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许会萍诊所医疗废物、污水处理方案
许会萍诊所医疗废物、污水处理方案
一、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治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本诊所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定本方案。
二、本诊所设专人管理本单位在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时收集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放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等待统一处理。
三、医疗产生的水,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汇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四、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物,应当消毒后做毁型处理。
五、能够焚烧的医疗废物,应当及时焚烧。
六、不能焚烧的医疗废物,消毒后挖坑深埋。
第二篇:许会萍诊所选址报告
许会萍诊所选址报告
一、拟设中医诊所的位置
地理位置:拟设诊所位于金星小区113号。南北汇东西路与鱼龙街之间,东西介于人民路与温泉路之间。
诊所规模:使用面积140平方米。
二、拟设诊所选址依据
1.宜良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医疗卫生事业相对落后,存在医疗水平不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城中建设一所中医诊所,可以部分缓解居民看病难等问题。
2.中医诊所与城中各大医院不在同一个街区,避免了医疗资源上的重复设置。
3.中医诊所周边小区集中,周围环境噪音小、无重污染,保证了就医环境的方便、安静,可更多地服务于周边多处住宅小区的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
4.中医诊所选址为金星小区,是临街门面房,绿色环保,交通方便,消防合格,就医安全。
5.中医诊所营业用房为框架结构,抗震效果好;座北向南,前后5个卷帘门,通风透光好;房屋设计合理,有两个卫生间、有大厅,便于分隔。
6.中医诊所上下水、电一应俱全,管道及控制阀在屋内,便于管理、应急。
宜良许会萍诊所 2015年12月10日
第三篇:诊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诊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配备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设备,设施,不得露天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2、使用专用工具,防渗漏,防遗撒
3、馋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的排泄物按规定用优氯净严格消毒
4、医用垃圾,输液器,注射器需毁型处理,用氯净消毒
5、医疗垃圾能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6、做好门诊日志消毒登记
7、做好医疗废物处理登记制度
第四篇: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处理整改措施
医院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处理整改措施
2013年6月8日,市卫生局与环保局联合检查组到我院检查督导工作,对医疗废物管理及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监督意见,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尤其是污水处理不达标问题,指定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检查、督导、落实本院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的管理工作,要求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确保医疗废物处理及污水排放符合《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中相关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医院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细致、实操性强的应急预案。
二、加强对病区护长、清洁工、污水、污物处理专职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转移、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
三、设专职人员负责管理,鉴于此岗位的危险性,除每月增加100元补贴外,每年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给予预防接种。
四、各科室运送医疗垃圾必须用周转桶,以防渗漏、防遗撒、防刺伤。周转桶每天清洁消毒。
五、医疗废物暂时贮存间加装防蚊蝇、防蟑螂网窗。
六、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污水处理专职管理员每天清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及污泥,清理出的东西按感染性垃圾处理。
七、根据每天住院病人数,评估医院工作量及污水量,进行人工投放消毒药液。
八、污水处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九、每日监测污水总余氯2次,控制出水中过高余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并做好登记。
十、争取尽早修复自动投药机或重新购买污水处理设备,以确保能持续、有效地对污水进行消毒。
二0一三年六月九日
第五篇:医疗废物、污水处理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管理。
二、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成员由分管领导、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防保科、后勤科、保卫科组成,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三、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和转运由后勤科负责,院感科负责监督检查,各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为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
四、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要按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桶)分类收集。
五、医疗废物应放在标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塑料袋(桶)内,由专人收集到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暂存,由绵阳环卫监察大队及时转运集中处置,并分别做好院内和院外交接登记手续。
六、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七、医疗废物运送要封闭袋口,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八、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和生活垃圾混放。防止发生流失、泄漏和扩散,防止直接接触工作人员身体。
九、医疗废物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天,更不得在露天存放。每天(每次)运送废物结束时,对容器和运送工具及场所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十、指定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交接工作,资料保存3年。工作人员在收集、运送医疗废物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医疗废物对人体的伤害。一旦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登记、报告等措施。
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一、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院长为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由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全院医疗废物室外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后勤科负责安排专人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和暂存,对运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培训,负责对运送人员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运送人员负责将医疗废物交由绵阳环卫监察大队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交接有关内容的记录,保存好医疗废物交接三联单。
三、院感科负责监督检查医疗废物收集、包装、转运、暂存、交接等各环节质量,并给予业务指导。
四、各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为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做到分类收集、封口规范、转运及时,交接记录齐全,并保持科室去污间医疗废物存放区的清洁。
五、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发生。
医疗废物院内运输管理规定
一、运送人员每天上午8时30分和下午4时30分从各科室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从高楼层到低楼层的路线从专用电梯送至垃圾贮存间,并锁好门窗。
二、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垃圾贮存房。
三、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四、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五、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六、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浓度>1000mg/L)对运送工具(推车及容器)进行擦拭或浸泡,运用医疗废物的专用车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医疗废物集中存放场所管理规定
一、在医疗废物暂存间暂时贮存医疗废物,有严密的封闭措施,加盖、上锁,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二、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三、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四、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医疗废物暂存间,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浓度>1000mg/L)对垃圾房的墙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定期喷洒防蚊蝇、防蟑螂药物。
五、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交接工作要求
一、运送人员收集各科医疗废物要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科室实行登记记录。禁止工作人员及清洁工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三、运送人员将医疗废物交于指定的垃圾处理部门时应进行交接点数,详细记录重量、袋数、时间并双方签名。
四、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管理意外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一、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及领导。
二、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三、组织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四、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的区域和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五、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六、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七、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当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医院污水处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
二、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医院排放系统进行维修。
三、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操作前后洗手。
四、每日监测污水总余氯2次,并做好登记。
五、每季度配合环保部门做好污水监测。
六、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放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6.5mg/L。
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