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0530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 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 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臵,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 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 明,成就了 的 要时期。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 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 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 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 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 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 选择。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 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 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构、宇宙演化、生命起 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 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 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 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
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 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 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和生产 方面差距甚大,关键高端材料远未实现自主供给。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新药物研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 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 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 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 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 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 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 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
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 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 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我们要立足于科技 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 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不仅要研究生态恢复治理防护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对 生物多样性等科学规律的认识;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管理和保护,而且要从全球变化、碳循环机理等方面加深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新格局。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
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 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 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 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 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臵方式,解决简 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 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 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 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 臵、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臵、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 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科
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 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 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 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
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 划,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 创新中心。
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 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 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 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 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 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 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
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臵。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 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 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 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 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 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 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只有30多年时间,我们的前景十分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第二篇:《人民日报》报道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及评论员文章(2016.05)
《人民日报》报道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及评论员文章(2016.05)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李克强主持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出席《 人民日报 》(2016年05月31日
01 版)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李克强主持。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出席大会。
上午9时,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唱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强调,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习近平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习近平就此提出5点要求。一是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坚定创新自信,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二是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三是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要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五是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习近平指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习近平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
习近平最后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武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和大会代表,约4000人参加会议。李克强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汇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力量刘云山主持《 人民日报 》(2016年05月31日
03 版)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5月30日下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主持会议。
李克强说,今天上午,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等方面的明确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有许多遥遥领先的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贡献巨大。但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屡次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开启了全面创新的时代。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两院院士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也功不可没。
李克强指出,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和交互影响,创新既是我国实现“双中高”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李克强强调,要落实和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一是补好基础研究短板。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到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组建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主力军作用,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性,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二是突破应用研究产业化瓶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部署推进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形成一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新产业领域和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依托互联网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创新主体协同,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协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科技创新协同以及区域创新协同,加速释放创新潜能,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李克强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选人用人、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自主权。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提高间接费用和人头费用比例,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把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改进科研活动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马凯、刘延东、孙政才、汪洋、胡春华、陈竺、杨洁篪、郭声琨、周强、曹建明、韩启德、万钢、周小川和路甬祥、陈至立、桑国卫、宋健、徐匡迪、王志珍出席会议。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武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会议代表,两院院士大会会议代表,中国科协九大会议代表等参加会议。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刘云山到会祝贺并代表党中央致祝词《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01日
01 版)
本报北京5月31日电(记者余建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3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会祝贺,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科技工作者要争做创新发展的时代先锋》的祝词。(祝词全文见第四版)
刘云山在祝词中指出,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系统阐述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发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有力号召,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用讲话精神指导科技创新和科协工作实践。
刘云山说,中国科协八大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作出突出贡献。中国科协和各级科协组织切实履行自身职能,在引领服务科技工作者、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刘云山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部署,勇于攀登科技发展高峰,秉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实践中建功立业。科协组织要牢牢把握科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提高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水平,持之以恒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有力有序推进科协组织改革创新,发挥好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进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关心关爱科技人才,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为推进科技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分别代表科技界和人民团体致贺词。科技工作者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宣读了《关于在科技工作者中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的倡议》。
中国科协主席、大会主席团主席韩启德主持会议,代表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过去五年科协工作,对今后五年科协工作提出建议。
刘延东、刘奇葆、李源潮、赵乐际、栗战书、杜青林、赵洪祝、陈昌智、刘晓峰和路甬祥、陈至立、王志珍、张阳出席会议。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同志,在京中国科协历届负责同志,中国科协九大会议代表和首都科技界代表等参加会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刘延东出席并讲话《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01日
04 版)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5月3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讲话。
刘延东指出,大会的召开吹响了迈向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各地区、各有关方面要把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要加强战略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形成引领型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要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构筑发展新优势;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创新效率;要增强各类创新主体的动力和能力,形成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要着力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建设区域创新高地,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夯实创新发展的社会基础。
刘延东强调,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形成合力,把政策转化为行动,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主持会议,10位代表作大会发言。
孙政才、胡春华、陈竺、韩启德和路甬祥、桑国卫、宋健、徐匡迪、王志珍出席会议,约2300名大会代表参加会议。
迎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社论)《 人民日报 》(2016年05月31日
01 版)
历史总在浓墨重彩中掀开新篇章。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又一次科技创新盛会。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人类社会演进、中华文明发展、世界科技革命的全局高度和历史站位,深刻阐述了国家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的重大机遇,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五大重点任务。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将迎来又一个希望的春天。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牢牢抓住宝贵历史机遇。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要强大、企业要兴旺、人民生活要不断改善,必须有强大科技。面对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面对迫切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哪一项都离不开创新发展。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贯彻落实好五大重点任务。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总书记提出的这五大重点任务,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价值导向,是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两院院士、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我国科技大师的荟萃之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要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努力把握科技革命新方向。作为党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引领广大科技人员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创新发展的组织领导,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无上的光荣。有多大担当,才能有多大的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的成就。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迎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之一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01日
01 版)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着眼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论述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明确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五大任务,激发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热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在这时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就是要牢牢抓住宝贵历史机遇,以强劲的科技创新、强大的科技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力量支撑。
从基础科学的突破,到高端技术的研发,从科学成果的转化,到创新创业的兴起,中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同时也要看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正是基于对科技发展形势的全面把握和清醒认识,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努力方向。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根据“三个面向”,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我们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全盘布局,这样才能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落实“五大任务”,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总书记提出的这五点要求,是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牢牢把握、认真落实的五大任务。世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的竞争;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本质上就是占据创新先机。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思想,根据五大任务的要求,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才能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占据科技制高点、引领科技新方向。
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要强大,企业要兴旺,中国人民生活要提高,必须要有强大科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迎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之二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02日
01 版)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对知识、真理的追求,也要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实效来检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抓好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供给,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已稳居全球第二,但不少领域依然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消除贫困任务紧迫,民生问题牵动人心……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到生态文明、国家安全,都呼唤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蓬勃涌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依赖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老路已越走越窄,亟须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从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寻求根本性转变。为此,必须深入研究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比如,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立足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才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比如,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们只有不断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再比如开放发展,一方面我们要与国际展开创新合作、进行创新集成,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只有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科技创新,贵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等,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从解决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到满足宜居的生活环境、均等的教育资源、普惠的信息网络服务等民生诉求,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增加公共科技供给,逐步完善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方能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科技之光照亮亿万国民的幸福之路。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矢志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弘扬创新精神 深化改革创新——迎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之三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03日
01 版)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提出,要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以这一要求为改革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才能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我们应当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战略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让科技创新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只有双轮驱动、相互协调、持续发力,才能促成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深化改革创新,就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全速发动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当前,无论是“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的科技决策方式,还是“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无论是“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还是“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的缺失,都是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弊端,都必须下决心予以革除。
深化改革创新,就是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服务科技创新的制度合力。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应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各地在创新发展中应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深化改革创新,就要以弘扬创新精神为方向,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我们不仅要大兴识才、爱才、进才、用才之风,也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我们不仅要尊重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规律,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而且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度权。
从总体上看,今天的中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手抓、两个轮子一起转,我们才能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争取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第三篇: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心得体会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学习体会
今天在党支部会议上集中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主席在讲话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为科技振兴而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主席立足当代科技革命前沿,以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深刻阐释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基本规律,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鲜明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方针,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
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科技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科技布局和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当代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们更要肩负起为建设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光荣使命。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精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都可能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的工程中,一定要夯实理论基础,深入学习和调研在生产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刻苦攻关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设备研发,把技术应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出一个技术工作者应有的功用。习主席指出:广大的知识分子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现在是一名博士研究生,将来无论是走向教育、科研还是生产等岗位,一定要坚守正道、最求真理、不忘初心。国家振兴,匹夫有责,我们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篇: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公布: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
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科技实力、创新发展对中国进步的意义。
原文如下: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30日)
习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
1956年1月,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300多名领导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中国科学院4位学部主任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报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10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 9
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多少怀抱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人们报国无门,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 9
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第一,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
/ 9
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
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
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第二,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差距甚大,关键高端材料远未实现自主供给。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新药物研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
/ 9
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
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第三,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形势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所以说,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 9
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
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我们要立足于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不仅要研究生态恢复治理防护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等科学规律的认识;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管理和保护,而且要从全球变化、碳循环机理等方面加深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
/ 9
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
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
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第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
/ 9
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 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
/ 9
习近平“科技三会”讲话全文
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只有30多年时间,我们的前景十分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 9
第五篇:在全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共同收听收看了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这次全省会议表明,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过程中,尤其是在进入经济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性课题。这次会议只组织到XX个地级市,充分说明了市级党委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担负的重要职责。从普遍意义上讲,无论是城市发展规模,还是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省辖市一级都要好于县、强于县。比如,我市X所大学全部集中在市区,X个高铁站和未来要建设的第X个高铁站也布局在市区等。可以说,××市区的发展条件与环境都优越于县里。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增强科技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驱动科技创新发展。
下面,我们接着召开全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安排部署工作会。这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科技创新知识的普及会、动员会和提醒会。9月9日,我市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安排部署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十大工程”建设任务,明确了做好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一会儿,××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先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强化学习,切实提高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一)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今天的会议就是一次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刚才X书记和X省长提出的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第一驱动力和第一资源,充分认识到科技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聚集,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X书记指出,一个区域未来科技创新能力强、聚集科技要素多、形成科技产业集群或者科技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强,这个区域的发展就会好,发展就会快,发展质量就会高。我们未来的发展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前几届市委市政府抓住了产业转移的机遇,使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从工业基础相对落后、产业单一、没有形成集群,发展到基本上形成产业集群、奠定产业基础、形成产业特色,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为产业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积极争取并建成X所大学,使××成为全省大学较多的地级市,为我们今天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以及未来的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果我们现在不能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就会丧失下一轮发展机遇。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我们现有的发展基础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推进工作向更高端、更高层次发展。有些人认为,××目前的产业基础还非常薄弱,××发展与科技联系不多,不需要科技创新。我们一定要摒弃这种错误认识,坚持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其实,任何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或产品,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如我到睢县制鞋企业调研时,了解到为生产出质量最优、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其创新团队和人员在纽约街头观察行人穿什么样式、怎么走路等,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创新产品,开拓市场,从基础的生产组织方式,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促使产品向高端市场迈进。民权的制冷、柘城的金刚石,要向高端发展,提升附加值,就必须以科技成果来转化引领,创造新价值,创新新产品。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巩固好基础,提升好基础,发展好基础。总之,无论从产业的基础组织、产业向高级发展,还是形成产业集群,科技创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方法,提高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能力。
刚才,××,讲了很多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真正掌握运用。对××来讲,就要重点对接好××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做到借力发展、借势发展。指出,推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着力打造重大孵化平台及风投体系、产业集聚的公共研发平台、企业的实验室与工程研发中心等3个平台建设。如果把这3个平台建设作为衡量未来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标准,不仅仅××市能做到,我们通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好。市科技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委、教育体育局等有关部门要树立服务科技创新的意识,加快建设孵化器,扶持风投公司落地,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招引企业的研发技术中心落户发展。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要着力建立健全引进培养创新人才的政策体系,打造优良的政策环境。××、XX等X个省级高新区,要发挥示范作用,率先在X个平台建设上深学一层,先行一步,早见成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要围绕未来的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引进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创新发展。(三)切实增强创新意识。
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间,以创新推动各项工作。二、强化落实,加快科技创新转化平台建设
(一)加快建设“双创”综合体。
到××工作以来,我有这样一种认识,县里的产业发展之所以遇到瓶颈,难有突破性发展,主要是因为中心城区的服务带动能力不够强。县城产业发展集聚到一定程度,中心城区的金融服务能力、三产服务能力、科研创新服务能力如果跟不上,势必就会影响到县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无论是服装制鞋产业还是其它制造业,都出现了在发展中向产业链的高端迈进难、突破发展瓶颈难等问题,这与我市的发展理念不够新、服务体系不健全、创新载体跟不上有直接关系。要着力打造“双创”综合体,加快推进企业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建设,尤其要加快新产品研发中心的建立。各产业集聚区要积极打造众创空间,为实施科技创新提供有效载体。比如,污染问题是制约XX工量具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如果污染问题解决不好,就势必会影响XX工量具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要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着力打造“双创”空间,采取最新的科技、最环保的工艺、最好的材料,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实现弯道跨越发展。(二)加快引进研发团队和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目前,由于我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纺织服装产业出现了向我市加快转移的意愿和趋势,但由于我市在印染环节没有突破,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XX纺织服装产业等要着力在完善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加大研发投入,改进技术装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业发展的层级和水平。刚才,X书记指出,XX和比XX等公司也有同样的危机感,如果不加快科技创新,不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前几年,我省和XX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主要体现在3个平台建设上,一是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二是引进与之密切相关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三是引进XX集团在XX新区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打造创新载体,引进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了XX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市的XX建设要借鉴XX新区的做法,不能建成普通的商业街,要着力打造服务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引进金融、创新团队、科研机构等落地发展。(三)做好农业种养殖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
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这对××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刚才,X省长指出,X省在全国创新中有几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育种就是一项。要着力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带动品种创新、产品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种养殖结构调整,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等单位要牢固树立新的理念,结合当前扶贫攻坚实际,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促进农业持续创新发展。三、创新机制,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
(一)加强政策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发展扶持资金。中小微企业对我们很重要,所有的大企业都有总装、总体设计,但其部分科技含量高的零部件是由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中小微企业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部件生产方面,科技创新是非常活跃的。因此,我们要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发展扶持资金。这符合省里要求,市政府常务会已经研究2次,我们要率先建立。二是出台中小微科技型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三是建立重大科技创新扶持资金。这部分资金要先入股扶持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壮大后,可以退出。这一方面财政再困难也不能落后。(二)出台鼓励大学生尤其是本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
××在外工作的人才非常多,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近几年回到××发展的却不多。我们要制定好政策,创造好条件,栽好梧桐树,吸引国内高校和国外留学的××学子回乡创业。在鼓励本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要注重方向引导,比如鼓励大学生进行工艺创新、施工方法创新、操作技术创新,这些同样可以节约成本、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三)鼓励我市大学和国内外的一流大学联合办学、联合成立研发团队。
要提供条件,结合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鼓励我市大学和国内外的一流大学联合办学、联合成立研发团队。前段时间,XX主席介绍了剑桥大学的XX博士,他带领两位在英国教学的华人教师,提出能不能与××学院、××师范学院在某些专业、某些院系方面联合办学,可以先从研究生办起,再逐步扩大。这些计划要在今天的会议后加快落实。(四)完善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
要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打响××的文化品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打造一个具有彰显文化特色、环境优美、生活舒适、交通便捷的中心城区来吸引人才、吸引企业、吸引高校、吸引研发团队。随着XX高铁建成通车、XX杭高铁加速推进、XX高铁规划建设、××机场建设,以及××保税物流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并于近期封关运营,××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彰显,××将成为XX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城市。便捷的交通、产业的集聚、大学的集聚,给××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要抓住并用好这些机遇,就要通过创新引领发展。四、落实好“放管服”有关要求,优化创新环境
在“放管服”方面,前段时间,讲的主要是服务,也就是从过去在办公室等审批、等管理,向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强化过程监管转变。“放管服”的核心问题是放权、放手,形成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加快推进系列改革,建立起“一网多单”,实行彻底集中审批,对重点项目、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审批,建立绿色通道,完善推进机制,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