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国家环保局 环监„1996‟914号 1996年11月27日
八部分: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监测快报、第三章环境监测季报 月报、第四章环境质量年报 报告书、第五章污染源监测报告、第六章报告的管理、第七章奖励和处罚、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制度制定的依据、目的、监测报告的类型、报告的编制单位、监测数据的上报等)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完善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第三条 环境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软盘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
第四条 环境监测报告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环境监测快报、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及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五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并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向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出各类文字型环境监测报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承担本辖区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制,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报告;各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监测网(以下简称“专业网”)组长单位负责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组织编制和上报本网络各类环境监测报告。
第六条 市级以上环境保护局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
第七条 各省、市环境保护局每年应至少两次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向同级人民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本辖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每次汇报的重点内容分别由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年至少两次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汇报全国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
第八条 本报告制度规定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内容、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等,执行《国家环境监测报告编写技术规定》的规定。
第二章 环境监测快报
第九条 环境监测快报是指采用文字型一事一报的方式,报告重大污染事故、突发性污染事故和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监测情况,以及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第十条 环境监测快报由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编写并报出,报送范围是:主送上级环境保护局、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同时直接以传送计算机文本方式上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有关省、市环境保护局。
污染事故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应报出第一期环境监测快报,并应在污染事故影响期间内连续编制各期快报,编报周期由当地环境保护局根据污染事故情况确定。
第十一条 国家或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的环境敏感地区,在污染事故易发期间,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在定期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负责编制文字型环境监测快报,并在每次监测任务完成后五日内将本次监测快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同时抄报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接到地方监测快报五日内,将有关内容编制成《环境监测快报》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三章 环境监测季报、月报
第十二条 环境质量监测网基层站、“专业网”基层站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数据型环境监测季报报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以及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中国网站成员单位负责编制本辖区环境监测数据型季报,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三十日前将上一季度的季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于每季度的第二个月二十日前将上一季度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和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中国站)数据型报告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十三条 参加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三十七个重点城市和国务院确定的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监测站,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的数据型环境监测季报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于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底前编制完成上一季度全国重点城市环境质量文字型季报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第十四条 各流域环境监测网络成员单位应于每年的二月底、五月底和九月底前分别将当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数据型监测季报报到组长或副组长单位。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应于每年五月底、十月底前将当年枯水期、丰水期的数据型监测季报报到组长或副组长单位。
其它专业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的数据型季报的报送时间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各流域监测网组长单位负责编制本流域各类文字型环境监测季报或期报,并于三月底、六月底、十月底前分别将当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监测期报报到网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组长单位负责编制近岸海域文字型环境监测期报,并于七月底、十二月底前分别将当年枯水期、丰水期监测期报报到网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其他专业环境监测网的季报时间参照上述规定执行。第十六条 已开展大气自动监测的城市环境保护局应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编制数据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月报,并于次月五日前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汇总、编制各有关城市环境监测站上报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月报,于每月十五日前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四章 环境质量年报、报告书
第十七条 环境质量年报属数据型报告,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成员单位应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正式开始实行微机有线联网;同时以微机网络有线传输方式,逐级上报环境质量年报。
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成员单位应于每年一月二十日前将上年度的环境质量年报报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专业网”成员单位应于每年一月二十日前将本单位年报报到网络组长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专业网组长单位,应于每年二月二十日之前将本地区、本“专业网”年报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第十八条 《环境质量报告书》属文字型报告。《环境质量报告书》按内容和管理的需要,分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两种。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按其形式分为公众版、简本和详本三种。
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的起始年为一九九一年,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只编详本,在其编写年度不再编写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详本。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应于每年三月底和六月底前,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完成上一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简本和详本的编制,并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五月底完成环境质量报告书公众版。
各环境监测专业网组长单位应于每年五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报告书,并报到网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分别于每年三月底、五月底、六月底之前编写完成上年度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简本、公众版和详本,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应于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年的八月底前,将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亦应于八月底前将全国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五章 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核实、认可各排污单位申报的排污状况数据,并将核实后的排污申报数据报到当地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一条 污染源监督监测季报是及时反映当地环境监测站在实施污染物总量核实、抽检、治理设施验收与运行效果检查等各类污染源监督监测基本情况的文字型报告。各市级环境监测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十日前,将上一季度本辖区污染源监督监测情况季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及省级环境监测站,并应向有关排污单位展示其监督监测数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将本辖区上一季度污染源排污在前三十位的企业监督监测数据及基本情况汇总后,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二个月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全国重点污染监督监测数据及基本情况汇总后,将排污在前三位的企业监督监测数据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本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各地方环境监测站负责于三月底之前将上一年度、国家确定的重点污染数据型报告汇总编制完成;并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上一级环境监测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中心站负责于当年四月底之前将本辖区国家重点污染源的上一年度数据型报告汇总后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各“专业网”成员单位,负责于三月底之前将上一年度污染源数据型监测报告报到网络组长单位;网络组长单位于四月十日前负责编制完成上年度本网络所监测范围内污染源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和各流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网络组长单位上报的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于六月底之前,负责编制完成上年度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的本地区重点污染源数据型报告上报周期、时间和内容,可由地方和级环境保护局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另行规定。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编写本辖区内污染排污状况文字型年度报告,并于六月底前将上年报告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
第六章 报告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环境监测站的各类监测报告、数据、资料、成果均为国家所有,任何个人不得占有;属于保密范围的监测数据、资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制度进行管理,监测数据资料的密级划分及解密时间按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有关规定执行;未经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外单位提供、引用和发表尚未正式公布的监测报告、监测数据和相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需要向本制度确定的范围以外的任何单位提供监测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时,应当履行以下审批手续:(1)由需求单位向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提交申请报告,写明需求报告、数据、资料的用途、名称和数量。
(2)环境监测站填写报告、数据、资料出站报告单,报同级环境保护局核批后提供。
(3)县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不得向本制度确定的报送范围以外的任何单位直接提供本制度规定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确因工作需要必须提供的,必须经上级环境保护局核批后才能提供。
(4)应用监测报告和数据的单位不得超出申报范围使用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和资料;根据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对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污状况所作出的评价结论,必须征询提供数据的环境保护局的意见。
(5)经市级以上环境保护局批准,环境监测站在向本制度规定范围以外的任何单位提供监测报告、监测数据、资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并参照地方财政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适当收取成本费用。
第二十六条 凡属有偿服务性监测、国际合作项目监测,各级环境监测站在向委托方提供监测资料或报告时,必须附有监测数据、报告使用范围的限定,并报同级环境保护局备案;凡有偿提供监测报告、数据和资料的,应执行地方财政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
第二十七条 负责收集、贮存和管理下级环境监测站、网络成员单位上报的监测数据、资料、报告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地方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有责任维护报送单位的权益,未经报送单位的认可及同级环境保护局核批,不得将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及监测报告用于有偿性服务。
负责编制各类监测报告的环境监测站,必须及时将编制的各期文字型监测报告发送给有关监测数据、资料提供单位,以保证监测信息的双向交流。
第二十八条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按计量认证的有关规定实行三级审核;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报告的收、发、登记工作,以便随时查询和考核。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上报各类监测报告及时、准确、完整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地方环境保护局可以职权范围内,对其给予通报表扬、参加评选和优先享受网络各项权利的资格。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拒报、谎报或逾期不报各类监测报告,或违反监测数据、资料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其所属环境保护局或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有关单位领导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相应的行政处分,并取消该单位或个人参加各类评优活动及享受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所规定的各项权利的资格。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自分布之日起施行,原《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试行)》同时废止。
第二篇:环境监测报告制度范文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国家环保局 环监〔1996〕914号 1996年11月27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完善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第三条 环境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软盘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
第四条 环境监测报告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环境监测快报、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及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五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并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向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出各类文字型环境监测报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承担本辖区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制,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报告;各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监测网(以下简称“专业网”)组长单位负责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组织编制和上报本网络各类环境监测报告。
第六条 市级以上环境保护局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
第七条 各省、市环境保护局每年应至少两次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向同级人民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本辖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每次汇报的重点内容分别由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年至少两次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汇报全国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
第八条 本报告制度规定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内容、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等,执行《国家环境监测报告编写技术规定》的规定。
第二章 环境监测快报
第九条 环境监测快报是指采用文字型一事一报的方式,报告重大污染事故、突发性污染事故和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监测情况,以及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第十条 环境监测快报由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编写并报出,报送范围是:主送上级环境保护局、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同时直接以传送计算机文本方式上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有关省、市环境保护局。
污染事故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应报出第一期环境监测快报,并应在污染事故影响期间内连续编制各期快报,编报周期由当地环境保护局根据污染事故情况确定。
第十一条 国家或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的环境敏感地区,在污染事故易发期间,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在定期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负责编制文字型环境监测快报,并在每次监测任务完成后五日内将本次监测快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同时抄报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接到地方监测快报五日内,将有关内容编制成《环境监测快报》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详本。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应于每年三月底和六月底前,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完成上一《环境质量报告书》简本和详本的编制,并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五月底完成环境质量报告书公众版。
各环境监测专业网组长单位应于每年五月底前完成上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报告书,并报到网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分别于每年三月底、五月底、六月底之前编写完成上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简本、公众版和详本,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应于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年的八月底前,将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亦应于八月底前将全国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五章 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核实、认可各排污单位申报的排污状况数据,并将核实后的排污申报数据报到当地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一条 污染源监督监测季报是及时反映当地环境监测站在实施污染物总量核实、抽检、治理设施验收与运行效果检查等各类污染源监督监测基本情况的文字型报告。
各市级环境监测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十日前,将上一季度本辖区污染源监督监测情况季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及省级环境监测站,并应向有关排污单位展示其监督监测数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将本辖区上一季度污染源排污在前三十位的企业监督监测数据及基本情况汇总后,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二个月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全国重点污染监督监测数据及基本情况汇总后,将排污在前三位的企业监督监测数据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本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各地方环境监测站负责于三月底之前将上一、国家确定的重点污染数据型报告汇总编制完成;并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上一级环境监测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中心站负责于当年四月底之前将本辖区国家重点污染源的上一数据型报告汇总后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各“专业网”成员单位,负责于三月底之前将上一污染源数据型监测报告报到网络组长单位;网络组长单位于四月十日前负责编制完成上本网络所监测范围内污染源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和各流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网络组长单位上报的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于六月底之前,负责编制完成上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的本地区重点污染源数据型报告上报周期、时间和内容,可由地方和级环境保护局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另行规定。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编写本辖区内污染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于六月底前将上年报告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
第六章 报告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环境监测站的各类监测报告、数据、资料、成果均为国家所有,任何个人不得占有;属于保密范围的监测数据、资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制度进行管理,监测数据资料的密级划分及解
(四)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
第三条 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第四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二)组建直属环境监测机构,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标准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三)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审核和检查制度;
(四)组织编制环境监测报告,发布环境监测信息;
(五)依法组建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组织网络运行管理;
(六)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研究、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适时组建直属跨界环境监测机构。
第五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具体承担下列主要环境监测技术支持工作:
(一)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二)承担环境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收集、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开展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编制环境监测报告;
(三)负责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四)开展环境监测领域科学研究,承担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
(五)承担环境保护部门委托的其他环境监测技术支持工作。
第六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依法制定统一的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第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质量状况等环境监测信息。
有关部门间环境监测结果不一致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协调后统一发布。
环境监测信息未经依法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公布或者透露。
属于保密范围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八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依据本办法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应当作为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费征收、环境执法、目标责任考核等环境管理的依据。
第九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按照环境监测的代表性分别负责组织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环境监测网,并分别委托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负责运行。
第十条 环境监测网由各环境监测要素的点位(断面)组成。
环境监测点位(断面)的设置、变更、运行,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各大水系或者区域的点位(断面),属于国家级环境监测网。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按照其所属的环境保护部门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
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业务相适应的能力和条件,并按照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规划规定的要求和时限,逐步达到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标准。
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组织的环境监测岗位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第三篇:11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1996-11-2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完善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第三条 环境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软盘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
第四条 环境监测报告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环境监测快报、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及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五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并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向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出各类文字型环境监测报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承担本辖区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制,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报告;各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监测网(以下简称“专业网”)组长单位负责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组织编制和上报本网络各类环境监测报告。
第六条 市级以上环境保护局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
第七条 各省、市环境保护局每年应至少两次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向同级人民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本辖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每次汇报的重点内容分别由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年至少两次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汇报全国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
第八条 本报告制度规定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内容、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等,执行《国家环境监测报告编写技术规定》的规定。
第二章 环境监测快报
第九条 环境监测快报是指采用文字型一事一报的方式,报告重大污染事故、突发性污染事故和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监测情况,以及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第十条 环境监测快报由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编写并报出,报送范围是:主送上级环境保护局、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同时直接以传送计算机文本方式上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有关省、市环境保护局。
污染事故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应报出第一期环境监测快报,并应在污染事故影响期间内连续编制各期快报,编报周期由当地环境保护局根据污染事故情况确定。
第十一条 国家或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的环境敏感地区,在污染事故易发期间,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在定期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负责编制文字型环境监测快报,并在每次监测任务完成后五日内将本次监测快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同时抄报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接到地方监测快报五日内,将有关内容编制成《环境监测快报》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三章 环境监测季报、月报
第十二条 环境质量监测网基层站、“专业网”基层站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数据型环境监测季报报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以及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中国网站成员单位负责编制本辖区环境监测数据型季报,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三十日前将上一季度的季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于每季度的第二个月二十日前将上一季度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和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中国站)数据型报告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十三条 参加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三十七个重点城市和国务院确定的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监测站,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的数据型环境监测季报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于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底前编制完成上一季度全国重点城市环境质量文字型季报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十四条 各流域环境监测网络成员单位应于每年的二月底、五月底和九月底前分别将当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数据型监测季报报到组长或副组长单位。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应于每年五月底、十月底前将当年枯水期、丰水期的数据型监测季报报到组长或副组长单位。
其它专业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的数据型季报的报送时间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各流域监测网组长单位负责编制本流域各类文字型环境监测季报或期报,并于三月底、六月底、十月底前分别将当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监测期报报到网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组长单位负责编制近岸海域文字型环境监测期报,并于七月底、十二月底前分别将当年枯水期、丰水期监测期报报到网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其他专业环境监测网的季报时间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已开展大气自动监测的城市环境保护局应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编制数据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月报,并于次月五日前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汇总、编制各有关城市环境监测站上报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月报,于每月十五日前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四章 环境质量年报、报告书
第十七条 环境质量年报属数据型报告,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成员单位应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正式开始实行微机有线联网;同时以微机网络有线传输方式,逐级上报环境质量年报。
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成员单位应于每年一月二十日前将上的环境质量年报报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专业网”成员单位应于每年一月二十日前将本单位年报报到网络组长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专业网组长单位,应于每年二月二十日之前将本地区、本“专业网”年报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第十八条 《环境质量报告书》属文字型报告。《环境质量报告书》按内容和管理的需要,分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两种。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按其形式分为公众版、简本和详本三种。
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的起始年为一九九一年,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只编详本,在其编写不再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详本。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应于每年三月底和六月底前,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完成上一《环境质量报告书》简本和详本的编制,并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五月底完成环境质量报告书公众版。
各环境监测专业网组长单位应于每年五月底前完成上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报告书,并报到网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分别于每年三月底、五月底、六月底之前编写完成上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简本、公众版和详本,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应于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年的八月底前,将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亦应于八月底前将全国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五章 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核实、认可各排污单位申报的排污状况数据,并将核实后的排污申报数据报到当地环境保护局。第二十一条 污染源监督监测季报是及时反映当地环境监测站在实施污染物总量核实、抽检、治理设施验收与运行效果检查等各类污染源监督监测基本情况的文字型报告。
各市级环境监测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十日前,将上一季度本辖区污染源监督监测情况季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及省级环境监测站,并应向有关排污单位展示其监督监测数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将本辖区上一季度污染源排污在前三十位的企业监督监测数据及基本情况汇总后,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二个月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全国重点污染监督监测数据及基本情况汇总后,将排污在前三位的企业监督监测数据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本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各地方环境监测站负责于三月底之前将上一、国家确定的重点污染数据型报告汇总编制完成;并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上一级环境监测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中心站负责于当年四月底之前将本辖区国家重点污染源的上一数据型报告汇总后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各“专业网”成员单位,负责于三月底之前将上一污染源数据型监测报告报到网络组长单位;网络组长单位于四月十日前负责编制完成上本网络所监测范围内污染源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和各流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网络组长单位上报的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于六月底之前,负责编制完成上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的本地区重点污染源数据型报告上报周期、时间和内容,可由地方和级环境保护局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另行规定。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编写本辖区内污染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于六月底前将上年报告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
第六章 报告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环境监测站的各类监测报告、数据、资料、成果均为国家所有,任何个人不得占有;属于保密范围的监测数据、资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制度进行管理,监测数据资料的密级划分及解密时间按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有关规定执行;未经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外单位提供、引用和发表尚未正式公布的监测报告、监测数据和相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需要向本制度确定的范围以外的任何单位提供监测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时,应当履行以下审批手续:
(1)由需求单位向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提交申请报告,写明需求报告、数据、资料的用途、名称和数量。
(2)环境监测站填写报告、数据、资料出站报告单,报同级环境保护局核批后提供。
(3)县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不得向本制度确定的报送范围以外的任何单位直接提供本制度规定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确因工作需要必须提供的,必须经上级环境保护局核批后才能提供。
(4)应用监测报告和数据的单位不得超出申报范围使用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和资料;根据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对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污状况所作出的评价结论,必须征询提供数据的环境保护局的意见。
(5)经市级以上环境保护局批准,环境监测站在向本制度规定范围以外的任何单位提供监测报告、监测数据、资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并参照地方财政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适当收取成本费用。
第二十六条 凡属有偿服务性监测、国际合作项目监测,各级环境监测站在向委托方提供监测资料或报告时,必须附有监测数据、报告使用范围的限定,并报同级环境保护局备案;凡有偿提供监测报告、数据和资料的,应执行地方财政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
第二十七条 负责收集、贮存和管理下级环境监测站、网络成员单位上报的监测数据、资料、报告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地方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有责任维护报送单位的权益,未经报送单位的认可及同级环境保护局核批,不得将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及监测报告用于有偿性服务。
负责编制各类监测报告的环境监测站,必须及时将编制的各期文字型监测报告发送给有关监测数据、资料提供单位,以保证监测信息的双向交流。
第二十八条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按计量认证的有关规定实行三级审核;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报告的收、发、登记工作,以便随时查询和考核。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上报各类监测报告及时、准确、完整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地方环境保护局可以职权范围内,对其给予通报表扬、参加评选和优先享受网络各项权利的资格。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拒报、谎报或逾期不报各类监测报告,或违反监测数据、资料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其所属环境保护局或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有关单位领导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相应的行政处分,并取消该单位或个人参加各类评优活动及享受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所规定的各项权利的资格。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自分布之日起施行,原《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篇:环境监测制度..
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漳泽发电分公司 环境保护技术监测制度 目的
规范环境保护监测行为,确保环保设备的正常投运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漳泽发电分公司环境保护日常监测管理。3职责
3.1 安全环保部职责
3.1.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落实上级各项制度、措施和要求,组织制订环境保护技术监测制度。
3.1.2 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行业管理、指导。
3.1.3 协调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单位,依法开展环境保护相关的监测与检测。根据环保整改意见书的要求,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并落实整改。
3.1.4 对重要的环保监测仪表,落实责任制,确保设备完好。3.1.5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业务培训。3.2环境监测站职责
3.3.1 认真贯彻国家、行业、地方的法规、制度和要求,执行《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414-2004)和《火电行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管理规定》等。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3.3.2 按规定完成分公司废水排放口及各生产现场粉尘、噪声的监测,检查监督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
3.3.3 统计、分析各项监测资料及填报各类环保统计报表。3.3.4 做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和校验工作。3.4 环保设施所在部门的职责
3.4.1 环保设施所在部门要认真负责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使其良好运转。
3.4.2 做好各种废水、废汽的处理,做好污染物的监测,做到达标回用或排放。管理内容和程序 4.1 环保监测范围包括:
4.1.1 各种废水处理、废水回收设施及废水污染物的排放。4.1.2烟气处理设施及气态污染物排放。4.1.4 各种噪声、粉尘治理装臵。4.2 环保监测内容 4.2.1 环保设施 4.2.1.1 除尘器的监测
1)#6除尘器的考核指标为:电场投运率、除尘效率、除尘器在未改造前出口烟尘排放浓度<400mg/m。改造后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100mg/m。
2)#
3、#
4、#5除尘器的考核指标为:投运率、除尘效率、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100mg/m。
2 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3)除尘器每次A级检修或改造前后均应进行除尘效率、阻力、漏风率、烟尘排放浓度、烟尘排放量等指标的测试。
4.2.1.2 废水处理设施的监测
1)废水处理设施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站、闭式循环、灰水浓缩池及其系统、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回收设施等。
2)废水处理设施的考核指标为:废水处理率、设备投运率、处理水量及运行情况。
3)应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每月度上报一次运行与监测情况。
4.2.1.3 脱硫设施的监测
1)脱硫设施的考核指标为:投运率、脱硫效率、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旁路门挡板开关状态、在线仪表投运率、在线监测历史数据保存情况。
2)应加强运行管理,严格工艺技术操作,定期校验烟气在线监测仪器,确保烟气脱硫效率达到规定值。应定期对脱硫设施的启停时间、脱硫效率、投运率、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旁路门挡板开关状态、在线监测历史数据保存,每月度上报一次运行情况。
4.2.1.4生产用水、排水情况的监测
1)各辅机冷却水要根据季节温度变化,勤调冷却水量,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冷却水使用量。
2)各辅机冷却水要做到随机组检修、备用时及时关闭,以节约工业用水和减少工业排水。
4.2.1.5 噪声治理设施的监测 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1)火电厂产生噪声的主要声源均要按有关规定设臵噪声防治设施,保证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
2)应定期对各种防噪装臵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防噪效果。4.2.2 燃煤监测
对入厂煤和入炉煤的硫份、灰份、挥发份、低位发热量应按规定进行化验,每月3日前上报一次监测数据。
4.2.3 污染物排放监测 4.2.3.1 烟气排放监测
1)主要项目:烟气量、烟尘排放浓度、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氮氧化物排放量、烟气脱硫设施投运率、烟气脱硫效率、脱硫在线监测投运率、除尘器投运率、除尘效率。
2)监测频率:锅炉A级检修前后对除尘器及脱硫设施进行一次效果测试,遇除尘器脱硫设施大修或改造前后再各测试一次。
4.2.3.2 废水排放监测
1)主要项目:PH值、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砷(As)、氟化物(F)、硫化物、硬度、水温、石油类和水量。
2)监测频率
a.灰场排水口、总排口:每旬测一次PH值、悬浮物(SS)、氨氮、和化学需氧量(CODcr)。
b.灰场排水口、总排口:每月测一次砷(As)、氟化物(F)、硫化物、硬度。
--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c.工业污水排口:每旬测一次PH值、悬浮物(SS)、氨氮、和化学需氧量(CODcr)每月测一次砷(As)、氟化物(F)、硫化物、硬度、石油类。
d.循环冷却水排口:每月测一次水温。
4.2.3.3 噪声监测的主要对象为:厂界噪声和重点噪声源的设备噪声。每季监测一次。
4.2.3.4 粉尘监测的主要对象为:输煤皮带及煤场,每季监测一次。机组检修前、检修中、检修后各监测一次现场粉尘。
4.3考核
4.3.1 燃化除灰部
4.3.1.1 坚决杜绝酸、碱液的渗漏和跑冒,加强化学废酸、碱液及废水回收系统的设备运行、管理、检修和维护,保证回收水设施的正常运行,不得向管沟和下水道溢流和排放,违者每发生一例考核50元。
4.3.1.2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站的检修、运行和维护,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果,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悬浮物控制在30mg/L以下,CODcr控制在60mg/L以下,每超10mg/L考核50元。
4.3.1.3污水处理设施停运,必须上报环保部门批准,未经环保部门批准,发现擅自停运污水处理设施时考核1000元。
4.3.1.4 做好闭式循环的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投运。因维护工作不力,造成闭式循环溢流或工业补水门关闭不严而影响生活污水的正常回收使用,每例考核100元。
-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4.3.1.5 做好除尘器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投运率达到100%,每低1%,考核50元; #6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400mg/m,#
3、#
4、#5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100mg/m,每超一次考核100元。
4.3.1.6 每月3日前向安全环保部报送除尘器投运率、除尘器运行情况报表,如不按时报表或填报假数据,每例考核100元。
4.3.1.7 加强对除灰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浓缩池、渣沟、回收水池、清水池不得溢流,每发生一项次溢流考核50元;如造成总排口悬浮物或PH值超标,每例考核100元;如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则从重处罚。
4.3.1.8主机运行时,未经环保部门批准,发现擅自停运除尘设施时考核1000元。
4.3.1.9 加强输煤系统除尘、防尘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输煤栈桥粉尘浓度小于10mg/m,经监测每测点粉尘浓度超过2 mg/m考核50元。
4.3.1.10 输煤栈桥、皮带冲洗水要进行集中沉淀处理,并做到回收使用,如发现冲洗水不处理回收造成溢流外排,每例考核50元。
4.3.1.11 做好煤场喷雾设施的检修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投运,因本部门原因不能正常投运,每例考核50元。
4.3.1.12 烟囱出现冒黑烟现象,如果检查是除尘器运行问题,每例考核500元。
4.3.1.13加强脱硫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按燃料管理部高
33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低硫煤堆放情况,上煤时将高低硫煤进行充分掺配,使入炉煤硫份不超设计值,确保脱硫设施的正常运行,累计投运率要达到95%以上,每台脱硫设施的脱硫效率要达到90%以上,累计脱硫投运率不足95%时,考核1000元,累计脱硫投运率低于90%时,记一次二类障碍,累计脱硫投运率低于80%时,记一次一类障碍,当月每台脱硫设施的脱硫效率低于90%时,考核200元。
4.3.1.14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应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要求,检查发现一次超过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考核100元,被上级部门检查发现一次,考核500元。
4.3.1.15 每月4日前向安全环保部报送脱硫运行情况报表,每迟误一天,考核100元。
4.3.2 发电运行部
4.3.2.1 #1机负米冲灰水补水门,不得随意开启,如需操作该门补水,使用完毕要及时关闭,并有操作记录。违者每例考核100元。机房负米废水回收设施正常投运,回收废水全部用于冲灰,不按规定回收,每例考核50元。
4.3.2.2 做好#4~#6炉工业退水回收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无故停运设施不进行回收利用,每例考核100元。
4.3.2.3 加强燃油泵房的运行和管理,油污水处理设施要正常投运,油污水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合格向外排放,每例考核50元;如发生泄油、漏油造成污染事故,则从重处罚。
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4.3.2.4 加强对闭式循环的运行和管理,闭式循环补充水应尽量采用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回收水。在正常情况下,因补充工业水造成冷却池溢流,每例考核100元。
4.3.2.5 做好消防水调节池的运行和管理,不得有溢流现象,违者每例考核50元。
4.3.2.6 做好辅机冷却水的运行调整工作,根据设备规定参数和季节温度变化,勤调冷却水量,做好节水工作,不按规定调整,每例考核100元;保持辅机冷却水及其它用水与机组保持同步,做到机停水停、机开水开,违者每例考核100元。
4.3.2.7 保持机组的稳定运行,尽量减少对空排气,因操作不当造成对空排气或安全门动作产生噪声,每次持续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每超过1分钟考核50元。
4.3.2.8 锅炉启动及事故放水或其它原因锅炉大量放水时,要及时向安全环保部报告,以便环保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违者每例考核50元;如造成不良影响或环保罚款,则加倍处罚。
4.3.2.9 加强对网控及升压站的运行和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因本部门原因造成机组停运或锅炉投油助燃使除尘解列运行,每例考核50元。
4.3.2.10 按照本规定,机组A级检修或除尘器大修、改造前后分别对除尘器进行一次除尘效率测试并及时编写测试报告,测试不及时或不向安全环保部报送测试报告,违者每例考核100元。
4.3.2.13 每月3日前向安全环保部报送机组启停报表,每延误一次考核50元。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4.3.3 热电控制部
4.3.3.1 加强对所有环保设施的自动控制及所属仪表的管理、检修和维护,保证其正常投运。因管理维护不及时而不能正常投运的,每例考核50元,造成环保设施或系统停运而没有及时检修和恢复的,每例考核100元。
4.3.3.2 做好工业水池(闭式循环补水池、#
1、#3灰渣泵房清水池等)、工业水箱高低水位自动控制或报警装臵的管理和维护。因管理和维护原因造成无法正常投运或发生溢流的,每例考核50元。
4.3.3.3 加强在线监测系统维护管理,确保在线监测设备使用、运行及记录正常。在线监测设备因热电控制部校对及调整原因,使在线数据不准,影响脱硫设施运行,发生一次考核200元。
4.3.3.4 在线监测实施与环保部门、电监办联网运行的,要保证数据正常传输,因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出现数据传输中断时,应尽快联系运营商予以恢复,并向安全环保部报告,说明原因。无故不报告,发生一次考核200元。
4.3.3.5 脱硫装臵所有运行参数的历史数据(增压风机电流、增压风机静叶开度、脱硫剂循环泵电流、脱硫剂供浆液流量、PH值、旁路档板开关状态、机组负荷、二氧化硫出入口浓度、脱硫效率、旁路烟道温度、流速等);要进行定期保存,保存至少一年的历史数据。历史数据要刻录光盘永久保存,如没有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存,丢失数据,发生一次,考核500元。被上级部门检查一次记录不全或记录达不到环保部门要求,记一次二类障碍。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4.3.3.6 每月4日前按时向安全环保部报送上月脱硫设施在线监测数据历史曲线表,如没有按时提供,发生一例考核100元。
4.3.3.7按山西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营监管合同要求,监督运营商是否按合同要求进行定期校验、维护,掌握其运行情况,做好校验维护记录台帐。没有进行台帐记录,发生一次考核100元。
4.3.4 设备点检部
4.3.4.1 做好#1~#6炉负米废水回收设施、锅炉辅机退水回收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各回收水设施正常运行,因维护不当,造成回收水设施不能正常投运或废水不能正常回收,每例考核50元。
4.3.4.2 做好燃油泵房油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因维护不力,造成油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投运,每例考核50元。
4.3.4.3 做好机房各辅机冷却水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保证冷却水使用后全部回收利用,因维护责任原因致使冷却水不能正常回收,每例考核50元。
4.3.4.4 做好锅炉磨煤机隔声罩、安全阀消声器、汽机对空排气消声器的管理和维护,因维护不当造成磨煤机噪声超标、安全阀消声器不能正常投运,每例考核100元。
4.3.4.5 加强对生产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因维护不当造成设备漏油、跑油而污染水体或地面,每例考核200元。
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4.3.4.6 做好所有环保设施电气设备及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各环保设施的正常投运,因本部门责任原因造成环保设施不能正常投运,每例考核100元。
4.3.4.7 积极做好生产设备的维护工作,因本部门原因造成其它部门环保考核指标不能完成,每例考核100元。
4.3.4.8 做好灰场用电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灰场正常用电,因维护不当造成灰场长时间停电而影响灰场工作,每例考核100元。
4.3.4.9 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好废油的回收和处理工作,随处乱倒废油,每例考核200元。
4.3.4.10 做好锅炉房各设备的无渗漏工作,因本部门原因造成现场粉尘浓度超标,每超标2mg/m考核100元。
4.3.4.11 加强对机房的用水管理,因本部门责任原因造成对外大量排水,每例考核200元。
4.3.4.12定期对脱硫设施高压电气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及检修,确保脱硫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因高压电气设备原因,影响脱硫设施运行,发生一次考核500元。
4.3.5燃料管理部
4.3.5.1应严格执行定点选矿制度,严防高硫份、高灰份煤入厂。对入厂煤的硫份进行控制,将高、低硫煤分别堆放,以便上煤时进行掺配,严格禁止高于脱硫设施设计值硫份的煤进入锅炉燃烧,日入炉煤硫份高于2.5%时,每高出0.1%考核200元,当月平均11 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入炉煤硫份高于2.5%,记一次二类障碍;每月加权平均灰份小于30%,最高不得大于35%;灰份每超过1%,考核50元。
4.3.5.2 加强对入厂煤的质检工作,严格控制劣质煤入厂,如发现劣质煤或弄虚作假,每例考核50元。
4.3.5.3 每月3日前按时向安全环保部报送燃煤煤质月报表,准确填报当月入厂煤硫份、灰份、挥发份、低位发热量,不按时报表或填报假数据,每次考核50元。
4.3.5.4 加强对煤场喷水设施的管理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以减少煤尘的污染。无故不投运,每次考核50元。
4.3.5.5 进厂燃油平均硫份控制在0.2%以下,每超标一次考核50元。
4.3.5.6 加强对来油、卸油的管理,严禁向地面、水体或管沟排油或泄漏燃油,违者每次考核100元。
4.3.6物资供应部
4.3.6.1 保证脱硫石灰石的质量,如因脱硫石灰石的质量影响脱硫效率,发生一次,考核200元。
4.3.6.2 进行脱硫副产品石膏的合理处臵,严禁违法占用土地及形成二次污染,每发生一次考核500元。
4.3.6.4定期对供货单位石灰石的质量进行检验,未进行检验发生一次考核200元。
4.3.7煤检中心
负责化验和记录入厂煤及入炉煤硫份、灰份,及时与燃化除灰部及燃料管理部进行沟通,详细记录燃煤硫份、灰份情况,杜绝化 环保技术监测制度
验数据与脱硫运行显示数据的脱节,每发生一次被上级部门检查出问题,考核1000元。主要风险与关键控制 无 专业术语及缩略语 无 引用标准、支持性文件
6.1《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规定》
6.2《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监督规定(试行)》 6.3《山西省电力公司环保技术监督制度》
6.4《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监督制度》
第五篇:危险废物环境监测制度
绍 兴 市 新 弘 包 装 有 限 公 司
危险废物环境监测制度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达到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委托第三方处置危险废物的目标,特制订本制度。
二、术语
环境监测制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间断或不间断地测定危险废物中污染物的含量和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过程的工作。
三、本公司环境监测的对象
在生产场所中的危险废物污泥重金属的含量。
四、环境监测的频率
1.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定期对各项目进行环境监测。
2.在出现应急事故或设备故障造成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临时性监测。3.通过环境监测了解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改进方法,加强管理,提升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