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现状与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时间:2019-05-14 00:3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现状与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现状与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一篇:黑龙江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现状与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编者按:孙景波同志在我厅农村处从事林业科技管理工作已有12年,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勤于思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林业发展情况,思考科技发展。他立足岗位工作需要,撰写了逾万字的《黑龙江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现状与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潘忠副厅长阅后批示:“孙景波同志的工作精神应该给予肯定,要鼓励大家精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现转发此调研报告,供大家借鉴,加强调查研

究,做好做精本职工作。

黑龙江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现状与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孙景波 2008年5月4日

优良林木种苗基地营建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产品优质高效,在发展现代林业的过程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一、我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现状

我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开始又营建了种子园。通过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40多年的共同努力与实践,我省在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部分成果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目前,我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了全省种苗自产、自育和自给,总体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一)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现状

目前,全省共有苗木繁育基地7330处,总面积20774公顷。省林业厅及农垦系统苗木繁育基地共有6952处,总面积17119公顷,其中县级以上国有苗木繁育基地84处,育苗面积1689公顷;国有林场苗圃268处,育苗面积1566公顷;集体和个体苗圃6600处,育苗面积13864公顷。省森工总局系统有苗圃360处,总面积3113公顷,其中国有林区最佳苗圃4处,部级(原林业部)标准化苗圃62处,省级标准化苗圃100处。现重点保留的国有苗圃86处,总面积1328公顷。在重点保留的国有苗圃中,68.6%是省部级标准化苗圃,且其中的88.4%是大中型苗圃。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现有苗圃 18 处,其中国有苗圃 15 处,总经营面积 542公顷,生产用地 370公顷;个体苗圃 3 处。国有苗圃中以科研为主的苗圃 2 处,生产性质的苗

圃 13 处。

(二)林木种子园建设现状

全省现已建立林木种子园43处, 总经营面积3961公顷。其中,种子园2824公顷,子代林489公顷,优树收集区388公顷,良种示范林342公顷,采穗圃等其它试验

林面积117公顷。

(三)优良母树林建设现状

全省现有母树林171处,总面积169707公顷。其中,天然母树林42处,总经营面积134294公顷;天然优良母树林面积34856公顷(其中,红松、红皮云杉9955公顷,长白落叶松4002公顷,兴安落叶松12966公顷,赤松1600公顷,三大硬阔6333公顷);人工母树林129处,面积35413公顷。

(四)种苗生产现状

全省年均苗木总产量17亿株,其中良种壮苗占40%;种子园年均产种量3000公斤;生产穗条2.0亿条;天然母树林常年产种量40万公斤。

二、我省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分布及特点

林木良种基地从生产的种子类别上可分为大粒种子基地(包括红松、椴树、黄菠萝、胡桃楸等)和小粒种子基地(包括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冷杉、花楸、白桦等);从起源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天然针、阔叶林木良种基地,二是通过采用选优、嫁接等科技手段人工培育的林木种子园。我省林木良种基地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和平原地区,其具体分布与特点如下:

(一)天然针叶林良种基地

我省天然针叶林良种基地主要有省林业厅系统的宁安市小北湖林场天然红松、长白落叶松林木良种基地,鹤岗市桶子沟林场天然红松、云冷杉林木良种基地和汤源县大亮子河林场天然红松、云杉林木良种基地。此外,还有省森工总局系统的乌伊岭林业局前卫种子林林场天然兴安落叶松优良种源基地,金山屯林业局丰茂林场天然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优良种源基地,绥阳林业局白刀山(三节砬子林场)天然长白落叶松优良种源基地。这些基地既是大粒种子基地,也是小粒种子的最佳基地,其特点是以保护培育天然的原始基因为主,以人工培育的林木种子园为辅。

1.宁安市小北湖林场天然红松、长白落叶松林木良种基地

该基地是全省最大的天然长白落叶松、红松母树林良种基地,也是为我省松花江以南,特别是为山区、半山区提供和培育用材林、速生丰产林树种的主要优良林木品种基地,为火山地貌类型的红松、长白落叶松种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基地于1965年被省林业厅批准划建为天然母树林林场,1978年开始营建林木种子园,1984年被国家确定为部省联营林木良种基地,1984~1990年完成部省联营一期工程建设,1988年被林业部确定为长白落叶松最佳种源区,1991~1996年完成部省联营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并通过部省联合验收。经过多年建设,基地总经营面积已达67055公顷。其中,种子园定植区99.6公顷(其中,优树收集区20.6公顷,子代测定林24.7公顷,种子生产区53公顷,示范林1.3公顷),主要树种有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红松、樟子松,且通过优树选择建立的长白落叶松种子园,经子代测定其种子的遗传增益为30~35%;天然母树林7576公顷(其中,优良母树林5218公顷,子代测定林20公顷),主要树种有长白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累计生产优良林木种子969万公斤,其中长白落叶松42万公斤,红松902万公斤,其它25万公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地的天然长白落叶松树高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分别是其它长白落叶松种源区平均生长量的134%和116%,且材质好、抗性强、经济价值高,是培育大径材的最佳种源。2.鹤岗市桶子沟林场天然红松、云冷杉林木良种基地

该基地属于小兴安岭顶级群落,物种丰富,是我省最大的天然红松、云冷杉林木良种基地之一,也是为我省山地及丘陵地区供应以培育用材林、速生丰产林树种为主的优良林木品种的基地。基地始建于1956年,1964年被国家确定为优良天然红松母树林场,是我省最早营建的天然红松良种基地。基地规模3020公顷。其中,优良林分1240公顷,子代测定林20公顷。树种以红松、云杉、冷杉为主,并且分布有一定量的紫椴、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山槐、榆树、柞树、青杨、枫桦、白桦等伴生树种。拥有优良红松母树10万株,林分蓄积量达68万立方米,年均结实量突破5万公斤。经种源对比试验,利用基地天然红松、云冷杉林木种子育苗造林,其高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其它种源高12~15%和20%。多年来,基地在原始红松林保护、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原始顶级群落演替、物种更新、天然二代红松优良更新、优良林木种子生产等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成为研究天然原始群落

和物种演变的最佳基地。

3.汤源县大亮子河林场天然红松、云杉林木良种基地

该基地是我省最早建立的天然红松、云杉林木良种基地之一,是为我省东部地区特别是为三江平原地区供应优良林木品种的基地。基地于1964年被国家确定为优良天然红松母树林场至今,规模已达2140公顷。其中,优良林分1200公顷,种子园70公顷,示范林10公顷。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色树、槺椴、紫椴、花楸等天然树种。年均提供优良林木种子8万公斤。经种源对比试验,利用该基地的天然红松、云杉林木种子育苗造林,高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其它种源高13%和18%。多年来,基地在原始红松林保护、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顶级群落演替、物种更新、优良林分选择、种子园营建等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成为科研试验

和教学实习基地。

(二)天然三大硬阔林木良种基地

即五常市宝龙店林场珍贵用材林树种良种基地。该基地是我省最大的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阔叶树天然基地和最佳种源区,是黄菠萝、山槐等濒危珍稀树种唯一的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也是为我省山区、半山区培育和提供珍贵阔叶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及绿化用树种的优良林木品种基地。基地于1965年被省林业厅定为三大硬阔天然母树林林场,1979年经省林业厅批准,在林场施业区内还建立起一处针叶无性系初级种子园,1990年被国家确定为部省联营林木良种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基地优良林分比例逐年增加,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总经营面积已达14103公顷。其中,种子园定植区52公顷(其中,长白落叶松27.7公顷,樟子松14.3公顷,日本杂交落叶松10公顷),其种子的遗传增益为20~28%;子代林22.6公顷;收集区29公顷;天然母树林4051公顷(其中,优良母树林1000公顷),主要树种有黄菠萝、水曲柳、胡桃秋、紫椴、槺椴、榆树、柞树、色树、白桦和山槐等优良阔叶树种,其种子的遗传增益为8~12%;引种区19.1公顷,引进树种主要有斑克松、红豆杉、短叶松等;种源试验林14公顷。年产林木良种约3.8万公斤。目前,基地已形成了以三大硬阔天然优良品种为主体,以保护培育珍贵树种遗传基因,用科学手段促进种子园大量结实为目的,林木种子园建设、林木引种、种源试验等同步进行的格局,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应经营管理水平的新型林木良种基地。

(三)人工培育的林木种子园

我省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人工培育的林木种子园,省林业厅系统主要有林口县青山林木良种基地、龙江县错海林木良种基地、嫩江县高峰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宝清县梨树林木良种基地、黑龙江省林木良种繁育中心;省森工总局系统主要有苇河林业局青山种子园、带岭林科所林木良种基地、铁力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主要是营林技术推广站林木良种基地。这些林木良种基地和种子园既有初级林木种子园,又有1.5代林木种子园,只有林口县青山林木良种基地有小面积的2代林木种子园。这些林木种子园的特点是以高世代、杂交种子为主,同时还开展子代测定林、试验示范林的建设工作。

1.林口县青山林木良种基地

该基地位于林口县青山林场,是我省最早营建的林木良种基地,是为我省东部山区及丘陵地带培育和提供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和防护林树种的优良林木品种基地。基地始建于1964年,1973年开始大面积营建,1984年被林业部、省林业厅列为部省联营种子园,1991年被列为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经过多年建设,基地总面积已达660公顷。其中,种子园定植区102公顷,优良林分288公顷,优树收集区51.7公顷,子代测定林68.8公顷,种源试验林和良种示范林88公顷,主要树种有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水曲柳;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61.5公顷,主要树种有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黄菠萝、胡桃楸、白桦、山杨、兴凯湖赤松、欧洲赤松、白云杉。累计生产林木种子7万公斤。其中,优良林分产种6.2万公斤,种子园产良种0.8万公斤。累计产穗条27万条。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我省唯一的高世代种子园基地,也是全国少数几个高世代种子园之一。基地经遗传改良的落叶松通过两个世代的测定,遗传增益比宁安市小北湖林场优良种源提高15%以上,其杂种一代园比宁安市小北湖林场优良种源提高20%~25%。杂种一代、杂种二代8年生时,平均树高与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子代相比提高21.6%~35.2%,比宁安市小北湖林场优良种源的子代提高23.7%~37.5%。基地还在营建初级种子园、二代种子园以及高世代种子园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二代种子园和高世代种子园的科技含量较高,特别是杂交育种园的营建技术已在全省推广。

2.龙江县错海林木良种基地

该基地位于龙江县错海林场,是我省西部乃至“三北”地区的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是为我省西部半干旱地区乃至“三北”地区提供遗传品质优良的用材林和防护林种子的林木良种基地,是以樟子松为主要树种的多世代、综合性的林木良种选育基地,也是科学试验和教学实习的重点基地。基地始建于1973年,1984年被林业部、省林业厅列为部省联营林木良种基地,1988~1996年完成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并通过部省联合验收,被评为国内先进水平。经过多年建设,基地规模已达 252.6公顷。其中,初级无性系种子园66.6公顷(其中,樟子松43.2公顷,长白落叶松13.4公顷,兴安落叶松10公顷),其落叶松种子材积增益12%,樟子松种子材积增益39%;樟子松实生种子园11公顷,1.5代种子园24公顷,二代种子园7公顷;子代测定林24.3公顷,双亲子代测定林6公顷;引种、种源试验、不同类型各种试验林14公顷。累计生产种子5400公斤,其中,樟子松4200公斤,落叶松1200公

斤。

3.嫩江县高峰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该基地位于嫩江县高峰林场,是以优良种源区母树林为依托,以种子园为主线,集选、育、繁为一体的综合性林木良种基地。基地于1973年被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林木良种基地,1977年开始营建种子园,2003年建立良种基地和育苗一体化多功能基地。经30多年建设,基地规模已达508公顷。其中,樟子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8公顷,实生种子园15公顷,1.5代种子园50公顷;樟子松子代测定林8公顷;樟子松人工优良母树林255公顷,嫩江云杉母树林142公顷,兴安落叶松母树林30公顷。累计生产种子25.7万公斤,其中,樟子松9.6万公斤,嫩江云杉14.4万公斤,兴安落叶松1.7万公斤;培育造林良种苗木2400多万株。经樟子松、红皮云杉地理种源试验认定,其种源表现良好,优良基因型频率高,材积增益达29.72%;种子园种子材积增益达43.13%。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林木良种基地之一,在速生丰产林、“三北”防护林及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4.宝清县梨树林木良种基地

该基地位于宝清县梨树林场,是集林木良种选育、繁殖、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基地于1979年开始营建林木种子园,1983年被林业部、省林业厅确定为部省级联营林木良种基地。经过近30年的建设,基地总经营面积已达573公顷。其中,种子园118.3公顷,人工母树林272公顷,可供继续选育林木良种的基地182.7公顷。主要树种有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水曲柳。累计生产种子22300公斤。为三江平原、山区培育和提供用材林与

速生丰产林树种发挥了巨大作用。5.黑龙江省林木良种繁育中心

省林木良种繁育中心位于在鹤岗市红旗林场,是红松、红皮云杉的优良种源地之一,是为我省东部山区、三江平原培育和提供用材林、速生丰产林树种的优良林木品种基地,也是我省综合性科学试验示范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中心起步于1963年鹤岗市中心苗圃建设,1982年建立初级无性系种子园,2003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省林木良种繁育中心。中心总面积1530.3公顷。其中,初级无性系种子园61.9公顷,其种子遗传增益为27%~35%;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区100公顷;母树林1106公顷,其种子遗传增益为8%~14%;经济林引种繁育区22.4公顷;良种育苗区60公顷;功能拓展区180公顷。中心繁育的主要树种有长白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和樟子松,累计产种量达160万公斤,穗条800万条。经过多年建设,中心现已发展成为集选育、繁殖、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省级良种繁育中心。

6.带岭林科所林木良种基地

该基地位于伊春市带岭区,是带岭林科所的科研基地。基地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经营面积51.2公顷。其中,种子园定植区37.9公顷,子代测定林7.3公顷,优树收集区4公顷,采穗圃2公顷。树种有落叶松、红松、樟子松、云杉、胡桃楸、水曲柳、黄菠萝、椴树、柞树和花楸。目前,种子园定植区除新建的柞树和花楸外均已进入初期开花结实,累计为生产提供良种800多公斤。其中,落叶松100多公斤,红松150多公斤,樟子松20多公斤,水曲柳400多公斤,胡桃楸70多公斤,黄菠萝70多公斤。经子代测定初步分析表明,利用该种子园的种子繁殖的树木,其早期树高生长的遗传增益达5%~20%,特别是红松经东北三省12个产地3个试验点10年生测定评比表明,带岭是红松自然分布的优良产区。2004年2月4日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为带岭林科所林木种子园的红松种子、落叶松种子园、红皮云杉种子和水曲柳种子颁发了林木良种证。多年来,种子园紧紧依托带岭林科所,在科学研究方面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有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有十余项科研成果获省森工总局科技进步奖。

7.铁力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场

该良种繁育场位于哈伊公路距铁力东北方向25公里处,拥有种子园1处和中心苗圃2处。其种子园是林业部投资营建的我省森工系统五大种子园之一,始建于1982年,面积171公顷。其中,种子园定植区154公顷(兴安落叶松57公顷,红松57公顷,红皮云杉34公顷,胡桃楸6公顷);收集区11公顷;子代测定区6公顷。2004年,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批复,种子园又进行了扩建,营建了阔叶树种子园35公顷,树种为白桦和水曲柳。其中心苗圃为省级标准化中心苗圃,面积214公顷,育苗面积14公顷,年产苗木能力约2000万株,年产成苗能力约300万株。

8.苇河林业局青山林木种子园

该种子园位于苇河林业局青山林场,是林业部投资营建的我省森工系统五大种子园之一。种子园始建于1981年,1994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省森工企业林木良种繁育中心。种子园经营面积163.9公顷。其中,种子园定植区136.6公顷,子代测定林13.6公顷,优树收集区13.7公顷。树种有红松、樟子松、落叶松、沙松、水曲柳、紫椴、紫杉。同时,还有温室大棚1080平方米,种子晾晒场400平方米,标

本室和档案室100平方米。

9.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营林技术推广站林木良种基地

该基地位于加格达奇以南15公里处,是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营林技术推广站的科研基地。基地从1973年着手营建樟子松和兴安落叶松种子园起,到目前为止面积已达2167公顷。其中,种子园定植区797公顷,母树林1000公顷,子代测定林200公顷,优树收集区100公顷(含第二代基本群体区40公顷),良种示范林60公顷,采穗圃10公顷,白桦强化育种园1680平方米。其种子园还是部省合建的种子园,树种有樟子松、兴安落叶松、云杉、甜杨、白桦、水曲柳等。经过30多年的建设,种子园现已进入结实盛期,累计为生产提供了大量良种。多年来,基地在科学研究方面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有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

等奖。

三、我省优良苗木生产繁育基地类型、分布及特点

我省苗木生产繁育基地可分为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针阔叶树种三大类型苗木生产基地。针叶树种苗木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等山区;阔叶树种苗木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针阔叶苗木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半山区与平原交错地带。

(一)平原盐渍化地区耐盐碱阔叶树种苗木繁育基地

即安达盐碱地造林树种苗木繁育基地。该基地地处我省盐碱地中心地带,是以选育、繁殖、试验示范和推广优良耐盐碱阔叶树种苗木为主,为盐碱地区造林、防护林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林木良种繁殖材料的基地。同时,基地还是东北林业大学耐盐碱树种选育教学与试验基地、我省盐碱地区特种树种(品种)区域试验基地,在培育耐盐碱优良树种(品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地始建于1972年,1987年被绥化市确定为良种繁育圃,1996年,为满足我省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建设的需要,被省林业厅确定为特用树种省级良种繁育圃。经过多年建设,基地总经营面积已达65.3公顷,施业区面积58.7公顷。其中,良种繁育区14.3公顷,采穗圃区13.3公顷,良种示范区31.1公顷。年产优良种穗近146万条,优质苗木255万株。主要耐盐碱树种有小黑扬、银中杨优、辽育耐盐碱1号杨、沙棘、柽柳、锦鸡儿等。这些树种经区域栽植和对比实验,适应性较强,遗传性状明显优于其他主栽品种。

(二)平原地区防风固沙阔叶树种良种培育基地

即富裕县沙地造林树种良种培育基地。该基地是以收集、选育、繁殖、推广防风固沙阔叶树种为主,满足治沙造林为目的的良种繁育基地,是我省唯一的、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沙地造林树种良种培育基地。基地始建于1953年,1987年被齐齐哈尔市确定为良种繁育圃,1996年,为满足我省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建设的需要,被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良种繁育圃。目前,基地总规模为100公顷。其中,优良品种育种区10公顷,母树林 75公顷,实验区10公顷,良种繁殖圃5公顷。基地以培育锦鸡儿、沙棘等防沙治沙良种为主,以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杨树和柳树等优良种苗为辅,并为生态经济林建设供应优良苗木,在全省沙地治理与建设中起

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三)三江平原农牧防护林区防护、绿化阔叶树种苗木繁育基地

即绥滨农场省级林木种苗繁育基地。该基地以生产防护、绿化阔叶树种苗木为主,是为垦区平原绿化造林提供优良林木种苗的垦区最大的造林树种苗木繁育基地。基地始建于1960年,经营总面积133公顷,并拥有66栋大棚和23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繁育苗木品种近百种,主要繁育以垦绥垂柳为主的耐寒造林绿化苗木,年均产苗木2000余万株。基地技术力量雄厚,喷灌设施齐全,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现已成为集科研示范、生产经营、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垦区一流苗圃和省级重点苗木繁育基地。基地所选育的垦绥垂柳树干通直、枝条柔韧、小枝垂度大、不飞絮,经在三个不同积温带试验栽培,具有抗涝、抗旱、抗病虫害等良好特性,成为垂柳中的优选品种,已在我省推广,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针阔叶树种苗木示范基地

即黑龙江省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和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苗木基地。

1.黑龙江省林木种苗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宾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宾西实验林场内,是集收集、引选、培育、繁殖、示范、推广使用以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的省级种苗科技示范基地,也是我省唯一的工厂化育苗种苗示范基地。基地于2000年7月经国家林业局审核正式批准立项,2001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树种品种最全的苗木生产和示范基地。基地基础设施健全,建有面积5184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苗温室一座,全部采用世界顶尖育苗系统与设备的现代化装播车间480平方米,拥有育苗生产用地53公顷,有拧劲械、白牛槭、白桦、槺椴、蒙古栎、紫椴、黄菠萝、山槐、黄榆、水曲柳、红松、红皮云杉、青扦、白扦、樟子松、油松、斑克松、欧洲垂桦、红豆杉、偃伏梾木、紫丁香、连翘、四季玫瑰、锦鸡、忍冬、五味子、桑树、软枣子等造林绿化苗木40多个品种,年产苗1300余万株。此外,每年还在温室内培育万寿菊、矮牵牛、串红等多种草本花卉。

2.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苗木基地

该基地位于庆安县境内,是垦区唯一的集科研、示范、教学、生产为一体的大型苗木生产繁育基地和综合性科研基地。基地始建于1992年,1995年,学院按照省教育厅和省农垦总局林业局的要求,试行专业办产业,产业促专业的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办学模式,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一体的综合性优良苗木繁育基地,先后引进造林绿化树种、花卉、果树优良品种200多种,成为垦区规模较大、品种齐全的综合性苗木基地。目前,基地占地面积67公顷,年均生产各类苗木400万株,苗木销往垦区内外。培育的主要树种有樟子松、云杉、落叶松等针叶树,杨树、柳树、榆树、糖槭、胡桃楸、水曲柳等落叶乔木,榆叶梅、丁香、锦带花、锦鸡、接骨木等花灌木以及玉簪、萱草、射干、景天等宿根花卉四大类造林及园林绿化苗木,为垦区造林绿化及园林绿化苗木培育起到了示范性作用。1998年经省农垦总批准,由基地科技人员组成,还建立了省农垦总局林业科学研究所,以高寒地区野生树种驯化、彩叶树种引育为研究方向,培养了一大批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并有2项科研成果分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3项科研成果获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一等

奖。

四、我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种苗供需基本实现了平衡,但我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距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现代林木种苗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我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及保存收集未能全面开展,收集保存的技术环节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对难以萌发的休眠种子的技术处理有待研究和完善;四是种子园和母树林结实量较低,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其疏伐改造及高产稳产技术,以保持种子园和母树林的遗传品质和高产稳产;五是在高世代园、杂种种子园、示范林、子代测定林营建等方面,特别是在无性系配置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还有待于提高;总之,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是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的一项艰巨任务,需要产、学、研密切结合、联合攻关才能促进优良林木种苗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我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我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应亟待重点解决如下技

术问题:

―― 开展林木良种基地现状调查与评估研究。全面调查我省现有林木良种基地的基本情况,重点对部省联营、县市级及教学科研单位的种子园和母树林等良种基地进行详查,摸清上述基地保存种质资源的区域布局、种类、来源、构成、总量、生长与繁殖、改良程度以及生产应用现状等。

―― 开展初级种子园疏伐改良技术的研究。通过子代测定筛选出遗传增益高的家系,对现有第一代种子园进行去劣疏伐改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优树,建立1.5代

种子园。

―― 开展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技术的研究。从优树选择、无性系配置、遗传品质、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林木高世代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以满足社会需

求。

―― 开展种子园高产稳产经营技术研究。针对目前种子园种子产量低、结实间隔期长、雌雄花贡献率差别较大等特点,进行促进开花结实研究,解决良种占有率低的问题。

―― 开展母树林疏伐改造及高产稳产技术的研究。针对母树林种子产量占现有良种绝大部分的情况,在对现有天然、人工母树林进行测定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疏伐改造研究,将其疏伐改造成优良母树林,同时进行母树林高产稳产技术的研究,以提

高母树林种子产量。

―― 开展难萌发树种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通过对难萌发树种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种子休眠萌发特性的研究,摸清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探索出难萌发树种种子打破休眠、促进萌发的处理技术。

―― 开展国外耐寒树种引进、筛选和繁育技术的研究。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耐寒树种,经过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适应性、驯化选择、扩繁技术、栽培技术和区域化试验等的研究,筛选出适合我省的优良树种新品种(系),丰富我省树种资源,缩短我省林木育种周期。

―― 开展耐盐碱树种和防风固沙林及其他困难地造林树种的培育与繁育技术的研究。以满足西部地区防护林、生态林建设及其他困难地造林对适宜新树种的需要。―― 开展野生花灌木引种驯化技术的研究。将野生花灌木引入城市绿化当中,变资源优势为园林城市建设优势,丰富城市园林绿化和观赏花卉的种类与品种。―― 开展生物能源树种引进、筛选和繁育技术的研究。为提高林业产业的附加值,缓解能源紧张局面,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减轻环境污染开辟新途径。―― 开展林木无性快繁技术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通过利用扦插、组培及体细胞胚诱导等无性快繁技术手段繁殖速生树种,保持林木的优良遗传品质。―― 开展良种示范林建设技术研究。通过采用良种良法等集约经营技术,营造一批适应好且具有较高遗传品质、较大生长量的良种示范林,为中试推广定奠定基础。总之,在应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上述研究,培育更多、更好的抗逆优良林木新品种(系)应用于林业生产,将使我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为我省林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篇:四川林木种苗的现状与展望专题学术报告学习心得

关于四川林木种苗的现状与展望专题学术报告学习心得

学术报告主讲人:

吴春艳:四川省林业厅种苗站站长,高级经济师,四川省林业种苗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林业科技》编委

学术报告时间、地点:2013年4月10日下午,10-A203阶梯教室

学术报告题目:四川林木种苗的现状与展望

学术报告内容简介:

吴春艳从我国“十二五”对生态建设的需求及林木种苗面临的艰巨任务讲起。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讲,要圆满完成林业“双增”目标任务,必须把林木种苗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来抓;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角度来看,必须紧紧围绕农民需求,加快培育品质优良、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良种壮苗,帮助林农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提高林地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从林业系统自身来看,为了完成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总任务,要不断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报告中还分析了四川在全国林业中的地位,重点阐述了四川省林木种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

报告内容学习心得: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

1.1 丰富的优良种苗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需要

我国目前已将林业建设和发展纳入了十二五规划,林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建设之一,林业建设是进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林木种苗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

林木种苗决定着林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业种苗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林产品和木材产量化、品种多样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3 林木种苗是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提倡自然跟人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人

类文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进步对森林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的发展不但要进行大量的物质成果和生态成果的创造,而且还要进行文化成果的创造和弘扬。林木种苗是森林培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国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设,少不了林木种苗的培育,林木种苗是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1.4 林木种苗是我国扩大内需及灾后重建的紧迫任务

在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地震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天气给我国林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有2.9 9亿亩的林地受灾严重,8147.27万亩的森林出现严重损毁,有将近4210万亩的森林直接变成了梳林或者无林,其灾后重建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同时,加上国际金融危机致使我国内需的扩大,对生态建设的要求紧迫,其对林木种苗的质量和数量、品种的要求也不断突出,林木种苗的供应和生产、培育的任务非常艰巨,为了对灾区进行快速的重建和恢复,保证我国灾区生态恢复和绿化造林的需求,林木种苗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扩展迫在眉睫。

2四川林木种苗产业概况的了解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全省林地面积3.6亿亩,森林面积2.55亿亩,森林覆盖率35.1%,是全国重点林区和森林资源大省。到2012年底,全省林业产业基地总规模达830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700亿元。2010年以来,相继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累计投入3675万元。全省通过国家和省级审(认)定的林木良种累计达227个,建成林木良种基地113个,其中10个被确认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1个被确认为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提高至40.8%。全省年供种量达110余万公斤,其中可供良种5万余公斤,良种穗条2000多万条;年产苗木近10亿株,其中良种苗木近3亿株。通过加强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检查,种苗质量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全省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对林木种苗的需求。

2.1 种子生产基地发展现状

虽然现在种苗繁殖技术日益增多,作为传统育苗方式基础的林木种子仍然是现在林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和有关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省林业厅也把各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快了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步伐,截至到2005年,我省共建成采种基地67处,母树林67处,种子园17处,优质竹繁育基地77处,采穗圃27处。

2.2 苗圃建设及发展状况

苗圃作为苗木的直接提供者,也是目前种苗交易市场的主力军,它的发展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种苗产业的发展。目前,从总体规模来看,我省无论国有苗圃还是个体苗圃都呈现出地域上的不均衡,中心苗圃和骨干苗圃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为我省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提供了主要的物质基础,在今后发展中要进一步调整苗圃育苗结构,扩大优良品种的育苗规模,提高苗木的品质和苗圃的基本配套设施的建设。目前我省苗木种植的主要任务认识

3.1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积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重点建设国家和区域性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逐步形成就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保存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3.2 强化林木良种基地建设

加强林木遗传测定,加快良种换代步伐,重点建设高生产力种子园、采穗圃,加强珍贵树种母树林培育,不断提高良种品质。

3.3完善生产供应体系 加强林木良种采收、加工、检验、贮藏管理,建立由省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统一调剂的供应机制。积极采用轻基质容器育苗、组培育苗等新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繁育技术和装备水平。建设保障性苗圃,满足重点工程和林农造林需求。

3.4促进特色种苗产业发展

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化苗木、木本油料、中药材和竹藤花卉等特色种苗产业,打造优势品牌,形成种苗生产、交易、流通和售后服务产业链。加大对种苗生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农户发展设施生产和规模种植。加快区域性交易市场建设,拓展互联网交易平台,创新流通方式。

3.5 提高种苗质量与市场监管水平严格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检验检疫、标签、档案等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管,及时发布种苗质量检验信息,依法打击制售假、劣种苗和植物新品种

侵权等行为,健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整顿和规范种苗市场秩序,打破地方保护,促进公平、有序竞争,为种苗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6强化科技支撑

将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纳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重点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以及高生产力种子园和采穗圃建设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品种改良技术、无性系材料选育等应用技术研究。

3.7 加大品种审定、推广与保护力度

进一步完善林木品种审定制度,公布国家和省级主要林木目录,规范林木良种区域试验和跨区引种行为。加强林木良种宣传和推广使用,国家投资的造林项目应当使用林木良种。完善林木新品种保护维护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4 我省林木苗木政策措施的了解

4.1完善林木良种补贴政策

在现有林木良种补贴试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逐步完善国家、省级林木良种补贴制度,鼓励建立市、县级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制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4.2建立林木种子贮备制度

制定林木种子贮备管理办法,加强种子收购、检验、储存、更新及管理。建立国家主要造林树种种子贮备库。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林木种子结实丰歉规律及造林绿化任务,相应的林木种子贮备。支持企业建立专门的林木种子贮备库。

4.3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财政要建立对种质资源调查及收集保存、良种选育、林木种子贮备等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地方政府要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的种苗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重点良种基地、保障性苗圃、种质资源库、种子贮备库的基本建设投入,加强种苗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和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林木种苗产业发展。

4.4完善种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研究完善相关税收支持政策,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种苗生产与经营,加大对种苗产业的政策扶持。研究开展种苗生产保险试点,提高种苗生产抗风险能力。继续免征林木种子种源进口环节增值税。我省林木种苗中几个林木食品良种品种的介绍

报告中吴春艳老师重点介绍了目前我省大力推广的几种优良的木本油料植物,例如油茶中的川林01号、核桃中的川早一号等,重点介绍了由我们林学院肖老师研发的川早一号品种的核桃。

川早一号核桃

简介: 四川省自主育成了第一个杂交早实核桃突破性优良新品种“川早1号”,并于2011年通过国家林木良种认定。品种特性

该品种以云新7926为母本,夏早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杂种F1中选出。树势

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数5~9片。雌先型,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果实成熟期9月;坚果中等大小,三径平均3.70cm,坚果重12.0g,壳厚0.90mm,易取整仁,坚果出仁率51.6%,核仁饱满,黄白色,口感香,粗脂肪含量72.1%,粗蛋白含量16.8%。该品种早实特性明显,丰产性好,适应性较强,对炭疽病、黑斑病具一定抗性。

繁殖技术要点

采用无性方式繁殖。嫁接苗培育:1~2年生实生苗切接或当年生子苗砧嫁接。高接换种:春季枝接,夏季芽接;在嫁接方法上,春季(3月)枝接可采用插皮接,夏季(5月)芽接为方块芽接。

适宜种植范围

四川平原丘陵区、盆周低山区海拔1200m以下;汉源、石棉县海拔 1800m以下,土壤疏松肥沃,土壤pH 6.0—7.5的核桃适生区。

第三篇:加大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促进林业产业持续发展

加大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促进林业产业持续发展

边银霞1 石玉璋2 蔺创业1 刘生虎1

(1、敦煌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敦煌 736200;

2、敦煌市林业局 甘肃 敦煌 736200)

【摘要】 通过对敦煌市种苗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种苗产业发展具体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加大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促进林业产业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关键词】 敦煌 种苗产业 发展 对策

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敦煌近年来特色林果产业及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林木种苗的需求量也呈逐年阶梯式增加的趋势,敦煌在种苗工作中积累了比较先进的典型经验及做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种苗基地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近日,笔者对敦煌市种苗产业发展做了具体的调研,针对敦煌种苗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和对策,现将情况汇总如下: 种苗产业发展的现状

敦煌市苗木生产基地主要有23家,其中:国有苗圃有国营敦煌阳关林场、园林实验场和园艺场3家;集体苗圃有敦煌市林果服务中心、林果产业服务中心、总干渠管理队3家;个人苗圃有肃州堡高台堡林场、黄渠彩色苗木生产基地、丰达凯莱绿化有限公司等17家。育苗种类有以新疆杨、馒头柳、圆冠榆为主的造林绿化类,以葡萄、红枣为主的特色经济林类,以红柳、胡杨为主的治沙类等。育苗技术主要有扦插、播种、嫁接等技术,都建立了苗圃档案管理。

敦煌市2013年完成育苗面积2031.9亩,占育苗面积任务2000亩的101.6%,其中新育面积1527.9亩,占新育面积任务1500亩的101.9%,新育苗量2345万株,有新疆杨、胡杨、梭梭、沙枣、柳树、榆树、枣树、刺柏等树种。

于2012年已经申请的省级林木良种是敦煌灰枣和紫胭桃,今年申报省级林木良种—敦煌李广杏,目前各项材料已经报送省种苗局。我市近年来不断推广林木良种建设,目前敦煌灰枣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万余亩。

作者简介:边银霞(出生1982年-),硕士研究生,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2 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及特点

2.1 突出重点,政策扶持,紧紧围绕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和特色经济林发展,加快林木种苗的繁育。

围绕敦煌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二城一区(国际明星城、中国文化城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宜游、宜居、宜业的飞天艺术之都、葡萄瓜果之乡”的奋斗目标,我们加大了对国有、集体、私有三大系列育苗基地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对全市所需的重点工程造林绿化苗木进行定点收购;二是对优质林果基地所需的苗木采用种苗补贴,其中葡萄苗木每株补助0.5~1元,红枣苗木每株补贴0.5元,酸枣种子每亩补贴50元;三是对大场大户采取技术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先后对两个国有苗圃、一个集体苗圃、二十三个私有苗圃加大了技术扶持力度,指定专人进行技术指导,育苗种类有杨树、柳树、榆树,沙枣、槐树、酸枣、胡杨、梭梭,杏树、葡萄、大枣等。

为了保证特色林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敦煌市林业局先后与辽宁宁海市新绿葡萄苗木专业合作社、河北昌黎文祥葡萄苗木繁育中心两家供苗大户多次协商,采取共同投资、技术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在转渠口镇秦州村林场、月牙泉镇中渠村林场等地进行合作育苗。先后调引贝达、红地球、夏黑等品种插条350万株,育苗面积168亩(其中转渠口镇秦州村林场118亩、月牙泉镇中渠村林场50亩),预计可出圃成苗230万株,可满足1万亩新植葡萄的苗木需求。苗木繁育采用垄栽、滴灌,温室促根,吊线支架等新技术。

为了确保优质林果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每年春季,我们一方面派林业技术人员前往苗木产地,进行检验和把关,另一方面由分管种苗工作的领导牵头,成立了苗木质量检验小组,强化了苗木调出和调入的检验复查。今年春季,苗木质量检验小组先后抽查复检葡萄苗木8个批次,共149.624万株,其中嫁接苗113.2万株、贝达苗36.424万株。抽检绿化苗木41批次,总共145.3597万株,(其中一标段9.2658万株,二标段136.0939万株),苗木合格率都在85%以上。不仅强化了种苗工作,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基地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质量。

为了指导农户做好苗木假植工作,我们编印了《葡萄、大枣苗木假植技术》,在每年春季发放苗木时随苗木发放给每一个农户手中。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我们组织市乡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深入农户家中检查葡萄、红枣苗木假植工作,并要求各乡镇建立苗木质量档案,给每一个农户登记建档,对假植不合格的进行现场指导,限期规范假植,直至合格为止。此项工作为林果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2 科技创新,品牌带动,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敦煌”、“阳关”、“敦盛” 葡萄商标的注册,推动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致使葡萄苗木需求形成了供不应求的态势,对促进我市以红地球为主的葡萄良种苗木的繁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延伸葡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现实的意义。“飞将军” 李光杏商标的注册,使敦煌传统特色产业的销售有了市场名片,有效的促进了李光杏产业的健康发展。红地球、李光杏地方标准的制定,为敦煌市林果基地建设、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和林果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2.3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林木种苗生产的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林木种苗生产管理水平,市林技中心种苗站采取现场培训会﹑分类指导的方式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

一是对林木良种繁育场圃的培训,通过举办观摩交流会、树种品种展示会、实地培训、外出考察等有效形式,加大对场圃乡土树种良种、特色经济林苗木繁育技术的培训、指导、服务力度。2012年9月酒泉市林果中心组织开展林木种苗“两证”管理培训班,敦煌市14家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参加了培训,并经过考试取得了种苗“两证”管理培训合格证。通过对不同所有制的育苗场圃生产经营者的培训,不仅规范了育苗技术,而且有效提高了场圃人员的生产管理水平和苗木繁育量,为生态林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苗木的保障。

二是对分散种植户的培训,对绿化苗木和经济林苗木种植户进行分类指导。市乡林业技术人员以村组为单位,开展以葡萄、枣为主的特色经济林的现场培训会,通过党校人才培训工程,积极请进专家教授来敦进行授课。我们先后邀请到中国枣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枣分会副会长毛永民教授;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果品流通协会会长、北京农学院教授晁无疾先生;中国农产品保鲜中心主任张鹤研究员、副主任张平博士、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中国葡萄分会专家委副主任严大义、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新疆农科院教授杨承时、宁夏农学院教授、中国葡萄委员会顾问李玉鼎、葡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质量研究室主任、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秘书长田淑芬等十多位专家。举办专家讲座十二期,培训果农近2000人次,提高了广大育苗户的管理水平。

三是对市乡林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组织市乡林业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交流经验,学习先进的育苗管理技术。通过对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及种苗繁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 种苗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为更好地开展种苗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种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种苗生产经营者的育苗规模小,技术人员力量单薄。

中心专门从事种苗工作者比较少,整体上种苗从业人员不能满足种苗产业的发展需要。3.2 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

当前,本市农户进行葡萄育苗,但是本地由于生长周期较短,苗木抗逆性较差,外地调入的葡萄苗木生长周期相对较长,抗逆性较好,遇上极寒冷的冬季也较能安全越冬,因此本地育的葡萄苗木在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每年都大量的外调葡萄苗木。3.3 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忧。

从外地调运的枣苗由于长途运输,再加上苗木假植时间较长,苗木失水性比较严重,导致枣树苗木成活率较差。另外,外调枣树苗木品种纯度不高,严重影响农户种植枣树苗木的积极性。总之,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发展思路及对策

4.1种苗产业的发展思路

4.1.1 加强种苗从业人员的配置与提高业务素质。林技中心种苗站指派专人负责种苗工作,加强种苗质量检验员的配置。加强对种苗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业务能力和技术的培训,增强种苗生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促进合法生产经营种苗,以满足种苗产业发展的需要。

4.1.2 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大力研究和推广抗性树种、品种,培育良种壮苗,发展容器育苗,调整造林绿化苗木的生产结构。在苗木生产供应上,立足苗木自给,“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立足本市,加大生产力度,尽量满足林业重点工程和城市绿化,鼓励对抗性树种、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引进优良树种、抗性树种品种,着力解决当前种苗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矛盾。

4.1.3 加强林业重点工程种苗使用和调拨环节的质量监管,提高工程造林质量。在林业重点工程用种苗标准上,要严格执行种苗质量检验程序和国家用苗标准,进一步加强全市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用苗质量的管理力度,杜绝不合格的种苗造林。4.2 种苗产业发展的对策

4.2.1 加强法制,规范市场。加强执法监督是林木种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种子法》,加紧配套法规、标准的制定;二是严格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和林木种苗标签制度,把实行“两证一签”制度,作为依法管理种苗的突破口;三是强化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加强检验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检验水平;四是加强执法检查,整顿林木种苗市场,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林木种苗的大案要案,使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步入规范、法制化轨道。

4.2.2 强化基础,增强后劲。加强林木良种推广工作,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按照苗木的生活习性,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调度。在本地优先种植乡土树种,同时不断推广良种种植规模。4.2.3 鼓励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建设。对不同所有制苗圃实行同等的市场准入、国家投资、信贷等政策,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凡具备林木种苗生产条件和技术者,都可以凭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从事苗木培育和经营。要重点抓一批非公有制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和林木种苗产业化示范点,加快全市林木种苗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4.2.4 加强社会化服务,指导种苗生产。适应林木种苗发展新形势,要加强林木种苗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全过程服务。一是搞好林木种苗生产与造林的衔接,逐步推行合同制育苗,推行定单育苗,避免盲目生产,造成损失。二是建立林木种苗信息网,定期发布种苗供求和新品种信息,搞好余缺调剂。三是积极培育林木种苗市场,举办多种形式展览、洽谈会,为农民和社会提供林木种苗交易场所。四是成立林木种苗协会,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五是组织科研人员送科技下乡,指导集体和群众育苗。

4.2.5 切实转变职能,强化宏观管理。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种苗生产的扶持政策,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对不同部门、不同所有制建立的林木种苗基地,要在市场准入、投入、信贷等方面实行同等扶持政策,积极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开展林木种苗宏观发展战略研究。围绕林木种苗体制创新与经营机制改革,发挥国有苗圃龙头作用、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进程,林木种苗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林木种苗与造林衔接,林木育种策略与良种推广政策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随着种苗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行业管理任务日益繁重,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为林木种苗事业和林业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二〇一三年七月三十日

第四篇:楚雄市林果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楚雄市林果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叶之琪

我市经济林果的发展,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努力和全市广大群众的辛勤耕耘下,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许多好的经验需要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发扬光大,但对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需要克服和改进。因此,将我市经济林果的基本情况搞清楚,找出林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则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笔者就此谈点个人认识,以供领导及市专家委参考:

一、楚雄市林果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我对十九个乡镇的调查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得知:到2001年止,我市已拥有经济林面积325386亩。各种干果、水果产量1121

6万公斤,总产值达5402万元,按品种分:核桃237340亩,板栗14150亩,梨桃22069亩,苹果21605亩,花椒10301亩,油桐5835亩,樱桃1350亩,其它水果10848亩,新发展经济林果(加州李、杨梅、银杏、酸角、印楝)1888亩。特别是核桃基地建设,现已形成近24万亩的规模,占全市经济林总面积的72

9%。核桃产量近400万公斤,产值4000万元。核桃产区(山区9个乡镇)人均收入26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8%。核桃已成为楚雄山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又一支柱产业。目前,全市核桃产量居全国第10位,云南省第2位。2001年9月,楚雄市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名特优经济林“中国核桃之乡”的荣誉称号。而取得这些成效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楚雄市历届党委、政府,在不放松粮烟生产的同时,长期坚持抓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并将林果基地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植新的产业来发展。从198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边逐年增加对林果基地建设的财政投入,一边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引进外地的新品种和拓展全市果品种类及种植面积,既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几大果品基地,又在较短时间内绿化了荒山。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早在80年代初,楚雄市人民政府就提出了建设“四大基地”的构想,即建设40万亩用材林基地,10万亩桉树基地,10万亩核桃基地,3万亩水果基地。并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对山区、半山区、坝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为我市日后规模化发展林果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紧密结合项目工程建设,发展林果生产。我市从“七五计划”以来,紧紧抓住中央、省、州各种造林项目,加快林果建设的发展步伐。如利用省列的核桃干果基地建设、长防林建设、绿色企业、“灭荒造林”、绿色扶贫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就共计发展核桃基地127万亩。其中,核桃干果产量5万公斤以上的有20个村委会,万公斤以上的有24

4%。核桃单项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就有150多户,个村委会,占山区78个村委会的56此外,坝区以梨桃为主的小果园也有509个,占全市梨、桃面积的90%以上。这些林果基地使农民群众得到不少经济实惠,“三大效益”也得到了综合发挥。发展经济林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据考证,我市核桃生产已有466年历史,资源也十分丰富)。

(四)积极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市林业局推广站积极做好诸如争取项目必须的可行性研究论证,项目建议书,造林规划设计等科技服务工作。并在组织实施中,一方面确保所有项目造林均落到山头地块,另一方面又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先后引进推广了如苍溪雪梨、金花、砀山梨、加州李、大杨梅、卡子核桃、甜酸角、丰水梨、黄金梨、杜仲等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

(五)资金投入,是基地建设的基础。从1983年以来,我市除积极争取项目造林资金外,还累计投入项目配套资金、补助资金共1000多万元,确保了林果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制约经济林果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配套设施少。楚雄地处滇中干旱区,降雨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加上经济林果均在冬季定植,干旱少雨,给林果生产的成活率、中耕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二)果农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传统习惯经营林业的思想严重,重造轻管、造而不管的现象突出。市场意识淡薄,经营管理水平低。

(三)后期资金不足。不管是项目资金还是政府的扶持资金,往往只够买苗木,而果园基础设施和中后期管理的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果园见树不见果,最终走向失败。

(四)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水果业还未走向订单农业去生产。产、供、销、加工脱节。

(五)水果品种中,新品种的数量、产量少,多是劣、杂及淘汰品种等大路货。特别是山区发展的2万多亩苹果,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点、热点问题,更新改造任务艰巨。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当初忽视了我们楚雄是苹果生长的次适宜地区。加上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粗放,以及北方苹果产量猛增、价格下滑,日本新品种的不断涌入等因素,楚雄的苹果就成了最不具竞争力的品种之一。

(六)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检测、科研设备缺乏,难于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

三、我市发展林果基地的对策

综上所述,通过多年努力,我市林果基地虽已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站在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来看,经济林果生产还远远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的要求。为使我市的经济林果生产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对林果基地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办法,筹集发展资金。对于那些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的名、特、优、新品种,政府应每年投入300万—500万元,重点扶持几年,形成一定规模并有显著效益后,再在全市进行推广种植。同时,各乡镇也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购买种苗、技术培训等。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社会闲散资金,林果大户的资金,投入到林果基地建设上来。并逐步改善资本运作市场,在财政有偿使用资金,银行低息贷款方面给予支持。总之,为了培植林果产业,国家、集体、个人、社会各个方面,都应采取积极态度,采用多种办法和途径,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这是近期发展我市林果基地的当务之急。

(二)大力调整结构,树立品牌意识。我市的“楚雄大泡核桃”品牌,因其质量好、产量高,经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考察评审,2001年9月,被授予名特优经济林“中国核桃之乡”。今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其品牌效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抓好生产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之规范化、科学化,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积极引进经过适应性试验的卡子核桃,发挥其不需嫁接、外果皮光滑美观、内在品质好、产量高的优势。当发展到一定面积后,再赋予其新的名优品牌,使其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而山区9个乡镇及坝区的部分半山区村社,应继续以核桃为主的干果进行发展,争取到2010年,全市核桃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达到700万公斤,产值达到8000万元以上。

我国加入WTO后,外国水果的进入,对我们国内的水果市场冲击较大。与“洋”水果相比,我州水果品种多而杂、老化现象严重,果型小,产量低,质低价廉,难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调整树种、品种结构,逐步压缩本地梨、桃、李老品种面积,大力发展和引进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品种,并加大对低产、低质和低效经济林改造力度,提高单产和质量。实施名牌推动战略,实现我市林果业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9月,市政府曾组织坝区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到成都康源公司考察了解。从日、韩引种来的丰水梨、黄金梨等水果生长情况后,少数乡镇和单位于2002年2月初进行了引种种植。其中尤以康源公司在富民荷花村(州种苗站)示范种植的黄金梨、丰水梨、八月桃长势最好。且栽培的2年生苗已挂果。品质、成熟期均优于四川。原因在于成都雾多,光照时间少(年平均100多个小时),而楚雄的平均光照时数达2422小时。比成都(7月底)提前成熟半个多月。形成了一个时间差,也赢得了商机。由于黄金梨是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最新优良品种,数量少、需求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作为楚雄来说,该品种是一个值得重点推广的水果项目,它将改变我市水果生产效益不高、品牌落后的局面。此外,对其它像欧州樱桃、优质李等名优品种,也应逐步进行引种种植。以调整我市水果品种结构,提高其品牌效益。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已将苹果、柑桔等列为调整产品结构,着力调减面积的大路货品种。因此,我市应将山区现有的2万多亩苹果,列为低产低效经济林,纳入重点改造对象。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适应性强的树种,不断加大改造力度,逐步扭转被动局面。

(三)规范种植,科学管理。种植一株果树,作为一般群众来说,认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我们种这棵树的目的,是为了让它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具备一定的生态效益。因此,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应从林果基地的规划设计开始,造林地选择、品种选择,到育苗、定植、浇水、施肥、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等,都按技术规范进行实施,不断提高林果生产的科技含量。此外,还要通过培训及实践,逐步提高林农的整体素质,强化科技管理水平,其中在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生产管理中,重点以老树复壮,水肥管理为主,以高头换接为辅。坚持“四个一”建设,即一条水平带,一个标准穴、一担农家肥、一株良种苗。按设计标准开挖大塘,施足底肥。坡地、陡坡地应建设水平带状台地,以促进保水保肥,防止水土流失(旧关林场在这方面已作了很好的示范,1000多亩核桃都开挖了水平台地),为林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我市核桃产量的70%以上,是40—100年的老核桃树,如中山镇洼子村草盖社孔兴友家的一株87年的核桃树,结果4万个,收入3000多元,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大核桃树,有一部分因雷击、水肥失调等因素,形成了一些枯枝。通过水肥管理,促进老树复壮,萌发新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全市24万亩核桃中,挂果的有15万亩,平均亩产25公斤,仅为日本、法国的1/6。既说明我们的管理粗放,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也说明我市的核桃生产存在巨大的潜力。通过科学管理,8—39年生的核桃,将逐年增加产量,老核桃树复壮后又会更加丰产,加上未结果的陆续挂果,初果的逐渐走向盛果期。如果政策、措施到位,到2010年,我市的核桃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亿元的大产业。

核桃、板栗等干果类,树体高大,根系发达,产量高、寿命长。需肥量要比其他果树大1—2倍。核桃树除对氮肥需求大外,对磷、钾以及对微量元素的需要也全面而充足。如锌、锰、铜、硼、铁等。如果缺少或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生理障碍而出现缺素症,影响正常生长和产量、品质。对核桃树施肥分基肥、追肥和施微肥三个时期。因年龄、养分需求、缺素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分别为:基肥以采果后的9—10月为宜;追肥分萌芽肥、花后肥、硬核肥三个阶段;微肥在每年的4—8月核桃的生长期,进行根外施肥。通过水肥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多年来把这棵树栽下去,就等着它结果的种懒庄稼的传统习惯。才能达到增加产量,增加收入的目的。

在水果生产中,由于楚雄是滇中老旱区,而水果是有水才有果,如果没有水源保障,就无从谈起种植水果一事。所以,在造林地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这样才能保障成活率,在整个冬春干旱季节,确保果树的需水要求。水果类的管理,除坚持“四个一”外,还需矮化密植、定干整形、水肥管理、低产果园改造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都比干果类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达到预期目标。

果树按高标准要求定植后,除保证近半年左右(12月至次年5月)干旱期的适时补充水分外,需进行拉枝定干、整形修剪、疏花疏果。采用平衡施肥、果实套袋、高接换种、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通过示范种植,并通过宣传、培训,培养出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技术员。

当今普遍推行的梨树矮化密植技术,不仅是解决采摘难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为了高产、高效。黄金梨的初植密度是传统模式的5倍,以盛果期每株控制数50个梨计算,每亩可达344吨,收入可达1

3吨—15万元以上,可在短期内达到先进地区(山东、河北、四川)的丰产水平。这一技术,应推广到樱桃种植上,也就解决了樱桃节到紫溪山采摘樱桃难的问题。平衡施肥技术,一是在果树现蕾后,二次生理落果前,膨果期、采果前后进行施肥。二是根据果树生长发育的不同需要,用根外施肥方法追施微肥。果实套袋技术,是近年来从日本、台湾引进的一种实用技术和产品,特别是生产高档水果必备的一种手段。可防止蜂、鸟对果实的侵害和风、雹灾害。保持了鲜果的外观形象。

低产果园的改造,是我市林果基地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据统计,全市梨、桃面积22069亩,百分之九十以上分布在坝区。而坝区的优势在于光热和土地资源,交通、通讯发达便利。劣势在于品种老化、落后、效益不高。如果我们把国际领先,市场广阔的黄金梨、丰水梨及八月桃等名优品种的花芽,采用高头换种技术,进行品种改良,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做出巨大的贡献。

从长远来说,进行组培育苗技术研究、攻关,建立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利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建立生态果园,发展到观光、采摘果园。逐步地利用现代设施栽培技术,发展加工专用品种、设施栽培品种和出口创汇品种等。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也是培强做大林果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希望之所在。

(四)培植龙头企业,走产业化之路。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促进我市经济的振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赋予楚雄林业的历史重任。建设好经济林产业不仅关系到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全市有经济林面积32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7

3%,与全国平均17

2%有一定差距,与山东、河南、河北的34—39%相比,差距更大,不到人家的1/4。河北省赞皇县,过去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仅仅发展一个以红枣为主的产业。用十年时间,经济林面积达到39万亩,总产值达8000多万元。全县人均增收500多元,增加财政收入近千万元。把红枣产业发展成了强县富民支柱产业。所以,学习外地经验,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潜力所在,有助于产业的发展。我市林业用地中,宜林荒山已基本消灭,但有一些低价值林分。在水果面积中,有几万亩低产、低效果园。如果用10—15年时间,选准名优新品种,把经济林面积从现在的32万亩发展到50—60万亩,是完全有可能的。

“十五”期间及未来10年,国家林业局对我国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市场,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振兴地方经济为目的。依靠科技创新,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强化产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和市场流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龙头和名牌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效益。努力实现新时期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优化生产布局,调整树种品种结构,按照适地适树、挖掘传统经济林品种和引进国内外适栽树种,增加规模和效益的原则,逐步淘汰非适宜区及效益低下的经济林,使生产向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集中,逐渐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势在必行。如山区片的核桃产业;宜茨、新村以甜龙竹为主的竹产业基地;吕合茶叶、苍溪雪梨产业;苍岭的加州李;紫溪山周围的(前进、东华半山区村社)樱桃;永安的桃子;富民、东瓜、东华、子午、云龙重点发展的黄金梨、丰水梨基地,以便在城市郊区建立错季型、旅游观光型和时令型果品园区等布局。在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实施好培植龙头企业这一战略中,我市所生产的核桃,主要由供销社、李万学的东宝公司、宏源公司及山区乡镇的十多户贩销大户,组成了核桃流通领域多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而竹产业则在楚雄州进兴工贸公司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在政府的协调帮助下,近年在马龙河、白依河、三街河流域有了快速发展。成都康源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在楚雄富民建立黄金梨示范基地后,由于该公司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及外贸销售渠道,在它的带动下,楚雄市的优质梨生产将会形成一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是在面向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市场运作机制,是新时期形势发展的结果。要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销售市场体系。要改进经营形式,改变过去先抓生产、再抓销售的方式为现在的“销、供、产”逆向思维和管理方式,以销定产。实施“订单果业”、“合同果业”。积极探索直销、代理、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促进产品销售。我们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坚持多种类型和所有制并举,改、扩、建相结合,发展一大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贮藏保鲜、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建设水平。要培强做大一个龙头企业,需要多方协调和政策的调整,也涉及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但是,一旦形成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将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林果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是一项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社会性产业,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林产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经济林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五篇:农村残疾人贫困现状调查报告与农村活动基地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残疾人贫困现状调查报告

县委、县政府提出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远安县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城乡建设、生态文明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为全县人民奔向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是残疾人。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相对来说、农村贫困人口不断下降,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逐年减少,解决民生问题已是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日益重视的问题。

一、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西山区,是一个山区小县,有各类残疾人17000人,占总人口的8、6%,平均每四个家庭有一个残疾人,全县残疾人按类别划分具体情况为:视力残疾2876人,占16.92%;听力残疾3716人,占21.85%;言语残疾269人,占1.58%;智力残疾1541人,占9.07%;肢体残疾4736人,占27.86%;精神残疾1361人,占8.01%;多重残疾2501人,占14.71%。其中农村残疾人15300人,约占残疾人总数90%。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大部分残疾人分布在边远山区,越是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残疾人比例越大。从经济收入上来看全县残疾人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一是达到小康和正在向小康发展的。这部分残疾人素质较高,有职业、有技术、有自己的产业,多集中在城镇,生活富裕接近小康。在县残疾人中约占20%;二是基本脱离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他们残疾程度较轻,辛勤劳动,从事庭院种植养殖、或是手工业修理服务、或是在外打工,能够维持温饱但仍徘徊在贫困线边缘。他们约占50%;三是长期贫困残疾人约占30%。多是重残人或是一户多残或老养残,他们或是看不见、或是不能行走、或是智力障碍,丧失了劳动能力,多年积贫,常年靠救济。

从数据显示、自然分布、自身条件分析,不难看出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一般健全人相比,差距比较大。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贫困数量大。据统计纳入农村低保5001人,其中残疾人1726人,占30%。随着小康进

程的加快,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相对贫困的人逐渐增多,残疾人受自身综合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返贫都会加大贫困残疾人数量。二是贫困程度深。全县1000元收入以下的家庭可以说全部为残疾人家庭。尽管各级逐年加大贫困残疾人的救助、帮扶力度,但对一些无任何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只能维持基本生存。

二、存在的问题

1、残疾人生活生存质量差。首先最直观的是住房质量差,农村住房有三种类型,一是预制楼房,二是土木结构的新房,三是多年的老土房。残疾人大都是居住在旧土坯房里了,“危、破、陋”是其特点。近几年来、在全县残疾人危房改造中,已解决了近200户,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改造。其次是生活质量差。按我国贫困线标准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来测算,我县十分之一的残疾人处于极度贫困,十分之二的残疾人处于一般贫困,此外,还有生活虽然有了改善,但脱离了外界的帮助无法实现自我发展仍然徘徊在贫困边缘。走进残疾人家庭,多数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电视、电话、家庭影院这些当代已普及的文化生活家常电器,对残疾人来说是奢侈品,因为温饱尚未解决的他们,最有吸引力的是柴米油盐。它们所考虑的是不挨饿,不受冻,如何能吃饱穿暖的问题。其三是看病难。残疾人是不能得病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余钱看病吃药。得了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这残疾人是家庭主劳,那么又病又残的他们就只能等着救济了。

2、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差。1.7万残疾人中文盲占三分之一,大多是老年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在中青年残疾人中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人还占不到半数;适龄的残疾少年儿童我县统计约250人,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只有230人,入学率占92%,但辍学率高,能接受大中专教育的,15300人中约有大中专学历的也就是近百人,大多是自学成才,而且其中有些是健全人转为残疾人的。真正能够考上高中接受大中专教育的残疾人寥寥无几。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普遍封闭、保守、落后,整体素质低下造成精神贫困。这样因物质贫困造成了精神贫困,又由精神贫 困反过来加深了物质贫困。恶性循环的锁链束缚了残疾人,长期不能挣脱贫困。

3、残疾人社会就业难、且面窄。首先是因为残疾人素质低下,又有身体功能缺陷的企业技术残疾人中,实现就业的不足60人,且以自谋职业为主。其次是社会存在偏见,不少单位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安排残疾人就业,有的单位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将法定责任和义务置之不理,因此,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保障金收缴率都低。

三、消除贫困的途径及对策

要消除残疾人的贫困状态,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来统筹规划,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组织、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化解各种难点,带领残疾人共同致富。途径及对策如下:

1、强化残疾人基层工作。发挥残联的组织作用,作为“代表、管理、服务”的基层组织,要强调“理念人性化、职责规范化、工作制度化”。必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好务,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操作性强,职责明确,工作体系完备,网络健全,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目标。

2、加强投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着力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是改善其生存生活状况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如果看不见,不能行走,你能叫他做什么?要解放他们的生产力必须首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恢复一定的身体功能让他们自食其力。而康复是有时效性的,是一项抢救性的工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那么就会成为国家和社会永久的负担。按照“十五”计划纲要,康复经费应按人口总数0.5%预算,我县只有0.1%,比例偏低。政府应加大投入,培养康复技术人员,建立基层康复网络,逐步使康复社区化,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

3、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就业是解决残疾人贫困的根本出路。一要坚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巩固已就业的残疾人的岗位,适当调节一些公益性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让有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建立社区残疾人就业基地,鼓励和扶持残疾人积极自主创业、个体开业。二要加强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和管理,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和扶持安残单位和自强残疾人典型。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培训网络,每年有计划,定期培训服装缝纫、家电修理、计算机、盲人按摩和各类种、养殖业的技能,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三是以收促安,对部分单位或企业既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又拒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收残保金,达到以收促安的目的。

4、要加强残疾人文化教育。治穷必先治愚,残疾人文化素质低,必须加强教育提高其文化层次。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没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弱势。必须从青少年残疾人抓起,一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加强对特困残疾学生的救助和生活补贴,对考入高中和大中专的残疾生实施奖励。二要加强特教工作。扶持扩展特教项目,发展手语教学、语言培训、智力培训、家长培训,扩大就学面,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能进学校接受教育。

5、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缺乏基本生存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纳入低保救济。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如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需要家庭成员护理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志愿者、社会各界合力扶残。再次,积极探索对精神病患者、智力残疾及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以解除残疾人家庭负担,减少社会危害性。

总之,改变残疾人贫困落后的现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那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才会做得更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下,我县残疾人一定会摆脱贫困和全县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下载黑龙江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现状与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优良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现状与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