快车鲜明“XX”特色。一是群众讲和专家讲结合,创新宣讲形式。二是现场讲和网

络讲结合,扩大辐射范围。三是快车流动讲和固定场所讲结合,延伸宣讲触角。

讲习队伍分众化。整合力量,构建适应性强的分众化讲习队伍。一是“土”与“专”科学搭配。团队不仅有党校理论权威、业务精英,还有基层道德楷模、扶贫干部、第一支书、致富能手、文艺轻骑兵、新乡贤、大学生村官等“乡土专家”。二是“普通话”与“地方话”深度融合。在确保“唱歌不改调”、“扩音不变声”前提下,把党的理论根据受众对象进行分众化表达,切实融进工矿、乡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滋养 XX 县每一个末梢神经。

截至目前,XX 县已成立“新时代农民(职工)讲习所”X家,年完成理论宣讲 X 余场,发放资料 X 余册,惠民 X 万余人,打通理论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理论宣讲的全域覆盖。

(二)意识形态责任落地,舆论主导强劲有力 夯实阵地、强势出击,打响全方位意识形态战争。

织网强责筑阵地。一是密织全域之网。按行政区域和工作领域,细划三级意识形态工作网格 X 个,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意识形态网格化管理体系。二是细化岗位之责。制定《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意识

形态研判制度》《意识形态通报制度》等 9 项刚性制度,把任务精细分解、层层压实。三是构筑多维阵地。以网络、宗教思想、社科理论、学校思想、新闻舆论、文化文艺“六大阵地”为抓手,下功夫、见实效,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三宣发力谱传奇。一是内宣施力,围绕中心聚力量。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统筹传统、新兴媒体,形成多角度发声体系,精准传达相关精神到 XX 每一寸“肌肤”。二是外宣发力,讲好故事树形象。深化同上级权威媒介沟通合作,在国家级媒介上先后报道南岭柴火月饼、中秋节系列活动、XX 民俗、《乡约》等文化文艺专题节目;在省内首推两季“谁不说俺 XX 好”电视竞演。全年在央媒发稿 X 篇、省媒 X 篇。三是网宣给力,主导舆论谱华章。强势舆情引导,积极做好各类突发事件预对工作。年编发《网络舆情》X 期,围绕环保、民生、医疗等社会热点组织网评、转发、跟帖 X条。

(三)文化阵地日臻完善,惠民“ 套餐” 充裕实在 以人民为中心,构筑美好精神家园。一是夯实文化设施。全县建成“五室一场”“三室一场”标准文化大院 X 余个;新建文化、体育广场 1000 ㎡以上 X 个; X 个行政村、X 个社区都建起“农家书屋”;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藏书总量

达 X 万册。二是配送“精神食粮”。年完成“送戏下乡”X 场,公益电影放映 X 场,农村低保村放映 X 场。三是丰富文化生活。培训基层文艺骨干、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人员 X 余人,乡村图书管理人员 X 余人,太极功夫扇、广场舞、交谊舞学员 X 余人。四是凝聚 XX 力量。成功举办“古韵 XX”系列主题灯展、“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五·一合唱比赛、“新太行文艺轻骑兵”千人大合唱、千人太极拳展示大会、第六届《最炫太行风》健身广场舞电视大赛,展现 XX 雄风、汇聚 XX力量。

(四)寄托乡愁蕴育古韵,全域旅游品牌彰显 成功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实现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跨越。一是全力推进特色旅游文化。连续举办 7届系列乡村摄影展暨民风民俗文化活动和两季《谁不说俺XX 好》电视竞演;出版《谁不说俺 XX 好》《畅游 XX》系列宣传画册;推出《飞燕省亲》《孔子回车》等一批文艺作品。XX 年 4 月 29 日,“XX 源起·天下高都”文化旅游节精彩瞬间亮相央视《新闻联播》。XX 年 X 月 X 日,XX 古镇民风民俗再现央视荧屏。二是不断深挖文化旅游资源。连续举办 9 届“八音会”文化活动,成就大批农村艺人、演艺队。持续延伸生态文化产业链条,大张旗鼓地宣 XX 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有效激活剪纸、面塑、鼓书、四弦书、打铁花等民

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期,XX 铁器“空”系列荣获第十三届深圳国际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铸铁茶壶被中国工业博物馆永久收藏。XX 年实现接待游客 X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X1 亿元,分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两项殊荣。

(五)道德引领向上向善,新风沐浴百芳争妍 以“好人”正善行、传承家风促文明。大力开展“XX 好人”“XX 好人”“最美乡贤”“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开展“厚养家风正气,传递道德力量”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先进文明典型群体由“盆景”向“风景”转化。截至目前,XX 县 X 人入选“XX 好人”,X 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X 人荣登“中国好人”榜,X 人荣获 XX 省道德模范典型奖。

创城活动一面旗、人人创建带全局。发挥区位优势,以“四城联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旅游城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被动参与为主动出击,全面激发 XX 创建热情,呈现出全民参与、人人创建的喜人局面。

红衣朱帽身边景,躬身实践传言行。成功组建 XX“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截至目前,全县的文明志愿者服务队伍已达 X 余支,志愿者人数达 X 余人,先后参加“XX 省黄土高

原生态修复志愿服务启动仪式”、“保护山川河流,建设美丽XX”、“学雷锋精神,做 XX 好人”志愿服务月、文明交通行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服务足迹覆盖 XX 全域。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XX 县宣传文化工作取得不俗成绩,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队伍整体战斗力得到提升,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弱项和短板,已逐步成为制约 XX 县宣传文化工作未来发展的瓶颈。

从阵地上看:一是宣传形式供给端与群众需求端不匹配。进入全媒体时代,基层群众信息接收渠道全面升级,宣传供给主要矛盾已从缺不缺、够不够,演变成好不好、精不精。当前,宣讲仍多采用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课等灌输方式,忽略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和差异化传播等灵活策略,不能与基层群众有效互动互通。二是宣传文化阵地功效发挥不明显。受市场人力资源配置影响,XX 县大部分乡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人口多为老人,导致新建文化活动场所客流量少、多媒体设备使用率低;部分村级图书馆、阅览室因场地限制,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些村集体经济拮据,无力承担文化阵地日常维护、管理费用,客观上造成许多文化场所使用率不高。

从队伍上看:一是对宣传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延习GDP 至上惯性思维,仍把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当作软指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近年来,县域 17 个乡镇没有配置专职宣传委员,乡镇宣传文化工作多由组织委员或其他两委领导兼职,造成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落实中,无法与乡土民情有效融合,宣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宣传文化干部流通较慢,导致队伍思想僵化,工作热情锐减、创新力不足。二是专业人才匮乏、比例失调,亟待调整补充。宣传文化工作繁杂、待遇偏低,人才多上调、借调,流失严重,引进专业人才难度大、间期长;专业人才较集中的业务部门存在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从业者较多,宣传策划、摄影、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等人才少且年龄偏大,队伍有“断层”趋向;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中经验丰富的老艺人、老匠人不断病逝,后继人才匮乏,传承队伍逐渐萎缩。

从前景上看:一是发展后劲不足。与市域内阳城、省域内平遥等文化旅游县区相比 XX 县仍存在不小差距。如,珏山景区、XX 影剧院、娲皇玉、XX 铁器等文化产业,虽然相关配套设施初具规模,但因后续资金注入困难,拓展市场困难重重、企业发展面临很多阻力。二是全域意识不强。“全域旅游”中 17 个乡镇开展情况虽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但缺乏大统筹、大服务、大格局的 XX“一盘棋”战略思维,彼此缺

少有效联通、人力物力资源分散,未呈现强强联手、连片发展迹象。三是深度融合不够。县级融媒体建设尚在起步探索阶段,短期内很难形成战斗合力。各相关单位宣传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兴传播媒介开展情况也不尽相同,致使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在“线上线下”无法实现完全交融、良性互动。

三、创新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阵地上,须在“ 活” 与“ 实” 字上作文章 宣讲形式中凸显一个“活”。一是语言要“活”。要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多讲一些“沾泥土”的乡音、多说一些“接地气”的土语,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把党的方针、上级的政策,讲清说透,把“我们想讲的”变成“群众想听的”。二是思路要“活”。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群众关切的就业、养老、医疗等切身利益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既要讲清楚怎么看,还要说明白怎么办,切实把“群众想听的”融进“我们要讲的”。三是载体要“活”。要善搭平台、善施巧力,巧用生活小片断揭示时代大主题。通过引导基层群众自建“文化小院”、自排“农村小戏”、自编“乡土小剧”、自演“生活小品”,让老百姓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使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阵地功效上凸显一个“实”。一是确保内部管理要“实”。要强化基层文化阵地管理力度,健全完善乡村文化站、农民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定期对基层文化阵地运作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以严格的管理、刚性的制度,提高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二是确保资金保障要“实”。全力畅通筹资渠道,设立专项文化基金支持基层文化建设,加强对贫困乡村文化阵地资金扶持力度,及时配齐配全相关文化设施,对配套设施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实在的文化惠民工程惠民实在。

(二)锻造队伍上,须在“ 责” 与“ 能” 字上下功夫 立足新时代,勇担其责。一是要用定位灼见地位。基层宣传文化人扎根一线,与广大群众血脉相连、息息相关,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者,更是广大基层群众中普通一员。特殊身份不仅赋予履职者神圣使命感,更给予主人翁责任感,因此,勇作为、敢担当不仅是为民族谋复兴,也是为家人谋幸福;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召唤,也是家庭和社会的期盼。二是要用态度助攀高度。思想有多远,脚步才能走多远。只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树立“有题必做、小题大做、无题创作、难题敢做”的理念,始终以“功成不必有我”“功不成我必有责”的革命情怀,担当起该担当的担当、履

行起该履行的责任,就一定能攀登宣传文化事业的高峰。三是要用心动催发行动。心动更要行动,喊破“嗓子”更要甩开“膀子”。躬身实践中,每一位宣传文化人不仅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要保持进取意识、拼搏意识;不仅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还要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更加自觉的担当、更加鲜明的导向、更加积极的作为,推动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更上层楼。

掌握新本领,广增其能。一是要以大充电拓展“眼力”。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来传经送典,输送文化精英到省、市高等院校、干部培训中心、外省先进市县学习深造,开阔“眼力”、增强活力。二是要以大思考开发“脑力”。协调基层宣传文化骨干多和友邻部门、邻县单位横向实践交流;多与非领域部门、市乡单位纵向学习取经;丰富工作经验、提升智力,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三是要以大练兵苦练“脚力”。大兴调研之风、大施求实之措,让基层宣传文化骨干多到广阔的实践天地走一走、到鲜活的乡村一线看一看、到复杂的矛盾多发地待一待、到社会热点、基层难点、群众焦点的现场练一练,不断提升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要以大比武提升“笔力”。常态化开展新乡贤、理论讲习员、文艺轻骑兵等宣传骨干才艺大比拼、技能大比武,促发基层宣传文化人思想规律的快速提

炼、文字功底的迅速提高、“两微一端”“快播”“抖音”等新兴媒体技术的熟练掌握,实现网上网下全都通、线上线下都在行的目标。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时代基层宣传文化队伍。

(三)破局发展上,须在“ 激” 和“ 引” 字上动脑筋 内因破局常思一个“激”字。一是要全面激活传统文化。加大对 XX 中秋习俗、XX 四弦书、XX 秧歌、XX 手工制针技艺、XX 鼓书、XX 对鼓、XX 面塑、二鬼扳跌、打铁花、XX 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和传承力度;努力打造威风锣鼓、刺绣工艺、石刻、书画、裱糊、根雕等上百个特色文化村,积极培塑上万户书报之家、音乐之家、美术之家、摄影之家等文化专业户;加大对县域文化、文物的保护、宣介力度,登记造册、收集、整理古镇古村中的“老物件”“老故事”“老建筑”“***俗”,打造“历史文化记忆工程”,切实让XX 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二是要深度激发内生动力。建立高效率文化人才联系机制。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类社会文化人才,建立“XX 文化人才信息数据库”,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实现文化技术型人才在县域内快速流动。建立有效人才激励机制。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宣传文化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开展新时代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民间文艺人才评选活动,对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经权威部门

审定,给予一定金额的项目资助和成果奖励。建立科学合理容错机制。严格按照专家论证、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步骤,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保障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而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而负责。建立亲和人文关怀机制。健全台帐、出台帮扶政策,对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艺人中实际困难者给予经济支助与人文关怀,增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亲和力,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外因破局常念一个“引”字。一是引进先进观念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外出取经,大力整合传统、新媒体资源,加快 XX 融媒体中心建设步伐,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穿透力、宣传文化的黏合力;积极推动 XX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标全国一流旅游城市,大力引进先进文化旅游理念和文化管理经验,开发系列大型实景演出表演,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推动 XX 县文化旅游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引进雄厚技术资金。进一步讲好“XX 故事”,展现XX 形象,为招商引资营造浓郁氛围。通过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引进雄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对 XX、XX、XX、XX、XX 等 XX 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技术和文化上的再加工、再包装,不断提升性价比值,打造和输出 XX 特色文化精品。构建 XX 县全域旅游“一盘棋”大格局,积极和全国一流文化传媒、文化策划公司进行对接,对县域传统古镇、古

村进行文化产业精准策划和深度开发;积极尝试探索精典景区、特色村镇横向文化旅游连片建设实践途径,逐步实现集团化发展。

第三篇:创新基层文化建设 提升农村文化内涵 服务“三化”协调发展

创新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农村文化内涵

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日趋丰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时俱进地创新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农村文化内涵,不仅是广大群众的呼声,也是‚三化‛协调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

创新基层文化建设,要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注重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素材来源,文化发展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文化作为基层政府手中一个无形的工具,只要利用的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内涵丰富的国家政策、法律知识揉入人们喜闻乐见、表现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中,或者在文化活动中以有奖问答的方式,宣传科学发展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使文化活动成为宣传教育的阵地、服务‚三农‛的平台和丰富百姓生活的集会,用这种方式来宣传政策,群众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特色鲜明的文化也是一个乡镇发展的招牌。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空壳,同样,没有文化的乡镇,也不会在招商引资中具有独特吸引力。当前,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大潮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

大趋势,积极考虑文化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特色文化相协调,必然成为乡镇‚三化‛协调发展的亮点招牌,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择优而来,进而使企业自身文化与当地文化紧密糅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人民。

创新基层文化建设,要充分依靠群众,全面服务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创新者。群众文化是推动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和基础。基层文化创新要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以文化的形式体现群众诉求,展现群众风采,愉悦群众身心。因此,基层文化建设要广泛发展乡镇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农村卫生文化、农村社区文化等,不断扩大文化活动覆盖面,让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式,并有效的组织各行业展开文化活动比赛、汇演等,利用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创作动力,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采取请进来学习,走出去交流表演等方式,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发展民间文化的看点、亮点及特长。与此同时,基层文化发展要全面服务于群众,在探索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创新。基层文化建设的好与坏,就看基层文化能否为群众带去所需,是否与‚三化‛协调发展的精神实质相吻合。因此,基层文化建设要做到:农村群众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文化能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

农民种田、养殖需要科技知识,文化能为他们传播科学技术;农民日常娱乐活动少,文化能为他们丰富业余生活。也只有这样,基层文化才能长远持续的发展。

创新基层文化建设,要不断丰富和提升农村文化内涵。农村文化的发展不能拘泥文化艺术形式本身,更不能仅为了娱乐而娱乐,而要不断拓展文化形式,丰富文化内涵,让农村群众真正感觉到文化气息的无所不在,在生活中体味文化,发现文化,刷新文化。有专家提出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建设一种包涵价值观、文化认知、交往方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这种理解既包含了价值观、文化认知等内在文化元素,又具有交往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等外在文化元素,是对农村文化丰富内涵的概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更要考虑其深远深刻深厚的文化内涵。新农村建设绝非单纯意义上的旧村变新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绝非单纯意义上的请农民上楼。‚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二十字方针的每一项内容都与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形式、科学知识以外,农村文化的内涵还包括用以规范村庄、社区秩序,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一整套公共规则、村规民约、公共舆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一个具备优良风俗文化的村庄,村民往往都十分团结,民风都十分淳朴,发展都十分和谐,这种驱动并不是来自强制命令,而是来自

村民自发地对优良风俗文化的认同和发扬。这也正是‚三化‛协调发展中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创新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农村文化内涵,要努力营造浓厚氛围。文化的发展,从创新到人民群众真正认可,需要一个过程。通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极大地促进农村优秀文化发展、创新、传播,助推‚三化‛协调发展步伐。例如充分利用农村庙会及传统节日,发扬传播传统民俗文化;在农村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活动;组织 ‚文明家庭”‚好媳妇‛、‚好邻里‛等模范评选活动;开展‚农村环境维护志愿服务‛、‘ 三化’发展知识宣讲‛活动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农民群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文化的存在,感受到文化带来的益处,在不知不觉中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进而认可并自觉发扬,在‚三化‛协调发展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基层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层次和农民素质的高低。进一步创新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农村文化内涵已然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也只有具备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型城镇化,才真正有品位、有品质,符合‚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证明。

下载创新基层文化宣传载体 引导农村主流意识形态2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基层文化宣传载体 引导农村主流意识形态2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