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共享乡村模式怎么做?

时间:2019-05-14 00:3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村振兴:共享乡村模式怎么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振兴:共享乡村模式怎么做?》。

第一篇:乡村振兴:共享乡村模式怎么做?

乡村振兴:共享乡村模式怎么做? ——以重庆綦江永城乡村旅游为例

【离尘不离城,重庆后花园】

永城镇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东北部,綦万、渝黔复线两大高速在此交会,未来将是重庆城南部重要的交通新枢纽。镇域内,“两山夹一谷(凤冠山、老瀛山、永丰河河谷)”的整体地形格局造就了永城“鱼米之乡”的美誉,也孕育了重庆近郊极为优质的山水田园风光;此外,永城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吹打、凤冠石刻、王良故居、芙蓉书院等众多人文民俗,这些元素共同塑造了永城丰富多彩、相生共融的地域个性。

【定位:中国首个共享式田园生活小镇】

针对重庆周边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同质化严重的现状,浩丰规划设计集团受甲方委托结合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共享经济等理念,为永城镇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需突破的难点:

1、如何把永城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放大?

2、如何打造区别于周边同等区位、资源条件的乡村旅游?

永城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新思路、新突破、新模式”。我们跳出传统乡村观光模式,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以“共享理念”为核心,紧紧围绕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休闲等田园主题,整合全镇文化、生态、产业等要素,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互融互动,打造集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副产品加工、农耕活动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式、多元化的田园生活小镇,让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共同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共享乡村模式创新】 针对共享主题,我们对永城镇乡村闲置资产进行旅游功能化复活。

1、“共享乡村”模式

2、六大共享产品

3、共享平台搭建

4、房屋共享

5、果园/田园共享

6、交通共享

以合作共享模式引进知名共享单车品牌

【布局:两区八园,一镇五村】

永城镇将重点建设两区,即一个共享田园生活区、一个田园温泉度假区;八园即在现状产业的基础上,植入旅游功能,补充旅游景观、旅游设施等。

▲旅游体系:“两区、八园”

▲村镇体系:“一镇、五村”。共享生活理念,盘活小镇配套,丰富小镇内涵。

▲“十里青溪”田园综合体:游客可在田间玩耍、在水边骑行、在乡间劳作、农舍度假,打造国家首个共享化田园综合体、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

▲田园乐汤温泉度假区:延续田园主题,建设重庆首个田园温泉,开创家庭定制式温泉小泡池和温泉小院等。

▲门随便进、活儿随便干、菜随便摘、钱随便给,打造真正的共享农庄。【构建田园共享产业经济】

方案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构建永城镇农业产业链、农业发展示范,进行特色农业的农旅融合。

【营销口号:凤冠永城,你我共享】

“凤冠永城”强调了永城镇最具代表性的老风物,给我们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你我共享”,强化了永城镇开放共享的新姿态,相信永城镇的未来将大放异彩。

第二篇:乡村振兴

乡村到底该如何振兴

村里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外来的企业工商资金进入乡村。鲁家目前已引入外来工商资本近20亿。

二、从村庄策划规划上突破。

怎样让美丽乡村转发为美丽经济呢?

1、需要用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菜园等素材,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

2、要按照村庄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

3、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所以当时鲁家村花了300万请设计公司对整个村子进行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

三、从产业融合创新上突破。

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正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于是鲁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农场聚集区的理念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了十八家差异化的农场,其中包括了鲜花农场的6亿资金投入的这个大项目。同时我们着重关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正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打造属于鲁家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变乐园,村庄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可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补。

四、坚持市场导向为主体。

鲁家村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成立经营公司专注景区的管理和营销宣传。

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让农场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各个农场内休闲项目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

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园综合休闲旅游”,如开设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让农田变农场、小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

“呜呜呜”——伴着清脆的汽笛声,“阿鲁阿家”号观光小火车满载着游客缓缓开动。窄窄的铁轨伸向远方,深深浅浅的绿,在阳光下更加诗意和耀眼。小火车从中穿行而过,串起了绿意浓浓的灵芝农场、竹园农场、桃花农场、蔬菜农场、石斛农场……

6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的鲁家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50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

鲁家村能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其开创性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即利用本村的4000多亩低丘缓坡,建设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通过社会招商吸引外部资本和专业机构投资运营,带来乡村旅游的繁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是如何打造的?有何独特处?

1、顶层设计

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家庭农场,鲁家村不惜出资300万元,聘请高端专业团队,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先期设置的18个家庭农场,则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个核心农场,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农场错落有致分布在四周。18家农场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特色。此外还设计了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2、组织架构

鲁家村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组织运营模式,与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前者负责串联游客接待场所、交通系统、风情街、18个家庭农场等主要场所,后者利用多年经验和客源做好营销宣传。

后来又成立了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为鲁家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三家公司均由鲁家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

在农场的投资运营层面,鲁家村引入外部资本对农场进行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目前已有10多亿的工商资本投资这些家庭农场。

3、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

鲁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和村民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鲁家村建立了合作分红机制,由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案例总结: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是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模式上的一次大胆创新,特别对于大型农业园区或村集体主导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它采取类众筹的方式,借助社会化的力量,突破了资金、人才的瓶颈,实现了资源资产资金的聚合。

其次,它解决了规划的统一性和定位的差异化的问题。美丽乡村,规划先行。早在2013年鲁家村就启动了发展蓝图的设计,18家农场的雏形已经跃然纸上。再次,生态圈的打造和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鲁家村注重生态圈的建设,18家农场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它的周围,分布着村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为农场提供配套服务。

此外,村里还统一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风情街、10公里绿道和4.5公里村庄铁轨等设施,为游客出行提供方便和多样化的选择。在营销推广层面,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进行统一宣传;在人才培养层面,成立了乡土职业培训公司。这些力量为入驻的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鲁家村的模式也不是谁都可以学。

家庭农场集群模式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土壤,比如自然资源禀赋较好,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土地较为集中,基础设施较好,颜值较高,加上政府的特别扶持。据统计,截至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比上年增加3万家,营收将近5500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喷井式”增长趋势。近日,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扩容,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3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全文如下: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在扩大乡村旅游规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较多制约,突出表现在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意愿不强、融资难度较大。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质扩容,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特制订如下行动方案。

一、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

(一)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考虑全国乡村旅游道路发展,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加快乡镇、建制村硬化路“畅返不畅”整治,优化通建制村硬化路路线走向,尽可能串联带通更多自然村,推进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快提升改造低等级农村公路。(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大对乡村旅游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公路建设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予以支持。贫困县可按要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支持乡村旅游停车设施改造提升。修订《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将专项债券适用范围扩大至乡村旅游停车设施。(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布局县城、乡镇、景区及特色保护类村庄内停车设施。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周边设置交通驿站等服务设施,综合考虑停车等方面需求。以集约复合利用为主要导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加强乡村旅游高峰期停车管理,加大车位智慧停车引导服务。(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各地区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不超过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自有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对使用“四荒地”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经市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认定为仅在内特定旅游季节使用土地的乡村旅游停车设施,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相关设施不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生态与景观环境、不影响地质安全、不影响农业种植、不硬化地面、不建设永久设施的前提下,可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超出特定旅游季节未恢复原状的,由市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力度。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在“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中增补一批旅游基建投资项目,专项用于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输

(五)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在已实行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的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农户付费制度,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承受能力、垃圾和污水处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促进乡村环境改善。(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探索乡村旅游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分类处理”模式。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行垃圾就地减量化与分类收集,对乡村旅游建设、经营中产生的易腐垃圾、煤渣灰土、建筑垃圾等分类处理并就地消纳,重点建设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等收转运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地区存量垃圾治理力度,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坚决遏止出租、承租土地填埋垃圾牟利等行为,优先开展乡村旅游景区、水源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工作。(地方有关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有条件的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地方有关部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引导人口规模较大、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村庄,配套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提升规范化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实施公厕生态化改造。研究修订卫生厕所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鼓励各地区研发推广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改厕技术和无害化处理模式。探索建立运营管护体系,妥善解决改厕后管护维修、粪污处理等问题。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 输

(九)规范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推动落实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鼓励地方针对民宿、农家乐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保障安全的技术规范标准。(地方有关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服务配套标准。出台适宜乡村旅游公路和停车设施的建设规范和运营管理标准。完善标识标牌、交通旅游驿站、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健全标准强化乡村旅游市场监管。加快乡村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乡村旅游主体信用档案,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将涉市场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动态梳理乡村旅游红黑名单,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并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进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建设乡村旅游相关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 输

(十二)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展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融资条件和门槛,服务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规范农户、村集体等参与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扶持有条件的农户修缮、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鼓励城镇有意愿的组织和个人通过租赁民房开办民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改造建设乡村旅游活动场所。(地方有关部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 输

(十四)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大对乡村旅游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乡村旅游企业依法合规发行旅游产业专项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的前提下,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满足乡村旅游多样化资金需求。(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乡村旅游精品建设。(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

(十七)加大对乡村旅游贷款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依法合规探索开展景区企业经营权和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展林业经营主体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地方有关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大本地乡村旅游带头人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制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本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服务技能、市场营销等培训。重点吸引大学生村官、乡村旅游管理和专业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等群体回乡创业,以及规划建筑等设计人员下乡,在人才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给予支持。(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对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形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扩容的合力,2018年底前各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各地有关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主体,推进各项行动任务早落实、早见效,实现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重点突破,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着力营造乡村旅游良好发展环境。

第三篇:浅谈乡村振兴

浅谈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我们要顺应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期盼,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打造农村优美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是新时代工作的重中之重,助力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当下,中国已进入发展快车道,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发展关口。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之道,要把乡村振兴任务干在实处,做到细处,落在深处,让发展的脚步走的更加平稳坚定。子曰:“工欲善其事,需先利其器。”形式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群众的期待,都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许,进入新阶段,乡村振兴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但目前,农村人才管理制度缺位,人才管理体系几乎空白。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真抓实干,加强领导,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时健全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治理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在未来,我们必定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必定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险阻,但我们有信心,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用双手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当下年轻干部在基层时需要学习这种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干工作要严于律己,禁止“三分钟热度”以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始终保持谦虚、正确定位、服务人民、加强自身修养、知足、坚持不懈的心态。奋斗是“立身根本”,担当是“成才基础”。处于新时代的当代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干”字为首,秉持“多练多磨”的信念,真抓实干、履职作为,为推进乡村振兴、城市发展添砖加瓦。

第四篇:乡村振兴模式探索-秦岭留坝

乡村振兴模式探索-秦岭留坝

留坝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东连洋县、城固,南接汉台,西邻勉县,北靠太白、凤县,地处秦岭南麓,汉江上游,面巴蜀而背秦川,素为秦汉咽喉之要冲。辖内地势北高南低,三面山岭环抱,南倾形如簸箕,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世人所瞩目。如今时过境迁,这里正在逐渐演变成祖国西北的旅游强县和特色农业产业大县,别有一番兴盛气象。

以大宗农产品上行为直接抓手,帮助这里的农民脱贫增收,帮助林业、中药材和菌菇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兴旺,调研中足迹踏遍了留坝县八镇近百村落,对留坝县的人文、自然景观和资源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如果你去过留坝县县城西北的留侯镇,你会看到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时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所经过的古栈道,号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冷兵器传奇将帅韩信曾由此挥兵夺取关中,帮助刘邦定鼎中原。此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词被收录为三十六计之一,千百年来阐释着孙子兵法之至理:“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为历代兵家贤者所发扬。另一位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后来也封侯于“留地”。这一位是刘邦麾下少有得善终之重臣,比起”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将帅们来说,更为后世人臣谋主所津津乐道。

三国时期魏蜀军锋散布于此,自诸葛亮以至姜维时期,数十年间屡屡东进不得,其中演绎无数铁火悲歌,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使得此地历史气息越发厚重,引得无数文人、豪客凭吊。

延续两千多年的烽火到现在已烟消云散,然而那段厚重的历史却传承了下来,成为后人发掘不尽的宝藏。

如留坝境内的紫柏山,山势巍峨,最高海拔达到2610米,以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神秘莫测的自然景观,兼具自然与文化双重价值,与华山、太白山齐名并称陕西三大名山。

家坡斜对面的风云寺,更是号称“暮鼓晨钟惊醒世上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若海梦迷人”,均为千古名胜,香火不绝。

古籍记载留坝出名景观有柴关连理、紫柏晴岚、碧镜清莲、西寺闻钟、石洞观鱼、鸦山雾雨、羊河夜涨、陈仓古道等,号称古八景。然而多年来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王朝更迭祸乱,如今大都不存,仅剩紫柏晴岚、碧镜青莲、鸦山雾雨、石洞观鱼、西寺闻钟等部分遗迹,八景盛况已不复当年。

不过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如今留坝县的新八景变成了梯田稻禾、自然园林、山涧溪流、原野绿林、山巅坦途、山城风貌、乡村新居、峡谷玉盆,却是更加生机勃勃,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景象。

千年征战、险峰绝壑变成了农林劳作、壮美田园,其间的变化见证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预示着一个富足的留坝将崛起。

唯二困难的是:留坝县总面积1970平方公里,总人口却只有4.7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地广人稀开发不足;现在已开垦耕地只有2897.5公顷(43462.5亩),占总面积的1.48%,其他多为山林草甸。此外,留坝县有汉、回、藏、满、维五个民族,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这些无疑使留坝县扶贫脱贫的重点任务显得异常艰巨。虽然人口稀少,耕地稀缺,但留坝县却拥有丰富的林业及其伴生资源,旅游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且向林间寻三宝,惟精惟一是全真

留坝县海拔从2610米到585米,落差极大,植被分布受地形、气候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森林垂直带谱系,自上而下依次形成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红桦杜鹃林带、冷杉林带、灌木林带和亚高山草甸。加上留坝县系长江流域汉江支流,属亚热带北缘山区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里不但风景秀丽,还孕育了丰富的林业资源以及珍稀中药材、菌菇类资源,被称为“天然氧吧”、“绿色宝库”。

根据留坝县政府官网介绍,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留坝县近年来确定“四养一药一旅游”的产业发展路径,初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嬗变目标基础上,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长线产业来抓,把“四养一药”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中短期产业来抓,进一步发展订单农业,采取示范带动、大户引领、扶贫社托管等方式壮大产业发展规模。2018年,预计“四养一药”可完成产值1.5亿元,带动全县贫困群众户均增收5,000余元,普通农户人均增收4,000余元;同时留坝县力争到2020年,药菌林特产业等长、中、短期农产品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

早自3月20日开始社员网对留坝县政府关心的树苗、中药材、香菇等药菌林特产品进行产前调研、精准摸排。摸清楚留坝县树苗、中药材、香菇产业现状,以便社员网在留坝县迅速地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项目;同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留坝县相关农业部门,为县委县政府农业布局提供真实丰富的数据,也为双方之间的深度合作作助力。

相信在政企各界联合推动下,独属留坝里的丰富资源将走出深山。正是: 面巴蜀而背秦川,古道陈仓第一关 紫柏山下张良庙,褒河桥畔寺风云 明月关山今犹在,千年征战换桑田 且向林间寻三宝,惟精惟一是全真

第五篇:做乡村振兴先行者心得体会

做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心得 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作为党员干部要在乡村振兴这片热土上做好先行者,就需要始终秉承科技创新产品、绿色发展和提升农民服务理念,勠力前行不忘初衷。

农业产品要赢得市场靠的还是品质,不再使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减少化肥的使用,本身就是对农产品的提量和提质,这也离不开科技创新动能。当前政府提出了化肥零增长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挖掘科技含量,重视科技研发,将政策的压力变为迎接机遇的动力。实施化肥减量和有机肥等新型肥料的推广,以及肥水一体化、滴水灌溉等新技术在农业上持续推广让农业在科技助力下实现质的飞跃。这样通过规模化、科技化的管理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不断释放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集约性能,让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农业成本的支出,通过追溯体系建立产品溯源,让科技在农业产业中发挥强劲引领力。

无论是农业还是其他行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农业而言绿色发展是不断努力前行的方向。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不断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就需要从“品质”入手。当今社会人们已经从温饱走向了对幸福感、安全感的追求,对于消费者而言,农产品质量成为他们首要关注的焦点。作为基层干部要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广绿色防控、地力培肥、黄板性诱剂及土地面源污染的整治,做好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先行者,用品质赢得市场,用收益赢得民心。

以产业带动发展、以品质赢得市场,这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我们也看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还需要一段路程,在这个工程中甚至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模式仍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因此基层干部要积极作为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落地。通过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社+互联网”“农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途径,推动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现代化大市场有效对接。通过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壤修复、全程作物营养解决、农技培训指导、产品销售、农业金融等一

揽子全程服务,化零为整,真正实现农业服务“下地”,让农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乡村振兴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要以时不待我、勠力同心的精神,在振兴乡村这条道路上疾步驰行,争做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为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农业持续提质、农村绿色发展而不懈努力。

下载乡村振兴:共享乡村模式怎么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振兴:共享乡村模式怎么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把握方向 振兴乡村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牢记党的使命,把握党的大政方针,坚定信仰,不遗余力的为人民谋幸福。然而乡......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21年崔家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2021年以来,双牌县泷泊镇崔家村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篇【篇一】20XX年7月6日-14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下,我参加了XX大学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学习,先后听取了XX大学、XX省农办等七位专家教授的授课,参观了柯桥棠棣......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乡村街道振兴工作总结[大全]

    乡村街道振兴工作总结——聚力乡村振兴 建设富美强村xx村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南部,紧邻省道xxx线,距xx高速路口xx公里,距xx高铁xx北站xx米。全村共有xx户,xx口人,党员xx人,耕地面积......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路,通往幸福人家的路塘,流向致富之路的塘青马学员: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肖海洋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大决策,它为新时代农业改革发展指明了......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范本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范本四篇接照“党建引领、统筹谋划、培育特色、综合发展”的思路,统筹“五大振兴”协调推进,全力促进农业全面升、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全......

    乡村振兴心得合集

    乡村振兴心得合集8篇乡村振兴心得【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点发展工业,并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但在农业发展上,投入较少,历史欠账太多。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