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3年度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精)
2003年度“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申 报 材 料
申报项目: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
常州市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程
项目摘要: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常州,是国家第一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新常州、构筑新优势”为总纲,以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战略目标,在加速发展城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时,着力改善老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提高市民居住质量。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按照“政府花钱建机制、百姓花钱买服务”的宗旨,彻底改变了常州市800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脏、乱、差”的状况,基本实现了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后转入物业管理的总体目标,惠及10余万住户,受益人口40万。
综合整治后的老住宅小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秩序有了明显好转、设施功能有了明显改善,转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2%,并被评为“常州市2003年度十佳好事”之一。常州市政府以此为新动力,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为城市化建设旧城改造老小区综合整治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项目申报陈述:
1、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住宅小区,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指标偏低,如70年代末建设的花园新村,其规划是按每3户2辆自行车的标准配置公共车库。大部分老小区未建封闭围墙,导致治安状况每况愈下,如丽华二村综合整治前每月被盗自行车就达30余辆。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与市场化的住房制度严重相背,导致老住宅小区内违章搭建、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破墙开门开店、侵占绿地等现象普遍存在,如清凉新村综合整治前破墙开门开店就有703处。由于年久失修,一些老住宅小区道路坑洼积水、房屋外墙风化脱落、小区绿地杂草丛生,如工人新村综合整治前外墙风化脱落导致居民住房渗漏的占总户数的25%。老住宅小区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普遍未实行雨污水管道分流,导致小区内经常发生污水漫溢和雨涝灾害。从老住宅小区居住对象看,以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居多,住房资源市场化的调节,自然形成了老住宅小区内居住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如机械新村,老年人占居民总数的45%;北环新村有下岗职工的家庭占居民总户数的35%,其贫困化、老龄化特征与新建小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居民要求改造老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呼声十分强烈。
老住宅小区较差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制约常州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瓶颈”。我市历年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较多,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反映也较为集中。老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迫切需要引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新机制,以适应城市管理的新要求。对此,我市转变政府职能,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化管理模式引导,常州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中,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建设人居最佳城市的 理念,将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常州市城市建设实施纲要,把全面完成市区800万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任务作为重点工程之一。
2、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民心工程
常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为突破口,始终把多办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常州市政府将64个总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区,按计划1997年至2001年,完成了白云新村、丽华一村等27个350万平方米;2002年完成了丽华三村、清潭五村等28个250万平方米;2003年完成了机械新村、北环新村等9个200万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任务。每年都将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考核项目之一,以此作为考察政府是否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职、多做利民之事的试金石。
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在环境整治方面,完成了房屋本体修缮、地坪设施整修、绿化调整等三大类20个子项目;在专项整治方面,重点完成了老小区内的雨污水管道分流、主干道修补、人行道板翻修、邮政信报箱更换、供电、电信等各种管线整修;在配套设施整治方面,重点完成了小区的区域封闭,补建公建配套设施,增加车辆停车泊位等公共设施。
整治后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在基础管理方面,对清理、腾退、回购的配套设施全部进行产权登记,使用权移交物业公司;每个老住宅小区都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定期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由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统一专业化的管理;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人员都做到统一标志,工作规范;建立了住户及房屋共用设施设备的档案;物业公司设立服务电话接受业主的报修、求助、建议、问讯、投诉等并及时处理,业主满意率达到96%,便民维修服务零修及时率达到100%,返修率控制在1%,并做好回访工作。老小区内居民对新出现的各类违章现象能够及时向物业公司报告,使违章行为得到有效处理。为了切实解决好老住宅小区房屋维修的问题,我市专门出台了《常州市市区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市房管局还专门设立热线电话,及时合理地使用好房屋维修资金,维护好业主的切身利益。
整治后的老住宅小区根据规模大小设置了平面示意图,主要路口、组团及幢、单元、户门标识明显,新增设大门216处,新设门岗348处;房屋外观完好、整洁;新增宣传栏101处、广告栏1.1万个、邮政信报箱13.6万只;雨污水管道分流33.45万米后排水、排污管道畅通;53万平方米道路、人行彩道板整修后畅通平整;供水、供电、路灯照明等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各专业部门都能及时维护、维修、保养。
老住宅小区新建1.7万米封闭围墙后,有效地改善了安全环境,小区设有专门的安全护卫队伍,713名保安人员全部实行统一培训并持证上岗,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和定期巡查制度,做到文明值勤;危及人身安全处有明显的标识和具体的防范措施;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管理制度完善。据公安部门统计,老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偷盗案件与整治前同期相比下降80%。
环卫设施完善,新增设9000余只单元楼道封闭式垃圾箱,清洁卫生制度落实,乱设摊点、乱贴乱画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无违反规定饲养宠物、家禽、家畜现象,排放油烟、噪音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和转入物业管理,不仅使老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由于其不涉及大规模的拆迁重建,减轻了居民群众的经济压力,减少了旧城改造所产生的拆迁矛盾,从根本上体现出政府“以民为本”,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执政理念。老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后,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相互配合,定期组织各项文体活动,累计已举办春节、迎“七一”、夏季纳凉、中秋等各类晚会900多场,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后新增设了104个绿化景点和休闲健身广场,21个社区医疗点。与此同时,老小区综合整治中清理、腾退的文化站等公建配套用房,开设了社区党校15个、老年人活动室60个、计划生育指导站16个、法律援助点12个,等等举措增进了老住宅小区内居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帮互助的理念,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西新桥三村在2002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授予 “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费孝通视察小区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物业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老住宅小区居民的认可,目前物业管理费收缴率逐步上升,好的小区达到95%以上,物业公司还开展一些便民有偿服务,拓展多种经营渠道,使得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领导重视,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是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的保证
为切实有效地推进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联席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讨论老住宅小区整治与转轨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制定颁发了《常州市市区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办法》,并自上而下建立了组织保障体系和联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由市长直接挂帅,分管市长、各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市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转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全面领导整治转轨工作;二是建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房管局)牵头,各区政府、有关部门为主体的互相配合、通力合作的实际运作机制;三是建立以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为骨干力 量、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联合工作机制。为了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市政府与各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签定了《老住宅小区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把整治工作列入各区、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为了有效地调动市、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政府部门共同来关心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建立了以政府支撑为主,多渠道资金投入的机制。几年来,常州市先后投入近3亿元人民币用于小区整治,其中环境整治经费是由市政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按每平方米20元的标准优先安排,投资总额1.6亿元,占整治经费的80%;配套设施整治经费由各区政府承担,投资总额4000万元,占整治经费的20%,用于公建配套设施回购等;专项整治经费由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落实,做到“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累计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
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整治转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动市民群众、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开展自下而上的联合调查,制定整治方案措施。采取将整治方案向居民公示、召开听证会等形式,让广大市民参与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每个小区都制定了可具体操作的《“一村一策”整治方案》。各区政府、市房管、规划、建设、城管、园林等16个部门和单位根据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各负其责地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市、区、各部门自始至终贯彻 “五大管理”(工期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金管理和队伍管理),严格按市场化模式运作。
4、以民为本,政策扶持,社区管理与服务呈现新气象
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是新老机制的转换,集中暴露出老小区几十年来未能解决的诸多矛盾,如在新村整治中,一楼居民强烈要求对影响其通风采光的高大树木进行移植、砍伐,而楼上居民 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要保留好生长多年的高大树木,这集中反映了老小区居民对于综合整治的不同心态,类似诸多矛盾都是通过老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得以解决。我们在整治工作中自始至终贯彻“以民为本”的亲民理念,加强与居民群众的沟通与联系。一是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将其整理汇总成册,力求在实施方案中体现;二是认真处理人民来信来访,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市领导在信访接待日亲自接待市民来访、解答咨询;三是在整治实施过程中始终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花钱建机制,百姓花钱买服务”。综合整治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老小区的长效管理问题,即通过整治,转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考虑到老小区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低,我市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而是一方面及时做好居民的沟通,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加大对该项工作的宣传以引导居民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市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为老住宅小区推行物业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主要有:一是补建一批必要的配套设施(车库等),以增强物管企业“造血”功能;二是对街道、居委会占用、投资建设的配套设施进行清理、腾退、回购并进行产权登记,移交物业企业管理;三是按最低等级标准收费,有困难的按每户每月6—8元标准收费;四是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优先使用下岗失业人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各项政策的补充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给予物业管理岗位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对物管企业录用政府援助的失业人员,给予相应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在对老小区推行物业管理的过程中,我市多次举办“物业管理行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近几年仅老小区物业管理行业就吸收安置了下岗职工1300多人,在老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中,使用下岗女职工的比例占30%,其中胡一平、盛铭珍等19名女下岗人员还担任了物业公 司的总经理和部门经理;五是将政府原来用于老小区的环境卫生保洁费等继续用于其物业管理;六是给进驻老小区的物管企业安排10万元的启动经费,为之配备电脑、垃圾车等必要的设施。另外还结合城市农贸市场改造,让老小区农贸市场提供一些营业用房,用其收入补充老小区物业管理经费的不足。
常州市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该项工作被评为“常州市2003年度十佳好事”之一。整治后的工人新村居民张秀珍大妈说:“搬家要搬新房子,整治后就等于搬进了新房子!”。据民意调查,居民群众对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作的满意率为82%,对文明施工的满意率为85.57%,对整治后是否需要实行物业管理的支持率为81.77%;许多市民用送锦旗的方式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近年来,常州市政府收到居民自发赠送的锦旗40余面。
国家建设部、江苏省建设厅分别向全国、全省推广我市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北京、上海、重庆、福建、河北、黑龙江等省市及省内兄弟城市都专程来我市参观考察,并给予较高的评价;2004年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孙国建副市长代表常州市政府作了专题经验交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江苏电视台都对我市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经验与做法进行了报道。我市在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居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为此,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总结和探索,本着“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宗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改善我市人居环境,共建常州美好家园。附:
2003年度“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申 报 陈 述 材 料
项目名称: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
常州市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程 申报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
项目摘要: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常州,是国家第一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新常州、构筑新优势”为总纲,以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战略目标,着力改善老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提高市民居住质量。按照“政府花钱建机制、百姓花钱买服务”的宗旨,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用于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彻底改变了常州市800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脏、乱、差”的状况,基本实现了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后转入物业管理的总体目标,惠及10余万住户,受益人口40万。综合整治后的老住宅小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秩序有了明显好转、设施功能有了明显改善,转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2%,被评为“常州市2003年度十佳好事”之一。西新桥三村还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江苏省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项目申报陈述:
一、项目开始前的情形: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市就在全国率先进行住宅新村建设,至九十年代初共建造了80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新村,大大改善了当时居民的居住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住房制度的改革,老住宅小区房屋本体严重老化、年久失修,外墙斑驳落离,小区配套设施指标偏低,违章搭建、一楼居民破墙开门开店、侵占绿地等现象时有发生,马路市场普遍存在,小区道路破损严重、坑洼积水,下水道雨污混流、经常堵塞。小区环境脏乱差的状况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再加上小区原有的行政管理经费越来越少,其基本的维修保障难以落实,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接连不断,居民要求整治小区的呼声十分强烈。
二、项目确定和实施过程: 确定重点
老住宅小区较差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制约常州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瓶颈”。我市转变政府职能,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化管理模式引导,在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中,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建设人居最佳城市的理念,将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列入常州市城市建设实施纲要,把全面完成市区800万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任务作为重点工程之一。
目标和策略的形成
常州市从调查研究入手,发动市民群众、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开展自下而上的联合调查,在对全市老住宅小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可操作的《“一村一策”整治方案》,把环境整治、专项整治、配套设施整治、联合执法和转入物业管理作为整治工作的五大内容。力求通过整治,解决老住宅小区内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新机制,落实小区长效管理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小区人居环境,促进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资源动员
常州市委、市政府自上而下建立了组织保障体系和联合工作机制。建立了由市长直接挂帅,分管市长、各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市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转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整治转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牵头组织各区政府、市房管、规划、建设、城管、园林等16个部门和单位,根据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各负其责地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同时建立以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广大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联合工作机制。
我市还建立了以政府支撑为主,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明确了综合整治经费由环境整治经费(市政府出资)、配套设施整治经费(各区政府出资)和专项整治经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出资)组成。
项目过程
常州市政府将64个总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区,按计划分别于1997年至2001年,完成了白云新村、丽华一村等27个350万平方米;2002年完成了丽华三村、清潭五村等28个250万平方米;2003年完成了机械新村、北环新村等9个200万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任务。
为使综合整治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市、区、各部门坚持整治与管理并重,将“五大管理”(工期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金管理和队伍管理)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整治过程,严格按市场化模式运作。
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在环境整治方面,完成了房屋本体修缮、地坪设施整修、绿化调整等三大类20个子项目,共粉刷出新住宅楼单元楼道3420幢,修补楼道10万平方米,刷新楼道内墙 306.16万平方米,实施外墙粉刷出新60万平方米,油漆扶手、扶栏28.2万米,更换、新增落水管37.6万米、落水斗8.9万只;疏通下水道28.4万米,拆换、新排下水道11.6万米,疏通、整修雨水管道27.6万米,更换雨水井盖、圈2.7万只,新增窨井、雨水井2.6万座,整修、新铺道路40万平方米,新增、整修侧石25.2万米,铺设人行道板4.12万平方米,整修公厕124座,宅地地坪平整硬化14.4万平方米;新增绿化70.4万平方米,种植各类灌、乔木及球类植物179.2万株,新建、整修景点及休闲、健身场所104处。
在专项整治方面,重点完成老住宅小区内雨污水管道分流,敷设管道6.65万米,疏浚整修雨、污水管道26.8万米;通向老住宅小区的主干道道路新铺混凝土、摊铺沥青路面4万平方米,铺设、翻新人行彩道板4.8万平方米;更换邮政信报箱盒13.6万个;完成了供电、电信等各种管线整修。
在配套设施整治方面,重点完成了小区的区域封闭,补建公建配套设施,增加车辆停车泊位等公共设施。其中,补建车库、值班房、管理用房2.4万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1.1万处。
在联合执法工作方面,根据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组织100多人的联合执法队伍,采取联合到老住宅小区内宣传发动、做思想工作纠正违章的方法,动员老住宅小区居民自觉纠正违章2133处。
整治后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在基础管理方面,对清理、腾退、回购的配套设施全部进行产权登记,使用权移交物管企业;每个老住宅小区都成立了业主委员会,选聘了物业管理公司,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由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统一专业化的管理;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人员都做到统一标志,工作规范;建立了住户及房屋共用设施设备的档案;物管企业设立服务电话接受业主的报修、求助、建议、问讯、投诉等并及时处理,业主满意率达到96%,便民维修服务零修及时率达到100%,返修率控制 在1%,并做好回访工作。老住宅小区内居民对新出现的各类违章现象能够及时向物管企业报告,使违章行为得到有效处理。为了切实解决好老住宅小区房屋维修的问题,市房管局还专门设立热线电话,及时合理地使用好房屋维修资金,维护好业主的切身利益。
三、项目取得的成果:
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和转入物业管理,不仅使老住宅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由于其不涉及大规模的拆迁重建,减轻了居民群众的经济压力,减少了旧城改造所产生的拆迁矛盾,这是旧城改造、城市出新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控制拆迁量保持社会稳定的一条重要举措,从根本上体现出政府“以民为本”,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执政理念。
老住宅小区新建1.7万米封闭围墙后,有效地改善了安全环境,小区设有专门的安全护卫队伍,713名保安人员全部实行统一培训并持证上岗,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和定期巡查制度,做到文明值勤;危及人身安全处有明显的标识和具体的防范措施;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管理制度完善。据公安部门统计,老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偷盗案件与整治前同期相比下降80%。
环卫设施完善,新增设9000余只单元楼道封闭式垃圾箱,清洁卫生制度落实,乱设摊点、乱贴乱画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无违反规定饲养宠物、家禽、家畜现象,排放油烟、噪音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常州市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整治后的工人新村居民张秀珍大妈说:“搬家要搬新房子,整治后就等于搬进了新房子!”。许多市民用送锦旗的方式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近年来,常州市政府收到居民自发赠送的锦旗40余面。
国家建设部、江苏省建设厅分别向全国、全省推广我市的工作经验 和做法。北京、上海、重庆、福建、河北、黑龙江等省市及省内兄弟城市都专程来我市参观考察,并给予较高的评价;2004年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孙国建副市长代表常州市政府作了专题经验交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江苏电视台都对我市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经验与做法进行了报道。
四、项目与可持续发展:
在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增强老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意识。整治后的老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后,物管企业、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相互配合,定期组织各项文体活动。累计已举办春节、迎“七一”、夏季纳凉、中秋等各类晚会900多场,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104个绿化景点和休闲健身广场每天约有万人健身做操休闲,与此同时,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中清理、腾退的文化站等公建配套用房,开设了21个社区医疗点、15个社区党校、60个老年人活动室、16个计划生育指导站、12个法律援助点,等等举措增进了老住宅小区内居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帮互助的理念,提升了社区精神文明水平。西新桥三村在2002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授予 “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费孝通视察小区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物业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老住宅小区居民的认可,目前物业管理费收缴率逐步上升,好的小区达到95%以上,物管企业还开展一些便民有偿服务,拓展多种经营渠道,使得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五、经验与体会:
1、加强领导,各部门形成合力是搞好综合整治工作的关键
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每年市委扩大会议、市长办公会都将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 业管理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决策内容之一,并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十分关心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工作,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多次作出批示意见;市政府颁发了《常州市区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转入物业管理办法》,与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签订《老住宅小区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把整治工作列入各区、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市财政在预算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优先安排了老住宅小区整治经费。市建设、规划、城管、园林、水利、工商、经贸委、公安、供电、广电、电信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实行综合整治,做到“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2、坚持走群众路线,让全社会参与是搞好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 老住宅小区整治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我们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开展各项工作,一是采用项目公示、问卷调查、召开市民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二是认真处理人民来信来访,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市领导在信访接待日亲自接待市民来访、解答咨询;三是在整治实施过程中始终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意调查显示,居民对老住宅小区整治工作的满意率为82%,对文明施工的满意率为85.57%,对整治后是否需要实行物业管理的支持率为81.77%。
3、政策扶持是顺利推进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有效保证
“政府花钱建机制,百姓花钱买服务”。采取综合整治手段建机制,关键是能否在老住宅小区内顺利推进物业管理。为此,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为老住宅小区推行物业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主要有:一是补建一批必要的配套设施(车库等);二是对其他单位占用、投资建设的配套设施进行清理、腾退、回购并进行产权登记,移交物管企业管理;三是按最低等级标准收费,有困难的业主按每户每月6—8元 标准收费;四是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优先使用下岗失业人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各项政策的补充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给予物业管理岗位享有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在对老住宅小区推行物业管理的过程中,我市多次举办“物业管理行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近几年仅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行业就吸收安置了下岗职工1300多人;五是将政府原来用于老住宅小区的卫生保洁绿化等费用支付给管理老住宅小区的物管企业;六是给进驻老住宅小区的物管企业安排10万元的启动经费,为之配备电脑、垃圾车等必要的设施。另外还结合城市农贸市场改造,让农贸市场提供一些营业用房,其经营收入补充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经费的不足。通过这些措施扶持了物管企业的发展,增强了其“造血”功能。
4、建立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责任考核机制是落实长效管理的根本措施
根据国家物业管理有关政策规定,我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在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过程中,及时筹建小区业主(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推荐在小区内居住的具有一定群众工作经验的知名人士担任业主委员会委员,通过与业主委员会选聘的物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采取“菜单式”服务形式,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使物管企业在老住宅小区管理上尽心尽责;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市民大讨论等活动,大大提高了老住宅小区居民的物业管理意识;在老住宅小区范围内开展“诚信物管”评比竞赛,采取由市民代表、社区居委会委员、业主委员会委员组成考评组,对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比、打分,将结果在小区内张榜,并通过新闻媒体将管理好的、差的及时予以公布,提高了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第二篇:人居环境奖汇报材料
河北人居环境奖汇报材料
迁安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于2002年9月,是政府综合协调部门,主要有三大职能,分别是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各类建筑工程招投标、土地矿产资源、政府采购等交易职能,同时承担着市经济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市行政服务中心目前共进驻行政审批部门41家,纳入集中审批项目280项,“中心”始终坚持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采用了行政审批网络管理系统,创新了“成建制进驻、联合审批、延伸服务、超时默许、审批代办”等多项管理机制;采取了“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告知、一次性交费、一条龙服务”的运作模式;推行了“五公开”、“五化管理”、及“六监督”制度。今年以来,“中心”共办理各项审批服务事项36045件,平均日办件149件,按时办结率100%。同时,建设了招投标交易操作平台,采取行业主办、“中心”服务、联合监管的运作模式,将全市招投标交易活动集中纳入平台联合监管,体现了管办分离、依法监督、规范管理,实现了各类交易活动的阳光运作,打造了“阳光审批、阳光交易、公开透明”的统一操作平台。
中心自成立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推行了限时审批、过错追究、缺席默认、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一是超时默许制度。审批业务科利用网络审批系统实时监控,发现临近超时审批项目及时报警提醒,保证审批项目按时办结。二是过错追究制度。“中心”开展调查问卷、随机回访、明察暗访、网络监控等常规评议,针对行政审批服务
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使群众对行政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缺席默认制度。针对并联审批、联合现场勘察等工作中,相关部门无故未出席的,视缺席单位默认议定事项,进而启动既定审批程序,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缺席单位承担的制度。今年以来,共组织了4次并联审批会议。四是目标责任制。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就谋划出台了《关于各窗口成员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针对对各窗口成员单位和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落实工作责任,之后不断完善相关绩效考核办法,使窗口工作人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为创建全省一流的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优化环境与加快发展的良性互动,我们不断在管理上求创新、在服务上寻突破,全力推进审批工作的开展,在纪律作风建设、重点项目审批代办、绿色通道建设、综合评议体系建设、文明服务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全新的突破,中心不断创新各项机制,努力实现“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率、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形象”,力争把我们的行政服务中心建成廉政勤政的典范、为民服务的基地、城市文明的亮点、政府形象的窗口。
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建设局窗口即进驻中心,纳入审批事项16项,该窗口参照法定审批时限,对进驻中心的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进行压缩,在法定时限基础上以平均压缩77﹪的比例进行提速,总压缩时限达到133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共办理审批服务事项3373件,月平均办件307件,办结率达100%,未发生超时默许事项。
2002年建设局窗口入驻中心,纳入审批服务事项共16项。今年以来共办理按时办结率达,并结合实际对进驻中心的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进行压缩,在法定办理时限共173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压缩到40个工作日,使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三篇:人居环境奖简介(精)
人居环境奖简介
联合国人居奖
“联合国人居奖”,由联合国人居中心于1989年创立,用以表彰世界各国为人类住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每年评选一次,名额一般不超过10个。
“联合国人居奖”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每年联合国人居中心都收到大量各国政府推荐的参加人居奖评选的项目材料。为保证人居奖的权威性,联合国人居中心聘请了一批资深的官员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所有候选者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的评审和筛选,最后选出获奖者。在每年的世界人居日期间,人居中心在一个选定的城市举行该奖的颁奖仪式。
“联合国人居奖”被推荐的候选者可以是政府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内容可涉及人类住区的各个方面,如住房、基础设施、卫生、保健、教育、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环境卫生、旧城改造、可持续人类住区发展、灾后重建、城市管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还涉及减少城市贫困与创造就业,防止犯罪与社会正义,男女平等以及在决策、资源分配、计划设计以及实施中的公平,社会融合、减少排外,保护历史遗迹等方面。
我国从1990年开始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9次荣获此奖,这9位获奖者及获奖时间分别是:唐山市政府(1990),深圳市住宅局(1992),上海市住房解困项目(1995),建设部侯捷部长(1996“人居特别荣誉奖”),中山市市长黄子强(1997),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项目(1998),沈阳市市长慕绥新(1998),大连市市长***(1999),杭州市政府(2001)。
中国人居环境奖
中国由建设部设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目的,是为了表彰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城市、村镇、单位和个人。建设部也将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项目中选择部分优秀项目,向联合国人居中心推荐申报“联合国人居奖”。
“中国人居环境奖”采取自愿申报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自愿申报申报对象提出申请,逐级上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根据特殊需要可直接推荐备选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具体评选范围包括:
1、城市、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2、城市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功能完善;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4、城市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5、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
6、大气、污水、垃圾等污染的治理;
7、城市河道、水系的综合整治;
8、完善的城市道路及排水系统;
9、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10、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
11、可持续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资源保护;
12、古城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规划;
13、灾害预防及灾后重建;
14、改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人居环境;
15、社区管理与服务及公众参与;
16、住房建设和住房政策设计及实施;
17、住宅科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及住宅产业发展;
18、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举措。
江苏人居环境奖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00年城市工作会议上决定设立“江苏人居环境奖”,以鼓励在我省城乡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城市、村镇、单位、团体和个人予以表彰,推动全社会与城乡建设和管理工作,努力把我省城市做优、做美。具体工作由省建设厅负责组织落实。
省建设厅参照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制定了《“江苏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苏建城[2001]116号),对“江苏人居环境奖”的评选范围、评选对象、评选内容、评选条件、申报程序、评选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江苏人居环境奖”采取申报制,凡省内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城市、村镇或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评选对象有政府(或其有关部门)、个人(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项目等三类。评选内容包括:城乡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建设与生态改善,城乡住房建设,城市管理等五个方面。申报采取自愿申报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自愿申报由申报对象提出申请,逐级上报;省里根据特殊需要可直接推荐备选项目。各省辖市由建设局(建委)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申报受理工作;省建设厅成立“江苏人居环境奖”办公室,设在城建处,负责全省申报爱理和组织评选工作。
评选程序包括组建专家评审组、资格初选、现场考察、正式评选、公示等步骤,获奖项目经建设厅审查后报省政府批准予以公布,授予“江苏人居环境然”奖牌(奖怀)、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为规范和统一“江苏人居环境奖”报送格式,省建设厅制定了《“江苏人居环境奖”报送格式》(苏建函城[2001]153号),拟订了申报单位陈述材料的格式文本,同时明确了各市上报的时间、资料要求和名额。同时,确定每年的11月30日为“江苏人居环境奖”办公室接受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申报材料包括:文字材料、照片或图片资料、音像资料以及刊登在专业的或相关出版物上的有关文章。每个省辖市申报综合奖(包括城市、乡镇)原则上不超过1个;申报单项奖(包括项目、单位、个人)原则上不超过2个;不符合条件的可以不申报。
“江苏人居环境奖”是全省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城乡人居环境方面的最高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评比后,还将从获奖对象中选择部分优秀者,向建设部推荐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并争取向联合国推荐申报“联合国人居奖”。
第四篇:关于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关于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获奖名单的公示
建城综函[2011]15号
根据•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建城„2010‟120号)及•关于做好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组织申报和复查工作的通知‣(建办城[2010]23号),经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场考察和专家评审,并经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决定授予银川、无锡、黄山、吴江、寿光市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授予“北京市通州大运河公园建设项目”等35个项目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现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以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为:2011年2月18日至2月28日。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以书面形式将反映的情况寄(送)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邮寄的材料以邮戳日期为准)。单位反映情况要加盖公章,个人反映情况要签署真实姓名,并留下真实的联系电话、地址、邮编。
来信请寄: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邮 编:100835
联系电话:(010)58933661
传
真:(010)58934664
附件: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
附件
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名单
中国人居环境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江苏省无锡市
安徽省黄山市
江苏省吴江市
山东省寿光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1、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公园建设项目
2、天津市大板楼节能改造工程
3、天津市天津大道绿化工程
4、天津市梅江风景区工程
5、上海市闵行区立体绿化建设和绿色交通项目
6、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建设项目
7、上海市农村村庄改造项目
8、重庆市公园大渡口项目
9、河北省唐山市中心区再生水回用项目
10、山西省大同市富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
11、山西省临汾市城市公厕项目
12、内蒙古自治区美丽草原宜居小镇项目
13、辽宁省大连市绿色低碳住宅小区项目
14、辽宁省锦州市东湖公园工程项目
15、吉林省通化县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
16、黑龙江省大庆油田乘风湖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7、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生态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
18、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在江苏建筑上的推广应用项目
19、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古镇保护项目
20、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规划建设管理项目
21、江苏省太仓市居民住房改善项目
22、浙江省杭州市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工程
23、浙江省奉化市生态滕头和谐家园项目
24、安徽省芜湖市保兴垾城市排涝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5、安徽省阜阳市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26、山东省胶南市海之韵住宅小区海水冲厕示范工程
27、山东省诸城市辛兴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
28、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城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9、山东省德州市旧城区改造与环境提升项目
30、河南省新安县仓头镇小城镇建设项目
31、湖北省随州市白云湖两岸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3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区再生水、雨水综合利用项目
33、四川省长宁县城市绿化项目
34、青海省西宁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35、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大道景观水系建设项目
第五篇:xxx中学创“人居环境奖”工作总结
Xxx中学
创“人居环境奖”工作总结
根据银川市争创人居环境奖工作要求和兴庆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人居环境奖”创建活动的实施要求,进一步推动人居环境奖进程,我校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现将我校创建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指导思想
围绕宁夏银川市《关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兴庆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人居环境奖”创建活动的实施要求,结合xxx中学环境教育工作的实际,以德育为核心,以渗透在生活、学习中的环保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培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立足点,全面构思和实践学校环境教育深层次的工作,发挥环境教育在科学文化和道德品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工作
1、成立xxx中学“人居环境奖”创建领导小组,校长xxx任组长,副校长xxx、xxx任副组长。
2、利用班会、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靠大家”活动。
3、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xxx中学学生卫生公约》,张贴到校园宣传栏上,要求各班遵照执行,突出整治的内容,列入整治计划。
4、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发动学生,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学校做起、从身边做起,开展扎实、有效的卫生清洁活动,让学生身边的环境清洁起来,让学校保持干净清洁的水平。
5、以重点区域为重点,以学生活动场地、自行车停车区、厕所等区域为重点,认真落实计划,对确定重点整治对象进行集中治理,切实不让学校产生卫生死角。
6、以改善校容为重点,将学校及周边花池列为一个项目,种上适宜的花草树木,进一步优化、绿化学校的环境布置。
7、以机制落实为重点,认真清扫校园,落实卫生整治机制,加强对校内卫生的监管,加强对校外卫生整治,确保使学校成为农村文明的一个示范窗口。
8、以“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为重点,全面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围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对学生提出了活动的新要求,根据年龄、年级的不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系列环保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鼓励同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一些与众不同的、有意义的环保事情,以符合“环保小卫士”的要求。学校还评选出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对他们进行物质方面的表彰和精神方面的鼓励。
9、开展“绿化伴我行”环保系列活动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绿化伴我行”活动,为绿化学校出一份力。发动学生开展探究性、研究性主体实践活动,争取每位学生有一棵树或一株花。
10、组织学生定期对街道、市场进行垃圾清理活动,改善学校附近环境,受到群众好评。
11、抓住环保纪念日,组织普及性的主题宣传活动
3月12日植树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种花、种草、种树”的实践活动,通过植树活动,使学生更加爱护、保护花草树木,从而学生的绿化意识。
在“世界环境日”的宣传活动期间,继续开展环保传统项目,强化学校和社会联合,同时对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2、紧抓“美化校园”的创建活动,注重管理的规范化。
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及周边栽种花草树木,为创建绿色学校美化环境做贡献。
13、组织环保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性。
我校通过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手抄报评比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环保活动的存在,增强参加环保活动的意识。
三、不足之处
1、开展工作的不够深入、细致。
2、对创建工作的全面性、整体性把握不强。
3、未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致使有些工作只停留于表面。
总之,在争创人居环境奖的活动中,全体师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们身边的环境才能逐步的改变,我们居住的大环境也能随着改变。
创“人居环境奖”工作总结
xxx中学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