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调生出书框架、顶层设计及全面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选调生出书框架、顶层设计及全面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为了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广大选调生、关心选调生的朋友及读者的智慧,请不吝赐教。赐教方式:QQ:261608422、电话:***,附:
选调生出书框架、顶层设计及全面规划
目录:
出书指导思想 出书工作目标 四个一的顶层设计
出书具体框架及全面规划
书名
框架各部分及内容提示 与框架相关的问题
一、出书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中央和中组部保持高度一致,不违反选调生相关政策规定、新闻出版相关法律和宣传相关纪律。
二、出书工作目标
我们秉着志愿者和爱好者的精神,没有组织部门的授权,凭借自己的力量,自动自发的走到一起,(利用业余时间),自创自编自费出版《选调生》一书,目的是为了弘扬青春奉献、扎根基层主旋律,加强选调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得到组织部门肯定);纪念那段逝去的青葱岁月,反映我们对选调生那份不可割舍的、珍藏在心中的人物和情感;总结我们的选调生涯,更好的成长,给我们的选调梦一个交待;与对选调生感兴趣的朋友分享我们难忘的记忆。我们争取成功摸索出一条在体制内出书的道路,即使未成,也无怨。具体目标:
(一)全景展现在不同岗位上奋斗的选调生工作、生活面貌;
(二)深入探究各级政府关于选调生政策引导及培养情况;
(三)增强选调生扎根基层、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四)发出选调生的心声,增加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认知;
(五)加强各地选调生交流,打造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
三、“四个一”的顶层设计
以选调生出书为载体,通过出书工作,达到出版一本书,建立一个网站,组织一个联谊会,固定一个交流群的目的。“四个一”工程是一项浩大、长期的工程,其中出版一本书是载体,是基础工作,因此目前只对出书工作做具体设计、规划工作。
四、出书具体框架及全面规划
第一部分、书名:选调生眼中的官场
立意:抓住普通人想看选调生的命运和他们所处的基层官场的江湖的心理,围绕着选调生的江湖,选调生所看到的基层官场江湖,真实记录选调生和基层官场生态,即选调生和基层官场的所有复杂情况,包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升迁之路、他们对基层官场的改变和被改变,不仅仅是好和差。通过这种“庸俗、表面、贬义”但吸引眼球的选择,达到积极扩大选调生宣传面的目的。给新来者信心,让适应者淡定,让管理者思考。最后书名,需要与出版社沟通交流后确定。普通读者买的畅销书(重点),而不仅仅是选调生的工具书。江湖、生态的意思就是指各种情况,官场的意思是政治人的所有政治活动的总称,选调生是官场的一部分,官场包含选调生。文体:励志,纪实文学,众人合著,注意全书文法的整体性、统一性。
等各部分的书稿完成并汇总成书后,编委会成员亲自与有关方面联系,亲自登门拜访关心支持选调生的大领导,请他(她)作序或题写书名。
第二部分、框架各部分及内容提示
(一)、封面设计:一定要吸引人
(二)、序:编写团队为序的落款。只要参与主要工作的,积极付出的,都要写上姓名和单位。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编辑出版本书的工作量和发起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动员全国的选调生参与此事;一方面可以看出选调生是个庞大的集体、是个团结的集体、是一个组织不可忽视的集体。
(三)、前言:第一本介绍选调生的书。我们是一群选调生,我们为什么要出这本书,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们有什么样的希望。
(四)、正文
1、选调生是群什么样的人?(精炼)(1)、名词解释、历史由来:一个个很重要的选调生年份,比如1992年、少数省份选调生历史断断续续、扩招。过去特别是文革前后,改革开放初期的选调生,一笔带过。
(2)、社会对选调生的评价:通过评价,来了解是选调生是什么样的人,以正面为主。
ⅰ、组织部门给选调生的定位:①公务员光环,②党选拔培养干部的方式:后备领导干部、高级公务员、进人渠道、后备、源头、递补、储备,③就业,④高等教育,⑤基层干部队伍,⑥可作问卷调查。
ⅱ、选调生给选调生的定位:有理想的政治年轻人、政治抱负、为人民服务。从大的共性来讲我们是选调生,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来,“选调生”的含义很不一样,有人是从城市去到农村,有人是从农村回到农村;有人是怀着热情,有人是贪图安稳;有人图做官,有人图做事。
ⅲ、社会对选调生的评价
社会上对选调生的看法也不一样。不仅仅是我们认为自己是谁,也要去考虑社会是怎么看待我们,社会是怎么定义我们。①高校:就业指标,②工作单位:飞鸽牌,③家人:找工作,④社会:走后门、特权阶级,⑤与知青、大学生村官的类比。前面3个方面可以一笔带过。ⅳ、选调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根据正面、负面评价,选调生应自我调节,反省、纠正某些行为(编者)
(3)、选调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①选调程序、内容,②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录用、工作分配,③培养锻炼、日常管理、借调、遴选、调动,④选拔使用、工作机制、政策优惠解读,介绍其中的关注点,比如笔试、面试、分配、调动等,其他一笔带过。
(4)、代表人物:精神、来龙去脉
①选调生群体中的高官(正厅级以上),②官方树立的选调生典型:周新武、王媛媛、优秀典型还可再搜集,③引起争议的选调生人物:张辉、孙靓靓(还得跟出版社沟通是否使用化名)④平凡选调生
2、普通选调生的生存状态、选调生所处的基层官场江湖(重点)
个人事、选调事、社会事没有明确分界,但必须三者结合。不能写成全部是阳光、积极、正确,也不能全盘否定。可以适当的展示官场逻辑和描述斗争故事、人际关系。个人事:①感受类:希望、困扰、迷茫、挣扎、无奈,②体验类:生活、爱情、家庭,③个人选择、升迁之路、发展路径:晋升、调动、公选、离开、扎根,④为人处世:做官与做事,为所在单位或社会所做的贡献或创造的财富、参加急难险重任务的经历
选调事:选调生工作范围内相关事。①学历:本科、硕士、博士的不同选调经历,②地方本土:本省、外省发展,③性别:男、女选调生的不同路径,女选调生的心酸,④时间:三年发展、5年发展、10年发展情况,⑤来源:应届生、村官、志愿者考选调,⑥经济:民族、偏远、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⑦发展模式:基层领导与机关干部
社会事:在具体岗位上的官场所见所闻,包括社会事、单位事、地区事、系统事、业务事。
3、选调生的影响和未来
(1)、选调生对基层官场的改变和被改变
①选调生对基层官场的改变:选调生工作的目的 ②选调生被基层官场改变(2)、选调生体制的得失总结。①选调生体制的成绩、优势。
②选调生体制需要改进的地方、批判不检讨、完善改良方法。站在历史和组织选拔初衷的角度,结合当前好的、坏的现实,深入思考,探讨解决当前一些不良的现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这一部分可采用调研报告的形式。
③选调生的未来。从宏观上,放在国家的维度,年轻脊梁,国家需要。从微观上,每个人心中的未来,个人理想;组织部门的殷切希望。
4、结尾是光明的、制度是有希望的
导向:把选调培养成什么样的公职人员,紧紧结合当前时代的脉搏、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主题。作为选调生的一员,有责任来维护好,发展好这个集体。向组织部门、向社会、向人民的表态,同时也是对在职选调生的鼓舞,对大学生的激励。提炼选调生群体独特的气质、精神和选调梦。选调生并不是一部分人所谓的太子党、无所作为、有后台有背景,而是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用青春和热血浇筑一方水土,为地方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我们都是有理想、有干劲的选调生。
(五)、附录:需要补充的资料
(六)、后记:介绍本书编辑出版的过程、列明感谢名单(领导、写作、编写、协调、讨论、审核、修改、提建议意见、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个人,尊重个人意见,是否留名)。
第三部分、与框架相关的问题
1、跟之前我们讨论的框架的关系
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框架,与旧的框架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之所以思考出新的框架,因为旧框架还不够吸引普通读者,上面目的也讲了,就是希望能自费出本普通读者买的畅销书,之前的框架可能只是选调生买的工具书。现正在一个一个的征求大家的意见,等一个一个征求完了,有了一些修改完善,再公开征求意见,保持开放性,不做集体聚在一起的讨论,防止编委会成员群变成交友聊天群。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并接受这个框架,也恳请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
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莱特,每个选调生心中有每个人心中自己的“选调生”,每个人心中也有自己所期待成为的选调生形象,每个人心中还有自己所想表达、出版的选调生书籍。这都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一般老百姓、普通人的角度来审视选调生及选调生所处的官场环境,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想看到什么。
2、要求大大提高,难度加大。
本书不要成为如何在官场混迹的指南,也不要写成官场小说,而是真实记录社会现实的纪实文学。纪实文学既是新闻,还是文学。纪实文学的事件骨干是真实的,肢体是可以靠一些小的虚构、想象完成的。尽量展现一些有个性选调生的真实的内心,以及他们折射出的这个变动的社会的若干现实。既有赞誉性的评价,也有一些相关人士基于亲身经历给出的负面评语。尽可能穷尽所有能找到的点,以使记录更接近于真实,事情的本原。所以,要做到基本事实和基本事实判断无硬伤,对于无消息源的个人主观意见要严谨求证,对于人名、地名,采取化名,不直接点名道姓,作者也可以采用艺名。注意时效性、写法、立意,叙事说理,不枯燥,不冗长,有具体的理论控制、篇幅控制指标。人物形象表现立体化,做好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抒情描写。文章要满足几个要求:典型性、真实性、积极性。纪实一般用第三人称。
以上这些就要求作者勤勉、文笔流畅、中性客观,叙述客观事实,不掺杂个人评判,想法不停留在体会、感受阶段。这就需要编写者做大量的采访、阅读选调生博客、资料搜集工作,对选调生了解透彻。要对自己所负责的内容章节板块熟悉,能参照相关理论指导书、案例。以上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我们很难征求到合适的稿子,因此必须征稿与写稿结合,以写稿为主。不要依靠征稿,而要自己写稿,征稿有时只能提供一个素材。可以发动已经投稿的作者参与进来。确保通过出版社的初审。一鼓作气,赶在热情退却之前完成工作。
3、纪实稿件真实性核查规定
凡纪实稿件,其作者应在发来稿件的同时担供主要被采访人准许发表并亲笔签名的授权文件,如稿件涉及法律问题,应出具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如判决书等,及被采访人的准确地址,电话,等有效联系方式。纪实稿件如不具备上述要求的可核查文件,即视为不真实或材料汇编,不能刊发或不按纪实稿件付酬。
采访可以采取一种草根采访模式,即,比如选调生之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可以指定某人联系对其进行书面采访。采访稿件可以多样化,要有代表性。
4、分工
分工与写稿结合,根据框架来分工,每人(多人)负责一章的编写,可以拉熟人、会写文章的组成一个小组。编委会成员能主动承担一些内容。分工合作,既要有写稿的,也要有修改、校队的。框架的每一部分单设编写小组、征稿邮箱,负责采访、搜集资料(图片)、组织团队、请人帮忙、达成协议,可以单独署名,要保障著作权、版权。编辑组改成编写组,宣传组、网站建设组、综合组为编写组提供各方面保障。每周开一次写稿例会。业余的,能写到啥程度就啥程度,就算留个纪念(一旦开动,必须坚持到底,当成正常工作对待),实在不行,面向社会公开约稿。能够写写最好,哪怕只字片语,承担一部分章节以后,可以自由安排写作时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影响所在单位正常工作。
目前设置机构和岗位,今后根据形势调整。编委会设总召集人、执委会和智囊团。总召集人一般由核心成员担任,执委会一般由有空且具体参与事务的成员担任,可以向智囊团求援,设总负责人。下设各组及组召集人。智囊团:现在没空但将来有空参与具体事务的成员,设负责人。执委会具体分组:
编写组设各章节采访资料搜集编写员、资料真实性核查员、征稿员、著作权版权维护员等岗位。
第一章:采访资料搜集编写员 某某(综合自荐的+属意的+新征合适的来确定)
第二章:采访资料搜集编写员 某某 …… 最后章:采访资料搜集编写员 某某
宣传组设网上资料转载员、活动报道员、题写书名作序的领导联系员、就书号等与出版社联系员等岗位
网站组召集人设网站策划技术设计员、与网站相关备案政府联系员等岗位
综合组设秘书会议服务信息管理员、成员招募员、财务管理收入支出员、成员行程签到统计报告员等岗位
框架公布后,由编委会相关人员,马上做好第一次组织人事调整和框架培训,落实具体分工,有序推进到下一步。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10名写作高手,要求:2年以上工作经历,在8小时外有一定空闲时间投入出书工作,对选调生工作有一定研究,有一定写作、编辑、出版经验。
针对我们是松散团队的现状,我们要尽量用手机、电话、邮政快递等方式加强随时随地的联系。设立签到制度,有专门人员统计每位成员每天的出勤情况,每位成员也应主动到专门人员处报告,在群论坛公开每位成员的阅读写作进度情况。成员行程签到统计报告员应该公开个人照片、联系方式。解决“可不可以做”的团队方向问题、“愿不愿意做”的成员心态问题、“怎么做”的工作方法问题、如何才能使“工作效率最大化”的操作技巧问题、“做与不做不一样”的规章制度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系统问题。
5、与出版社联系沟通
请有关系的成员去联系个靠谱的出版社(编辑),就书号、书名、内容、排版、封面设计、包装推广等事宜沟通。落实出版社后需要签订一个出版协议,这个协议要将关键内容落实好,这项工作应尽快启动,建议选择比较大的省级出版社,大学出版社也是可以考虑的,比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他们学校对选调生工作也是非常重视的,有可能联系成功。
6、框架公开,内容不公开
大的框架可以公开,但具体内容不适宜公开,只能由几个核心成员掌握,每个人负责的章节内容需要保密。稿件用密码+电子邮件传送。
7、面向市场后的作者版权报酬、编委会成员利益分配、出版成本问题(略)。
8、争取大领导作序。需要资源,在领导的选择上,也要注意。
9、风险规避。避免出现触碰组织人事禁区、拉帮结派、非法集资、经济利益纠纷等风险。
10、要想提高发行量,扩大影响力,宣传问题也很重要:一是在选调生内部宣传;二是可以通过组织部门宣传;三是社会媒体宣传。
11、时间要求:2011年10月底前拿出书稿(草稿),挤出时间,每天为出书工作1小时,与出版社联系,看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书号,需要多少资金,资金准备跟得上吗?
12、激励措施:留名、利益共享,可能很多人没有出过书吧?这是一个机会。
13、团队群体建设
14、与各章节采访资料搜集编写员签订协议,从头到尾负责。
15、认同我们这个框架的就加入,不认同、反对的就不算编委会成员。
第二篇:顶层为门式刚架的错层框架钢结构的分析与设计论文
摘 要:本文以一个多层钢结构厂房为例,分析了顶层为门式刚架的错层钢结构框架房屋的结构布置、构造措施,对主要节点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门式刚架;多层框架钢结构;错层
一、引言
随着钢结构在国内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种顶层为轻型屋面的刚架,以下楼层为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房屋形式使用越来越多。根据《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以下简称《门刚规程》)中1.0.2条的条文说明,“当多层建筑的顶层为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时,其设计、制作和安装可按本规程执行”【1】,即顶层的门式刚架可按照《门刚规程》设计,其下的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应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执行。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须充分考虑,故应整体建模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这种结构形式中,下层钢框架常出现夹层楼面开洞和局部楼面错层的情况。夹层楼面有大面积开洞时,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以下简称《抗震规范》)3.4.3条进行建筑结构不规则特征判定,并依据其不规则特征进行相应结构设计。而错层结构则较为复杂,根据文献【4】,“所谓错层,就是楼板标高大于600mm以上,且超过梁高”,“错层的面积必须大于等于整个楼层面积的30%”,错层结构属于平面不规则,竖向也不规则的结构。错层结构不利因素有两方面:首先楼板相互错置,楼板协调结构整体受力的能力被大大削弱,楼板的相对错位会在构件中产生很大的变形内力;其次,一些部位由于楼板错层形成竖向短构件,其可能在同向受力中由于错层构件刚度大,而产生内力集中,不利抗震。【3】现以某多层钢结构厂房为例,进行分析。
二、工程概述及结构方案
本工程钢结构厂房区域长93.5m(8轴~19轴),宽55 m,柱距11.5 m +8.5 m X8+7 m X2,跨度18.5 m +18 m +18.5 m,柱顶标高16.4m,其中8轴~15轴区域夹层标高11.5m,15轴~19轴区域夹层标高8m,屋面墙面围护结构采用钢结构檩条外铺压型钢板。基本风压为0.60 kN/m2,地面粗糙度是 B 类,雪荷载为0.8 kN/m2,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设计地震分组是第3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是0.10g,建筑场地类别III类,抗震设防类别是丙类,根据《抗震规范》8.1.3条,抗震等级为四级。
根据工艺要求,夹层楼面上有很多大开口,供设备安装与使用,故按图1进行框架结构平面布置,其中图(a)为11.5米标高平面,图(b)为8米标高平面。设备荷载不作用在框架构件上。11.5米标高和8米标高夹层平面按照两个标准层分别建模。夹层以上的结构主要承担轻型屋面荷载,荷载轻,故顶层钢柱与钢梁分别定义为门式刚架柱和门式刚架梁,采用支撑体系来保证结构整体刚度。支撑体系中的屋面水平支撑、系杆、柱间支撑等重要传力构件须在模型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