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23:1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XX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XX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融合点。为扎实推进我市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据市委点题部署和市政协XX年工作要点,市政协组建以陈达新主席为组长、王能军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于XX年4月至5月,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市坝黄镇、万山镇、太平镇、田坪镇、大龙镇、中坝镇、本庄镇、木黄镇、塘头镇、合兴镇、煎茶镇、洪渡镇、官舟镇、寨英镇、孟溪镇、盘石镇等16个示范小城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情况

16个小城镇中,大龙镇、木黄镇、煎茶镇、塘头镇为省级示范小城镇,其余为市级示范小城镇。镇域总面积为,总人口为548152人,人口密度为247人/km2;建成区总面积为,总人口为215059人,人口密度为5191人/km2,城镇化率为%;XX年社会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各示范小城镇在地缘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方面各有优势。坝黄镇、田坪镇紧贴消费市场,生态条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镇、木黄镇、寨英镇、万山镇、中坝镇旅游资源丰富,对外有高速公路联结;大龙镇工业基础好,处于铁路、高速公路枢纽位置;塘头镇、本庄镇、煎茶镇、合兴镇、官舟镇、孟溪镇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特色农业基础好;洪渡镇是乌江航道和铜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盘石镇地处湘黔苗族群众聚居区核心地带,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民间绝技资源丰富。

二、主要成效

各区(县)及示范小城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狠抓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管理,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镇规划全面覆盖。依据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示范镇就小城镇发展定位进行了策划。大龙镇策划打造工矿园区和交通枢纽型示范镇;木黄镇、寨英镇、太平镇、万山镇策划打造旅游景观型示范镇;煎茶镇、塘头镇、官舟镇、本庄镇、合兴镇、孟溪镇、盘石镇策划打造商贸集散型示范镇;坝黄镇、田坪镇、中坝镇策划打造绿色产业型示范镇;洪渡镇策划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游景观型示范镇。普遍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坝黄镇、田坪镇、太平镇、木黄镇、塘头镇、煎茶镇、合兴镇、寨英镇编制了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此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一些示范镇已经启动。如《木黄镇旅游景观概念性规划》、《木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寨英古镇保护性规划》、《寨英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等。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实施“8个1”、“8+3” 或“8+x”工程为抓手,示范镇市政设施逐渐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新建或改造城镇路网公里,建成区面积增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万山镇已正式运行,大龙镇、煎茶镇、官舟镇、塘头镇、本庄镇基本完工;新建或完善敬老院15个,8个投入使用,7个主体完工;新建或完善卫生院16个,投入使用或主体完工12个;新建或完善社区服务中心13个、农贸市场16个、体育场5个、市民广场或公园10个,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10个,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6个,总面积万m2。

(三)产业支撑逐渐增强。一是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官舟镇现代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投入使用,年产值XX多万元。园区内年产6万吨优质有机肥厂1家,年育肥1000只规模的白山羊繁育场1个,年产饲料5万吨的优质牧草颗粒饲料加工厂1个;建成蔬菜基地800亩、现代烤烟育苗工场50亩,镇内有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塘头镇建成关中坝国家级葡萄产业园基地5000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芭蕉有机农产品基地,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本庄镇烤烟产值突破1000万元,蛋鸡养殖园区提升为省级示范园区。木黄镇在巩固茶叶、烤烟、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建成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规模达到XX万棒。煎茶镇规划烟草农业基地万亩,培育养殖大户156户,种植优质牧草2万亩、天麻5万平方米,发展茶园万亩,前胡、太子参等中药材连片种植均在XX亩以上。盘石镇已建成3000多亩人工草场,引入梵净牧业、大哥大牧业、希望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二是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大龙镇推行“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产城一体”发展模式,XX年招商引资项目53个,签约资金34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万平方米,现有工业企业160多家,实现产值亿元。万山镇建成张家湾汞化工产业园,入园规模企业达到15家,实现年产值亿元。田坪镇三湘药业、医用氧生产和精米加工、御园春食品等生物医药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地建成,建丰液压机机械制造厂、建安混泥土工程、甲硫基乙醛肟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四)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一是设立机构,建设队伍。16个示范镇均成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所,落实工作人员52名,解决了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全市举办3期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培训班,培训相关干部458人。从小城镇建设的长期经营出发,市政府委托职院连续5年定向培养600名建工专业高职生,XX年、XX年已分别完成150名招生计划。二是综合整治,改善面貌。如塘头镇出台《镇容和环境管理实施办法》、《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垃圾管理办法》、《烟花爆竹燃放制度》等城镇管理制度,组建城管中队、消防支队等管理队伍,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城管监察车、消防洒水车、治安巡逻车,推行住户卫生“三包”管理,依法开展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城镇管理实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近两年示范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级加深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严格考核”的推进机制。各区(县)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有政府分管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示范小城镇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指挥调度、综合协调和要素统筹。如印江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项目资金统筹办公室,对财政资金进行整合,支持小城镇加快发展。各区(县)普遍出台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或方案,从用地指标、资金安排、干部配置、部门帮扶等方面予以支持。推进市场运作,XX年16个示范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102个,签约资金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印江县采取异地bt模式融资亿元,加快了木黄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建立了“按月调度、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度考核”的跟踪督查和考核推动机制,营造了“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氛围。

二是探索了“规划先行、路网拉开、项目推动、建管并重”的建设路径。各区(县)和示范镇党政领导能够认识到,通过加强规划解决城镇空间布局、发展时序和避免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敢于聘请高资质、高水平专家设计论证,舍得在规划上花钱。通过拉开路网,以新区建设促进老城疏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市政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建管并重,通过改变镇容镇貌、提供公共服务,营造良好人居和创业就业环境,16个示范镇新增小微企业38家,新增城镇人口3426人,促进了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

三是市级层面作出了促进城镇建设长期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熟地出让,不仅延长土地增值链条、为城镇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更有利于掌握城镇发展的主动权,改变由开发商牵制城镇规划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土地审批一支笔,不仅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形成城镇风貌,更有利于控制开发商的圈地行为;开发城镇地下空间,不仅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有利于增加城镇绿地面积。

三、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地方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义,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简单地认为小城镇建设就是搞“8个1”、“8+3”和“8+x”工程,存在被动应付考核的现象。

(二)规划布局不优。有的地方城镇功能定位模糊,选项较多,重点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相衔接;有的地方缺少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配套规划;有的地方修建性详规编制力度不够,建筑风格不统一;有的地方规划实施不好,规划仅仅用来应付检查,而不是引领小城镇建设。

(三)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网不发达,只有主干道,没有次干道和支路,“一条路、两排房”,“路即是街、街即为市”的现象还较突出;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等设施建设滞后;“两违”建筑突出,农贸市场闲置,占道经营普遍,卫生保洁不够,城镇管理水平不高。

(四)要素保障较难。土地指标不能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为了完成建设任务,有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资金筹措难度大,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城镇规划管理和建设人才少,不适应小城镇加快发展的需要。

(五)推进亟待发力。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黔委厅字﹝XX﹞68号文件,以下称省委《十条意见》)尚未落地,扩权强镇要求落实不好,权责不对等;区(县)政府协调统筹力度不大,部门政策、资金、项目向示范镇倾斜不够,帮扶作用不明显;考核指标设置不尽合理。示范小城镇基础不一,有的存量多,有的基础差,但考核指标却没有太大区别。如考核“8个1”或“8+3”建设内容,对存量较多的示范镇,即便增量小,也会有个好的考核结果,这就形不成足够压力;而没有存量或存量少的示范镇,即便增量多,也难以取得好的考核结果,这就容易挫伤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培训,增强思想自觉。各级党委政府都必须认识到,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其建设内容不局限于“8个1”、“8+3”和“8+x”工程,涉及到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进城农民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系列问题,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市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规划布局。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先环境后建设”的思路,着力推进示范小城镇规划布局。一要系统策划。以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市“两区一走廊”战略布局为总要求,结合自身的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二要完善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推进示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使之与城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着手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详细规划编制深度,把规划落实到每一个地块,以详细规划引领城镇风貌建设,打造个性特色小镇。三要科学布局。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建设空间规模适当、建筑密度合理、功能组合科学、物理形态紧凑、边界自然增长的紧凑型小城镇,避免散乱和无序。四要狠抓落实。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执法,严惩违法行为;建立规划实施抽检制度,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优化建设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网建设起点。既要建设主干道,又要建设次干道和支路,改变“一条路,两排房,以路为街,以街为市”的状况。二要优化建设开发时序。地面路网体系和地下管线通道要同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实施,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设施等优先建设,其它公用事业设施要注意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城镇建设中要防止破坏山体、污染水体行为,建成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着力建设绿色小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要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依法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集中整治,积极引导入市经营,建立卫生保洁常态化机制。

(四)方法灵活多样,强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强用地保障。每年从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用于支持示范镇发展,并拿出一定份额用于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支持示范镇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设工程、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工程等民生项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用活“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六项行动计划和“5个100工程”政策,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用地指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向示范镇倾斜;推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数量挂钩,促进节约用地;尽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二要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土地增值机制。支持示范镇设立土地收储中心,牢牢掌控城镇用地一级市场,适量适度投放土地二级市场,实行熟地出让和额度控制,确保国有土地增值。开辟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一些地方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问题突出,既反映了融资难的问题,又反映了社会闲置资本缺少投资渠道的问题。如何将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与闲置的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变“非法集资”为“合法融资”,山西省灵石、襄垣、武乡等县组建城镇化建设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鉴。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作用,吸引本地民营企业家和社会资金,发起设立城镇化建设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与政府国资公司共同组建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城镇化建设基金的投资运营;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协助下,对城镇化建设项目进行完善提升,形成可行的投融资“项目包”与基金和金融机构对接。改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将补助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直接注入有实力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发挥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从而放大融资规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既减轻政府融资压力,也能增加失地农民收益。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加大项目编报力度,如编报小城镇对外交通联结和过境公路改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项目,等等,有项目,就有资金。三要抓好队伍建设。通过内部调剂的方式,适当增加市和区(县)规划、住建部门编制和人员,按要求配齐小城镇规划和建工专业人员。在定向培养建工人才的基础上,返聘一批身体尚好、现已离岗退休的专业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五)推动政策落地,强化责任监督。以推进扩权强镇为抓手,出台《关于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的意见》,使省委《十条意见》得以落地,强化示范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赋予规划建设管理权。示范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所)根据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辖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辖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违法建设的查处和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屋登记发证工作。二是下放行政审批和执法权。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需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示范镇人民政府办理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示范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备案。按照“统一签订委托协议、统一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城管、环保、劳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商、住建、国土局、水务等领域,依法委托示范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审批和处罚权,并成立综合性执法机构具体处理相关事宜。所有下放、委托给示范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扩大人事管理权限。示范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按副县级高配,辖区内各部门,除上级有明确规定外,实行属地管理。垂直部门派驻到示范镇的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纳入镇考核体系,接受镇党委的统一领导。示范镇可在核定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范围内根据需要自主设立机构,不要求上下对口,镇党委对镇管中层干部在编制数内具有考察、任免权。四是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按照发展优先、区别对待原则,根据示范镇职能范围扩大、城镇建设任务加重的实际,提高示范镇财政分成比例。在镇域内发生的各种税费收入,划归区(县)的,全部或部分返还给示范镇。镇域内土地出让净收益实行全额返还,用于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和区(县)直部门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示范镇建设的支持力度。示范镇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区(县)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五是加大部门支持力度。将省委《十条意见》中所涉及的部门作为责任部门,督促责任部门拿出具体贯彻方案,界定支持范围,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承诺事项,落实分管负责人和承办联络人,经市和区(县)政府审定同意后,由部门行文下发,统一汇编成册,方便各示范小城镇对接,推动建立“1+n”政策支持体系。六是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将考核对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考核各区(县)政府。重点考核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的协调统筹和扩权强镇各项要求的落实情况,增强区(县)党委政府责任感。第二层,考核示范小城镇党委政府。坚持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差别化考核。共性指标,基于建设、管理在内容和要求上的一致性而设置,比如地面路网体系与地下管线通道同步建设,或治理脏、乱、差,这些要求是一致的,是每个小城镇必须完成的事项;个性指标,基于基础不同,或发展重点不同,其建设内容和时序上有差异而设置,应以增量业绩进行评价,推动建立“公平公正、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机制。第三层,考核市和区(县)责任部门、帮扶部门。重点考核责任部门执行支持方案和帮扶部门落实帮扶任务的情况,使部门项目和资金向小城镇倾斜,促进小城镇增强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功能配套。

此外,建议市政府组建专门班子,全面启动大龙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相关工作。

更多文章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

来源:

第二篇: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成效各区(县)及示范小城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狠抓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管理,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镇规划全面覆盖。依据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示范镇就小城镇发展定位进行了策划。大龙镇策划打造工矿园区和交通枢纽型示范镇;木黄镇、寨英镇、太平镇、万山镇策划打造旅游景观型示范镇;煎茶镇、塘头镇、官舟镇、本庄镇、合兴镇、孟溪镇、盘石镇策划打造商贸集散型示范镇;坝黄镇、田坪镇、中坝镇策划打造绿色产业型示范镇;洪渡镇策划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游景观型示范镇。普遍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坝黄镇、田坪镇、太平镇、木黄镇、塘头镇、煎茶镇、合兴镇、寨英镇编制了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此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一些示范镇已经启动。如《木黄镇旅游景观概念性规划》、《木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寨英古镇保护性规划》、《寨英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等。在近两年示范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级加深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三是市级层面作出了促进城镇建设长期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熟地出让,不仅延长土地增值链条、为城镇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更有利于掌握城镇发展的主动权,改变由开发商牵制城镇规划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土地审批一支笔,不仅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形成城镇风貌,更有利于控制开发商的圈地行为;开发城镇地下空间,不仅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有利于增加城镇绿地面积。

三、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地方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义,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简单地认为小城镇建设就是搞“8个1”、“8+3”和“8+X”工程,存在被动应付考核的现象。

(二)规划布局不优。有的地方城镇功能定位模糊,选项较多,重点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相衔接;有的地方缺少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配套规划;有的地方修建性详规编制力度不够,建筑风格不统一;有的地方规划实施不好,规划仅仅用来应付检查,而不是引领小城镇建设。

(三)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网不发达,只有主干道,(本网网 http://)没有次干道和支路,“一条路、两排房”,“路即是街、街即为市”的现象还较突出;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等设施建设滞后;“两违”建筑突出,农贸市场闲置,占道经营普遍,卫生保洁不够,城镇管理水平不高。

(四)要素保障较难。土地指标不能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为了完成建设任务,有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资金筹措难度大,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城镇规划管理和建设人才少,不适应小城镇加快发展的需要。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培训,增强思想自觉。各级党委政府都必须认识到,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其建设内容不局限于“8个1”、“8+3”和“8+X”工程,涉及到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进城农民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系列问题,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市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规划布局。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先环境后建设”的思路,着力推进示范小城镇规划布局。一要系统策划。以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市“两区一走廊”战略布局为总要求,结合自身的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二要完善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推进示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使之与城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着手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详细规划编制深度,把规划落实到每一个地块,以详细规划引领城镇风貌建设,打造个性特色小镇。三要科学布局。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建设空间规模适当、建筑密度合理、功能组合科学、物理形态紧凑、边界自然增长的紧凑型小城镇,避免散乱和无序。四要狠抓落实。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执法,严惩违法行为;建立规划实施抽检制度,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优化建设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网建设起点。既要建设主干道,又要建设次干道和支路,改变“一条路,两排房,以路为街,以街为市”的状况。二要优化建设开发时序。地面路网体系和地下管线通道要同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实施,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设施等优先建设,其它公用事业设施要注意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城镇建设中要防止破坏山体、污染水体行为,建成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着力建设绿色小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要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依法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集中整治,积极引导入市经营,建立卫生保洁常态化机制。

(四)方法灵活多样,强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强用地保障。每年从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用于支持示范镇发展,并拿出一定份额用于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支持示范镇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设工程、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工程等民生项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用活“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六项行动计划和“5个100工程”政策,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用地指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向示范镇倾斜;推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数量挂钩,促进节约用地;尽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二要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土地增值机制。支持示范镇设立土地收储中心,牢牢掌控城镇用地一级市场,适量适度投放土地二级市场,实行熟地出让和额度控制,确保国有土地增值。开辟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一些地方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问题突出,既反映了融资难的问题,又反映了社会闲置资本缺少投资渠道的问题。如何将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与闲置的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变“非法集资”为“合法融资”,XX省XX等县组建城镇化建设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鉴。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作用,吸引本地民营企业家和社会资金,发起设立城镇化建设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与政府国资公司共同组建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城镇化建设基金的投资运营;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协助下,对城镇化建设项目进行完善提升,形成可行的投融资“项目包”与基金和金融机构对接。改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将补助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直接注入有实力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发挥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从而放大融资规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既减轻政府融资压力,也能增加失地农民收益。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加大项目编报力度,如编报小城镇对外交通联结和过境公路改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项目,等等,有项目,就有资金。三要抓好队伍建设。通过内部调剂的方式,适当增加市和区(县)规划、住建部门编制和人员,按要求配齐小城镇规划和建工专业人员。在定向培养建工人才的基础上,返聘一批身体尚好、现已离岗退休的专业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五)推动政策落地,强化责任监督。以推进扩权强镇为抓手,出台《关于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的意见》,使省委《十条意见》得以落地,强化示范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赋予规划建设管理权。示范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所)根据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辖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辖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违法建设的查处和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屋登记发证工作。二是下放行政审批和执法权。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需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示范镇人民政府办理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示范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备案。按照“统一签订委托协议、统一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城管、环保、劳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商、住建、国土局、水务等领域,依法委托示范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审批和处罚权,并成立综合性执法机构具体处理相关事宜。所有下放、委托给示范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扩大人事管理权限。示范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按副县级高配,辖区内各部门,除上级有明确规定外,实行属地管理。垂直部门派驻到示范镇的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纳入镇考核体系,接受镇党委的统一领导。示范镇可在核定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范围内根据需要自主设立机构,不要求上下对口,镇党委对镇管中层干部在编制数内具有考察、任免权。四是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按照发展优先、区别对待原则,根据示范镇职能范围扩大、城镇建设任务加重的实际,提高示范镇财政分成比例。在镇域内发生的各种税费收入,划归区(县)的,全部或部分返还给示范镇。镇域内土地出让净收益实行全额返还,用于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和区(县)直部门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示范镇建设的支持力度。示范镇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区(县)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五是加大部门支持力度。将省委《十条意见》中所涉及的部门作为责任部门,督促责任部门拿出具体贯彻方案,界定支持范围,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承诺事项,落实分管负责人和承办联络人,经市和区(县)政府审定同意后,由部门行文下发,统一汇编成册,方便各示范小城镇对接,推动建立“1+N”政策支持体系。六是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将考核对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考核各区(县)政府。重点考核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的协调统筹和扩权强镇各项要求的落实情况,增强区(县)党委政府责任感。第二层,考核示范小城镇党委政府。坚持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差别化考核。共性指标,基于建设、管理在内容和要求上的一致性而设置,比如地面路网体系与地下管线通道同步建设,或治理脏、乱、差,这些要求是一致的,是每个小城镇必须完成的事项;个性指标,基于基础不同,或发展重点不同,其建设内容和时序上有差异而设置,应以增量业绩进行评价,推动建立“公平公正、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机制。第三层,考核市和区(县)责任部门、帮扶部门。重点考核责任部门执行支持方案和帮扶部门落实帮扶任务的情况,使部门项目和资金向小城镇倾斜,促进小城镇增强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功能配套。此外,建议市政府组建专门班子,全面启动大龙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相关工作。

第三篇:2016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2016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融合点。为扎实推进我市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据市委点题部署和市政协2016年工作要点,市政协组建以陈达新主席为组长、王能军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于2016年4月至5月,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市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等16个示范小城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情况

16个小城镇中,XX镇为省级示范小城镇,其余为市级示范小城镇。镇域总面积为XX.61Km2,总人口为XXXX人,人口密度为XX人/Km2;建成区总面积为XX.43Km2,总人口为XXX人,人口密度为XX1人/Km2,城镇化率为XX.23%;2016年社会生产总值XX.69亿元,财政总收入5.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7.2元。各示范小城镇在地缘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方面各有优势。XX镇、XX镇紧贴消费市场,生态条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镇、木黄镇、寨英镇、万山镇、中坝镇旅游资源丰富,对外有高速公路联结;大龙镇工业基础好,处于铁路、高速公路枢纽位置;XX镇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特色农业基础好;XX镇是乌江航道和铜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盘石镇地处湘黔苗族群众聚居区核心地带,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民间绝技资源丰富。

二、主要成效

各区(县)及示范小城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狠抓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管理,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镇规划全面覆盖。依据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示范镇就小城镇发展定位进行了策划。大龙镇策划打造工矿园区和交通枢纽型示范镇;木黄镇、寨英镇、太平镇、万山镇策划打造旅游景观型示范镇;煎茶镇、塘头镇、官舟镇、本庄镇、合兴镇、孟溪镇、盘石镇策划打造商贸集散型示范镇;坝黄镇、田坪镇、中坝镇策划打造绿色产业型示范镇;洪渡镇策划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游景观型示范镇。普遍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坝黄镇、田坪镇、太平镇、木黄镇、塘头镇、煎茶镇、合兴镇、寨英镇编制了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此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一些示范镇已经启动。如《木黄镇旅游景观概念性规划》、《木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寨英古镇保护性规划》、《寨英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等。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实施“8个1”、“8+3” 或“8+X”工程为抓手,示范镇市政设施逐渐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新建或改造城镇路网100.5公里,建成区面积增至9.59Km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万山镇已正式运行,大龙镇、煎茶镇、官舟镇、塘头镇、本庄镇基本完工;新建或完善敬老院15个,8个投入使用,7个主体完工;新建或完善卫生院16个,投入使用或主体完工12个;新建或完善社区服务中心13个、农贸市场16个、体育场5个、市民广场或公园10个,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10个,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6个,总面积XX.8万m2。

(三)产业支撑逐渐增强。一是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官舟镇现代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投入使用,年产值XXX多万元。园区内年产6万吨优质有机肥厂1家,年育肥XX只规模的白山羊繁育场1个,年产饲料5万吨的优质牧草颗粒饲料加工厂1个;建成蔬菜基地XX亩、现代烤烟育苗工场50亩,镇内有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XX镇建成关中坝国家级葡萄产业园基地XX亩,计划投资XXX万元的芭蕉有机农产品基地,已完成投资XX多万元。XX镇烤烟产值突破1000万元,蛋鸡养殖园区提升为省级示范园区。木黄镇在巩固茶叶、烤烟、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建成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规模达到2000万棒。煎茶镇规划烟草农业基地2.5万亩,培育养殖大户156户,种植优质牧草2万亩、天麻5万平方米,发展茶园1.5万亩,前胡、太子参等中药材连片种植均在2000亩以上。XX镇已建成3000多亩人工草场,引入梵净牧业、大哥大牧业、希望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二是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大龙镇推行“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产城一体”发展模式,2016年招商引资项目53个,签约资金34亿元,到位资金30.72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XX.5万平方米,现有工业企业XX多家,实现产值XX.6亿元。万山镇建成张家湾汞化工产业园,入园规模企业达到15家,实现年产值XX.8亿元。XX镇三湘药业、医用氧生产和精米加工、御园春食品等生物医药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地建成,建丰液压机机械制造厂、建安混泥土工程、甲硫基乙醛肟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四)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一是设立机构,建设队伍。16个示范镇均成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所,落实工作人员52名,解决了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全市举办3期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培训班,培训相关干部458人。从小城镇建设的长期经营出发,市政府委托职院连续5年定向培养600名建工专业高职生,2016年、2016年已分别完成150名招生计划。二是综合整治,改善面貌。如塘头镇出台《镇容和环境管理实施办法》、《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垃圾管理办法》、《烟花爆竹燃放制度》等城镇管理制度,组建城管中队、消防支队等管理队伍,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城管监察车、消防洒水车、治安巡逻车,推行住户卫生“三包”管理,依法开展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城镇管理实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近两年示范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级加深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严格考核”的推进机制。各区(县)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有政府分管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示范小城镇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指挥调度、综合协调和要素统筹。如印江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项目资金统筹办公室,对财政资金进行整合,支持小城镇加快发展。各区(县)普遍出台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或方案,从用地指标、资金安排、干部配置、部门帮扶等方面予以支持。推进市场运作,2016年16个示范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102个,签约资金96.18亿元,到位资金42.31亿元。印江县采取异地BT模式融资1.5亿元,加快了木黄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建立了“按月调度、季度检查、半年通报、考核”的跟踪督查和考核推动机制,营造了“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氛围。

二是探索了“规划先行、路网拉开、项目推动、建管并重”的建设路径。各区(县)和示范镇党政领导能够认识到,通过加强规划解决城镇空间布局、发展时序和避免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敢于聘请高资质、高水平专家设计论证,舍得在规划上花钱。通过拉开路网,以新区建设促进老城疏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市政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建管并重,通过改变镇容镇貌、提供公共服务,营造良好人居和创业就业环境,16个示范镇新增小微企业38家,新增城镇人口3426人,促进了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

三是市级层面作出了促进城镇建设长期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熟地出让,不仅延长土地增值链条、为城镇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更有利于掌握城镇发展的主动权,改变由开发商牵制城镇规划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土地审批一支笔,不仅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形成城镇风貌,更有利于控制开发商的圈地行为;开发城镇地下空间,不仅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有利于增加城镇绿地面积。

三、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地方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义,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简单地认为小城镇建设就是搞“8个1”、“8+3”和“8+X”工程,存在被动应付考核的现象。

(二)规划布局不优。有的地方城镇功能定位模糊,选项较多,重点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相衔接;有的地方缺少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配套规划;有的地方修建性详规编制力度不够,建筑风格不统一;有的地方规划实施不好,规划仅仅用来应付检查,而不是引领小城镇建设。

(三)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网不发达,只有主干道,没有次干道和支路,“一条路、两排房”,“路即是街、街即为市”的现象还较突出;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等设施建设滞后;“两违”建筑突出,农贸市场闲置,占道经营普遍,卫生保洁不够,城镇管理水平不高。

(四)要素保障较难。土地指标不能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为了完成建设任务,有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资金筹措难度大,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城镇规划管理和建设人才少,不适应小城镇加快发展的需要。

(五)推进亟待发力。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黔委厅字﹝2016﹞68号文件,以下称省委《十条意见》)尚未落地,扩权强镇要求落实不好,权责不对等;区(县)政府协调统筹力度不大,部门政策、资金、项目向示范镇倾斜不够,帮扶作用不明显;考核指标设置不尽合理。示范小城镇基础不一,有的存量多,有的基础差,但考核指标却没有太大区别。如考核“8个1”或“8+3”建设内容,对存量较多的示范镇,即便增量小,也会有个好的考核结果,这就形不成足够压力;而没有存量或存量少的示范镇,即便增量多,也难以取得好的考核结果,这就容易挫伤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培训,增强思想自觉。各级党委政府都必须认识到,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其建设内容不局限于“8个1”、“8+3”和“8+X”工程,涉及到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进城农民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系列问题,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市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规划布局。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先环境后建设”的思路,着力推进示范小城镇规划布局。一要系统策划。以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市“两区一走廊”战略布局为总要求,结合自身的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二要完善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推进示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使之与城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着手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详细规划编制深度,把规划落实到每一个地块,以详细规划引领城镇风貌建设,打造个性特色小镇。三要科学布局。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建设空间规模适当、建筑密度合理、功能组合科学、物理形态紧凑、边界自然增长的紧凑型小城镇,避免散乱和无序。四要狠抓落实。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执法,严惩违法行为;建立规划实施抽检制度,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优化建设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网建设起点。既要建设主干道,又要建设次干道和支路,改变“一条路,两排房,以路为街,以街为市”的状况。二要优化建设开发时序。地面路网体系和地下管线通道要同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实施,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设施等优先建设,其它公用事业设施要注意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城镇建设中要防止破坏山体、污染水体行为,建成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着力建设绿色小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要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依法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集中整治,积极引导入市经营,建立卫生保洁常态化机制。

(四)方法灵活多样,强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强用地保障。每年从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用于支持示范镇发展,并拿出一定份额用于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支持示范镇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设工程、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工程等民生项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用活“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六项行动计划和“5个100工程”政策,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用地指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向示范镇倾斜;推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数量挂钩,促进节约用地;尽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二要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土地增值机制。支持示范镇设立土地收储中心,牢牢掌控城镇用地一级市场,适量适度投放土地二级市场,实行熟地出让和额度控制,确保国有土地增值。开辟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一些地方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问题突出,既反映了融资难的问题,又反映了社会闲置资本缺少投资渠道的问题。如何将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与闲置的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变“非法集资”为“合法融资”,XX省XX等县组建城镇化建设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鉴。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作用,吸引本地民营企业家和社会资金,发起设立城镇化建设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与政府国资公司共同组建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城镇化建设基金的投资运营;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协助下,对城镇化建设项目进行完善提升,形成可行的投融资“项目包”与基金和金融机构对接。改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将补助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直接注入有实力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发挥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从而放大融资规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既减轻政府融资压力,也能增加失地农民收益。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加大项目编报力度,如编报小城镇对外交通联结和过境公路改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项目,等等,有项目,就有资金。三要抓好队伍建设。通过内部调剂的方式,适当增加市和区(县)规划、住建部门编制和人员,按要求配齐小城镇规划和建工专业人员。在定向培养建工人才的基础上,返聘一批身体尚好、现已离岗退休的专业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五)推动政策落地,强化责任监督。以推进扩权强镇为抓手,出台《关于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的意见》,使省委《十条意见》得以落地,强化示范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赋予规划建设管理权。示范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所)根据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辖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辖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违法建设的查处和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屋登记发证工作。二是下放行政审批和执法权。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需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示范镇人民政府办理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示范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备案。按照“统一签订委托协议、统一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城管、环保、劳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商、住建、国土局、水务等领域,依法委托示范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审批和处罚权,并成立综合性执法机构具体处理相关事宜。所有下放、委托给示范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扩大人事管理权限。示范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按副县级高配,辖区内各部门,除上级有明确规定外,实行属地管理。垂直部门派驻到示范镇的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纳入镇考核体系,接受镇党委的统一领导。示范镇可在核定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范围内根据需要自主设立机构,不要求上下对口,镇党委对镇管中层干部在编制数内具有考察、任免权。四是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按照发展优先、区别对待原则,根据示范镇职能范围扩大、城镇建设任务加重的实际,提高示范镇财政分成比例。在镇域内发生的各种税费收入,划归区(县)的,全部或部分返还给示范镇。镇域内土地出让净收益实行全额返还,用于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和区(县)直部门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示范镇建设的支持力度。示范镇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区(县)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五是加大部门支持力度。将省委《十条意见》中所涉及的部门作为责任部门,督促责任部门拿出具体贯彻方案,界定支持范围,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承诺事项,落实分管负责人和承办联络人,经市和区(县)政府审定同意后,由部门行文下发,统一汇编成册,方便各示范小城镇对接,推动建立“1+N”政策支持体系。六是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将考核对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考核各区(县)政府。重点考核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的协调统筹和扩权强镇各项要求的落实情况,增强区(县)党委政府责任感。第二层,考核示范小城镇党委政府。坚持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差别化考核。共性指标,基于建设、管理在内容和要求上的一致性而设置,比如地面路网体系与地下管线通道同步建设,或治理脏、乱、差,这些要求是一致的,是每个小城镇必须完成的事项;个性指标,基于基础不同,或发展重点不同,其建设内容和时序上有差异而设置,应以增量业绩进行评价,推动建立“公平公正、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机制。第三层,考核市和区(县)责任部门、帮扶部门。重点考核责任部门执行支持方案和帮扶部门落实帮扶任务的情况,使部门项目和资金向小城镇倾斜,促进小城镇增强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功能配套。

此外,建议市政府组建专门班子,全面启动大龙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相关工作。9

第四篇:重点市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的报告

市委政研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精神,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遵义市委关于2013年重大课题调研计划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相关科室人员深入全市部分镇乡开展示范镇建设工作调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遵义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方案》,将对我市54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起到极大的推进和促进作用。附:遵义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方案 遵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3年7月3日

遵义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方案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抓好我市在全省100示范小城镇中的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推进全市12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注重特色发展,彰显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特色,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城镇。坚持多元投入,整合各类资金,统筹推进小城镇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责任,推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出形象、出效益。

二、工作目标

——规划工作目标。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完成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

——建设工作目标。重点完善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项目库。实施8个省列市级示范小城镇“8个1”工程。每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或完善1个路网、1个标

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启动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1个敬老院、建设1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8+3”工程,即在“8个1”的基础上,力争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具体工作安排见附表1)。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城镇综合体。

——特色发展目标。按照“三小一特”的要求,打造“精致小镇、美丽小镇、富裕小镇、特色小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编制“三小一特”发展规划,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适时编制。结合各示范小城镇特点,打造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小城镇。

——社会发展目标。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加35%以上,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21%以上;12个示范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2-3千人,城镇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12个示范小城镇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以上,拉动社会投资13亿;12个示范小城镇培育12个主导产业,创办30个小微型企业,建设1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健全12个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绿色生态目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按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标准进行创建,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按省级绿

色小城镇要求进行创建。力争茅台镇列入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名录,培育2个省级绿色小城镇。

三、工作原则

(一)规划先行,特色发展。以规划为龙头,结合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产业构成、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和建设,着力提升示范小城镇特色和品位。

(二)项目推进,有序发展。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引导和推动农村更多人口向示范小城镇有序转移。

(三)多元投入,统筹发展。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强化招商引资,吸纳金融支持,通过多元化筹资,积极支持和推动示范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重点任务

2013年,按照“四定三集中”的原则,确保完成重点任务。即:定路线图:优化规划,完善设施,培育产业,强化管理;定工作量: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拉动投资13亿元;定时间表:第一季度重点完成规划优化,第二季度重点抓重大项目确立,第三季度重点抓全面实施,第四季度重点抓督查考核;定责任人:市级联席会议决策部署,市直相关部门对应落实,帮扶单位承担“包干责任”,“一包到底”,市人民政府推进落实,县、区(市)政府组织实施,示范镇政府承担第一责任;集中人力:建立联席会议、部门对口帮扶、吸纳专家智慧、依托基层力量;集中物力:争取中央和省项目支持、市级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项目倾斜、县级政府整合项目统筹安排;集中财力:政府加大投入、帮扶单位专项资金、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金融优先支持、推进招商引资。

(一)完善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文件。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和帮助下,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文件,为推进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基本情况信息库。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

(二)建立示范小城镇工作台帐,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规范“一镇一档”制度,建立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台账,动态收集完善相关文本、图片、指标等资料,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推行信息化管理,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逐步在全市推开。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三)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规划。结合示范小城镇自身发展实际,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和“六型”小城镇的特点,提升优化总体规划,3月底前组织对总体规划(含“四小”专章)进行审查,4月底篇二:临沂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临沂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临沂市现辖三区九县,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共180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042万。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小城镇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1、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临沂村镇分布面广,环境、资源、区域差别较大,在村镇建设中始终坚持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抓试点,树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重点抓好全市9个全国重点镇、29个山东省中心镇、23个市级重点镇的建设管理,通过推广典型村镇的先进经验做法,带动全市村镇建设。

按小城市的标准来建设中心镇。启动新一轮规划修编,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中心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目标,结合农村旧房改造,规划镇域集中居住区,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口向驻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中远期目 标要达到镇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镇驻地常驻人口5万人以上。

2、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目标,大力增强村镇服务功能和承载力。重点搞好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滚动发展,提升村镇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为村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提供载体和平台。全市现有村镇道路总长度31859公里,安装路灯80875盏,有56个乡镇自来水厂,自来水普及率达90%,累计发展户用沼气池30余万户。

气化临沂工作。目前,中心城区向县城、中心镇输配天然气管网建设全面启动,计划三年内完成泰—青—威天然气长输管线临朐分输站到沂水县的次高压管线,向临沂供气能力为每年5亿立方米,使中石油给我市的供气能力达到11亿立方米/年。完成临沂城各县的次高压管网,实现九县全部用上管道天然气,同时根据各乡镇和中心村的情况逐步将管网向村镇延伸,力争2020年实现“气化临沂”。根据中心村、连片社区建设情况,到2020年全市1130个中心村全部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目前的液化石油气、沼气作为中心村和连片社区建设当中的过度燃料。

水治污工作。新建道路和社区将全部实行雨污分流制。乡镇及连片开发社区新建道路和社区时,实行雨污分流制,规划建设一次到位,同时设计、同时建设。社区内配套建设

化粪池,避免重复建设和运营浪费。计划利用5-6年的时间,至12〃5末全市每个建制镇基本建成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地区,在县城周边乡镇、社区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者配套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目前,全市污水处理厂达到25座,日处理能力83.32万吨,为全国地级市平均水平的6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日常保洁工作。各县区、各建制镇负责垃圾处理有偿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不断推进垃圾处理服务费征收和物业化管理体制建设。环卫所等专业机构负责有偿服务费用征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村(居)社区按照300-500名在册人口配备1名专职保洁员,负责路面清扫、河沟清理、垃圾分类收集至垃圾池。村(居)社区要配备垃圾运输车等清扫清运设备,每10-15户或每幢住宅楼至少设立1只垃圾箱,每个村居、每个社区至少设臵1座垃圾收集点或自卸垃圾箱。村集体配套物业管理费用。

3、以生态城镇、园林小城镇为抓手,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在全省率先推行市级“园林小城镇”、“生态城镇”评比命名工作,形成一套科学周详的指标评价体系和申报、评审办法,考核指标涵盖经济发展、人口就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容环境、居民生活等七个方面

内容,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同时、鼓励县城、建制镇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园林县城、城镇,极大促进了园林生态环保型城乡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4、以建设“百年住宅”为方向,全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自2006年开始,市建设局先后组织了五次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竞赛,编印成五种图集,印制15000余册免费发放到乡镇和村庄,引导农民群众按照优秀设计方案,建造实用大方、造型美观、质量安全、经久耐用的“百年住宅”,满足了农民群众搞好住宅建设的迫切需要。2009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市2009年竣工127628户,在建27171户,危房改造20498户,有575个村庄实施集中建设,形成了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市财政20093亿元专项资金分三批拨付,各县区配套资金33172万元。市土地增减挂钩周转金已拨付71775万元。各县区为农户办理小额贷款10159户,贷款金额38972万元。全市共减免配套费23372万元,节约设计、图审等费用1290万元。

二、调整优化小城镇产业布局,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1、明确小城镇建设发展目标。按照区域“产业中心、居住中心、基础设施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的定位和小城市

的建设标准,打造“规模大、产业强、设施全、环境美”的明星镇。科学确定小城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目标,结合农村旧房改造,规划镇域集中居住区,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口向驻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2、全面规划中心镇、中心村。调整完善城镇村结构体系,形成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农村、农民减少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起中心城市—县城—建制镇—中心村(农村社区)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村体系。根据我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形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镇建设的意见》,指导各县区调整完善县域中心村布局体系,把所有村庄纳入中心镇和中心村覆盖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规划,明确中心镇、中心村涵盖的村庄。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中心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目标,结合农村旧房改造,规划镇域集中居住区,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口向驻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积极探索发展“大村庄制”,通过合村并点使弱小村、分散村、偏远村向中心村集中,由现有的村庄管理模式向农民社区管理转变,当前全市现有村庄7151个,共确定中心村1130个,并统一规划,加快建设,至2020年实现中心村(农村社区)篇三: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城镇是城市和乡村联结的桥梁,是农村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发展中小城市的基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小城镇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近期,我们就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小城镇发展现状评析

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小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功能逐步配套完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小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乡镇国土面积、人口、民族、经济总量、服务半径等,于2001年和2006年两次对全市乡镇行政区规划进行了调整,全市小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有县城建制镇3个,非县城建制镇24个,市域城镇密度3.39个千平方公里,建制镇率为54%,其中大通县有建制镇9个,xx县11个,xx县2个,xx区2个,xx区1个,xx区2个。全市城镇化水平为58.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大通、湟中、湟源三县城镇化水平分别为20.5%、8.6%和21%,低于全国41.2%的平均水平。建制镇规划建设中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城区,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进一步合理。

2、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小城镇管理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各县区全面实施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率达96%,其中三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全面完成并上报市政府审批。各地还根据建设需要有重点地完成了部分区域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三县县城和

部分建制镇建立了城管机构,成立了管理队伍,依法有效地进行城镇管理,促进了小城镇健康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载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各地认真贯彻落

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投资多元化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规划调控等措施,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配套,城镇居民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转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用于小城镇建设的投资近6亿元。

4、试点镇建设取得成效,示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近年来,我市采取典型引路、试点带动的工作方法,选择了一些经济基础较好,有一定优势的镇进行扶持,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大通县桥头镇作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xx县多巴镇作为青海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充分利用交通和区位优势,实施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带动了设施农业、体育休闲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5、扩市提位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加快发展。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xx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近郊的多巴、甘河滩、鲁沙尔、总寨等建制镇纳人大西宁核心城镇体系,通过西塔、宁大、宁湟、大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周边城镇的交通条件,促进了这些城镇与中心城区的紧密联系。甘河工业园、生物产业园、东川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甘河镇、廿里铺镇、乐家湾镇等的城镇化进程。

二、xx市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处于落后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城镇规划方面:一是小城镇定位不够明确。一个小城镇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据调查,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对县(区)情、镇情的深人调研,没有根据当地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及城镇体系等因素来选择发展方向,造成小城镇建设缺乏固有特色和文化内涵,也缺乏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产业支撑。二是规划起点不高。目前我市90%以上的建制镇总体规划由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但受规划经费制约,修编详细规划的很少,这是我市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规划经费缺乏,未能聘请高层次的规划设计部门和高层次专家进行小城镇规划,造成规划起点较低,质量不高。三是规划执行难。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县城建制镇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相对较好,但其它建制镇规划执行较差,存在不按规划使用土地和进行建设的情况。其原因除个别领导对规划权威性认识不足、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外,也有由于详细规划和专业

规划编制不到位,致使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操作性强的规划依据等方面的原因。四是规划协调不够。突出表现为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境等规划协调不好,影响规划执行。

2、小城镇建设方面:一是小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全市27个建制镇中,只有大通县城人口超过5万人,达到我国现行城镇等级规模体系划分标准规定的县城人口规模。其它建制镇,大部分非农业人口不足1000人,镇区内相对集中居住的常驻人口不足5000人,小城镇规模小,布局比较分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集聚功能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经济支撑、产业带动作用。二是投入机制不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大部分县(区)财政困难,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可用于建设的财力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历史欠账多,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调查情况,目前我市小城镇建设投入渠道单一,主要靠国家建设项目,多元化投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对社会资本投向小城镇建设的吸引力不

强,存在不少困难。三是经济总量小,发展缓慢。我市除三县县城以外的其它建制镇,与沿海地区相比,大部分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总量小,发展缓慢。镇域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农闲时节大部分涌向市区、县城或外地务工经商,造成小城镇人气不足,财气不旺,集镇建设形不成规模。

3、小城镇管理方面:一是管理体系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四区三县虽然都设立城管机构,建立了城管队伍,但四区城管职能主要是市区城市管理,存在建制镇城镇管理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三县城管职能以县城为重点,其中大通县将部分城管人员下派到城关、黄家寨等建制镇,由当地镇政府管理,其它建制镇城镇管理中普遍存在无人员、无经费的问。二是城镇管理“政出多门”,土地、城管、交通、社会治安、社区管理及流动人口管理未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三是建制镇规划区内特别是县城周边和城郊农民建房随意性大,管理不到位。四是城镇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建制镇没有建立或完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没有严格依法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为今后城镇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加快xx市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重要实践,是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选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扩市提位战略,加快“一区三园”建设,打造“世界藏毯之都”和海湖新区开发,都为西宁小城镇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1、xx市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26个建制镇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发展程度各具特点,对小城镇建设不能等同要求,同步发展,而应按照规划超前、规模适度、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突出发展重点,立足产业特色,进一步明确小城镇的定位和发展水平,把我市小城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和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二是坚持产业支撑、特色带动。坚持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立足小城镇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城镇支柱产业发展。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要避免走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梯次推进,有选择有步骤地优先发展重点小城镇,进而带动一般乡镇加快发展。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大力推进小城镇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2、xx市小城镇建设重点:

一是率先发展三县县城,做大做强县城。从县城的整体功能和布局出发,统筹考虑规划,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发展定位,进行产业分工、壮大城区实力。

二是加快发展县域次中心,完善城镇体系。到“十一五”末,三县基本形成以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三县县城为中心,以大通县城关镇、塔尔镇、黄家寨镇、东峡镇,xx县多巴镇、甘河滩镇、总寨镇和xx县大华镇为次中心,协调发展,经济分工有序,功能优势互补,空间布局合理,整体结构协调的城镇体系。城郊五镇要充分依托省城大市场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西宁城“卫星城镇”。三是逐步发展一般乡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把一般乡镇建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生态优良,充满活力的新型小城镇,成为城乡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重要节点。

3、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大规划修编力度。一是以《xx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为指导,尽快完xx县城体系及建制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的协调衔接工作,同时,要做好市与县区规划的协调衔接工作。二是加快城镇详细规划编制。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高起点编制工业、商贸、住宅、文化等小区详规,以及近期建设规划和重要景观设计,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三是市、县(区)安排专项补助资金,保证重点规划编制费用,确保小城镇规划修编如期完成。四是积极培养和引进规划编制专业人才,切实改

变目前县(区)规划专业人员紧缺的状况,为小城镇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支持。五是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要保持规划的连续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对规划的实施管理一定要严格,对不遵守规划的建设行为一定要认真查处。

4、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建设项目。认真做好小城建项目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把城镇规划落实到项目中,通过项目建设实施城镇规划。特别是要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形成支柱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人口,壮大城镇规模。加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申报力度,使我市更多的建制镇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从而得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小城镇建设,并对湟中、xx县等财政困难县给予倾斜照顾。各县区也按照一定比例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专项用于小城镇建设。各县收取的城市维护费应全部用于小城镇建设,严禁截留挪用。小城镇集体存量土地收益,除应上缴县区财政的部分,应全部留给小城镇政府,专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引进资金和项目,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引到小城镇来,形成聚集效应。同时,加快小城镇各类市场的建设,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 产品、小商品批发市场和综合贸易市场,积极发展商品流通、信息、咨询、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四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不断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住宅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招标、拍卖等办法,经营好城镇基础设施经营权、专营

权、冠名权、广告权、收费权、租用权等无形资产。在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行业,可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和经营主体,实行政府特许经营。五是各级财政给予适当支持,整合城镇开发建设相关企业资源,在三县分别成立城镇投资开发建设公司,采取市场化运用方式,加快县域小城镇开发建设步伐。

5、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带资金到城镇建房、买房落户,办厂经商。凡在小城镇有固定住房和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人学、参军、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同时,要正确处理进城农民与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关系,对进城落户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鼓励其有偿转让承包地的使用权。二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小城镇的土地使用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原则,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为今后小城镇建设留足发展空间。

第五篇: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例文

2020 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3 篇)

? ? 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

灵关镇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结合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孕育出了灵关镇千年传奇,大熊猫从这里走向世界,古青衣羌文化在此演绎。

? 灵关镇距成都市区 180 公里,雅安市区 67 公里,国道 351 线、省道 210 线平行贯穿全境,全镇幅员面积 190.22平方公里,辖 12 个行政村、2 个社区、95 个村民小组、8 个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 5140 户,总人口近2 万人。

? 灵关镇是全国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重点镇、“四川省安全社区”、“省级生态乡镇”、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雅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20xx 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雕之乡)”,2014 年灵关镇团委被评为“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2016 年灵关镇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四川省“青年文明号”。

? 一、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 灵关镇是 1996 年 10 月,省政府批准的全省第三批 100 个小城镇之一。21 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灵关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传承小城镇建设接力棒,使灵关镇小城镇建设稳步发展,成绩斐然。

? 灵关镇是“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地震的重灾区,地震灾后重建给灵关镇的小城镇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建设厅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两轮灾后重建,共计投入资金近30 亿元,对灵关镇进行了精心规划,科学重建,小城镇打造模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灵关镇成为全省灾后重建的一颗璀璨明珠,灵关镇毓秀社区被省住建厅作为全省智慧社区建设的示范点。

? 灵关镇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努力完成小城镇建设使命,充分利用建设县城副中心的机会,把小城镇建设范围延伸到 8 个新村聚居点,辐射到全镇乡村公路沿线的所有村组户,使小城镇建设面积达到 15平方公里,比省政府批准建设灵关小城镇 1平方公里面积翻了 15番,提前 50 年建成了灵关小城镇。

?(一)认真抓好小城镇建设培育工作 ? 1,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 灵关镇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培育工作。

?(1)小镇大产业。世界石材看中国,中国石材看灵关,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着力打造石城灵关,把灵动河谷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汉白玉之都。

?(2)小镇大融合。以特色石材产业带动生态产业、生态旅游。根据全镇 12 个行政村的自然条件、资源储备和地理位置,划分为:精品旅游新村、幸福美丽新村、幸福美丽新区、幸福美丽家园。

?(3)小镇大服务。以国道 351 线和省道 210 线为发展轴心一城十三点为发展理念,建成经济发展“三片区”:石材产业片区。物流商贸片区和生态产业片区。

? 2,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 通过灾后重建,加速推进了小城镇建设进程,实现了小城镇建设的初级目标:

?(1)城镇风貌,焕然一新。

?(2)镇区环境,洁净亮丽。

?(3)美丽乡村,宜居宜业。

? 3,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 灵关镇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因此,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注意保持和彰显特色传统文化,让熊猫文化、历史文化和长征文化传承发展,交相影辉。

? 4,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 经过灾后重建的全力打造,如今灵关小城镇范围内:

?(1)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2)公用设施全域铺设:

?(3)公共服务全域布局:

? 5,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 新建的灵关小城镇,成立了《灵关镇毓秀社区》,协助政府搞好小城镇的管理和服务,在小城镇范围内:

?(1)树立了态文明理念:

?(2)创新了规划引领机制:

?(3)创新了社会管理模式:

?(4)创新了协调管理机制:

?(5)创新了科学决策机制:

?(二)小城镇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 随着 4.20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收官,灵关镇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小城镇建设累计实施基础设施项目 50 余个完成投资近30 亿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率和完工率达 100%,新增市政道路 49 公里,城镇道路硬化率达 100%,完成场镇景观改造 3.6公里,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使用。通讯光纤实现全覆盖,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 92%。实施产业发展项目 100 余个,完成投资 3.5 亿元,建成中国汉白玉循环工业园区1 个,承接县内 29 家石材企业。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 10 个,成功申报国家级 4a 景区 2 个,初步形成了由中心集镇辐射到指尖的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

? 在新城核心区,以“钟灵毓秀,石城灵关”为重建理念,围绕“产城相融,镇村一体”的总体思路,新建街道三纵十六横,约 16 公里,强弱电、自来水、天然气、排污地下管网全线贯通。公园绿地、步行系统、石雕文化等整体推进。新城区幼儿园、灵关中心校、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污水处理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旅游接待中心、金融服务网点、停车场、菜市场、有机茶叶市场、物流中心等商业服务设施全面建成。以发展居住办公生态旅游度假、现代商务为主的现代化服务为第一业态,精心打造集公共服务、商贸流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遵循“人流带动物流,人气带来财气”的城镇经济发展规律,在灵关新城核心区,重建安置受灾群众 679 户,小城镇规划区外入住统建统分小区楼房 1383 户、4631 人。

? 通过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有力的推动了灵关小城镇建设进程。通过实施“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工程,把灵关镇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平安和谐”的特色小城镇。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 ? 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延伸和补充,新村聚居点的建成和受灾群众的入住,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余、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新村聚居点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 在新村聚居点,恢复重建了一批名胜古迹:磨刀湿地公园建成运营,新场恢复重建了古庙观音寺,钟灵老街具有青衣羌文化特色的青衣古街打造成功,计划投资 10 亿元、按国家4a 景区标准打造的空石林景区,目前已完成交通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任务。

? 全镇 8 个新村聚居点建成后,入住受灾群众 882 户、3398 人,按省市县规定的时间节点,实现了受灾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目标。

? 由于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和辐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20xx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2.1 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 1.65 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1.17 万元,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389 户、1065 人,已实现 323户、896 人顺利脱贫,大沟村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退出贫困村序列。

? 二,目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1,招商引资有待加快。

? 2,功能设施有待完善。

? 2,经济结构有待优化。

? 4,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 5,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 6,环保质量有待提升。

? 三,今后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 ? 根据开展小城镇建设工作以来的经验总结,结合目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今后灵关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 1,加快小城镇产业发展速度 ? 小城镇建成后,常住人口近1.2 万人,加上流动人口近0.3 万人。1.5 万人的就业问题,是今后小城镇工作的压力和重点,计划通过 3 个途径解决上述问题:一是通过提升改造,扩大现有企业生产规模,增加企业用工人数。二是充分利用小城镇的区位优势,引导鼓励城镇居民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三是鼓励在乡下有土地、山林资源的区外统建统分户,回老家发展生态产业,搞好种养殖业,坚持就地创业增收。

? 2,清理盘活小城镇现有存量土地 ? 灵关小城镇建设启动 21 年来,特别是成立工业集中区和这次灾后重建,国家通过征地为灾后恢复重建、小城镇建设和旅游景区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建设用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全镇范围内,规划区内宅基地回购、工业集中区和旅游开发区,都存在土地闲置问题。这些土地如果长期不清理、不监管,就会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形成一方面国有资产被侵占流失,一方面建设资金紧张的恶性状况。因此,党委、政府决定把清理存量土地纳入巩固提高小城镇建设成果的工作范围。将组织专门力量、争取县国土局配合,进行一次彻底清理,登记造册、立标定界。

? 对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开发利用,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迅速把土地资源变成建设资金。做到政府规范运作、企业市场运作,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3,切实加强小城镇管理工作 ? 长期的实践证明,小城镇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常规工作,如果只建不管或者重建轻管,就会给党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现在,灵关镇大规模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已经收官,要长期保持小城镇建设成果,就必须加强长期不懈的后期管理。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

?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小城镇管理工作,结合社区安全、环保治理和产业发展,建立小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坚决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苗头。

? 二是充实灵关镇小城镇办公室力量,稳定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使小城镇管理做到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起一支敢于碰硬、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的小城镇管理队伍。

? 三是强化城监中队管理职能,不断创新小城镇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各项文明城镇创建活动,加强清洁工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 四是加强新村聚居点自管委工作,把新村聚居点的治安、环保、清洁工作纳入小城镇统一管理。

? 五是整合社会力量,发挥整体作用,加强巡逻监督,实行门前三包,进一步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人民城镇人民建、建好城镇为人民”的良好氛围。

? 总之,在小城镇建设管理中,要立足“小城镇、大市场、强管理、出效益”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持之以恒,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宜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意识,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的经济文化中心,并将其突出作用延伸到新村聚居点,辐射到全镇每一个角落,使全镇人民分享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 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2

镇位于 xx 县东北部,国道和郑吴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冀、鲁、豫三省的交通要塞。全镇辖个行政村,万亩耕地,万口人,镇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镇规划区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

?近年来,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增强了“小城镇、大战略”意识,牢固树立了“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努力把建设小城镇作为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深挖市场内涵,突出工商贸特色,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镇容镇貌得到极大改观,镇村经济日趋繁荣。先后被国家和省市列为粮食生产百强乡镇、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林果亿元乡镇、特色农业乡镇、畜牧业特色乡镇,年月被省政府列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年被河南省评定为“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被安阳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 一、小城镇建设的进展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 自我镇被安阳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大力宣传,积极行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政委、镇长为指挥长的小城镇建设指挥部,下设小城镇规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领导、协调和监督,编制了《xx 县镇建设规划说明书》、制定了《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和《市政管理办法》等。同时利用会议、宣传车、广播、放电影、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书写固定标语余条,散发传单余份,召开各种形式的党员、干部群众会余次,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克服了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思想,提高了认识,营造了小城镇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了小城镇建设规划。

? 镇党委、政府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委托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对镇区平方公里进行了地形测绘,同时聘请河南省豫建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对镇区平方公里进行规划设计。

? 按照“工业兴镇、商业旺镇、农业稳镇,工商贸兴镇”的总体发展思路,把镇的发展特色定位于工商贸型:

? 一是在镇区东北部规划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电线电缆、农药化工等,使之尽快成为支柱产业。

? 二是在镇区南部以棉花加工为重点,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木器加工等,以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 三是以原镇区为中心,重点发展商贸业,形成以工商贸带动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格局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三)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尽快完善城镇载体功能。

? 我们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目前:

? 镇区道路方面。投资万元正在对镇区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投资万元整修了顺南街南段道路,投资万元整修了镇东顺京路,投资万元完成了镇区大南街下水道建设工程。

? 在通信方面:投资万元地埋电信电缆公里,完成了镇区通信电缆入地工程,投资万元建成了邮政大楼,使全镇电话装机突破门,电话入户达到以上,移动通信,因特网用户与日俱增。

? 在工业商贸方面:投资万元扩建了瑞可信电缆有限公司,投资万元扩建了金星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平方米容纳个摊位的工贸商场,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公颂的加油站。

? 在教育卫生方面:投资万元新建了第一职高教学楼,投资万元新建了第一初中实验楼,投资万元建成了镇中心卫生院石佛分院。

? 除此之外,投资万元建成了居住面积平方米的敬老院。现已做好规划,近期建设的项目还有改造镇区大街街道,硬化大北街东段道路,商贸一条街、农机市场、畜牧交易市场、卫生院病房大楼、自来水厂、汽车站、体育娱乐中心和居民住宅小区等。通过努力,我镇的交通、通信、供燃、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商贸服务等综合配套设施将日益健全,城镇载体功能日臻完善。

? 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3 小城镇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融和点,从安顺实际来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对于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更具特殊的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发 2 号、黔党发 15 号文件精神和进一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切实把小城镇建设培育成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发挥好示范小城镇的带动作用,20xx 年 5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安顺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安顺市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工程,深入到平坝县夏云镇、西秀区旧州镇、普定县白岩镇进行了专题调研。

? 一、安顺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 两年多来,通过省、市、县、镇共同努力,安顺市纳入省级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城镇功能逐步配套,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6 月 5 日,安顺市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在参与全省“5 个 100工程”的考核中均获一等奖,旧州镇排全省第二名、白岩镇和夏云镇分别排第五名、第六名,专项资金竞争全部获一等奖。可以说第一阶段的工作具有起步较快,发展势头较好,竞争力较强,推进力度较大,阶段工作成效明显等特点。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政策、措施支持力度 ? 20xx 年 10 月,安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出台了《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安顺市市直部门(单位)对口帮扶支持小城镇加快发展方案》、《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政策指导、组织保障、工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为全面推进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注重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引领小城镇科学、规范建设发展 ?近年来,三个省级示范镇分别结合各自实际和发展特点,组织编制或修编了总体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产城互动,项目支撑,小城镇建设活力日渐显现 ? 各镇立足提升镇域经济实力,从当地实际出发,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注重引进项目,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夏云镇充分发挥

厂场聚集,交通区位、工作基础、起步较早等优势,县、镇两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至目前已签约企业 65 家,投产 14 家,初步形成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城镇化率达到 42.5%。

?(四)突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 按照贵州省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要求,各镇认真抓好“8 个 1”、“8+3”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 6 月底,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已建成项目 23 个,完成投资 71484 万元。在建项目 9 个,拟投资 54244.8 万元,已完成投资 16600 万元。建成保障性住房 533 套 29074平方米,在建 633 套。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的城镇功能、承载能力、集聚能力、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将得以进一步释放,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五)注重土地收储,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发展空间 ? 目前,夏云镇已完成土地收储 5000 余亩,白岩镇完成土地收储 2000 余亩,旧州镇也启动了新一轮的项目建设用地收储工作。

?(六)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努力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 各镇积极推行小城镇精细化管理,分别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市场管理、绿化管理、卫生保洁等队伍,加强了小城镇卫生保洁、道路绿化等环境管理和建设工作。认真抓好城镇和农村拆违控违工作,有效巩固了小城镇建设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 二、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 从调研情况看,安顺市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推进迅速,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需要进一步加快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对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 在调研中,各地普遍感到,在示范小城镇的建设推进中存在着“两头热、中间冷”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处于慢不得、快不了的“单打独斗”的“尴尬”境地。

? 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对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在机遇面前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有职责、无行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缺失,有的政府职能部门相互沟通、协调、配合不够,没有真正形成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的整体合力,在有关政策落实上行动迟缓,没有充分发挥已有政策的应有作用。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在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管理上也缺乏经营理念,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理论、相关知识和先进经验学习不够。

? 二是在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定位上有局限,系统研究不足。由于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有硬性规定动作,加之认识还不尽统一,时间紧、难度大、困难多,客观上存在着保阶段任务完成,保在轮次考核中不出局等当前“利益”的维护,导致在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在优势,特色亮点的打造,既立足当前,更注重长远的发展等方面思考不多、不深,重“造城”,“化地”不“化人”的倾向较突出,特别是对如何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逐步真正实现市民化这一城镇化核心问题的认识、路径、措施缺乏应有思考和探索。

? 三是在指导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一般性要求、布置多,深入实际破解难题少的现状,在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形成千斤重担层层挑,齐心协力牵手跑的共识,特别是有的职能帮扶部门仍处于“休眠”状态,没有把推进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当成部门的事、重要的工作来认真对待,有文件没对照,有要求没落实,把主要精力过分集中在本部门的挂帮“点”上,对面上工作的指导不到位,在部门职能职责覆盖上存在着重“点”、轻“面”的现象。此外,由于各镇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相关政策的宣传、动员面还不够广,加上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广大群众还未切实感受到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氛围还不浓厚。

?(二)规划编制滞后,城镇功能定位和特色不明显

? 目前,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在规划上的投入也不少,但由于小城镇发展速度较快,加之形势和环境处于较快的“动态”之中,导致原有的规划与实际发展中的需要衔接不够,规划滞后和质量不高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准确、功能不明晰,个性彰显不突出。

?(三)建设资金匮乏,融资能力弱,制约因素较突出 ? 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规模及要求对资金需求较大,但目前仍是政府部门投资占主导地位,筹资渠道单一,在政府投资不足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吸引社会投资机制。部分镇虽成立了投融资公司,但由于达不到金融机构的要求,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能够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银行中长期信贷资金很少,上级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较小,目前各示范镇已争取到的各类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所需,特别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费缺口较大。白岩镇甚至是由镇党政班子成员和部分干部通过五户联保的形式向银行贷款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费,个中困境可想而知。

?(四)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不足、征地难度大与土地使用率低并存的矛盾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速度 ? 一是用地指标未体现向示范小城镇倾斜,用地指标与发展需要之间矛盾突出。如旧州镇20xx 年计划建设用地 600 亩,但用地指标只有 80 亩,相差甚远。

? 二是补偿标准与周边市、州补偿标准不统一以及由于不同项目补偿标准不一,存在同地不同价的情况。如夏云镇征地补偿每亩 34020 元,而相邻清镇市每亩补偿 47500 元。白岩镇同一地块中缅石油管道与安顺供水二期工程征地补偿标准不统一,导致征地难度加大。

? 三是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平坝县被征地农民征地时年满16周岁未年满60周岁参加新农保或征地后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给予 15 年缴费补助政策未落实。平坝县出台的 7%安置地政策落实不全面,当地群众有顾虑。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的征地难影响了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

?(五)部分企业项目土地使用率低,企业土地占款比重大,资金周转困难 ? 如平坝县夏云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土地使用率均达不到相关要求(固达线缆公司征地 120.7亩,实际用地 20 亩。奇博胜机电公司征地 50 亩,实际用地 8 亩。双木农机公司征地 136.7亩,实际用地 14 亩),由于企业大量资金用于征地,经营生产受到影响,投产达产率也较低。据平坝县发改局负责同志介绍,园区内的项目土地利用率平均仅为 30%——40%左右,闲置现象严重。

?(六)小城镇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已有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 安顺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如三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市级补助资金除夏云镇外,旧州、白岩两镇截止调研结束时均未到位,西秀区承诺配套的 500 万经费也未到位。调研中,有的乡镇反映,在申报建设项目时,个别市直部门服务帮扶意识不到位,致使有的项目争取落实困难。同时,所到镇普遍反映,在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中,市直帮扶部门和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作用发挥不大。如帮扶三个镇的市直部门均未安排人员到镇帮扶,提供指导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干部积极性。调研中感觉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确实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无奈。

?(七)小城镇建设的体制、机制、政策等有待完善 ? 现有一些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当前小城镇建设管理要求。乡镇政府是小城镇建设的前沿指挥所,但在实践中未研究赋予示范小城镇先行先试的政策和空间,各镇受传统体制下人权、财权、事权的制约,调控能力弱,工作推进难度大,对小城镇的发展总感到力不从心。从此次调研中我们感到,小城镇“建设上缺钱、管理上缺人、执法上缺权”是普遍现象。

?(八)机构职能不健全,缺乏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和专门人员

? 由于镇一级在已经结束的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没有设置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但从当前发展任务和要求来看,对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既懂管理又懂规划建设的专业人才更加缺乏,去年市里就下文要求建立的机构及人员编制至今尚未落实,导致“党政替代”现象较为突出,已不适应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 三、对进一步抓好全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的必然途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抓好安顺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从市级层面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对全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功能定位,探索实现路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省级示范小城镇加速发展。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梳理分类,对能立即解决的要限时解决,对需要支持,经过努力才能办到的要明确责任部门和办理时限,对需要创造条件和一定时限才能办到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力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准确定位,确保安顺市三个省级示范镇在全省的领跑位次。

?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抓好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作为检验开展“解放思想,十破十立”活动成果的试金石。

? 一是要深化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不仅是全省的示范小城镇,更是全市的示范小城镇的认识,树立打造精品、极品的思想认识和发展定位,紧紧抓住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摈弃“常规抓、抓常规”的工作模式,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狠劲,确保安顺市的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力争成为全国有影响、全省一流、全市的标杆。

?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建设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调动提高广大群众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居民群众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形成上下同心,职能部门给力,当地群众广泛参与、关心、支持小城镇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要下决心统筹资源,集中力量,抓重点、抓亮点,打造典型。

? 一是要集中力量抓在现有领导小组基础上,明确一名市级领导集中精力抓,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加大协调、指导、研究的力度。

? 二是要认真分析全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工作在全省“5个100工程”中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找准工作抓手,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资源,在项目、资金和其他发展要素上进一步向省级示范小城镇倾斜,真正做到抓一点亮一点,抓一线亮一片,使全市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 四是要认真研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找准政策赋予的发展空间,并大胆放权,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

? 五是要进一步完善“5 个 100”工程创先争优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此为导向掀起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你追我赶的工作热潮。

?(三)大胆解放思想,深化探索,推动制度创新,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推动全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加快发展。

? 一是要用足用好国家和贵州省支持小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大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大胆进行制度创新,鼓励、支持示范小城镇在工作机制、土地利用、资金筹措、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为探索小城镇建设寻求一条具有安顺特色的发展路径。

? 二是对现有小城镇建设政策落实情况要进行梳理、评估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安顺市小城镇建设方面的现有政策体系,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困难,尽快研究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已出台政策落实的严肃性和实效性。

? 三是针对示范小城镇建设发展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市级层面有必要出台支持小城镇加快发展的综合配套文件,大力提升小城镇加快发展的社会吸引力、聚集力和影响力。探索试行扩权强镇政策,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的原则,赋予示范小城镇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对涉及小城镇建设的各种审批程序,要转变观念,开辟绿色快速通道,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效率,为小城镇建设创造宽松便捷的环境。

? 四是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城镇户口迁移准入条件。实行常住地登记户口原则,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

? 五是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制定宅基地换房等政策,鼓励进城农民对土地承包权进行有偿转让,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增强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因地制宜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让这部分农民今后的生产有着落,生活有保障。

? 六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将进城务工农民、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为实现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创造条件。

?(四)培育产业,明确功能定位,壮大镇域经济,夯实小城镇建设经济基础。

? 一是各示范小城镇要在认真总结分析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小城镇现有的资源、交通、工农业状况、市场现状,以发挥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为出发点,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或以产业特、或以文化风情特、或以区位特,在突出特色上下工夫,形成比较优势,切实做好产业是城镇化的前提和支撑这篇大文章。

? 二是结合各示范小城镇的不同定位和特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金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吸引各类资本到小城镇投资创业。

? 三是要培育小城镇社会化服务产业,积极引导城市商贸、金融、物流等第三产业开拓农村市场,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小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和综合贸易市场,积极发展商品流通、信息、咨询、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提供就业平台,搭建起农村人口想进城、有活干、稳得下、能发展的城镇化桥梁,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确保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 一是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规划。要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特点、地缘位置和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台能够突出地方民族特色的实施办法,确保规划在实施中的严肃性。

? 二是小城镇建设规划要突出土地生态环境协调意识。要围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坚持走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六)实施土地配置机制创新,妥善解决小城镇用地问题,确保小城镇用地。

? 一是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防止和避免“重收储、轻使用”的现象。

? 二是探索适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特点的流转程序与实现形式,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提供平台。

? 三是要依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土地需求出发认真考虑城镇布局,严格科学控制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最大限度控制各种建设用地浪费现象。

?(七)强化经营城镇的理念,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 要用好本地财政资金,用足上级扶持资金,用活民间资金,最大限度破解资金瓶颈,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

? 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结合小城镇特色和优势,充分运用有关优惠政策,想方设法争取国家的扶持,积极向上级争取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专款。

? 二是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主体,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滚动开发。土地依法依规出让形成的收入,可以作为国有资本金投入或入股,吸引社会资金、外资参与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具备条件的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可利用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吸引各种基金参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

? 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更多投资者带资金参与城镇建设。要大胆尝试和探索将城镇当作资产来经营的理念,坚持市场化运作,不断建立和完善“经营城镇”的新机制。

? 四是营运城镇市政设施,实现滚动开发。把公共房产及道路、桥梁、公路灯杆等市政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能卖则卖,宜租则租,放开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八)积极探索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的路径。

? 可参照外地成功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试点。这样既可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来源,又能使农民在融入小城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真正成为小城镇的主人。

?

下载XX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开展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的报告

    关于开展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的报告 市委政研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精神,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

    小城镇建设 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穆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建设小城镇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要......

    小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我镇小城镇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逐步跟上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要做到城乡一体化,我们还要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闵桥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摘要: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中,应把小城镇的......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23

    鹤壁市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市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鹤壁市共有25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3个,国家重点镇3个,分别为浚县城关镇、淇县朝歌镇、高村镇,省重点镇3个,分别为浚县善......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题目:课程论文 论中国之小城镇建设一、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城镇建设发展滞后......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一、加快推进**小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把**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来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大开发和盐城大市区的辐射,拉动我县包括冈东、冈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