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包装与坏境的关系
食品包装与坏境的关系
摘要:食品离不开包装,包装在保护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对资源和环境带来了破坏,甚至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研究对象,分析食品包装对坏境的负面影响,对我国食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应该这样处理食品包装与坏境的关系。研究认为,伴随着我国食品包装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实施,在制度框架内逐步实施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同时重视环保意识等非正式制度的建设的作用,这将是我国治理食品包装问题的惟一可行的路径。
正文: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包装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包装对环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包括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森林等稀缺资源的锐减、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
一、国内包装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包装废弃物对城市的失态环境的影响 :
包装废弃物对城市造成的污染在总 的污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约占城市固 态废弃物重量的 1/3,体积的 1/2。
我国城市固态废弃物所占比重是其重量的 15%,体积的 25%。正基于此,实行绿色包装是世界包装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垃圾处理采用露天堆放和放到自然沟壑中的填埋等简单方法,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必然会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地下水和土地资源。国家 环保局 2002 年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所在地的地下水有 86% 超
过国家水污染标准。
同时有些城市采用焚烧或堆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产生
二恶英及替他有毒气体,使本已污染严重城市空气更加污浊。
1.2 包装废弃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自然资源的损耗: 随着包装工业的日益规
模化,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被广泛应用 , 手提塑料袋、一次性泡沫饭盒等材料一 旦被人们随手丢弃之后 , 就形成了大量难以处理的垃圾。铁路、公路、街头巷尾 的“白色污染”十分严重,微风一吹,带有各种病菌的包装纸、塑料等包装废弃
物随风飘舞,把各种病菌吹进千家万户,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1.3 食品包装废弃物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
一种资源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 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就是机会成本。对于大部分食品包装废弃物都是可以 回收再利用的,但是现实中能回收利用的那一部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从经
济学角度看,可以把包装废弃物看成是人民或商家放弃了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放弃的这一本分资源,如果用于再利用,那么不仅能节约资源的开采而且能促进 经济发展增加税收,从而国民经济的发展。废弃物得不到合理利用,使经济蒙受
了损失,对经济环境造成了负外部性影响。
一、
第二篇:生态坏境材料
生态坏境材料的研究
XX
(XXXXXXX XXXXX)
【摘要】21 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生态环境材料是人类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新领域。生态材料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生态环境材料;材料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协调性;
Ecological bad habitat materials
research
XX
(XXXXXX XXXXXXXXX)【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requirement to natural resources as the foundation,and the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capacity,go the most effective use of the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with the road of circulation economy.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terial is the hum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taking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and practice, involves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and cross new field.Ecological materia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will be to continue maintains the good development momentum.Key words: ecomaterials;Material Life Cycle Assessment;environment;前言
材料与信息、能源并称为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学科,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 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材料及其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之而来的在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技术水平、深度和广度, 以及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上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日本科学家山本良一于1990年提出生态环境材料(Ecomaterial)[1],随后生态环境材料研究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的趋势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但在一些问题上已形成了共识:生态环境材料是既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环境协调性的一类材料。环境协调性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2]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
2.1 生态环境材料概念及其发展[3]
日本东京大学的山本良一教授认为,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将先进性、环境协调性和舒适性融为一体的新型材料。其特征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在此基础上,经过我国众多学者长时间的讨论,达成如下共识: “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所谓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和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这里既包括按生态环境材料的基本思想和设计原则开发的新材料,也包括对传统材料的生态化改造,即在材料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国内比较普遍的另一称谓是环境协调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材料制造工艺的不断调整和改造,渐实现传统材料的生态环境材料化。但必须强调指出: 生态环境材料是与原有的材料相比较而产生、相比而发展的新型材料,其判断和认知往往是相对的、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它是人类充分考虑材料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在生态设计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采用革新的低环境负荷工艺(或者说绿色制造工艺)开发出来的新一代材料。它是各种高新技术在材料制备过程中科学、有效和经济、巧妙利用的产物。因此,生态环境材料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也是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是从源头治理或减轻环境污染的实体材料,而且应当是新时代材料研制与生产的发展方向。在这里必须强调指出,LCA 始终是评价材料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有力工具。
2.2 生态环境材料与传统材料最大的区别
所谓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以及具有环境净化和治理污染功能的材料。这里所讲的“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再生循环利用率高。传统的材料只是注重材料的使用性能,采用单一的性能评价体系评价材料,性能好就是好材料;而生态环境材料则必须采用性能评价和环境协调性评价的双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要求材料同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环境协调性,缺一不可!我们说生态环境意识的材料,原因就在于此。在材料、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就要综观其整个生命周期,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的节省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和废弃后容易再生循环的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和舒适性,这就是生态环境材料的本质所在。一步达到这个要求是十分困难的,它是逐步改进和逼近的。显然,用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做到这些是不可能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态环境材料就是高新技术在材料设计和制备生产过程中科学、经济、巧妙而有效的应用。
2.3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①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技术。这涉及到如何评价材料的环境协调性(即环境表现和环境性能),并由此产生了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对材料或产品全寿命周期进行评估。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指用数学物理方法结合实验分析对某一过程、产品或事件的资源、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环境吸收和消化能力等环境负担性进行评价,定量确定该过程、产品或事件的环境合理性及环境负荷量的大小。②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研制与开发。生态环境材料并非仅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并不是排它的新材料体系,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视为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包括四种类型[4]:①原料无害化材料,如:无铅材料、无铬材料、汞替代材料、环境友好半导体材料等;②绿色环境过程材料,如:使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废弃物再利用、绿色生产过程;③可循环利用材料,如:循环利用合金、循环利用复合材料、低杂质合金、材料的循环设计等;④高资源生产率材料,如:精益结构设计材料、四要素材料(低损耗材料、高效率材料、生命周期评价设计材料、导向应用材料)等。实施生态材料的战略意义
众所周知, 在材料提取、制备、加工、生产和使用、废弃和回收过程中, 需从环境中摄取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同时通过排放废弃物给环境带来负担,材料及其制品制造业是造成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 为了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针对我国国情开展研究, 并参与国际竞争刻不容缓, 美、英、法、日等国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其评价已涉及的材料有交通运输材料(如汽车材料)、包装材料、建筑材料及其他工程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5] 材料制备加工中的洁净技术又称为零废弃加工技术, 在先进材料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已在国际上引起材料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材料制备加工中的零排放与零废弃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现在环境问题上的“先污染, 后治理” 的模式[6], 其基本出发点是通过对材料制备加工中各种过程的综合分析, 采取有效的综合技术, 从技术及经济成本的可行性两方面考虑, 尽可能减少乃至最终避免在材料制造加工中废弃物和污染物向生态环境中的排放, 实现材料加工技术的洁净化。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材料是在人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世界各国纷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是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7] 一般认为生态环境材料是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同时又被赋予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包括再生聚合物(塑料)的设计、材料环境评价的理论体系、降低材料环境负荷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就发展速度而言, 欧洲在天然纤维的开发应用方面处于领先。仿生材料是生态材料研究方向之一, 天然材料经过亿万年演变进化, 形成奇妙多彩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制.能够和谐地存在于生态系统中, 所以具有天然的生态合理性, 仿生材料就是从天然材料寻求启迪和模拟制造出新型生态材料。
4.1 天然纤维增强生态材料
由于天然纤维可以回收利用, 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并且具有密度低、生物可降解、机械性能好等特性, 国外已经注意开发和利用天然纤维增强材料, 日本的一些纤维厂在新型天然植物纤维开发和植物再生利用方面获得较大进展, 已成功开发出竹子、香蕉为原料运用新技术生产的生态纤维。欧洲已拟定法律在2015年前汽车用材料的回收率应达到9 0 % , 这将促使汽车制造商重新考虑其使用材料的战略, 这也就直接对玻璃纤维与碳纤维提出了挑战[8]。
天然纤维是受到许多厂商日益关注的竞争材料,比如黄麻、亚麻、竹子和木材纤维等增强聚丙烯及酚醛复合材料, 由于其成本较低, 而且具有生物降解性, 其性能优势主要有: ① 绿色环保;② 减轻制品的重里;③ 成本较低;④ 良好的抗控性能;⑤ 可回收性等优良的性能特点, 环保工作者钟情于它们可共存, 易焚烧, 可中和CO2和可再生的性质, 汽车厂商亦关注它们的低重量、易加工和低成本。虽然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但世界各地的大学和行业研发部门正在致力于把它们制成有生命力的“生态复合材料”。[9] 就发展速度而言, 欧洲在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领先于北美, 世界最大的玻璃纤维公司O C 公司针对欧洲汽车工业对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最近开发出亚麻纤维增强聚丙烯, 在汽车上获得成功应用。
4.2 热塑性复合材料
利用复合材料的优势, 人们在实现其环境意识化领域所作的研究主要有: 可再生复合材料、可降解复合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和废弃资源利用复合材料等。
热塑性塑料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可以回收利用,它们可以融化、再塑多次,直到性能劣化到不能再用的程度,复合材料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回收利用法规的要求,在这方面,热塑性复合材料有着更好的机遇。另外,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成方式和界面结构需要有新的改进以获得界面的可再生性和稳定性,保证基体融熔状态下增强相的分布、取向与原来一致。[10]分析复合材料的再生研究,其关键是组分材料的再生和复合材料界面的再生性。热塑性基体复合材料将因其再生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充分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
结语
“可持续发展”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所遵守的法则非常简单:若消耗量大于产生量,则这种现象不能持续发展。发展生态环境材料是全球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在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它都与环境有着协调共存性。生态环境材料设计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设计[11],也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提高环境和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人类社会文明与环境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环境材料概念的提出虽然不久,但国际上这方面的发展很快。近年来,国际上材料科学技术工作者及相关领域人员对这一主题高度重视,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生态环境材料已逐渐成为材料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作为跨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的生态环境材料,代表着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靳林.浅谈生态环境材料[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系科技信息 1994:426-427 [2]聂祚仁.循环型社会的生态环境材料[J].中国材料进展.2009.5:38-44 [3]王天民,郝维昌,王莹,周和敏.生态环境材料———材料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J]中国材料进展.2011.8 [4]杨赞中,任京城.资源、环境及环境材料刍议[J].山西建材,1999(2):4-6 [5]萧纪美.环境与材料[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15(2):1-4 [6]聂祚仁,王志宏.生态环境材料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左铁墉,翁瑞.国外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材料导报,1997,11(5):1~4.[8]左铁镛.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动态[ J ].新材料产业,2 0 0 0(12):97~101.[9]山本良一.环境材料[M].王天民,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0]石璞,戈明亮.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6,34(S1):33-36.[11]左铁墉.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动态[J].新材料产业,2000,(12):97-101.
第三篇:资源坏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坏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人类为中心并围绕着人类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构成人类的生存坏境。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
由于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迫使人类对过去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
人是环境的主体,也是生物圈中最高的消费者。从人类起源到现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人口的寿命逐渐延长,进而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到了今天,人口的过快增长对地球的承载能力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一旦失去了平衡,人类就会面临被毁灭的危险。
另一方面,人类生存是需要一定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运用自己的知识,通过劳动,不断地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生存条件。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知道向自然索取,根本不知道应该合理地开发了利用自然资源,更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加之不断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以致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另外,由于长期滥伐森林,水源得不到涵养,水都流失严重,造成沟壑纵横,水旱灾害频繁,土地日益贫瘠,引起自然环境的严重衰退,生活环境也遭受破坏,最后受苦受累的还是人类。
虽说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但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再强,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若超出了这个限度,调节就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受破坏。那么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
古语云“取之有道,用之不竭。” 自然资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多多少少在不同的程度上超越了极限,以至于引发了一系列的隐患。诸如: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然而,先开发后治理的做法是不值得我们推崇的,破坏容易,修复难。如果人类对其中的利害关系认识不清的话,那么,结果祸害的终究是人类。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虽说人类已有了避险意识,可是早期的愚昧而留下来的祸根依然存在,进而发展到今天,各方面的问题虽可暂时抑制住,但却已无法忽视问题的存在了。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依然是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
自然界本身产生各种温室气体,同时自然界也在吸收或分解温室气体,在地球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处于基本平衡的循环状态,是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是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温室气体的浓度逐年升高,热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森林植被被砍伐,化石颜料大量使用,从而使温室气体大幅度增加,使得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出现了全球变暖。
然而,全球变暖的出现对自然界和人类都有一定的影响: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带移动、气候灾害频发、影响经济与生态平衡、同时也会影响人类健康。不管是哪一项的影响,其后果都不是堪设想的,因此这也是人类面对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先兼顾自然界的承受能力,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性首先由生态学家提出,即所谓生态可持续性。1991年,国际生态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发展切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表述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代表。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经济学的稀缺性法则告诉我们,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总是有限的,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丰厚的,但并非如人们描述的那样“取之无尽,用用之不竭”。因而,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制于资源。如果我们对这些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却不考虑节约或研究可替代能源,将会促使很多领域向临界点逼近。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稀缺性法则。
此外,在执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应顾及人地系统的结合。人地系统就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系统。人类本身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得双重性。作为生产者通过个体和社会化的劳动向自然环境索取,将自然界物质转化成其生产必需品;作为消费者,人类消耗自己生产的产品,而将许多废弃物还给自然环境,这样,人类在索取与返还过程中和自然环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人地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地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这种机制的重要特征是:一是人地系统演化是内外力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维持人地系统协调共生关系的充要条件是从其外部环境不断获取,在此基础上形成人类发展的因果反馈关系。二是人地系统的发展是系统由稳定变为不稳定,再为更新的稳定态所替代的超循环过程。三是人地系统是不可逆的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不可逆性是人地系统的源泉,人地系统的不可逆性使系统由混沌中产生有序的机制。
总的来说,人地系统就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而人地系统理论则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根据人地系统理论所揭示的原理,一些学者还研究了人地系统的量化评价和调控问题,提出了有关指标体系和模型,这也为可持续发展评价与调控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在科学进步的推动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面临人口过剩、资源相对不足、环境退化等巨大挑战下唯一正确选择。这一战略,已成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居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模式,它着重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再生性和可持续性问题,追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进化。首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开拓国外资源潜力,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三是调整结构,合理进行资源配臵;四是制定政策,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五是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臵作用;六是依靠科学进步,建立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七是保护环境,走良性循环的资源道路(循环经济)。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生态环境的无偿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一方面是符合人类生活需要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会出现短缺;另一方面是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排放的废物的消纳能力也会达到极限,甚至超载。如果人类要继续利用它进行生产,就必须要在生产出新的环境容量,客观上也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自然进行补偿,也就是需实行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经济循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和市场机制,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能源实施调控,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率,达到资源能源消耗低,经济高产出、污染低排放。循环经济这一本质特征,充分体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内涵和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我们还要遵循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以资源投入最小化目标;二是再利用原则,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三是再循环原则,以污染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仅加大宣扬力度,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也应加强法律监管与监督。环境法和国际公约的制定,可以有效地调整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另外,环境法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环境法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2、环境法有利于全体公民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则观念的提高;
3、环境法是维护我国环境的有力武器;
4、环境法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同时,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要发展,就必须同时考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只有通过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解决。而发展的模式,则是由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依靠科学进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第四篇:能源与坏境论文
核能的利与弊
摘 要:在世界范围内,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发展核能(核电、核热)是克服这些制约因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随着能源不断的利用,人类在受惠的同时,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核能事故的伤害,所以认识核能的利弊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字:核能 优点 缺点
人类越来越离不开核能,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可以用于加强国防,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等等,用途十分广阔,是较理想的能源。它有体积小,能量大;安全性强;较清洁等等优点。同时它也有破坏大;投资大;废料危害等等缺点。下面分别诉说核能利用的优点和缺点:
一、发展核能的优点
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核能作为新能源之一,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是有许多的优点的:他的燃料具有许多优点。
(一)、体积小而能量大
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1000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烧煤电站,每年需原煤300~400万吨,运这些煤需要2760列火车。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耗铀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燃料28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20美元,换算成1千瓦发电经费是0.001美元左右,这和目前的传统发电成本比较,便宜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如果掌握了核聚变反应技术,使用海水作燃料,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方便。
(二)、安全性强
利用核裂变发电,人们最担心的是它的安全性,因为它毕竟是有放射性的。核能利用的安全性,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核废料的处理,二是保证核反应堆安全运行不发生事故。由于核发电的历史已长达40多年,所以已经逐渐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保证安全的。40年来唯一一次灾难性事故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事故的原因一是设计上不合理,二是操作不正确。因此这类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不是从原理上说必定会发生的。从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达400多座,30多年来基本上是安全正常的。虽然有1979年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石墨沸水堆核电站事故,但这两次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核燃料便是核燃料便是核废料,由于它有强烈的放射性,所以特别需要加以注意。通常要先在水池中放几个月,以去除裂变生成物的衰减热,并使强烈辐射能得到衰减。然后将燃料棒切成小片,放在溶解槽中用硝酸溶液进行溶解,再从溶解液分离出铀和钚。无用的废弃物,按照其不同的放射性水平给以不同处理,通常要密封起来深埋。在日常运转中,主要需注意核泄漏。核泄漏通常是由于燃料棒包皮破损,使放射性物质随冷却材料而泄漏出去。在轻水堆中,为了防止核泄漏,设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要保证燃料棒包皮不被损坏。第二道防线是把包括附属设备在内的反应堆都放在压力容器内。第三道防线是把压力容器再密封起来。这样,即使有些核泄漏,也不会对外部产生影响。随着压水堆的进一步改进,核电站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安全。核能的安全形势有所保障的,目前已有完整的处理和保护措施,发生核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的低。
(三)、核能成本来源较其它发电方法为稳定
当然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核燃料不是一种日常生活燃料,不想石油一样会引发战争。也不会受到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目前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锂等。重元素的裂变技术,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而轻元素聚变技术,也正在积极研制之中。可不论是重元素铀,还是轻元素氘、氚,在海洋中都有相当巨大的储藏量。此外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可以为地球开发1万-5万年用的核电。
(四)、核能比较清洁
核能对环境没有很高的污染负荷。火电站不断地向大气里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当然煤炭的燃烧也少不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目前严重污染问题之一温室效应的根本原因,没有二氧化碳,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效应业今年一步得到缓解。同时煤里的少量铀、钛和镭等放射性物质,也会随着烟尘飘落到火电站的周围,污染环境。而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据统计,核电站正常运行的时候,一年给居民带来的放射性影响,还不到一次X光透视所受的剂量,污染小。
除了上面这些优点外核能还有优点: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 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能量密集,功率高;核电比火电“经济”。
二、发展核能的弊端
(一)、核能事故后果严重
虽然核能的发展有许多优点,但是我们普通人对核电站的认识基本偏向负面。人们担心的核电站容易发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当然,核电站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过于强调核电的安全性,这样反而难以得到广大民众的理解。.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我们害怕发生像切尔诺贝利事故一样的灾难,有一些环境论者还指出从事核电生产的人曾有产下畸形儿的先例,或者核电站附件的农家出现了畸形牲畜等等。这些事实是不容忽视的,倘若大型核电站泄露甚至爆炸,那这种效果不亚于核武器战争的爆发,地球也就意味着走向了死亡。
(二)、核能利用后产生的废料
如果一切按目前的计划进行, 光是英国的核电站反应堆每年将产生的放射性物质, 跟当年美国向广岛扔下的十万吨级原子弹散落的放射性尘埃一样多。无可否认的是, 放射性废料的处理是非常花钱的事,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使得废料处理起来着实困难。它不象其他废料那样能被轻而易举地抛弃在空中或倾泻到水里。就我们所知, 放射性现象对一切生命都有害, 并且还会影响后代, 伤害生殖细胞, 因为这些细胞对放射性特别敏感。这些影响是累积起来的,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 放射性的剂量很小, 但是最终能引起严重伤害。放射性既看不见也觉察不出来, 除非其量特别大。到目前为止, 全部放射性废料中仅有一小部分装进密封的容器里—而容器本身也被封闭在混凝土容器里—被藏进深海里。但是发现这种措施不够安全, 因为人们担心, 由于容器的一种或另一种渗漏, 放射性物质可能通过海水和鱼而进入人体。虽然在原子能及其核废料的主要生产者—美国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研究, 以便发明在地球表面以下许多公里处安全倾倒核废料的较好措施, 但是迄今想出的措施都不能令人满意, 甚至连为达到这一目的所必要的安全条件都不能令人满意, 更不用说降低费用问题了。尚待仔细审查的一个建议是要在空间某处储藏核废料。核能电厂产生的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都具有放射性,必须谨慎处理,都则还可能引发政治问题、政治分歧等。
(三)、其他 发展核能的投资成本巨大,所以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就大大提高。若建造一个核电站未能成功运行或失败,那损失是会很大的,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不想发展核能,但迫于经济等原因,计划就会被搁置,这就造成了世界能源分布不均;核能电厂也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虽没有化石燃料场污染物多,但热污染较严重。用化石燃料场一样,还要考虑地理天气等因素
三、结束语
核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我们要正确的认识核能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使核能为人类所利用。
参考文献
[1] 肖东生.论加快我国核能经济的发展.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 [2]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新网,200 [3]李毅、伍浩松.全球新建核电机组现状.中国核工业报,2008 [4]世界核协会.世界核电现状.国外核新闻,2007年5期
[5]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日报,2008 [6]国家统计局,2007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7]任德曦、肖东生.中国核电发展战略方针探讨.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
第五篇:保护坏境从我做起
保护坏境从我做起
“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每当读到这句诗,我便浮想联翩。柳林,我们的家乡,据说很久以前是一个柳树成荫,美不胜收的地方。清清的草地,蓝蓝的天空,成片的柳树林把婀娜多姿的身影倒映在微波荡漾的抖气河中,一双双快乐的鸳鸯舞动着优美的翅膀,泛起的一波波涟漪与小桥流水人家相映成趣,多么美好的景色呀!
可是,现在的柳林却不是这样的。人类不断地开发资源,家乡成为远近闻名的“煤都 ”,却也使“柳林”的这一名称不再“地如其名”。
在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煤炭企业,虽然可以带来财富,但也破坏了优美的坏境。它使天空更加灰暗,让植物发育不良,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类本身也有极大的危害。地球上的水是稀少的,可是开采煤矿却浪费了水资源。我们要保护水资源,地球上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机。
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本应该很好地保护它,可是,人类的自私和贪婪使地球上的许多美丽景色不复存在。大自然在默默地哭泣,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有人可能会说:我不是什么大人物,阻止不了人们砍伐树木,开采矿产。这并不重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只要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
能及的事就可以了。
比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乱丢垃圾,要节约用水、用电,要保护花草树木等等。
我看过电视上介绍,我们用的一次性筷子、餐巾纸等都是用树木做的,我们用过的很多垃圾,埋在地下几百年都不会腐烂,我们每人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加起来就能节约很多水,就能节约很多电。电用的少了,用煤炭发电也就少了,煤炭就不需要这么多地开采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煤炭不再被人们开采,家乡一定会更加美丽。
春天,桃花红、杏花白、柳絮满天飞。夏天,晚霞与垂柳交相辉映。秋天,果实累累、五谷丰登。冬天,抖气河上嬉水的鸳鸯把动听的歌声满世间飘洒。这一定是家乡柳林让人们向往的未来。
刘奕彤 2012年10月16 日
保护坏境从我做起 四、一
刘
奕
彤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