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臭河道水体中存在着大量有机物质(本站推荐)
黑臭河道水体中存在着大量有机物质,主要为可溶性有机物、悬浮有机物和沉积有机物质3 大类。有机物质主要由C、H、O、N、P、S 等元素组成,其生物化学组成极其复杂。黑臭水体的上述特性为生物处理技术提供了基础,丰富的有机质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了营养源。生物技术包括生物修复技术、酶技术及组合技术等。
1、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是指污染土壤或水体不经搬动或输送,在其原位和易残留部位之间进行原位处理,其修复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污染地自身微生物的自然降解能力和人为创造的合适降解条件。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一般采用土著微生物,有时也加入经过驯化和培养的微生物以及商品化的适宜微生物菌剂。目前的原位生物修复法采用接种微生物法、土著微生物培养法、植物修复法等技术;对于接种有效微生物或基因工程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主要是从环境安全性因素来考虑。
2、复合酶污水净化剂是一种天然有机的、含多种酶类的复合产品,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及无机营养物合成的天然有效复合酶类净化剂,不含任何菌体。主要是帮助细菌分解不能直接分解吸收的大分子量复杂有机化合物。复合酶污水净化剂可有效地促进有机物在水体中的乳化和溶解,并刺激和加速自然的生物反应,激发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对浮游生物和环境无害,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促进受污染水体向良性生态系统演替,使得水体中的DO 得以恢复,COD、BOD5、NH3-N 等污染指标迅速下降,水体的黑臭异味现象得以快速消除。
3、生物促进技术是国外流行的治污技术之一,通过对自然界中土著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为受污染水体创造一个能顺利完成污染物自然降解功能的环境,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加速对有机物的分解,特点是能对污染物进行原位处理,无需基建投资,效果理想且无副作用。促生剂中含有氨基酸、微量营养元素和生长因子等,能促进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提高生物氧化效果,促生剂中含有生化酶,能促进水体向洁净好氧水生态系统演替;使食物链延长,并稳定系统,提高耐冲击力。使污染环境从根本上得到逐步改善,水体中溶解氧逐渐升高,有助于好氧微生物区系的建立,竞争性地抑制了耐污型微生物。促生技术产品的代表是美国普罗生物技术公司研制的生物促生剂Probiotic Solutions 系列产品,最具代表性的广谱生物活化剂Bio Energizer 和解毒/剂Micatrol。
4、微生物技术不仅用于水体净化,也用于水华控制。控藻菌剂一是利用微生物菌剂降低水体硝酸盐浓度达到抑制蓝藻生长,广泛应用于游泳池、鱼塘等小水体;二是用于直接杀灭水华藻。其中溶藻菌剂是利用微生物生长分泌物溶解蓝藻细胞;国外有研究并分离出菌株,水生所在20 世纪80 年代已分离出溶藻菌,并成功地完成了应用研究。噬藻体(噬藻病毒)杀藻是20 世纪90 年代起研究的新技术,至今国内外均处于研究阶段,实际应用尚需时日。
5、组合生物技术是将污水物理处理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在物理修复的基础上,以微生物及耐污型水生植物、底栖动物为先锋生物逐步改善水体生态系统,使水体从厌氧环境逐渐向好氧环境转变。通常可通过将曝气充氧、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和耐污型先锋水生植物及生物促生剂进行组合,应用于黑臭水体净化与生态恢复。组合技术对黑臭水体污染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技术。在组合技术应用过程中,各种单项技术在发挥了各自功效的同时获得了协调、共生。
第二篇:水务局核查城河道黑臭水体情况
县水务局核查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情况
县环保局:
经排查核实,县城内无黑臭水体。
寻甸县水务局 2018年4月24日
第三篇:黑臭水体汇报
XXXXX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进展情况汇报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部署以来,XXXX区立即贯彻落实,结合化工XXXX区的实际情况,立足高标准,突出强责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定方案制度,明确责任抓推进
为全面深化落实好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确保化工XXXX区河道治理达标,XXXX区“263”办公室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住建局牵头,对全区范围的黑臭水体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并制定整治计划。2017年重点实施永济河、永济渠、宁连路排水河黑臭水体整治,生态修复工作,2018年计划实施张玉河、安邦河、淮洪河黑臭水体整治,生态修复工作。
二、重点强化投入,突出重点抓落实
XXXX区今年一是实施永济河、永济渠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围绕生态修复、排污管控、生物净化、河道疏浚、沿线绿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主要建设生态驳岸1.1km,铺设污水管道1.2km,污水接网送至范集镇污水处理厂,构建生态浮岛1000㎡,设置水体曝气装置2套,河道疏浚6.6km及沿线绿化建设。目前,工程已完成河道疏浚6.6km,格梗浇筑1.1km,挡墙浇筑1.1km,预制块安装1.1km,污水管道安装0.3km,预计2017年12月底竣工。二是对宁连路东侧排水河进行疏浚、清淤工作,预计年底完成。三是委托专业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一河一策”“一片一策”整治方案,重点从“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活水补给”三个方面着手,抓黑臭整治,目前方案正在编制中。
三、长效管护,具体问题抓细化
明年,XXXX区将继续开展张玉河、安邦河、淮洪河黑臭水体整治,生态修复工作,计划贯通XXXX区河道,建设上游提升泵站、下游节制闸等设施,实现XXXX区水系“U”型循环,确保彻底清除黑臭水体。目前,方案正在编制,预计年底完成招投标,明年进场施工。
第四篇:摸底黑臭水体
摸底黑臭水体
关于黑臭水体,目前的主流定义是以溶解氧、臭阈值、透明度和色度四个指标进行水体质量考量,其中有一项不达标就可称为黑臭水体。由此可见,要想摘掉“黑臭水体”的帽子,需要综合、系统地进行整治。薛涛指出,目前已有的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约有56.7%的河流属于黑臭水体,广州有58.7%,江苏有20%,官方数字显示,干流四类以下水体占37%,支流四类以下水体占44%。这些数据既能反映目前治理压力较大,也可看出黑臭水体中的巨额商机。
技术路线总结
薛涛总结了目前黑臭水体治理的主要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可分为四类。第一是外源阻断,如截污管网、面源控制,使外部的污染物尽量减少进入河道中间。第二是内源控制,即做一些清淤疏浚的工作。第三是原位修复,即在河道上直接施治。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曝气、絮凝沉淀、生物填料、仿生强化、藻类抑制几类。第四是补水措施。可利用再生水、雨洪,或进行调水等。具体治理中,一般在建立以溶解氧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首先做截污,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应急措施来解决截污过程中的问题,接着是前期的工程化措施以及后期的补水措施。”
推进瓶颈分析
薛涛分析,目前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有几处瓶颈。在商业模式方面,商业开发空间局限下的PPP范畴内政府支付信用需要探讨;由此带来的对资本市场态度和企业行为的影响需要考虑;考核指标、成本计量与系统集成效果有待细化。此外,由于黑臭水体的治理需要依赖建设系统,涉及建设部,而水十条由环保部发动,建设部的重心则更多倾向于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这就需要部委之间的协作与平衡;在推进相关PPP项目方面涉及财政部,而财政部考虑的多是财政安全问题,这也需要环保部结合环保领域的特殊性去跟财政部沟通,以争取在环保类PPP项目推进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治理工程中的难点探析
王家卓在沙龙中提到工程治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一是污水直排问题严重。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多地考察,很多河流甚至没有进行截污。二是合流制的溢流污染。以南湖为例,一到下雨时期,七毫米的雨就会导致污水横流,其核心问题就是合流制的溢流问题。我国六百多个城市有10.7万公里的合流制的管网,这部分管网对我们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是较大隐患。三是初期雨水污染。初期雨水水质很脏,其污染和污水相差无几,经常导致一场雨后环境回到解放前的现象。四是管网的错接和混接的问题。我国多处没有明确的分流制或合流制,大多是混流系统。如石家庄某项目中,管道前面实行分流,在过铁路时却合成一根管,堪称无用功。南宁的一些管道,外部是分流的,但在小区建成的时候,污水接雨水,雨水再接污水,非常混乱,难以操作。天津目前查到的混接错接的有3900多处,数目惊人。
需要严格控制增量 李其军指出,对付黑臭水体,需要严格控制增量、消减增量。可通过对新建改扩建工程进行控制,如果新建改扩建工程没有污水管线,如果这个流域内污水处理厂满负荷,则就应当坚决否定该项目。如果对此不加控制,在没有污水管线、污水处理厂满负荷的情况下,污水只能向周围的沟渠排放,导致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陷入恶性循环。还可通过建立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机制的方式予以控制。如上游河水经过下游,水质变好了,则上游付费;如果水质变差了,则需要下游付费。建立这种监督及激励的机制,能够调动区县政府的积极性。张统也表示,全流域的河流治理是非常难,经常出现“上游治好了,中间许多没有治理的支流污水又汇入”的情况,亟需对河道支流采取预处理措施。
需要企业、技术联合协作
水环境治理,尤其是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复合性业务,涉及环保、市政、水利、生态、建筑等多方面问题,一种技术很难包打天下。如何将企业、技术进行合理集成,将是工程进行中一个重要问题。李力指出,流域治理需要站在城市尺度上去考虑,北控在流域治理中的三个关键支撑便是投融资体系、技术体系及企业生态群。其中,有些拉动政府,有些负责招商,有些专注流域治理。在技术体系也有功能划分,如黑臭水体可分为流动水体和封闭水体两类,这两类水体所需要的治理技术完全不同;即使针对某一种水体,也需要多种技术的配合协作。李力表示,目前北控正在致力于企业生态群的建立,北控在流域治理方面项目及框架协议有550亿投资,期待各方企业参与。
需要明确的资金结算、回报方式
多名与会专家对相关PPP项目的支付风险较为担心。如果按治理一条河两个亿计算,这么多条黑臭河道,一年这么多钱从哪儿来?张燎提出,南宁腊口河项目结合政策,预备做成PPP,以效果付费,这个想法很好,但对于企业运作来说,前期需要垫付,治理不好不给钱,完全看效果,合同都没有,有着多方面的风险,难以开展。王家卓认为,纯河道治理这种收益非常小,它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对周边土地环境品种的改善和空间功能的提升上,是一个综合的收益系统。建议将河道的治理、防洪和污水厂截污以及景观、照明和沿岸的海绵城市等项目进行综合的打包。至于眼下热议的按效付费,理论上比较简单,但操作起来的具体标准和实施手段较为复杂。比如有几天没达到标准或某些指标没达到,如何管理?超过了指标以及超了多少倍,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李其军建议,由于地方政府资金有限,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太大,能不能分散化?比如本来一年要投几百个亿,但政府资金不够,则一年投十来亿,其余让民间资本来进入。这样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还能将企业重视效率的特质引入工程项目中,充分发挥PPP效果。
政府财政需要走向透明公开化
傅涛认为,目前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不明,对企业判断其是否值得合作非常不利。这种情况下,企业不知道政府支付能力用掉了多少、是否已到上限以及项目是否真的能如期推进等情况,且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政策方向、统筹协调等多方面因素,一个项目的科学性不能决定地方政府为其支付的可能性,这就导致了企业需要承担较大风险。若公开了财政情况及每个PPP项目实际支付情况,使资金走向透明公开,借助群众舆论力量进行约束,既能方便企业及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加以评判,也能对企业进行反向约束,防止不合理费用的出现,有利于改善项目合同的科学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公开比列入预算更加可靠。
第五篇:聚焦黑臭水体治理 城市河道如何告别“黑臭”?(本站推荐)
聚焦黑臭水体治理 城市河道如何告别“黑臭”?
2016-10-19 国庆假期,很多人出游、聚餐、休息,可环保民间组织“乐水行”负责人史殿硕和他的伙伴们,却在国庆节当天集结,考察了北京一条名为“孟祖河”的黑臭河道。这样的考察几乎每周都有,史殿硕们的足迹至今已经遍及北京一半的黑臭河。
自去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以来,城市黑臭河流治理一直引人关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这样的目标既令人兴奋,也让人捏了把汗。
重视民意,黑臭治理鼓励公众参与
至少90%的百姓满意,才能认定达到整治目标
“我家夏天都不敢开窗户,因为窗外是条黑臭河!”“污水处理费在提高,也不知道钱花了,效果在哪里!”一条黑臭河旁边的居民对记者抱怨道。黑与臭,一度成为不少城市河道的代名词,甚至连一些开发商主打的“亲水楼盘”的“水”,也难逃黑臭的命运。
“黑臭”本是老百姓的大白话,特指那些肮脏不堪的水体。出乎意料,这个大白话被写进了国务院治水文件,并对其明确了治理时间表。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定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表示,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教授告诉记者,城市黑臭水体大都流动性差,有的就是不流动的断头浜,就是所谓的“死水一潭”。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水体自净能力差,水体缺氧。在缺氧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被分解,产生不同类型的黑臭类物质,导致水体被污染。
识别黑臭,眼睛鼻子就管用,治理的程度怎么样,感官也能辨别。因此,有关部门在黑臭认定与治理中,特别强调公众参与。由住建部牵头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明确让百姓全过程参与城市黑臭水体的筛查、治理、评价,监督地方政府的整治成效。《指南》规定,60%的百姓认为是黑臭水体的,就应列入整治名单;至少90%的百姓满意,才能认定达到整治目标。
请百姓参与,需要有畅通的渠道。目前,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网站、公众微信号“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已投入运行大半年,公众可以轻松参与黑臭水体举报和治理监督工作。“比如调查发现的黑臭情况在平台目录里还没有,我们就可以通过系统提交情况,受理还比较及时。”史殿硕说,受理后,系统认定为黑臭水体需要的时间比较久,但住建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曾联合征询环保民间组织的意见,改进工作正在进行。
记者8月份登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网站,当时的数据还是今年2月发布的全国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治理情况一片空白。到9月底,网站已经有了较大改进,数据得到更新,纳入了公众举报的一些黑臭水体,被认定的黑臭水体数量更新为1945个。
进度落后,实现预期目标难度陡增
全国1945个黑臭水体,大部分还在制定治理方案 对百姓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身边的河流何时脱离黑臭,重现清流。“水十条”中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时间表,给人的希望,尤其“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让人感觉城市中“亲水”的生活似乎近在眼前。然而,在治理的现状面前,实现这一目标却显得十分艰难。
今年8月,国内多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黑臭河治理观察简报》,盘点各地黑臭河名单更新情况、治理计划和进度完成状况。简报显示,黑臭河治理进展多数缺乏信息公开,全国1945个黑臭河水体中有285个没有按规定公布责任人,占总数的14.7%。555个水体没有公示计划达标期限,占总数的28.5%。
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国1945个黑臭水体,大部分还处在治理方案制订中的状态,治理完成的有96个,治理中的有203个,未启动的有449个。在只剩下一年多治理时间的“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情况也没好多少。北京61条黑臭水体中只有3条在治理中,其余58条还在制订方案;黑臭水体最多的广东情况略好,广州和深圳的80个黑臭水体中,有一半正在治理。
这些数字反映出的情况,得到了志愿者们实地考察的印证。以北京为例,根据昌平区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规划治理、消除9条10段黑臭水体,2016年治理四家庄河、幸福河、十一排干、一排干、孟祖河5个黑臭水体。今年5月、8月、9月,志愿者们三次考察一排干,发现这一年底要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三四个月间并无变化,也没在治理。位于丰台区的北小龙河,3月份时河道在铺防渗膜,河岸在修整,但9月志愿者再次到访时,发现河道黑臭依旧。
“水十条”是治水的纲领性文件,考核必不可少。在治理进度普遍落后的情况下,如何考核不仅是各地政府要面对的问题,也让专家们感到忧虑。
“必须充分考虑黑臭治理的客观难度,合理确定目标。黑臭是污水排入水体造成的,治理黑臭必须先截污,但黑臭的地方往往存在截污困难,否则就不至于黑臭。同时,黑臭不是一天形成的,黑臭水体中都积存了大量淤泥。治理黑臭,截了污水,还得清淤,否则还是黑臭。问题是,这些污泥怎么清?清出来怎么处理?处理完了送哪里去?这些都要研究,需要较大的投入。”王洪臣教授曾长期在北京水污染治理一线工作,对水污染治理难度有很深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一些地方为了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层层制订了黑臭限期治理时间表,不现实的治理时间,导致基层有病乱投医,例如,直接向河里投药、加菌种,短期略有改善,事后继续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