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军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铁军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什么是铁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不仅只有一个铁军,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就有铁军之称;后来又有新四军被称为铁军„其实,按照我的看法红军都是铁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也都是铁军。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著名的“铁军”—新四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根据作战需要,经中国共产党同意决定把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把活动于江南诸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力军,是中国抗战的一支中坚力量。而“铁军”则是对它战斗精神的一种赞扬。随着国土的大片沦陷和抗战艰巨性的加剧,新四军活动的区域逐渐变成了抗战的最前沿。在战火硝烟弥漫的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支担负民族解放历史使命的人民武装,挺进华中敌后,浴血奋战,在对敌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无往不胜的“铁军”,新四军经受住了战火的洗礼,没有辜负人民的殷切希望,顶住了日本疯狂的进攻,他们的英勇战斗为他们赢得了铁军的称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历史贡献。新四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了以“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为主要内容的“铁军”精神。
铁军精神即指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
它是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为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是一种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坚如磐石的团结互助精神;是在艰苦条件下苦不说苦累不说累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铁军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昭显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壮美情操。它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把中国文化的传承美德在新四军将士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一部分。
铁军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它扎根于神州大地,深受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滋养,浸润着民族魂魄的基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铁军精神仍然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是指引中华民族巨轮前进的灯塔,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容。铁军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我党我军的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它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又具有长远的价值、永恒的魅力、普遍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以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铁军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化和发展。铁军精神突显了那一时代的军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而不惜舍生忘死、不惜艰苦奋斗,在今天看来那一时代的共同理念就是具体化为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念的价值内核,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和”文化的鲜明体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对人民的无比热爱,是新四军广大指战员自觉自愿为人民牺牲奉献的动力之源。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弘扬奉献精神,把服务人民作为全部行为的根本准则。我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必须时刻牢记并不折不扣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亿万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全力支持,才能形成夺取胜利最深厚、最伟大的力量源泉。爱人民、为人民是我军一切奋斗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形势任务如何变化、利益关系如何调整,我们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深厚感情不能变,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舍得一切,把人民需要作为最高需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积极主动的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
面对着这样一个既是机遇又有挑战的时代,我们要坚守铁军精神的阵地,主动出击,继续发扬铁军精神,把铁军精神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使其得以深化和发展。铁军精神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它远远超出了时代的适用范围,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今天的铁军精神除继承了原有的实质内容外,社会的发展又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内容,可以说,铁军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考察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即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的需要的角度来考察和评价主体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铁军精神的主体是新四军战士,而马列主义则是铁军战士的精神客体,它是指引铁军战士同帝国主义反动派斗争的一盏明灯,是铁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进行斗争的精神力量。而在现阶段,铁军精神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那些为了人民健康幸福、为了社会和谐安定、为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华夏炎黄子孙;是那些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因此铁军精神的主体性更强、范围更广、兼容性更大。这也体现了铁军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己。
在铁军精神主体变化的同时,铁军精神的客体也随着主体而不断的演变和深化,由马列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因此,正是由于客体的发展变化才使得主客体相辅相成,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铁军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把铁军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对于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念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有很强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对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重要的作用。铁军精神告诉了我们要永记服务人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于创新,不但要有制度的创新,经济的创新,科技的创新,还要有精神的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都是精神层次的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并且,就我们大学生而言,“铁军精神”对弘扬和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大学精神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新四军在八年的抗日烽火和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铸就的“铁军精神”是传统爱国主义精神和近代民族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为我们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大学是探求学术和真理的神圣殿堂、文化创新和知识传承的基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大学生所共有的一些思想品质和价值理念,这就形成了我们的校园文化。“铁军精神”是新四军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几年来,盐城市新四军研究会和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铁军精神进校园”活动。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学习新四军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公仆心”;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众志成城,赤诚团结,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其目的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学习、宣传和弘扬,深刻把握“铁军精神”的漫长历史、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激励团员青年奋发自强、刻苦求学、努力成才。
“红色资源”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红色资源中的“铁军文化”所蕴含的“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铁军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和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进取精神。
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要像新四军广大指战员那样,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倍加珍惜和誓死捍卫国家、军队、军人的荣誉,不断激发为国家荣誉和军队荣誉而奋斗牺牲的精神。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遵守社会一般道德规范与军队特殊道德准则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追求崇高的指南针,成为崇尚荣誉的航标灯。
铁军精神凝聚了那个时代的军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而团结奋斗舍生忘死,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中国人民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和谐社会)而共同奋斗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铁军精神都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精神楷模,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一面旗帜,它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们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时刻努力着、奋斗着,今天我们仍然要弘扬铁军精神,为振兴中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篇:海尔核心价值观与海尔精神
海尔核心价值观与海尔精神
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创新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
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是创新。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能体现海尔精神的两句话: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案例
A、三小时抢订单--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了
“订单就是命令单”,海尔人就是用这种意识,使海尔产品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1999年1-9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117%。德国经销商史密斯先生与海尔人做了一笔生意,改变了他十几年来的一种信念。
“嘟……”海外推进本部的电话又急促地响起来。这是德国经销商史密斯先生打来的订货电话,电话要求“必须两天之内发货,否则订单自动失败。”
两天内发货实际意味着当天下午所要货物就必须装船,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2:00,如果按海关等有关部门5:00下班计算的话,时间只有3个小时了,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
“订单就是命令单,海尔人决不能对市场说不。”几分钟后,一个大胆的决定产生了:船运、备货、报关几项工作要齐头并进,一定要确保货物在当天下午发出。
时间在渐渐逝去,一分、两分、十分……空气仿佛变得凝固起来,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调货的、报关的、联系船期的……订单面前,海尔人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发挥到了极至。
当天下午5:30,当史密斯先生得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后,发来一封感谢信:“我做家电十几年了,还从没有给厂家写过感谢信,可对海尔,我不得不这样做!”
B、徐洪泰--过迪斯尼乐园而不入的海尔人
故事背景:1999年4月30日开始,海尔集团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厂。作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负责人,徐洪泰第一次去就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接待过许多中国代表团,但是没见过像海尔人这样抢时间工作的,即使路过迪斯尼乐园也不进去,这种精神真了不得!”一见张瑞敏总裁的面,F州的办公厅主任R先生就在张总裁面前夸起了海尔人。
原来,海尔冰箱进出口公司的徐洪泰到美国F州开展业务,当R先生得知徐洪泰是第一次到美国时,硬是把徐洪泰拉到了迪斯尼乐园门口。面对R先生的盛情,徐洪泰婉言谢绝了:“谢谢,但我的工作还没干完…….”R先生感动之余伸出了大拇指:“我接待了上百个代表团,不提到迪斯尼乐园玩一玩的,海尔人是第一个!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海尔在短短十几年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这么多奇迹!”
第三篇:浅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及其构建
浅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及其构建
闻乐
西南林业大学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工业设计2007级
价值观是人类在各种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价值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荣辱的根本标准,是人们对事物趋、避、亲、逆的主导因素,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实质和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人们开始分类探索不同群体的核心价值观。
一、浅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即: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这一核心价值观是科学可行的。
这一价值观的科学性,就在于它精辟地概括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是丰富的,有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生活方面的、道德方面的等等。核心价值观应是处于核心地位,对认识主体的价值尺度、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产生最重要、最深刻、最广泛影响的价值观。上述三句话的核心价值观,把大学生价值观中最重要、最核心,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最大的内容作了精辟概括。做人、成才、立业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追求,是大学生之所以上大学的根本目的。爱党爱国,是当代大学生做人的前提;勤学善思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历练本领是大学生立业的条件。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价值观中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特点。
这一价值观还同时反映了大学生主体价值目标的普遍要求。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差异性价值目标追求的群体。党的教育方针规定大学培养的是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目标追求也会有差异。三句话的核心价值观较好地兼顾了这种差异性,正确处理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关系。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成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你只要是一个大学生,不管你是党员、学生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可以用三句话要求自己,做到了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保证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与此同时还注意了社会价值目标与个体价值目标的一致性。任何国家、民族、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目标。同时,任何社会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一般说来,社会价值目标制约着个体价值目标,只有与社会所主导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价值目标相一致的个体价值目标,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实现。三句话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很好地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与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价值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现实的、具体的、可行的价值目标内涵,使所提出的价值目标成为社会和个体的共同追求,增强了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实现价值目标的可能性。
二、如何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培育途径有:
1、知识传播途径
所谓知识传播,就是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内化。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高等院校一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三要着重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与肩负的神圣使命,克服各种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
2、深入社会途径
所谓深入社会,就是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际活动。例如有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西柏坡、白洋淀、延安、瑞金、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参观,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做社会调查,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从点滴做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3、情感锤炼途径
所谓情感锤炼,是指通过各种文化渗透途径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一是高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高校要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仪式、标志符号以及重大场合来宣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是高校要运用现实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调节规范途径
所谓调节规范,就是从心理上和制度上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原理表明,任何正确的价值观都有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接受程度等差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如此。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时,一要注重思想调节,要营造公平、公正、平等、关爱的氛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二要制度规范,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规章制度。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规章制度是以服从和强制力为前提的,具有规范、引导、惩戒等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就更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个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核心价值观不符,那就需要用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其朝向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方向发展。
三、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须注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注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普遍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2、民族性
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崇高性
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四篇:浅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范文
浅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又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将长期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包围和渗透,如果我们不能为当代大学生灌输一种主旨明确、旗帜鲜明的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丧失这一阵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理论体系。从层次结构看,它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层次、马克思主义价值学层次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层次。从时空结构来看,它包括马恩的价值理论、列宁的价值理论、毛泽东的价值理论、邓小平的价值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价值思想和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价值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适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空间范围,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范畴、本位价值、核心内容、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规范制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理念、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其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义利关系的处理也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基本规范。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总观点、总看法 ,是人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总体系。核心价值观是这一总体系中最根本、最稳定的部分,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基于以上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理想、责任、创新”。其中爱国是精髓,理想是主题 ,责任是要求 ,创新是核心。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念。如今 ,爱国已成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瑰宝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因此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 ,爱国不仅要具有爱国情怀 ,而且还要认识怎样才是爱国。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自觉履行个人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这不仅要忠于党 ,忠于人民 ,忠于国家 ,忠于社会主义 ,而且还要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民族自豪感 ,增强民族自信心 ,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把促进祖国强大作为自己毕生的信念和价值追求。
价值是有层次的 ,理想则是价值观的最高层次 ,它决定了价值主体的先进性 ,进而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和价值实现的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也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大学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并以此作为自己最大的价值追求的目标。为此 ,当代大学生必须是理想的青年 ,必须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青年。因为这个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责任意识解决的是大学生履行什么职能、执行什么任务的问题。大学生只有确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 ,内在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动力才会持久不断地产生出来。将责任作为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 ,除了它是高校教育基本的要求之外 ,还有着特定的政治内涵。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历来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 ,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密切相关。在不同历史时期 ,责任是不同的。五六十年代的百废待兴 ,大学生肩负着沉重的建设重任 ,改革开放后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重任 ,这是每一时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的神圣责任 ,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只有把责任作为核心价值观来看待、来遵循 ,才能使大学生具有献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 ,才能勇于承担责任 ,不断履践责任 ,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必须和我国新世纪的历史使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国家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归根到底有赖于各个方面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生力军的大学生理应把创新作为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目标。创新的价值观包括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适应创新要求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价值观可以激励和孕育创新 ,形成创新发展的氛围 ,才能为创新发展提供引导和动力。没有创新的价值观 ,创新就既没有内在的动力 ,也失去了外在的条件。况且我们的文化中也还包含着一些因循守旧、不利于创新的因素 ,对创新起着抑制和阻碍作用。拥有了创新价值观 ,就可以克服这些因素 ,弘扬中国文化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传统 ,为创新提供持久动力。因此 ,创新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硬核和首要内涵。
(三)、着力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经过十几年的生命历程之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我们,在象牙塔里孜孜地为自己的未 来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原始积累。盲目的生活或许也会有些滋味,亦有不少显见的实惠,但我们已日趋成熟,距社会也不远矣,且正处于能力培养、性格塑造的关键时刻,一个用来来指导生活、学习、乃至长期人生规划的终极信仰,即人生价值观,亟待形成。
当今社会是一个大变革、多元化的时代,人民的价值观念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价值观念的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由一元为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这些转变强烈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和灵魂。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把握住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
第一,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还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第三,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面对灯红酒绿的美食城、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第四,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飘忽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邓小平三起三落,当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第五,选择高尚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品格。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要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第六,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推动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固化在学生的思想意识里,进而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五篇: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又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将长期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包围和渗透,如果我们不能为当代大学生灌输一种主旨明确、旗帜鲜明的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丧失这一阵地。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张田欣部长在讲话中精辟的把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内容概括为“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并强调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是要靠教育,二是要找认同,三是要有载体,四是要抓群体,五是要营造氛围,六是要形成制度,七是在实践养成,八是要持之以恒。那么,教育之前认同是开端,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寻求认同就更得摸清我们教育对象的各种特征,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好方法,好途径。
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取向
第一,在认知层次,他们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始学习理性的判断,但判断能力尚须加强。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所接受的信息和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但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分析辨别能力,由此决定了大学生巨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能力强,喜欢新鲜的东西,不论是新思想还是新事物;在网络上,偶像剧里随时把他们替变成理想中的自我。超现实主义非常强烈,以至于对现实不满,怨天尤人者不再少数。这种类型的人,走出校门,面对残酷的现实,不能承受压力,感叹怀才不遇者居多,对人对事冷漠,他们没有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正在形成中,这时正需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让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 1
他们的成长,始终在他们的身心中不断积淀流淌,使他们在面对多种价值观时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作出自己的价值选择。
第二,在价值取向上,作为“80后”、“90后”的一代大学生,他们的成长过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感召力。但改革本身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重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缺陷也充分地暴露出来,人际关系的趋利化倾向和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我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采用公开的隐蔽的手段与中国争夺青年人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自然成为了整个社会最敏感的地带。
第三,在价值观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凸显,我行我素,追求个体利益、个性发展、自我独立、实现个人理想;价值观念呈现多元性特征,自身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这一代大学生的缺陷是明显的:他们中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生活艰辛的深刻体验,更缺少挫折的历炼。还有一部分是单亲孩子,问题就更复杂了。
二、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行培养政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远远无法完成的。因此,必须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动党政系统、教学系统和学校管理系统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全校大学生,各有侧重,多系统、多角度、全方位努力,常抓不懈,才能可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大力推进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策教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表明,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典型案例和生动有力的事实与数据资料,有针对性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讲解,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多方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助于形成巩固的政治信念和社会信念。高校另外一个政治课堂是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和党员的定期学习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应该讲清、讲系统、讲得生动鲜活,只有清楚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到和谐起来的艰辛历程,才谈得上爱党爱国。
2、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科学理论知识的价值、专业的价值、职业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这些人生价值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技能,积极从事社会职业,创造物质财富和社会效益,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谁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稳定的社会职业,谁就拥有了创造财富、获得物质资料的基础,谁就拥有了未来。我们的教师不能站在社会主义的讲台上大肆宣扬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能培养共产党的掘墓人。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要针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学专业的特点和未来职业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其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一是充分利用校园内所有宣传阵地,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标语进行宣传、感化教育。例如一进校门的 “八荣八耻”等。“八荣八耻”,将“耻”字重新置于人人应当关注的突出位置,是要使人们在重视荣誉感的同时,也要确立正确的羞耻观,不但犯罪的事不能做,错误的事不能做,连同蒙羞的事也不能做,更不能以耻为荣,荣耻不分。这就为大学生理想人格建设从正反两个方面设定了不可动摇的新坐标,从而使学生明荣辱之分,知荣而勇为之,知耻而力避之,形成推动奋发向上、文明正义的强大内在动力。
另一个是红色文化宣传。校园广播歌曲皆为红色歌曲,还在国庆、七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唱红歌活动,校园里迅速掀起了一股学红歌、唱红歌的热潮。学生在歌唱中缅怀革命先辈,激发革命斗志,受到生动教育。每周五晚上露天播放爱国红色影片,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把革命先烈作为榜样来学习。
4、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得加倍重视实习、见习和实验教学等实践环节的指导,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任何职业化的专业能力、专业技术和技能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转化为技术和技能,历练好本领,才能形成学科优势和技能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立志成才,立业为民,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有心无力的抱憾。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固化在学生的思想意识里,进而外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