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军新闻采访稿 :我市城镇化发展积极践行全域规划理念
市《政府工作报告》新闻点击之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我市城镇化发展积极践行全域规划理念 记者 任斐 通讯员 张新勇 报道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富民强市的必然选择。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规划是决定未来发展的蓝图,对推进我市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和引领的作用。市规划局局长周军表示,今年我市规划部门将加强城镇化发展的课题研究,在编制规划时既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又要结合我市的实际,做到不贪大、不求洋、不拔苗助长,突出全域规划、特色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产业,为我市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规划服务。
突出全域规划,着手编制《滨州市城镇化发展规划》 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今年市规划局将进行《滨州市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周军介绍说,该规划将统领整个市域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所有小城镇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交通与道路系统等进行一个指导性的规划,使得我市小城镇的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序推进,防止盲目发展、无序建设。同时,加强对邹平县长山镇、博兴县兴福镇、惠民县李庄镇、沾化县下洼镇、无棣县车王镇五个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以及滨城区三河湖镇、惠民县胡集镇、阳信县商店镇、无棣县碣石山镇、沾化县冯家镇、博兴县湖滨镇、邹平县魏桥镇、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等八个滨州市“市级示范镇”的规划指导。除此之外,还将建立城镇规划专家库,对每个乡镇的规划进行专家评审把关,为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支持,确保规划的修编质量。
目前,《滨州市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前期调研工作已经陆续展开,该规划将于2013年4月编制完成。
服务产业发展,为小城镇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产业是城镇化的动力和源泉,城镇化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用产业支撑来解决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支撑问题,而在进行规划编制时,也应该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周军表示,产业将带动城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而失去产业支撑的小城镇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进行规划编制时,必须要与城镇的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促进城镇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市编制完成的《滨州工业园区规划》、《滨城区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招商专项规划》、《市区农贸市场布局规划》等,就是规划服务于产业发展的积极践行。在今后的规划编制工作中,将继续与城镇的产业发展相结合,比如积极 推进产业园区的规划编制,以及产业发展所需的配套交通、供电、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编制等,为城镇的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特色规划,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生活 “积极推进城镇化,对于规划工作而言,还要注重体现小城镇的个性特点、突出特色。”周军说,每个小城镇的历史、资源、风土人情、传统文化都各不相同,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及设计,充分体现出小城镇建设的地方风格和自身特色。而所谓小城镇的特色,可以体现在城市的建筑上,如统一规划建设一批新中式风格的建筑;也可以体现在城镇景观上,如规划建造绿化等景观等。
同时,城镇规划还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真正适应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比如,在城镇不宜规划高层住宅、大型商贸市场等等;要配套完成交通、供排水、供电、通讯、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第二篇:积极践行“两个规划”谋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积极践行“两个规划”谋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我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1.37万亩,其中水田15.26万亩,早地面积6.11万亩,共有山地1.87万亩,人均纯收入仅千余元,是全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全县辖16个乡、7个镇、297个行政村,总人口26.20 万,其中女性人口12.08万,占46.11%,农业人口21.87万,占87%。有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其中侗族占80.13%。自《新晃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新晃县儿童发 展规划(2001—2010年)》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 及省妇几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妇儿工委的 直接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不断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金县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根本,认真实施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的作用,构建“五大工作机制”,攻克“五大重点目标”,有力促进了全县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责任意识,构建“五大工作机制”(一)统筹发展机制
为了把实施两个规划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县将妇女儿 童事业发展和两个规划的实施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作为县委、县政府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纳入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纳入了小康社会建设工作中,纳入了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能范围,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统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规划的实施,保证了人财物的必要投入和实施工作的有效性和整体性。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儿工委牵头、多方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为妇女儿童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我县妇女儿童发展有了良好的开局。
(二)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制定了我县妇女儿童规划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指标管理细化,责任管理强化。制定了分级、分项、分的计划和措施。各成员单位都按照各自的职责,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制定了实施规划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完善工作机制,实行了规范管理。成立了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统计监测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络员队伍。下发了监测统计指标和监 测统计评估方案。制定了妇儿工委工作制度,成员单位工作报告制度,成员单位职责,成员单位联络员职责和办公室职责等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运转,提高了妇女儿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宣传机制
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以宣传为先导,充分发挥我县综合优势,积极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提高规划的社会知晓度,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培训,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纳入县委党校的授课内容,二是开展对妇女儿童工作者和各成员单位业务人员的宣传培训,三是开展向妇女儿童群体的宣传培训,提高自我参与意识和能力,四是面向社会开展宣传。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培训,广泛地向全社会宣传两个规划的主要内容,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宣传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现状和保障妇女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等,引起社会的关注,创造了良好的实施氛围。
(四)资金保障机制
县政府把用于妇女儿童发展工作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2005年,全县投入卫生经费554.56万元、妇幼卫生费70.9万元、防疫防治经费85.9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78.7万元及教育经费4322.2万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68.35%、52.93%、65.48%、274.76%、15%。同时,在县领导的关心下,妇女儿童工作专项经费由2003年的1万元增加到了2万元,并纳入了县财政预算,保证了工作正常运行。(五)政策保障机制
我县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妇女工作的意见》、((2001—2005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关于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我县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实现妇女儿童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整合社会力量,攻克重点目标
我县抓住妇女儿童教育、卫生保健、就业、参政、保障、环境等关系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的同时,采取借力、整合、共享等方式,集聚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资源,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进步。
(一)创造良好环境,保障女性平等就业
2005年,我县城镇女性从业人员占全县城镇从业人员的41.4%。县委、县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给与了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解决和安置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劳动、工、青、妇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了下岗女工的帮扶力度,拓广就业渠道,一是积极发展劳动服务企业和建立社区服务网点,开展社区服务,共兴办社区就业实体6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395个,其中安置女性下岗人员比率达51.95%。二是加大对下岗失业妇女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全县参加农村科技培训的人员中女性占60%,农村剩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的人员中女性占55%,通过培训的女性人员中就业率达95%。三是积极出台优惠政策。自2005年起,我县对下岗女工再就业人员给以了政策性补贴。凡是自谋职业的下岗女工由政府为其每年交纳800元的社保补贴;凡到省外务工的下岗女工每人每年给予500元的差旅补助;凡到县外省内务工的下岗女工每人每年给予300元的差旅补助;凡录用下岗女工的,政府按人平给用人单位800元岗位津贴,录用40岁以上的下岗女工的,政府按人平给用人单位1200元岗位津贴。
(二)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妇女儿童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多年来,政府多渠道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施了叫,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城区县属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和“中等职业教育工程”等,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学前教育普遍提高。全县有幼儿园10所。2005年,全县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5%。
2、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全县各级各类学校43所,农村教学点123个,在校学生27246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572人,初中在校生10404人,小学在校生13484人。2005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8.6%,其中女童净入学率达到98.6%。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100%、学辍学率为0.22%。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8.6%,其中女生为95.5%。2005年我县的“两项督导”评估工作获得了市级先进单位,2006年我县的“两基”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
3、城镇职工技能教育和农村技术培训得到较快发展。2001、2005年,全县共3000余职工接受岗位培训,平均每年有1000以上的农民接受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城乡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得以较大提高。
(三)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妇女儿童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00年以来,全县基本形成了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监督、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妇幼卫生等为一体的医疗卫生体系。通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母亲安全”等项目的实施,基层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得以巩固和发展。通过两个规划的全面实施,全县的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妇幼卫生保健业务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1、加强了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建设,巩固健全了妇幼卫生三级网络。全县有妇幼保健机构3个。全县乡以上妇幼保健专业人员100余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300余人,基本上保证了乡有专干、村有保健员的要求。通过各种硬件的投入,培训基层妇幼卫生人员数百人次,使我县妇幼卫生服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妇女普及避孕措施、优生优育、妇幼保健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妇女享有良好的生殖保健水平。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71.58/10万下降到了2005年的32.76/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72.9%上升到2005年的92.79%。
3、儿童保健工作进展顺利,儿童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断改善。全县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6.21%和38.66%o,分别比2000年降低了24.97%和27.88%;住院分娩率为90.4%;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5年来为0。全县连续5年未发现脊灰病毒病例,实现了消灭脊灰的目标,同时,对全县0一7岁的幼儿实行全程免费接种,计划免疫率达85%,“四苗”接种率达到了90.45%。
4、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自2006年以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开展了地毯式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并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农村妇女的妇女病普查实行全免费,对城市妇女的妇女病普查费用减半收取。2007年3月,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援助的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捐赠的包括海极星超声聚集诊断仪、红外乳腺诊断仪等仪管设备也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增强了我县妇女病的防疫防治水平和能力。
(四)妇女参政比例明显提高,参与领域进一步扩大。在培养、选拔和使用女干部的工作中,认真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力度,建立有利于女干部成长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不断更新用人观念,拓宽选人视野,放手、大胆培养使用女干部,努力促进跨世纪女性人才的成长。目前,我县有女干部1003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36.04%,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均有女领导,配备率为100%,其中县处级女干部6人,占同级的15.38%,科级女干部132人,占同级的15.3%,其中女性一把手19人。我县的乡镇领导班子100%配备了女干部。
全县297个行政村的妇代会主任100%进入了村、支两委班子,其中女村支书18名,女村长10名。村委会委员中女性比例由原来的33.2%提高到了37.7%。县十届人大女代表42人,县政协女委员33人,分别占代表总数和委员总数的25.45%、23.1%。2001年我县推荐的全国人大代表杨兰芝光荣当选,成为我县历史上的第一位全国女人大代表。
(五)保护处在困境中的妇女儿童,提高享有社会服务水平。为使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我们狠抓了“两免一补”和社会捐资助学活动。仅2005年,就通过“两免一补”、“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和社会捐资助学等救助贫困学生17042名,其中小学9581名,初中47349名,残疾儿童56名。
我县的妇女儿童工作,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妇女儿童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继续不懈努力。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件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努力推动我县妇女儿童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我县妇女儿童事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