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亮点、形成特色、务求实效,构建基层党支部组织坚实堡垒
突出亮点 形成特色 务求实效 构建基层党支部组织坚实堡垒
——掘进预备队创先争优党建示范点材料
今年以来,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根据公司、矿党委精神,掘进预备队支部积极开展了争创‚示范党支部‛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区队安全生产,推动了和谐矿区建设。其主要工作如下:
一、夯实基础,加强制度建设。
掘进预备队支部结合矿党委下发的有关文件和自身实际情况,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副组长,副区长、工会主席、技术员、团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创先争优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积极召开 ‚创先争优党建示范点‛活动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创建示范党支部、党员示范岗等具体考核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使创建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二、深入开展亲情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掘进预备队支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不断探索职工安全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3+3‛亲情安全教育法。第一个‚3‛即‚三项‛亲情感化法。一是亲情帮教感化。党员干部在生产过程中对违章职工严查、深究其思想和行为违章基础上,耐心讲明违章条款、危害,和违章职工交心结友,真情描述安全操作流程,使违章职工在亲情氛围里受到安全教育,在平和状态下自觉接受违章处罚,努力成为本质安全职工。并定期开展党员干部与违章职工‚谈心会‛,通过沟通彼此间的思想,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团结,达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搞好工作。在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谈心会‛教育职工20余人次,隐患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1%,隐患整改率达到100%。二是亲情回访感化。该支部把区队全体职工的年龄、工种、家庭住址、手机号等情况都一一详细记录在案,对受到违章处理的职工,组织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到家、宿舍去看望问候,了解违章职工心情,做好解惑释疑工作,感化职工提高安全认识,自觉搞好安全。一次,队里的一名新工工作中出现了‚三违‛,但这名职工下班后就休班直接回家了,在支部书记鲁兵锁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组织了三名党员赶往60公里以外职工家中,见到这名新工后他问这名职工兄弟:‚在井下‘三违’是咋发生的,都有啥危害呀?‛今年48岁的鲁兵锁说话像老大哥一样亲切,一下子拉近了与这位职工的距离。等这名新工说明原委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井下作业环境特殊,一不留心就会出事儿。咱只要按规程办,就能搞好安全。你从家出来到矿上干活儿也不容易,图什么啊,不就是幸福和效益吗?‛看到眼前这位一不沾亲、二不带故的大哥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自己好,这名新工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当即表示今后一定按章操作,坚决杜绝违章,后来这名新工由于工作勤奋,业绩突出当上了班长,成为了新工中的佼佼者。三是区内处罚亲情减免感化。即受到处罚的职工,凡家属陪同来矿的,并能正确认识到违章危害,可以减免处罚,把安全管理自主权留给受处罚的职工家庭。该支部还通过座谈会,让职工家属在座谈会上对丈夫进行说教,并对今后如何干好工作下了保证。并对今后如何做好丈夫的‚后勤部长‛、吹好安全生产‚枕边风‛、多诵‚安全经‛做了表态发言。通过感化教育,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提高,也促进了职工在今后工作中的正确操作,确保全体职工做到自己不违章、身边无‚三违‛、岗位保平安。职工这样说到:‚这样的座谈会使家庭亲情化教育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为构建和谐区队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个‚3‛即‚三亲‛安全活动法。以学习《弟子规》为切入点,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开展安全亲父母、亲妻子、亲儿女的‚三亲‛活动。借助家人、家庭的力量,通过父母的安全心、妻子的安全情、儿女的安全愿,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自保、互保意识,使全区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场管理秩序得到优化,工程质量明显上升。
三、以争创“党员先锋岗”为抓手,保障生产任务全面完成。
掘进预备队党支部以“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在生产创水平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面对1223工作面条件复杂,顶板压力大、底鼓严重,后路巷道严重变形,影响了生产进度,党员出主意想办法,主动请战,组织突击,经过连续几天的奋战,将后路150米巷道卧底600mm---800mm,巷高全部达到3.6米,作业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地保证了困难条件下工作面的安全顺利推进。在1223创建精品头面工作中,党员主动承担关键任务,精雕细刻,深化提高,使1223工作面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为区队争得了良好的声誉。
面对今年的新任务、新形势。我支部在党员中开展了“赛材料节约、赛产量完成、赛质量提升、赛安全隐患低、赛纪律遵守”的“五赛”活动,共收到合理化建议 58条,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项目8项,修旧利废12项次。
四、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凝心聚力,促进和谐区队建设 掘进预备队党支部紧密结合矿井发展形势,将发展过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当成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在全队深入开展了“一个准确把握,达到两个统一,破除五种思想,树立五种意识。”主题教育,有效地统一了全队职工的思想,鼓舞了干劲。
“一个准确把握”,即准确把握区队发展的新形势和面临的新背景,认清肩负的责任。达到“两个统一”,就是把广大党员和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矿党政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及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立足本职,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好党员、好职工”的思想认识上来。“破除五种思想,树立五种意识”就是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树立工作创新意识;破除推诿扯皮思想,树立相互协作的大局意识;破除苦熬思想,树立攻坚必胜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工作争先创优意识;破除“家大业大”思想,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今年6月,我支部通过开展以“举办一次知识竞赛、选读一本好书、开展一次党员干部访谈”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从而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意识统一进步。
这次以“忆党史、谋发展”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突出《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党章及集团公司及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通过自下而上地学习党的理论、党的知识、党的历史,学习党章知识和集团公司及矿“十二五”发展规划内容,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辉成就,深化学习效果,激发职工为公司和矿“十二五”发展建功立业的创业精神。
选读一本好书活动,主要推荐对提升职工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有很大帮助的《员工突击》一书。该书提出了勤奋、忠诚、敬业、学习、心态等八大攻略,采用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和寓言故事,寓意深刻,饱含哲理。该支部利用上党课、学习会、班前会等时间组织集体学习,边学习边讨论,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体会去感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学习以提升职工学习力和执行力,指导和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创新发展。开展一次党员干部谈心得活动,要求党员干部根据各自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情况,结合工作实际,谈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要求所有党员干部每天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书学习,坚持记好学习笔记和工作日志。采取党支部组织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定期检查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笔记、学习效果及工作日志。
在思想意识统一后,我支部结合实际,由区长、书记发出倡议书,全体职工签名,深入开展了“四铭记、四树立”主题教育,即铭记生存第一,树立永远的争创与危机意识;铭记规则第一,树立永远的服从与执行意识;铭记团队第一,树立永远的合作与大局意识;铭记忠诚第一,树立永远的感恩与牺牲意识。使全体职工懂得彼此融洽交流,相互鼓励,工作中互帮互助,以最佳状态奉献全队。
第二篇:议基层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如何紧贴部队实际突出实效
议基层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如何紧贴部队实际突出实效 党日制度是党的基层组织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公安边防部队由于点多、线长的特点以及工作性质决定了官兵遂行任务多,执行任务较分散,经常处于动态之中,给党日制度落实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好基层党支部在动态条件下过好党日生活,直接决定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坏,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动中过”的特点规律,不断改进开展党日活动的方式方法。
一、针对“动中过”人员分散集中难的实际,灵活组织实施。公安边防部队的基层党支部,不论是派出所、工作站、机动队还是执勤业务科,在进行党日活动时总有部分党员在执行勤务,很难把所属党员全部集中开展组织生活,客观上给党日制度落实带来一定影响。要坚持集中组织与分头实施相结合,统一计划与自主安排相结合,上级机关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限,各基层单位根据本单位党员队伍状况,自行调整计划,灵活组织实施。一是相对集中时适时组织。对于明确规定会议人数的党日内容,如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及报告工作、接收预备党员等内容,根据担负任务情况,在人员相对集中时组织实施。比如,抓住统一部署任务、晚间等有利时机,组织过“大党日”,集中利用一个党日时间,同时安排多项组织活动,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一项接着一项搞,提高党日时间的利用率,防止和客服因支委成员在位少、无法召开支委会而耽误工作的现象。二是任务冲突时穿插组织。动态条件下工作任务临时性、突击性强,难以按部就班落实党日制度,必须坚持在结合上做文章,在渗透中见成效,做到能穿插的见缝插针,能分流的小群多路,能压缩的合并组织,能“粘贴”的搭载进行。在部队担负重大任务时间紧、头绪多、任务重的情况下,进一步细化党日活动计划,将活动内容“化整为零”,分步组织实施,充分利用训练间隙、阴雨天气等时机,见缝插针地搞教育、上党课,使党日制度不因任务冲突而中断。三是零星分散时挂靠组织。针对人员分散、组织不够健全的实际,按照居住地点相邻、工作性质相近、隶属关系相同的原则,对部分单位党组织进行合理整合优化,对住在集中营院的零散党员挂靠到建制单位党组织,蹲点机关干部挂靠所在基层党组织,对长期在外单独执勤的成立临时党组织,确保党员走在哪里,制度落实就跟进到哪里,使党日制度落实辐射全岗位、覆盖全员额。
二、针对“动中过”任务明确要求高的实际,紧贴中心开展。近年来,部队执行了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国庆等大型安保任务,同时“两节”、“两会”等安保任务每年都在进行,还有爱民固边战略、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维稳等工作任务。因此,必须坚持党日活动跟着中心走、围绕任务转,使党日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大项任务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既增强了党日活动的针对性,又促进了中心任务完成。一是内容设置围绕中心。着眼担负任务安排党日活动,坚持党的会议突出议管抓训,党课教育突出激发练兵动力,开展组织生活突出营造创优氛
围,发展党员突出过硬军事素质,切实把党员的心思和智慧凝聚到打基础、提素质、强练兵上来。针对官兵驻守边疆、地理偏僻、经济不发达等不同特点,以“忠实履行使命”、“强化核心价值观”、“带头经受苦累考验”等为主要内容,持续开展系列党课教育,强化党员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意志品质。二是作用发挥服务中心。坚持把动态条件下落实党日制度作为大项任务完成的一项重要保证,做到党组织开展工作紧贴中心,党员干部工作精力聚焦中心,普通党员主体作用保障中心。三是实效检验依托中心。衡量动态条件下党日活动的质量效益,关键是看党日活动是否有利于部队核心凝聚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党组织带领官兵遂行任务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广大党员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谋划决策、组织指挥、业务技能、情况处置及自身形象等情况,结合大项任务中开展党日活动,适时组织党员给个人“画像”、群众给党员“打分”、组织给党员“打分”,使党日制度落实与大项任务完成做到两不误、互促进。
三、针对“动中过”干扰多条件差的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动态条件下,部队工作任务头绪多、临时性突发性强,而且各种保障条件差,确保党日制度高标准落实,领导机关必须统筹更加科学,指导更加有力,服务更加到位。一是搞好统筹协调。结合动态条件下党组织建设的特点规律,注重科学统筹、合理安排,确保党日活动时间不“缩水”,内容不缺项,程序不走样。统住时间——要利用每月首长办公会、每周交班会等时机,控制工作总量,减少临时性任务,留出党日制度落实的时间。统住内容——采取“征求官兵意见、基层制定上报、机关充实审批”步骤,自下而上的确定党日活动内容,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统住程序——依据总部《关于严格落实党日制度的意见》,进一步细化规范落实党日制度的程序办法,以严格的程序保证活动质量。二是加强检查督导。对党日制度经常性落实,政治机关要坚持每周组织一次检查,每月汇总一次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讲评,及时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基层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开展主题教育等重要内容,首长机关要下到基层,面对面的检查,手把手的帮带。三是积极创造条件。为营造“动中过”的良好环境,注重做到“三个一”:建立一个学习教育资料库,结合动态条件下部队建设实际,汇编下发基层党课教育提纲,解决基层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充实一套配套活动设施,为基层配发电脑、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便于积累资料,制作鲜活的活动教材。开设一个交流互动平台,定期召开动态条件下党组织建设座谈会,评选动态条件下优质党课,及时传达上级指示、介绍经验做法、宣传先进典型。
第三篇:强化统筹理念 整合组织资源 探索构建首都特色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强化统筹理念 整合组织资源 探索构建首都特色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是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围绕本次研讨会“区域化党建与社会建设”的主题,结合北京市近年来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实践和探索,从三个方面就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区域化党建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是系统论关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理论、微观经济学关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规模效应理论和合作经济学关于“通过合作能够获得整体最优”模式在党建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2009年郑州会议、2010年青岛会议和贵阳会议明确了区域化党建是“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的基本界定,对区域化内涵进行了不断深化。根据中央对区域化党建的界定和要求,结合北京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应包含以下应有之意:
(一)从主体构成来看。区域化党建格局是以街道为区域界限,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区域内各类党建元素为工作主体的党建体系。街道党组织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领导核心,履行统筹领导和整合协调职能;社区党组织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组织基础,引领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服务党员群众和驻区单位;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重要力量,发挥资源优势参与地区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重要对象,通过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健全组织、创新载体、扩大覆盖;党员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驱动主体,突破组织关系限制带头参与地区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区。
(二)从实现途径来看。区域化党建格局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以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系为基础,以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为平台,以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活动为载体,以优化、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和动力要素为抓手。在领导体制上,由区域内各类党组织条上管理和自我运行模式向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相关辖区单位党组织为主体共同参与、协商共建的领导体制转变;在运行机制上,由条块分割、互为封闭的治理模式向区域联动、一体发展转型;在组织设置上,由“伞状结构”、层级分明的组织格局向非行政的扁平化、区域化组织关系过渡;在工作方式上,由固定性、统一性、指令性方式向协商性、合作性、自愿性方式发展;在党员管理上,由单一组织隶属关系管理方式向开放式组织活动、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在资源利用上,由资源自有、自控、自我使用向资源整合、共享、效用最大化提升。
(三)从现实意义来看。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社会结构变革,需要通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弥合组织缝隙;居民群众与驻区单位的多样化需求,需要通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整合组织资源;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需要通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拓展组织功能。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有利于以党的建设带动社会建设,维护、实现、发展好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满足城市基层多元主体的公共需求,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有利于以组织覆盖延伸社会管理,形成条块结合、纵横相容、有机互补的组织架构和区域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以党建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区内各类资源有序流动、有效利用,形成推进区域和谐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北京市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市现有社区2642个,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社区党员38.4万名,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1.5万余名。适应首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北京市在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通过抓好“三个统筹”,即:统筹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统筹党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统筹社区党建与各领域党建,不断探索建立开放型的组织体系和联动型的党建载体,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统筹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以党建工作带动区域化发展
市委始终坚持围绕社会建设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社会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确保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目标上相统一、体系上相支撑、部署上相呼应、成效上相促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以党建工作引领社会建设。市委从首都的特点出发,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于2008年成立了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刘淇同志任组长的“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社会建设和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市级层面成立了市委社会工委,街道层面组建了街道社会工作党委,具体负责社会建设和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先后制定了《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等指导性文件,理顺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运行体制,从制度上明确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服务载体,以党建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围绕重大活动,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中,组织23万名党员到社区党组织登记报到,成立了一支80万名以党员为主体的首都治安志愿者队伍,为各项活动的圆满成功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围绕社区发展,广泛开展了创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星级党建示范社区主题活动,涌现出“小红帽”党员责任岗、“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党建品牌。围绕服务群众,以社区服务站为平台,开办“一门式”服务窗口,创新社区民情日记工作法、“四五六”工程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服务载体,有效实现了政府公共服务和党建服务重心下移,有力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三是夯实工作基础,以社会建设保障党建工作。把党的建设保障工作与社会建设基础工作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将党建工作人、财、场地建设纳入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当中。在确保“有人管事”上,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选聘大学生社工和大专以上人员进入社区工作,按照年人均5.5万元的标准核定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基本待遇;在保障“有钱办事”上,按照党员年人均不低于100元的标准核定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区县财政统一拨付,通过市区两级党费返还、专项活动经费补贴等方式加大经费投入;在实现“有处议事”上,采取“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置换一批”的方式,1000个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达到了350平方米,计划在年底前全部达到350平方米的标准。
(二)统筹党内资源与社会资源,以共建共享实现区域化整合
市委始终坚持“区域统筹,集约共享”,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资源优势,整合、激活、优化区域内各类社会资源,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封闭到开放、由分割到统筹的良性发展。一是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建立共驻共建机制。由党组织牵头,依托街道社会工作党委和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协调委员会及分会,吸纳驻区单位参与,广泛开展联建共建、双向服务活动,探索形成了“五委两会”、“六方协调合作机制”、“双向互动折子工程”等共建模式。朝阳区朝外街道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由外交部等中央单位、市区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和“六小门店”作为单位会员,由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共和国将军和社区代表等作为个人会员的全市首家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发挥各方作用,共谋地区发展。二是激活社区党员资源,搭建发挥作用平台。尊重和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将党员凝聚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要驱动力量。全市82%的社区建立起在职党员向居住地报到制度,83%的社区形成了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了“关系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石景山区制定了“三管一辐射”工作思路,即:管好自己的、管住外来的、管活驻区的、辐射空白的,通过“社区联建门店”活动把社区的商业门店党员全部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三是优化社区网络资源,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深入开展北京市“数字家园”社区建设,发挥数字化管理、网络平台和手机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势,畅通舆情、反映民声、化解矛盾。西城区开通了社区视频博客,设有党建工作、社区动态、居民风采等9个专栏,引导社区居民将身边发生的事、自己想做的事和对党组织想说的话以视频形式录制上传到博客空间,社区安排专人负责在线答疑解惑,实现了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实时交流、网络沟通、动态服务。
(三)统筹社区党建与各领域党建,以组织联动构建区域化格局
市委和各级党组织着眼于社区党建与其他领域党建的联建互促,探索建立纵横相融、有机互补的组织和活动架构,努力实现各领域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一是以商务楼宇工作站为载体,探索建立“社区+楼宇”党建工作模式。结合商务楼宇“竖起来的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高度聚集的特点,探索建立产权、物业、楼宇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和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站“五站合一”的工作模式。2009年市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用于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建设,目前已建立楼宇党建工作站1128个,占楼宇总数的90.3%,覆盖5.6万余家商户、68万从业人员和2.68万名党员,依托社区党建有效拓展了非公党建的组织覆盖和发展空间。二是以“三进两促”活动为抓手,探索建立“社区+机关”党建工作模式。2009年在市直机关116家单位、近7万名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促发展、促和谐”活动,先后有2100多批次、18.8万多人次市属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市、区属机关与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1875个,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方面加强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在服务社区的实践中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机关作风。三是以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属地化管理为契机,探索建立“社区+律师”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首都丰富的律师资源优势,在各街道司法所与辖区律师事务所普遍建立起“两所联系沟通”机制,在社区建立了1400多个“社区法律服务室”,深入开展了“一社区一律师”等活动,发挥律师业务优势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推动律所业务拓展与党建工作的双提升。
三、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启示与思考
(一)加强领导,强化职能,是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的根本前提
实践证明,区域化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不能各自为战,需要市、区党委高度重视,整体规划,充实力量,统筹推进;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守土有责,引领促进;需要相关部门党组织发挥优势,共同参与,提供支持,协调共进。通过建立上下联动的领导体系和党组织牵头的工作机制形成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组织合力。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践证明,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放到社会建设工作大局中去谋划,以党的建设服务发展大局,破解发展难题,聚合发展力量,营造发展氛围;以党的建设服务民生大局,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群众愿望;以党的建设服务稳定大局,化解矛盾问题,疏导民情民愿,维护和谐稳定,以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检验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三)区域统筹,集约共享,是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基本原则
实践证明,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需要强化统筹协调的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需要建立条块结合的组织设置模式,构建多方参与、多重管理的大党建格局;需要搭建资源共享的优化整合平台,通过区域内组织资源、工作资源、人才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相互融合,形成组织共建、队伍共有、党员共管、设施共用、事务共商、活动共搞、工作共进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