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个打铁的男人-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那个打铁的男人-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政治动荡,风云变幻。杀气重,文气也重。这个世界有点意思,往往越是纷乱的时代,越是文化和思想、艺术恣意纵生的时代。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魏晋时期的魏晋风骨,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都很好的作了注脚。其实这并不难理解,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文人和艺术家们往往更易于感知和躁动,而和平年代人们则更容易沉迷与昏睡。中国有很多竹林,但没有哪片竹林能象嵇康家的那片竹林令人向往。中国有很多打铁的,但没有哪个铁匠能象嵇康那样,除了打铁还能弹琴、写诗、画画。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但没有谁能象嵇康的那双手能把力气活和艺术活都做的那么地道。如果仅仅如此那也就罢了,问题是嵇康还很帅,帅得让无数男人自卑。晋书说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身长七尺八寸,用现在的换算单位换算出来大概在185厘米左右,符合现在女孩子的审美习惯:高大。中国的人,尤其是文人一般都会给人瘦弱的感觉,到嵇康这里可能我们要改变一下我们的思维定势了,显然嵇康不属于这类。相反,他应该有很结实的肌肉,人家是打铁的,瘦弱的人能抡得动那打铁的锤子吗?说到这里,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形象已经被简单的勾勒出来了。可是事情到这里还远没结束。嵇康拥有的太多太多,他不但高大威猛,而且风度翩翩,以至于上山采药被山民误认为是神仙,可见风度之好。魏晋时期的士子都比较会打扮,而我们这个嵇铁匠却“不自藻饰”,也就是说人家根本不注重修饰自己,人家完全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世说新语里曾这样描述嵇康的长相: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我记得曹雪芹在描写尤三姐自杀死的时候是描绘的很有些和嵇康相似----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看来嵇康想不帅都难,显然上天太眷顾嵇康了,先天能能给的几乎都给了他。这个划时代的人物即便到了当下,一样会是无数人的偶像。真正的魅力是有穿透力的,它可以穿透久远的历史,在任何时代都光芒四射。嵇康魅力之光真的散射了近一千八百年。连大诗人李白对他都崇拜不已。李白这个诗仙兼职酒仙就曾经写诗过这样的句子:“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也许只有李白还不太能有说服力,那么再加一个鲁迅吧,老先生也是很喜欢嵇康的,并亲自校对了《嵇康集》,并多次在文章中提到他。嵇康太帅了,帅得惊动了曹操的孙女长乐公主,长乐公主欣然下嫁。嵇康的身上又多了一层光环:皇亲国戚,用现在话说就是高干子弟了。按照那时候的规矩,嵇康当了一个中散大夫的闲官。我查了一下这个中散大夫,大约相当于五品,没有什么实权。嵇康显然并不在乎当什么官当多大的官,甚至对做官很有些感冒,后来他的好朋友山涛推荐他去当一个很大的官吏部郎就让嵇康很不爽,于是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信中写道:“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一旦迫之,必发狂疾------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你山涛推荐我做官就是想害我啊,让我坠入沟壑之中,你这样强迫我,我肯定会发疯的,你当你的官,我这辈子只喜欢在山林里混。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对官场的态度,一封信使二十年的友谊决绝,一封信也凸显了嵇康的高贵品格,一封信也使得当时的权臣大野心家司马昭开始留意这个连孔子也不当一回事的打铁匠身上。后来有很多文学界的专家说嵇康之所以写这封绝交信与他是曹操的孙女婿这个身份有关,当时司马昭正忙着篡权,他作为曹氏家族的人当然心情不爽,而山涛是司马昭的干将,嵇康当然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我觉得这样的结论站不住脚。以嵇康的文化和艺术修养还有他求仙问道喜谈老庄一贯作派,决定了嵇康绝非名利之徒。喜谈玄学追慕隐逸的老庄道家思想的嵇康在思想根子上就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隐者。所以他一边喝酒一边写诗弹琴,一边打铁,打铁不为挣钱,只为喜欢。有的隐者所谓的超然物外多少都有些做作的成分,我相信嵇康不会,因为他秉性方直,因为他有一帮和他志趣相投的朋友。红红的火炉,铿锵的锤声。四周是一片葱绿的竹林。这片竹林散射着无穷的魅力,前前后后来了很多人。常客当然是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几个。喝酒,聊天,唱和,弹琴。古人聚会要比我们内容丰富且有趣的多。我们现在的人聚会一般就围着两张桌子转:酒桌,牌桌,国人的智慧和精神也就大都耗在酒桌和牌桌上了,现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令时间加速,使生命缩短,陷入刺激与无聊的恶性循环,一辈子快过完了,依旧发现没几件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的人远远没有古人活的精彩洒脱,相反的却大都精神委顿,生命的张力在逐渐弱化。在我们这个娱乐至死浅表性的快餐文化流行的时代,不能不承认我们的精神是缺少强度和深度的,所以达尔文曾说的“进化其实也就是退化”是不无道理的。据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要了解一下他的朋友。所以我们得简单了解这个打铁匠的几个朋友。阮籍,一个时常喝醉时常大哭的男人,据说长得也很帅,文学上的成就似乎在嵇康之上,但人格上的完美应该不及嵇康。虽然他用几乎游戏的态度做过两次官,但至少表面上看还是和当局合作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得以善终。向秀----鲁迅的文章里就曾经提到过他写的《思旧赋》,这个男人和嵇康一样沉默,常常是嵇康打铁,他拉风箱,和他崇拜的嵇康一样喜欢庄子的学说,写了《庄子注》。阮咸,和他叔叔阮籍一样是个酒鬼,而且是裸体主义的忠实追随者,音乐大师,琴弹得和嵇康有一拼。王戎,呵呵,这个人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对了就是那个路边的李子别人都去采他却站着不动的小男孩。现在我们的这个聪明的小男孩长大了,也喜欢清谈喝酒了,是竹林的常客了。山涛我真有点懒得提他,因为嵇康的死多少和这个人有关,不过后来嵇康死后还亏他照顾嵇康的几个孩子,总算是还留存一点好印象。刘伶,这个矮小且有些丑陋的男人不知道靠什么混进那片林子的,也许就是能喝酒和敢把自己脱光吧?这个天下第一酒鬼连自己的老娘死了都要喝酒,别人醉了呕吐秽物,他倒好,吐血。他刚好验证了李白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文学上好像没有什么成就,只留下一篇还满是酒气----《酒德颂》。这几个男人混在一起确实很有意思,用现在的话说那绝对是一道风景。很多人都在注视着这片竹林里的风景,很不幸,一个小人也在其中----钟会,这个司马昭的狗腿子原本也是个文人,且有一个很有名的大书法家父亲钟繇,此人算来在书法上应该是王羲之的师祖。很遗憾钟会背弃了父亲追随了司马昭,并成了心腹,这个少时就成名的神童对自己的文采很自信,但这种自信到了嵇康这里就成了敬畏,他甚至不好意思直接把自己写的东西拿给嵇康看而是偷偷塞进了嵇康家的窗子里就走了。现在这小子做了大官有了些底气,于是带着大队随从“乘肥衣轻”的来到竹林边。嵇康依旧再打铁,连个招呼也懒得打。钟会觉得当然尴尬,面子上很挂不住,正转身要走,嵇康才慢吞吞的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赶紧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文人就是文人,连对话搞得都跟参禅似的,但不能否认这对答确实很经典。很遗憾,这个叫钟会的文人还是小人。小人的肠子据说都比普通人多几道弯。钟会在嵇康这里折了面子显然心里很不爽,回去就对司马昭说----那嵇康啊是卧龙,对您的江山是个极危险的因素,您得小心啊。司马昭当然早就注意到这片竹林的风景了,只是他暂时还不想动手,因为动天下第一名士嵇康是需要理由的,而这个理由不久就来了。嵇康有一个朋友叫吕安。吕安这小子喜欢种菜,除了喜欢种菜和嵇康不一样之外,其他基本差不多:喜欢清谈,喜欢谈老庄,喜欢一起研究养生之道。嵇康是养生高手,平时自己采药,吃药,还写了本《论养生》。吕安也很注重养生,问题就出在这个养生上,整天忙着养生了,自己年轻且美貌的老婆可就冷落在一边了。这个故事和金庸小说里的那个一灯大师差不多,一灯忙着练一阳指去了,冷落了老婆,于是那个年轻漂亮的王妃就跟老顽童好上了。而事情到了吕安这里就有些龌龊了,和他老婆好上的不是别人,却是他哥哥,他亲哥。这个小人我实在不愿意提他的名字,总之他就是那种地道的小人,天下女人多的是,动谁不行偏偏动自己弟弟的女人?可他真动了,喝酒上床。弟弟吕安知道了当然很恼火,和哥哥闹翻了。吕安是嵇康的朋友,嵇康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于是去调停。可是小人终究是小人,不思己错,反而倒打一耙,把弟弟给告了,一告还一个准,弟弟吕安于是被抓起来了。我常常想为什么小人往往能得志?为什么往往比正人君子有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因为他们变通,他们圆滑,他们会搞阴谋,他们会攀附。不要和我提什么王法道德。在小人眼睛里是没有这些的,何况这个小人是司马昭的人,和另一个小人钟会是好朋友。吕安坐牢了。我们的可爱的打铁匠帅哥也被抓起来了。嵇康的罪名就是那个小人钟会抓破脑袋想出来的----理由是谋反,当然是莫须有的。被小人惦记着,名气又那么大,嵇康想不死很难。文人一旦遭遇到政治和权利,下场大都比较惨。李白同样也有过谋反的罪名,但他最终只被流放算是运气好的了。司马迁被宫刑,方孝孺被诛杀了十族,曹雪芹被抄家等等事件证明笔杆子大多时候是斗不过枪杆子的。文人大都讲气节讲道义,而政治家搞阴谋搞斗争,两这相遇,要么合作,要么背离。嵇康正是因为不合作且名气太大才招致了杀身之祸。真名士自风流。嵇康并不畏死,并且决不做所谓的“悔过”,他在监狱里给朋友写信说他睡的很踏实。可惜这个帅哥打铁匠真的要长睡不醒了。既然罪名是谋反,那肯定要砍头的。行刑的那天嵇康和往常不一样,往常他是“不自藻饰”,而今天他却穿的很漂亮,一身丝绸长袍,面如美玉,风度翩翩的走上了刑场。围观的人当然很多。中国自古不乏无聊的看客。有官员,有名士,还有太学生三千。太学生按现在的话说大概就象北大清华里的大学生。这群大学生不是来做看客的,而是来求情的来拜师的,他们要拜嵇康做老师。可见嵇康的影响实在是很大,可就更坚定了司马昭要杀他的决心。杀就杀吧,人终究是要死的。这个打铁的男人的意志象他打的铁一样坚硬。临行刑前没有喊口号,当然也不会泪流满面,而是弹琴。是的,他要把自己的风度推向极至,他要把自己的一生划上一个堪称完美的句号。是的,他弹的就是那首已经失传了的《广陵散》,晋书中是这样说的: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广陵散》于今绝矣。我们可以展开联想:一神清气闲的美男子,平静如水,幽幽琴声穿透千古----什么叫魏晋风度?嵇康给了一个很好的解释,作为对人的丰富性的一种罕见的阐释,他喝酒写诗画画弹琴打铁研究养生,并且无论哪个方面都很不错,绝非浅尝辄止。看看嵇康短短的三十九岁人生我们会觉得惭愧。魏晋人士用自己的做试验,突破了陈规突破了旧俗突破了政治的藩篱。他们个个活得精彩纷呈,个个都堪称艺术大师,看似放浪形骸,实则是关注自我,关注自身的内在体验,坚守自己的信念。故事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现在想想正是因为文化和生态的多元,导致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在今人看来象是一出出精彩的舞台剧。我们当代人与其说是受的教育所限,不如说是生存的压力导致的。而我们的生存压力又大多来自自身对物质的无止境的追求。于是人生开始逼仄,世界开始窄小,连精神都被压缩成有形可循的几何体。庄子曾说过:“物而物而不物与物”。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就是我们不要做物质的奴隶。可是这话说了两千多年了,又有几个当回事的呢?今人为什么很多人都叫着活得累活得压抑?就是因为患得患失,就是因为我们为了物质上很好的活着,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绝不是这个时代的主宰,而成了这个时代的奴隶。我们嘲笑蚂蚁忙忙碌碌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我们其实和蚂蚁并没有什么两样。至今很多人依旧会向往魏晋风度,可是向往归向往,我们照旧犯着物质时代的通病,单一而贫乏。不过让我们安慰的是,至少还有魏晋风度可以仰望,至少中国还有一片竹林在无数人心里一直葱绿着,至少还有那个打铁的男人人让我们常常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