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的3大体系与6化手法

时间:2019-05-13 23:5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的3大体系与6化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的3大体系与6化手法》。

第一篇: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的3大体系与6化手法

乡村振兴 | 现代农业的3大体系与6化手法

绿维文旅

乡村振兴建设的首要任务,即建立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依托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利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的新型农业体系。现代农业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并实现了高度商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绿维文旅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梳理,构建“六化”的现代农业打造手法,力求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四大内涵: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依托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利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

现代农业的四大内涵

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而是围绕农业生产形成庞大产业集群,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业与其他产业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现代农业的三大领域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

根据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要求,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体系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同时,努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各种农业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改变农村仅依靠农业的单一经济增长结构,促进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农业资源,培育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农业资源的生态功能,一方面要立足地方资源优势,探索融合模式,重点扶持特色优势农业,建立品牌效应。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优化农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农业的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和空间结构;二是根据市场客观发展规律,在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等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需要用现代的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转变农业要素的投入方式,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增强农业自身生产水平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坚持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强化科技引领作用,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到农产品质量以及品牌效应的提升,实现“质量兴农”。

用现代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即深化农业与高新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强资源节约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重点是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力量,主要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大户等。

创新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大力发展和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成为迫切要求,具体体现在服务装备、服务平台、服务政策三个方面。

二、现代农业的六化打造手法(一)生产主体组织化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依然众多,而且分散程度高,生产和经营规模小,整体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较低。使农民有序地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关键是加快培育一批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家庭农场为重点、高素质的种养大户为基础、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开发,逐步从传统小农户生产方式向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商品流通与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转变。

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缓解小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痛点;一方面,便于统一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农业投入物标准、生产技术标准等农产品标准体系,从质量和品牌效应方面推动农业提升。

(二)生产手段科技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中之重。科技自主创新,需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联合涉农科研企业、农业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人才、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是要构建和推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就要将互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产品溯源技术、病虫害监控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过程中,实现远程数字化、透明化、可视化,不断融合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大领域,延长产业链条。

(三)产业经营一体化

农业产业经营一体化是关系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经济共同体,是农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模式。

现代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各个产业链条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体系。产业经营一体化可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订单化,推动农业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打通农用物资、农产品流通渠道,大大降低原材料消耗、农业投入物消耗、生产消耗和销售成本,实现产业效益内部化,从而提升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

(四)产业功能多元化

农业不仅具有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原料的经济功能,还具有社会、生态、文明等多种非经济功能。现代农业功能多元化发展是世界范围内重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近年来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多元化的产业功能

(五)利益分配市场化

2018年中央 1号文件指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除了生产方面要孵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外,创新小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利益分配市场化,也是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一定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对接。小农户目前存在耕地细碎化、老龄化、兼业化严重、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强、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从长远来讲,要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协调下,支持劳动生产者、产品加工者、商品销售者、服务提供商等部门,通过劳动服务、订单农业、共享农业、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分红等形式,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将从事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各种劳动者联结在一起,实现利益分配的市场化。

(六)要素配置高效化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耕地面积规模小、劳动力科技水平不高、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农业金融服务不足、农业生产组织化偏低等问题,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在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合理分配各种生产要素,提升土地、劳动力、科技、资本、生产经营主体等要素的投入质量和有效配置率,从而有效提高资产产出率和投入要素的生产率。

第二篇:乡村振兴

乡村到底该如何振兴

村里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外来的企业工商资金进入乡村。鲁家目前已引入外来工商资本近20亿。

二、从村庄策划规划上突破。

怎样让美丽乡村转发为美丽经济呢?

1、需要用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菜园等素材,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

2、要按照村庄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

3、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所以当时鲁家村花了300万请设计公司对整个村子进行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

三、从产业融合创新上突破。

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正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于是鲁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农场聚集区的理念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了十八家差异化的农场,其中包括了鲜花农场的6亿资金投入的这个大项目。同时我们着重关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正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打造属于鲁家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变乐园,村庄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可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补。

四、坚持市场导向为主体。

鲁家村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成立经营公司专注景区的管理和营销宣传。

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让农场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各个农场内休闲项目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

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园综合休闲旅游”,如开设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让农田变农场、小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

“呜呜呜”——伴着清脆的汽笛声,“阿鲁阿家”号观光小火车满载着游客缓缓开动。窄窄的铁轨伸向远方,深深浅浅的绿,在阳光下更加诗意和耀眼。小火车从中穿行而过,串起了绿意浓浓的灵芝农场、竹园农场、桃花农场、蔬菜农场、石斛农场……

6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的鲁家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50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

鲁家村能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其开创性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即利用本村的4000多亩低丘缓坡,建设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通过社会招商吸引外部资本和专业机构投资运营,带来乡村旅游的繁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是如何打造的?有何独特处?

1、顶层设计

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家庭农场,鲁家村不惜出资300万元,聘请高端专业团队,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先期设置的18个家庭农场,则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个核心农场,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农场错落有致分布在四周。18家农场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特色。此外还设计了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2、组织架构

鲁家村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组织运营模式,与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前者负责串联游客接待场所、交通系统、风情街、18个家庭农场等主要场所,后者利用多年经验和客源做好营销宣传。

后来又成立了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为鲁家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三家公司均由鲁家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

在农场的投资运营层面,鲁家村引入外部资本对农场进行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目前已有10多亿的工商资本投资这些家庭农场。

3、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

鲁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和村民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鲁家村建立了合作分红机制,由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案例总结: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是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模式上的一次大胆创新,特别对于大型农业园区或村集体主导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它采取类众筹的方式,借助社会化的力量,突破了资金、人才的瓶颈,实现了资源资产资金的聚合。

其次,它解决了规划的统一性和定位的差异化的问题。美丽乡村,规划先行。早在2013年鲁家村就启动了发展蓝图的设计,18家农场的雏形已经跃然纸上。再次,生态圈的打造和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鲁家村注重生态圈的建设,18家农场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它的周围,分布着村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为农场提供配套服务。

此外,村里还统一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风情街、10公里绿道和4.5公里村庄铁轨等设施,为游客出行提供方便和多样化的选择。在营销推广层面,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进行统一宣传;在人才培养层面,成立了乡土职业培训公司。这些力量为入驻的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鲁家村的模式也不是谁都可以学。

家庭农场集群模式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土壤,比如自然资源禀赋较好,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土地较为集中,基础设施较好,颜值较高,加上政府的特别扶持。据统计,截至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比上年增加3万家,营收将近5500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喷井式”增长趋势。近日,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扩容,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3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全文如下: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在扩大乡村旅游规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较多制约,突出表现在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意愿不强、融资难度较大。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质扩容,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特制订如下行动方案。

一、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

(一)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考虑全国乡村旅游道路发展,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加快乡镇、建制村硬化路“畅返不畅”整治,优化通建制村硬化路路线走向,尽可能串联带通更多自然村,推进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快提升改造低等级农村公路。(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大对乡村旅游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公路建设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予以支持。贫困县可按要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支持乡村旅游停车设施改造提升。修订《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将专项债券适用范围扩大至乡村旅游停车设施。(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布局县城、乡镇、景区及特色保护类村庄内停车设施。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周边设置交通驿站等服务设施,综合考虑停车等方面需求。以集约复合利用为主要导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加强乡村旅游高峰期停车管理,加大车位智慧停车引导服务。(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各地区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不超过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自有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对使用“四荒地”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经市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认定为仅在内特定旅游季节使用土地的乡村旅游停车设施,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相关设施不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生态与景观环境、不影响地质安全、不影响农业种植、不硬化地面、不建设永久设施的前提下,可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超出特定旅游季节未恢复原状的,由市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力度。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在“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中增补一批旅游基建投资项目,专项用于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输

(五)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在已实行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的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农户付费制度,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承受能力、垃圾和污水处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促进乡村环境改善。(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探索乡村旅游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分类处理”模式。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行垃圾就地减量化与分类收集,对乡村旅游建设、经营中产生的易腐垃圾、煤渣灰土、建筑垃圾等分类处理并就地消纳,重点建设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等收转运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地区存量垃圾治理力度,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坚决遏止出租、承租土地填埋垃圾牟利等行为,优先开展乡村旅游景区、水源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工作。(地方有关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有条件的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地方有关部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引导人口规模较大、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村庄,配套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提升规范化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实施公厕生态化改造。研究修订卫生厕所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鼓励各地区研发推广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改厕技术和无害化处理模式。探索建立运营管护体系,妥善解决改厕后管护维修、粪污处理等问题。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 输

(九)规范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推动落实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鼓励地方针对民宿、农家乐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保障安全的技术规范标准。(地方有关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服务配套标准。出台适宜乡村旅游公路和停车设施的建设规范和运营管理标准。完善标识标牌、交通旅游驿站、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健全标准强化乡村旅游市场监管。加快乡村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乡村旅游主体信用档案,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将涉市场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动态梳理乡村旅游红黑名单,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并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进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建设乡村旅游相关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 输

(十二)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展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融资条件和门槛,服务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规范农户、村集体等参与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扶持有条件的农户修缮、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鼓励城镇有意愿的组织和个人通过租赁民房开办民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改造建设乡村旅游活动场所。(地方有关部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 输

(十四)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大对乡村旅游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乡村旅游企业依法合规发行旅游产业专项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的前提下,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满足乡村旅游多样化资金需求。(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乡村旅游精品建设。(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

(十七)加大对乡村旅游贷款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依法合规探索开展景区企业经营权和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展林业经营主体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地方有关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大本地乡村旅游带头人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制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本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服务技能、市场营销等培训。重点吸引大学生村官、乡村旅游管理和专业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等群体回乡创业,以及规划建筑等设计人员下乡,在人才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给予支持。(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对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形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扩容的合力,2018年底前各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各地有关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主体,推进各项行动任务早落实、早见效,实现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重点突破,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着力营造乡村旅游良好发展环境。

第三篇:浅谈乡村振兴

浅谈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我们要顺应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期盼,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打造农村优美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是新时代工作的重中之重,助力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当下,中国已进入发展快车道,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发展关口。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之道,要把乡村振兴任务干在实处,做到细处,落在深处,让发展的脚步走的更加平稳坚定。子曰:“工欲善其事,需先利其器。”形式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群众的期待,都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许,进入新阶段,乡村振兴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但目前,农村人才管理制度缺位,人才管理体系几乎空白。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真抓实干,加强领导,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时健全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治理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在未来,我们必定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必定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险阻,但我们有信心,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用双手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当下年轻干部在基层时需要学习这种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干工作要严于律己,禁止“三分钟热度”以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始终保持谦虚、正确定位、服务人民、加强自身修养、知足、坚持不懈的心态。奋斗是“立身根本”,担当是“成才基础”。处于新时代的当代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干”字为首,秉持“多练多磨”的信念,真抓实干、履职作为,为推进乡村振兴、城市发展添砖加瓦。

第四篇:现代农业发展六大体系

陆良县将突出六抓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六大体系

陆良县将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和“十二五”期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机遇,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切实抓好现代农业装备体系、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现代物流体系、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

一抓项目,建设现代农业装备体系。依托水利、土地整理、农业机械、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退耕还林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围绕产业基地、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用5年时间新建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30万亩。二是加强农机装备建设,大力提高种植、养殖、加工、储藏、运输等各环节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广先进环保的植保机械,推行植保专业机防队统防统治,提高防效,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量,降低防治成本。三是以蔬菜为重点,建设良种引育设施,推广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滴灌喷灌、遮阳网覆盖等生产设施,不断提高蔬菜设施化生产水平。四是加强畜牧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生产三大体系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快

技术更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制种、供种能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五是抓住云南省蚕桑大发展的有利机遇,加大新植桑园、中低产桑园改造力度,巩固发展蚕桑优质高产基地建设,加强培训,加大投入,做好小蚕共育室建设,优良簇具推广,以提高单张产茧、亩桑产值,确保陆良蚕桑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二抓带动,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紧扣“龙头、基地、品牌”三个关键环节,使龙头舞起来,基地大起来,品牌响起来,产业兴起来。一是做强龙头。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立足农业谋发展的经营思路,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强强联合,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企业集中向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农业产业化的“联合舰队”。到2015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家以上,使龙头企业的经营范围覆盖各产业,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突破1亿元。二是做大基地。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把基地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来抓,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基地,更大规模的发展专业大户、基地村、重点乡镇,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动农

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三是做优品牌。按照“以标准创品牌,依产业树品牌,靠品牌拓市场”的品牌发展战略,以蕻芋、新千佛、老食味等省著名商标为依托,以优质米、蔬菜、马铃薯、优质水果、畜产品为重点,有选择的进行注册,搞好包装,积极参与省内外、国内外各种展示、展销、推介、博览平台,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扶持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等各种质量认证,制定名牌产品奖励政策,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创建省乃至国家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四是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积极发展一批集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努力拓展农业综合功能。

三抓监管,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工程,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名牌农产品等品牌培育,加快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品种、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检疫等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全面开展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产地环境优良化、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到2015年,特色产业无公害生产规模达到9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0万亩。

四抓创新,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围绕主导优势

产业,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和培育多元化科技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协作,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业科技措施、新品种研发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主要农业新品种开发引进和配套应用技术、优质高产高效种养技术、重大疫情防控技术、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保护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其标准化技术、农产品储运和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实用技术入户率。三是继续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特色优势农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四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制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机制,培养懂经济、懂贸易、懂管理、懂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五是创新培训方式,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六是大力举办高产创建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总结推广,集成科技措施,促进各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七是鼓励

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农业。

五抓流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建立健全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农产品商品化进程。一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和贮藏能力建设,加快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及贮藏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超市、菜市场配送农产品,形成全覆盖、广辐射、布局合理、货畅其流的完备市场体系,积极扶持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二是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培育多元化农村流通主体。三是建立健全农资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资市场整治,确保优良种子(种畜、种苗)和合格肥料、饲料、农药、兽药、农膜、柴油、农机具等农资供应,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六抓协调,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服务机制,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物资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建立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社会化、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农业信息网”、“畜牧信息网”的作用,及时提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加强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预警、农村经营信

息服务队伍、制度和设施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完善与特色产业的利益联结,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第五篇: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把握方向 振兴乡村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牢记党的使命,把握党的大政方针,坚定信仰,不遗余力的为人民谋幸福。然而乡村作为最基层的组织,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较为落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产业少、农村人口就业难、人才匮乏、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因此要把握好方向,让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目前有些乡村集体资产比较少、缺乏外来企业投资,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发展特色的产业,而留在村里的人就只能靠种地为生,收入低,劳动累,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应该让他们享受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福利,对此要引进外来企业投资建厂,促进当地农村人口就业,减少人口流失,提高收入。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此带动农家乐、休闲钓鱼生活圈建设。还可整合乡村闲置房屋,发展民宿,不仅可以高资源使用率,也能增加农户收入。最后还可以建立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产品,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销路,减少农户风险,而且让农民收入有了保障。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城市还农村,人才永远都是核心。我们国家大部分的乡村优秀青年都外出就业,享受丰厚的待遇,乡村大多都是留守老人和小孩,基层党组人才缺乏,又面临着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局面,这严重阻碍的乡村振兴的步伐,所以要着力解决乡村人才缺失问题,要完善人才引入机制,提高乡村福利待遇,创造良好的就业发展平台,让人才能够招进来,让人才能留的住,让人才能在乡村大有可为。并且基层党组织可以联系在外的优秀学子,优秀人才,能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乡村振兴需要生态环境振兴。习总书记的两山论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往我们的乡村为了自生的发展,存在一些乱砍乱发、私搭乱建、乱扔垃圾的现象,不仅破坏了当下的生活环境,还不利于乡村长远发展。因而,在发展中要牢记总书记的两山论,把生态环境建设落在实处,对于违建的房屋进行拆除,建立垃圾处理站,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还要大力宣传,普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减少随地乱扔垃圾现象。对以往砍伐的林地进行恢复,还需对荒山植树造林,恢复生态。让乡村生活可以抬头见蓝天,开门见青山的状态,让乡村真正的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措施,更是满足农村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要坚定不移的去落实乡村振兴的政策,把握好党和国家的方向,振兴乡村,让乡村能够站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下载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的3大体系与6化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的3大体系与6化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21年崔家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2021年以来,双牌县泷泊镇崔家村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篇【篇一】20XX年7月6日-14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下,我参加了XX大学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学习,先后听取了XX大学、XX省农办等七位专家教授的授课,参观了柯桥棠棣......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乡村街道振兴工作总结[大全]

    乡村街道振兴工作总结——聚力乡村振兴 建设富美强村xx村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南部,紧邻省道xxx线,距xx高速路口xx公里,距xx高铁xx北站xx米。全村共有xx户,xx口人,党员xx人,耕地面积......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路,通往幸福人家的路塘,流向致富之路的塘青马学员: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肖海洋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大决策,它为新时代农业改革发展指明了......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范本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范本四篇接照“党建引领、统筹谋划、培育特色、综合发展”的思路,统筹“五大振兴”协调推进,全力促进农业全面升、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全......

    乡村振兴心得合集

    乡村振兴心得合集8篇乡村振兴心得【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点发展工业,并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但在农业发展上,投入较少,历史欠账太多。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小康之后再出发,接续奋斗正当时。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我镇将着力强化防返贫监测,保障政策落实,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XX篇章、描绘好新时代XX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