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贵春校长在2012年工作计划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23:2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郭贵春校长在2012年工作计划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郭贵春校长在2012年工作计划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郭贵春校长在2012年工作计划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凸显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引领性和示范性

——在2012年工作计划会议上的讲话

山西大学校长 郭贵春 二○一二年一月六日

同志们:

今年是2012年,是我们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十年前,在山西大学新百年的起步之际,我们召开工作计划会议,共谋学校新的发展。十年来,山西大学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教学型转向教学研究型,又转向研究教学型。现在,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已经明确列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十年后,山西大学迎来了110周年华诞。这所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高等学府,站在一个新的高地。面对人力资源大国向强国转变、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时代,面对提高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所有山大人的新期望,我们如何认识山西大学、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山西大学、怎样建设山西大学的问题仍然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回答好的问题。仔细回顾我们的发展历程,面对动荡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面对山西高等教育的现状,面对这几天大家讨论的话题,我们不仅要在具体问题上作出明确回应,更要作出战略回答,在战略上思考山西大学到底要怎么发展的问题。综合大家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我重点讲三个问题,第一,山西大学的战略地位;第二,山西大学的战略特征;第三,山西大学的战略出路。这些问题我们以往都有所涉及,但是还不够系统,不够整体。我们需要把它整体化、系统化,上升到理性高度。

一、要凸显山西大学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必须回答好山西大学的战略地位问题

高校战略地位,就是从全局性、方向性、预见性、竞争性的角度考察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臵和重要程度。对于一所大学战略地位的分析,是谋划学校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回答好这个问题。

(一)从历史看,山西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起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大学堂借鉴欧美办学模式,创办译书院,中外教师交叉上课,中西学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引领了山西、辐射了全国的大学教育。民国时期的山西大学,在全国高等院校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辛亥革命后,山西大学校逐步形成了文法工三科二学类六学门的综合性大学完备体系,教师崇尚自由讲学,学术问题民主争辩,被北洋政府确定为“国立第三大学”;抗战前,山西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个学院、20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毕业生遍布全国。解放后,作为晋察绥蒙唯一的一所最高学府,学校迅速发展。至1953年,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432人,教职工1078人,5年间毕业1432人,相当于解放前47年毕业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为山西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全国院系调整时期,山西大学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多家高校都与我校有着历史渊源。1959年,山西大学再度组建,成为山西省唯一的一所文理兼备的综合大学,也是山西省在联合国最早注册的高等学校。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大学逐步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水平大学。欣逢盛世的山西大学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2002年百年校庆之后,山西大学更是与时偕行,奋起超越,创造了历史上的新辉煌:实现了从“建设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向“建设国内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再向“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跨越,实现了从省属重点大学到高等教育“国家队”的跃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高水平大学。这个历史地位是宝贵的财富,是认清我们战略地位的重要一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省里的领导同志来我们学校参观,都对学校的历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刘延东同志、袁纯清书记、陈希副部长,视察山西大学的第一印象就是,山西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水平大学。我们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山西大学的历史地位,历史地看待我们的战略地位。

(二)从现实看,山西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显要的位臵

历经110年的拼搏与发展,目前的山西大学整体竞争力已跻身于全国3000多所高校的60到70位,在地方高校中稳居前5位,在山西高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具体的办学指标可以更加充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只是这样讲,更要列出数据,摆出事实。

学科建设方面,高层次学科发展平台是衡量高校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①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高校学科发展平台的最高标志。目前建在高校的13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共220个,研究院系统拥有82个)中,地方高校仅有8所每家拥有1个,部属院校有24所每家也只有1个,省部共建高校中只有我们和西北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15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地方高校仅有33所每家拥有1个,部属院校有14所每家也只有1个,省部共建高校中有12所每家也只有1个。在山西高校中,这两个层次的学科平台我们在文理科分别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在山西省只有山西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就是我们的地位。②学科发展平台的第二个层次是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支撑着第一个层次的两个平台,这不是每个国家重点学科都能做到的,因为全国高校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为67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合计289个,二者比例为2.3:1。另外,全国高校104个光学学科中只设臵6个国家重点学科,我们居其一。全国高校97个科学技术哲学专业、38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只设臵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我们居其一。这两个方面足以说明光学和科学技术哲学在全国高校本学科中的地位,而且持久的国际交流、深入的国际合作,使这两个学科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成为我校的两大品牌学科,在山西高校乃至地方高校中成为学科建设的典范。③学科发展平台的第三个层次是一级学科博士点。经过全国第十一次授权学科评审,按照新的学科目录,我们拥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相对位臵居全国高校25位;地方大学中只有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六所高校比我们多;山西高校共计4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我们占了32%,居于绝对优势地位。从以上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三个层次的学科发展平台确立了我们在全国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也为我们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夯实了核心基础。这个地位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而是我们多年拼搏才拿到的。

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质量之间的关系始终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的最重要关系之一。①本科生的数量。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本科生数既低于“985院校”平均数20138人,又低于部

属院校平均数17059人,也低于省部共建高校平均数20513人。在省内,我校本科生数位居山西省18所普通本科高校中的第10位。为什么要给大家分析这个数字呢?是为了证明山西大学的师生比是最有效率的,这就是为什么山西大学能够以比较小的办学规模,稳居全国排名百名之列的根本原因。从国内来看,高水平的大学,本科生规模都比较小,清华大学1万多人,北京大学一万多人,北师大一万二,浙江大学也降到了一万二,中国科技大学,按陈至立部长的话讲,是中国水平最高的大学,本科生才六千多人。再看世界顶尖的剑桥大学,本科生五千多人,研究生六千多人。所以,我们的本科生数量少是优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老师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我们在本科生数量上把握了一个非常好的尺度,是我们为什么有地位的重要原因。②硕士生与本科生的比例。这一指标是国内外建设研究型大学认可度最高的指标。这一比例我们学校是0.59:1,远远高于部属院校平均数0.35:1,高于“985院校”平均数0.41:1,高于省部共建高校平均数0.16:1,也高于许多部属高校,已经非常接近于国内著名的重点大学,比如南京大学硕士生与本科生的比例是0.57:1,中国人民大学是0.59:1,复旦大学是0.64:1。我省9所研究生培养高校硕士生与本科生的平均比例仅为0.18:1。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③本科生培养质量。我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其中光与原子物理教学团队为全国23个物理学类国家级教学团队之一,区域社会史教学团队为全国10个历史学类国家级教学团队之一。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发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1-2012)》结果显示,我校本科教学竞争力排在一般大学第5位,综合性大学第23位。相对位臵排在本专业前10%的有7个,分别是体育教育、物理、数学与应用数学、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排在11%—15%的有10个,分别是哲学、法学、音乐学、美术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化学、应用心理学、经济学、应用物理学;排在16%—20%的有7个,分别是社会体育、环境科学、戏剧影视文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历史学。三类共计24个,也就是说我校现有69个本科专业中有35%是“四星级”以上专业。④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发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10-2011》结果显示,我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在全国高校第62位,综合性大学第20位。相对位臵排在本学科前10%的一级学科有3个,分别是哲学、物理学、科学技术史;排在前11%—20% 的有5个,分别是体育学、艺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政治学。共计8个,占我校37个一级学科的22%。整体上讲,我校很好地解决了大学人才培养中数量、结构、质量之间的关系这一重大难题。

师资队伍方面,高水平大学的竞争说到底是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竞争。①教师结构。我校“十一五”末专任教师1311人,高于“部属非985院校”平均数的1250 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0.2%,与“部属非985院校”平均数50%基本相当,高于省部共建高校的平均数45%。②杰出人才。我校现有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军性人才中科院院士1名,数量排在全国高校第72位;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1名,数量排在全国高校第20位。在杰出人才队伍中,有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在省部共建高校中占有明显优势,与“部属非985院校”平均数基本相当。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4名,国家奖获得者13名,特别突出的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我校有17人,远远高于部属院校9.38的平均数,与“985”院校的平均数16.63基本相当,是“部属非985院校”平均数3.77人的近4倍。从相对平均数来看,山西大学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数量高于“985”院校。很多兄弟院校一个也没有,我们学校达到17个,这是值得骄傲的,说明我们的人才竞争力强。③创新团队。在高校人才队伍的团队建设中,“教育部创新团队”带有标志性,我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部属院校中有13所也仅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还有12所没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总体上看,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提高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支建设研究型大学必备的杰出人才中坚力量。从山西大学对山西高校师资的贡献来看,2007年到2010年,山西高校新增教师6383人,其中来自“985”院校的只有425人,占6.6%,来自“211”院校的1498人,占到23.47%,来自山西大学的1074人,占到了17%。也就是说,在山西高校新增师资队伍中,山西大学的贡献率占了17%,说明山西大学对山西省教育事业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凸显了我们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科学研究方面,科学研究越来越成为高水平大学赢得社会声誉和社会支持的最重要来源。①研究与发展人员。山西大学2010年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是“211非985”院校平均水平的1.13倍,是省部共建高校平均水平的1.3倍;研究发展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的比例0.95:1,“211非985”

院校平均为0.47:1,省部共建高校平均为0.41:1,说明我校相当比例的教师都在教学的同时进行研究与发展。我们有24个一级研究单位,各学院还有一大批老师在从事科研工作,从事科研的教师比例是比较高的。山西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没有一个未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而国内其他大学,包括高水平大学毕业的博士,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非常多。这说明我们不仅教师科研水平高,而且博士生的研究水平也很高,真正做到了“小学校、大科研”。②科技经费投入。山西大学2010年科研经费投入高于省部共建高校平均水平,政府资金、企事业单位、其它科研经费三者的比例为1:0.56:0.12,“211非985”院校的比例为1:0.66:0.12,211院校平均为1:0.52:0.08,省部共建高校平均为1:0.27:0.09,从以上四组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我校科研经费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经费所占份额高出“211”院校平均数10%,高出省部共建高校平均数25%,说明我校科研合作与社会服务走在了这两类高校的前面。③项均科研经费。山西大学2010年项均科研经费18.2万,接近“211非985”院校的项均21万,是省部共建高校项均10.2万的1.7倍。④发表学术论文。2010年我校在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总量462篇,与“211非985”院校的平均数463篇基本相当,是省部共建高校平均数223篇的2.1倍。如果我们将此类论文定义为高水平论文,那么,我校高水平论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40%,这一比例既高于“211”院校32%的平均水平,也高于“211非985”院校25%的平均水平,更高于省部共建高校16%平均水平。2011年6月,汤森路透对我们学校1980年至今的科研论文所做的分析显示:我校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论文从2004年开始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合作伙伴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20余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被web of science收录最多的学者,收录论文高达267篇;收录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为5.33次,平均每年的被引用次数达到440.56次,而且被引次数从2005年开始呈逐年高速增长的趋势,2010年被引近2500次,受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的关注。以上数据显示了我校科研成果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⑤国家社科基金。我校“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44项,项目经费415.5万元,覆盖了哲学、经济理论、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文学、语言学、图书馆学、体育学等11个学科。不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哲学学科5年共获得11项,全

国高校中仅有中国人民大学(16项)、武汉大学(15项),北京大学(13项)、南京大学(13项)、北京师范大学(12项)5所高校比我们多,而且差距很小;中国历史学科5年获得7项,全国高校中仅有北京师范大学(13项)、华中师范大学(13项)、中山大学(11项)、兰州大学(10项)、首都师范大学(9项)、中国人民大学(9项)、武汉大学(9项)、复旦大学(8项)、南开大学(8项)、河南大学(8)、南京大学(8项)、河北师范大学(7)厦门大学(7项)等13所高校超过我们。此外,语言学我们申请到6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24位;中国文学我们申请到5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41位。特别突出的是,2010年我校语言学与中国文学各争取到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标志着我校文科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新突破。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校2008—2010年共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项,其中物理学类22项,在全国高校中位列36位;生物学类14项,位列全国高校40位;化学类26项,位列全国高校48位;计算机类5项,位列全国高校69位;数学类8项,位列全国高校72位,都在百名之内,数量和排名还是不错的。以上各项科研指标充分反映了我校的科研实力,完全具备研究型大学的典型特征。根据武书连2012年的大学排行榜,我们学校排在第70位。这个排名指标主要分两部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中人才培养方面,山西大学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得分各占50%,说明我们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竞争力是相当的。科学研究方面,山西大学自然科学得分占46%,社会科学得分占54%,文理科的比例也基本相当,说明我们文理的结构也是合理的,是典型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的结构,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型大学的基础。

基础条件方面,基础条件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①藏书量。我校的藏书量是部属院校平均藏书量的1.1倍,是省部共建高校平均藏书量的1.2倍,是“部属非985院校”平均藏书量的1.7倍。②占地面积使用效率。我校占地面积使用效率(校舍总面积/学校占地总面积)为65%,既高于“985”院校的平均数49%,又高于“部属非985院校”的平均数51%,也高于部属高校的平均数50%,更高于省部共建高校的平均数41%。③教学科研仪器占比。我校教学科研仪器占比(教学科研仪器总值/固定资产总值)达到了22%,高于“部属非985”院校21%的平均比例。以上指标说明我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高绩效,这是研究型大学管理的必然要求。这些数据说明山西大学确确实实

是有战略地位的。

(三)从未来看,山西大学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将更加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山西大学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不跟风,不折腾,密切联系本校实际,在提升办学水平中推进办学机制的创新,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地方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在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地位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积聚了巨大的潜能。“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目标为山西大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小学校、大学科”的发展思路使得一批学科实现了与重点大学的错位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完整的学术梯队,具备了冲击国内一流学科的实力;“小队伍、大科研”的发展思路不仅催生了一批基础研究的创新性成果,而且形成了一个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强大网络;“多专业、小班级”的发展思路为具有山大特色和创新性精英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基础;创新人才津贴办法、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学术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一级研究单位建设、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盘活了学校的办学资源、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这一切都将成为学校未来高水平发展、充分发挥地方示范作用的宝贵财富。

以上这三个方面,都体现出山西大学应有的战略地位,这个战略地位就是具有地方示范性作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山西大学办这样一所大学,第一,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第二,符合山西人民的殷切期盼;第三,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设引领性的大学的要求;第四,符合山西大学发展的趋势。只有建设这样的大学,才能体现山西大学的办学地位,才能争得我们应有的话语权!山西大学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我们的办学目标,我们的办学目标也要反过来提升我们的办学地位。我们要有这个志气!

二、要凸显山西大学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必须回答好山西大学的战略特征问题

战略特征是学校战略地位的外在体现和集中凝练,也是学校选择战略出路的指南和规范。着眼于新的历史起点,为了进一步稳固并提升学校的战略地位,实现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回答好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特征问题。战略特征既是一所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性,又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根本目标的标志性显示。因此,应该

进一步明确。

在2009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会议上,我们曾就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做过分析,我们概括为八个方面:

1、有自己独特而清晰的办学理念。

2、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3、具有培养高质量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完善体系。

4、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5、结构合理的学科布局。

6、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

7、在继承中创新大学文化。

8、区域内地位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经过三年的建设,以上特征我们已经基本具备。那么,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根本,着眼于整体,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应该具有哪些战略特征呢?我认为有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具有充足的办学经费。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意味着我们与一般地方大学相比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满足更多的社会需求,产出更好的办学成果,也就需要更加优质的办学资源,需要有充足的办学经费作为保证,才能够满足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的筹资途径,充足的资金,或者说完善的筹资体系应该包括如下几种来源:①政府投入。从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投入仍是研究型大学筹资的主渠道,国家和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我们要通过省部共建高校、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两个发展平台,以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项目努力增加政府资金投入。②科研经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11计划”的实施以及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与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实验区建设都对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需求和机遇,我们要抢占先机,主动对接,争取科研经费取得更大比例的突破。③学费收入。学生学费尽管受制于国家政策,但是我们可以在国家政策的框架内,通过调整和优化各类学生之间的比例和结构,特别是加大继续教育、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合作办学的力度,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④社会捐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捐赠尚处于初级阶段,增幅空间巨大。我们要探索地方高水平大学获得社会捐赠的体制、机制以及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问题,逐步提高社会捐赠的数额。⑤技术转让。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必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我们要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健全奖励机制,提高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收入。以上五种经费来源都需要我们去努力争取,努力去开拓。

这些年我们学校的办学经费获得了巨大的增长,1999年山西大学一年 的办学经费是3000万,现在是7个多亿,翻了20多倍。去年我们购买实验设备的资金是6600万,过几年我们购买实验设备的投入估计要上亿。同时,跟重点大学比,跟发达地区比,我们科研经费的投入还比较少,学费收入上也比较低,在社会捐赠上还几乎是空白,在技术转让服务社会方面还有大量的空间。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好了,学校的资金还会大幅度的增长。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山西大学已经超越了初始时期积累和初始时期建设的阶段,很多学科发展的瓶颈已经不是经费和设备,而是体制的创新和思想的创新。中美大学校长团来山西大学访问,我曾经讲,我们国家还比较落后,山西更地处落后地区,希望他们理解我们的发展现状。一位美国大学校长就讲,其实咱们的条件已经比他们的好多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办学经费是不足,但是要看到现在办学经费已经达到七个多亿,约1.3到1.4亿美元,美国同样的大学投入是多少?他们的投入资金的实际效益跟我们差不多。所以,我们不能再用硬件的不足来解释发展面临的问题,要从更深的层次上,从体制和机制创新上,来审视我们的发展。

第二,具有优秀的领军人物。大学优秀的领军人物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指标评估,证明其能够带领团队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取得突破、获得重大效益的高层次人才。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名优秀的领军人物,往往能够带动一个学科、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甚至是一个产业的兴起。将才帅才短缺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瓶颈和难题,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学术领军人物成为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优秀的领军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一般来说应包括:①较高的科研造诣和国际化的学术视野。领军人才应该具备某一领域系统的、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是所在领域的顶尖人才,有着极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进取精神;具备开阔的国际学术视野和战略性的眼光,能够洞察所在领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善于把握科研机遇并准确判断科研风险。②驾驭协同创新团队的能力。适应“大科学时代呼唤大科学家”和国家协同创新的要求,优秀的领军人物必须区别于学术“尖兵”,必须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在自己的团队及协同创新团队中形成一种心悦诚服的影响力和心理认同感。③创建和凝聚科学学派的能力。科学学派作为一种成熟的科研组织或者学术团体,往往是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体系的孵化器。优秀的领军人物应在开拓

学科发展新领域、提出领域发展新方向、取得学科理论新突破、培养提携杰出青年学者方面,也就是在创建和凝聚科学学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我们要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必须争取每个学科,甚至每个研究方向都有这样优秀的领军人物。当提到山西大学时,就知道哪个学科好,当提到学科时,就知道哪个带头人好,这就形成了建立学派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正在起步,正在发展,正在走向这个目标,这很值得我们庆幸。希望大家朝着这三个方面去努力,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做到的。

与上述优秀的学术领军人物应有的素质相适应,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优秀领军人才的选拔标准应包括以下8个方面:①已有的原创性成果及其所开拓的创新空间;②已攻克难题所达到的科技领先水平;③领军人才的投入产出率;④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态度、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⑤团队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执行力;⑥精力集中程度和投入程度;⑦职业道德威信和个人信用水平;⑧社会责任、公众形象与公关协调能力。我们必须努力去发现、去挖掘、去筛选、去培养、去造就一批优秀的领军人物。

第三,具有突出的学术话语权。“学术话语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社会资源,是某一学者或学术群体在学术领域中话语资格和话语权威的统一。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这其中争论很多,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解释,简单一点讲,一流大学就是在众多的学科里边有众多的有学术话语权的大家。拥有并提高学术话语权, 推动中国从世界学术格局的边陲稳步走向中心,是我国“学术自觉”的深层要求。我们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研究必须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提出自己的“自律性要求”。作为权力的学术话语权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鉴定评判权。鉴定评判权是运用学术话语形式进行价值性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予以发布的权力。它表达了话语主体对实际影响的诉求。通过这一过程,话语主体确定了肯定与否定、赞成与反对、倡导或批评的判断,传递了“应当如此”或“必须如此”的信息,因而达成影响学术思想和行为的效果。第二,指引导向权。指引导向权是运用学术话语对思想和行动予以制约和规定,从而有效影响行动的取向及过程。其关键功能就是将思想付诸行动,使话语嵌入实践,将最初的假设、预言演变为符合话语主体意愿的行动取向,使学术话语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第三,行动支配权。行动支配权是通过学

术话语,对实践领域形成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从而达到对实践行动过程支配和控制之效果。话语主体以学术的方式对行动做出概括和解释,区分实践行动的合理类型与不合理类型。在我们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三种类型的学术话语权都需要确立和加强,而鉴定评判权尤为迫切。

学校的学术话语权来自于各个学科的话语权,而各个学科的话语权来自于各学科代表性人物的话语权。主要包括:①院士、学部委员。两院院士、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分别作为我国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学术称号,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有着较高的指引导向权,并因此有着较高的鉴定评判权。②评审专家。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及项目、人才项目、科研奖项、学术期刊等各类评审专家通过对学科及学术资源产生直接的主导作用或施加影响而发挥学术鉴定评判权。③全国性的学会负责人。全国性的学会理事长,包括理事都可以将自己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影响于所属的学术共同体,从而达到发挥学术指引导向权的作用。④大会报告发言人。我们的学术队伍通过在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活跃于国内外的学术舞台上,使得各个学科都能听到我们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声音,潜移默化地增强我们的行动支配权。以上四类学术人才要通过各自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我们的学术话语权,逐步达致学术话语制高点。为什么山西大学二级教师的评审用定性标准而不是定量标准?因为定性评价实际上就是话语权的评价。同时,一个大学的行政话语权也是建立在学术话语权之上的,有了学术话语权才会有行政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头衔就是话语权,所以我们一定要争取话语权,争取更多的头衔,要把话语权作为我们的战略特征去争取。

第四,具有丰富的标志性成果。对一所研究型大学来说,所谓标志性的成果,就是制定和提出标准的成果;所谓标志性的人才,就是有话语权的人才;所谓标志性的项目,就是创造或研发标准的项目。以上三个“标志性”的核心,或者说后两个标志性都将凝结在标志性成果上。这个标准也许有点高,有的同志说做不到,但一定要提这个目标,努力去实现。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要求每个学科都要有源源不断的标志性成果涌现出来。如何做呢?①创新思维转换。标志性成果产生的前提是我们的创新思维要转化,要从“继承性创新”向“突破性创新”转变。在科学研究中,继承性创新是一种纵向创新,也就是在别人研究基础上做纵

向挖掘,或者为别人的研究提供个案支持,短期很快就能得到既有话语体系的承认,但很难取得重大成果,甚至还会被别人的概念和话语牵着鼻子走。突破性创新则意味着脱离既有的概念系统和范式,依靠全新的经验和概念在一个更高的知识系统中研究问题。虽然短期内不会被既有知识体系承认,但一旦产生突破、进入到更高的解释体系,则学术议程的设臵能力会大幅提高,创新会形成放大、连锁和倍增效应。②抓住科技革命和文化繁荣发展的战略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纷纷将复苏希望寄托在即将来临的新科技革命上。温家宝总理在《求是》上发表文章说:“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在这样一个新科技革命的“拂晓”时期,谁能提前判断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进行前瞻和重点部署,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与国家面临的形势一样,我们必须抓住新的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在不同学科及其交叉领域,由“跟踪者”转变为“引领者”,充分展示我们的实力和水平。希望在座的同志们认真研究机遇,领悟机遇,抓住机遇,实现机遇。③实现标志性成果的可持续发展。标志性成果不能是我们自封的,必须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标志性成果不能是偶然的,必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序列;标志性成果也不能是个别学科的事,必须成为全校所有学科的共识。因此,我们必须在不断提高学术成果水平的基础上,在国家自然科学三大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山西省自然科学进步奖、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其他省部级奖励上,在能够带动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新技术或文化产品上,在能够产生标准和重大学术影响的科研论文上形成标志性成果竞相迸发的繁荣局面。

第五,具有创新的大学文化。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建设途径,我们讲得已经很多了。那么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强有力的大学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所形成大学制度建设的优良传统。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国经历了30年快速发展,正在逐步稳定发展,调整结构。高等教育发展到现在,也到了沉下心来,调整结构,提升水平的阶段,我们一定要冷静,沉住气,调整好内部结构,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着眼于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充实以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长期以来,与其他领域的改

革进程相比,高等教育的改革相对滞后;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之后,开启了大学深层改革的新阶段。第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主题是体制机制改革,直接针对大学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有待大学在改革实践中予以破解;第三,国内高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代表性的像北京师范大学的学部制改革,南开大学的博士生培养淘汰制,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招生计划申报制等等。第四,强劲的大学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势头形成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必然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主要应体现在以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上。我们的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①体制机制改革要贯穿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可以说是大学管理中的一条“铁律”,无论我们的组织结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内部管理,包括大学文化建设本身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体制机制改革。②体制机制改革要贯穿于学校建设的全过程。体制机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要想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必须始终以发展的眼光严格审视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才能保持我们创新和发展的活力。③体制机制改革要注重整体的协同性与和谐性。我们的体制机制改革是全局性的,又是全面性的,而全局性和全面性的改革向来是高风险的,这种风险多数时候不是改革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多项改革之间的不协同、不和谐造成的。因此,我们越是强调改革,就越要强调改革的协调与和谐。④体制机制改革要与学校自身的文化传统相契合。体制机制改革是最高层次的创新,照抄照搬和简单的模仿往往是失败的,至少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所以我们的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是建立在遵照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深入研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改革和创新。

以上五个方面的战略特征,前两个特征是要夯实我们的硬实力,后三个方面是要提升我们的软实力。这五个特征就是一所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轮廓。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抓住这五个特征就抓住了山西大学的根本,就抓住了山西大学的战略特征、战略目标、战略特性。我们将这五个方面的特征做到位,做突出,做显著,山西大学在区域高等教育、在地方高等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就会更加凸显,在整个

高等体系中的地位也将更加重要。

三、要凸显山西大学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必须回答好山西大学的战略出路问题

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来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从我们学校面临发展的新机遇来看,凸显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就意味着要不断追求学校的新发展,不断争取目标的新突破。山西大学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量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只有质量的提升才是真正的变化,也是我们首先要追求的。当然,这个质量是结构、规模、水平、效益协调发展的质量。不同发展时代,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观,但任何的发展观都必须放到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中去评价。所以,质量应当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质量。我们必须围绕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根据学校的整体部署,以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规划的实施。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校治理、校园环境、办学资源等方面做出明确的战略选择,使各个方面相互支撑,形成促进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新格局。

(一)要凸显引领性和示范性,必须把学科建设做大

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需要我们继续贯彻“小学校、大学科”的发展思路,坚持“高原支撑,高端引领,资源集中,结构优化”的原则,着力提升基础学科,强化应用学科,扶持新兴交叉学科,扎实推进优势学科内涵建设,把学科建设做大。为此,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适应学科建设的新要求,在一级学科建设上下功夫

去年4月份,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颁布后,二级学科的限制基本不存在了,要按照一级学科进行建设。高校有了很大的学科建设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这就为我们在一级学科下面凸显特色留足了发展空间,给了学科发展一个新的“助推器”。当前山西大学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一级学科的建设,其意义不仅在于一级学科本身,而且按照国家政策,将来高层次学科平台都必须以一级学科为基础产生。一级学科的建设,包括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涵盖了山西大学的所有学科。现在我们许多一级学科还不像一级学科,而是一个“大教研室”,一个“大课题组”,只是在形式上实现了一级学科化,没有做到一级学科体系化。也就是从形式到内容,从外延到内涵,一级学科建设的任务都非常重。换句话说,现在

形式已经“一级学科化”了的山西大学,还没有真正的“一级学科”体系,我们要把这个体系真正建立起来。为此,我们要做好如下十项工作:①学科形态的完善。就是要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是一个完整的一级学科形态,从招生简章、学院网站到建立一级学科学术委员会、一级学科协调小组,再到实验室建设、团队组织、科学研究都要符合一级学科的模式。②学科建设目标的重新确立。这次学科目录的调整是全国性的,全国各个高校所有学科的建设目标都需要调整,我们的学科带头人要密切关注重点大学学科建设的动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各自的学术委员会讨论、论证、调整并重新确立自己的建设目标。这方面,我们要做到四个明确,一是要明确世界范围内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及整体趋势。二是要明确本学科发展的参照学科以及与参照学科的比较优势和差距。三是要明确本学科实现发展目标的突破口、时间表和方案图。四是要明确实现建设目标的关键措施和办法。各个学科的带头人和学科团队一定要对四个明确做到心中有数。③研究方向的整合。各一级学科要以“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取代传统的“二级学科名称”的约束和限制,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方向的设臵就要考虑两个方面的结合:第一,综合性强的方向,要能够容纳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人员进行联合攻关;第二,具体性强的方向,要越微观越好。这样更容易深入问题,在更尖端的问题上有所突破,形成高水平特色。也就是说,学科方向的整合应既能促进本学科领域向纵深发展,又要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与交叉。④人员规模的确立。按照一级学科建设的规划,我们的学科带头人要认真分析学科发展的目标和基础,合理规划团队规模的发展目标。从整体上看,与国内外重点大学相比,我们目前多数一级学科的规模都偏小,但是也不能盲目发展,无论是引进还是培养都要立足高端。⑤人才培养的规划。一级学科建设给人才培养带来的变化是根本性的,不仅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目录已打通,而且需要更宽口径培养,各个学科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科结构的变化,尽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新培养方案。另外,人才培养的规模也需要重新核定,各专业、各种类究竟培养多少学生合适,也需要科学测算。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要明确。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国家“2011计划”的即将出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需求,都对各个学科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尽快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⑦国际交流 的拓展。学术话语权具体到学科建设上就是要争取学科话语权,学科话语权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充分吸收一切文化中的精华,使我们的学术话语始终处于开放的、对话的、交流的状态。而要构建和保持这样的话语体系,就必须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科话语不断更新,适应新形势、新问题、新思维、新战略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学科话语体系才能是鲜活的、旺盛的、增长的,而不是僵化的、沉寂的、机械的。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国外同行界的相互结合与交流,是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但要真正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要通过“相互对话、产生影响力、具有话语权”三个阶段。所以,必须建设好人文社会科学的软环境和软实力,即解决好“学术生态”的问题。⑧实验及教学条件的整合。一个学科,所有的特色方向都要发展,至少要有3到4个方向,才有前途。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打破二级学科的界限,从一级学科的角度去整合实验及教学资源。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及教学设施都要做出大幅度的调整,要坚决打破原来按照二级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在一级学科的框架内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调整。⑨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不仅是发展新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生物光子科学技术中心,是研究生物和医药中的光和辐射、生命科学和光子学的交叉领域,中心汇集了来自世界一流大学、国家实验室的100多名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医生和工程师开展研究,做出了很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培养了很多人才。日本的东北大学交叉科学国际高等研究中心、名古屋大学工学研究生院和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生院也是交叉学科建设的典型范例。早在2O世纪8O年代,钱三强先生就指出学术发展即将进入“交叉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的交叉学科发展的都很好。去年,我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草生物学、美学、言语交际学等交叉学科博士点已经通过论证,成为学校交叉学科建设的范例。我有一个体会就是“小交叉,小出路”;“大交叉,大出路”;“不交叉,没出路。”关键是我们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洞察力。很多突破性的东西要通过交叉来实现,这种交叉是各种各样的,包括学校和企业,学校和政府,学校各学科的交叉等等。我们要继续加强学科交叉的广度和深度,跨一级学科或学科门类开展合作教学与研究,不仅要在“形”上做文章,“质”的层面也要上去。既要在本学科交叉,也要跨学科交叉,既要邻近

交叉,也要远距离交叉,既要简单交叉,也要复杂交叉。总之,多形式交叉、主体交叉,把交叉真正搞上去。科技处、社科处牵头,组织各个学院、一级研究单位多开展一些活动,多合作一些课题,多分享一些经验。⑩运行机制的完备。要适应新的学科形态的需要,建立健全一级学科运行的规章制度及运行机制。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一级学科内部的学院、研究所、研究中心等若干机构之间的协调。处理好一级学科内部各个子机构之间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在突出科学研究协同创新的今天,连自己内部的关系都协调不了,谈不上发展。与此相联系,各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总负责人及其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要制度化、规范化。重点办、研究生院要建立学科负责人制度,对学科负责人做制度化的规定,谁做这个负责人谁有话语权,有话语权就要承担这个责任。同时,各个一级学科要配备1—2名兼职或专职的学术秘书,保证各个学科的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协调性和内聚力的强化,提高学科管理和建设的水平。当然,不同学科的管理方式可以由各个学科的特点来决定,但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能是必须努力的。

以上十个方面的工作说到底是一级学科建设如何规范的问题。2012年我们要启动“山西大学一级学科规范化建设工作”。2012年,就是山西大学“一级学科规范化建设年”,由重点建设办公室来抓,将以上十个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在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各个学科的发展实际,有序推进。因为从整体上讲,山西大学的学科建设正在走一条由“争取平台”(博士点)到“提高水平”(办出成果),再到“打造特色”的过程,这是符合规律的。现在,有的学科是在第二阶段,有的是在第三阶段,还有一批处于第一阶段。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科,要有不同的发展思路来引导。

2、围绕转型发展,在建设好应用研发平台上下功夫

未来一个时期,学校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导向就是要紧密联系国家尤其是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对应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山西主导产业需求,支持一批应用型学科的快速崛起,为山西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支撑。

从去年开始,山西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持办法与以往相比有三个明显的变化:一是重点学科经费以大科研项目立项的方式进行支持;二是科研项目必须与山西省主导产业相对应;三是科研项目必须与企业开展实质性的合作。而且这样一种支持方式会成为以后省级政府对高校支持的主要

方式。这种变化带有很大程度的外在性和强制性,我们所有的一级学科博士点要想获得支持,就必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的重点建设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各一级学科的带头人要尽快转变观念,主动适应这种支持方式的变化,并以此为契机,搭建我们能够承担应用性项目的四大平台。①建设校内应用研发平台。2011年省重点学科项目申报过程中,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将校内应用研究力量基本上集中在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上,在开展应用研究的过程中,项目总负责人和各子项目负责人要有意识地搭建相对稳定的应用研究平台,逐步理顺平台运行机制,为我们应用研究的拓展奠定基础。当然,以后新增的一级学科博士点项目也是同样的要求。去年申请山西省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有的学科设计的好,有的学科若干方向缺乏有机的统一和整体性。在以后的申报过程中,必须注意,拿到了,还要建设好。②与企业共建应用研发平台。去年的项目申报虽然强调与企业的合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的基础比较薄弱,合作的范围比较狭窄,合作的纽带不够紧密。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与各子项目负责人要逐步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力争与企业共建实体性的应用研发平台,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管理学部”经过一年的调研和精心准备,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希望尽快推进。建议管理学部成立“中小企业研究院”和“煤炭产业研究院”,提高学校对山西企业和行业的综合研究与服务能力。③与科研院所共建应用研发平台。在长期的学科建设及科研合作过程中,我们的许多学科与省内及驻晋科研院校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项目负责人及子项目负责人要将原有的合作向应用研发延伸,尽快建立实体性的应用研发平台。④与地方政府共建应用研发平台。在项目申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地市及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和需求,我们的学院和学术带头人要以本次项目合作为契机,搭建校地应用研发平台。建设好四个平台,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转型跨越做贡献。重点建设办公室要加强协调和支持,调动全校的应用研发力量,逐步形成以一个学院为主、多个学科参与的,与地、市、县开展全方位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新机制。

3、创新管理模式,在推进学科建设科学管理上下功夫

建立更加规范的学科管理体制,是走向现代大学制度化管理的组织基础。推进学科科学管理总的要求是:整合山西大学所有学科的分类与分层,要明确定位,确定合理职责,建立合理的权力分配机制,不断使管理重心

下移实体化。同时,进一步强化团队的建设机制、开放与竞争机制、组织制度与约束机制、目标引导与考核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等等,要不断地落实到位,特别是要在可操作性上力求“精准”。①推进学科建设机制体制改革。改革重点有两个方面:第一,各个研究中心之间、研究中心与学院之间如何相互交叉、沟通与融合?它的协调机制是什么?第二,机关处室的职能如何充分到位,如何制定可操作的、可监督的措施?它的组织协调机制是什么?以上两个方面的协调机制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但是随着学校学科建设模式的变化,现有的协调机制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去着力解决。重点建设办公室要把学科建设机制体制改革作为2012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和制度。要在重点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各个层次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学院、研究所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和教师代表的意见,形成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并且要大力度推进。②建立科学的学科评价机制。我们现在的评价体系还不能满足从一级学科的角度进行学科评价的需要,建立科学的学科评价机制,要体现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体现绩效的理念。各个单位、各个学科 “科研效率”、“人才培养效率”的提高,要作为基本的评价标准之一。有的大学排行榜进行了各个大学的“效率”排名,这是一个信号,将来各个大学都要往这个方面去办。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一定要把我们体制机制搞好,否则就没有竞争力,我们这几年体现出的优势,就在于有个好的机制,要进一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还要靠机制创新,这一条要抓好。二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不能仅仅是发表多少文章、获得多少奖项或取得多少成果,这些都是表现形式,是定量的方面。其根本在于该学科在学术界中的认同度及话语权,也就是学科定性的方面。一个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性的学术价值观,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用这种具有特色的学术方法论的价值观去统领整个学科的发展,才是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科学的、一致的一级学科。所以,具有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价值观是一个学科真正成熟的表现。由此可见,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学术话语权的形成,必须有共同的具有方法论特色的学术价值观,这是一个学科创新的基点。所以我们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确定一个学科发展的价值观。否则你只是照搬别人的东西,永远不会创新。三是要调节学科差异。学科内部绩效评价与同一学科排队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科差异的调节,要在评价系统上做调整,不

能以一个尺度来评价所有学科。不同的学科对学科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成果体现的方式和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以同一杆标尺来衡量所有的学科,显然是不合理的。发展规划处要按照以上三个原则设计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科建设的功能与成本进行分析和测定。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专家组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综合评估学科建设效益。③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在长期的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与管理经验,面对未来更加艰巨的学科建设任务,需要将我们的建设经验和规章制度梳理、提炼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可资借鉴的管理模式。系统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理清学校与学院之间的职责。要理清究竟学科建设的哪些方面和哪些问题是需要学校层面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学院和学科内部就可以自行解决的。二是要界定学校和学院的协调机制。我们通过重点建设办公室来协调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难题是我们的一个创新,也是我们的一个成功经验,重点建设办公室要在完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将其制度化。三是要明确基层学科建设模式。研究生院要深入各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召开学科建设经验座谈会,在总结各自建设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几种基层学科建设和管理的模式。我们通过这三个方面,加强学科体系的建设,提升学科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学科建设的形式和学校发展的局面。希望重点办根据会议精神,认真落实。

(二)要凸显引领性和示范性,必须把精英教育做深

人才培养始终是一所大学发展的首要职责,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大学最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核心问题,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精英教育做深。

1、树精品意识,育精英型人才

本科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体组成部分,办好一所大学,没有高水平的本科生教育是不行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优秀本科生生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彻底地发挥出来。在本科生的招生和办学上,走“高水平、有特色、小规模”的路子。2011年8月份,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讨论了一系列即将出台的文件。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①牢固树立本科精英教育的理念。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相适应,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必须定位在高层次和高起点上,我们的本科教育应该培养未来能够在社会各行各业中起引领作用的精英人才,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知识、能力、素质俱佳,有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中坚。我们培养精英的本科教育定位必须很坚定,不能受校内外各种短期和短视的思潮影响和干扰,不能动摇。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规范化必须有严格的形式规定,但是,如果规定制约了人才的成长,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在教育体制中进行改革,用制度创新引领精英教育。我建议把“用制度创新引领精英教育”作为山西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鲜明口号。怎么做到制度创新呢?我讲这么几点:一是要实现真正的学分制。以学分修习制度取代严格的学年学习制,增强学生的选课自由度,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知识架构。我们真正的学分制要以选课制为核心,以导师制为保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当然我们不是一下子铺开,而是逐渐实施,一个学院一个学院逐渐去做,如果我们做到了真正的学分制,山西大学就上了一个大台阶。发挥教师的潜能,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拓展“初民学院”实验班。我们现在还只有一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要逐渐涵盖其他学科,把试验区做大。重点办、教务处和相关学院要探索建立生化环、政经法等校级试验班,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拔尖学生的培养为突破口,形成山西大学的“人才培养特区”,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前期培养着眼于建立宽厚的学科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后期培养以规范严谨、精炼优质为目标,着重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三是要加大自选专业的力度。与推行真正的学分制相配合,要加大一、二年级学生“自选专业”的力度,把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调整到他们自己有兴趣的发展方向上,推动特色人才的培养。在《中国研究生》杂志上,几乎每一期都能看到山西大学学生的文章,有些文章很有水平、很有见解、很有文采,原因就是我们本科教育的水平高。他们在本科期间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是要推进个性化教育。精英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问题,要进一步探索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体系、结构和管理系统,形成山西大学本科生教育的特色。我们可以尝试允许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自主设计具有独特知识结构和特别专业课程的学习计划;尝试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设臵“个性教育模块”,学分占到

10%左右;尝试要求学生跨学科专业选课,并作出明确的学分要求。跨文理学科,还可以给高一点学分,比如,文科的学生选理科的课,理科的学生选文科的课,给四个学分,选相关学科的课给三个学分,选本学科的课两个学分。按照这个思路制定具体的办法。2009年,四川大学就开始实施“双特生培养计划”,专门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的人才。个性化发展的一个可能状态就是某些学生的“偏科”现象,这需要我们在制度中探索一些适合培养“偏才”的规定。③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与教学是直接触及学生、影响学生的教育活动,教育改革不真正进入课程层面,不真正转化成教学实践,就不能真正惠及学生,改革目标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要做深有特色的本科精英教育,必须花大力气搞好课程设臵。一是要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强化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领域中获得广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为目的,按照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原则,参照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比较成熟的通识教育课程设臵,构建符合我校实际、体现我校特色的精英教育大类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要求学生在各个领域选修一定的学分。二是要构建立体化的选修课程体系。选修课重视学生发展的个性需求,突出了课程的选择性,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非常重要。在课程的内容上,我建议开好三门课。第一是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创造力。哈佛大学2008年发布的《特别工作委员会艺术专题报告》提出,哈佛大学必须使艺术成为这所大学认知生活的组成部分。因为,与科学、人文一道,艺术——既是体验性的又是实验性的——是无可替代的知识手段。要永久地将艺术臵于大学生活中的正确位臵上。艺术修养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乔布斯传》的作者就指出,把人文与科学建立在个性化的基础上,把个性化、理性化、人性化结合起来,是现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我们常常讲创意技术的教育是当代科技技术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源泉。而创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艺术的灵感和修养。比如,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就是形式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结合,计算逻辑的自然化和自然逻辑的计算化都需要艺术的灵感,没有这个灵感,在科学技术上就不可能有大的创新。为什么目前中国创新程度不高?因为没有这个环境,温家宝前不久在浙江调研的时候指出“中国要出乔布斯,中国要出苹果”。讲的非常好,但是

条件在哪里?没有艺术修养,没有灵感,哪来的创意。所以一所综合性大学,必须开设一门艺术课程。我们一定要把艺术教育作为山西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来抓,体现我们的改革方向,体现人文素养,体现精英教育的本质。第二是 “统计学”课程,让学生学习建模方法、分析方法,为将来的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训练。统计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对科研人员的良好训练。现在发达国家申请重大科研课题,常常要求有统计学的专家参加,否则就被认为结构不合理。这一点对文科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没有数学常识,只靠语言描述,体现不出强有力的逻辑,是人文社会发展一个重大的缺陷。现在很多文科的老师自然科学的基础太差,是出不了高水平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科学生没有统计学常识,没有量的观念,是不行的。比如社会学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人口统计,很难开展科研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统计学的训练。初民班不上数学课不行,即使不上数学课,也要上统计学课程。我们要把数学学院、物电学院的高材生免推到文科的学科去,比如管理、经济、政治。理科的学生也一样,学生物化学的,同样要学习统计学。第三是“创新思维训练”选修课,加强创意教学,因为大学在创新上的最大贡献在于训练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一切形式的创新”。教务处要把“选课中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障选修课教学的良性运转。三是要构建多样化的网络课程体系。网络课程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协作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传递知识、储存信息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已经成为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将在5年内在网上开设6000门免费课程,这对我们的教学既是补充,也是挑战。要加快网络公开课程建设的力度:国际课程;国内高水平大学课程;特长课程;高水平讲座。这四类课程、既有基础性课程,也有发展性、创造性的课程,要实现不同性质课程的有机结合。通过这四类视频课程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的机会和平台。现在,国外一些大学视频的课程在网上都可以看到,但是我只知道物理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外著名大学的视频课程,别的学院还没看到,这个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做技术配合。四是要加强“本科教学工程”标志性项目的争取。争取两个方面的突破和发展:一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部属院校平均14个,“985”院校平均19个,部属非“985”院校平均10个,省部共建高校平均8个,我校是4个,差距较大),二是国家级教学团队

(部属院校平均为6个,“985”院校平均为8个,部属非“985”院校平均为4个,省部共建高校平均为2个,我校2个,并无明显优势)。④推进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生人数在16人以下的课程占了课程总数的73%,休斯敦的莱斯大学,正是因为采用小班制教学,其学术水准和教学质量登上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佳大学排名榜前20名之列。推进小班化教学是学校“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教务处和各个学院要认真借鉴国内外高校好的做法和举措,安排高水平的教授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小型研讨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些学院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但是一对一的培养还是要加强。牛津大学在8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导师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每周至少同导师见一次面,讨论论文或者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获得了很多新鲜的思路。面对钱学森之问,李政道在梳理钱学森的成长历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培养创造科学和发明技术的人才,需要如钱学森先生和他求学时代的老师冯•卡门教授“一对一”的精英教育经历。而且李政道本人也是这种精英教育的受益者,他说,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尽管费米教授当时非常繁忙,但是每星期都要花上半天时间给他做“一对一”的教导。当然,“一对一”并不是一个老师只能带一个学生,而是一位导师可以辅导三四位学生,但必须抽出时间实现“一对一”。希望教务处、研究生院对本科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要在集体授课、集体讨论、学术交流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按照“一对一”的核心要求,认真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勇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他们自由地探索、自信地表达、自主地实践。关键是把操作办法拿出来。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学生是应对激烈社会竞争的法宝,有创新,才能有创意,才能有创造。培养创新素质,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没有想象力是不行的。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要做好两个工作:一是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借鉴国外一流大学,像英国剑桥、牛津的做法,将少数“学生公寓”改叫做“书院”,比如求知书院,竞争书院等。学生公寓书院制,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使书院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养成、自我管理的场所,成为实体性的通识教育场所。我们可以先做试点,学工部和后勤管理处共建,拿出经费支持部分学生公寓实行书院制,搞一套导师进书院的

制度,创造文化发展的氛围。这样,大学的社会文化载体就会更加鲜明,也易于把大学文化做实。团委、学工部和各个学院要统筹规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各个学院的特色,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搭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设立“大学生创新奖学金”,鼓励本科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参照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做法,任何本科生都可以向任何教授申请参加研究工作,帮助学生熟悉基本的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智慧。各个学院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英语辩论赛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搭建有效的活动平台。⑦强化实践教学。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人文社科类不少于总学分的20%,理工农医类不少于总学分的30%。还将建设100个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1000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务处和各个学院要把实践教学贯穿于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各个环节中,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专业教学、学生就业结合起来。在观念上要转变,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臵。在基地建设上要加强,教务处、各个学院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拓展校内训练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发挥学、研、产的资源优势,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机制上要创新,要建立“精品课程、优质教材、品牌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基地+教学名师、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三位一体的创新活动机制,强化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完善实践教学的网站,设臵在线答疑、实践论坛等板块,使师生能够随时在线交流、讨论;在学分体系上要完善,教务处要制定《山西大学实践教学学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毕业生实践教学学分要求,并作为独立部分纳入毕业生成绩单。在形式上要多样,实践教学可以是社会调查、专题调研式的“项目化”的教学,也可以是实习等“体验式”的教学,还可以是创作、读书等“学习创作型”的教学。⑧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方面,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还要加强。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识别机会、整合资源、将创意付诸实施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已经成为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创业生力军,开发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目前,美国已有超过1600所高校开设创业学课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研究体系。到2009年,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

高新技术公司,46%来自大学生创业。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体引导,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学工部、教务处和相关学院研究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公选课,面向三、四年级的学生开设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必修课。探索建立“课堂教学、专题培训、竞赛活动、模拟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把创业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等环节。二是点滴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创业品质。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坛”,邀请校外专家、企业家、校友,举办各类创业讲座、报告会,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三是目标激励,催生学生的创业行动。一项以17所高校学生为对象的创业调研报告显示,89.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经历。学校要提供启动资金,建立“虚拟注册、真实经营”的创业平台,在创业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四是功能优化,以社团文化培育创业精神。山西大学有77个学生社团,既是跨学科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我们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要把社团文化的创业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我建议团委成立一个“山西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把学生社会联合会做强、做好、做大,进一步加强各个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社团文化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山西大学自行车协会的社团文化搞得非常好,他们骑自行车开展活动,前面飘着山西大学的校旗,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把社团的宣传工作搞好,让社团成为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一个闪耀的起点。学生会对今年入校的2950多名学生做过一个调查,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愿意申请到学生会做工作,我感到非常高兴,要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同时,把创业教育、创业实习基地与学生社团建设协调起来,将我校的“社团文化”朝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具社会实践价值和意义的方向推动,使这些社团真正成为山西大学许多大学生一生中最闪亮的人生起点。⑨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焦点。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性。我们现在国际化强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国际化的水平不高。要加强教师出国留学、培训、访问的力度,把国际交流纳入教师晋升考核。北大清华的学生出国的动力很强,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教师都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学生受老师的影响,也渴望出国。而我们许多老师,自己没留学经历,也不去鼓励学生出国,我们的学生,不愿意考雅思、考托福,国际化程度怎么可能提高呢?所以,首先要推进教师的国际化,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每个学院都要把推动教

师队伍的国际化作为提高教学本科质量的重中之重,每个学期请一两名国外教师讲一门课,创造环境,让学生扩大国际化的视野。现在我们也在抓双语教学,但是力度要加强。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有国际眼光、综合眼光和比较眼光,研究型大学里真正卓越的教师并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从智力上挑战学生,创造环境,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有效地引导学生。二是加强课程设臵的国际性。建立国内培养与国际培养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原版教材的使用。教务处、各个学院要丰富小学期的形式和内容,在有条件的学院搞一个“国际化小学期”,实行全英文教学,这也是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请“百人计划”的专家,用全英文给学生讲课,把特色教学和国际化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国际化发展。其实我们现在本科生的素质是不错的,科哲中心用全英文讲了两门课,硕士生基本上都能听懂,而绝大多数主动交流的学生都是我们学校毕业的本科生。三是加强学生培养的国际性。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在全球化经济和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没有国际性是不行的。外事处要积极扩展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接受国外的教育。我建议外事处和各个学院联合搞一个“中外学生学习计划”,给学校里每一个外国留学生都找几名中国学生当老师,这样既有助于留学生快速地融入我们的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学生对国外的了解。刚才就本科教学讲了这么多意见,教务处要认真的梳理一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操作化,使山西大学的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上一个新台阶。另外外事处的职能要全面加强和转化,要拓展平台,为本科教育国际化服务。

逐步增加留学生数量。外事处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利用校际交流、海外孔子学院、“来晋留学政府奖学金”等多种渠道,采取学校设臵优秀留学生奖学金、鼓励非学历留学生申报攻读学位等吸引措施,增加长短期留学生数量。优化对外汉语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进一步扩大孔子学院的办学影响。力争亚美尼亚、美国的孔子学院每校每年都有新的突破。选派我校武术、国画等方面的优秀教师赴孔子学院任教,开设具有中国特色、山西特点的课程,初步形成面向亚美尼亚和美国学生的课程体系。通过争取孔子学院总部重大项目、短期班学生互访活

动、“三巡”活动等形式,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2、强化分型分类培养,育多样型人才

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参与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宝贵资源,是我们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力量。同时,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使命和角色在不断调整,必然要求我们研究生培养机制随之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我们要把力量凝聚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上来。①营造多元、宽容的课堂生态。生态化是当今一种重要的思潮。用生态观点来审视课堂,就是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课堂教学,分析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良好的课堂生态具有系统整体性、稳定平衡性、动态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良好的课堂生态有助于形成一种有张力的师生互动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我们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一是营造高雅学习环境,提升课堂文化品位;二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形成创新实践的课堂环境;三是改善师生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四是突出学生主体,构建以生为本的自主课堂;五是注重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目的就是加强课堂生态的管理,建立健康和谐的课堂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课堂生态的功能。②优化教学方法。方法最为核心的作用就是要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的教师要把教学视为自己思考和研究工作的直接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学生思想方面的训练,也要注重学术素养的培育。在硕士培养阶段,教学方法应以学术研讨、师生学术报告为主,注重传授学科知识的核心思想,缩减一些不必要的课程。通过“问题定向教学法”,让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获得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更多关于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导向教学法”,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小组协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交换思想,增长见识。在有条件的培养单位,探索实行院所结合的“两段式”培养,学生有一年或两年的时间是在学院集中学习,剩下的两年或一年让学生直接深入到研究所、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在硕士研究生中,特别是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推广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进行远程教育。因为未来教育业、出版业、电视网、图书馆、博物馆将合并到知识产业中,所有知识产业结构将创造相同种类的产品,大学将不再是校园业,而是成为

教育业的一部分。③加强培养过程的协调。目前,我们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的监管还需要加强,以更好地适应按照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要求。我建议各一级学科成立一个虚拟的研究生部,在一级学科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加强研究生教育,对研究生课程设臵、名额分配、导师组指导,论文答辩等工作进行协调和管理。这个研究生部可以和一级学科协调小组一致,也可以分开。各学院、研究生院要加强对研究生学习过程的督导,建立与分型分类培养相适应的监控体系,更好地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④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在应用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全面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从政府和企业聘请一些杰出人才来做校外导师,真正把双导师制的作用发挥出来。双导师制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来源上的多元化,同时也在于指导作用上的多重性,学校的导师侧重于学术、知识方面的指导,校外导师的主要作用则侧重于职业规划,实践经验的指导,包括让学生到他们的企业和机构去,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需求。导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引导学生自治、自学,让学生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提问,培养学生学习、获取、整合知识的能力。⑤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时代使命,近年来,教育部开展结构调整,加大了专业学位的发展力度。对于山西大学来说,研究生培养的结构性调整,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明确培养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由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来共同承担的,而不仅仅是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上讲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锻炼出来的。学校要发挥好管理平台的作用,发挥好融合资源的作用。我们要建立一个与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对应的山西省优秀事业、企业单位数据库,学生学完基础课,就送到相应的企业去实习,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交叉进行,形成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关系。二是要明确工作思路。我建议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成立专业硕士委员会,指导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工作上既要有阶段侧重性,又要有常态性。专业硕士需要确实“专业”,需要全过程重“实践”、全方位强“应用”。研究生院和各培养单位要对专业硕士的招生宣传、培养目标、师资队伍、管理体制、课程设计、实习基地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拿出具体的改革措施,积极探索和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重点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⑥加强研究生创

新中心建设。我们要充分利用山西成为全国“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的机遇,把握好国家的政策,深化与本学科相关的行业领域、地方政府、企业方面的密切合作。研究生院和相关学院要认真调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研究生创新中心建设好。一是要明确创新中心的任务。创新中心要配合好学校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作,给研究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与合作单位实现研究生培养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二是要完善创新中心的管理机制。研究生院和各个学院要把事关创新中心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好、解决好,制定中心章程和规章制度,与合作单位签订协议,明确相关成员单位的建设与管理职责。三是要推进创新中心的产学研合作。各个创新中心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研究生培养不同阶段的关键环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科学设计、精心安排、不断总结、力求实效,要打造自己的特色项目和精品项目。要在合作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在共建中求双赢,把创新中心发展成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加强产学研结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主渠道。⑦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是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概念,我们不仅要在交流互访、合作办学等方面实现外显化的国际化,更要把它作为一种办学理念融入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整个过程。要强化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必须有制度保证:第一,完善学校的鼓励与支持制度;第二,加强合作培养的力度;第三,调整好合作培养的层次与学科分布;第四,提升培养的规模;第五,注重培养的实效,具有可实现的具体目标。可以试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网络答辩”,国内有些高校,研究生通过网络与国外导师进行视频答辩,这是促进国际化很好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在几个学科搞试点,答辩的请两个国外导师,以视频在国外参与答辩,通过毕业答辩国际化,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

3、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育高端型人才

博士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探索建立博士生创新能力体系,把作为创新个体的博士生、创新行为、创新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①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北大和清华的部分院系在今年的博士招生中,初试环节由评委审核学生已有的研究成果、硕士论文等材料,合格者即可进入复试,考生不用再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初试,主要目的就是要重点考查申请人的科研能力。研究生院可以考虑在两个国家重点

学科试行,其它博士点要严格选拔程序,尽量争取扩大硕博联读研究生的比例,把高素质的博士生选拔进来。②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构筑人才培养高地。博士生不仅是一个受教育者,更是一个研究者,博士阶段的培养要注重出思想、出成果、出精英。在科研项目资助方面,我们要注重瞄准国际尖端前沿科学领域,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发展方向,使博士生在科研方面向高标准看齐。第一是实施“优博培育计划”,通过竞争性申请,对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博士论文选题进行重点支持;第二是设立“博士生创新平台”建设资金,鼓励博士生实现交叉性、创新性的研发构想,或者能够完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性项目。博士培养单位提供资金和场地方面的支持,鼓励博士生开展“交叉学科创新论坛”等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展博士生的学术视野。③逐步改革博士生导师选聘办法。博士生导师制度的改革,要注意达到这样几个目标:第一,解决博士生导师的固定化;第二,解决博士生的待遇;第三,解决博士生的研究条件;第四,解决少数优秀的副教授也可以当博导的问题。将来博士生导师逐步多了,我们要实行博士生导师申报制,通过专家组评审,谁的条件好,指导学生的研究成果好,研究生补贴多,就给谁优先待遇,从而促进博士生导师之间的竞争。博士生导师申报制,一定要做到,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措施。这要求我们在管理体制中进行探索性改革。我们刚刚通过一个“博士生导师淘汰制”的管理办法,不满足基本的招生条件,就不能带博士。④实施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强化研究生导师培养责任制,各个学科都要把所有博士生和优秀的硕士生纳入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之中,并将此作为衡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把博士生、硕士生出成果当作重要评价尺度。这样,我们就会消除没有项目的导师和不参加科研项目的博士生和优秀硕士生的状况。在这一点上,对于重点培养的青年学术骨干,要在博士生、硕士生的分配名额上予以支持。导师要树立起学风上引导、学术上引路的培养责任意识,我建议导师之间定期举行“导师沙龙”“导师论坛”等活动,交流成功的培养经验,互通有无。⑤完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小组制相结合的制度。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导师是最关键的因素。一对一授课的导师制在教育发展历史过程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它的核心作用在于因材施教,在研究选题、研究方法上给予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实际上就是三种关系的建立,教学上是严格要求的师生关系,学术上是相互包容的平等关系,生活上是相互关心的朋友关系。有条件的博士培养单

位要考虑以导师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联合指导,依托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优良学术作风的导师组指导,对博士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进展严格把关,把博士生推上科学研究的第一线。⑥实行严格的淘汰制。我们不仅要实行导师淘汰制,对博士生的淘汰制也要严格,研究生院要重新修订一下相关的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在博士培养方面,我们要锐意改革,应对变化,宁缺毋滥,严格培养,造就英才。对确实不能够保证学习时间、不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长期不能做出创新性科研成果、没有培养前途的博士生,坚决淘汰。

继续教育学院和商务学院是学校实现“四个一万”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学院要构建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体系,稳步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科学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要做好“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科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规范化、稳定性和有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办好“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个学术型研究生硕士点的基础上,继续教育学院要和研究生学院协调,再办好一个“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硕士点,以强化和提升继续教育的层次,打造具有山西大学特色的品牌继续教育。商务学院要突出独立学院特色,建设有较高学术水平、较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点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要凸显引领性和示范性,必须把协同创新做实

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功能之一,决定着大学的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充分体现山西大学科研的自主创新性和独特性,赢得发展优势和比较优势,需要我们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把协同创新做实,增强科研的核心竞争力。

1、实现科研理念的战略转向

学校办学定位的提升要求我们教师的科研理念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最主要的是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①科研方式的转变。现代科学研究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由研究的“学科归属”转向了“研究方向”的归属,甚至转向了“问题的归属”。就是说,重要的不是你搞什么学科,而在于你的研究是什么方向或研究什么问题。这种自觉的转向才会真正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综合。因此,我们要把从“学科归属”转向“方向归属”和“问题归属”作为山西大学科学研究战略转向的重要标尺来抓,33

以后不要再讲研究什么学科,而要讲研究什么方向,甚至是研究什么问题,否则就永远打不通学科归属的界限,永远形不成交叉、融合、渗透的局面,永远形不成大团队建设的学术追求。由“学科归属”转向“方向归属”转向“问题归属”,是战略性的思维转变,跟我们前面讲过的学科建设的转向和一级学科的转向是一致的,是统一的。②学术追求的转变。我们的教师要由追求“学术成果”向追求“学术话语权”转变,我们现在不仅要追求“学术成果”,更要追求“学术话语权”,形成追求学术话语权的一个真正的动机,这个转变非常重要。因为唯有当我们主动地去“自我成形”,进而有能力有自己的思想时,表达我们思想的权力才有意义;唯有当内在的心理状态能使我们确定自己的个体性时,摆脱外在权威性控制的自由才能成为一项永恒的收获。当然,没有优秀的成果,就不能有真正的话语权,但我们在意识上要有这种转变。③学术精神的转变。学术精神要由多元化向整体化转变,形成整体的学术精神。整体的价值取向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一所研究型大学的精神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教师的学术研究精神受到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的学术精神受到侵扰,甚至是消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我们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学术使命,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坚守一所研究型大学应有的学术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对真理的敬畏和追求。就像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追求真理当做一种内在的需要时,才算是真正的学术研究。”我们无论是做基础研究,还是做应用研究,都要力戒浮躁,学术至上。以上三个转变是互相联系的,就是要建设好科学研究的软环境和软实力,即解决好“学术生态”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共同铸造一个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学术共同体。我们加强学术道德也好,建设良好的学术生态也好,不能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转变,科学研究就不会有大的提高。希望各个学科的带头人按照这个要求真正地去做,去追求。

2、大力加强科研合作和团队建设

进行跨单位、跨学校、跨地域、跨国境的合作研究,联合发表论文,越来越成为国际趋势。以SCI论文的作者来看,在过去20多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独立作者的论文数明显下降,从1981年到2001年下降了13%;第二,2人以上作者的文章下降了11%;第三,4人以上作者的文章显著上升;第四,6人以上作者的文章上升了3倍以上。总体上,4人以上作者文章的比重由24%上升到了50.3%。20年间,联合作者的论文上

升了一半。每篇文章的作者数,临床医学为4.94人,生物学、生命科学、农学平均4.36人;环境科学3.25人;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平均4.09人;工学、计算机科学平均3.26人;人文社会学最少,平均1.21人。2001年合作的论文竟高达90%。跨学科合作论文37.3%,国际合作论文18.8%。这种现状表明了“后学院科学”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综合性理论的重大产生;第二,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的需要。合作是社会结构原子化与整体化的必然趋势。科技创新当然不能违背这个趋势。有人说,我不会做,我自己也能干,是的,可以干,但你永远做不好,做不大,这是关键。从我们的目前状况看,有几个问题:一是低水平的团队多,高水平的团队少;二是松散的团队多,紧密的团队少;三是自下而上的团队多,自上而下的团队少;四是本学科、本部门的团队多,跨学科、跨部门的团队少。这里的关键问题有一个,就是团队的建设不是以学术问题为导向建设的,而是以获取资源为主要目的,成了争取资源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一级学科的建设,加强对学科研究的领导,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的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此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壮大科研团队。国家学科目录的调整,我们前面所讲的按照一级学科进行建设的导向,以及我们去年以来一直倡导的“小队伍,大科研”的组织形态,都要求我们每个一级学科要紧紧围绕凝练后的研究方向,由学科首席专家和各方向带头人负责,人事处配合,重点吸纳、培养和引进有良好学术背景,研究和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教师进入团队,迅速汇聚和壮大各自的学术队伍。②强化跨学科团队建设。跨学科的团队建设是学校内部协同创新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集群聘任”(cluster hiring)模式。这是独立于院系的一种跨学科的虚拟的软组织,在行政管理上由教务长直接领导,表现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链条式管理特点。这由一个“挑选和审查委员会”进行具体人员和组织的协调以及评价。我们要成立一个组织来进行跨学科的建设:一是成立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平台;二是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管理通道进行工作;三是实行灵活的评估方式,提供必要的建设资金;四是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聘任体系;五是创造一个动态的指导型团队,进行具体引导。这种“集群聘任”类似于我国的平台建设,但比我们灵活。总之,我建议成立一个“跨学科建设领导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的领导下,在我校六大学科模块的基础上,灵活地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建立“集

群聘任”的虚拟平台系统,从而把跨学科研究组织实体化。这个工作由高策同志牵头,重点办配合进行。③建立“协同创新”联盟。作为创新理论中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有助于提高创新价值和创新效率。教育部即将实施的“2011”计划的核心就是协同创新。协同创新能否搞好,有几个重要条件:第一,存在具有战略眼光、博大胸怀的学科领军人物;第二,存在组织结构创新的优势平台:第三,存在合理利益的共享机制;第四,存在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第五,存在有梯次的人才汇聚团队。在创造了以上几个条件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鼓励大力度的学科交叉、设立新的创新评价体系、建设促进协同创新的领导机构。建立协同创新联盟的基础是学科,重点是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三种协同机制:建立科学研究与省、市地方政府的联系、与企事业单位联系的协调机制,建立校内外跨学科研究的协调机制,建立校内跨学科研究的协调机制。我建议成立一个虚拟的“科学研究部”,由分管科研的两个副校长做部长,科技处、社科处两个处长做副部长,统筹协调科技处、社科处两个处室的职能和工作,优化科学研究的管理效能;二是促进文理交叉学科的研究,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营造学科交叉氛围,构建多样化的交叉学科研究体系,不断提升交叉学科的创新能力,推动协同创新的发展。推动交叉的协同创新关键是要抓好四个工作,抓好四个创新:第一,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创新;第二,科学研究队伍的结构创新;第三,科学研究的文化创新;第四,科学研究的问题或特征创新,重点建设办公室和一级学科带头人一定要明确思路,以我们学科建设中所讲的四大类应用研发平台为依托,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充分吸收和借鉴已经成熟的美国硅谷产学研“联合创新网络”,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科技园,北京的“中关村协同创新计划”等典型经验,建立山西大学的“协同创新联盟”,逐步增强协同创新联盟的实力,带动学校办学功能的全面发展。

3、提升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我们讲科学研究,讲科研观念转变,讲科研团队、科研合作,这一切的落脚点或者说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科研创新能力。①人文社会科学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实现研究方法的转变。2010年底,天津大学举办了一次“社会计算研究方法研讨会”,率先应用社会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平台来解决经济社会系统中涉及军事、国际社会安全与应急、宏观经济

与金融政策、管理学、公共卫生与健康、政治学等等诸多领域的复杂问题。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Science和Nature发表多篇文章呼吁社会科学领域急需通过社会计算来发展新的理论。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社会科学发展的形式化、模型化、计算化的趋势。谁把握住这个趋势,谁就在学术界领先。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交叉、多学科沟通来具体实现它。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人文科学没有科学化的培养方法,就必然落后。社会计算研究方法告诉我们社会理论计算化,社会科学计算化是重要趋势。现在科学哲学的文章,都是公式推导,经济学也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在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拿不到项目?因为没有模式化!所以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大转变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建议明确这么几个问题:第一,学校成立一个文科交叉研究的“领导机构”来协调这项工作,此项工作由刘维奇同志来负责;第二,确定合理的交叉学科考核标准;第三,解决好个体研究与学科整体研究的关系,因为个体的“微观建模”是社会计算的前提和基础;第四,建立一个优良的、高水平的文科综合实验室。总之社会科学研究没有方法论的创新,社会科学的发展根本谈不上突破。社会科学肯定得计算化,人文科学也一样,这种发展迫在眉睫,需要我们大尺度地更新观念。②自然科学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实现基础研究与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对接。基础研究不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对接,就没有前途。许多老师认为科技创新是我们的弱项,不及理工科院校,我觉得这个认识有偏差,关键还是发展思路的问题,我们的科技创新绝对不能是低水平的、低层次的。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制定发展科学技术的总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我觉得引领未来是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职责和使命。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曾说:“我们很少提前5—10年有选择地开展换代技术的研究,往往是每个可能的方向都布臵课题,投入又不到位,总是广种薄收。”新一轮科技革命将表现出新科学革命与新技术革命的相伴互动、多点突破的生动景象,它将依赖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拉动,又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内在逻辑的突破和创新,就是说技术创新要更多地依赖于科学创新。因此,我们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引领,着眼于高端,将基础研究与战略性的新型产业结合起来,站在国家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最高制点上,选择基础研究的目标,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以此来赢得未来的发展优势和先机。谁抢占了国内战略转型的制高点,谁就是未来优秀的、有话语权的专家。老是跟在别人后边,怎么会有话语权?希望我们做基础

研究的,做应用研究的同志,都要关注这个问题。重点办要组织科技处、学科带头人,研究国家关于战略性产业的相关政策,制定一个高质量的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我们将来选题目,都要组织一个高水平的交叉学科论证,论证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这问题国内有没有人研究,国际有没有人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创新点在哪儿?别人做过的你就别做,就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4、争取高层次的科研项目

项目是开展科研活动的依托和前提,它的数量与层次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目标,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学校科研实力,做好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申报的前期培育和组织工作。①科学分析,准确把握。科技处、社科处要进一步加强与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基金委等部门的联系,分析其资助类别和运行模式,准确把握项目申报的指南和要求。建立科研信息档案,做到对各个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动态心中有数。②整合资源,集中突破。科技处、社科处要发挥好在争取重大科研项目方面的指导、咨询和协调作用,做好项目预研。对于一些有前景的项目要提前进行规划、指导,选好突破领域。组织学术团队共同讨论,建立联合攻关队伍,提高项目申报率。充分发挥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客座教授和派出人员的桥梁作用,加大国际合作项目的争取力度。③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对有潜力、有优势获得重大项目的团队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要依靠科技开发与服务大幅度提高横向科研经费总量,鼓励教师承担更多的落地项目,提高横向科研经费的比例。

5、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在提高学校研究水平、凝聚创新人才、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培育和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平台。我们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加快科研基地建设步伐。①建设好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实验室。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基础研究的水平与质量决定着科学研究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基础研究做不好,应用研究必然后劲不足,服务乏力。我们要建设好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实验室,使实验室成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②建设好以工程技术为主体的应用研究实验室。要把国家工程中心、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与企业联合建立的研发中心建设好,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多人才的优势,把应用

研究搞上去,这也是我们优化科研结构,彰显科学研究亮点的必然要求。③建设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我们要紧密结合教育部第二期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继续强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力量申报省部共建重点研究基地。这方面我们要大胆设想,超前谋划。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数量与质量、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增强哲学社会科学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自觉参与到山西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去。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创新能力,为山西乃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6、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有人形象地把科研成果比作是一块冰,如果总是把科研成果“捂”在手里不转化的话,这块“冰”很快便会融化而变的一文不值。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了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放在架子上的科研成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①设立成果转化基金。现在制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障碍就是所谓的“没有馒头就卖不出面粉”的现象,企业都愿意先看到产品,再决定是否在这项技术上投资,企业不愿意承担高技术成果转化的高风险。科技处可以试着设立一项“成果转化基金”,或者叫作“风险基金”,类似于美国的“天使基金”、“种子基金”。②争取在科研经费中包含成果转化资金。欧盟《2007年至2013年研究和创新计划》注入近70亿欧元的研究创新资金,其中16亿用于新技术转化,9亿用于推动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创业活动。两项合计25亿,占总经费的35.7%。科技处、社科处要通过各种渠道建议并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省科技厅等科研立项部门在科研经费中包含成果转化资金。③注重与企业合作的灵活性。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避免企业一次性承担较大的风险,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鼓励和欢迎企业投入转化资金。④注重转化形式的多样化。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可以是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也可以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要面向各级政府、工商界及其他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提高我们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

(四)要凸显引领性和示范性,必须把师资队伍做强

校以才立,业以才兴。对于大学的发展来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战略性资源。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们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必须有一支以杰出人才为核心,层次分明的教师

队伍,必须把最大的重点放在引进,留住和发展优秀教师上。要继续强化师资优先的战略思想,充分利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针对高校的人才计划,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1、系统谋划人才工作

谁拥有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谁就拥有和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牢固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观念,把发现人才、用好人才视为做强师资队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才用好、用活。①充分重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各个学院、研究所要围绕自身发展目标,切实把人才队伍工作放在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战略位臵来抓,拿出足够的精力亲自做这项工作,要形成人才的高度就是学院、研究所、学校发展的高度,人才工作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早投入早受益的共识。②深入研究人才工作规律。人才工作是一项事业,更是一门科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开发都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尊重、研究、掌握、运用这些规律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研究把握高层次、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人事处、各学院和研究所及相关部门要对“学术领军人物、拔尖创新人才、优秀学术骨干”等高层次人才的特征、角色、培养关键、成才条件和成长规律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厘清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③以条件建设带动人才成长。通过学校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国家级学科平台以及省级学科平台,继续完善“学术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平台/学科+团队”的建设模式,搭建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2、打造优秀的教师阵容

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必须有一支以杰出人才群体为核心的、层次分明的教师队伍。我们必须把最大的重点放在引进、留住和发展优秀师资上。①加大人才战略储备。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经测算,到“十二五”末我们的专任教师应该达到1700人左右。目前大家不要将这个数字仅仅理解为是扩大教师队伍规模的问题,实质上是在做建设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储备。从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律来看,人才储备需要10-15年的时间是必须的,尤其是70后、80后的学者。人才储备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人才引进与团队的关系;二是人才发展与科研质量的关系;

三是人才功能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四是人才群体与整体竞争力的关系;五是人才结构与队伍建设的关系。总之,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去推动学校的发展。人事处、各学院和研究所要主动出击,破除坐等人才上门的陈旧观念,广泛搜集人才信息,发现人才、眷顾人才、延揽人才。②造就杰出人才群体。随着国家、山西和学校各种人才计划的实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和资金,增加国家级标志性人才的数量,主要包括院士、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科研大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百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学会负责人等,形成一个杰出人才群体,成为我们教师队伍的核心。这个核心群体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增强学科和学科团队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要依靠这个群体去争取山西大学的学科话语权、学术话语权,从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声誉。③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从目前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我们要重点提高四类人才的数量和比例:一是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和比例。我们现在的高级职称教师总数是661,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4%,而部属院校的平均比例是59%,比我们高十个百分点,最高的达到了85%,像清华、北大。争取学术地位与学术话语权,关键在于我们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决定一个学校竞争实力的不是教师人数多少,而是教师中的高级职称的比例问题,比例越高,竞争力越高。人事处一方面要积极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利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鼓励先行先试、打破常规的特殊政策,争取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推进高级职称评聘办法的改革,特别是在正高级职称评聘中,除学术成果之外,要把学术地位、学术话语权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稳步提高高级职称教师的质量和声誉。二是提高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和比例。我们现有博士生导师179名,其中校内142名,仅占高级职称教师总数的21%,按照现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共24个单位,一个单位平均不到6个博导,这远远满足不了学科建设的要求,我讲过,博导的比例是“小学校,大学科”、“小队伍,大科研”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生院在对高级职称教师的科研情况进行摸底、对高级职称教师招收博士生的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博士生导师聘任办法,逐步提高博士生导师的比例。我认为我们博导的数量至少应该占到高级职称比例的一半,也就是300人,要在中青年教师中,特别是年轻的副

教授中,提拔一批年轻博导来提高我们的博导比例。三是提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数量和比例。提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既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造就杰出人才的需要,因为现在多数人才项目、科研项目的申报条件中,都要求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2011年资助项目的统计显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1.36%;青年项目资助负责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07%。现在学校和学院、研究所引进与培养博士学位教师的意识和氛围已经形成,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鼓励我们的教师争取攻读“985”院校、部属院校的博士学位,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背景。2012年,学校所有的进人计划要全部用于博士生的引进,博士生培养要最大限度地招我们自己的教师,招自己的学生,让学校的学科资源最大限度的为学校发展服务。四是提高应用型教师的数量和比例。根据应用性学科、应用性项目的需要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教师所在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培养和引进应用型教师,鼓励年轻教师投身于应用研究。通过国家和山西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等项目以及应用型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各学院和研究单位做好计划,分期分批安排应用型教师到企业及相关行业部门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实践锻炼,增强教师的应用研发与教学能力。④注重潜在领军人才的发掘和使用。人才学研究表明,人才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潜人才”→“显人才”→“领军人才”,而潜人才阶段的创造性实践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人才成长的可能性与潜力空间。因此,人事处、各学院和研究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青年人才选拔和培育工作的重要性,从中发现、识别潜在的领军人才,重点观察、重点培养,为具有潜质的年轻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充裕的研究时间、足够的配套资金及各种深造机会,切实增强他们自我开发的能力。我们的青年英才计划,2011年选拔30人,搞了第一批,今年要再接着搞第二批,把一些优秀的年轻副教授选进来,重点支持。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要符合教学科研的发展规律,符合教师队伍的管理规律。①分级分类明确教师职责。教师岗位分级聘用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全面实施教师分级分类管理,加快教师真正分流的步伐和进程。对于每一级教师,人事处都要制定明确的职责要求。对于高级职称教师,重点是每一个二级教授背后,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团队;每一个三

级教授背后,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小组;每一个四级教授都必须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每一位教授都必须有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的能力,而副教授应成为培养研究生的核心力量和参加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我们还要坚持做好两项工作,第一,继续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晋升职务的破格力度,把教授指标相当大的一部分给那些破格的青年教师。现在评审各种人才都要求评委是教授,年龄也有限制,我们这两年为什么作为评审专家的人才多,就是因为我们有一大批被破格的青年教授。所以,我们要制定一定的比例,加大青年教师破格晋升教授的力度,建立长期的战略人才储备。第二要加大青年教授破格博士生导师力度,把博士生导师年轻化作为我们提高高水平队伍建设的重要支点,作为山西大学发展的战略性的基础。②建立与分级分类相适应的教师考核体系。要根据不同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建立以下五种考核形式:一是任期考核;二是标志性成果考核;三是科研成果效益考核;四是学术影响力考核;五是团队竞争力综合考核。这就是“多种考核,综合评价”。这几种考核形式要综合发挥作用,用多种符合教师劳动特点的评价方式去激励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在教师考核体系中要特别重视对应用型教师考核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要改变一杆标尺,统一按照论文和项目级别考核所有教师的方式。对于应用型教师,要侧重考察其承担的应用性项目、横向科研项目、专利申报与授权、技术转让与经济效益等,并且在职称评审中也应有相应的体现,以解决应用型教师的后顾之忧。③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重点是探索三个方面的制度。第一,学科和专业的末位淘汰制。凡是排名持续垫底的学科专业将被调整,以确保学校所有学科专业的进步。这一制度不仅是学科建设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资深教授终身制的基础。研究生院和教务处要综合招生、就业、师资、团队、学科专业竞争力等因素,出台山西大学学科专业末位淘汰制的办法。人才使用的灵活性,是一个团队、一个学科、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可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受到了体制的重重约束。无论如何,我们要在这一方面多做努力,多做探索。第二,资深教授终身制。教授终身制是美国大学的三大基石之一。资深教授终身制是解决当前教师聘任制运行中的一些弊端和缺陷而进行的必要的改革,是要通过竞争和淘汰机制,选拔优秀人才,使他们不再受严格的任期考核,能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保持学术研究的连贯性,开展重大项目的研究,同时免受学术以外的力量干扰。在美国,评上终身教授的门槛很高,要经

过申请材料、五年试用期、学院和学校的推荐讨论、校长及学校董事会的批准,才会有批量优秀的教授被锻造出来。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是“厉害的角色在厉害的大学里,自然有厉害的规则在等着他。”终身教授不是免检产品,而是终身努力。人事处要考虑出台山西大学的资深教授聘任与管理办法,审慎推进资深教授终身制改革。“985”、“211”的许多大学都搞了“特聘教授”、“资深教授”,就是终身制教授。这方面我们要探索、要跟上。当然,条件要充分。第三,兼职教师聘任制。目前美国所有高校中全职教师只占51%,兼职教师占49%。专兼职相结合应该说是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趋势。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的合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和指导、本科生课程教学,需要有大量的教师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加入到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人事处要着手研究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的办法,从待遇、评价、考核等方面加以规范。④出台教师绩效评价办法。教师绩效评价是学校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结果评价为主的教师考核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参考。如果说教师考核重点是看结果,绩效评价重点是看过程,要与教师占有的资源结合起来考察。人事处、发展规划处要密切配合,分级分类地制定山西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办法。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要体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关键是定性部分,要把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单位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学术成果的影响力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二是要体现诊断性的原则。对每个教师绩效发挥状况不仅是给出一个分值的问题,而且要做出具体的分析。三是要体现发展性的原则。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给教师排队,而是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提高绩效,因此,在诊断的基础上要给出发展性建议。四是要体现资源配臵动态性的原则。既然绩效评价是过程为主的评价,是投入产出相联接的评价,那就要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占有的资源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这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一定要努力做好。

4、加大师资队伍对外交流力度

外事处、人事处、各个学院要加大教师对外交流工作的力度,继续完善国家、省级、校级这三个层面的出国资助体系,鼓励学院和各学科自筹经费资助教师出国访问;学院和一级研究单位要优先资助事关科研发展的关键领域,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支持工作向青年教师和优秀研究群体倾斜,提升我们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家对重要的国际会议要

及时进行跟踪,要了解你的同行在做什么。注重把握国际科学研究发展的主流、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关系;重点办协同各学院把“海外教授合作计划”实施好,利用好“海外教授合作专项资金”,聘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开展合作研究。

5、加强师德建设

培养教师的高尚师德始终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风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大学术道德建设力度,完善学术自律机制、学术监督机制、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培养好。优秀的教师不仅是好人和能人,还是一个有理念、有道德的人,能给学生以示范和启迪,能够指引、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人事处要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任和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五)要凸显引领性和示范性,必须把治理结构做优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对于高校的改革发展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大学的发展方向具有引领作用,对大学的发展目标具有保障作用,对大学的办学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大学的治理结构不同于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健全的制度和机制,还要有较强的执行力;我们的管理干部不但要懂教育,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不但要有完备的行政管理做支撑,还要有民主自由的学术管理为保障。

1、把握学校治理的战略原则

山西大学要发展好,要做好学校的管理,必须把握好学校管理的战略原则。①优化资源配臵。像山西大学这样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在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发达地区高校的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的优化配臵。首先是将区域内的外部优势转化为学校的内部优势,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紧密的结合;其次,就是学校内部学科建设资源的集中配臵,也就是我们讲的“小学校,大学科”的战略;第三,就是战略资源错位配臵,即科学地分析学校内外的环境,错开别人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劣势,对资源进行选择性错位配臵,实行错位发展,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②提高办学效益。不同单位、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

团队在学校整体竞争力的系统结构中,它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展现自我功能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这要分类分层去对待。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你必须在自己的效能发挥中使自己的效益最大化。没有效益,就是你的功能显示度不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都必须有效益。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对任何一个系统的组织结构来讲,都要把“主体功能最大化”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③提升办学实力。美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公司,用于评价大学的标准或指标是6项:学术界人士的评价;用人单位(雇主)的评价;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论文(报告)的被引用次数;外籍教师人数;外籍学生的人数。这6项指标除前两项之外,后四项指标都是学校努力要完成的,是提升实力的必须手段。其中,最迫切的是第四项,学术论文和报告的被引次数,“引用率”是提升学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论文要发表在最优秀的、影响因子高的杂志上。建议修改“创新人才津贴实施办法”时,对发表SCI论文的“引用率”,要超过对数量的重视,把引用率的权重加上去,把数量叠加权重放下来。④增强教职工成就感。对一个教师、一个干部来讲,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一定是成就感!因此,能够为教职员工创造这种成就感的基础的大学就是一所优秀的大学,反之,如果一所大学不能为大家提供有成就感的条件和机会,那就不是一所好的大学。我们的管理者要经常问问自己,问问我们的教师,问问我们的干部,你在山西大学工作有没有成就感?如果现在没有,潜在的成就感有没有?我们的管理就是要不断强化为教职工提供成就感的条件和机会。⑤强化战略管理。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一所大学的战略管理职责有四条:第一,要对大学综合竞争力各要素进行分析,辨识出大学的强势资源与核心能力;第二,要根据大学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战略目标的合理选择;第三,要对大学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的分配、发展的重点、发展的方向等做出明显的判断,制定合理的具体规划;第四,加强对战略实施的过程管理,对战略实施进行组织、实施协调和控制。

2、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大学管理的核心是按照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要有充分的自觉性和探索性,在这个前提下,才会有体制机制的创新;反之,有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才会促进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之,机制体制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动力。①制定《山西大学

章程》。大学章程素有“大学宪章”之美称,是大学治理法制化的集中体现。去年我们已经启动此项工作,今年要重点推进,发展规划处和法律事务办公室要通力合作,高质量地起草学校的章程。章程要对学校和政府之间的权力义务作出界定,要明确学校自主办学的制度空间,要体现和保障各方利益主体的诉求,使学校章程真正成为承载学校理念和精神的“宣言书”,明晰校内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的“组织法”,彰显师生员工主体地位的“权利法”。争取在年内能够进入讨论和征求意见程序。②决策机制改革。从科学决策意义上讲,大学内部机构的治理有三种民主决策的机制:第一,协作式决策,即管理者之间、管理人员与教职工之间达成共识,共同决策;第二,咨询式决策,即干部、教师、职工和学生都参与决策过程,参与讨论和分享信息,最后由高层管理者决策;第三,分布式决策,即不同的系统、不同的人员在各自的系统内进行决策,享有决策权。在这三种民主决策的机制之上,是最后集中决策的高层权力决策。由于有前三种相互补充的决策机制,最后的权力决策就会更科学、更符合广大干部、教师、员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平衡了各种权力之间的利益。校长办公室、人事处要对照各机关、学院和研究所的决策职能和决策权限,探索不同事项的决策方式,推进学校决策机制的改革。③学术制度改革。目前,整个社会高度关注“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这一问题从外部来讲是高校获得办学自主权的问题,从内部来讲就是学术主导与行政主导的问题。学校要发展、上水平,学术力量是关键动力,要依靠教授去积极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人事处要根据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决策权和咨询权。优化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构架,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术委员会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把好关:一是学术人员的招聘权。要严把入门关,在学术人员的招聘上,实行严格的两级评审,确保选聘优秀人才。二是学术人员职务评定推荐权。特别是在高级职务评聘工作中,评审程序上要更加严格、规范,确保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能够脱颖而出。三是项目申报和评选推荐权。主要有优秀人才与团队、成果以及项目这三个方面的评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评审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严格照章办事。把教授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管理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授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管理权和监督权。真正形成尊重学术、敬畏学术的治理环境。④分配制度改革。山西大学具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直接关系着学校创新能力的发挥及综合

竞争实力的提升,关系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工资改革带来的分配制度改革比较复杂,在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第一,我们要清晰地意识到,平等不是平均,公正不是表象,因为创新是要有竞争力的。任何分配制度一旦抹杀了这种竞争力的提升,就会抹杀真正的平等和公正,最后损害所有人的共同利益。第二,山西大学的每一个岗位都具有很大的含金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文化的重要性会更加突显,缺乏岗位意识,对岗位责任的淡漠,就是极大的浪费。或者说,占有岗位不尽责,就是最大的不公平。我们讲和谐,讲公平,最大的就是岗位及岗位之间的和谐与公平。所以,分配要与岗位责任相关,与岗位效能相关。去年年终奖的分配,要求拉开距离,可实际上没有真正拉开。今年发年终奖,人事处要出规定,一定要拉开差距。⑤设立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机制、体制改革的创新,需要大胆试验,以便总结经验。可以先搞一二个学院、研究所进行 “学术教育特区”或者“科研创新特区”建设,全方位地进行改革。在学校民主生活会上,我就讲山西大学二级分配下放权力,就是最大的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山西大学的创新人才津贴的分配就是最大的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现在我们的处长、院长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这就是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放权。人事处要认真组织各学院、研究所申报校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并配套一定的改革经费,争取成为学校基层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的示范和样板。

3、优化财务管理效能

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可以说财务管理的触角会延伸到每一个管理部门、教学单位和科研机构,对整个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①加快财务管理机制改革。要建立以事业发展目标为导向,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绩效预算体制和绩效考评机制,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健全“预算安排与执行并重、经费投入与绩效考核并重”的管理模式,理顺战略发展与经费导向的关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②建立有效的内部奖惩机制。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等手段,对于严格执行预算,资金使用绩效高的单位,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使压力和动力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③加强财务分析能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48

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会得到加强,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结果,计财处作为学校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为此,需要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系统,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4、加快后勤转型发展

与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相适应,按照“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要求,加快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转型发展。①运行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将来后勤社会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我们要不断扩大市场在高校后勤服务和资源配臵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推进后勤社会化,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后勤管理,对具备条件的后勤实体向企业法人改造。近几年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趋势在减弱,在许多地方又向计划体制回潮,这不符合发展规律的要求。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②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转移。为教学和科研、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2012年要筹建后勤信息化服务平台,让师生能够在网上提交维修、咨询、预订等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③职能定位。由包办向监督转变。实施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有效监控,加强对经营者服务质量、价格、态度、效能等方面的监管。④经营方式。由垄断向竞争转型。后勤实体经营方式要实现从独家经营向多家竞争转变,逐步形成学校自主企业与优质社会企业同台竞争、共谋发展的局面。⑤参与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化。要吸收广大师生参与后勤管理服务,扩大各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真正把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后勤服务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准。⑥管理向度。由线性向互动转向。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相适应,改变后勤工作人员只向上级负责的线性关系,建立以信任和责任为基础的、各类主体权利义务关系明晰的、多元互动的合作与服务关系。⑦评价维度。由一维向多维转换。改变以后勤部门内部单一评价的模式,建立由师生参与、内外部评价相结合,服务数量与质量向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

5、全面加强外事管理

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是21世纪研究型大学最为显著的变革之一,适应这种趋势和要求,需要涵盖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等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尽快实现实质性的、大跨度的突破。为此,我们的外事管理必须全面加强。①“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将过去分散的国际合作

转变为整体的、具有战略规划的国际合作模式,使国际合作真正落地。此项工作,由重点建设办公室负责,外事处牵头,人事处、科技处、社科处、教务处、研究生院配合建设,“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办公室挂靠外事处,探索性地搞一个平台模式。②完善管理职能。外事处要为各单位教师的出国访问与深造、学生联合培养、举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科研项目合作等涉外事项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服务。③健全外事档案。目前,我们教师和单位的外事管理比较分散,很难准确统计,对学术外事方面的政策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外事处要为每个单位建立详细的外事档案,为学校外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提高战略执行力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基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行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执行力的高低上。高执行力要求我们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力求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不拖延,不推诿,不打折扣的完成工作。规划的蓝图再好,也要靠执行力把它变成现实。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外部环境的挑战,还有来自内部的挑战,那就是看我们的执行力如何。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生命力。我们的管理干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挥好各自的作用。①校领导要发挥领路人的作用。作为领导者,职责有两条,一个是“领”,一个是“导”。在管理中,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在“领”的基础上,把握方向和大局,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②中层领导干部要发挥桥梁作用。中层干部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及时转变工作观念和工作模式,创造性地落实学校的战略意图和战略规划。③基层工作人员要发挥中坚作用。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明确到最基层的责任人。基层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兢兢业业,扎实高效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制定一个高效的工作流程,保质保量的完成。④构建良好的执行力文化。西点军校、海尔集团、沃尔玛的成功,就来自于他们强势执行文化的培育,“管理深度是哲学,执行背后是文化”,良好的执行文化是执行力发挥最大效果的有效保障。要培育善于学习、严格执行、及时协调的文化氛围,我们的干部要加强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能力;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高度重视协调,学会合作管理,善于团结、凝聚力量,推动工

第二篇:校长在全镇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在全镇小学教职工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镇借全县初等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和“强化师德建设,提升师表形象”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的东风,召开全镇小学全体教职工会议,目的是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不动摇,进一步推动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开创新学年我镇小学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

(一)当前的教育形势

一个单位,一个人,如果对形势把握不准,不能认清社会的要求,不知道现阶段自己要做什么,就会思想不清,方向不明就不能很好地做工作,我镇小学面临的教育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县上下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兄弟乡镇学校发展态势良好。县初等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全县各校都高度重视办学质量的提升,不断规范教学管理机制,致力学校内涵发展。上学年全县教学质量考核中,我镇小学教学工作未能取得理想成绩,在这种氛围中,我们深感压力巨大,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我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落后为进步,大幅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2能力的形成;部分教师对教材挖掘不深,不能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取舍,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重难点不够突出。许多教师仍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4.学校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等功能室管理不够规范,使用率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的要求。

二、求真务实,增强责任感。

新学年我镇小学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和2011年版《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发展学校内涵为载体,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抓手,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全镇小学教学工作新跨越。

各学校要牢固树立于局长讲话中的“让每一个学生成人,让众多的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学生合格,让更多的学生优秀”的质量观,中心小学学科合格率达96%,优秀率达50%以上;村小学科合格率达93%,优秀率达3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全镇小学教学工作要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办学要求,优化教学管理策略,强化目标引领,强化质量监控,强化质量考评,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落实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的质量意识,以教学实绩论英雄。目前,全镇小学教师要认真学习《通榆镇小学教职工考评细则》,聚精会神搞教学,旗臶鲜明抓质量,努力在各项工作中进位争先,创造好的业绩。教学实绩滞后的教师不得表彰、不得提拔、不得职称晋升、不得参加县城招录。各校领导要认真学习《通榆镇村小考评细则》,要在谋求质量提升上下硬功夫,克服浮躁情绪,把心思用在抓质量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上,把资金用在质量提升上。要深入课堂,掌握教情、学情,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要高度重视各阶段的质量调研,对在全镇质量调研中质量薄弱的学校要实行反思问责,在全镇营造浓烈的提升质量的氛围。

二是要规范办学行为,做好教学“五认真”各个环节。按照县教学工作会议中于局长的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县教研室制定的《小学教学指导意见》,以“教学五认真”为抓手,细化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要认真落实基础知识过关验收,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真正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防止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吃“夹生饭”。作业要精选精编,认真批改,讲评到位,要做到“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任课教师和学生要建立错题档案,抓实学生错题订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作业要“精细化处理”:一是作业题量要适当;二是题目质量要高;三是学生的练习题教师要做过;四是作业一定要及时批改;五是批改后要及时讲评;六是督促学生及时订正,教师二次批改;七是错题再训练,再变式,让学生巩固并真正掌握。全镇要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利于期中、期末开展统测,平时开展抽

6极性。要加强学生珠心算培训,争取在县比赛中获得较高奖项。在我镇《教师考核细则》中,“特色建设”、“教学常规”的“学科验收”、和“学生竞赛”、“学生文章发表”几个考核项目都和培养学生素养密切关联,望各位老师认真把握得分点,做好相关工作。全镇由中心小学组织对写字、片段练笔、数学计算、英语单词过关、课文朗读等单项评比验收,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验收评比一至四次,列出等级,折算积分纳入各教师考评中。

三、强化意识,增强使命感。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镇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可以说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教学质量能否大幅提升,取决于在座各位,大家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使命感,这里我想说两点。

一是校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好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领导跑的快老师才跑的快,领导跑的正老师就跑的正。希望各校领导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切实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把制度约束和情感感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积极为教师自主发展搭建好平台、铺设好基础、创造好空间。校领导要自觉以“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的姿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教师、引领和示范教师,真正发挥好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扎实做好人的工作,团结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全体教职员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和谐之家,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熏陶人,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以实干的精神带动人。相信人、激励人、成就人、给教师创造充分发展的空间,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工作中要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要求真务实,严禁对工作敷衍塞责虚假应付,把质量建设落到实处。

二是安安静静办学、扎扎实实办学。安安静静办学就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克服浮躁和虚荣,排除各种干扰。各位教师沉下心来搞教育,一心一意抓教学,要把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上。要有安静的心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至高无上的追求,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站稳脚跟,不故步自封,也不随意跟风,更不媚俗。扎扎实实办学就是认真对待日常工作,做好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件小事、琐事。扎扎实实作好工作规划,认真分析工作实情,查找薄弱环节,确定工作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避免工作的随意性;扎扎实实做好工作管理,明确目标工作责任,重视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每个教职工都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义无反顾担负起提升通榆小学质量的重任。

各位领导、老师,本学年要紧扣住“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下功夫、做文章,努力营造“催人奋进”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增强唯恐落伍的危机感、“质量就是生命”的责任感、为校争光的使命感,进一步开创学校教学工作的崭新局面,为把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郭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的讲话8-27

在2014-2015学

第一学期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的讲话

(二〇一四年八月 日)

老师们:

现在开会。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召开这次全体教职工会议,主要是传达县委扩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新学期工作任务,认清形势,增强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严肃工作纪律,以全新的工作状态投入到新学期工作中去。

下面,我根据校长办公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不断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我校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委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了一些新措施,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促进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从严从细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改进作风相关规定,班子成员带头落实,转变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校严格按照中央规定执行,大家也都是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来落实的。学校加强了公车管理,简化了公务接待,节约了办公开支。学校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老师的办公室都进行了调整,确保办公用房不超标。关于公务接待,出发差旅费报销等方面,也是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规定标准执行。二是集中开展了“慵懒散”专项治理活动。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上下统一开展了“慵懒散”专项治理活动,学校加强了考勤、微机上网、办公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健全“教职工考勤办法”等制度机制,严明办公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了办公效率。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执行“八项规定”不坚决、不严格。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有的老师一段时间内有等待、观望思想,有打“擦边球”的心理,等待上级部署和领导指示,存有侥幸心理。学校对各处室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要求不严、监督督查不力,对个别处室或个人的一些变通行为和问题,查处不严厉。有少数同志对学校的要求、工作安排,不理解,不配合,敷衍应付。二是“四风”问题仍然存在。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有的老师图清闲、嫌麻烦,对学生漠不关心,备课、上课应付了事;有的老师对学生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老师担当意识不强,精神萎靡,畏难发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纪律散漫,在位不在岗,在岗不尽责,晚来早走,上班聊天,玩游戏,等等。

二、认清形势,增强责任,认真抓好“四风”方面的问题整改

一是深刻认识县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最近,县委召开的十四届十次会议,主要 任务是,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扎实推进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全面落实。一要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部分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对反腐败缺少应有的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二要担好选人用人之责,坚决纠正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格规范选人用人工作程序,严守选人用人纪律,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三要但好正风肃纪、转变作风之责,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清除“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此,就我校来讲,今后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把理想信念和纪律教育放在首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要严格党内生活,强化党性锻炼;三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把管业务和管廉政一致起来。

二是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教育部为纠正教师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2014年7月8日,教育部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教监〔2014〕4号),市教育局及时进行了转发,县教育体育局专门提出了要求。《规定》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自觉抵制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因此,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高度重视,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抵制并杜绝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相关处室要搞好文件的贯彻学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治“四风”力度,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着力解决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等问题,着力解决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着力解决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等问题。从这一学期开始,在工作纪律方面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实行处室工作人员上岗公示制度。各处室、各教学部、各办公室每天工作人员出勤、工作任务情况全部上墙公示,一天一换。二是实行勤政、廉政责任制度。对全体教职工勤政、廉政情况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校长与副校长签,副校长与分管处室主任签,处室主任与分管单位及处室工作人员签。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处室工作人员出了问题,除了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外,同时追究直接领导、分管领导的责任。

三、明确任务,强化管理,全力抓好学校新学期的各项工作 新学期,切实抓好学校确定的重点工作,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主要有十个方面:

1、要认真落实鲁阳奖学基金制度;

2、继续坚持行政人员兼课制度;

3、继续聘任能工巧匠进校园当实习教师;

4、加快推行企业化运作实训教学步伐;

5、强化学生一日常规管理;

6、抓好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提升学校服务水平;

7、认真搞好2015年春季招生工作,力争完成1700人的招生任务。

8、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专业对口率,加强校外实习点的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实习管理制度;

9、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10、全面抓好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努力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全面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为此,我提两点要求:

一是要制定好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好学校各项工作。各处室要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要求,尽快制定出本处室的工作计划,同时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查摆出的问题,逐条逐项进行分解,明确任务,落实到个人。

二是要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各处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既要顾全大局,坚决服从学校安排,及时完成学校交办的工作任务,保证学校政令畅通;又要立足本 职,该管的事,必须管,而且要管好,要克服惰性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能扯皮,不能推诿。

老师们,新学期,新形势,新要求,各级党委的要求更加严格,更加全面,更加规范,我们要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进一步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全体教职工认清形势,廉洁从教,转作风,求实效,以学校新的发展成绩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

谢谢大家!

第四篇:2011年秋郭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的讲话

郭守秘校长

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9月1日)

老师们:

根据组织部门安排,让我担任县职教中心的校长。自7月22日报到以来,通过座谈了解,对学校、对职业教育有了初步认识。今天,召开这次全体教职工会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同全体教职工见见面,相互认识认识,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二是安排新学期的工作。

刚才,张校长公布了班主任任用方案,马校长介绍了学校2011年新招聘教师情况,我完全同意。下面,根据校长办公会研究的意见,就新学期的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工的艰苦努力,学校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提高全县劳动者素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就全国形势来讲,职业教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面临着许多新 1 的主题和新的任务。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个方面,从学校本身的发展来看,办学规模不断扩张,质量和公平两大主题已经凸现。为此,我们面临三大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发展,要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比例,稳步提高在校生数量;同时,职业培训也需要发展,大力发展职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职业性培训;第二项任务是改革,就是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育教学制度更加有利于质量的提高,管理机制更加有利于学校内在活力的激发;第三项任务是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能力的建设,满足教育需要。

在新的学年,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的办学理念,全面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学校的服务功能,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加强学校管理,做实做优教育教学质量这篇大文章

第一,努力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优化四个教学部、两个科、一个实训中心的教学管理职能。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认真落实国家发布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制订实施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组织实施综合性教学质量检查。认真落实“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工作要求。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以实训中心为依托,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抓好艺术、体育特色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第二,努力加强德育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德育全方位融入学校各方面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积极吸收取企业文化的优秀成分,发挥文化、环境育人作用。

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制度,改革德育考核办法,加强德育过程的评价管理,建立学生德育档案,做好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

第三,努力加强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切实增强职业学校的美誉度和吸引力。积极研究招生工作的新办法和新措施,建立科学的招生工作机制,有效解决招生难问题。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创新安置思路,提高安置质量。不断总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验,逐步扩大实习规模。在招生、安置、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中要加强处室之间的协调配合,逐步落实优生优分原则,以安置促教学,以安置促管理。

第四,努力加强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充分利用沂源电大分院全国统考考点优势,加大开放教育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开放教育招生规模。积极探索新的培训体制模式,进一步拓宽培训市场,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继续实行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任务总额承包方案,使成人学历招生和培训工作取得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努力加强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切实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学校操场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校园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安全、整洁、文明、优美、和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全面落实学校财务统管制度,开源节流,规范收费和财务公开。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国家助学金、免除学费补助资金的管理。做好资产的登记、使用、维护、折旧和报废等资产管理工作。完善设施设备采购、管理和使用制度。加强对教学设施、实习实训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有效利用。

第六,努力加强安全管理,切实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预防、日常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校园110”工作程序,建立政教处、教学部、班级三级安全信息联络员联系网络。保证校内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教学设备、交通工具等学校设施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卫生防疫等教育,开展逃生避险、救护演练、消防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加强学生实验、实习实

训安全管理。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校园不出现任何安全问题。

三、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把学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动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能力。严格办公纪律,落实好学校考勤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要全面加强教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领导干部定期学习制度,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所有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学校管理第一线,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体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实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班主任考核制度,采取多种途径,逐步改善和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班主任在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

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以校园环境卫生为重点,全面优化校园环境。严格落实卫生区责任制,全

面提升校园卫生管理水平。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提升校园绿化美化的层次和水平。建设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四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推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上下大力气,强化措施、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全面加强学校方方面面的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营造学校发展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塑造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和争优创先活动,形成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养成规范认真的工作习惯。各处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明确职责,相互协调,主动工作,勇于创新,确保政令畅通,工作协调。

老师们,新学期,新目标,新任务。我相信,有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体教职工的勤奋工作,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第五篇:校长在新教师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在新教师会议上的讲话

(王斌)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年,我校教师队伍中突然新增了10名新教师,占教师总量的四分子一还多,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新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我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新教师成长与进步,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新教师的培养是一件大事,学校有责任为新教师及其他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从开学工作至今将近两个月,通过了解你们工作勤奋、适应能力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你们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新教师的初期自我成长是非常关键的,最理想化的教师成长应该是:一年入门,三年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此,我想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和希望。

1.用快乐的心态对待工作,追求教师工作的职业幸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其实就等于选择了“奉献”。虽然有些累,而且有些清贫,但是教师这个工作还是很快乐的。比如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些天真可爱的孩子,虽然有些孩子调皮,在这一点上,我们比警察快乐;每天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我们比马路上工作的人快乐;我们能早晚正常上下班,还有双休日和有两个令人羡慕的寒暑假,我们比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快乐;走到大街上经常听到“老师好”,我们比路人都快乐;当自己送走一届届毕业生,桃李满天下的时候我们比任何人都快乐等等,教师这个职业带来的快乐是其他职业体会不到的。所以我们要正视自己的这份工作,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一个人工作上要想取得成绩,就应该先爱上自己的这份工作。

2.认真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在这里我重点谈三方面的看法:

(1)教书育人。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或许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或许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因为孩子是家长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我们教师的责任重大。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或许你出现差错之后可以查找原因重新来过,但是工作中的丝毫差错对于孩子们来说却不能重新来过,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避免因自己的疏忽而造成学生的遗憾。只要我们面对自己的学生,无论自己教学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是六个学年,我们都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样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长会感激我们的,我们自身也会从中获得成长和提高的。其实教师的责任心不完全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

(2)为人师表。既然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时时刻刻做学生的楷模、榜样,我们要从自己的着装、言谈举止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别忘了学生就是我们的影子。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多说好话、多做好事,凡事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要做到,切不可挡“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3)终身学习。我相信在做的每一位新教师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要活到老学到老。于丹教授说:当一个人拒绝学习、拒绝成长的时候就是自己真正衰落的开始!特别是我们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学生的发展变化很快,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和提高。虽然我们刚从学习毕业,时间不长,理论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我们必须要不断地让自己进行“充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请记得:一个教师能走多远,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争当一个学习型、研究性、业务型教师。工作中,我们要从备课上、上课上、课下辅导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实践中我们要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几方面入手。没有反思的教学工作是不会“上升”的,所以我们要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在工作中我们要多向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去学习,取别人之长为自己所用。当然我指的是要自己主动去找别人学习,而不是等着学校安排,其实学习时机无处不在,就看自己是否善于把握;我们可以多看一些专家的讲座以及优秀教师的教学课堂录像来不断提升自己,我们还可以从网络上学习很多东西,当然我们相信大家会正确使用网络,不会出现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或打游戏等行为。王金战教授说教师的成长,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经验缺乏期;(2)盲目自信期;(3)反思成长期;(4)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的成熟期。我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进入到第四个阶段。

3.要有自己的成长计划和奋斗目标。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我们每一位新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和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自己才会向自己既定的方向不断挑战自我,当然在落实上我们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4.要正确对待自己学校安排的工作。

(1)在学校要有一种“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境界。我们虽是师范毕业的专业学生,但是或许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没有给自己分配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但是我想说:我们仍要“勇往直前”。因为学校安排的工作一定是站在学校大局的立场上进行考虑的,希望我们每一位新教师理解万岁。(2)学校对于新教师的成长会提出一些严格的要求,比如:新教师的教案应该写的更加详细等。我们每一位新教师要真正理解学校的用意:让大家快快成长。我们应该把学校施加的压力变为动力来严格要求自己。俗话说:人只有经过重重磨练,才能有所作为。(3)或许所接的班级各方面情况并不好。我想对大家说:不要有心理负担,其实正是一个薄弱班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要会接薄弱班就一定会带好一个好班。只要大家在工作中取得点滴进步,学校的每一为人都会为你们鼓掌!

5.工作中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问题找借口。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一定会迎来各种机遇和挑战,或许还会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我想说: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大胆正视存在的问题,不要上推下卸。要多为成功想办法,不为问题找借口。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面对问题、冷静分析问题、对症下药,而不是抱怨、找借口。因为我相信: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执着的要结果,我们一定会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6.要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非常重要,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课堂驾驭能力。如果一名教师“肚中”再有墨水,课堂中前面教师讲的自我陶醉,学生下面听不听无所谓,大家可想而之这样的课堂效率如何?其实我们现在不缺乏太多的理论专业知识,关键我们要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组织管理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我认为一名好教师的标准就是让学生既怕又爱。

最后,我用微信上看到的一句话当做我的结尾:一个人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接受挑战;一个人,你想要尽快的优秀,就要去寻找挑战。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希望大家拿出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学习与工作,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不断磨练,尽快适应新工作、新生活,真诚祝愿大家能更好地成长,早日成为唐先小学的栋梁。谢谢大家!

下载郭贵春校长在2012年工作计划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郭贵春校长在2012年工作计划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长在领导班子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在领导班子会议上的讲话 李德伟 2015年8月19日 经过了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我们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新的学期。短暂的暑假,让我们得到了暂时的休息与调整,相信各位领导在......

    校长在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秋季新学期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文勤辉 新学期开始啦!今年的招生牵挂着每一位职工的期望,更让领导们背付着学生的压力。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并提前策划明年的招生办法......

    校长在班主任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校长在班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班主任专业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师专业化愈来愈引起关注,在班主任专业发展背景下的班主任培训已经开展。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长在班主任会议......

    校长在新教师会议上的讲话(OK)

    校长在新教师会议上的讲话 2010.1.1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要恭喜各位,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真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此,我也代表中心校的五位校......

    2012年春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的讲话(共五则)

    郭守秘校长 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7日) 老师们: 刚才,马校长安排了新学期兼课教师课程安排情况,张校长安排了班主任任职方案,我完全同意。下面,根据校长办公会研究的......

    校长在全镇教代会上讲话

    和谐共进,谱写双浮教育新篇章 ———— 在全镇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教代会成员:大家好! 我代表双浮镇中心学校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15-2016学年度工......

    校长在2022年春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在2022年春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各位同学、各位同事:大家新年好!虎运当头好运来,如虎添翼雄风展。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平安、祥和、愉快的寒假伴着喜庆的春节渐渐远去;热烈、奔......

    校长在开学初班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在开学初班主任会议上的讲话班主任是学校里最中坚的力量,如果让我凭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来概括其中滋味,应该这样形容:累并幸福着。班主任的确很辛苦,小学生年龄小,学习包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