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学一做”如何避免“两张皮”现象
“两学一做”如何避免“两张皮”现象
现实中,有的在学习党章、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后,思想上还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导致学习上的盲目性、跟风性。同时,对于学习了党章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后,不知道该怎么做,没有做到用学习内容指导工作实践和生活实践,结果出现学归学、做归做现象,即人们经常说的“两张皮”现象。
所谓“两张皮”指的是相互之间原本存在必然联系或依附关系的两种事物发生游离而单独存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用心用力抓紧抓实抓好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学习教育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就要避免“两张皮”现象。
要避免学习方面空对空。即学习时,不能空洞的为学而学,而是要重点把握好“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三个问题,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带着执著信念学,带着责任担当学,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强化宗旨意识,勇于担当作为。要抽出专门的时间、拿出足够的精力,沉下心来、静下气来,学深悟透,绝不能“水上漂”。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重点攻关、重点突破,绝不能“一锅烩”。要结合实际、联系实际,区分层次,突出分类指导,根据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集中学习培训时间,灵活方式、创新形式,保证学习实际效果。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
要避免学做不结合空对空。即“两学一做”在学习基础上,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做一名合格党员,看起来要求很简约,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在认真学习党章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自身党性修养锻炼问题,才能真正兑现当初入党时的誓言,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党员;只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遵从党章规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做法和风范;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在与群众的真诚交流中增进感情、拉近距离,在实践锻炼中摔打腰板,提升本领,只有真正把一名党员的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结合,他所做的一切,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如何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近日,总书记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笔者认为,党支部要结合五个方面,教育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以知促行,做合格共产党员。
结合党员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党员由于不注重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以致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周本顺、沈培平等枉议中央大政方针、湖南彭应龙不信党信菩萨的案例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党支部要教育党员干部引以为鉴,强化党章党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行合一。
结合党员党的意识。由于学习不够,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淡化,表率作用差,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很随意,交纳党费不按时,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完不成,办事违背党的组织原则,几乎将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党支部要通过 “两学一做”,积极开展法规制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
结合党员宗旨观念。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党员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些党员利己思想较重,漠视群众疾苦、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事事以私利为准绳,但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却临危退缩,说到底,就是党员党的宗旨观念缺失。党支部要积极加强党员党章党规学习,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促其牢记共产党员身份、职责,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
结合党员精神提振。“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点精神,就是焦裕禄等优秀共产党人身上所具有的一切为了人民利益奋斗的动力源泉。目前部分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存在工作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逃避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现象,严重缺乏党员应有的精气神。党支部要通过“两学一做”,教育党员努力向焦裕禄等优秀党员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结合党员道德行为。一些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存在思想道德滑坡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表现差,个人品德不高,生活上贪图享受、奢侈浪费。党支部要通过“两学一做”,从端正党员道德思想和行为入手,“教育引导党员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践行“两学一做”要把自己摆进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国各地陆续拉开序幕,全体党员要真正把自己摆进来,坚守党的信仰、严守党的纪律、践行党的宗旨,争做合格党员。
坚守党的信仰,铸牢党性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先烈们用生命践行和坚守了对党的信仰;和平年代,焦裕禄、牛玉儒、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以身载道、以行示范,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与价值信念。作为共产党员,要以先贤为镜,以“两学一做”为契机,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学党章、学党规、学总书记系列讲话结合起来,在知党、爱党、信党中增强“三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铸牢“党性之魂”,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真正做到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思想上坚信不疑、意志上坚韧不拔、行动上坚定不移。
严守党的纪律,筑牢防腐之堤。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底线。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因此,任何党员,不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功劳大小,都毫无例外地要遵守党的纪律,坚守“作风上、思想上、政治上、行为上”的四道防线,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理、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将严守法规内化成一种习惯和规范,做到“思”而出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纪,才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践行党的宗旨,夯实为民之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这句话不仅仅是挂在嘴上、写在墙上,而是要体现在干事创业的行动上,体现在为民造福的成效上。践行党的宗旨需要各个层级党员上下合心,共同推进。上层党员把好龙头,确保方向不偏离;中层党员要做好上下桥梁作用,传导落实上层精神;下层党员作为最基层的力量,与群众联系最紧密,也是贯彻落实好上层精神的最后防线,工作中更要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做起,尤其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要真正问需于民,让群众看到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部署、计划都紧紧围绕着群众,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二篇:如何解决企业文化两张皮现象
如何解决企业文化两张皮现象
大家都说企业文化需要“一把手负责”。我们企业的领导非常重视企业文化,但推进效果不好,为什么?目前,有两种“领导重视”现象,一种是在报告和讲话中重视企业文化,但自己不去主动推动,尤其是在工作中不按照价值观去做事,而只对下级提要求;另一种是领导主动担当“文化教练是布道者”的角色,并在工作中反复强调。以上两种情况看上去都很重视,但第一种显然不能保证推进的效果,上不行而要求下效,是很难建立一个强势的组织文化的。
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建设的工程,是不是说就要慢慢来,逐步推进?
逐步推进是正确的,但慢慢来是不对的。科特和阿司贝先生指出一定要让员工在30天内感觉到、看到文化的变化,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达到鲜明成效,企业文化的长期工作就会不了了之。
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从长远的组织目的和组织目标来看,企业文化中的使命和愿景决定了企业战略引领和决定着企业的战略方向。其次,从企业的一个个发展阶段来看,一旦企业战略清晰化和发生转移,企业文化又支撑和匹配着企业战略。所以文化与战略的关系是:长远是文化引领战略,阶段是文化匹配和支撑战略
企业文化究竟有什么作用?
其实企业文化的作用非常简单——持续提升企业的价值。所谓价值是指企业的不可替代性。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济绩效上。
为什么我们的理念体系机会涵盖了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与理念:核心价值观、主导价值观、宗旨、愿景、精神、作风、文化个性等,但是企业上上下下却总是觉得还是没有清晰的文化?
问题出在理念体系本身,概念太复杂。首先理念体系应该清晰简单,概念之间逻辑清楚严密,不能互相交叉和重叠。越简单越有效,企业的员工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文字学家。如果很多概念都堆砌起来,员工会觉得无所适从,自然就会
觉得“句句都很好,但就是没有文化”了。
为什么我们做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也宣传了,但员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1.体系没有针对性,一般是没有经过企业价值导向的论证,使体系无法承担传承基因、针对问题、引领方向的作用,大家不知道这样的体系树立后对管理意味着什么;
2.理念体系没有说清“如何做”。目前很多企业的理念体系,很多是描述理念“重要性”的文字,道理讲的比较多,但很少或几乎没有写清“如何做”。如“诚信”理念,只有“诚信”的释义,没有诚信的“行为准则”;
3.对于理念体系“深植”的理解不够,规划或步骤安排多集中在“宣灌”上,缺乏真正的“能力绩效”提升规划和
措施,大家觉得文化与自己联系不大。
如何解决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现象,如何变成自觉自发的行为?目前,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很严重,在很多的企业、很多的管理者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分析其原因,关键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企业文化工作者和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严重不到位。目前,我们发现很多的企业文化工作者和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企业文化策划、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以导致“说起来重,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水平。也就是,企业文化纯粹成为一种时髦。很少有人将企业文化纳入管理范畴。这是企业文化与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现象的关键原因。
第二就是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工具方法和组织保证。没有相应的工具方法,不能保证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没有组织保证,就使得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成为空中楼阁。
当然,可能还存在很多的原因使得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广泛存在,但我们认为,核心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上两点。所以要解决这种现象,要把企业文化的提倡变成员工的自觉自发的行为,要真正深植好企业文化,关键首先是要清晰全员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另是要有组织保证,有适当的工具、方法论来开展这个方面的工作。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文化绝对不是企业文艺,不是几次活动就能顶替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
本公司是设计、制造、销售专用汽车的民营企业,共500多名员工,现感觉公司文化氛围不浓,基本没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如果我们想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或者按照什么步骤、什么方法?
我们的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公司,不管其成立时间,民营还是国企,其规模大小,一定会有其自身的文化。但是这种文化,会有强弱之分(即您说的文化氛围的浓和不浓),正面和负面之分等等。按照赫夫斯坦德的定义,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所以贵司一定会有其特定的文化。在目前这种阶段,我们判断,你们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要从梳理自己的历史入手,从寻找公司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入手。找出那些真正影响公司发展的关键事件和背后的原因。
至于说具体步骤和方法,我们认为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引入一家咨询公司作为你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这项工作,应该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公司创办10年了,但一直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现在公司已发展成中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已迫切需要。但不只从何着手,希望能得到贵网的帮助
一个企业在它成立伊始就已经拥有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创始人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假设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原型,而这个文化原型又会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因此,您所提到的‘公司一直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企业文化早已经存在,需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其进行梳理、解读,从而使潜在的企业文化浮出水面。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我们提出了一套被广泛证实有效的5P企业文化建设路径,相关介绍可参阅本网站的‘实战工具’专栏。
对于迅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应如何建设完善企业自身的文化以及如何对内部员工推广和灌输?
完善的企业文化可以加速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企业内的传输,助快速发展的企业再上层楼,反之必将延缓企业的发展速度。
企业文化管理在这个阶段上重点应放在对企业基本假设、管理思想的梳理、提炼和传播上,也就是说要快速而准确地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采用企业熟悉的方式加以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
作为国有大型垄断企业,我局应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因为我局马上面临三项制度改革,要拉大各岗位的工资差距,实行竞争上岗,目前职工情绪不稳定,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职工?
这个问题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都遇到的组织变革引发的文化变革问题。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所作的组织变革,改变了组织原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相应也对员工的思维和心智模式造成了冲击。
在此种情况下,一方面要让大家感到变革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要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到达该方向的途径和方法,为大家创造适应新工作方式的环境,克服学习焦虑,从而很快跟上组织变革的步伐。
企业在兼并过程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文化?什么时候又需要进行两种文化的整合?又没有相关理论指导呢?应该如何操作?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在全球化经济合作的今天。企业兼并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文化变革。就像两个人结婚后必须要互相调整个性一样,在意识领域也要互相适应,企业的兼并才能从“貌合”到“神合”。至于如何整合,甚至是否需要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文化?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比如当年海尔在兼并一些企业的时候,海尔不仅在兼并了形式,也在文化上统治了内容。
在兼并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有很多理论书籍与论述,比如《跨文化管理》、陈晓萍著、清华大学出版,就是一本很好的书籍。兼并企业的理论不是一两页纸就可以说完的,但是有个共同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尊重历史,寻求统一,面向未来”。
关于操作的问题,就比较复杂,它受到兼并双方企业的个性、历史、实力、地位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操作的手法也不一样。我们建议,除了了解双方企业的文化现状,您还需要清楚地了解兼并的目的、兼并的期望、对新企业的要求等面向未来的重大问题,从问题入手,从目标入手。
领导要搞企业文化建设,要求根据各部门的特点作一些文字的东西,如标语之类。这是不是企业文化的形式之一?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体现着一个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内涵,以前我公司没有进行总结和刻意地开展这项工作。现在是不是可以以这种方式入手?还有哪些更好的方式?还需要作哪些工作?
您说得很对,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内涵。所以要做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要搞清楚:我们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个性?其中有哪些因素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哪些则制约了我们的前进?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需要我们从文化管理上作哪些支持?
在了解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才可能凝练出一些符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理念。只有这样的理念变成文字后,才可能获得成员的认可与执行,才能给予成员实际地触动。标语这类文字的东西是文化建设中的末节,是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所以,当您着手作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从“清晰化”入手,厘清自己的文化是第一步,也是不可省略的一步。当然,在这之前,如果实际需要的话,您还可以举办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常识”方面的培训,以统一成员的认知。
我们企业属国有垄断型,我们的公司属分公司的性质,上级单位已经吧整个电力企业的理念、核心价值观等提炼好了,并且也确定了实施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即从基层班组文化建设开始实施和逐步推广,请给咨询,我们的企业应该怎样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文化建设的组织和管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还需要和咨询公司进行合作,合作的方式有哪些?
这个问题属于亚文化与总文化对接的问题。按照我们的咨询经验来看,决定这种对接质量的要素有两个:
1、在设计总文化的时候是否有考虑到亚文化的因素,是否体现了集团内各个分公司普遍适用的规则;
2、作为成员单位,是否对自己的文化有着清楚的认知。
作为分公司,当总文化非常清晰的时候,需要对总文化提出的理念、价值观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进行分解。比如:总文化中的愿景是“A”,那么我们要解析,集团达到“A”对我们分公司意味着什么?有哪些要求?我们只有做到什么程度时,总公司才可以达到“A”的目标?
核心价值观以及导向下的理念和行为准则的破解十分重要。因为总文化的要求一般时比较宽泛的、体现普遍适用性的。而我们分公司的工作是有特点的,这就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如某集团的质量理念是“精益求精”,那么他的一个下级组装厂的质量规范就需要清楚“怎么样的操作才是精益求精的操作“。
在分公司推行总文化切忌生搬硬套,而是要生动地与分公司的文化实际结合。它需要根据总文化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调整。这需要对自身文化因素及文化需要有清楚地认知。然后再去分析,有哪些总文化的理念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与充实?有哪些则不必出现在分公司文化手册上?还有哪些是我们需要补充的?只有扎根与分公司实际,在文化推进的时候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实施才可能得到效果。
至于是否需要找咨询公司合作的问题?如果您和您的同事可以理顺本分公司的文化因素,而且可以准确地定位文化个性与提升方向,那么不一定需要找咨询公司。如果在这些方面有问题,可以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协助,咨询公司可以提供文化对接、文化诊断以及文化培训的支持。企业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前期阶段如何去安排、组建自身的营销队伍,在项目结束后如何看待员工的去留?有了新鲜的血液,老员工对公司来说还有没有价值?公司要发展,要壮大该如何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
项目制是目前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您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何安排和组建自身的营销队伍,根据北京同心动力的观点,营销队伍中的成员应该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符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只要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这个团队才会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才有凝聚力。
当然,我相信,任何一个组织都不愿意看到的是:随着项目的结束,项目中的一些成员将离开公司。高员工流动率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浪费。公司在成立项目组之后,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假如大家认同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且成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假如成立新的项目组,又要重新招聘新的员工,因此,公司又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公司应该尽量将那些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保留下来,保持项目成员的相对稳定性。当然,公司一定要在项目结束之后有所取舍的话,那些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的员工应该保留下来。
我不主张用有无价值这个词语来评价员工,老员工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但是,在面临变革、创新的过程中,老员工的旧观念、思维可能会成为公司变革、创新的阻力。当然,当公司老员工认识到公司变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适应新的企业文化,老员工同样可以发挥他的作用。而对于公司的新鲜血液,对公司文化的理解的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步了解公司的文化,但是,对于新员工来说,接受新鲜事物快,没有包袱,适应新文化快,但是,这个阶段,也需要公司的培训、引导,而这个时候,由于老员工熟悉公司的文化,可以作为公司文化的义务宣讲人,形成以老带新的局面。总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变革时期,应采取新老交替的方式来顺利的实现新、老员工的交替。
如何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您可以参考我公司网站上的5P路径模型,按照模型的思路结合贵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我想知道“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基本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如何定义“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和维护的基本认识、信念、价值观念和准则,是企业本质特征的总和。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三个要点:
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始终会以“解决问题”做为自己的宗旨;
2)企业文化是被大家认为有效的而共享的;
3)企业文化是共同遵循并自觉维护的;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是指导组织行为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和信条,起着行为取向、评价原则、评价标准的作用。价值观是对如何完成使命、达到愿景的行为准则的界定,简单的理解就是有价值的观点。至于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企业文化的定义来理解,企业文化包含了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核心的核心。
第三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避免“水上漂”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避免
“水上漂”
新年新起点,新年新任务。日前,中央决定在8700万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摆在全体党员面前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必须用心用力,抓细抓实,突出正常,避免“水上漂”。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做任何事情,不用心、不用力,只会让效果打折,甚至无功而返、一事无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也不例外。在学习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必须静下心来、沉下气来,认认真真地读、原原本本地学,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要下足功夫学深学透,不能浮皮搔痒,满足于大致了解、一般知晓,要通过耐心细致、认真扎实的学习,全面把握党章党规的标准、规范、底线,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四种意识”,努力做到“四讲四有”。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做,而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同样必须用心用力。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心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情,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发挥表率作用,切实做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同时要尽心尽力、精准发力,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排查并着力解决现实问题,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立足岗位比奉献、作贡献。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须将各项工作抓在细处、落在实处,将学习教育过程打造成锤炼品质、转变作风的过程。要细化方案、做细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省,每一个步骤都不能糊。要克服简单粗糙、短期效应等不良作风和行为,细学深照笃行,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要创新方式方法,区分层次,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各异的方法和手段,切忌“大杂烩”、“一锅煮”。要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作风实际等,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克服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要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用相长,将学习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落实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实践中,避免学用脱节“两张皮”。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不是一次活动,必须突出正常教育、日常实践,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建立和完善党内教育实践的长效机制。各级各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将“两学一做”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党内经常性教育、平常性实践的重要内容,坚持正面教育,突出正面引导,抓好日常学习、平常教育,引导党员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要突出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从而使每一名党员都能够走正道、树正气,发挥正能量。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党员的在党意识,不能让党员的心在水上漂、人在雾里行,失去方向、蜕化变质。对于“不像党员”和“不为”现象,要坚决整治、及时清理,从而保持并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四篇:如何避免考试作弊现象
如何避免考试作弊现象
很多学生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平时不好好学习,到考试的时候抄抄别人的,一样能取得好成绩。如何避免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明确学习的目的。老师应该多在平时的教育中让学生树立考试只是为了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的概念,为了准确检测应该保持考试的真实性,不要作弊。如果作弊会给老师错误的信息,从而骗了自己。
2.解决后顾之忧。老师要多跟学生家长沟通,确保家长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孩子的成绩,不要跟孩子太大的考分压力,逼迫孩子挺而走险。
3.强抓考试纪律。考试时加大监督力度,抓住考试作弊的学生,不要姑息迁就,按照校纪校规严格执行处罚,形成约束。
4.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开展班会时,让学生讨论诚信、责任等问题,让学生形成诚信意识,从根本上去除作弊想法。
5.弱化成绩排名观念。一般不需要列成绩排名的考试,尽量不要排名,以一种更隐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知道成绩的好坏,过度强调排名观念,会让学生形成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作弊。
第五篇:两学一做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总书记强调,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深入地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打牢“学”的基础上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学”是学习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真学真懂才能真信真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是改造党员干部主观世界的根本途径,是每名党员干部须臾不可放松的必修课。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牢记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各项规定要求,使之成为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的硬约束。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反复学,掌握蕴含其中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要联系辽宁实际,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重要论述、关于辽宁拉票贿选案查处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总结反思、认真吸取教训,以案为鉴、警钟长鸣,不断净化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持续深入学习总书记对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四个着力”转化为加快振兴发展的具体思路,转化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自觉行动。在探索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制定了“学党章党规基本知识、系列讲话重要精神”考核测试制度,组织拟任市厅级领导干部人选参加测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要继续坚持这一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推进“做”这个关键上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做”是学习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按照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的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要引导党员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引导党员守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红线,在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引导党员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淬炼党性,经常查找和切实解决党的意识不强、组织观念不强、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要引导党员加强党内政治文化修养,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正确处理公与私、真与假、荣与辱、正与邪、亲与清等关系,让党内关系回归正常化、纯洁化。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深入推进“立足岗位当先锋、推动振兴作贡献”活动,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在振兴发展的主战场上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在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上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树立党的一切工作落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指导党支部履行好党章规定的职责任务,担负起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责任。要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作用突出的要求,下大力气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使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按照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敢于担当的要求,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抓住继承和创新这两个关键,既正本清源、回归党内政治生活传统,又与时俱进、创新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途径办法,在健全基本制度、推动制度执行上下功夫,强化“三会一课”的教育功能,创新支部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微党课、情景互动式党课、网络教育等方式方法,搭建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
在抓住“关键少数”上实现常态化制度化。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地位特殊、职责特殊、影响特殊,在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重点。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带头深学实学,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持之以恒加强道德教育。坚持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不仅自身要学得好,还要带动党员干部学得好。强化普通党员意识,坚持和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三会一课”等制度。带头多用常用、用好用够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抓早抓小、见人见事,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自觉接受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履职尽责的习惯,始终做到自身硬、自身清、自身正。
把握“两学一做”的方法论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的目的,是要把党章、党规作为基本要求,来约束和规范全体党员的思想行为;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武器,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仅仅停留在“学”的层面上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做”来实现。怎么做?用什么样的方法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做、发展的方法做、统筹的方法做。
科学的方法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用科学的方法做,就要学习和掌握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立足于我们面对的社会发展与具体工作实际,不断提升我们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能力。要学习和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要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不断提高正确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性。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本领。
发展的方法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新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用发展的方法做,就要坚持创新,这要求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创新的实践者、组织者、引领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注重协调,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推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的过程中,建功立业,贡献力量。要追求绿色,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中国。要持续开放,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自觉学习和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要实现共享,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统筹的方法做。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用统筹的方法做,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要培养战略思维能力,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卓有成效地推进工作。要具备历史思维能力,主动加强对中国历史、党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牢记历史经验、掌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以史为鉴,科学筹划,扎实做好现实工作。要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善于查找关键问题,找准工作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倾向,深入全面推进工作。要养成创新思维能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超越陈规、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打开工作新局面。要培育底线思维能力,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居安思危,忧患在心,把面对的困难想得复杂一些,把面临的挑战看得严峻一些,把兼顾的方面考虑得更多一些,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牢牢把握主动权,圆满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