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浙疆共商对口支援大计 王乐泉赵洪祝在座谈会上讲话

时间:2019-05-13 23:1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413浙疆共商对口支援大计 王乐泉赵洪祝在座谈会上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413浙疆共商对口支援大计 王乐泉赵洪祝在座谈会上讲话》。

第一篇:0413浙疆共商对口支援大计 王乐泉赵洪祝在座谈会上讲话

浙疆共商对口支援大计 王乐泉赵洪祝在座谈会上讲话

2010年04月13日 05:33:5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4月12日上午,我省对口援疆考察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共商对口支援大计。黄曙林摄

浙江日报新疆乌鲁木齐4月12日电 今天上午,浙江省对口援疆考察团一行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乌鲁木齐举行座谈会,共商对口支援工作大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主持会议并讲话。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讲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华士飞在会上谈了促进双方产业合作的设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和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领导符强、白志杰、库热西·买合苏提、胡伟、王永明、刘晏良、孔星隆、成家竹,浙江省领导陈敏尔、蔡奇等出席座谈会。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王乐泉对浙江省长期以来给予新疆特别是和田地区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对浙江省此次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工作的设想表示赞同。他指出,新疆今天的大好局面,离不开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新疆各族人民对此铭记在心。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是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对新疆现实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支援方、受援方都要切实贯彻中央的安排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对接、落实等各项工作,确保对口支援工作顺利进行。要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此轮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放在首要位置,使对口支援工作更好地体现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巨大关怀和支持。要按照中央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编制好援助规划,使有限的援助资金发挥最大作用。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分需要中央和各兄弟省市的支持,但最终还是要靠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支援方和受援方要搭建好对口支援的平台,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浙商在参与新疆开发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推进能源、资源、商贸物流和产业转移等各领域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双赢。他要求受援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对口支援各项工作的领导,担负起统筹、组织、协调等各项职责,形成各方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确保对口支援工作见到实效。

赵洪祝在讲话中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5180万浙江人民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新疆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明确了我省的结对关系由原来的和田地区3市县调整为阿克苏地区1市、8县、1师(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浙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应尽的政治责任。我们将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同时,也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和新疆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我们要善始善终,继续做好对和田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要按照中央精神,全力以赴,尽快做好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的前期各项准备,突出改善民生,突出干部、人才支援,突出项目支援,突出产业培育,迅速启动对阿克苏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我们还要以对口支援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省区战略合作协调机制,加强省区合作的战略规划研究,着力推进能源合作项目的建设实施,不断加强两省区的经贸技术合作,合力加强两省区与中亚的双边经贸合作,全面推动两省区的各项交流与合作。

下午,省考察团圆满结束在疆学习考察后返杭。

第二篇:赵洪祝在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 努力把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在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26日)

赵 洪 祝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今年以来创先争优活动,对深入开展下一阶段活动、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作进一步研究部署。

刚才,省交通厅等5家单位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本地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他们的经验做法各具特色,反映了我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成果,讲得都很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之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整个活动扎实有序推进。主要有6个特点:一是各级党委和领导 1 干部对创先争优活动更加重视。各级党委(党组)把创先争优活动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示范抓,引领带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单位指导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今年以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共赴联系点调研指导2.6万次,对11.4万家基层单位进行了督查点评。各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履行系统指导职责,协同地方党委抓好活动,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二是创先争优活动在日常工作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动力作用更加突出。各地各单位普遍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组织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紧紧围绕推动富民强省、促进社会和谐创先进、争优秀。省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下发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厉行节约用电、防台抗台救灾等多个指导文件,凝聚党员群众力量,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了动力和保证。三是创先争优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制定出台指导意见,深入开展“和谐先锋”创建活动,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参与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创建,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联系服务群众中争做先锋,为推动我省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四是 2 创先争优活动推动了利民惠民举措的进一步落实。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送温暖”等活动,关爱生活困难群众,促进改善民生,着力抓好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实惠。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为群众兴办实事55.3万件。五是创先争优推动了基层基础的进一步夯实。各地各单位坚持突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主题,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双强争先”活动,认真抓好新一轮公开承诺践诺,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作出公开承诺事项593.4 万件。积极推动乡村两级顺利换届,扎实开展后进村帮扶整转,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力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六是全社会齐争共创的氛围更加浓厚。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全面开展党员教育周、奉献服务周、党员关爱周、帮扶互助周和成果展示周等“五个周”系列活动。深入开展“闪光言行”展示评选,今年1-8月全省已累计申报推荐党组织“闪光言行”1.7万多条和党员“闪光言行”6.3万多条,评出“月度闪光言行之星”160例,初步形成了“人人争先、个个闪光”的生动局面。成功举办“党旗高扬党徽闪光”创先争优主题晚会,展示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事迹,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反响。积极选树和宣传各行各业的 3 先进典型,集中推出了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江小金、吴菊萍、许兴祥、季欣林等一批先进代表,在全社会形成了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总的看,一年多来我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实践成效明显。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明了方向。李源潮同志对我省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也先后2次作出批示肯定,并在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积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给我们以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当前尤其要高度重视克服思想上松劲、倦怠的倾向。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至今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到明年“七一”总结还有一年时间,正处于途中跑的关键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于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今年又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市县 4 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之年,各项任务很繁重。如何协调好深化活动与推进各项工作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找准活动的切入点、结合点,十分重要。我们要认识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是脱离中心工作另搞一套,而是要为推动完成中心任务提供动力和保障,活动的开展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来谋划,其成果也必须体现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成效上。同时,创先争优活动是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常化、普遍化、基层化的行动机制,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的组织活动机制,是党的建设中一项常抓常新,也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因此,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创先争优活动紧紧抓在手上,切实保证工作精力;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理念融入思想、作为一种动力融入工作、作为一种追求融入人生,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作用,努力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不断推动活动取得新成效。

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化活动再讲两点意见:

一、深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我省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有机融合,有助于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明确创先争优的目标 5 和方向,始终做到紧扣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创先进、争优秀、作表率。下一步,各级党组织要继续围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创出特色、抓出成效、打出品牌。

1、紧紧围绕服务发展,深入推进“双强争先”活动。服务发展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思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展“双强争先”活动是我省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这项工作已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全面展开,取得了初步成效。前不久,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评选结果颁布,李源潮同志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要求围绕企业发展做好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强、企业强。接下来,我们要在继续深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双强争先”活动的同时,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动活动向其他领域拓展,通过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定量化考核,努力在各领域创建一批党建工作扎实、服务成效明显、广大群众公认的“双强”先进单位。要牢牢把握“双强争先”活动以党内创先争优引领带动系统和单位争先进位的目标和作用机制,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服务“十二五”发展紧密结合 6 起来,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2、更加突出服务群众,扎实抓好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服务人民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也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形象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与信任。各地各单位要继续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落实“三亮三比三评”(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要求,深入开展“对标创标”行动,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争创岗位奉献先锋、群众满意窗口和优质服务品牌,努力实现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群众监督评议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监督评议的有效性,切实做到让群众受惠、使群众满意。各地方党委和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的工作格局。

3、着眼夯实服务基础,积极助推换届工作,切实加强 7 换届后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各地各单位要把助推换届工作顺利进行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基础的重大契机,切实抓紧抓好。目前村一级换届已经全面完成,乡镇换届正在全面开展,下一步还要重点抓好市县换届,以及乡村换届后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形成好报告、选出好班子、营造好风气”,进一步引导党员把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积极参与和搞好选举。要结合换届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谈心谈话、公开承诺,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严守换届选举纪律、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中创先进、争优秀,形成以创先争优活动保障和推动换届工作健康顺利进行的良好局面。要切实加强换届后基层组织建设,认真抓好新一届乡村两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扎实开展新一轮后进村整顿转化,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要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积极整合区域党建资源,组建区域性党组织,构建区域化、全覆盖、开放式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通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活跃党内生活、开展党的活动。

4、大力营造服务氛围,继续开展好创先争优“闪光言 8 行”展示评选和典型宣传。最近习近平同志在基层调研时强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要把学习先进作为重要动力。学习宣传服务典型,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激发服务热情、改进服务作风的重要手段。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典型带动和宣传引导,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闪光言行”展示评选活动,大力选树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不断扩大“闪光言行”展示评选活动成果,不仅把各行各业的“闪光言行之星”评选出来,还要通过举办“闪光言行群英会”、发出“闪光言行”倡议书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名党员都能在“闪光言行之星”中找到可学可比的对象,做到个个争先、人人闪光。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党建信息工作平台,深入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营造导向鲜明、声势强劲、富有特色的舆论氛围,使比学赶超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5、注重提升服务的群众满意度,认真开展群众评议工作。创先争优活动搞得好不好,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没有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目前,中央创先办正在研究谋划群众评议工作,即将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省委创 9 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各地各单位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要结合中央要求,把开展群众评议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果、督促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的有效载体,谋划部署好这项工作。要把群众作为活动的评价主体,充分借鉴运用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的经验做法,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开辟网上评价专栏、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认真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对群众评议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原因,制订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抓好整改落实。要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找准下一步创先争优的着力点,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切实办好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6、积极推进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理论研讨和长效机制建设。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要高度重视加强制度建设,注重通过开展理论研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取得实践成果的同时不断取得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深化对创先争优理论研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创先争优理论研讨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紧紧围绕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围 10 绕中央提出的创先争优活动目标任务,围绕创先争优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思考,努力形成一批思想性、实践性、政治性、学术性相统一,有深度、有特色、有影响的优秀理论成果。要注意加强创先争优理论研讨成果的转化应用,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转化,边应用,进一步总结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党员“一句话承诺”、“双强争先”和“闪光言行”展示评选等有效做法,不断建立健全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二、全面贯彻落实“三个深入”要求,在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工作重心下移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李源潮同志在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上要求领导机关的干部“要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谋发展、促和谐,转作风、增才干。10月份,省委常委将带头集中开展“深入基层谋发展、心系群众惠民生”创先争优蹲点调研,每位常委深入一个县,利用3天左右时间,通过召开征求意见恳谈会、开展走访慰问、过农家生活等形式,倾听群众心声、11 体验基层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开好今年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谋划好明年工作做准备。各级党委(党组)也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蹲点调研方案,在今年年底前集中开展一次蹲点调研活动,通过活动加强与基层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中,要着重把握好三个方面:

1、深入听取群众意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下基层首先要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意愿,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希望我们做什么。眼下,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记者们走山村、进车间、下矿井、钻管道、住农户,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采访的做法,很生动,很感人,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要建立健全听取群众意见的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到农村去、到企业去、到社区去、到服务对象中去,面对面听取意见,特别是要到困难大、情况复杂、矛盾集中、条件艰苦、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体察群众疾苦,了解事情真相。要轻车简从,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拉家常,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切实找准影响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拜群众为师,利用下基层的机会,把平时坐在机关里干不好、解决不了的工作“打包”,带着问题到基层寻思路找对策,通过访贫问苦、驻村蹲点、民情恳谈 12 等形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今后做决策、办事情提供依据。

2、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蹲点调研的重要任务,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各地各单位要逐件逐项进行梳理,研究提出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直面矛盾,勇于担当,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能协调解决的协调解决,条件尚未成熟的逐步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解释清楚,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特别是在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征地补偿、扶贫救灾、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自觉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找准着力点,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

3、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下基层工作机制。坚持经常抓、抓经常,积极推动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深化推进“双服务”专项行动,以解决企业和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机制,强化服 13 务保障,积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服务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领导蹲点调研和联系点制度,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聚民智、惠民生,接地气、增底气。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城市各种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和倾斜,积极推广“一户一策一干部”、“联村联户连心”、党群创业互助会等经验做法,帮助农村兴办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发展难题,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同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更好地形成关心群众、解决问题的整体合力,使各种信访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同志们,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时代的要求、事业的需要、人民的期待。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高度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浙江实现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第三篇:赵洪祝出席浙台港民间经贸合作交流会并发表讲话

赵洪祝出席浙台港民间经贸合作交流会并发表讲话

6日下午,第二届浙台港民间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杭州举行。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出席交流会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首席荣誉会长范徐丽泰,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骆锦明,香港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会长许荣茂分别致辞。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等出席交流会。交流会由副省长王建满主持。

赵洪祝指出,本次交流会把海洋经济作为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今年初,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浙江作为国家发展海洋经济试点省的目标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又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今年3月,我省召开省委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绘就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当前,我们正在按照国家试点省要求和示范区规划,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赵洪祝强调,浙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寻求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其中就需要广大民营企业和海外企业的积极参与。相信浙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将为浙台港三地企业的交流、合作、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三地企业的携手发展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浙台港三地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

希望港台企业家多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希望三地企业积极参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希望浙港台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浙台港三地经济社会发展。

交流会结束后,赵洪祝等省领导会见了台湾经贸考察团与香港经贸考察团一行。

本次交流会由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台湾工商协进会、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共同发起主办。交流会上,三地企业家围绕海洋经济主题,共同探讨、洽商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首届浙台港民间经贸合作交流会于去年9月在台湾举办。

第四篇:2012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讲话(印刷稿)

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2年10月10日)

赵洪祝

同志们:

这次在丽水召开全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交流各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工作。会议期间,大家参观了莲都区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和农村环境“四边三化”整治现场。会议还表彰了201213个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莲都、临安、永嘉等县区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下面,我围绕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当前工作实际,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是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第十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三年。这些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点上探索到全面铺开,呈现出理念不断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覆盖不断扩大、成效不断显现的可喜景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6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任务,明确要求在下一步发展中注重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加快建设生态浙江,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优化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全省人民物质上共同富裕和精神上共同富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化认识、准确把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引向深入。

(一)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内在要求。经过多年来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经进入“全面推——

进城乡融合”的新时期。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既始终是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重点所在,也仍然是现代化建设的潜力点、增长点所在。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还是从我省的实践看,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都是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正是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体现了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浙江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新阶段新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现阶段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是实现稳增长和转方式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手段。今年8月,我们专门组织召开了全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大会,全面部署了促进有效投资的各项工作。建设美丽乡村是我省农村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既能够直接拉动投资增长,又能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对那些出身于农村的省外海外浙商来说,美丽乡村建设还为他们回报家乡父老、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发展空间,是促进浙商回归、刺激投资需求的重要阵地。这些年来,我们在推进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社会各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000亿元,充分表明了美丽乡村建设对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

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政策、规划、服务和舆论引导,努力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我省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力举措。

(三)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的创新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不断增加公共资源对“三农”的配置,农民人均收入率先超万元、连登新台阶,并已经初步消除了公共服务在种类上“城多乡少”的格局。但也要看到,当前我省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公共服务在标准上“城高乡低”、质量上“城优乡劣”、制度上“城乡二元”等问题更受各方关切。推进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统筹推进农民饮用水、乡村公路、城乡公交一体化、农村电气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解决一大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人文积淀、块状经济等优势,积极创造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的机会和渠道,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我们要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逐步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配置,因地制宜地创新农民增收方式,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让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四)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生态文明、促——

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乡村建设实质上就是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农村各项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融入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不断推动“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建设。

二、明确目标任务,科学把握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要求

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圆满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第二轮阶段性目标任务。对于这项坚持十年、基层百姓称道的民生工程,我们要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总体部署,把建设“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作为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基本导向,以中心村培育建设和文化村

保护利用为重点、农村环境全面提升和农民住房全面改造为基础,坚持“把重点打造为精品、让基础实现普惠”的要求,加大建设力度,彰显人文特色,健全长效机制,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今后五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群众愿望出发,全面构建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示范县、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庭院清洁户四级联创机制,到2017年,全省所有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标准,20%左右的县(市、区)培育成为美丽乡村示范县,60%以上乡镇开展整乡整镇创建,10%以上行政村成为美丽乡村精品村或特色村,5%以上农户成为美丽乡村庭院清洁户。

美丽乡村建设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更涉及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力推进。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统一”。

——

(一)坚持导向性与操作性的统一,不断提高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科学水平。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打造美、展示美”的过程,离不开“美如画”的科学规划的指导。特别是对于相对脆弱的历史文化村落来说,为了更好地彰显乡土特色,无论是有形的建筑文物,还是无形的民俗文化,都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建设。在即将圆满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第二轮阶段性目标任务的新阶段,我们要更加重视规划设计问题,更加强调在科学规划中展现布局美,坚持规划导向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做到科学规划和依规建设的统一。一要注重上下联动。发挥各类编制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特别是要把大专院校所属规划设计单位视野广、理念新和基层规划部门情况熟、底子清的优势有机整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切实做到规划既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导向,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二要注重规划深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地编制保护利用的修建性详规、建筑设计施工方案等,明确保护利用的核心区、控制区和搬迁安置区等功能分区,明确保持村落格局、历史风貌和整体环境的措施和要求,明确古民宅等古建筑的墙体加固、顶瓦修补、立面改造及构件修复的措施、强度和要求,明确与村落物质遗存相呼应的风土民俗等发掘、保护和传承的要求,明确改善村落内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强度和要求。三要注重规划对接。深入

分析区域发展潜力,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重点破解各类规划对接难问题,积极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用地空间,努力做到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定位合理、梯次衔接有序、实施落地可行。四要注重阳光操作。把农民群众的参与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制定农民群众深度参与的规划实施方案,确保让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支持规划并参与规划的实施。

(二)坚持普遍惠及与重点打造的统一,不断显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效果。美丽乡村建设,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新阶段的转型升级,是新农村建设在浙江的地域化、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浙江特点和地域特色。在全面完成千万工程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基础上的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全面惠及与突出重点的统一,以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为支点,以美丽乡村风景线为骨架,以“四边三化”为基本面,从根本上、整体上、区域上改变浙江乡村面貌,把浙江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一要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的精品村。美丽乡村之美体现于村庄的个性,克服村庄建设“千村一面”和同质化、低质化的现象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浙江农村的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丰富而且迥异,要从这样的特点出发,从自然、人文、产业、建筑、风俗仍至饮食、特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村庄的个性和亮点,突出“一村——

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全力打造支撑美丽乡村地域品牌的精品村。要按照今后五年把十分之一左右村庄培育成为精品村的目标,认真谋划,深化、细化、具体化,确保落实到每一个村。“十二五”期间,要每年启动300个左右中心村,继续执行已有的各项扶持政策,扎实推进中心村建设。二要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美丽乡村不是零打碎敲式地单单做几个盆景,而是要努力在一个县域范围内打组合拳,以精品村为支点,以景观带为轴线,结合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以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迹等为区域重点,以沿线绿化、干净整洁、小品塑造、立面改造等为建设重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县每年启动2—3个连线成片创建区块。三要扎实推进“四边三化”行动。前段时间,我们启动了全省“四边三化”行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净化、绿化、美化),这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基础工程。这方面,国家有关部委包括环保部、铁道部等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地要抓紧行动起来,努力使“四边”区域的环境风貌成为展示浙江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反映浙江社会精神风貌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阵地。

(三)坚持现代村居与传统文化的统一,不断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乡土特色。历史文化村落充分体现了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而且有着良

好的经济价值。彰显美丽乡村的乡土特色,当前最紧要的就是要抓好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每年启动240个(其中重点村40个)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全面开展特色建筑的修复与置换、特色风貌的保持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科学整治与建设,把历史文化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在具体工作中,一要悉心保护传统建筑的原有特色和历史氛围。采取有效措施,精心保护古村落的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以及民俗风情,让它们古韵长存、永续利用,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给后人。二要深度挖掘悠久的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掘文化村落中凝结着的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宗族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交流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三要有序利用优秀的历史文化村落资源。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发展古村落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乡土文化体验、传统农家农事参与等特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走出古村落保护利用与城市化、美丽乡村建设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四要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历史文化村落的个性特点,正确处理好保护保全古建筑与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之间的关系,按照传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本土化、居住条件人性化的要求,科学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历史文化村落的环境面貌,不断显现历史文化村落的田园意境。

——

(四)坚持当前建设与长效管理的统一,不断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和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既要重视规划建设上的高水平、高质量,更要重视管理创新,不断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着力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着力改造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力求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为没有门票、开放共享的景区。一要办好农村垃圾处理这件最基本的实事。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净、形、景”的要求,积极探索“分类减量、源头追溯、定点投放、无害化资源化”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全面开展清洁工程,让“自然、朴素、清洁”成为美丽乡村的第一感观。二要夯实农村环境基础。按照“广泛覆盖、全面惠及、提升水平”的要求,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五大基础项目,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三要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全方位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健全“村集体主导、保洁员负责、农户分区包干”的常态保洁制度,创新完善筹资机制,探索建设村综合保洁站,开展“庭院、村庄、道路、河道”等点线面结合的综合保洁工作,大力培育“美丽乡村庭院清洁户”,不断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坚持美化环境与促进增收的统一,不断夯实美丽乡村

建设的工作基础。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优化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要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我们要秉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逐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一要坚持打生态牌。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立足生态,编制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集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二要把农业“两区”作为展示区域美丽乡村特色的重点来打造。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三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进一步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等优势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古村落文化游和“农家乐”体验游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在浙江的特色实践。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全局工作,强化组织——

领导,加大要素投入,加强宣传引导,努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奋发进取、有所建树。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地抓好这项工作,做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帮助基层破解工作难题,不断调动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采取务实措施,积极开展工作,带领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要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大投入力度。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省级财政要通过“优化资金结构、适度增加总量”的办法,落实好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专项资金,重点确保美丽乡村连线成片景观带创建、中心村培育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卫生长效保洁等项目的资金需求。市、县两级财政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要积极引导浙商回归,深入开展村企结对活动,鼓励社会各方面资金和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三)落实用地保障。“落地难”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和历

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瓶颈。省有关部门要单列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各地要确保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10%以上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要认真落实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用地指标及收益的分配政策,按照建设用地“先减后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的原则,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优先满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需要。要进一步落实“村留地”政策,保障村级集体物业经济的用地需要,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建设共担,成果共享”的理念,按照“计划对接、规划衔接、项目配套”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建设项目的部门协作,捆绑落实建设计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异地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民饮用水、乡村文化中心、乡村体育、绿化示范村、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农村电气化、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农村土地整治、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等项目的有机结合,不断形成建设合力。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规费标准、优化服务质量,凡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收费项目,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

(五)营造舆论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这项工作,努力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大力推进创先争优,善于发现先进、宣传典型,使美丽乡村建——

设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突出重点、重心下移,以广大市民和农民群众为重点对象,持续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努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关心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第五篇:赵洪祝同志在全省 “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29日)

赵 洪 祝

同志们: 去年在宁波召开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以来,全省各地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今天,我们在杭州市桐庐县召开现场会,目的是总结交流去年以来各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工作。上午,与会同志参观了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建设现场。刚才,慧君同志的讲话全面总结了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并对推进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还表彰了一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桐庐、安吉、龙游等县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希望各地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去年宁波会议以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呈现出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可喜景象。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升,有效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初步显现了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但是,美丽乡村建设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各地在认识和工作上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差距。为此,我们要不断深化认识,正确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一)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协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新型城市化是人们在总结和汲取国内外城市化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旨在改善城乡关系、城际关系、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城市化道路。新型城市化既注重集聚农村人口和资源,又强调城市的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配置,促进“三农”加快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既要让进城落户的农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又积极推动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改善生活质量和乡村生活城市化;既着力推进城市节能降耗、污染治理和避免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又坚持城乡环境统一规划、共同防治,促进城乡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治建设的同时,不仅不否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而且还把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培育中心村、促进农村人口在农村范围内集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准确理解新型城市化的涵义,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二)建设美丽乡村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

这些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效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这就使一些地方和干部误认为村庄整治建设就是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了“新村庄建设”,将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要求变成了“村容整洁”一个要求。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也有这样的片面认识,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就是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治建设水平。这里,有一个对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问题。去年,省里印发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要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总体要求,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的四个体系键设。这是省委、省政府为了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同步推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设计的把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的重要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它不仅追求城乡协调发展、农民生产致富,还追求城乡合理布局、农民创业创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治建设水平,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需内容”和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的“龙头工程”,但不是全部内容。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的要求,正确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三)建设美丽乡村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丰富的物质生活。这就使一些地方和干部常常津津乐道于GDP、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对为此付出的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则想得不多、说得不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做得也不够。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强度的日益扩大,面对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废弃物的与日俱增,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不仅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越来越多国家的执政理念。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正是我国和许多国家对传统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美好期待。农村是自然资源和优良环境的贡献地,是城市污染的转移地和农业污染的发生地,也是生态屏障和生态涵养的所在地,应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牢固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推进以节能减排、降耗治污为重点的绿色城镇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以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尽快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建设美丽乡村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有为之举。

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确保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通过这几年实践的历练,我省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工轻农、重城轻乡、重经济轻民生、重增长轻生态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以人为本和整体性、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理念和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合体,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重视和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规律,更加密切地联系农民群众,更加有效地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我们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实践舞台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全面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一、发展与转型同步、传承与创新结合、建设与管理并举,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联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在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木要求。

(一)坚持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这些年,我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这使我省不仅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也成为全国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但是,从我省内部来看,城乡之间许多方面发展仍不均衡,集中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差距上。从居住条件来看,虽然“住有所居”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少农民群众居住质量仍然不高,有的居住在危旧房中,有的居住在偏远山村,有的甚至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从基础设施来看,虽然全省行政村的交通出行、饮水安全、通电通讯等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不少地方村内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然薄弱。从公共服务来看,虽然基本公共服务在制度上已覆盖全体农民,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仍然不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一要把培育建设中心村、集聚农村人口作为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综合性举措,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推动自然村和农居点缩减、偏远村落和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农民异地搬迁、农房异地改造建设,配套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促进农民在集中居住中改善居住条件、共享公共服务。二要把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普遍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以“保留村”为重点,推进危旧房改造建设,整治和拆除闲置房、废弃房、私搭乱建房,完善村内的基础设施,发展卫生、文化、体育、托老和职业培训等公共服务,努力提升农民品质生活的条件。三要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加快推进农村联网公路、饮水安全和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开展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地质灾害隐患区域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的便捷度和安全性。

(二)坚持把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

产业是任何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是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根本,也是美丽乡村的根基。这些年来,我省在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十分注重配套发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初步形成了环境优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但是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农村产业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特色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推进不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管理不严,对农村环境的负面影响明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庄整治建设结合不紧,集体物业经济发展不快,村级集体经济对村庄整治建设和环境保洁的支撑乏力。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业为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一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基础,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立体套种的生产方式和生态循环农业的新型业态,加快推进化肥、农药的科学化使用和农业清洁化生产,积极发展农作物废弃物和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产业,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最重要基础。二要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纽带、农家乐经营户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格局,切实加强农家乐污染整治,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利用生态与回馈生态良性互动的农民增收大产业。三要把社区服务业和集体物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应有之义,特别要积极利用中心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和集体物业,积极推进家庭工业、来料加工业加快发展和集聚发展、大力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努力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三)坚持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

美丽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色,是农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著特征,是农村吸引游人的直接动因,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 这些年,我们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把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作为首要任务,农村环境发生了显著改观。但是,与生态、环保、美化的要求相比,农村环境仍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植树绿化尚未全面覆盖,沼气、太阳能、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等节能环保设施和材料尚未普遍使用,村庄之间各类环卫环保设施尚未连成一体,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尚未连线成片,农业面源污染尚未有效防治,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我们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这个重点。一要把连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重点,整体推进沿路、沿河、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带打造,成片推进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区域一体化规划建设,努力从整体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美化农村田园景观。二要把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作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加快推进“待整治村”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积极鼓励农户使用太阳能、沼气、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等节能环保设施和材料,切实加强畜禽饲养场环境治理和排泄物沼气化利用,着力提高村庄环境质量。三要把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作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保证,切实加强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环保设施维护、绿化苗木养护等工作,探索建立政府补助、村集体和农户为主的管护经费筹措机制,确保农村环境长期保洁,重塑农村田园风光的美景。(四)坚持把发展乡村文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特色。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软实力,同样也是一个区域、一个村落的魅力所在。这些年,我省在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一直强调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发展先进现代文化,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一大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得到快速培育和建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乡村文化保护和创造还远远不能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一些文化遗产在村庄整治和迁建中销声匿迹,一些人文典故、地域风情、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濒临失传;文化创造活力培育滞后,文化教化功能发挥不足,农民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下个月我们即将迎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与发展问题,文化建设也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新的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切实彰显乡村文化特色。一要把保护和培育文化特色村作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主体,切实加大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木、古家具、古农具等文化遗迹遗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力度;切实加强乡村文化的创造,大力培育产业文化、生态文化,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保护和区域品牌培育,丰富特色农产品节庆活动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饮食文化,传承和创造以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为基础的生态文化,努力使乡村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的亮点和休闲旅游的卖点。二要把培育和创造乡村地域文化作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载体,结合连线成片的环境整治、景观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平原、山区、海岛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带。目前,各地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纷纷推出的幸福乡村、秀美乡村、和美乡村、童话乡村、魅力乡村、洁净乡村等,要进一步赋予其文化内涵,增加其文化积淀,彰显其文化魅力,努力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各具特色的“名片”和凝聚人心、激发热情的“引擎”。三要把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作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落脚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用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乡村文化教育、引导、感化农民和游人,促进农民和游人在接受人文熏陶后更好地呵护自然、弘扬先进文化,让生态伦理、环保责任深入人心,激发农民建设美丽乡村和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游人的文化传递作用,引导农民接受先进的城市文明,改造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实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教育,提高农民的精神文明素质、生态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努力形成人创文化、文化育人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三、大力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建设美丽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我们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更加自觉地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强化组织领导、要素投入、宣传引导、管理服务,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设美丽乡村是我省“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切实把建设美丽乡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继续发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和牵头作用,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协调机制,做到工作上统筹安排、资金上整合使用。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积极探索的创造性实践成果,及时发现和分析工作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和帮助基层破解难题。要坚持以县为责任主体,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保障要素,形成合力,强力推进。要切实强化考评激励,把建设美丽乡村的绩效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二)强化综合协调。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资源力量的整合集中、协同推进。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自觉地将部门工作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要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实行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统筹使用。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美丽乡村建设点倾斜、集聚,促进项目集成与配套,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抓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协调做好农村新社区建设、农村住房改造、中心镇建设、农民异地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要顺应村落数量减少、村庄规模扩大的趋势,创新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型社会管理组织,探索行政村合并后民心融合、村民自治、集体资产管理的新机制。(三)强化要素投入。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增加财政投入,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文撑、引导和保障作用,现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专项资金要逐步转用到美丽乡村建设,县一级要加强对省级各条线上项目和资金的整合。要积极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建立多渠遣的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心村培育的项目平台,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创新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四)加强舆论宣传。

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指导,教育和引导农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强工作交流沟通,宣传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促进条块结合、区域互学,提高全省美丽乡建设的总体水平。要精心组织策划,拓宽宣传渠道,广用舆论媒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惠及全体农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创造农民幸福生活,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而努力奋斗!

下载0413浙疆共商对口支援大计 王乐泉赵洪祝在座谈会上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0413浙疆共商对口支援大计 王乐泉赵洪祝在座谈会上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