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妙谈为官不易,为官不为

时间:2019-05-13 23:5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妙谈为官不易,为官不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妙谈为官不易,为官不为》。

第一篇:习近平妙谈为官不易,为官不为

习近平妙谈“为官不易”“为官不为”

“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近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又一次对党员干部的告诫。

“为官不易”刮起了“为官不为”不良风气。其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禁令密集出台,犹如一道道“紧箍咒”,深深套在官员干部头上:责任多了,自由少了;束缚多了,好处少了;官员干部一言一行都得受到社会各界的严格监督。为此,一些人吃不消了,深感“为官不易”,日日如履薄冰、步步惊心。于是“为官不为”似乎成了保护伞,“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宁可不干事,确保不出事”等得过且过、庸懒消怠思想有所滋生。不少“好好先生”旨在混日子,力求保住“饭碗”即可。殊不知,“为官不为”正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如此不作为,懒官懒政,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耽误的是地方发展,辜负的是人民的期望。

“为官不易”的背后应是要求,更是担当。在其位,就该为党分忧、为民办事,就应该谋其政、尽其责。诚然,相比过去,如今的官员干部确实是“不太容易”,但“为官不易”绝不能作为“为官不为”的借口。我党治吏,整顿的是“乱走”的权力。这是对少数迷失干部的警醒,更是对多数优秀干部的爱护。只是一些人不习惯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才会感到当官不易及失去特权后深深的失落感。作为一方官员,拿国家俸禄就应该替民办事,这是人民赋予的责任和权利。官员干部有多大的担当,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其实,习近平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就曾告诫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如今又以“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劝勉之。足见其对为官思想论述的一脉相承,深知为官的价值源于贡献,显于群众的口碑。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未来,“为官不易”必然是一种常态,是公共权力回归本位的可喜见证。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人民迫切期待敢撑“顶风船”的担当,期待敢为、有所为的领导干部。只有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办实事、办真事,百姓的心才会真真切切追随着党;只有把“为官不易”当作一种鞭策,加强官员干部品行修养建设,才能从“为官不易”顺利走向“为官有为”。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为官不易”背后的真问题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对一些干部来说,过得有些“乏味”:年礼没人送了,单位福利不滥发了,不敢开着公车走亲访友了,有人宴请也不敢贸然答应了,窝在家里过了个“裸年”。

岂止是春节。去年以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一系列针对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禁”字头举措密集出台,内容不仅涉及工作要求,还细化到生活领域,给干部戴上了一道道“紧箍咒”,使不少人如履薄冰:不能坐好车了,不能喝好酒了,不敢上酒店了,连办公室也要挤一挤了„„

于是,一些人感慨,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之叹油然而生。

显然,“官不聊生”与“民不聊生”不是一个概念。官员有固定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有福利待遇。所以,“官不聊生”并非指生活状况。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说“官不聊生”呢?细细分析,原来是在正风肃纪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了,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一言一行都得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的严格监督。

对干部来说,“官不聊生”多少有些矫情。本来,当官就需要清正廉明。“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中央出台的“清规戒律”就是为官从政的行为规范,身为干部理应严格遵守。中央的一系列治吏之举,剑指的问题都是本不该发生的,都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也与政治清明背道而驰。治国首在治吏,整治与规范,意在将“乱走”的权力赶入“笼中”。况且,禁令扶正祛邪,对干部也是一种爱护。

对百姓而言,“官不好当”无疑是件好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对干部要求严一些,让权力运行中规中矩,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因此,群众乐见“为官不易”,是希望干部回归“公仆”应有之义,不要把公权力当作私权益。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儿,干部就得有干部的范儿。无论是从政治伦理,还是从民意期待,“官不聊生”都是个伪命题。更要看到,当今的社会,正在加快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型。“做人民公仆”不是一句空话,公务人员须厘清身份,清除特权意识。既为官,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为官者,既要洁身自好,又要勇于担当;既要敢作敢为,又要严于自律。

《荀子·大略》云:“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越是抓得紧、管得严,就越行得正、走得端,越干得实、做得好,方见宗旨意识,方显为民情怀。当然,也有少数人不堪“重负”,思想和行动上都转不过弯来,那就不要勉强自己,给好人腾个地儿,把位子让给甘于奉献、勇于担当者。总书记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才是党员干部时刻需要面对的真问题。

第二篇:为官不易 为官不为

“为官不易”但“为官要为”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夏鑫,来自中江县人口计生局,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今天全市优秀年轻干部座谈会。首先感谢市委组织部能给我们年青干部提供一个这样交流学习的平台,这也充分说明了市组织部对我们年青干部的关心和厚爱。下面,我就“当前,从上到下一系监督管理措施出台,一些领导干部感到为官不易、甚至为官不为”这个题目,谈谈我个的一些初浅认识和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对“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的认识和体会 党的十八以来,中央坚决抓干部作风建设,从“八项规定”到“六条禁令”,从严禁“公款送礼”到严管“公务接待”……制度笼子越织越密、作风管束越来越严、权力约束越收越紧,以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大背景下,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关于中央出台的各项规定,实质是纠正不良之风,惩治腐败行为,如果每一位党员干部言行遵照一个共产党员标准执行,就不会有如此的抱怨;“为官不易”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如果手中掌握着权力的官员和群众一个标准,没有约束事无忌惮,民还能聊生吗?岂不天下大乱。既然选择为官,自然要遵守规定,既不能有为官就是发财致富的贪婪,也不能有为官舒服

的错误认识。

很多干部发出这样的感叹:干得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这样的现象在领导干部中很是普遍。虽然有行政体制弊端等原因,但是从主观上讲,还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习惯遇事“绕道而行”,遇到难题搁臵处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保着头上“帽子”顺利过渡,就万事大吉的心态。正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干实事的领导少了,吹拉弹唱的领导多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干部庸懒散的作风,干部的心没有放在群众身上,而放在了自己身上,能力自然不足,为官也就自然不为了。

二、作为年青干部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人为什么活着,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人活着,就有一种责任,要敢于担当。不谋当多大的官,挣多少的钱,只为活得坦荡、自然、平和。能尽自己力量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贡献,我想这是为人的基本价值所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更要为大众谋福谋利,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状态,更是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最好着力点。

其次,要敢于担当,敢于担责。“在其位,谋其政”这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政治地位,给予经济待遇。我们唯有尽心尽责、认真履责,方能不愧对组织的 信任和群众的期望。敢于担当,“敢做善成”,直面困难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不瞻前顾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作为。

第三,要主动学习,更新观念和思维,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我们应该意识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更的利于促进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也更有利于我们干部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干部以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因此,“为官不易”不是“为官不为”的原因和结果。因为在干部头上悬起了高挂的“剑”,约束了干部的一些行为,就把“为官不为”当成理所应当的行为,这是典型的官员撒泼与无赖行径。我们应该把“为官不易”视为一种鞭策,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党性打磨、品性修养,才能从“为官不易”转变到“为官有为”。

谢谢大家!

2014.11.6

第三篇: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

刘云山: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4月20日在沈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出席并讲 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坚持从严从实要求,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确保教育 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会上,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11个省市党委负责同志和所属市县委书记代表,以及中央第二巡回 督导组组长先后发言,大家认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局良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扎实推进,一些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进展还不平衡,存在重视不够、大而化 之、走形式赶进度等问题,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把活动切实抓紧抓好。

刘云山在讲话中说,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是前提,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中央确定的必 读书目,以先进典型为镜,触及思想灵魂、加强党性修养。“四风”问题各级各层都有,关键是要积极主动找、联系实际找,找出来的问题要具体化、像自己。专题 民主生活会是一个关键步骤,要出以公心、开门见山、敢于交锋,克服和避免“怕”的思想、“绕”的现象、“空”的问题,多一点“辣味”,确保开出质量和水平。

刘云山说,第二批活动同群众关系更直接,更需要开门搞活动,要真开门、开大门、全过程开门,畅通群众参与的渠道,鼓励群众讲真心话、提真意见,各个环节都让群众来评判、来监督。要坚持从严督导、从严把关,突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督导,突出对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重点 环节的督导,督到关键处、导在点子上。

刘云山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要把开展活动与推动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 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 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刘云山强调,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各省区市党委要对组织协调、活动推进负总责,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具体指导,不当“甩手掌柜”。市、县领导 干部是第二批活动的重点对象,又是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必须发挥好受教育和抓活动两个主体作用,既带头参加活动,为党员干部树标杆、作示范,又切实履行好引 领者、组织者的责任。

赵乐际主持会议,赵洪祝出席会议。

第四篇:为官不为

为官不为”者当让位于贤

2014-07-16 09:34 求是理论网

字号:

为官不为,是作风整顿的一块硬骨头。在作风建设持续推进、成果不断制度化的当下,少数干部感慨为官不易,以“要求严了”“规矩多了”为借口,滋生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反四风、改作风,就要反对庸官、懒官、太平官,就要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为了做事才当官,而不是为了当官才做事,更不能为了保官不做事。“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古代一位普通官员的话,话虽简单,但却是为官者应铭刻在心的。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味人民服务,衡量一个好干部的标准就是要看在他执政期间,能否为百姓谋福利,百姓能否安康。若不能做到这几点,哪怕他才高八斗,都不是个称职的干部,人们都不会拥护的。这就是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个“福”字就意味着应该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我们要警惕,以“为官不易”为由,为“为官不为”寻找借口。从表象上看,这些官员是“平庸主义”、“好好先生”,奉行所谓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本质上讲,是缺少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事实上,“为官不为”本身就是四风的突出表现。抓工作只重表面、不切实际的“虚为”,就是形式主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给群众办事,遇到难题就“不为”,正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庸懒松散,不思进取,遇到事情就“拖为”,做事拈轻怕重,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没有新目标,就是更是享乐主义;占着位子却不作为,导致资源浪费、机遇流失、矛盾激化,岂不是更为严重的奢靡之风?

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也是评判一个干部境界高低的标尺。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为官者就应该敢于担当,并时刻保持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就是敢于干事,清正廉洁就是不要出事,两者虽然看似有一定矛盾,但其实是统一于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之中的。只要干部信念坚定、心底无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完全能够做到问题面前敢上前、原则面前不动摇,既敢干事、干成事,又不会出事。当然,敢于担当,需要干部加强学习修养,注重实践锻炼,增强担当本领。

当然,倡导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也离不开好环境和好的制度保障,要形成一种让“为官尽责”者升得了迁、让“为官不为”者过不了关的好机制。一方面,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为勇于改革的干部打气。应该树立这样的导向:有为才有位,而不是有资历就有位,甚至是不出错就有位;不能做事越多风险越大,让不干事的人安安稳稳。只有对该作为不作为的干部严肃惩处,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使庸官难过“上岗关”、懒官难过“考核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让今天的“为官不为”,成为明天的“为官不易”,才能激励更多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大显身手,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为官诚然不易,但其实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既然做了官,就要锐意进取、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如果觉得不堪重负、难以胜任,就不要勉强自己,应主动让位于贤。为官不为,要你何用?

第五篇:为官不易

——一论如何看待“为官不易”

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我们摆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赢得的是有理想更自由的人生

针对“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最近有媒体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一些省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发现,全部受访者都认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更有93位受访者表示“公务员不好当”。

“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随着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紧箍咒”密集出台,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一些干部说,想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这在以前根本不算个事儿,现在处处受到掣肘。好像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剑,身边有一双眼,伸手就怕碰上高压线。总归一句话,当官越来越不自在、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扪心自问,“为官不易”的慨叹在理吗?中央是对领导干部的不少行为划定了“红线”、通上了高压线,但平心而论,规范干部“吃、住、行、游”的桩桩件件,哪一项管得过分、管得过度了?用公款送年货节礼,应该吗?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不该管吗?腐化挥霍、劳民伤财,能行吗?所谓的“为官不易”,只不过是让各级干部守住底线、坚持原则、不要违法乱纪而已,还不到为官不易的程度,更不到“官不聊生”的地步。

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要为民尽责,立规矩、定底线、划红线,就是对各级干部最起码的要求,而不是什么难以承受的过高标准。我们说,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不要觉得当了官就可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不要以为当上官就能享受各种不当福利、收获诸多不正利益,就是这个道理。中央出台各种禁令,反对各种不正之风,为的就是促使各级干部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

一些人抱怨“为官不易”,实质是一种权力观的错位、宗旨意识的淡薄。真要彰显为民本色,远离不正之风才是;真要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首先就要从弘扬清风正气开始。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自我期许,有为政清正、为人廉洁的自我要求,反而最欢迎这种“为官不易”的清新环境,觉得更有利于开展工作。“为官不易”,说到底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如群众所言,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

“为官不易”感叹,恐怕也对应着以前“为官太易”的现实。说白了,正是因为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的束缚,让一些人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误以为这就是“当官”的应有状态。显然,各级干部只有从思想深处纠偏,才能赢得行为的主动,要看到在中央下大力气整饬作风的形势下,这种“为官不易”的状态,必然是一种常态。从今而后,权力不仅不会带来种种方便、福利、好处,相反,面临的约束只会越来越多,受到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遵从的标准只会越来越高。

从另一个视角看“为官不易”,也许会让问题更加清晰。一项在2万余人中作的调查显示,81.2%的受访者一直在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不少人认为干部作风有所改进,但仍有66.4%的人认为当地落实情况不太理想,52.9%的人期待加大落实力度。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当一些干部感叹“为官不易”时,群众认为还是不够,还希望再接再厉。面对一些人“为官不易”的抱怨,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知,必须跟得上群众期待,乘胜前进,固化“为官不易”成果。

“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在不同的场合,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反复强调这样的观点。在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要求下,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时代背景下,在增强现代治理能力的改革目标下,我们应该对“为官不易”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权力只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起为官用权的底线原则,建树崇高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才能干干净净地为人民谋福祉,我们也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我们摆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赢得的是有理想更自由的人生。

有刚性执纪,才有清正风气——二论如何看待“为官不易”

制度的完善、纪律的执行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让制度敬畏、规则意识融入为政者的精神世界,同样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有这样两组数据耐人寻味。去年中央至少出台了14项禁令,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的多个方面;与此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18万余名违纪干部,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

作风在抓,腐败在查,风气在变,对“一年来最使你难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同版本的调查答案中,反腐倡廉都排在前三位。群众乐见“为官不易”,一些人抱怨“官不好当”,都源于这样的现实语境:党纪国法发威了,“紧箍咒”让人头痛了,纪律约束越来越成为高压线。

刚刚过去不久的2013年,被一些媒体称为“禁令之年”。有人说,去年或许不是规章制度出台最多的一年,但却是最有成效的一年。令行禁止之效从哪里来?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去年以来,从管住吃喝到“掐灭烟头”,无不从领导干部抓起,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公开审理***案、10多个省部级干部落马,反腐“零容忍”态度让多少问题官员惊心?坚决查处衡阳破坏选举案,500多名人大代表被依法终止资格,打破法不责众“惯例”,防止了多少“破窗效应”?大

问题要抓,小问题也不放过,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不懈怠,一项一项地治理“四风”问题,不少群众由此感叹,“对干部越是管得细管得严,风气就越是向好”。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正是由于坚持说到做到、敢于动真碰硬,以领导带头的示范效应、有纪必执的制度刚性、抓铁有痕的落实韧劲,我们才能充分释放从严治党的正能量,不断激扬反腐倡廉的清正风气。制度管用了,执行硬气了,“伸手必被捉”日益成为大概率事件,各项纪律也逐渐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越织越密的制度笼子,越收越紧的纪律约束,给党员干部穿上了“紧身衣”,也提供了一面面镜子,映照着各级干部对权力和自我的认识。

倘若怀着“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放不下“领导就得骑马坐轿”的“优越感”,走不出办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潜规则,那么放眼看去,大到党纪国法,小到条条禁令,都是与自己为难作对,处处寸步难行。整天长吁短叹“为官不易”,实则是心里难以割舍“为官不宜”所带来的权力福利,不想告别“为官不正”所误导的灰色人生。而对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者来说,两袖清风何尝不是最好的人生写照,依法办事、照章而行何尝不是最佳的工作环境?正如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的,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古人云,一心可丧邦,一心可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对人心的鉴照、对党性的考验。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会反弹,而且有的会变本加厉。树立政坛清廉之风、养成干部廉政之习,之所以是一场持久战,既因为制度的完善、纪律的执行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也是因为,让制度敬畏、规则意识融入为政者的精神世界,让“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成为不可撼动的常识,同样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宋代朱熹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今天的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职责,更应心胸开阔、志存高远,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抓作风问题就是积小胜为大胜,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以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重塑风清气正的大好河山,需要我们遵行制度的每一条,迈好脚下的每一步。(人民日报评论部)

有铁面问责,才有进取动力(人民观点)

——三论如何看待“为官不易”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17日05 版)

监督只会越来越严格、问责只会越来越严厉、抓作风问题只会越来越深入。是囿于小我、怨天尤人,还是砥砺自我、奋发进取?为官从政真正的“不易”处,正在于此

“原来以为只是一阵风,现在相信动真格了”,这是不少干部群众的切身感受。且不说不少“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单从百姓身边看,从办事推诿被曝光后当天就整改,到因一餐饭、一顿酒、一次公车私用受处分甚至丢了“帽子”的案例隔三差五出现,哪里有作风积弊,哪里就有铁面问责。这样的结果也就顺理成章——在多个面向公务员和干部群体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觉得禁令“真的严了”,一些人更是由此感慨“为官不易”。

实际上,我们也面临过若干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尴尬,陷入过三令五申拦不住“四菜一汤”变成“舌尖盛宴”的怪圈。现在为何风气一变、作风一新?正是铁面问责,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制度成为说一不二的硬杠杠。

一年多来,在各种规章的制定和执行中,“原则上”少了,“一律”多了;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对顶风违纪者称“某某”少了,点名道姓多了;在各类事故的事后处理中,有关责任人能“滑脚”的难了,失职渎职者难逃惩处。铁面问责、有违必查,谁还敢把纪律当成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谁还能把制度当成可有可无的稻草人?紧箍咒越念越紧,监督网越织越密,问责的刚性力量覆盖了权力运行的各方面、各环节,这才能打掉一些人的特殊利益,消除某些人的寻租空间,以强劲的倒逼机制正风肃纪、反腐倡廉。

诚然,在禁令纷纷出台、问责不断加紧的背景下,各级干部受到的监督和制约越来越多,面临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压力。但是,对于手握公权力、肩负一方发展之责的领导干部来说,从严要求、恪尽职守何尝不是应当应分的事情?惩恶罚劣、激浊扬清何尝不是权力健康运行的底线?更何况,问责压力之下的作风转变,还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正效应。

一位曾经忙于应酬的官员感慨说:“八项规定救了我半条命,再也不用拼命喝酒了。”在多项调查中,不少干部纷纷表示,反“四风”之后,“生活变得规律,身体趋向健康”。其实,问责力度加大、作风改到深处,对干部自身难道不也是一种解放?以前公款吃喝甚嚣尘上时,有人说“做梦都想喝小米粥”;从贯彻八项规定到执行各项禁令,又让多少干部告别了“赶不完的饭局、喝不尽的酒”?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压力就有动力,改作风驰而不息,引发的“蝴蝶效应”可能超乎人们的想象。对干部来说,觥筹交错的宴请少了,迎来送往的风气淡了,不只是利于身体健康,更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学习、搞调研、问民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业之中;对群众而言,严治懒散庸拖,严责政绩工程,办事办证就会顺畅得多,民生民利就会有更多保障。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人心就是力量,只有通过动真碰硬的作风建设,扫除沉疴积弊、不断除旧布新,“让百姓爱,让贪官怕,让官员有所忌惮,让社会充满期待”,各级干部就能以良好作风取信于民,积聚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2013年,我们之所以能赢得良好开局,一个重要经验就在于用好作风凝聚正能量,从而让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宣示,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气可鼓而不可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格、问责只会越来越严厉、抓作风问题只会越来越深入。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囿于小我、怨天尤人,还是砥砺自我、奋发进取?每一个党员干部都面临着这样的拷问,为官从政真正的“不易”处,正在于此。

下载习近平妙谈为官不易,为官不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妙谈为官不易,为官不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官不为自查报告

    为官不为自查报告 最近,按照《关于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我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狠抓作风效能建设,持续推进效能风暴行......

    为官不为整改措施

    为官不为整改措施 为官不为具体表现及整改措施 为官不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失去好处、士气低迷。自八项规定出台后,有的干部认为现在有人请吃饭喝酒也不能去了,公车......

    为官不为自查报告

    懒政怠政为官不为自查报告 最近,在学校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山教字〔2015〕76号 《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为官不为总结

    开展懒政怠症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活动总结 蔡楼小学 2015.10.22 蔡楼小学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正风肃纪,11月......

    为官不为[合集5篇]

    为官不为 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握着公权,占着位子,却无所作为。现实中, 这种“为官不为” 的干部,不仅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也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6年1......

    为官不为(大全5篇)

    图为: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一、......

    为官不为 不如不为官

    “为官不为”不如不为官 刘云山同志出席在沈阳召开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时说,市、县领导干部是第二批活动的重点对象,又是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必须发挥好受教......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学习习总书记对“为官不为”论述的体会 今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讲话中习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