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实验中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稿
在实验中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稿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武陟县实验中学召开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现场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提高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下面,我就加强和改进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再谈四点意见。
一、坚持育人为本,正确认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实施全员育人的重要措施,也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改进德育方式,拓展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不断提高我市德育工作品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之道,德为先,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根本,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不能保证人的持续健康发展。抓德育和抓教学质量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与教育不应当是油水分流的两件事,很难想象一所学校不重视德育,没有良好的校风和秩序,它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会很高,同样,学生高尚的追求,勤勉的态度,学校良好的校风与学风,则会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就教学抓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教育本身就是合谐共进的过程,两眼只盯成绩的课堂,不是良好的课堂,不能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只有使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水乳交融,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按照现行中小学教学计划的规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时数达到12000多学时,占学生在校总时数的四分之三以上。从实际情况看,现在学生每天6—8小时直接与教学相联系,如果忽视了这最大一块时间的德育工作,德育为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落实,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相反,如果教师自觉地进行德育渗透,就占领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从学科教师与政治教师、班主任及政工干部的比例来看,也占四分之三以上,如果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放弃德育渗透,那么加强学校德育也将落空,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不抓德育的现象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一个主阵地。
学科渗透德育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从课程培养目标可见,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绝大部分也是德育工作的目标。当前课堂教学提出的三维目标实质上也是针对传统学科教育的不足而提出来的。传统的学科教学,只强调知识、技能的目标,忽略了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体验过程。许多学生由于没有丰富的体验,难以广泛地尝试成功,也缺少了在探索问题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情感发展、意志发展的不足,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书本上的死知识与应付考试的能力的发展。在落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感受探索的快乐,也很难理解学习的真正价值。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所增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满足了德育工作的要求,这就使得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学科渗透德育是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二、找准薄弱环节,增强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学科渗透德育是我们一直在抓的一项常规工作,不少教师已经形成了渗透意识,能主动的进行双纲备课。但是由于部分行政领导、教师认识不到位,没有教书育人的意识,当前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提高。
一是教育评价不恰当。长期以来评价学生、教师、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是以“分数”和“升学率”为标准的,领导的眼光盯在分数上,人为的将德育与教学分割,学校重视的是培养尖子生,用骨干教师抓升学,单纯地就升学抓教育,所有这些做法,使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工作举步维艰。
二是部分教师对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搞好德育渗透,关键是领导,基础是教师。目前,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德育是学校党支部、德育处、团委的事,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些人认为教材已考虑到德育因素,只要按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渗透了德育,不需要再去挖掘思想教育的内容,更有人认为数理化的教学内容与德育根本就无法结合。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是注意学科知识的如何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内容和要求,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自觉地注意知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三是德育渗透痕迹过于明显。有的老师确实能主动地进行德育渗透,抓住教材中的教育点和课堂上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是却没有把握好分寸,不能有机、有度的进行渗透。有些人甚至是把班会课上要讲的内容放在了课堂上,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让学生产生了逆反情绪。
三、结合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渗透的过程,也是教学改革的过程,它应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相统一。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新课改倡导全面的质量观,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根本不是教学成绩,而使学生生动活泼、协调健康的发展。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三维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上的成长与发展。新课改的重点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重视师生双方的体验与互动,这些都是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整合的具体体现。因此德育渗透不仅是一种态度,更应该是一种方法,应研究教学艺术,要合乎心理规律。“满堂灌”,教师念教案,学生抄笔记、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陈旧方法是无法进行德育渗透的,必须科学的实施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要紧扣教材,从教材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把握本学科性质,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德育的生动性,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切忌生拉硬扯,穿靴戴帽。更不能把学科渗透德育与政治课、班会课混为一谈。一定要寻求最佳结合点。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实际上,任何一门教材,其中必然包含了德育因素,它融合在教材内容之中,并不是让人一目了然,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做个有心人。对德育大纲和学科教学大纲进行认真的钻研,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设计出一个良好的方法,把它们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知识传授和德育有机结合。??
四、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把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落到实处
学科渗透德育是教育部门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保证全面、正常、科学的开展这项工作,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见》(徐教基[2006]11号),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落实《意见》精神,并根据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建立完整的德育目标任务体系。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央8号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纲,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要把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之中,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教学目标要求中明确规定各学科、各年级德育要求的任务,做到德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要根据教育局制定的《学科渗透德育课堂评价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经常组织学科渗透德育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活动。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加强听课、评课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定期总结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水平。市教育局将于今年陆续开展相关评比竞赛活动来深入推动这项工作,4月份举行学科渗透德育优秀教案和优秀论文评比,下半年开展学科渗透德育优秀课评比。
同志们,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大家要认真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学科渗透德育的方法途径,切实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有机渗透德育,全面提高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第二篇:德育工作学科渗透计划
德育工作学科渗透计划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课程理的深入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重点工作,确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工作计划。
一、目标与措施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测试内容。
4充分发挥政治,语文,等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电视台,学生答辩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政治水平,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利用假期去行众拓展集中培训。
6结合中央8号文件精神,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之在校园内外处处达到教育功能。
7充分利用校刊、校报、《星桥文学社》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了解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成长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效果及运用
1、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落实新守则等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形式通过公开课、开放课、随机听课等形式看课堂的时效性。
3、通过德育问卷调查,家长反馈,社会反响及教师的操作评语验收德育教育的效果。
4、学校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扎实落实到所有学科,使学科之间有机整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渠道。
第三篇:德育工作学科渗透计划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
***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
***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课程理的深入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重点工作,确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工作计划。
一、目标与措施、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测试内容。
4、充分发挥政治,语文,等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电视台,学生答辩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政治水平,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利用假期去行众拓展集中培训。
6、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之在校园内外处处达到教育功能。
7、关注学生成长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效果及运用
1、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落实新守则等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形式通过公开课、开放课、随机听课等形式看课堂的时效性。
3、通过德育问卷调查,家长反馈,社会反响及教师的操作评语验收德育教育的效果。
4、学校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扎实落实到所有学科,使学科之间有机整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渠道。
第四篇:德育工作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德育工作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例如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
(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教《詹天佑》一课,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感受到詹天佑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利用电教手段,强化课文情感渲染。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放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剪映,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谈谈云浮景色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四)抓住关键词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 ”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学生会很自然地因此而 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二、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
第五篇:在全县德育工作会上的发言稿
心灵相约,架起学校德育工作桥梁
——仁寿中学心理工作汇报材料
仁寿中学心灵之约心理工作室
李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校德育工作采取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传统形式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师生心理资本,促进师生心灵交流,减少因交流、沟通不畅带来的相关问题,增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效能。现在我就我校心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仁做具体汇报。
我校心理工作得到了杜其超校长大力支持,在学校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解决了我校心理咨询师继续学习的经费,并筹建仁寿中学学生发展健康指导中心。中心下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办公室和仁寿中学心灵之约心理工作室,将学校原有的心理学专业老师和原来开展的心理工作整合。本着“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和“心灵相约,走幸福人生路”的宗旨,我校全面的开展了心理健康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首先,面向全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
第一,利用学校宣传橱窗提升师生对情绪管理、人际沟通与交往、心理健康调节、提升心理资本的方法等。
第二、建立校园广播“心之声”栏目,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
第三、每个班由学生自荐选出男女两名“心理委员”,并对心理委员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他们及时收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反馈,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开展班主任的培训讲座,让班主任通过读报课增强学生心理调节和心理求助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
一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个体心理咨询,有效地疏导了师生的心理问题。
积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化解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学习的心理干扰,提升学习能力以及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冲突,并向相关部门反映,及时化解学生群体性冲突与矛盾,增进校园和谐发展。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赞美!如:有一个学生心理咨询时反映到的被一名外校学生欺负,心中感到很压抑,痛苦,想纠结一帮同学打架,针对这一情况,我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心理咨询,和学生做好共情,通过倾听让他得到了很好的宣泄,并指导他立体的看待自己所面临的事情,学会智慧的处理问题,这样有效地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
另外,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真正的有爱心,咨询师要有同理心,站在来访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我校一名高一学生因在小学和初中遭受家庭暴力和校园欺凌引发自闭倾向,到学校已有三个多月了,不和任何同学和老师说话,也不回答任何人。在去年11月我得知这名学生情况后,找到了他,告诉他我想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年后让他能像别的同学一样正常的交流,快乐的生活。当时这个同学的面目表情及动作就像木头人一样,我拥抱了他,刚开始时他很排斥,全身僵硬,身体甚至有些发抖,我边拥抱边告诉他“放心,在我这里一切都是安全的,我只是想真诚的帮助你,想让你像别人一样能更快乐的生活”,慢慢地他的身体开始放松了,前十次左右的咨询与辅导我们基本上是无声的交流,偶尔我会告诉他一些自我调节和自我放松的方法,并指导他用积极心理来看待自己的现状与未来,当然每一次我都会拥抱他、握住他的手,轻轻地和他诉说。有一天他推开咨询室的门,对着我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虽然只有一两秒,但这无疑让我看到了希望,渐渐地他能用图画和文字告诉我他过去发生的事,后来能用简短的口语表达,心也渐渐的得到了复苏。但令我根本没有想到的是在上周星期三我开展的240人左右的团队心理活动与讲座中,他竟然主动走上台来分享,当他从座位上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我就已经很震撼了,但还有些担心,毕竟心理介入也只有二十次左右,他上了讲台,开始只说了简短的一句,短暂的停顿后,在我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又说了一大段话。那一刻真的让我有无限感慨,感慨生命自我复苏的力量,感慨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价值,感慨对身边的人多一份付出与关爱的重要性,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与疗愈的过程!
今天这名同学不仅能在班上开始交流了,脸上的笑容也增多了,还能在二百多人的场合主动上台分享,我真正感受到了“当阳光穿透阴霾注入温度,心灵便得以复苏!”
二是面向全校师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提升教师心理资本,提升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团体心理活动与讲座。
1、提升教师心理资本,如果教师幸福了,学生也就幸福了。4月24日面向全校二百多位教职工开展了“调整自我,做幸福教师”提升心理资本的讲座,获得了学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该活动县教育体育局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报道。
2、举行了大型系列学生心理活动与讲座。如本学期开展了六场“梦想导航——人生要有方向”的大型团体心理活动与讲座,在活动中引入“心理剧”,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全校引起了轰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了四川新闻网的报道。3、5月开展了2017年高考考前心理辅导的心理活动与讲座,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获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
4、由于在心理咨询中发现太多心理个案来源于家庭和社会,因此,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提升家长心理资本,建设幸福家庭”的活动。
如在学校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讲座,提升亲子沟通能力和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灵的关注。为了让更多的家长能有机会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心理资本,增强和孩子心灵沟通的能力,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以志愿者身份参加“文林市民中心”的家长沙龙,回答家长们家庭教育与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并举办亲子沟通与家庭教育的心理活动与讲座;与相关部门共同探讨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的心理援助问题。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想提升亲子教育和沟通能力的家长,我于今年2月份组建了“心理学与幸福人生”的公益群,短短三个月时间群里的家长们已突破300人,每周五晚8点开展心理讲座,增进家长和孩子心灵相约,促进亲子关系,提升家庭幸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们,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心灵相约,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定能更好的与青春同行,我们每天的付出与努力会带来一个个生命的脱变与成长,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具有灵魂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能无愧于作为教师的使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