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与公务员同学聚会为何会感觉微妙(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23:5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官与公务员同学聚会为何会感觉微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官与公务员同学聚会为何会感觉微妙》。

第一篇:法官与公务员同学聚会为何会感觉微妙

法官与公务员同学聚会为何会感觉微妙?

“现在离职可能比较敏感。”刚刚做律师不到一周的陈特说。此前14年,他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担任法官。

法院每年都有法官离职。陈特说,今年北京市高院有五六名法官离职。这不是一个严重的数字。审判信息网显示,这家高级人民法院共有263名法官。

相对于高院这个地方司法系统的“塔顶”,基层法院的法官群体中并没这么平静。2015年4月,一份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的文件在网上流传,要求一些得到特定福利的法官群体延长服务期。

记者从多名北京法院系统人士处证实了这份文件的真实性。至截稿前,西城区法院没有接受采访。

陈特口中的“敏感”,是指司法改革刚刚启动。“离职法官集中在两个群体:一个是40岁左右的业务骨干,一个是刚进入法院三五年的年轻人。”华东一位法院副庭长说。

改革中以员额制、立案登记制等为代表的变革,似乎成为部分法官选择离开的原因。“年轻人担心员额制改革到来,如果进入不了法官员额,他们的晋升将更加漫长;业务骨干离职,是因为担心因立案登记制等短期内工作量骤升”。

上述法院副庭长也已将辞职报告递给院方领导。但他认为,并不是员额制改革赶走了法官。“司法改革的方案是好的,问题不是员额制要不要搞,而是应该如何在现行体制下平衡各个群体的利益”。

今年将有200北京法官离职?

北京法官加速离职,其实已经在业内“预料”之中。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的黄斌在2014年3月的一篇文章里写道,北京市法院粗略估计,2014年全市法院最低将有超过100人离职,最多将达180人;2015年,全市法院最低将有超过120人离职,最多可能达到200人;2016年,仍将有110人左右离职,最高可能达到180人,同过去的5年相比,人员流失呈明显的加速态势。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是最高法院直属事业单位,负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黄斌认为,法官集中离职的原因,在于过去5年各地法院招录了大批人员进入法院。如今他们已经进入了加速成长期,但法院难以提供足够的职级调整空间,也难以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必然会产生这些人员成长道路的集中“拥堵”。同时,法院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工作待遇也未见改善。

“在一个地级市,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最快5年就可以成为科级干部,但在中级法院,大概需要10年。”接受采访的地方法院人士说。

这是因为法院的晋升层级较多,“以最快的晋升速度计算,大学毕业生进入法院,工作1年后转正,再担任2年书记员后,参加1年时间的高级法院组织的晋升培训,也就是最短4年成为助理审判员,再经过二三年成为审判员。工作10年能提拔为副庭长就算是比较快的。”上述人士说,他所在的法院最年轻的副庭长是37岁。

法官和公务员同学聚在一起吃饭,“那种感觉是比较微妙的。”一名北京法院的离职法官说。

“法官的工资比公务员还要高一点,因为会有一部分政法系统津贴。”上述地方法院人士说。在法官群里,这些津贴被晒了出来,比如“220元特岗津贴,200元法官津贴,300元超时补助”。当然,“和工商税务财政那些部门就没法比了”。

工资低是法官群体的普遍抱怨,一个法官群里的留言说,“每月工资3200元,付房租1300元。早餐吃一元的馒头,对别人说胃不好,烟戒了。即使这样,上次生病输了3天液,月底不得不向同事借钱”。

在记者加入的多个法官群里,晒工资都是人气极高的话题,随后便是一片唏嘘。

人财物统管难题

正式转行之前,陈特告诉记者,他在北京高院最后一张工资条上,月工资6000多元。

2014年,广东高院法官王浩云做了一项调研,他访谈了转做律师的10名原中级法院法官,他们的人均年收入78万元,其中4人年均收入100万以上。尤其是,“法官律师”比当地律师年均收入可能高出50万以上。

一名高级法院院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海一名法官放弃了副庭长的职位,选择去外企做年薪120万的法务,“要是留在法院,可能12万都拿不到。”这名高院院长说。

法律服务市场发达的一线城市之外,更多离职法官选择体制内循环。《人民法院报》2014年8月的一篇文章写道,离职法官选择最多的是去其他党政机关,占比为31.6%。

江西省高院一位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江西省法院有500多名法官离职,流向主要是党政部门,以及福建、浙江、广东等外省法院系统。

法官收入的地域差别非常明显,《法制日报》2011年1月报道,在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等地,一些郊县法院工资低于市区法院三至五成。

“在苏南个别经济发达地区的法院,法官工资每年可以达到二三十万,”一位江苏省某中级法院法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江苏各地区工资标准不一样,省高院法官工资就没有南京市法官工资高。”

这给正在进行的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管改革带来了难题,“如果全省法官工资统管,苏州这样经济发达地区的法官就面临待遇下降,为了稳定队伍,省里提出保证统管后不低于现有工资水平。”上述江苏法官说。

“但也只是保证待遇不降,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苏州、无锡的法官可能看不到涨工资的前景。”他说。

这也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法官留守的决心,2014年1月,无锡中院院长时永才作工作报告时称,2012年以来,无锡法院共有20人辞职,18人经调动离开法院。

“稍安勿躁”,办法呢?

“辞职也好,调离也罢,反正法院从来最不缺的就是人。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外面还有那么多挤破头想进来的呢。”2015年3月,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法院院长刘洪军在干警大会上说。

面临法官加速离职时,法院除了鼓励法官“稍安勿躁,静下心来按部就班地工作”,还需要创建更灵活的人事机制。

“主管领导挺舍不得,和我谈了三次话,但自始至终没有设置任何障碍,”陈特说:“领导很难(没有权限)给你涨工资,更不可能承诺给你什么职务。”

也有离职的北京法院法官回忆,自己提出离职后,领导曾向下级法院院长询问“有没有空缺的副庭长岗位”,希望安排挽留。

4月8日,一则《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关于辞去公职的有关要求》(下称《要求》)在网上流传。

《要求》适用于该院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再次重申工作未满五年最低服务期限不得提出辞职申请。

其中规定,如已完成任命程序的中层副职;已办理该院公租房入住手续的人员;经该院协调,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的人员;已解决配偶进京落户的人员;经党组研究决定应当延长服务期限的其他情形,如享受住房分配、家属随调、公派出国、公费求学深造、跨行业、跨区域挂职交流等待遇,不管是否满五年服务期,均延长服务期五年,并且需要本人签署承诺书留底备案。

《要求》还规定,服务期满且在该院工作时间满10年以上的,经党组研究,提出辞职申请的时间可不受该限制。服务期满的人员,提出辞职申请后由法院党组讨论决定是否同意其辞职申请。因辞去公职事宜出现违反纪律情形的视情形给予开除等处分。

接受记者采访的北京法官认为,这份文件“没道理,又无奈”。“法院工作特殊,短期内新人没法上手,人都走了,没人办案怎么办?”一名外地法官则认为可以理解:“一个北京户口就值上百万”。

“法院以前帮忙联系经济适用房,现在可以得到一批公租房指标,但也都是离单位很远的郊区,至于孩子上学,已没有‘台面上’的政策优惠。”上述北京法院离职法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员额内外的工作量

“法官十几年前待遇就低,为什么现在离职这么多,我认为最主要原因还是法官工作量太大,”前述在地方法院担任副庭长的人士说。

“我身边的法官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理问题,比如轻度抑郁、强迫症。”上述人士说,2014年11月起,他开始每天下午头痛,春节前交了辞职报告后,“头痛没有了”。

据《法制日报》报道,南京中院2013 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干警中处于亚健康及因疾病需要定期检查的占87.59%。

令一些业内人士困惑的是,恰恰是旨在建立权威高效司法体制的司法改革,在开始阶段却可能加大法官的工作量,带来一段阵痛期。

员额制改革要求完成39%的法官员额和46%的法官助理员额(上海分别为33%、52%),让更多力量进入审判一线。“有些干了20多年的审判员、业务骨干被员额外,当了年轻自己十几岁的法官的助理了,主审法官与助理之间的关系非常尴尬。”一名法官在法官群里说。

“员额内员额外不太好相处,员额外的已经被助理了,你以为他还会在乎员额内的人给他如何考评吗?而且真的考评成绩不好,就变成个人恩怨了。就怕员额外的破罐子破摔,消极怠工。那员额内的哭去吧”,另一名法官说。

与员额制改革同时进行的还有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即成立“主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审判团队,上述地方法院人士的团队就承担了试点任务,“感觉现在每年办100多件案子,比以前在基层法院办300件案子还累”。

在基层法院,绝大多数案件由独任法官审理,但中级法院大多实行3人合议庭审理,也就是说,“即使每个人每年只审100件案子,但也要开300个庭”。

同时进行的还有司法责任制改革,在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机制情况下“实际上主审法官要对整个团队的案件质量负责,另一方面,法官助理可能更容易消极怠工。”上述人士说。

司法公开要求提高后,案件流程、案卷要向当事人公开,“扫描卷宗的工作量太大了,”上述江苏省某中级法院法官说,“按照规定,拿到材料后扫描一遍、报结案时扫描一遍,归档时再扫描一遍,一个书记员扫描一个普通卷宗要一两个小时。”

据《法制日报》报道,江苏省法院有法官9643名,审判辅助人员却只有6627名,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配比为 1∶0.69。"一审一书’的水平都达不到。”刘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一名西部地区某中院的法官则介绍,他所在的审判庭有7名法官,没有法官助理,只有1名书记员,“除了开庭必须由书记员记录外,其余工作都是自己亲自完成。”

“现在校对判决书的错别字都要我们自己做,因为书记员根本不够用,而且如果有错字没发现,责任还是我们的。”上述江苏省法官说。

第二篇:《为何家会伤人》笔记与感悟

《为何家会伤人》精华笔记

自序摘要:

父母与子女见的关系

现代临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

1、真相第一。无视真相,产生疾病——根源在于“家”,父母爱的方式,让我们受伤。

23、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固然重要,但都不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模式——在成才之前,先要有健康的成长。“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4、心理学基本原则:6岁前形成人格基础。

5、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至关重要。6岁前的父母或主要抚养对象,被孩子内化成“内在父母”,而孩子自己的形象,则会被内化为“内在的小孩”。所谓人格,就是“内在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个关系模式,将决定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和心理健康程度:因为我们会将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上去。

6、如果父母真爱子女,就要给孩子内心种下一个良好的关系模式,让孩子的“内在的小孩”和“内在的父母”这个关系模式和谐而健康。最根本的实现途径是:爱与自由。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爱使关系亲近,自由使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两者同时兼备,是一切亲密关系的真谛。”

7、压制孩子的自由,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容易犯的错误。

89、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具有强大的力量——是一条家族链条,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将自己拉出来。

重点章节摘要

之一:溺爱孩子的根源在于溺爱自己。

表面上看来,溺爱仿佛有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于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的满足。

溺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让孩子沉溺在里面,迷失了自我,孩子会以为世界都是一帆风顺的,不需要他操心的,但是当他成长到一定的年龄,必须得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他一直生活在温室里,父母从来没有培养他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然间,这个孩子就会觉得很崩溃,甚至不能跟父母说,因为父母对他太“好”了,他没有办法跟他们生气。如果他不能找到正确的倾诉的途径,得到帮助,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之二:青少年太听话不是优点

太听话的孩子要么一生没有激情,要么终有一天要出大事——自杀或者爆发。在没有出事之前,也总是动不动出错,而且出的都是奇形怪状的错,这是他们独立的本能对父母专制的抗议。

之三: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害怕孩子离开、自己生活贫乏、与丈夫关系不太好

之四: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重要。

之五:父母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牺牲自己、把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的父母貌似可歌可泣,其实本质是自私,把自己人生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偷懒放弃让别人替自己奋斗,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爱。

“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生存,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也会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

之五: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不要紧盯着孩子的问题,而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之六:分离: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成熟分离:爱家,但喜欢独立;拒绝分离:恋家,无法独立;单纯分离,逃离家庭,拒绝与家庭继续保持联系。

之七: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也是一次极好的治疗机会。其实,我们无意中都将恋爱当成了“治疗”,目的是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恋人多数时候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能给与我们无条件的爱)。如果治疗成功,不仅童年的错误得以修复,我们还会真正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是人格成长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与家分离的最后一步。少数时候,一场恋爱会自动拯救一个人,这是爱情为什么被奉为伟大的深层原因。但可惜的是,恋爱,在更多时候,只是亲子关系的复制。恋爱不只是两人现在的舞蹈,也是两个家庭过去的舞蹈,因为我们的舞步是在童年学会的。

但是,如果特别想得救,我们就必须自己去努力——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恋爱。学习无条件的爱,学习分离。拒绝分离,不利于成长,两人总是黏在一起,这并不是生命的自然状态和健康状态。

如果你只觉得恋人是你的“理想父母”,那就等于你只是将恋人当做一个爱的工具或对象,而没有将恋人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来理解、来尊重。

生命中最大的教训之一是:你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重要一样独立的人。

之八: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溢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孩子,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黏在一起,而是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而他则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等他的孩子长大,他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

2们的新生家庭。

不健康的模式:A.烦丈夫,爱儿子;B.“没”丈夫爱儿子;C.太愚孝,轻妻子;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并且为了父母的健康,我们不要太恋父母的某一方,认为自己与他(她)的关系胜于他们的关系;为了儿女的健康,我们也不要太恋他们,认为自己爱他们胜于爱配偶。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最爱的必然是最难割舍的。所以,势必要割舍的,不要让它成为最爱。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牺牲自己、把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的父母貌似可歌可泣,其实本质是自私,把自己人生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偷懒放弃让别人替自己奋斗,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爱。

之九:6个爱的谎言

谎言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父爱和母爱是伟大的,这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这远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自动成为好父母。真爱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必需意识到这点,并不断检讨和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具体方式。“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懒惰的逻辑,是父母们为自己开脱的最佳借口,假若你特别迷信这句话,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就一定需要检讨。

人类很多恶行的基础是“转嫁模式”:父母对孩子不好(身心虐待),孩子将内心的恨转嫁给别人。

谎言二: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大人们为了安全,为了“爱”孩子,严重妨碍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这样做,是扼杀孩子的生命,是从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所以切记,如果你真爱孩子,请尊重他们的独立空间,请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

谎言三: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大人常借爱的名义,而强迫孩子和自己黏在一起,这也是亲子关系中常见的谎言。切记做父母的,应该经常问自己一句: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孩子吗?还是为了我自己?

谎言四:婆媳关系

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因为他听上去是婆婆和媳妇的二元关系,却忽视了本质——这是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而且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切记:作为三角关系核心的儿子是调解婆媳关系的最佳人选,假若他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他当付起责任来,积极去调节母亲和妻子的关系而不是逃避。若你是长辈,则记住孩子不该是你最爱,配偶才是你最重要的人。

谎言五:嫉妒

看上去,嫉妒也是个三角关系,但实际上,嫉妒常是一个借口,目的是为了控制情侣或者伤害情侣。或者从根本上是为了转嫁自己的自卑感。切记:若你嫉妒成性,那么请你提醒自己,这极可能是你的问题而不是你的情侣的问题。同样,若你情侣嫉妒成性,那么请你懂得这不是你的错,你再怎么严格要求自己,都无法遏制他的嫉妒,所以不要因为他的要求而断绝了你的社会关系,那会严重的伤害你自己并且也于事无补。也请理解他是因为自我价值感太低才这样的。

谎言六: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

这是关于爱情的最大谎言。爱情,尤其是激情式爱情让你非常有感觉的爱情,其真正动人之处并非幸福快乐,而是强迫性重复。什么时候会有激情式爱情的诞生呢?答案是当童年的现实关系模式和理想关系模式同时在现时,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感觉,那感觉一旦产生就必然有其道理。切记:特别动心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这未必就是幸福。相反倒可能意味着危险,意味着你渴望重复过去的灾难。不过,即便是灾难,也不必太否定自己的情感,因为假若一次激情式爱情是坏的强迫性重复,那很可能是你灵魂的需要。并且,你也的确有可能在这次坏的强迫性重复中得到部分治疗,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是你必需反省,并且主动借这次强迫性重复理解你的人生。此外如果是严重自毁性强迫性重复,那不管它是否是不是灵魂的渴求你都不大需要,因为你可以借助心理治疗,在心理咨询室中安全的展示你的强迫性重复,并最终得到治疗。

每个成人其实也是小孩,每个成人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性格的缺陷,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或是环境给我造成的,每个人都有两次的成长的过程,一次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第二次就是自己哺育孩子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认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问题所在,那么在第二次哺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就能够避免自己性格缺陷在孩子身上重蹈覆辙。

出路在于:爱,无条件的爱,父母给童年的孩子;成人给成年的恋人。童年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让你一生健康幸福;成年后从恋人那里得到的爱,帮你彻底治疗童年的伤。

下载法官与公务员同学聚会为何会感觉微妙(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官与公务员同学聚会为何会感觉微妙(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