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考核(验证)管理办法(试行)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23:3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考核(验证)管理办法(试行)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考核(验证)管理办法(试行)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第一篇:全国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考核(验证)管理办法(试行)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全国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考核(验证)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考核(验证)工作,确保能力考核(验证)工作有序开展,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发[2006]114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和《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办法》(认监委公告2006年第9号)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简称总站)组织开展的全国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考核(验证)工作,包括列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C类能力验证计划和总站自行组织的其他能力考核(验证)。

第三条 总站质量控制与管理室负责能力考核(验证)的组织实施,承担考核的组织、管理与统计等工作。

第二章 能力考核(验证)组织形式

第四条 考核的对象包括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和338地级以上市级环境监测站。鼓励其他市级监测站、区县级监测站、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自愿参加考核。

第五条 考核项目选择的原则:紧密围绕环境管理需求,服务国家网质量管理目标,突出环境监测特色,针对工作重点,选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污染源排放相关标准以及其他重点专项工作中必测、选测项目开展考核,重点关注常见超标项目、难点常规指标、重金属、有机物等项目。

第六条 考核方式采用统一样品,以盲样测试的方式进行。

第七条 总站通过能力考核系统平台(http://123.127.175.57:8090/,总站主页左下方的“相关系统平台”)组织开展能力考核(验证)工作。

第三章 能力考核(验证)程序

第八条 考核实施前,必要时制定包括考核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考核流程、结果评价方法等内容的考核方案,并经专家论证。

第九条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专门研制考核样品,研制样品数量为考核所用样品数量的1.5倍。

研制的考核样品,按照《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JJF1343—2012)和《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NAS-GL03:2018)对样品的均匀性与稳定性进行检验,以满足样品的一致性要求,从而使得样品间的差别降至最小。

为了评定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的两种变异性,样品制备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分割水平对样品,从而能够获得成对的相关结果。为保密与防止串通,针对每一个考核项目应研制不同浓 度的样品对。

第十条 总站在能力考核系统平台上发布相应的考核名称、考核项目、报名起止时间、结果填报截止时间等信息。

各参加考核单位在能力考核系统平台选择相应的考核进行报名,经审核后方可参加。第十一条

总站制定作业指导书,必要时经样品研制单位、相关专家审议后定稿。作业指导书需涵盖被考核单位的代码、样品的特征描述,对样品的接收、保存、稀释、结果反馈等程序做出详细的规定,并明确联系方式。作业指导书随样品一同发放。

第十二条

总站视能力考核系统的报名情况进行样品的发放。各考核单位随机分组,每组中的考核样品随机发放。

第十三条

各参加考核单位在收到样品后,需仔细检查样品数量、状态和编号等信息,并登录能力考核系统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在网上系统中进行样品签收。如收到的样品破损,需在系统中点击“申请补发”并务必在收到样品后的24小时内联系更换事宜,否则视为样品状态良好(考核仅对样品运输过程引起的破损给予补发,如样品接收时状态良好,在系统中已签收,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破损的不予补发)。

第十四条

各参加考核单位在完成样品检测后,在截止时间前登录能力考核系统完成结果填报。如若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结果的网上系统提交,将无法参与结果统计与评价。

第十五条

总站依据《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CNAS-GL02:2018)采用稳健统计方法,对各单位考核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第十六条

总站以发文、网站和公众微信号等形式公布能力考核(验证)的结果,并发放能力考核合格证书。考核结果公布后,各单位也可通过登录能力考核系统查询本单位的考核结果。

第四章 能力考核(验证)结果利用

第十七条

总站为获得满意结果的单位与分析测试人员(每项目不多于两人)颁发证书。第十八条

总站组织的能力考核(验证)已列入国家认监委能力验证C类能力验证计划.获得满意结果的单位,今后2年内接受资质认定评审和系统内持证上岗考核时,该项目可免于现场考核。总站组织的其他能力考核(验证)中,获得满意结果的,该项目在系统内持证上岗考核时免于现场考核。

初测不满意的单位可允许自愿参加一次补测。未整改或整改无效的,不允许参加补测。未申请补测、未参加补测或补测后仍不满意的,视为本次能力考核结果不满意。补测结果满意的单位可发放能力考核合格证书。

第五章 能力考核(验证)费用

第十九条

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和338地级以上市级环境监测站等单位可免除能力考核(验证)的费用。其他自愿报名参加的单位须缴纳相应的能力考核技术服务费,能力 考核技术服务费的收取按《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有关收费管理问题的通知》(财规[2000]47号)和《关于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发改价格[2017]790号)相关要求,参考市场收费水平,综合考虑考核成本和服务成本,并每项次的考核收费控制在500元-3000元之间,二恶英等特殊项目的收费标准不包括在内。

第二十条

各参加考核单位如需参加补测,均应缴纳补测费用。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总站负责解释。

第二篇:关于征求《江苏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函

江苏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

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积极培育和引导社会环境监测力量,规范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业务能力认定行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36号)、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关于同意将江苏省列为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工作试点省份的复函》(环办函[2013]15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08]50号)、《关于印发清理审核省级行政权力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8]87号)和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江苏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苏环委[2008]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认定具备相应环境监测业务能力的活动。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是指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从事环境检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江苏省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合格,方可参与需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活动,在认定的监测项目范围和有效期内,开展环境检测业务。

第四条

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实行总量控制、淘汰增补的原则。

第五条

各市、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自行分包监测任务给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时,参照本管理办法,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进行能力评估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能力认定的准入条件

第五条 申请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应具备以下准入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或者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在江苏省所辖范围内,获得国家或江苏省《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

(三)所有检测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江苏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技术人员上岗考核合格证书》;具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应与开展的环境检测业务工作相适应,一般不得少于20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2名;

(四)固定资产不少于800万元,仪器设备不少于300万

元,实验室面积不得低于 500平方米,具备与开展检测业务相适应的监测项目、工作场所和分析实验室,以及与开展检测业务项目相适应的监测仪器设备。

(五)其它相关条件。

第三章

能力认定

第六条 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业务能力认定和日常管理,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受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申请监测业务能力的技术认定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第七条 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后,在40个工作日内对所申请的内容按如下程序进行审核认定:

(一)核实申请材料的完整性;

(二)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委派专家进行现场评审,对申请单位的监测能力与所申请认定监测类别和监测项目的符合性进行核实,进行相关考核,出具考核意见;

(三)在专家考核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初步认定意见,将考核意见和认定意见在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政府网站上公示5个工作日;

(四)将审核认定结果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在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上公布。

第八条 通过能力认定的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通过能力认定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法人、人员、资产、技术、资质证书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向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网站上定期公布通过业务能力认定和变更登记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名录及其检测范围、有效期等相关信息。

第九条 通过能力认定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应在其业务能力认定有效期届满前30个工作日内,向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查审核。

第四章 运营管理

第十条 通过认定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可以按照认定的类型和项目,在江苏省境内开展相应的环境监测业务。

第十一条 通过认定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可以优先承担企业自测自报、上市公司核查、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地方环保部门委托的专项环境监测任务。

第十二条 通过认定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开展环境业务时,要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 通过认定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每半年向省和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经营报告。

第五章 监 督 管 理

第十四条 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监测活动进行质量管理,组织质量监督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本辖区内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及业务指导,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及时通报上级环保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未经、未通过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业务能力认定或者被取消能力认定资格的,其出具的数据和监测报告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不予认可,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和责任。

第十六条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应在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复查评审、扩项评审以及监督评审后及时向省环境保护厅提交资质评审结果,以验证其资质的可持续性。

第十七条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实施样品的采集、传送、制备、贮存、处置以及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监测活动,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第十八条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守委托方秘密。属于保密范围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接受委托后,应当独立承担工作,不得转包。确因监测工作需要,须明确监测类别和项目,在征得委托方同意后,并报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方可分包给具备相同资质的环境检测机构。分包应当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

第二十条 社会检测收费标准执行《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管理办法》和《江苏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标准》(苏价费[2006]397号)。

第二十一条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环境监测活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取消或终止其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资格,并在网站上公布。

(一)超范围开展监测活动的;

(二)逾期未通过业务能力认定复查的;

(三)重大事项变更没有及时报告影响其能力认定的;

(四)编造数据、弄虚作假或者其他影响监测活动客观性、公正性的行为,经查情况属实的;

(五)考核不通过的;

(六)检测活动不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的。

被取消或终止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3年内不得重新进行监测业务能力认定。

第六章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

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管理办法

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业务能力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和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年第39号令)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为加强全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促进环境监测水平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是指在四川省境内、非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的、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机构,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自愿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申请证明其具备相适应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以后,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审查、认定的活动。

第三条

通过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即取得《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证书》(以下简称“认定证书”)。取得认定证书的监测机构(以下简称“持证机构”)可在认定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第四条

自愿申请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所有环境监测人员,应通过上岗考核,取得《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以下简称“上岗合格证”),从事认定证书规定项目的分析测试工作。

第五条

《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证书》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颁发,有效期三年。

第二章

组 织 管 理

第六条

全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工作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组织、管理和实施。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提供技术支持,并各自负责相应的日常技术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可书面委托有关市(州)环境保护局承担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现场评审和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工作,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 1 审批和发证。

第七条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的有关管理职责

(一)部署和组织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工作;

(二)组织制定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审查文件;

(三)受理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申请,组织认定评审的实施;

(四)负责《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证书》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的审核、发证等工作和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资料的统计、汇总、存档等发证后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负责制定评审员管理制度,组织评审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建立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评审员库,审聘评审员,组建、审批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专家评审组;

(六)组织实施对持证机构及其监测人员在持证期内的检查,对违规者按规定做出处理。

第八条

市(州)环境保护局的管理职责

(一)对辖区内自愿申请“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 机构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

(二)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时,对辖区内自愿申请“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的机构进行预审,了解认定工作准备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报告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三)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时,负责组织制定认定实施方案,报经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批准后,组织认定现场评审和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并对现场认定、考核结果签署意见;

(四)负责辖区内持证机构及其监测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对违规者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处理。

第九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

(一)对下属机构自愿申请“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

(二)负责下属持证机构及其监测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对违规者报省环境保护局处理。

第十条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职责

(一)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职责:

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和申请机构非辐射项目认定评审的技术工作,主要包括:

1、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申报监测项目的技术审查;

2、制定现场认定、考核实施方案及相关物品资料的准备;

3、持证机构及持证人员的日常技术管理;

4、提出中、长期及持证单位及监测人员的监督性检查和比对考核计划,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审批后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5、理论考试题库的建立、更新和日常管理;

6、办理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的其他事项。

(二)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职责:

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负责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辐射项目认定评审的技术工作,主要包括:

1、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申报辐射监测项目的技术审查;

2、制定现场认定、考核实施方案及相关物品资料的准备;

3、持证机构及持证人员的日常技术管理;

4、提出中、长期及持证单位及监测人员的监督性检查和比对考核计划,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审批后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5、理论考试题库的建立、更新和日常管理;

6、办理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的其他事项。第十一条

四川省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评审员条件

(一)从事环境监测管理、监测分析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三年以上人员,以及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

(二)公平、公正,责任心强,实事求是;

(三)有履行评审工作所需的交流、协作、倾听和协调能力;

(四)在评审工作中能保持充分独立性和客观性。

第十二条

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评审组的组成和职责

(一)组成

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评审组由3~5名持证评审员和1~2名环境保护局督导管理人员组成。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业的技术专家。

委托市(州)环境保护局进行的现场评审,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派督导员全程参加。

(二)职责

按《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技术要求》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负责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认定审查、换证复审和监测人员上岗考核的现场考核、评审等工作,将评审结果及相关资料报组织现场评审的环境保护局。

专家评审组上报材料主要包括:评审报告,被评审单位整改报告,有关评审的其他技术资料(附资料清单)。

第三章

认 定 程 序

第十三条 认定程序主要分为自愿申请、预审、现场评审、发证四个阶段。

(一)申请:自愿申请认定(或复审、扩项、监测人员上岗考核)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受理申请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如实填写《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书经主管部门和监测机构所在地市(州)环境保护局签署意见后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二)预审: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各市(州)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辖区内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预审,了解认定工作准备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申请复审或扩项的监测机构经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批准可不预审。

(三)现场评审:预审合格后,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建评审组,对申请机构实施现场评审,提前或同时对监测人员实施上岗考核。

委托市(州)环境保护局组织现场评审的程序

1、申请和预审同本条

(一)、(二)款;

2、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书面委托申请机构所在地市(州)环境保护局组织现场评审,所在市(州)环境保护局制订认定评审方案、组建专家评审组,报省环境保护局批准后,对申请机构实施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现场评审,提前或同时对监测人员实施上岗考核,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派督导员全程参加。

(四)发证:专家评审组将监测机构及人员的评审结果及相关资料报组织现场评审的环境保护局签署意见后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审核、审批,并对审核合格的监测机构统一颁发《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证书》,对考核合格的监测人员统一颁发《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对达不到认定要求的监测机构和考核不合格监测人员,发给审查结果通知书,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四条 已取得认定证书的社会监测机构新增监测项目按本规定第十三条的程 序申请扩项评审。

持证监测人员新增监测项目和新增监测人员的考核,也按本办法第十三条的程序申请上岗考核。

第四章

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可自愿申请业务能力认定。

(一)组织机构

1、必须是在四川省境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若监测机构隶属于某组织,需出具该组织法人代表的书面授权书;

2、具备按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有对监测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具有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编制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能力;

3、制定和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4、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二)人员结构

1、有固定的编制和人员,在岗人员不少于10人;

2、有适合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1、有申请认定监测项目所需监测仪器设备;

2、强检计量仪器依法送检,其它计量仪器应送校或自校,自校仪器有自校规程;

3、有必要的工作条件,有能满足监测工作需要的实验用房。

(四)申请认定的项目满足拟开展的污染源自行监测工作的需求。

(五)按认定评审技术要求进行自查,自查报告完整。

第十六条

自愿申请认定审查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呈报下列文件和材料(一式二份)

(一)《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申请书》;

(二)批准成立环境监测机构的文件(复印件)或能证明其合法地位的文件;

(三)机构基本情况简介(发展概况、人员情况、业务范围和监测工作业绩等);

(四)《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文件目录;

(五)自查报告;

(六)典型监测报告(至少两份)。第十七条

监测人员上岗考核申请条件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监测人员可申请上岗考核:

1、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半年以上的环保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监测人员;

2、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一年以上,能独立完成申报考核项目的监测人员;

(二)每人申请考核项目不少于3项;

(三)未经过专业培训的监测人员,应经过考前培训。

第五章

现 场 评 审 内 容

第十八条 能力认定现场评审内容主要根据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职责、任务和特点进行:

(一)监测人员上岗考核;

(二)机构和人员审查;

(三)实验室条件审查;

(四)质量管理审查;

(五)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审查。

首次申请认定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需通过

(一)、(二)、(三)三个方面全部内容评审以及

(四)、(五)两个方面中不加“*”内容的评审;复审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申请认定项目双人持证的前提下,需通过

(二)、(三)、(四)、(五)四个方面的评审;扩项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审查人员和实验室条件需满足所扩项目的要求。

(参见《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技术要求》)第十九条 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内容

(一)理论考试;

(二)环境监测基本操作技能考核;

(三)样品的分析;

(四)实验报告的编写。

(参见《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

第六章

第二十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获得认定证书的条件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二)通过第十八条规定内容的审查;

(三)持上岗合格证人数不少于8人;

(四)监测人员所持上岗合格证项目满足拟开展污染源监自我监测业务需求,申请取证的每个项目持合格证人数不少于2人。

(五)机构已通过计量认证、证书在有效期内。

第二十一条

监测人员获上岗合格证的基本条件

(一)严格遵守《环境监测人员行为规范》;

(二)理论考试合格;

(三)申请项目分析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实验报告合格;

(四)上岗考核合格项目不少于3项。

第二十二条 证书依统一编号,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证书编号为:川环监[年号]社字第XX(序号)号;监测人员获上岗合格证编号为:社字年号——XX(序号)。

第七章

获证监测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三条

持证机构可对本企业的排污状况进行自行监测,也可受辖区内其它排污单位的委托,对委托方排污状况进行自行监测。

获证监测机构从事的监测活动,所需经费由委托方承担,收费标准按照国家及四川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持证机构应承担以下义务:

(一)接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及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件)时,自觉接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或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指挥,参加应急环境监测工作。

(三)严格遵守国家及四川省有关环境监测工作的规定,并在认定证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污染源自行监测工作。

(四)确保持证机构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家及四川省有关环境监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

第八章 监 督 与 管 理

第二十五条

持证机构所出具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应按照环保部门统一的格式并须加盖认定证章。未取得认定证书的环境监测机构或超出认定证书范围所出具的环境监测报告不得加盖认定证章。

第二十六条

认定证书和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

(一)在有效期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定期组织对持证单位进行检查(含比对考核)。有效期内的检查应在一次以上。

(二)检查中如发现持证机构的监测能力和管理比认定时有较大幅度下降,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下达整改通知,整改期内不得出具加盖认定证章的监测数据及报告。整改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检查中,如发现持证监测人员报出不合格数据,暂停其出具该项目环境监测数据的资格,限3个月内重考;重考仍不合格者,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取消其该项目上岗资格。

第二十七条

认定证书和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应按本办法第十五条的程序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自愿申请复审。逾期不提出复审申请的,其认定证书和上岗合格证自动作废。

第二十八条

监测人员考核项目与成绩载入本人技术档案。

第二十九条

持证机构在组织机构、人员、技术装备及开展环境监测的能力和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在3个月内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备案,并办理相应手续。

第三十条 持证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取消其认定证书:

(一)因管理混乱不能按规定开展环境监测任务,经主管部门或环境保护局指出后3个月内仍未改正;

(二)超出认定证书规定范围和本机构工作职责范围开展工作、出具监测报告;

(三)监测工作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四)经认证复审或检查表明环境监测能力比原考核水平有较大下降,超过整改限期仍达不到要求;

(五)违反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六)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持证监测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取消其上岗合格证:

(一)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监测任务,经指出后仍未改正;

(二)违反操作规程,酿成重大监测质量事故;

(三)违反质控规定,经指出后仍不改正;

(四)监测数据合格率低于80%;

(五)弄虚作假,篡改数据;

(六)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二条 持证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注销其认定证书:

(一)不按第二十七条规定申请复审的;

(二)持证机构在认定证书期有效期内因自身原因不再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

第八章 附

第三十三条

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申请书、评审报告、评审表、认定证书、上岗合格证等,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印制。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的实施细则《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技术要求》、《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在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总工程师研讨班上的讲话(代拟稿)-2010年福州

在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总工程师

培训班上的讲话

(代拟稿)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 李金发 2010年12月12日,福州市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上午好!

局党组非常重视这次研讨班,在今年年初研究工作计划时,汪民副部长明确指示要举办好全国地调院院长、环境总站站长、总工程师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大调查十二年来水工环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监测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当前地质工作面临的新的形势,研讨“十二五”水工环地质工作。

我原在武汉地调中心工作,到地调局刚4个多月。这次,受汪民副部长的委托,主要来看望大家,并感谢大家在抗击今年西南百年大旱、4•14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过程当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大事急事多,大家经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同志们,由于极端气候变化,今年西南地区出现了长达数月的干旱导致大范围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局地强降雨引 发多处特大地质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过程当中,大家充分发挥自身队伍优势、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应急打井找水、地质灾害排查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值得赞誉的是:

今年3月,针对今年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在国土资源部的精心组织下,大家发挥参与了轰轰烈烈的“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此次行动,直接参与抗旱找水打井队伍上百家,技术和施工人员万余名,各类钻机千余台。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156个县区,共完成钻孔2703眼,成井2348眼,成井率高达87%,取得这样高的成井率实属不易。累计总出水量36万立方米/每天,解决了520万人的饮水问题。西南抗旱找水工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国务院的高度肯定。6月23日,温家宝总理批示: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做得好,很有成绩。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要求紧密结合是个大方向,不能动摇。12月7日在甘肃召开的《全国防汛抗旱暨舟曲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局水环地调中心荣获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这是对大家工作的充分肯定。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发生。当天晚上,从青海、甘肃、陕西国土资源系统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调集340名专业技术人员,自备车辆、装备,连夜赶赴灾 区,对受地震影响的6个县开展了全面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地震断裂和地表破裂调查。先后有30支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队伍,克服高原缺氧、余震不断、交通不便等困难,完成了21万平方千米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任务,排查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95处,影响3万余人。野外详细调查了地表破裂的规模和分布,确定发震断裂是一条近乎直立的左旋走滑断裂,证实了玉树地震是甘孜-玉树断裂带突发错动的结果。这些十分宝贵的一手资料为国家制定“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今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因局地暴雨诱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导致1700余人遇难和失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害发生后,甘肃、四川、陕西三省的地勘单位和地调局的专家第一时间赶赴舟曲,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臵、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及时服务于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同志们,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再次表明我们这支队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是一支勇于打硬仗、值得信赖的队伍。

二、地质工作正面临新的形势,既是难得机遇,又是重大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候,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经济社会发展对 地质工作的需求十分强劲。去年8月17日,李克强副总理在视察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地质矿产工作作出了明确指示。从今年开始,地质调查工作已得到进一步加强,经费也有了大幅度增加,2010年中央财政批复了三批地调项目,总经费达54个亿。水工环经费比往年也增加了一倍,达9.7亿。

10月18日,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尤其是对地质灾害和地下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正式写入了规划文本,这在国家规划中还是第一次;此外,规划中还将气候变化与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并列为全球性问题,要求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等等。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充分说明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地质工作提供资源环境保障,体系了中央对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地质调查工作的投入,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经费每年60亿—70亿,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经费与“十一五”相比也会有大幅度增长。此外,“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 程也会相继实施。最近(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对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国土资源系统将重点安排山洪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这方面,国家也将投入大量资金。

可以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需求十分强劲,经费投入巨大。这既是全国水工环地质工作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

三、“十二五”地质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必须精心组织实施。

按照部党组的要求,今年地调局组织全国地质调查队伍完成了大调查十二年成果的总结与集成,认真制定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实施方案》和《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及长远规划框架》(地质调查部分),从矿产资源、基础地质、水工环、科技、信息等方面对未来五年的地质调查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将按照加强基础、拓展服务,以面为主、点面结合的原则,加强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经济区、地下水主要开发利用区、重大工程区等中比例尺水工环基础地质调查,显著提高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建设完善国家级地下水、地质灾害、矿山环境监测网络,构建 区域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具体来说,“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水文地质工作。基础性水文地质调查将重点部署在南方岩溶石山地区、主要平原(盆地)和国家大型能源基地,尽快提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全面完成中西部重点地区和东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摸清全国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继续推进北方缺水区、饮水型地方病区、南方红层缺水区的地下水勘查示范,为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实施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为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污染提供动态数据。

(二)地质灾害工作。全面完成我国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的详细调查,查清地灾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作出评估,完善群测群防早期预警体系;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建立一批地质灾害早期监测预警区;继续完善长三角、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地面沉降重点区立体监测网络,开展珠江三角洲、东北平原等地区地面沉降调查,全面服务于国家减灾防灾战略。

(三)环境地质工作。重点开展我国主要经济区、城市群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查明三维地质结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专题研究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建立可视化信息平台,为我国主要经济区和城市群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开展我国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和潜在的矿业基地或重要成矿区(带)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信息系统,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开展重要活动断裂带调查和地应力监测,为重大工程设计、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数据。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十二五”国家规划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继续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调查研究。按照今年4月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响应与对策”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抓好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研究、地质碳汇潜力研究、CO2地质储存潜力研究与示范工程、浅层地热能与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同志们,“十二五”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已经明确,希望大家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地质精神,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与监测、抗击重大自然灾害,以及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再立新功。

四、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尚需进一步加强。

地调局于2009年10月开展了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工作。到目前,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独立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院(总站),江苏地 质环境监测总站2008年被省编办注销,人员并入江苏地质调查院,上海、天津两个直辖市的地调院和总站为同一套人马,挂两块牌子。各省总站17个隶属于国土资源厅(局),占57%;12个隶属于地勘局,占40%;1个(贵州监测站)由国土资源厅和地勘局共同管理。

截至2010年11月,30个省级总站,已经评估了20个,还剩下重庆总站等10个单位没有进行评估。这10个总站中,有7个因为规模太小,没有申请评估。从已经评估的整体情况来看,总站建设总体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单位性质、人员结构、经费投入、技术装备、业务资质及基地保障等方面,普遍得以改善,公益性事业实体的特点得到加强,服务于中央和地方的能力得以提高。具体存在以下特点:

(一)归国土厅管理的监测站,队伍、经费、管理、业务等方面都比较稳定。

一是归厅管的总站,事业费都直接纳入了财政预算,保障了事业费的稳定来源。二是归厅管的总站,在人员配备、基地建设和设备配臵方面一般都能有长远考虑,特别是在硬件建设上能得到更多的投入。

(二)积极、主动、快捷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总站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推进改革步伐,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为地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站作为一支专业从事地质环境监测的队伍,不仅在地下水动态监测、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和监理、地质环境管理规划编制常规方面主动积极快捷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经济社会建设,而且在应急工作中迎难而上、作用突出。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西南应急找水打井、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各地总站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到应急救灾工作。

但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比,目前各总站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队伍规模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有些总站编制偏小,队伍规模与工作任务不匹配。如:青海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编制30人,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广东监测站,人员规模过小,致使单位工作力量薄弱,难以满足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环境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人才结构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急需调整充实。如广西总站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专业骨干技术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地质灾害预报人才和地质环境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2.单位资质缺乏或偏低,与总站要承担的任务不相称 部分总站资质条件有欠缺,有些单位不具备具体职责要 求的资质或者资质级别较低。比如,部分总站没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乙级以上资质。该项资质的缺失,造成总站的业务能力与主要职能任务脱节,将对接受相关业务带来严重障碍。

3.部分总站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运行起来,资料汇交不及时

部分被评估总站,尚未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这项工作。部分总站虽然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照严格的要求规范推进,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明显不完善。大部分被评估的总站在地质成果资料汇交方面都存在问题,不能及时汇交成果资料的现象比较严重,需要加强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希望大家以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为契机,以这次能力评估为抓手,从人员结构、经费投入、技术装备、单位资质、单位基地及业务能力等方面积极推进总站的能力建设,希望大家切实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好,以适应当前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巨大需求。地调局将进一步加强与总站的项目联系和业务指导,建立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沟通联系机制。

同志们,2011年很快就要到了,借此机会,预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下载全国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考核(验证)管理办法(试行)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考核(验证)管理办法(试行)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