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法律之利剑 持正义之天平——我与法律援助

时间:2019-05-13 23:3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挥法律之利剑 持正义之天平——我与法律援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挥法律之利剑 持正义之天平——我与法律援助》。

第一篇:挥法律之利剑 持正义之天平——我与法律援助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平安和谐江西

挥法律之利剑 持正义之天平

法律援助是国家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实现权利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加强法律援助工作,解决困难群众诉讼难问题,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落实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的重要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既可向社会展现司法行政部门良好形象,带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又可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因此,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我县法律援助工作从几年前沿袭单一行政管理体制有名无实缓慢无效率运行,到如今整合优化法律服务人才资源呈蓬勃发展态势,历经了机构创新、冲破用人体制坚冰、拓展服务领域的各种酸甜苦辣,使我在带领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苗乡侗寨提供法律援助实践中感悟颇多,做好法律援助工作除有资金短缺瓶颈、专职法援人员不足等因素外,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所应注意的方式与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就如何提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阐述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与同仁切磋。

一、接待法援申请人员应注意的事项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平安和谐江西

但凡来司法行政机关申请法律援助的群众,总是因各种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或侵害,带着满肚子委屈或愤怒来到“政府”寻求救济。不论其是有意识的申请援助服务,还是根本不知道司法行政设有援助机构上门来的投诉;不论是人大、信访、政法委、妇联等机关转介来的求援,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来司法行政机关的求助者,一经进入司法行政机关,首先接待来访或求援者的不论是否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司法行政干警、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均应立即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以亲切的问候、热情的笑脸迎接他们的到来,在了解其一般情况后应立即引导其到法律援助中心,直到交接给法援工作人员后方可礼貌离开。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接待来访或求援者第一步应做的是热情让坐,递上一杯热茶,切不可在接谈过程中心不在焉、旁若无人。

根据国务院及地方《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申请法律援助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法援接待人员在审查求援者口头或书面申请时,一定要耐心讲解,切忌冷漠、生硬。在来访或求援者没有按照要求出具村(居)委会关于“经济困难”的证明时,对有一定判断和理解能力且行动方便的群众,应告之到其村(居)委会开具相应证明,提供必要的材料;对缺少判断和理解能力的年老长者,应使用各种通讯联系方式主动与其所在地基层组织取得联系并询问其情况;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求援,应详细交代所在地基层组织为其出具相应证明,切忌单纯交代老者由其自己提供法律援助机构所需的材料。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申请,应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使其知悉不符合援助服务的原因并心平气和地接受拒援事实。

二、与求援者谈话应注意的事项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平安和谐江西

1、认真倾听。来访或求援群众特别是老年人一般都有说话罗嗦、语无伦次或杂乱无章的情形,对此,法援工作人员应以极大的耐心、全部的真诚倾听其口齿不清、词不达意的漫长陈述,切忌随意打断其说话。虽然其陈述与法律从业人员判断所要求的内容毫不相干甚至没有任何价值,但在求援者看来这样的陈述是非常重要的、是必不能少的。尤其是遇到身体残疾的求援者,我们更应给予尊重,不能因其残疾而暗露鄙夷或生出厌恶。如此则可拉近与求援者的感情距离,让他们对法律援助人员产生由衷的敬意,他们的忧闷、烦恼、乃至怨愤或许便会烟消云散。

求援者一般都是老、弱、病、残、妇等弱势群体,在社会上通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心理的憋屈积怨已久,再遭受身体伤害、精神折磨或家属受刑律追究寻求辩护救济等其他权益受侵害时才来求助,他们来找我们其实并没有抱着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希望。如果我们在接待和处理这些弱势群体的来访或求助时,态度生硬、冷淡,机械式问话、记录,即便之后这个案件办的非常漂亮,但所获得的社会效益依然存在着欠缺和不足。笔者曾接待过一个年长的法援求助老人,接谈前我与这位老人对视的一瞬间,从他那双深邃却又显呆滞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许多并已读出了凄然与无奈……老人家看上去倦怠、疲惫且衣衫褴褛,我急忙伸出双手搀扶老人坐下,老人用粗糙、黝黑留有污垢的双手紧握着我颤巍巍地讲着吐词不清的话,谈话尚未开始的一瞬我已受到强烈的震撼,相形之下我突然感觉惭愧甚至汗颜。我的眼前莫名的浮现出一些机关公务人员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捧着茶杯、看着报纸的情形,他们每天做着微不足道的轻松工作,享受着政府给予的工资、福利,却动辄大谈委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平安和谐江西

屈、待遇不如沿海地区公务员……我非常认真地听完老人一个多小时断续而零碎的陈述,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此时老人眼中已漾动着感激而浑浊的泪液……。

2、暖语抚慰。接谈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在认真倾听求援者的全部叙述后,应善于提炼、总结、归纳求助者表达的中心思想,用通俗易懂、温暖亲切的语言与其交流,探询有疑问的部分,直至全部领会求援的真正目的后,再根据掌握的法律知识,解析其权益应受到维护的原因,对其心灵所受到的伤害应给予抚慰。但对涉讼的纠纷切忌草率下胜、败诉的结论,也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

三、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注意的事项

被法律援助机构确定为提供援助服务的案件,应及时指派专人办理,在指派过程中应考虑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擅长服务的领域,做到人尽其才。接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积极协调法院、仲裁机构对收取当事人的相关费用适用减、缓、免政策;需要查阅存档于有关行政机关的资料时,应出示“免除查档费”的规范性文件,争取受托人权益实现费用最小

四、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情况应在醒目位置公示

就目前情况来看,县(区)域范围的法律援助案件完全靠有财政支撑的专职法律援助律师办理是不现实的,必须由广大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同协力完成。但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援助案件不但不能得到应得的报酬,相反却要为此垫支相关调查取证、打印材料等必要费用。如何提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平安和谐江西

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完全靠命令式的行政手段强行要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无偿服务,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且在此情形下办案质量也无保证。为调动其办理法援案件积极性,笔者采用了在司法行政办公区醒目位置,用动态方式公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承办人姓名、案由、办理情况等信息,让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数量和质量有目共睹。没有财政工资支持的社会法律从业人员也需要得到尊重,自己辛苦并为之垫钱所做的援助工作为公众所知晓、并得到社会的肯定感觉有荣誉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随着我县县委、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高度重视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大力支持,我县区域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援助走上规范运行的轨道已为期不远,制约法援规范运行的资金、体制障碍亦将会迎刃而解,让所有应援群体都能享受政府救济的阳光雨露。

法律援助事业的未来一定是灿烂明媚的春天。

作者:徐奇

联系电话:***

单位:德安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第二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第二课时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第二课时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公民享有的主要诉讼权利

(2)认识证据在维护合法权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增强证据意识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3.运用

联系实际说说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及注意事项。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崇尚程序正义是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基本前提。崇尚程序正义既有赖于健全的法律制度,更有赖于公民重视程序正义、追求程序正义、维护程序正义的强烈意识。公民对于程序正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法律程序的了解程度。因此,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使公民更多地了解有关的法律程序,对于形成一个知法、守法、护法,自觉依法维权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而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是维护程序正义的重要前提,所以,这个知识点在全课的教学内容中处于重要地位。

2)增强证据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诉讼权利的基础上认识基本的维权途径,形成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而证据在诉讼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在未来的民事活动中做到有意识地收集、保留证据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3)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树立证据意识,都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应该是本节课全部教学内容的落脚点。

2.教学难点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到了诉讼途径与非诉讼途径、合法手段与非法手段的区别,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中要做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区别有一定难度;另外,关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学生在生活中会受到一些错误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观念的影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接受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并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比起本节课其它几个知识点来看,难度更大一些。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并了解与依法维权相关的途径和程序。教材从公民享有的基本诉讼权利入手,进而过渡到增强证据意识,帮助学生理解证据的重要作用及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原则,最后归结到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课中的一些概念,如证据、维权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具备一些基本的感性认识基础,但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普遍比较肤浅,还存在着一些认识方面的错误,这也可能对本节课知识的接受造成障碍。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经验,促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及时加以纠正,使学生的认识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四、教学方法

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案例:林新松和林新木系同胞兄弟,2004年两人的父亲因病住院,两人约定住院费2.8万元由两个人平均承担。但是因为林新松一时手紧,就请林新木先垫付自己应付的那一半。林新木垫付了住院费并要求林新松出具了借条一张。后林新木要求林新松给付此1.4万元的欠款,但是林新松拒绝给付,于是林新木将林新松诉至人民法院。在庭审当中,林新松认可其出具的欠条,但另提交了一张林新木书写的收据,该收据上写明“第一次6000元,第二次8000元,共计14000元”。林新松称,此证据证明其已将欠款全部还清。但林新木对收据上的签名不予认可,并提出进行笔迹鉴定,但人民法院向鉴定部门咨询后,鉴定部门答复称该笔迹由于当地技术所限无法鉴定。最后,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收据可以认定林新松已经偿还了1.4万元,于是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林新木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查后,认为一审认定的事实没有错误,但认为依据原告出具的欠条,被告理应偿还欠款。因被告提供的载有原告姓名的收据指向不明,该证据反映不出其与欠条之间的关联性,且原告否认该收据的真实性,故该收据不能与欠条的证据效力相对抗,被告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而被告除了该收据外并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其已经偿还了其所欠原告的1.4万元借款,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最后二审人民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被告应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偿还原告欠款1.4万元。

老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上述案例中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的哪项权利吗?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引思明理】

老师:上述案例中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的诉讼权利,那么,公民的这项权利主要有哪些种类?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基本诉讼权利中的哪一项呢?

板书: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师生一起总结公民诉讼权利的主要种类: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老师:如果林新木手中没有那张欠条,诉讼结果将会怎样?这给我们什么警示?你还有类似的由于缺乏证据而有理说不清的事例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进入本节课第二个问题。板书:

2.增强证据意识

案例1:2005年2月,范某起诉至某区人民法院,要求与其妻子张某离婚,同时向人民法院提交了一份借据要求张某对于该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借据的内容为“2004年4月9日,因家中盖房特向某某借钱20000元”,落款人为范某的妻子张某。对此,张某在庭审的过程中对于欠条的数额提出异议,称只借过2000元。主审法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借据有涂改的痕迹,但是范某并不承认涂改。后经张某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委托某司法鉴定中心对该欠条的真实性进行鉴定。经过鉴定,鉴定结论为:欠条上的 “0”是后加的,跟张某的笔迹不符。在鉴定结论面前,范某承认了伪造证据的事实。于是人民法院依法决定对其处以1000元的罚款。

案例2:2007年6月,原告张某家人与被告陈某家人因客车载客事宜发生纠纷。为追索医疗费,张某与陈某发生纠纷。后张某到医院治疗,用去医疗费几千元。随后,张某将陈某告上法庭,要求陈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经济损失。陈某在法庭辩论中称,在纠纷中自己没有殴打过原告张某,张某即使有伤,也不是自己造成的,故请求法庭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张某在庭审中,未能提交陈某殴打自己的相关证据,也没有提供其它相关证据予以佐证。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张某虽有损伤事实,但无证据证明其损伤事实是陈某造成的,依法驳回了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

老师:上面两个案例中的证据都没有被法院所采信,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96页中有关证据应具备的特征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派代表发言。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等特点。学生阅读教材96页的有关内容,自主学习、了解法定证据的主要种类,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几个案例中的证据分别属于哪类证据。

案例:锦州市某患者王某体内钢板断裂,找到原治疗医院索要赔偿。医院认为钢板断裂是患者自身造成的,一分钱都不能赔。患者遂将医院告上法庭。锦州市某区法院要求该医院给出证据,证明钢板断裂是王某自身过错造成的,医院无法证明。法院最后判处医院赔偿王某误工费、交通费等损失2万余元,其中包括5000元精神损失费。老师:前几个案例中的证据都是由哪一方出具的?患者王某这个案例中的证据为什么要由医院来出呢?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总结: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自证“清白”,也就是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医患纠纷就属于这种特殊情况。

王某与医院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法律关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医院对钢板质量、折断原因负有举证责任,既然不能证实钢板断裂是因为王某的过错造成的,就应该赔偿王某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重新取出钢板的费用和材料费。钢板断裂还给王某带来了一定的精神痛苦,医院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也是合适的。案例:讨工资讨出来的犯罪行为

文先生是四川人,3年前来到佛山,在佛山市禅城区镇安村经营一家制衣厂。今年6月他雇请了妻子的表弟肖援。肖援进厂干了两个多月,提出要辞工,要求表姐夫支付工资。

8月31日,肖援在多次向表姐夫索要工资未果后,于当晚9时多偷偷将三岁大的外甥抱到南海大道华阳桥附近。肖援随后打电话给文先生,要他赶紧支付拖欠的工资。文先生与妻子得知儿子与肖援在华阳桥附近后,边赶往现场边打110报警。肖援见到文先生夫妇,声称要将小孩扔进华阳桥下的水沟里。文先生与妻子趁肖不注意将儿子夺了回来。几名路人将把肖摁倒在地。此时,民警也赶到现场,肖援被擒。

广东豪盛律师事务所蔺存宝律师认为,肖某的行为是“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这类行为是指行为人以索取债务为目的而采用拘留、禁闭、扣押等各种手段非法剥夺债务人或与债务人相关的人的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这类为索取债务拘禁他人的行为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老师提出问题:你对肖援讨要工资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肖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和总结完成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板书:

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敢于维权

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善于维权 A.找准维权机关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依靠公安、司法机关寻求法律保护。B.选好维权的途径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诉讼的途径,也可以采取非诉讼的途径。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主要有: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C.避免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维权手段 【体验导行】

朱良平今年22岁,是重庆城口县人。2003年春节过后,他离开家乡,来到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梅溪乡某砖厂打工。

打工的头两个月,朱良平在砖厂半成品车间做事。后来,他又换到了成品车间。因为在半成品车间做事时的押金及工资约1400余元一直没有拿回来,朱良平对同为重庆老乡的半成品车间包工头童术强十分不满。2003年10月20日,朱良平到岳阳市站前路一家录像厅看录像,听到旁边的两个人说的是重庆话,三人很快就混熟了。当说到钱的时候,朱良平抱怨自己在砖厂打工又累工资又少。那俩人听后就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要他绑架砖厂一个有钱人的孩子,搞点钱用。

朱良平当时心里动了一下:自己的工钱不是一直没拿回来吗?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作案目标:童术强6岁的儿子童小金(化名)。2003年10月22日傍晚,朱良平来到梅溪乡某小学大门口附近,在将童小金骗到公路边后,带着他直奔云溪镇,然后又换乘一辆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出租摩托车到了临湘市。然后,以童小金在自己手里为要挟,要求童术强将5000元钱汇到他指定的一个账号上。第二天下午,朱良平被接到报案的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岳阳楼区法院审理后认为,朱良平为索回其打工期间被扣发的1400余元工资及押金,挟持砖厂半成品车间包工头童术强的儿子,以此索要人民币5000元,其手段确属非法。本案现有的证据证明砖厂只欠朱良平1400余元工资及押金,其提出克扣金额为5000余元的辩解意见与客观事实不符,不予采纳。但朱良平索要钱款的数额中确有拖欠未付的工资,因此,不能认定朱良平在主观方面完全是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据此,于3月17日一审以非法拘禁罪判处朱良平有期徒刑三年。

1.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评价朱良平索要工资的行为。2.假设你是朱良平的朋友,请运用你现在所具备的法律知识,给被拖欠工资的他提供一些维权方面的建议,告诉他应该到哪些部门,准备好哪些证据、通过哪些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请把你的建议写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2.增强证据意识(1)证据的种类(2)民事举证的原则

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敢于维权(2)善于维权

(3)避免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维权手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较多地使用了案例教学法。用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思考、制造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愤悱状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来。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密切配合,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与学的任务。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稿之模块1:我的大学 我的青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稿之

模块1:我的大学 我的青春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掌握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独立生活的能力,适应自我的变化,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适应大学的文化,从而使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的生活。

【教学重点】:(1)大学生活的特点(2)大学学习的特点(3)大学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安排】:理论2学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考入大学,相信是在座的每位心中多年的梦想,现在梦想终于成为现实,相信大家又会有不少的感慨。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相信大家也希望大家会有所思考: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大学生活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呢?带入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一讲,我的大学,我的青春。

内容讲解:

第一节 适应人生的新阶段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讨论】 “什么是大学精神?”你最喜欢的一句校训是什么?

(一)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1、我们先看大家们是怎么说的:

蔡元培:(北大校长)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但不是道德楷模,不是宗教之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

梅贻琦:(清华校长)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

杨叔子:(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理科,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要学会思维,第三是学会知识和技能,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跨,一个国家没有人文,不打自跨。

金耀基:(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要学4种东西,一是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 to togerther,四是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

许智宏: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师、大楼,更在于有一批“大”学生,我们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宽敞明亮的大楼,也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学富五年的大师,但更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一批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学生,只有这些年轻的面孔,才是一所大学的精魂所在。

所以,大学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学生,大学的本质是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相互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

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在大学的使命和大学生的责任中讲到,大学的文化,他说:

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物质存在很简单,包括仪器、设备、大楼等等。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

校训,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北京大学:“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济大学:“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一次由4762人参加投票的媒体调查表明,在对“你认为中国的大学哪个校训最好?”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获第一名,拿了54%的票。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排第二。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大学的校训。哈佛大学:“truth”(“真理”;有人译为:“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大学:“light and truth”(“光明与真理”)。华盛顿大学:“通过真理取得力量”。都离不开“真理”两字。2005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引了陶行知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之所以重提这十六字,因为在我们大学,出现了很多造假的事情。

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真理使人自由”)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麻省理工学院崇尚理论联系实际,它的校训是:“动脑又动手”(Mind and Hand);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拥有一流大学作为后盾,但是大学带给城市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飞跃,还应该包含精神文明、文化修养的提升。

大学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宾州大学,它的校训就讲到道德:“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上海交大的校训也体现了非常深刻的道德含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饮水思源”用英文来讲就是thanksgiving,“感恩”。如今我们的媒体经常在说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自然。人在生活中,感恩情怀不可缺少。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感恩,使社会能更和谐,世界更美好。但是,也有些不协调的声音:在很多大学,包括名牌大学,一些农村来的学生不愿意见他的父母,觉得很不光彩。所以我想起了哈佛大学所提倡的,“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不仅看智商,还应看情商,进而看德商”。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迎接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会”,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在大会上讲: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learnto be),要让学生学知识(learnto know),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掌握这些知识(learnto howto l earn),还要让学生学习如何与其他人相处(learn todeal with the others)。

所以在大学里,我们学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学的更是一种大学精神,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什么?(学生回答)对就是“厚德、求真、博学、创新”。因此,在大学里面“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

2、应实现的4个“一”

第一个“一”:确立一种信仰——精神支柱,“三观”,看待和领悟人生的杠杆

第二个“一”:形成一种独特风格和良好习惯——具备完美的人格?素质; 第三个“一”:掌握以专业为特征的一种专长——满意的工作(事业与职业)

第四个“一”:结交一批良师益友——团队精神

案例一:

在北京国展召开的春季人才招聘会上,美国特路普公司的摊位上方醒目地写着: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这个告示令应聘者议论纷纷。(清华和北大代表着中国大学生学力和心智的标高)

美国特路普国际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吴沁玫说:“应聘者要有自知之明,要在公司里选择好自己的位置,要有角色意识和舞台意识,才能达到导演的要求。公司追求的是综合素质,要的是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他认为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给他一个合适的位置,就能发挥其无限潜力。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说明了在当今社会,更多企事业对所需人才的标准,不是名牌,而是良好的个性和综合素质,以及个人由其良好的个性所能发挥的潜力,即学会做人。

案例二: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微软研究院录用标准是:

一、扎实的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二、聪明才智,是否有足够的创造力和再学习能力;

三、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和激情,能够热爱工作并积极地投入工作;

四、是否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考核是否正直、诚信。微软公司对人才的要求,除去第一点,要求的是一个人做事的能力,但其余四点,都是一个人做人的能力。

“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的关系简单点讲就是“才”与“德”的关系。中国有句有名的谚语: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因此,既“学会做事”,也“学会做人”,“德才”兼备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目标,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从父母身边走出来,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一个人的世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构建,然而其核心却无疑是学会思考。

在大学校园流传这样的一句大实话,“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正因为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非常茫然,所以不少同学在大一感到“彷徨”,正因为已大二了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

“呐喊”,到大三了,却仍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些什么,只是看到别的同学都参加了社会实践,自己也就跟着做了,随波逐流,所以感到“伤逝”,大四才明白过来自己才懂得那么一点皮毛,可能是什么也不懂,但已是“朝花夕拾”,却不得不离开校园出去找工作了。我想同学们肯定不想这样渡过自己的大学生涯,那就请“学会思考”吧。尝试每一次让自己的头脑积极冷静地高速运转,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提出应对之策;学会选择与舍弃,把握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我们每一人都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一次运动方向的改变其合力都必须是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拥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我们才能披荆斩棘,在人生路上游刃有余。

具体怎么做:

首先,你需要大量的阅读。一本好书总会蕴含作者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其次,需要敏锐的眼光与发现的视角。能迅速捕捉到问题的所在是思考的基础,当有了不解和疑惑时,你才能更好地运用大脑去积极应对。

最后,要经常全面总结自己的各种感悟并加以提炼,作为自己的思想储备。此外,平时多跟同学多交流,也有助于提高自己全面、透彻地看问题的能力。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是有思想、会思考的大学生。学会思考,用大脑无穷的力量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领域。明确自己的目标,运用自己的大脑,借助思考的风帆为自己的梦想扬帆起航吧!

(二)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家进入大学,也生活了一个多月了。伴随着军训的紧张、痛苦和快乐,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也都在心中衡量着这个新的环境,还有自己心目中的大学。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正是一门关于思想的课程,而任何人的思想都产生于自己生存的环境,和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思考。

因此,接下来我们从“大学生活的变化”开始。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新生:5%不适应大学生活

高校新生入学已经超过一个月,记者从沪上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许多新生因为难以融入大学生活而导致心理问题频发。而根据这些中心以往进行的统计,“不适应大学生活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新生通常要占新生总数的5%以上

案例三:大一新生特写:有人跳楼,有人哭泣

入学一周,嫌饭菜不合口跳楼

不适应大学生活 大一新生报到一周后跳楼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因“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其时,他的父母正特意从家里赶往学校,准备陪读。有老师认为,酿成惨剧的原因之一是这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死者的一名同学回忆说,跳楼前他曾经抱怨“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不太适应这种生活”。新入学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问题,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据介绍,自杀男生是大一新生,2005年9月4日入学,正在参加新生军训。该生是番禺人,还有一个多月就满20周岁。可能是以前很少独立生活,该生入学后感觉不适应,据一名与他同一班级的男生说,跳楼之前男生曾经说过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好像不太适应。

9日上午,其父母特意从老家来到学校,准备在附近租套房子陪读。出事当天,他母亲看中一套房子,但每月租金要2000多元,她觉得太贵,就没有租。和儿子一起吃晚饭时,她告诉儿子,她不在附近租房子了,但会每天从番禺的家里做好饭菜送过来。当时儿子十分失望,吃完饭后,儿子说要回宿舍一会。到了晚上7点多钟,就出事了。母亲打着“飞的”送馄饨

亚纲是青岛一所大学的大一新生,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亚纲的母亲李女士出现在校园里,怀里还抱着一个保温瓶。,她接到亚纲的电话,亚纲在电话里哭着说想家,想吃妈妈亲手包的馄饨。“听到孩子的哭声,我很揪心。”头一天晚上她包好了馄饨,早晨煮好了,赶乘头班飞机,从福州飞到青岛。中午11时30分抵达青岛后,李女士又乘坐出租车赶到学校,将热乎乎的馄饨递到儿子的手上 她只是无助地哭泣

上海某高校数学系的小张进大学后,一直觉得学习压力很大,原来是上海市重点中学学生的她,忽然感觉以往的学习方式完全没有用了。觉得无助的小张有空就往家里跑,还哭哭啼啼了好几次。不想军训就装病?

北京石景山的北京物资学院西校区10多名大一新生相继出现腹泻症状,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治疗。老师却怀疑有腹泻学生是想逃避军训回家过中秋 “生活不适应”,考试不合格――退学!

2005年9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分3次在校园网公布红头文件,对45名学生予以退学处理。45名被退学的学生中,超过一半是大一新生。退学原因都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学院《学生学习管理条例》的规定。学生们反映,是在自己对大学生活并不适应,还没有了解到学校有关制度的前提下被突然退学的

担心生活不能自理 父母阻止女儿上大学

包头一考生在接到“喜报”后,其父母因担心女儿在外不能照顾好自己,整日以泪洗面,阻止其去上大学,鼓励复读。

会诊:怎一个“不适应”能概括!

低年级和农村学生群体心理相对“弱势”

调查:大学生中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为强迫症、交际敏感、抑郁;从年级分布看,大二为心理问题高发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来自乡村的学生高于城市学生。而男女生之间,文理科学生之间差异不大。此外,有心理问题学生比例增多,与近几年高校扩招、大学生普遍就业压力增大有关。因而要加强对低年级和农村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关注 离家初“自理”,会解题不会照顾自己 校医:不少男生在军训结束一回到寝室就急着冲冷水澡,晚上连毛毯也不盖;一些女生为保持身材,每餐吃的米饭不足一两;还有不少新生明知次日清晨6点要起床集合,晚上仍聊天到深夜„„医生称,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在脱离父母的照顾后,各方面的能力均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大一新生刚刚告别高中生活、离开父母,进入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短期内会产生“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学习的不适应”,以及贫困生的“自卑心理”等 与人交往和独立学习的“初体验”

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陈老师:新生们产生心理问题,多数是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陈老师说,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学习不适应而产生,以前学习都有老师监督,每天看起来都很忙碌、充实,进了象牙塔后,忽然没有任何人督促,也没有高考压力,学习都要靠自身钻研,许多大学生反而不适应了。另外,人际关系也是困扰新生的主要诱因,一些城市里学生比较自我,不懂得与人沟通的技巧,导致同学之间关系不佳,自己内心也很苦闷;农村来的学生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压力与耐受力的博弈

院长:这些患者除了部分具有遗传、个性等自身诱因之外,社会的心理环境也是一个重大的诱因

精神病高发年龄之所以集中在20岁至30岁,其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们是社会上最活跃的人群,面临着学习、就业、恋爱、结婚、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他们参与社会、“暴露”给社会的机会最多,需要承受的身心压力最大;再加上他们原本经历的事情较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在社会生活各个环节中发生了不顺利、不理想的事情,就可能引起精神卫生问题,导致精神创伤、精神障碍甚至引发精神疾病

自我调整、投医问诊、家长辅助“三效结合”攻略

要学会自我调整与求助

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们也提醒新生,其实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慢慢融入大学生活,许多心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同时也可求助咨询中心 学校干预:建立学生心理手册

我国的很多精神病患者都有自杀倾向,自杀成功的概率是十万之二十二点三至十万分之二十二点八。青年学生是重中之重,学校不妨主动建立学生心理手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性格特征,一发现他们有思想波动的苗头,提前实行心理干预,防患于未然 请来洋专家,“疗效”好? 即日起,中国红十字会特邀的六位外籍专家将走进大学校园,进行关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和突发事件心理干预的报告。报告采取专家、老师和学生共同座谈的方式,解答学生中的心理问题„„>>>>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从家长做起?

老师说:“现在很多大学新生的自理能力很差,家长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应该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 相关阅读:

上海百万专款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

市教委发布了“关于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意见透露说,上海将对现有高校的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建设,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区域内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和危机干预中心建设,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率。

观点:成功欲望造成压力?

心理问题在学生中随学历升高呈倒金字塔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年轻人当中,66.5%的人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感觉压力不大的占3.7%,觉得完全没有压力的只有0.3%。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群体比其他群体压力更大。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分析,中国青年面临的压力及压力产生的原因是,整个中国社会存在紧张与焦躁的迹象。与世界各国相比,在中国,成功的压力更大。

专家认为,这个时代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情况在城市里表现得更为突出。

有家庭问题专家指出,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成功欲望特别强烈,因为他们承载着父母太多的期望。因此他们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一心指望他们能够获得成功。

案例四:马加爵,药家鑫案例

案例五:什么破学校!一大学新生嫌校门太破,报到当天就哭闹着要求退学!

“说不来,偏劝我来,你看大门这么破,心都凉了,还上什么大学!我要回去复读!”9日是山东师范大学2012级新生报到的日子,当天上午不到9点,在学校老校区的迎新广场上,一位女生对着旁边的一位中年男人哭着嚷道,身边还有两位迎新志愿者,看上去手足无措。

中年男人姓汪,正在哭闹的姑娘是他的女儿,来自安徽。“我丫头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次没考好,一直想复读,可是家里劝她还是继续上吧,到了大学可以再考研嘛,就因为这个,心情一直没理顺,总带着情绪。”汪先生告诉记者。已经准备报到办手续了,任性的丫头突然嚷着要回家,谁劝都不听。

不一会儿,得知情况的辅导员吴晓玲赶了过来。“你满18岁了吧?成人了吧?你这样冲动,草率决定,你这是在对自己负责吗?你有没有考虑过家人的感受!”

见她不再嚷着回家,吴晓玲的语气也和蔼了不少。“一个假期没做好的决定,今天这一会儿就非要做,这么冲动,肯定会后悔的,不如我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现状,考虑清楚了,再决定也不迟啊。”经验丰富的吴晓玲开始耐心地替这位新同学分析专业、现在的大学以及复读等种种问题,为她自己做决定提供参考意见。“好吧,那就先报到,在新环境试试吧。”经过辅导员和众师哥师姐的一番耐心劝导,倔强的新同学终于同意报到入学。

现在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爸爸妈妈疼,有爷爷奶奶爱的,根本就不懂得考虑别人。我们说这个同学就欠骂,是吧?我们上大学主要学的是知识,是为人处世,是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上大学了,我们应该要学会理性吧。我们进入大学就更应该学会做人,做事。这是一个还没有进入大学的学生,说明现在的学生在没有进入大学期间,心理就严重的有问题。

通过上面的案例,现在在的大学生有杀人的,也有自杀的,心理问题相当的严重,价值观也是相当的扭曲。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他们在中学的时候都是好学生,上了大学之后反而成为杀人犯,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那么我想问大家,大学为什么会使这些学生走上犯罪之路,大学和中学相比,有哪些不同,大学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讨论】 “大学生活的变化有哪些及感受 ?”

正是因为存在如此多的变化,因此产生了非常多的新生的心理问题: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个人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家庭为依托——独立参与学校集体生活。——大学生活的集体性和自理性

中学阶段,大多是同父母生活在一起,衣食起居等生活琐事基本由父母处理。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依赖性。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其背后的含义:即心理上的成长,是以管理好自己的日常事务作为开端的。

在大学里,没有父母可以依靠,独立自主的生活开始了。即“通过扫一屋,为将来的扫天下作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辅导员老师一再强调要注意宿舍内务的重要性的原因)

许多人在中学时代强烈希望自己能过上独立的生活,但真的过上了,又会发现所要面对的问题之多、困难之大是始料不及的。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这种生活,应对自如,而有些自理能力差的同学,则可能生活得一塌糊涂。感到恋家、孤独、烦燥、无所适从,影响工作、学习和身体。

同时,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出现了攀比的情况,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案例六:据《北京晚报》报道,时下,不少大一新生已开始为大学生活添置“装备”,各种数码产品不可缺少。在北京中关村一家“苹果”产品销售店门前,一女孩开口就要买iPhone4s、iPad3和mac book“苹果三件套”,且得是高配,超过2万元的支出让母亲觉得吃不消。女孩说:“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现在的社会的大学生的物质观。我们说大一新生,添置些手机、笔记本电脑之类的东西,大体也是生活和学习的必需。“苹果”的产品当然时尚好用,可凡事都要量入为出,2万元怕是一些人几个月的收入了,一些孩子对父母下手未免也太狠了点儿。更何况,数码产品可选择的品牌很多,这种一味追求时尚的毛病,家长们断不能纵容。因此有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就出现了自卑感。在我们在大学校园里,比的不是谁吃得好、穿得好,我们比的是学习,是以后取得的成就,是对社会的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吧。

因此,集体生活与独立生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相伴而生的。大学确实是拥有了更多的自由、自主、自立的机会,然而自由对于没有准备的人是痛苦的。

抽样调查表明:25%的大学新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8%的新生入学2个月左右感到严重不适。并且会因为这个严重适产生过激行为。案例

一、案例二就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案例三中的学生跳楼的原因是“不能忍受这种生活”,就是:“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不会洗,晚上同学太吵睡不着,想家,没有朋友,不太适应”。

就是这样的“痛苦”(加了引号),让一个大学生选择了自由落体。

如果一定要从“这名大学生的生命和他家人的痛苦”中寻找一些意义,这个意义是什么?——再一次引起大家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差和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问题的关注

有心理学者这样分析:十八九岁的年龄阶段,个体自我意识有一个逐步增强过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上容易产生挫折感,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同时,处于陌生环境的新大学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导致自我评价发生动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极端的行为必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心理问题仅仅是恋家、孤独、烦燥、无所适从而已。

我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只专属于你个人的问题。今天看到大家都好好地坐在课室里,至少说明大家已经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最痛苦的自杀期,心理素质还不错。当然,如果你还沉浸在个人的不适之中,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案例七:我们大家刚来学校报名缴费的时候,很多都不要家长进去的吧,这是现在很多学校新展开的一个新的措施——拉响警戒线。

全国高校陆续开学,今年许多高校不约而同地定了一项规定:独立报到。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在校内拉起警戒线,让家长“远观”;天津大学为家长们准备了帐篷;上海大学不再在火车站设校车„„不少人赞同这些做法,也有人质疑:高校究竟是想培养学生独立还是为了省心省力?

9月1日,同济大学新生报到,校内一条警戒线把家长挡在远处,个别家长试图“越线”,被保安劝回。一位来自安徽的郭姓家长对记者说:“反正也没事,待在远处看看也好。”清华大学今年也首设警戒线,家长一律只能在线外目送孩子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

“新生独立报到”成了全国众多高校新学期的第一条规定。复旦大学2012级新生龚莲娜报到前一天由父母“护送”到上海,一起打扫宿舍、逛校园。但登记入学时,龚莲娜便独自前往。“学校辅导员之前给我们发了邮件,鼓励我们独自报到。”

【讨论】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为了适应大学生活,我们最怎么做? 所以我们要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首先要:(1)确立独立意识

换言之,就是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要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

(2)观察+求教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学着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学着自己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多多观察,多多虚心求教,老师、师兄、师姐、同学都是我们求教的对象。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案例八:弗莱明与青霉素

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实的农夫,生了八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岁便要出来谋生;在二十岁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二十五岁医学院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医学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细毛的)。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 “小弗莱,你有甚么看法?”

“做。” 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 “小弗莱,你现在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 “茶。”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弗莱明皱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明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 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3)实践+积累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意思就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如:我们知道的比尔盖茨在哈弗大学辍学搞微软研究,马云不当教师搞了阿里巴巴,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是学比尔盖茨去辍学,比尔盖茨本人在回顾自己20岁创办微软的经历,向香港学生传授创业秘笈:“要找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但要擅长,还要充满热情;不但要了解,还要不断测试。”并劝大学生不要学他辍学创业。他说,在步入盛年后才深知教育的重要。并对大学生说“千万不要学我”。所以我们在这些成功人士身上学的是他们的那种勇于实践的精神。

然,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如:认识调节法:开朗、乐观(哲学的辩证法:一分为二)

自我暗示法:语言、行为、情境

渲泄法:运动、唱歌等

咨询法:心理咨询室

(讨论)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图书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有很多师兄、师姐在那里学习,大家可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刻苦努力的学习吗?

案例九: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虚无坐席。

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

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书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 位。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在上大学之后,不仅改变的生活环境,同样我们的学习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2、学习特点的变化:简单记忆和反复训练——系统学习和独立研究。——大学学习的选择性和自觉性

中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基础教育,以基础知识的储备为主,内容上局限于教材,所以每一个词,每一个概念,老师往往都给予明确的解释,一般无须中学生进行更多的自学和独立思考。在形式上多是采取小班上课,学习的进度固定,每星期、每天、每节课,甚至业余时间都被学校和老师安排得满满当当,学习环境的确定性很强。

大学就完全不同了。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环境的弹性也很大。

首先,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专业基础知识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都开设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选修课程;

其次,在我们的周课表上,有老师讲授的正课仅占去一部分时间,其余的自修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

第三,大学老师所讲内容信息量大,不局限于书本,还常常涉及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并且许多问题尚无结论,这就要求大学生上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还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积极思索;

第四,教师一般都会布置大量课外阅读书目,期末复习没有范围和重点; 第五,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凸显出来,如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索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现代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所以,面对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我们要怎么做:(学生讨论)(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填鸭式”与“放养式”

(1)自主学习: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自主判断教师讲授内容,做好笔记。

充分利用图书馆,查阅参考书和有关资料。学会自己去学习。哈佛大学的例子就充分证明了,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自己学习,老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2)全面学习:学习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首先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

(3)创新学习: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4)终身学习: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要有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

案例十:“热点反思”——(材料一:汪洋:大学生重读中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成功者必备的学习理念:学习是成功的助推器 1.生活就是终身学习2.学习才明白以苦为乐 3.工作是最好的学习渠道 4.锥形学习法更有效 5.当一辈子学生 6.永远与好书为伴 7.新问题有待新知识 8.放开才是思维方式 9.不断调整看问题的角度 10.形象思维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11.揭去灵感的面纱 12.知识在于转化

13.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篱笆墙

3、课余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人际交往环境的变化:“三缘”熟人社会——生人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超脱血缘、地缘、人缘关系的旧模式。血缘:父母、亲戚;

地缘:同学们彼此地域同一,语言、生活习惯相近,交往范围较小,交往频率较高。

人缘:往往是父母的关系网络,因为有父母的关系在,所以办起事比较方便。进入大学,则由熟悉的交往环境变成生人社会的交往。

大学班集体由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个地方,有着不同方言和生活习惯的大学生组成,同学间的交往情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方面,入学初期,大多数学生是从中学校园直接走进大学校园,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相互之间能够自然地产生纯朴的“同窗”情谊,形成友好的同学关系。

另一方面,随着相互交往和了解的深入,不同的地域出身、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甚至不同的方言,都有可能成为继续交往的障碍,而大学生在学习上、课余活动等的激烈竞争中,往往夹杂着利益冲突,例如,学期末奖学金、三好生的评定、推优、学生干部工作竞选等,容易对相互间的正常交往造成伤害,有些人因此开始逃避与周围同学的交往。

但是,大学生远离了家人的呵护,独立地生活,许多人际交往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不再可以任性、随意,特别是同宿舍的同学,朝夕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必须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必须学会彼此尊重、宽容、忍让,与性格、生活习惯不同的人友好共处,否则必然会感到孤独,感到同学间没有友情,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备受煎熬。

在大学校园里,很多新生都热衷于找老乡,与居住地相同或相近的老乡进行交往成为大学生交往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共同的乡音俚语、饮食习惯,很容易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们联系起来,大家一起交流大学生活经验,减轻心理震荡,获得情感共鸣,摆脱暂时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但只热衷于老乡关系,是有失偏颇的交往方式。因为人际交往是复杂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惟此才能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因此,大学生需要与老乡交往,但不能局限于与老乡的交往,否则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封闭,减少与其他人的交流。

案例八:程某,男,某大学一年级学生,有较强烈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交谈时胆怯,说话哆嗦。看到别人侃侃而谈,自己却不知晓,便陷入沉默,惟恐自己说错话被人耻笑。由于性格内向且自卑,所以特别多疑,十分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认为别人的某些无意举动是对自己的莫大侮辱,时刻处于警惕状态。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与自卑,致使人际交往不顺。

材料二:一念之间 海阔天空——给妹妹的一封信 【讨论】面对新的人际环境,我们要怎么做?

如:我们加入一些社团,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也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和现在坐在身边的同学打招呼,认识对方,拓宽自己的焦急范围等等,这些都能改善我们的人际交往环境。有的同学属于内向型的,那就要大胆的走出去,认识身边的人。

具体做法:(1)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俗话说“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人不能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形象等进行正面观察,只能从他人的反应中得到反馈信息。若反馈不正确,容易形成“错误评价”的误区,只有正视自己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2)调整期望值,恰当表现自己。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应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目标去努力。在恰当表现自我才华之后,会得到他人的肯定,进而发现内在潜能,逐步自信并积极进取,以求获得更大成功。所以要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确表现自己。

(3)从交一个好朋友开始。朋友都是由少渐多的,一个朋友容易更亲密地交往,更坦诚地交流,更真心地互帮互助。所以先从交一个好朋友开始是明智选择。

(4)正视不足,积极补充自己。每个人都有成功与失败,失败体验如同阴影,挥不去赶不走,进而影响情绪。“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自己有足够信心,一样可以征服世界。当然这需要有知识的积累,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很多的,看书、读报、听广播、上网„„经过不断积累,知识面自然会拓宽的。

成功者必备的社交理念:社交是成功的基础 l,交际的实质在于提高水平2.“跳槽”也是一种交际能力 3.尊重他人才是处世的原则 4.谦虚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5.推销自己是成功的基础 6.微笑是成功者的表情

7.记住别人的名字才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8.自爱就应维护别人的自尊 9.重温就是双份礼物 10.以德报怨才能感化他人 11.信守诺言就是真价值 12.成功者皆有外部支持 13.亲和力让人更易亲近14.冷漠是人际交往的屏障 15.与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更显才能 16.宽容是一种美德

二、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第一,增强独立生活能力。第二,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第三,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

三、尽快确立成长新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良好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善于控制和协调情绪,心境良好

3、能较好地适应和改进现实环境

4、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5、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8、能了解并恰当地评价自己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生活适应问题

(二)学业问题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四)情绪问题

(五)性与恋爱方面的问题

(六)焦虑问题:考试焦虑与自我焦虑

(七)其他问题

四、保持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1、大学生关注个体心理健康 第一,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是合理作息;二是平衡膳食;三是科学用脑; 四是积极休闲;五是适量运动。第二,培养和完善人格。

第三,投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2、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第一,学校教育中应着重于“五学”教育。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第二,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第三,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咨询观念。

第三节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

1、人际交往的含义:亦称社会交往,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人际交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两个特点:一是交往双方互为主体,二是交往双方行为互动。

2、人际关系的含义: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关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主要由三种心理因素构成:认知、情感和行为。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根据人际交往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经济方面的交往关系,政治思想方面的交往关系,文化娱乐方面的交往关系。

根据人际关系联接的纽带来划分:可以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趣缘关系,业缘关系。

根据交往的主题情况来划分可以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根据人际关系的相容程度可以分为相容的人际关系和不相容的人际关系。根据交往的形式和媒介可以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根据交往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期关系与临时关系。根据不同性别划分为同性关系和异性关系。

二、人际关系建立的原则与方法(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的基础。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2、真诚原则:真诚原则是人际交往延续和发展的保证。真诚地评价他人、关心他人、理解别人、帮助别人。

3、宽容原则

4、互惠互助原则:互惠互助是人际交往的客观需求。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

1、正确认识自己

2、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

人际吸引的因素:第一,正确的人生观。第二,良好的品德修养。第三,良好的心理品质。第四,出色的智力和才能。

3、掌握交往的艺术

第一,语言艺术

第二,非语言艺术: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

第三,学会真诚微笑与赞扬 第四,学会幽默

三、大学生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第一,平等意识强

第二,感情色彩浓

第三,富于理想化

(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1、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第一,认知障碍 第二,情感障碍(1)嫉妒与自卑(2)自负、害羞与孤僻 第三,人格障碍

2、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第一,提高认识,掌握技巧(1)肯定对方(2)真诚热情

第二,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 第三,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1)真诚(2)信任(3)克制(4)自信

课后作业:

1、大学生活有哪些新的不同于中学时期的特点?

2、大学精神是什么,具体我们要怎么做?

5)热情(

下载挥法律之利剑 持正义之天平——我与法律援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挥法律之利剑 持正义之天平——我与法律援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