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人才奖励拟授奖项目人选

时间:2019-05-13 23:0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人才奖励拟授奖项目人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人才奖励拟授奖项目人选》。

第一篇: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人才奖励拟授奖项目人选

201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8项

201401-01 ZY-28 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贾振华

李新立

吴相君

王宏涛

马爱群

廖玉华

许顶立

邹云增

韩硕龙

刘敏彦

袁国强

吴以岭

201401-02 ZY-36 抗抑郁中药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李云峰

张有志

崔承彬

赵毅民

于能江

张黎明

陈红霞

刘艳芹

郭继芬

201401-03 ZY-32 中草药DNA条形码生物鉴定体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湖北中医药大学

陈士林

宋经元

韩建萍

庞晓慧

石林春

林余霖

陈科力

朱英杰

马新业

李西文

201401-04 ZY-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专利中药散结镇痛胶囊的研制及产业化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赵宾江

秦建平

孙永城

周军

丁为现

吕新勇

高晓艳

胡军华

201401-05 ZY-23 中药6类新药苏黄止咳胶囊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北京东方运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

晁恩祥

曾风英

闫利颖

王海盛

褚金哲

周津梅 201401-06 ZY-22 中药透皮制剂大品种丁桂儿脐贴的现代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任武贤

禹玉洪

葛季声

周海燕

张凤平

许春娣 徐樨巍

何婉儿

201401-07 ZY-26 抗病毒颗粒抗新发传染性疾病的技术发明及其应用

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曹

彭招华

曾永清

陶德胜

曾德成管

李绍平

进 201401-08 JC-25 中药复方861及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调控的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王爱民

阴赪宏

王宝恩

马志杰

马雪梅

魏艳荣

付晓霞

朱志坚

二等奖24项

201402-01 LC-79 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方案临床与基础研究及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魏军平

冯兴中

霍蕊莉

苏诚炼

李鸣镝

王师菡

陈思兰

张润云

201402-02 LC-68 中医化瘀散结全程干预糖尿病肾病方案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

保定市中医院

赵进喜

王世东

吕仁和

肖永华

王颖辉

范冠杰

杨洪涛

陈志强 201402-03 LC-69 基于水血相关的青光眼病证特征、临床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彭清华

李建超

曾志成吴权龙

东长霞

李晓静

赵海滨

曾红艳

201402-04 JC-04 中医证候的系统辨识法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

张俊龙

窦志芳

贺文彬

闫敬来

201402-05 ZY-03 中药颗粒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突破

北京中医药大学

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李云霞

郭振东

杜守颖

尹兴斌

董晓强

应晓军

曲昌海

邵安岭 201402-06 ZY-34 绣线菊等长白山常用中药材活性组分及应用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董政起

王隶书

程东岩

赫玉芳

张英华

张才煜

董方言

南敏伦 201402-07 ZY-31 罗汉果遗传育种与良种推广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

马小军

莫长明

缪剑华

白隆华

冯世鑫

王海英

其刘丽华

覃嘉明 201402-08 JC-26 中医药“上工治未病”工程项目以及中医药对亚健康防治干预研究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湖南中医药大学 孙

何清湖

樊新荣

刘朝圣

201402-09 ZY-25 基于药用植物生物学的根类药材最佳采收期研究方法的建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都晓伟

王喜军

孟祥才

吴军凯

瑜 201402-10 JC-18 基于益血生肌结合修饰后胶原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卞卫和

黄金龙

任晓梅

201402-11 LC-44 基于“心肌能量代谢”的鹿角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周华

戎靖枫

瞿惠燕

王肖龙

薛金贵

刘永明

茜 201402-12 LC-37 复黄片治疗肛肠疾病出血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开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

陆金根

曹永清

潘一滨

邱明丰

韩向晖

梁宏涛

王佳雯

201402-13 LC-04 益气清热活血法治疗慢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机制及其转化应用研究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单兆伟

陆为民

刘增巍

季俊虬

刘亚军

朱萱萱 201402-14 LC-36 基于肾生髓、髓生血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三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吴志奎

张新华

胡镜清

张俊武

王文娟

方素萍

马艳妮

尹晓林

刘咏梅

曾丽红

201402-15 ZY-14 基于药物血清的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药理机制与效应成分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刘成海

陶艳艳

201402-16 JC-20 隔药饼灸调节PPAR/TLR双通道延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

岳增辉

郁保生

常小荣

袁建菱

王小娟

刘未艾 201402-17 JC-02 十四经脉红外辐射轨迹的显示及其机理研究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许金森

胡翔龙

潘晓华

郑淑霞

修春英

董亚琴 201402-18 LC-50 7种维医优势病种诊疗技术示范研究与应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

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

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

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

哈密地区维吾尔医医院

斯拉甫·艾白

玉素甫·买提努尔

吐尔洪·艾买尔

茹仙古丽·沙吾尔

吐尔逊·乌甫尔

尼罗法·塞提瓦尔地

伊河山·伊明

阿斯亚·吾甫尔

阿里甫·恩提

胡雪琴

201402-19 LC-30 并有糖调节受损的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

杨宇峰

高天舒

刘小溪

冀天威 201402-20 ZY-29 岭南地产药材抗流感病毒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

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赖小平

苏子仁

张奉学

黎玉翠

张绍日

龙超峰 201402-21 LC-54 当代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挖掘、整理和推广的模式研究及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卢传坚

丁邦晗

林嬿钊

邓小英

李姝淳

闫玉红

杨志敏

老膺荣

炜 201402-22 LC-45 基于肺气虚证分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证干预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泽庚

张念志

童佳兵

王传博

季红燕

朱慧志

王国俊

王成阳 201402-23 KP-01 《让你不生病——健康 养生 治未病》

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

深圳市中医院

罗湖区中医院

宝安区中医院

福田区中医院

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

廖利平

李顺民

曾庆明

林晓生

夏俊杰

张天奉

胡世平

翟明玉

朱美玲

廖素华

201402-24

KP-08《中医心理危机干预与灾后常见心理疾病防治手册》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汪卫东

郭蓉娟

三等奖41项

201403-01 LC-53 刘志明通阳活血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传承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刘如秀

刘志明

胡元会

刘金凤

汪艳丽

王彦云 201403-02 JC-12 著名中医学家赵绍琴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彭建中

邱模炎

孙晓光

李葆青

闫军堂

黄丹卉

201403-03 LC-46 基于名老中医(高干医疗)经验传承的老年病临证思路及用药特点研究

北京医院

赵展荣

吴翥镗

王小岗 201403-04 LC-4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辽宁省肿瘤医院

山西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肿瘤医院 花宝金

郑红刚

周雍明

李丛煌

王沈玉

越 201403-05 LC-73 糖尿病肾病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

朴春丽

王秀阁

李金博

201403-06 ZY-05 通关藤质量评价体系及其活性部位的研究与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

康廷国

裴志东

翟延君

初正云

王添敏

201403-07 LC-20 基于肝豆状核变性痰瘀病机的肝豆灵片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鲍远程

杨文明

陈怀珍

谢道俊

201403-08 LC-59 矾冰纳米乳的制备及临床前验证 湖南中医药大学

刘丽芳

夏新华

欧阳荣

周青

周亮

廖建平

晖 201403-09 ZY-10 金刚藤药材资源、物质基础及其创新中药品种二次开发 湖北中医药大学

干国平

刘焱文

黄必胜

陈树和

王光忠

吴和珍

张秀桥 201403-10 LC-49 益肾填精法防治卵巢功能衰退及绝经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河南省中医院

傅金英

杨建生

李艳青

于胜男

徐萌萌

201403-11 LC-72 糖调节受损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 开封市中医院

庞国明

韩建涛

王志强

刘静生

姚沛雨

201403-12 LC-12 活骨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张晓峰

徐西林

张广美

于雪峰

蔡梦影

匡海学 201403-13 ZY-24 葛根素对HCY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Bip基因表达的影响 河南中医学院

沈晓君

赵君玫

谢有良

高爱社

徐向宇

201403-14 LC-18 中医临床研究的方案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翁维良

谢雁鸣

田元祥

支英杰

武常生

宇文亚

201403-15 JC-06 中医藏象辨证体系的构建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

吴承玉

吴承艳

骆文斌

沈卫星

丁以艳

201403-16 LC-77 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及其效果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

王泓午

于春泉

李先涛

尹立群

步怀恩

杉 201403-17 JC-08 温阳活血法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 彭

王云满

金周慧

殷佩浩

刘育军

邢丽娜

201403-18

ZY-30 湘银花、湘百合、湘玉竹种质评价和GAP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

周日宝

童巧珍

刘湘丹

王朝晖

贺又舜

刘笑蓉

雷志钧

珊 201403-19 ZY-11 舒筋通络颗粒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刘铁军

姜国志

杨宝翠

高会芹

周明霞

李香梅

甄兰敏 201403-20

LC-61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赵红佳

陈立武

欧阳秋芳

董宝玮

林清萍 201403-21 LC-22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从“脾(胰)”论治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推广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

方朝晖

王金萍

王东岩

朱咏梅

哈团结

段贤春

何广卫 201403-22 ZY-19 山东道地药材黄芩品种优选及质量评价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

林慧彬

林建群

路俊仙

谷红霞

杨金平

何希望

萌 201403-23 LC-60 “太少合治”法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应用与基础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 呼永河

谢春光

由凤鸣

周龙甫

刘爱琴

叶河江 201403-24 ZY-18 落花生枝叶制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上海市中医医院

王翘楚

王国华

严晓丽

庞传宇

张雯静

王惠茹

201403-25 LC-15 “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型的临床疗效评价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

冀来喜

郝重耀

张天生

金晓飞

王海军

201403-26 ZY-01 气滞胃痛颗粒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

孟宪生

杨关林

何晓霞

康廷国

包永睿

帅 201403-27 LC-3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及评价与应用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朱方石

田耀洲

陈炯华

徐婷婷

李春婷

苏克雷

夏军权

陶夏平201403-28 LC-57 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李海松

李兰群

贾玉森

201403-29 LC-66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及影响因素的推广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杨晓晖

孙宏峰

龚燕冰

张志军

吴淑馨

龙泓竹 201403-30 JC-24 具象思维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刘天君

魏玉龙

张海波

201403-31 LC-40 “从脾论治”在敷贴结合导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陈云飞

于心同

杨文佳

张春雁

邴兴红 201403-32 JC-23 常用中(傣)药千斤拔资源调查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张丽霞

高微微

邵爱娟

管燕红

张忠廉

李海涛

牛迎凤

唐德英 201403-33 JC-22 艾滋病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河南中医学院

谢世平

郭会军

李华伟

郭选贤

梁润英

谢忠礼

刘爱华 201403-34 ZY-33 动态中药提取的溶出稳态性规律研究与科研产业化应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贺福元

刘文龙

谷陟欣

石继连

周晋

杨岩涛

邓凯文 201403-35 ZY-08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吉林省延边大学医学院

延光海

金光玉

李良昌

李光昭

秦向征

201403-36 LC-35 地参祛风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荨麻疹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沈小珩

朱伟嵘

岚 夏

郭元彪

201403-37 JC-14 黄芪对糖尿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及p38MAPK信号传导机制研究

贵阳中医学院

徐寒松

孔德明

雷闽湘

谢晓云

杨传经 201403-38 LC-08 EB病毒伏邪致病理论及益气解毒法治疗干预 中山市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珠海医院 周小军

田道法

唐发清

何迎春

卢标清

张丽娟

徐庆文

刘201403-39 ZY-07 龙牙肝泰胶囊规模化生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久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姜家康

马宝柱

陈大忠

张彦文

田振坤

201403-40

ZY-15 复方青龙衣胶囊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王伟明

段玉敏

霍金海

张洪娟

张雅丽

韩德强

许庆瑞

张201403-41

KP-02 《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吴耀持

张峻峰

单宝枝

黄承飞

刚 强

201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政策研究奖

拟授奖项目名单

2014ZC-01 浦东新区中医服务补偿机制研究与应用 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李荣华

张怀琼

赵致平

郁东海

王杰宁

黄惠泉

勇 齐昌菊

2014ZC-02 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研究

湖北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

长春中医药大学

房耘耘

郑格琳

竺丽明

杨海丰

洪宝林

陈珞珈 聂海洋 2014年度李时珍医药创新奖拟授奖人选(项目)名单

LSZ2014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〇医院

苑振亭

完成项目:蛇床子及其制剂抗湿疹机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〇医院

完成人员:苑振亭

刘成刚

程丽萍

赵中华

禚旭晶

LSZ201402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马百平

完成项目:中药甾体皂苷的综合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中医药大学

完成人员:马百平

从玉文

柳晓兰

熊呈琦

宋新波

高崇昆

杨晓源

康利平

余河水

余祖胤

LSZ201403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

裴晓华

完成项目:康复新液治疗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循证医学及产业化研究

完成单位: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

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裴晓华

沈咏梅

李曰庆

李军祥

陈明岭

陆树良

傅超美

黄秀深

耿福能

马秀英

吴桃清

任君宇

黄媛莉

王春晖

LSZ20140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肖永庆

完成项目:中药炮制与药性相关性及其饮片质量评价模式 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完成人员:肖永庆

梁日欣

刘春芳

殷小杰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陈东东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青年创新人才及优秀管理人才奖

拟授奖人选名单

中青年创新人才6名:

1、解放军302医院 王伽伯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卢芳

3、中国中医科学院 刘颖

4、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药物研究院 禹玉洪

5、北京中医药大学 赵琰

6、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时晶 优秀管理人才5名:

1、中国中医科学院

刘保延

2、内蒙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蒙国际蒙医医院 乌兰

3、广东省中医院

吕玉波

4、江苏省中医院

方祝元

5、河北以岭医院

贾振华

第二篇: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获奖名单

2017“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6项

201701-01 LC-03 治疗痴呆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医院

中国中药协会

田金洲

吴圣贤

胡良平

解恒革

王桂华

刘建平

倪敬年

魏明清

张学凯

柳伟伟

王蓬文

苗迎春

201701-02 LC-74 刮痧循经理论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制订与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于智敏

张豪斌

孔垂成

201701-03 ZY-24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创新药物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研制及产业化 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孙晓萍

周军

曹泽彧

王团结

201701-04 ZY-27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研究和编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中国中药公司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大学药学院

解放军三O二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黄璐琦

郭兰萍

张小波

赵润怀

张本刚

陆建伟

孙丽英

马小军

钟国跃

段金廒

蔡少青

肖小河

王永炎

肖培根

201701-05 ZY-25 肉苁蓉系统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应用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

杏辉天(杭州)药业有限公司

和田帝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于田县林业站

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和田天力沙生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

买提库尔班.玉素甫

祁成宏

耿兴超

王学武 201701-06 ZY-21基于脉的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苗

宋文婷

丛伟红

姚明江

屠鹏飞

郭玉海

李晓波

田永祯

蒲小平

游能盈

杨太新

毕宇安

王振中

赵宾江

周恩丽

章晨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杨金生

王莹莹

闫平慧

赵美丽

徐青燕

徐东升

王兴泽

刘建勋

任钧国

林成仁

付建华

郑咏秋

任建勋

孙明谦

二等奖17项

201702-01 ZY-16 藏、傣和壮等民族药物的传承创新研究及其应用 中南民族大学

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201702-02 LC-08

扶正解毒化瘀法防治癌性躯体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

梅之南

杨光忠

陈维武

滕红丽

王肖飞

田华咏

洛桑多吉

赵应红

巴桑次仁

洪宗国

殷玉琨

周磊

于建华

王宁军

王福庆

芦殿荣

何生奇

201702-03 LC-67 基于“信息技术+”全国名老中医蓝青强治疗肿瘤、慢性肝病、艾滋病学术经验继承与创新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覃洁梅

赵晓芳

王馨苑

谢美清

201702-04 LC-37 生肌玉红膏及其复合改性后胶原蛋白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系列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无锡贝迪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201702-05 LC-47 基于“三神”辨证的中医心理睡眠调控技术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01702-06 LC-55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致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河北省眼科医院

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

201702-07 JC-08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的多器官纤维化中医辨治体系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亚东

苏泽琦

牛建昭

田德禄

李志红

孟祥梅

张雨珊

201702-08 LC-20 儿童肺炎易感基础研究与中医临床诊疗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雪峰

张秀英

吴振起

郝欧美

南春红

201702-09 JC-03 基于证素辨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候特征及疏肝解郁法治疗系列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

李灿东

高碧珍

梁文娜

陈淑娇

林雪娟

李生强

沈建英

杜含光

201702-10 LC-69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

许银姬

陈远彬

汤翠英

谈馨媛

黄敏玲

于旭华

吴镇湖

梁桂兴

201702-1

1LC-26 基于通腑降浊中药对IBS-C脑肠肽及胃肠动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河北省中医院

李佃贵

刘建平

郎晓猛

张云凤

才艳茹

杜朋丽

赵润元

李博林 201702-12 LC-43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中医药干预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任伟业

陈敬华

吴旭彤

许岩磊

程咏梅

王江涛

张晓清

汪卫东

吕学玉

李桂侠

张锦花

李世通

林颖娜

张铭连

管敏鑫

解世朋

蒋萍萍

常永业

石慧君

张娟娟

毛爱玲

冀延春

张敏州 郭力恒 林 谦 祁建勇 王 磊 毛 帅 吴 旸 秦引林 苏 梅 周袁申

201702-13 LC-58 糖尿病足疮面修复过程中关键外治法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702-14 LC-65 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

司徒红林

陈前军

周劬志

钟少文

刘晓雁

周若鹏

李东梅

201702-1

5JC-12 解毒通络保肾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及对脂联素调控炎症信号通路影响的机制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秀阁

朴春丽

王国强

兰博雅

201702-16 LC-38 活血化瘀中药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及新药研发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朝晖

朱朝军

卢旭亚

李品川

孙玉芝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湖南湘雅制药有限公司

201702-17 LC-36 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中医学院

彭清华

蒋幼芹

李建超

张丽霞

姚小磊

谭涵宇

周亚莎

彭江云

李兆福

万春平

汤小虎

狄朋桃

刘维超

吴晶金

普勇斌

周唯践

三等奖35项

201703-01 LC-72挂线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技术规范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刘佃温

刘世举

柳越冬

杨会举

张慧俭

刘俊红

201703-02 LC-18 肿瘤扶正解毒祛瘀法临床用药规律及综合疗效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天津市人民医院 贾英杰

李小江

于建春

杨佩颖

谢广茹

潘战宇

201703-03 LC-42 治疗乳腺增生新药丹鹿胶囊(克乳痛胶囊)开发研究 江苏省中医院

苏中药业

许芝银

卞卫和

唐仁茂

刘志辉

马朝群

任晓梅

201703-04 LC-06 名医郭赛珊的学术经验及其传承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张孟仁

张晓阳

崔雅忠

景光婵

古文娟

201703-05 ZY-19 利用血管新生评价体系探究活血化瘀科学内涵及其中药新药创制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

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 陆

狄留庆

陈文星

王爱云

赵庆顺

卞慧敏 201703-06 LC-0 支撑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改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青岛市市立医院

杨向东

龚文敬

韩方海

蓝海波

吴凌云

赵希忠

赵美珠 201703-07 JC-27 《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何丽云

武晓冬

文天才

李洪皎

闫世艳

刘存志

201703-08 JC-04 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和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

胡建鹏

王丽娜

江爱娟

伟 201703-09 JC-16 “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

李瀚旻

晏雪生

辜建勋

盛国光

李晶津

张六通

201703-10 ZY-17 中药吊篮式循环提取与MVR浓缩技术集成研究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刘旭海

魏筱华

王谷洪

朱明辉

王桂华

罗晓健

钟志坚

乐渝宁

201703-11 LC-66 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建立与应用

徐桂华

柏亚妹

王秋琴

严姝霞

孙志岭

郭秀君

刘晓蓉

201703-12 JC-02 常用中药2000年临床用量流域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傅延龄

倪胜楼

陶晓华

李家庚

周祯祥

焦拥政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常州市中医医院

苏州市中医医院

201703-13 LC-75 喜炎平注射液全链条临床风险控制技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王志飞

范海伟

王连心

谢雁鸣

常艳鹏

喻锦扬 201703-1

4LC-24 基于肾藏象理论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成果应用与推广 湖北省中医院

王小琴

邹新蓉

程业刚

周全

韩四萍

201703-15 ZY-04 山里红叶抗脂肪肝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

英锡相

康廷国

张文洁

李海波

柴纪严

赵友林

吴成举

英哲铭

201703-16

LC-21 基于信息技术的名老中医王自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数据挖掘 甘肃省中医院

武正权

田旭东

卢雨蓓

张参军

姚柳伊

201703-17 JC-19 基于高糖无害化的痰瘀同治法干预糖尿病并发症的理论及机制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 衡先培

陈可冀

黄苏萍

杨柳清

201703-18 ZY-12 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

湖北省中医院

武汉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中医药大学

赵映前

王有为

边银丙

王克勤

严宜昌

刘焱文

徐智斌

201703-19 JC-31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内科疾病证治规律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姜德友

闫朝升

周雪明

韩洁茹

常佳怡

201703-20 JC-10 基于脂质稳态失衡探讨化瘀祛痰法对高脂转输障碍影响的应用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

贾连群

杨关林

陈文娜

闵冬雨

201703-21 LC-05 清热化湿祛瘀法干预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亿平

胡顺金

刘家生

茅燕萍

任克军

201703-22 JC-20 基于病证结合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药研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张学智

丰胜利

成虹

201703-2

3JC-07 基于肺络构效失衡理论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机、证、效体系构建 辽宁中医药大学

吕晓东

庞立健

王琳琳

张晓丽

朱凌云

201703-2

4ZY-05 藏药余甘子抗癌活性部位的开发与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

王宏英

孟宪生

包永睿

201703-25 LC-16 清瘟解毒口服液抗流感的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江柏华

张碧海

蒋鹏娜

刘丽敏

谭莉君

金冠男

李配卓 201703-26 ZY-02 厚朴降低远志胃肠毒副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与应用开发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夏厚林

黄立华

刘贤武 201703-27 LC-19 艾滋病四诊信息采集表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昆明市中医医院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李洪娟

胡建华

李永红

咸庆飞

201703-28 LC-30 肺癌化疗并发症中医护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上海市肺科医院

侯黎莉

李玉梅

曹燕华

吴奕帆

胡崟清

庞永丽

201703-29 LC-12 中西医结合肺结核诊疗规范的研究 丽水市中医院

张尊敬

刘忠达

雷永良

杜单瑜

陈秀英

武倩喻

马云莉 201703-30 LC-32 健脾养正消癥方对晚期胃癌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 江苏省中医院

刘沈林

王瑞平

陈玉超

杰 201703-31 LC-17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宝东

吴迪炯

沈一平

邵科钉

高雁婷

周郁鸿

林圣云

武利强

201703-32 JC-24 石菖蒲成分及其配伍对退行性脑病作用的自噬机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方永奇

莫镇涛

薛中峰

方若鸣

宁百乐

王南卜

201703-33 JC-11 经络调控机理与内脏机能调节关系的研究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潘晓华

许金森

郑淑霞

董亚琴

胡翔龙

朱小香

萨喆燕

201703-34 JC-21 山东沿海地区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特征及与相关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周景想

聂颖颖

安朋朋

王学工

纪文岩

于广宇

201703-35 LC-63 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王振涛

鸿

韩丽华

张会超

艾进伟

芮浩淼

鲁文涛

彬2017“亚宝杯”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获奖者名单

LSZ201701 北京师范大学

张占军

完成项目: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与中医药防治的理论技术创新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完成人员:张占军

王燕平

彭丹涛

贾建军

张华敏

林艳和

张俊英

陈姚静

卫东锋

王永炎

白卫国

2017“亚宝杯”中华中医药学会政策研究奖

获奖项目名单

2017 ZC-01 《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及其配套政策的研究

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深圳市中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

廖利平

许四虎

陆钰萍

张慧敏

武肇玲

李顺民

杨卓欣

王师耀

林晓生 吴培凯

曾庆明

胡世平

彭立生

傅诗书

2017 ZC-02 中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及推广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黄璐琦

宋春生

赵家有

都占陶

张小波

赵宇平

李颖

李楠

齐歌 2017 ZC-03 推进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的政策研究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冯兴奎

杨殿兴

谭天林

董明培

黄礼鐏

王瑗萍

刘峻杰

许志仁

周帮旻

2017 ZC-04 中医专业学位独立设置政策体系建设与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刘铜华 潘彦舒 赵 霞 王海焱 孟闫燕 姜 苗 高 颖 韩振蕴 李 华 赵 琛

2017 ZC-05 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指南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房 敏 许志仁 王小宁 王立新 张红星 朱 亮 沈 雁 向延卫 舒 静 徐 佳 苏 文

2017“康缘杯”中青年创新人才及 优秀管理人才奖获奖者名单

中青年创新人才7位:

首都医科大学 高伟 暨南大学 马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孙桂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许海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李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吴志生 暨南大学 高昊

优秀管理人才5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孙晓波 广东省中医院 刘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胡镜清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房敏 甘肃省中医院 李盛华

2017“杏林杯”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

获奖著作名单

一等奖6部

XS2017-1-01 JC-04 《方药量效学》

仝小林 赵林华 王跃生 傅延龄 连凤梅 XS2017-1-02 JC-09 《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

李石良

XS2017-1-03 LC-01 《王绵之临床医案存真》

樊永平王煦 张庆

XS2017-1-04 LC-22 《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

谢雁鸣 魏戌 高凡珠 支英杰 张科

XS2017-1-05 LC-38 《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林洪生

XS2017-1-06 ZY-03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

刘建勋 林成仁 任建勋 任钧国 周文霞

二等奖10部

XS2017-2-01 JC-02 《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

贾春华

XS2017-2-02 JC-07 《中医学身体观解读——肾与命门理论的建构与演变》

刘鹏

XS2017-2-03 LC-05 《中医痹病学研究丛书》

刘健 黄传兵 谌曦 汪元 万磊 XS2017-2-04 LC-15《中医皮肤性病学》

范瑞强 杨志波 邓丙戌 陈达灿 陈信生

XS2017-2-05 LC-19 《陈民藩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陈民藩 石荣

XS2017-2-06 LC-20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训》 张素秋 石福霞

XS2017-2-07 LC-36 《中医外治疗法治百病丛书》

陈秀华 陈全新

XS2017-2-08 LC-10 《新编中国推拿》

王之虹 刘明军 张欣 陈邵涛 卓越

XS2017-2-09 ZY-09 《中药药性认知与辛热类药临床应用》

张冰 黄建梅 林志健 金锐 薛春苗 XS2017-2-10 ZY-07 《中华道地药材》

彭成 郭力 李敏 严铸云 王家葵

三等奖29部

XS2017-3-01 JC-01 《中医四部经典解读》 杨殿兴 邓宜恩 冯兴奎 罗良娟

XS2017-3-02 JC-03 《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

王克勤 杨秋莉

XS2017-3-03 JC-05 《滋补甘露方药》

李林

XS2017-3-04 JC-06 《伤寒论讲堂实录》

陈明

XS2017-3-05 JC-11 《吉林名中医丛书》

邱德亮 李 磊 聂海洋 张 吉 史明忠 XS2017-3-06 JC-12 《中国中医药学科史》 高文柱 刘平王旭东 王振国 刘鹏 XS2017-3-07 JC-14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王旭东 沈澍农 虞舜 衣兰杰

XS2017-3-08 JC-16 《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王致谱 农汉才 林亭秀 陈清光 李君 XS2017-3-09 LC-02 《中医性学》 李元文

XS2017-3-10 LC-06 《中西医结合运动创伤学》 张世明 马建 虞亚明 沈海 张挥武

XS2017-3-11 LC-07 《甲状腺疾病病证结合治疗学》

岳仁宋 殷丽平邓朵朵 周建龙 朱侣 XS2017-3-12 LC-08 《周霭祥血液病诊治精要》 胡晓梅 胡乃平刘锋 郭小青 周庆兵

XS2017-3-13 LC-09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临床诊疗实践》

陈柏楠

XS2017-3-14 LC-11 《眼病中医外治》

郝小波 彭崇信 陈英雄 林柳燕 钟舒阳 XS2017-3-15 LC-13 《中医中药角药研究》 朱富华 杨志春 樊平张砚敏 成秋

XS2017-3-16 LC-16 《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 姚希贤 徐克成

XS2017-3-17 LC-18 《临床实用舌象图谱》

王彦晖 何宽其 陈少东 李鹏程 刘俊杰

XS2017-3-18 LC-23 《整脊手法彩色图谱—叶氏伤科临证精华》

王平李远栋 张超 张君涛 刘爱峰

XS2017-3-19 LC-24 《外阴肛周皮肤病中西医特色治疗》

陈志伟

XS2017-3-20 LC-27 《中医天灸疗法大全》 马玉侠 韩兴军

XS2017-3-21 LC-30 《龙华名医临证录-陈湘君学术经验撷英》 陈湘君 顾军花 茅建春

XS2017-3-22 LC-32 《糖尿病肾病中医基础与临床》

王耀献 周静威 孙卫卫 刘忠杰 王翚 XS2017-3-23 LC-33 《王锡章医案》 王清国 王清政 王清术 闵淑群

XS2017-3-24 LC-34 《白血病的中医药诊治》

黄礼明 马武开

XS2017-3-25 LC-35 《孙申田针灸医案精选》

孙忠人 王玉琳 张瑞

XS2017-3-26 LC-03 《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医特色治疗》

冯兴中

XS2017-3-27 ZY-01 《临床中药学》第一版 高学敏 钟赣生 张建军 张德芹 白晓菊

XS2017-3-28 ZY-02 《方药纵横——中药成方制剂用药规律分析》

杨洪军 唐仕欢 卢朋 申丹

XS2017-3-29 ZY-04 《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

赵军宁 叶祖光

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岐黄国际奖获奖者名单

Mainz University,Germany 德国美因茨大学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大学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民族药理学杂志

Thomas Efferth 托马斯艾佛斯(德国)

Ikhlas.A.Khan

依克拉斯可汗(美国)

Robert Verpoorte 罗伯特弗里波特(荷兰)

第三篇: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

(2003年1月9日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繁荣中医药学术,推动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及《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设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授予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第三条中华中医药学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指导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若干人组成。

第四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属社会力量设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包括基础研究奖和应用研究奖。奖励项目共分三个等级,奖励周期为每年一次。

第五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二章 奖 励

第六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奖的奖励范围是中医药基础、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的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成果。

(一)发现和提出本学科领域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研究成果;

(二)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实质和客观规律研究成果;

(三)中医证候、诊法、治法、针灸、经络、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和原理研究成果;

(四)医史文献研究成果;

(五)软科学研究成果;

(六)标准、信息研究成果。

第七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应用研究奖的奖励范围是中医药应用、开发研究中取得的新方法、新方案、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等成果。

(一)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各科防治疾病的研究成果;

(二)中药资源保护、药材、饮片、制剂工艺、新药、新辅料及中药标准等研究成果;

(三)中医药仪器、器械、设备的研制成果;

(四)推广、应用、开发已有的中医药成果的研究成果;

(五)引进吸收、改进、开发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研究成果;

(六)中药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的研究成果。

第八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中,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

第三章 推 荐

第九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接受以下单位和专家推荐:

(一)省级中医药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各专科分会;

(二)解放军中医药学会;

(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有关部委局直属单位;

(五)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民族医药学会等学会推荐。

第十条 推荐本奖励的项目必须是完成研究工作之后和没有争议的项目。推荐应用研究奖的项目必须是在实践中应用一年以上。仪器、器械、设备和工艺流程研究项目,应完成工业性试验;形成商品的须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第十一条 推荐本奖励的项目若是在国外完成的,应该明确产权属于我国。

第十二条 推荐本奖励的项目不得推荐为其他同级、同类奖励项目。推荐本奖励的项目属于重大项目时,应当包括其子项。若某子项科技水平很高,不仅适用于本项目,还可应用于其他方面,在去除该子项后不影响总项目的前提下,征得总项目负责人同意,方可单独予以推荐。重大项目申报时,应当写明其中的某子项推荐、获奖情况。第十三条 推荐本奖励项目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填写《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第十四条

单位和专家应当对推荐的项目负责,推荐时,应按规定填写推荐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

第十五条 推荐材料报送所在地省级或计划单列市中医药学会,解放军中医药学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有关部委局直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民族医药学会等学会。由其审核或汇总后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

向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报送材料的时间为每年的2月1日至3月31日。

第四章 评 审

第十六条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按以下内容负责对推荐项目进行形式审查:

(一)是否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奖励范围;

(二)是否按规定填写并报齐应当有的附件;

(三)主要完成单位和完成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四)技术内容是否真实;

(五)是否按要求录制本奖励项目的计算机软盘。

第十七条

评审工作实行初审、终审二审制。评审方法采取同专业专家评定、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进行,初审实行差额推荐,终审对初审推荐授予一等奖的项目进行答辩,并实行差额评定。项目的初审由专业组完成,终审由评审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完成。

第十八条

评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奖按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他人引用程度等四个条件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一)在科学上取得了突破性、综合性的进展,学术上属国际领先,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及其分支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进展,学术上属国际先进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在科学上取得较大进展,学术上属国内领先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比较大影响,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十九条 评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应用研究奖按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推广转化程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四个条件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一)属国内外首创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重要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虽已有,但尚未公开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属国内首创,但尚未公开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比较新颖,技术上有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比较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二十条 项目初审时,经评审委员会专业组专家评议,投票表决后,必须是获得专家人数超过半数同意的项目,才有资格参加终审。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终审时,经评审委员会委员讨论,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超过实到委员人数半数同意的项目报指导委员会,经指导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方可授予“一、二、三等奖”。

第五章 争议处理

第二十二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统一公布获奖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名单、主要完成单位名称。对公布的获奖项目如有争议或者揭发其弊端者,必须在公布之日起30日内采用书面意见形式提出。个人提出争议的,必须在书面材料上签署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和电话;单位提出争议的,单位法人代表必须在书面材料上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否则将视为无效、不予受理。

第二十三条 涉及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名次排列的为非实质性争议问题,由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专家负责协调,提出处理意见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审核;涉及项目技术等实质性问题的争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调查后,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指导委员会裁决。

第二十四条 对争议的处理应当持积极态度。自公布之日起3个月内对争议项目未处理完毕的,取消该项目当获奖资格。异议处理完毕的项目可以重新进行推荐。

第六章 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

第二十五条

对项目的完成作出创造性贡献,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之一的主要研究人员为主要完成人:

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方案设计并组织、协调、管理项目的实施;直接参与并对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作出重要贡献;直接参与并解决在应用、推广或者投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难点。

对项目的完成作出创造性贡献,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的为主要完成单位:

在成果的研究过程中,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制订及组织实施,并提供技术、经费或设备等条件,对该项成果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

获奖单位必须是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单位。

第二十六条 按不同的获奖等级,主要完成人及主要完成单位的限额数为:

一等奖主要完成人15人,主要完成单位10个; 二等奖主要完成人10人,主要完成单位7个;

三等奖主要完成人8人,主要完成单位5个。

第七章 荣誉证书和奖金

第二十七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授予荣誉证书,颁发奖金。获奖项目的奖金全额发放。

第二十八条 主要完成人所得奖金应当占奖金总额的70%,其余的可以发给科研辅助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奖金不计入单位的奖金总额,不征收奖金税。

第八章 奖励机构

第二十九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指导委员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权力机构,负责本奖励工作,对涉及本奖励的所有事宜有最终审核、裁决的权力。

第三十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机构,负责对推荐项目的评审并提出获奖人选和奖励等级。

第三十一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指导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实行主任委员负责制。委员会委员为聘任制,委员对委员会负责,委员会对委员有考核、任免权;委员必须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有理有据,不允许有营私舞弊的情况发生,并有保密的义务和责任。

第三十二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指导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组织、整理、处理推荐材料、联络沟通委员、确定安排评审形式、时间、地点等日常工作并按向指导委员会汇报工作情况。

第三十三条 凡涉及、接触本奖励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强化保密意识,有保密义务和责任,出现泄密问题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章 罚 则

第三十四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中华中 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撤销奖励,追回荣誉证书和奖金。

第三十五条 推荐单位或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或协助他人骗取中华中医药 学会科学技术奖的,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推荐资格。

第三十六条 参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的有关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调查核实,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修订版)

附件8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修订版)

(2009年3月25日常务理事会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三章

评审组织 第四章

推荐 第五章

评审

第六章

异议及其处理 第七章

授奖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做好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工作,保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评审质量,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以下称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团结协作、联合攻关,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中医药科学技术高峰,促进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为人民健康服务,加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科学的评审制度,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干涉。

第五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是授予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或组织的荣誉,对同一项目授奖的集体和个人按照贡献大小排序,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从事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或者单位不得作为获奖者。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六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七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国境内享有依法开展中医药科学技术奖励活动和在公开出版物、媒体上如实宣传报道及编辑、整理、印制汇编、光盘的权利,未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授权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展任何涉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宣传活动。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八条

一、《奖励办法》第七条(一)所称“重要科学发现”应具备下列条件:

1、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

2、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3、得到国内外中医药学界公认。其中“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是指该项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 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是指该发现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或者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或者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得到国内外中医药学界公认”,是指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两年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为国内外同行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尤其是重要学术刊物以及学术专著所正面引用或者应用。

二、在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中完成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授奖等级根据科学发现程度、主要学术思想和观点被他人认可的情况、主要论文和专业著作的影响以及对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1、在科学上取得了突破性、综合性的进展,学术上属国际领先,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2、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进展,学术上属国际先进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可以评为二等奖;

3、在科学上取得较大进展,学术上属国内领先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影响,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九条

一、《奖励办法》第七条

(二)所称“产品”包括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以及新药品;“工艺”包括中医医疗卫生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等;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等;“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奖励范围不包括仅依赖个人经验和技能、技巧又不可被他人重复实现的技术。

二、《奖励办法》第七条

(二)所称“重要中医药技术发明”应具备下列条件:

1、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

2、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3、已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其中“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各种公众信息渠道上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思路、技术原理或者技术方法上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并实施应用两年以上,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三、在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中完成中医药学技术发明项目的授奖等级根据新颖性与创造性、技术先进性、成熟完备性与转化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1、属国内外首创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重要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一等奖;

2、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虽已有,但尚未公开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二等奖;

3、属国内首创,但尚未公开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比较新颖,技术上有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比较大的经济效 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十条

一、《奖励办法》第七条

(三)所称“完成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要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1、技术创新性突出:在中医药学研究和预防、诊断、治疗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了本学科领域、行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本学科领域、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本学科领域、行业的领先水平;

2、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所开发的项目经过两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做出了很大贡献;

3、推动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显著:项目的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提高了本学科领域、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促进学科和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在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中完成科学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项目的授奖等级根据创新程度、技术难度及水平、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推广应用程度、已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1、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程度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要作用,或在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可以评为一等奖;

2、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意义,或在行业较大范围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较大意义,可以评为二等奖;

3、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创新,有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内领先水平,成果有转化,创造了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意义,或在行业内应用,取得了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意义,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十一条

一、《奖励办法》第七条

(三)所称“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作品”(以下称科普作品)是指以普及中医药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目的的公开出版发行的科学普及出版物。包括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科普音像制品(指以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为载体的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普出版物)。

科普论文、科普报纸和期刊、外国语言文字撰写的科普作品、国民学历教育的教材、实用技术的培训教材、科幻类作品及科普翻译类作品暂不列入奖励范围。

二、《奖励办法》第七条

(三)所称“优秀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作品”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属于科普原创作品。该作品所表达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在国内外还没有其他科普作品将其作为主要表达对象进行创作;或者国内外虽有科普作品对其进行了创作,但采用了与已有科普作品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创作。

2、属于科普编著作品。该作品对其他科普图书、电子出版物等科普载体中的相关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进行创造性的编著,形成独立体系。

三、科普作品参考以下标准,对其进行等级评定:

1、创新性突出:在保证科学技术被准确、完整转述的基础上,在选题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上有重要创新,使科学技术经过科普创作具有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可读性强,从而使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易于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科普图书的成品质量应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合格品标准;科普电子出版物的成品质量应达到同类产品中的合格品水平。科普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有较大的难度。

2、社会效益显著:科普作品已公开出版发行两年以上,或者其内容还被其他传播方式(如电影、电视传媒等)所采用,其普及面和阅读范围在国内同类科普作品中处于领先水平,使科普作品介绍的科学技术知识等内容被广泛认识和接受,促进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对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直接或者间接的重要作用,由此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3、对科普作品创作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通过在选题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上的创新,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后续科普作品创作,推动了我国医学科普作品创作事业的发展。

科普作品的主要完成人和单位应对优秀科普作品的创作做出直接创造性的贡献。第十二条

一、《奖励办法》第七条

(四)所称“外籍人士或者外国组织”是指在双边或者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中对我国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或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组织。

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授奖不分等级,根据合作情况、科技贡献及国内外影响等方面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1、在与中国的公民或者组织进行合作研究、开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对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2、在向中国的公民或者组织传授先进科学技术,提出重要科技发展建议与对策、培养科技人才或者管理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推进了我国中医药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3、在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并对我国的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十三条

申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提出总体学术思想、研究方案;发现与阐明重要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创立科学理论和学说;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或者实验技术难点;对重要基础数据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等。

二、是重要技术发明的部分或者全部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

三、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并指导工作;直接参与项目研究并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做出重大贡献;在直接参与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或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实施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

第十四条

申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成果的研究过程中,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制订及组织实施,并提供技术、经费或设备等条件,对该项成果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二、在项目研究、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申报(卫生管理专业项目除外)。

第三章

评审组织

第十五条 评审专家库: 中华中医药学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库。专家聘任 期3-5年。

第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在评审专家库中随机遴选出参加评审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推荐项 目的评审。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3人。

第十七条

评审组:

根据参评项目的专科情况,评审委员会分为若干评审组对项目进行评审。第十八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负责对获奖项目的审定。

第十九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负责评审、奖励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有关决议;

二、负责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材料的形式审查、公示、初审、终审、奖励与发布等组织工作;

三、宣传优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四、负责科研管理人员有关科技奖励管理的培训工作等。

第四章 推

第二十条

各推荐单位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当年的通知要求进行限额择优推荐。推荐时,应按规定填写评价意见,并对推荐项目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各单位统一汇总报送推荐材料。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可3人以上(含3人)共同推荐一项本学科领域或所熟悉专业的项目。推荐时,每名院士须独立写出对所推荐项目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意见,并亲笔签名。

第二十一条

申请奖励的项目需要符合以下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一、已获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奖和相当等级科技奖励三等奖(含)以上的成果;

二、已获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学会及中央部委、局直属单位二等奖(含)以上的获奖成果;

三、未获得过奖励的项目,可采用五位同专业专家(具有正高职称)推荐方式,通过相应的推荐部门,按名额申报。

第二十二条

已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项目不得推荐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当年同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为建议授奖项目后,自动终止该项目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程序。

同一项目不得同时推荐同级同类性质的其它奖励。已获得同级同类性质奖励的项目,如未获得新的实质性进展不得推荐。

第二十三条

凡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不得推荐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第二十四条

未能通过评审的项目,在此后的研究工作又获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并符合奖励办法及本细则有关规定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推荐。

连续两年参加评审未予授奖的项目,如再次推荐须隔一年。第二十五条

推荐时,在规定时间内登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评审系统,填写《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按要求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有关材料,及时提交,并报送纸质材料。

第二十六条

推荐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除符合上述条款所列的条件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技术资料完整准确;

二、没有知识产权以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的争议,三、推荐项目的原始技术资料应由所在单位档案部门归档;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且直接关系到人身和社会安全、公共利益的项目,如食品、药品等,必须要取得主管机关批准;

五、反映推荐项目主要科学技术内容的论文必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由中外学者共同合作完成的论著,中国学者应当为主要研究者,且不存在知识产权权属的争议;

六、应用性技术成果必须经过实际验证并具备推广条件或已推广应用。仪器、器械、设备等研究项目,应取得国家批准和可以生产的证书及完成市场准入并形成批量生产规模,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技术标准项目应正式颁布并实施两年以上;

八、科学技术项目应经过由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查新检索,并由其出具查新咨询报告书;

九、推荐中医药科普作品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准确、及时反映当代中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在出版上应当符合国家《出版管理办法》及《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所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二十七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推荐本奖励:

一、没有中医药内涵的项目

二、不符合伦理原则的;

三、凡在知识产权以及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存在争议并未得到解决的;

四、原始材料不真实或不完整的;

五、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八条

申报人对推荐项目的评审专家如有回避要求的,可填写回避专家申请表,并提出书面理由。每个项目所提出的回避专家人数不得超过2人。

第五章

第二十九条 评审程序

一、形式审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负责对推荐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推荐材料,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可以不提交评审。

二、公示:对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媒体公示30日。

三、初审:对无异议和已经解决异议的项目提交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进行初审。

四、终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对初审通过的的项目进行终审。初审和终审分别采取网络和会议评审的方式,评审表决采取网络和书面投票方式,评审表决票数应当超过实到评审委员选票半数(如得票数超过半数以上的项目多于应选名额时,则按票数多少依次取至应选名额)。

第三十条

申报项目负责人和第一完成单位可以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终审前的任何阶段提出退出评审的请求,并按要求分别提供书面申请材料和公函。

凡不接受终审结果的项目负责人四年内不得申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第三十一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对评审结果进行确认。第三十二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申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主要完成人不得作为评审专家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同一法人单位的评审委员不参加本单位同专业项目的评审。

第三十三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申报的项目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密。

第六章

异议及其处理

第三十四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接受社会监督,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主要完成人或单位及其项目持有异议的,可在公示之日起30日内以真实身份书面提出,逾期且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二、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供异议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和电话;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单位法人要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

三、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涉及获奖主要完成人和单位所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填写不实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

1、实质性异议由有关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专家协助处理。涉及异议的任何一方,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推诿和延误。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专家接到异议通知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核实异议材料,并如期做出书面答复。必要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或采取其它解决方式。

2、非实质性异议由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专家负责协调,提出处理意见报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审核。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专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调查、核实报告的不予进入终审。

四、推荐单位、推荐专家、完成人和完成单位对评审结果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第三十五条

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向终审会议报告异议核实情况。对投诉者给予保护。

第七章

第三十六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实行限额,一等奖人数不超过15人,单位数不超过10个;二等奖人数不超过10人,单位数不超过7个;三等奖人数不超过8人,单位数不超过5个。

科普作品每年授奖不超过5项;软科学项目每年授奖不超过2项;国际科技合作类每年授奖名额不超过5名,授予荣誉,不发奖金。

第三十七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确认,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以当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奖励决定为准。

第八章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自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第五篇: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10项

201001-01

JC-18 脾瘅相关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仝小林

朱永宏

姬航宇

连凤梅

李修洋

焦拥政

刘文科

秦培洁

周水平

201001-02

JC-08 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昆明学院

赵宏斌

董锡亮

王建伟

罗德军

周旭

李林芝 201001-03

LC-88 抗疲劳诊治方法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贾丹兵

李乃民

王正雷

李春杰

宋世鹏

孙旗立

苗立成朱

唐立明

巩沅鑫

201001-04 ZY-21 “脑心同治”理论及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胸痹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赵步长

伍海勤

王益民

薛人辉

南景一 201001-05 JC-22 中医古籍抢救、发掘与利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曹洪欣

薛清录

张志斌

刘国正

符永驰

张华敏

肖永芝

郑金生

尹爱宁

马继兴

王咪咪

201001-06

ZY-31 中药配方颗粒的创制与产业化应用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周嘉琳

王元清

徐以亮

201001-07

LC-54 拖线技术在难愈性窦瘘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陆金根

阙华发

曹永清

陈红风

郭修田

向寰宇

程亦勤

王云飞

马海峰

梁宏涛

201002-08

JC-30 证候规范及四阶三网的辨证体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王庆国

王天芳

朱文锋

张连文

张启明

吴秀艳

薛晓琳

于春光

黄碧群

任廷革

杜彩凤

陈建新

徐雯洁

于丽丽

201001-09 LC-62 中医特色体检中体质辨识服务于公共卫生的应用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医协会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广东省中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郑守曾

谢阳谷

莫用元

杨志敏

金明兰

李英帅

吴宏东

岩 201001-10

ZY-23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肖小河

赵艳玲

王伽伯

李丰衣

蔡光明

袁海龙

山丽梅

赵海平

周灿平

张学儒

二等奖 39(含科普2项)

201002-01

LC-89 中药糖耐康干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刘铜华

张祝君

寇秋爱

唐雪春

李庭凯

徐暾海

谢培凤

郭翔宇

201002-02

JC-09 中医药科学数据的共建与共享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浙江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刘保延

吴朝晖

尹爱宁

范为宇

温先荣

陈华钧

李海燕

201002-03

LC-41 新药丹鳖胶囊的开发研究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罗国器

卫爱武

莫国强

马仲丽

魏大华

陈世斌

王学超

黎佩红

201002-04

JC-26 针灸升温效应和经穴温度特性客观显示及机制与应用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朱元根

赵湘杰

马慧敏

王淑友

李顺月

孙志波

马春红

谭连红

宋晓晶 201002-05

ZY-17 源于补肾中药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阐明与新药发现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 殷

刘志惠

201002-06

LC-12 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药干预治疗研究

南京市中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 江苏省中医院

金黑鹰

孙树汉

颜宏利

杨柏林

丁义江

陆一鸣

谈瑄忠

耿建祥

201002-07

ZY-29 中药八角茴香成分莽草酸及其衍生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孙建宁

郭亚健

徐秋萍

孙文燕

张硕峰

张桂燕

王宏涛 201002-08

LC-33 以小儿肺炎为示范建立中医辨证规范及疗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

大连市儿童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王雪峰

梁茂新

崔振泽

吕玉霞

姜之炎

李燕宁

许尤佳

刘小凡 201002-09

JC-32 系统脏腑理论构建问题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效霞

王振国

201002-10 LC-17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康复评估与生化机制研究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杨秀丽

高志棣

王松青

201002-11 LC-06 大黄灵仙胶囊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的临床研究

广西中医学院

唐乾利

黄名威

王清坚

廖冬燕

陆世锋

黄小明

周薇 201002-12 ZY-27 芒果叶药用基础系统研究与产品开发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

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邓家刚

郑作文

覃洁萍

李学坚

王志萍

钟恒钦

201002-13

LC-92 痹病痰毒并治论基础与应用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

河北大学

马玉琛

姚会艳

赵淑灵

郭晓艳 201002-14

LC-52 针刀微创治疗脑瘫肢体畸形的技术建立及临床应用

北京和谐医院

临清市人民医院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北京军区总医院

广西北海市合浦康复医院

新泰洪强医院

任月林

任旭飞

梁春光

陈南萍

王全贵

刘洪强

李荣耀

段为民

张远景

201002-15

LC-77 中药防治病毒性心肌疾病机制的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亚滨

刘影哲

陈会君

张继江

张春芳

周渭

岩 201002-16

LC-61 基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诊疗评价体系建立及应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维

王承德

刘晓亚

张磊

陈伏宇

刘滨

王熠

左芳

201002-17

LC-47 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疗效评价体系及量表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姚魁武

何庆勇

朱明军

马长生

孟庆杰

提桂香

王师菡

201002-18 LC-36 慢性胃炎证候及其粘膜免疫、内分泌表达的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张声生

汪红兵

周滔

吕爱平

鞠大宏

李乾构 201002-19

LC-23 以运脾止泻法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闫慧敏

陈昭定

王晓玲

季之颖

侯林毅

王志新

王志钧

201002-20

JC-23 穴位电刺激对增强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

杨华元

马海峰

刘堂义

顾训杰

胡银娥

红 201002-21

ZY-19 长白山道地药材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与应用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

孙佳明

邱智东

徐多多

颖 201002-22

JC-10 补肾生精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李曰庆

李海松

杨阿民

刘福鼎

彬 孙

201002-23

LC-43 茸菖胶囊抗痫益智作用及其神经生化机制的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新民

杨常泉

张喜莲

施畅人

于建春

姚凤莉

刘薇薇

刘玉珍 201002-24

LC-38 精简补肾固表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新药临床前研究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蔡同德堂中药制药厂

上海中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医院

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

宁波市中医院

虞坚尔

霍莉莉

夏以琳

赵正福

朱盛国

陈燕萍

倪菊秀

顾明达

闵伟福

董幼琪

201002-25 LC-72 吕仁和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肖永华

赵进喜

杨晓晖

201002-26

JC-16 肝靶向丹参酮ⅡA纳米注射剂的制备及其治疗肝癌的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范忠泽

冯年平

王金玉

殷佩浩

周利红

刘宁宁

许建华 201002-27

LC-40 开缝手法治疗伸膝装置外伤性粘连的多中心临床评价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

郑州市骨科医院

李慧英

汪利合周运峰

赵鹏飞

王嵩峰

李现林

王衍全 201002-28

ZY-11 龟鹿益髓胶囊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河北以岭医院

陈金亮

王殿华

周顺林

李永利

苏卫东

张志慧

李红霞

路凤月

毕学杰

201002-29 LC-78 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宏兴

刘洪江

刘庆思

林一峰

201002-30

LC-81 中医调和肠胃法预防化疗药物伊立替康肠毒性的发生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贾立群

朱世杰

李利亚

李佩文

万冬桂

程志强

娄彦妮

崔慧娟

林 201002-31 LC-58 2型糖尿病中医结构化住院病历数据库的建立及诊疗规律挖掘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

姜兆顺

陈世波

肖月星

魏军平

张润云

李鸣镝 201002-32

LC-83 炎克宁冲剂对大鼠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模型作用机制及其疗效观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孙一鸣

马宝璋

侯丽辉

杨东霞

冯晓玲

满玉晶

燕 201002-33

LC-65 降糖通络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庞国明

王志强

姚沛雨

莉 201002-34 LC-90 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瘀毒论治的系列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钢职工医院 连

孙振高

张建伟

孙洪胜

刘源香

201002-35

LC-39 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

何升华

彭俊宇

吴小海

闫少清

郭世祥

俊 201002-36 LC-59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方案建立及评价方法的示范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毛静远

曹式丽

孙增涛

陈大权

高秀梅

王泓午

王保和

孙兰军

杜武勋

郭利平

201002-37 LC-13 经皮加压带锁肱骨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张作君

王俊颀

牛素玲

朱太咏

孙永强

昌中孝

杨林平

崔泽升

许海燕

201002-38 KP-06 《药食同源》(食物卷、药物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李乾构

张声生

汪红兵

朱培一

201002-39 KP-08 《痛风居家疗法一本通》

深圳市中医院

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

张剑勇

叶志中 邱

侠 钟

力 曹亚飞 邱仁斌 储永良 陈德黎

侯东辉 李剑松

三等50项(含科普3项)

201003-01

LC-02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疗效的研究与评价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胡丙成卢金荣

蔡玉颖

周振坤

张雅丽

腾雨虹

尚艳杰

201003-02

ZY-10 中药双相胶囊制剂技术及多功能胶囊填充机的研发与应用

江西中医学院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翰林航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杨世林

罗晓健

鲁永胜

吕爱平

王跃生

张国松

饶小勇

201003-03

LC-67 改善心肾阳气互资法防治慢性心衰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蒋梅先

姚成增

阮小芬

徐德生

吴大正

贾美君

201003-04

JC-20 中医儿科学术史、各家学说与医疗经验研究

深圳市儿童医院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广州市黄埔区中医院

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朱锦善

高修安

罗光亮

曾庆祥

徐玮华

章文平

201003-05

LC-08 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作用机制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

杨佃会

单秋华

魏凤琴

孙秀华

马祖彬

201003-06

ZY-18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方案的研究

青海省中医院

陈卫国

贾守宁

马春花

李生洪

李军茹

熊成钢

齐洪军

201003-07

JC-15 从脑肠互动途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和摩腹法治疗作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金贵

王艳国

刁殿军

陈国华

刘凤勇

201003-08

JC-25 补肾活血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向成骨型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冯兴华

刘宏潇

贾春蓉

吴志奎

何夏秀

201003-09

LC-80 调脾护心治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

吴焕林

阮新民

罗文杰

王云飞

李新梅

宇 201003-10

LC-56 复方水蛭口服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临床与实验研究

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

姜典勋

罗冬梅

富春儒

池明宇

程晓丽

丁海军

201003-11

LC-63 活血化瘀中药血必净通过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保护肾功能的临床研究

北京军区总医院

天津市红日药业有限股份公司

周荣斌

王新华

陈冬梅

姚小青

朱继红

李随新

201003-12

LC-60 青黄散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胡晓梅

许勇钢

杨晓红

王洪志

201003-13

JC-04 中药脱管散对创伤性皮缺损组织修复的实验研究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张晓刚

曹林忠

张文贤

苏安平

杨国栋

201003-14

JC-31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全面校注考证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超尘

201003-15

LC-82 左归丸对MSG-肝再生-大鼠肝再生影响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湖北省中医院

李瀚旻

张六通

邱幸凡

喻朝晖

吴寿善

201003-16

LC-73 通窍汤治疗急性鼻窦炎的机理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熊大经

亓鲁光

袁晓辉

朱天民

刘平平

刘素茹

201003-17

LC-18 国家级名老中医丁启后妇科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传承与研究

贵阳中医学院

丁丽仙

翟婷婷

管雁丞

马丽燃

201003-18

LC-24 不同方向摩腹对健康人群胃肠生物电影响的比较研究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葛湄菲

王兰青

刘维菊

程红云

廖品东

201003-19

ZY-26 复方葛根胶囊治疗高血糖高血脂病研究

山西中学医院

刘亚明

刘必旺

杜道辉

201003-20

LC-69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病机及临床应用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 冷向阳

赵文海

黄铁银

李振华

李新建

赵长伟

王晶石

刘柏龄

201003-21

LC-11 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需求流行病学调查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杨秀丽

王青竹

刘玉玲

杨丰贤 201003-22

LC-14 功能性子宫出血病证规范化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

尤昭玲

马惠荣

赵新广

李卫红

刘丹卓

孙晓峰

201003-23

ZY-06 黄蜀葵花和映山红花中黄酮类物质对心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安徽医科大学

陈志武

李庆林

袁丽萍

201003-24

LC-55 新砭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评估

北京中医药大学

谷世喆

衣华强

谢衡辉

侯中伟

王朝阳

吴家萍

张维波

201003-25

JC-11 三氧化二砷和粉防己碱抑制乳腺肿瘤作用及协同效果的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裴晓华

李曰庆

罗德轩

樊英怡

马秀璟

李桃花

邓卫芳

201003-26

LC-79 中医药提高肺癌疗效和生存期的系列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周岱翰

林丽珠

陈林香

贾英杰

戴馨仪

张恩欣

201003-27

LC-22 脾主运化与药动学的相关性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张红敏

李新中

罗杰坤

201003-28

ZY-12 中药生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研究—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吴水芝

陈春贵

周俊

彭招华

201003-29

JC-05 基于“脾藏意,主思”理论的脾脑相关性系列研究

福建中医学院

纪立金

于晓艳

李奕祺

林若勤

邓月娥

201003-30

LC-37 健脾益肾法(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营养不良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

李顺民

易无庸

周小舟

杨曙东

周小梅

易铁钢

201003-31 JC-24 基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有害网络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刘剑刚

刘龙涛

姚明江

赵文明

蔡琳琳

201003-32

ZY-20 基于肺肾亏虚理论的中医药辨治急性咽炎的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文萍

李晓斌

赵克明

曹琦琛

吕玉萍

王华伟

韩可丽

201003-33

JC-21 桂皮醛和芍药苷对细胞骨架β-actin表达及构型重建的影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霍海如

刘洪斌

李沧海

马悦颖

李兰芳

姜廷良

赵保胜

201003-34

LC-45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

卢秉久

薛立平

宫丽鸿

201003-35 LC-21 凉血化瘀方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及机理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唐由之

巢国俊

王慧娟

静 201003-36 ZY-25 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中医辨证治疗及调心方研究

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上海乐胜科技有限公司 林水淼

赵伟康

周如倩

郁志华

金国琴

朱粹青

侯团章

201003-37

LC-64 纤克颗粒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气虚血瘀型)作用机理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

宫晓燕

王泽玉

赵东凯

201003-38

LC-27平喘颗粒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杨质秀

张雅丽

朱莉莉

杨明耀

吴秉纯

许宏连

张俊威

201003-39 LC-34 前列舒清片

天津市曹开镛中医男科研究所

天津曹开镛中医男科医院 曹开镛

201003-40 LC-75 脓毒症中医临床证候特征及脓毒症急性肾损伤防治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刘清泉

201003-41 JC-13 行气消胀法调整胃肠运动机理及临床推广应用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蔡光先

刘令安

刘柏炎

易跃能

刘正清

匡建军

201003-42 LC-19 壮骨颗粒对去分化软骨细胞再分化调控的实验研究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陈德喜

郎继孝

李沂红

万修阳

刘卫国

于沛林

强 201003-43 ZY-15 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

张兰桐

杨秀岭

王春英

杜英峰

许慧君

李小娜

冯小龙

201003-44 JC-14 陇中损伤散防治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甘肃省中医院

李盛华

谢兴文

周明旺

周晟

王想福

叶丙霖

201003-45

ZY-07 江西特产中药彭泽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

江西中医学院

刘红宁

罗永明

朱卫丰

陈丽华

范崔生

201003-46

LC-10 “筋为骨用”理论方法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高文香

邹春雨

毕蓓蕾

高书图

瑛 201003-47

LC-70 中国推拿

长春中医药大学

王之虹

韩永和

李新建 201003-48

KP-13《新农村卫生保健》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

黄亚博

陈四清

李家宝

薛明新

杨大锁

时凤英

耿曙光

201003-49

KP-07《日常饮食宜忌全书》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孙金芳

杨秀丽

201003-50

KP-01 走进《本草纲目》之门——中药的发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

张瑞贤

李国坤 舒晓奋

王滨生

曾令真

下载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人才奖励拟授奖项目人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人才奖励拟授奖项目人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