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医疗联合体 资源下沉 协同发展 打通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
区域医疗联合体 资源下沉 协同发展 打通分级诊疗“最后一
公里”
资源下沉
协同发展 打通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
新常态催生新目标,新动力推动新发展。近年来,郑州市中心医院顺应医改新形势,围绕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目标,率先成立河南省首家区域医疗联合体,持续构建协同发展联动机制,着力打通“分级诊疗”的关键环节,重构医疗服务体系,创新探索医联体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医疗机构有发展、广大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效应。六大措施:
一、成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奠定分级诊疗基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自2012年,相继成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医联体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大类,目前成员单位已达 79家,服务郑州五区五县市的500多万人口。同时,先后与驻马店、开封、安阳、南阳等19家县级医院建立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合作关系。5家紧密型医联体单位,分别是通过采取整体并入、托管和成立院中院等不同形式,建设的郑州市皮肤病医院、郑州市康复医院、高新区医院、马寨医院、豫欣老年病医院等各具专业特色的分院。医院本部以“优化资源,分级诊疗”为战略目标,明确区域内各层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协同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奠定基础。
二、培育学科优势,打造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的三大支撑点。一是打造技术高地。以高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为重点,以流程再造为措施,筹划建立起一系列医疗服务体系,促进精准医疗实现新突破。二是构建质量安全可持续体系。坚守质量与安全底线,重点把握好绿色通道、多学科会诊、危急值跟踪、危重症管理、医患沟通和潜在风险掌控等六大保障措施,切实营造让病人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三是完善医教研基地。医院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基地暨考官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河南省医学学术交流基地。高标准新建设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暨门诊综合楼业已投入使用。
三、实行同质化服务,为基层首诊提供保障。为促进交流互动,建立了医联体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护士协会,强化对医联体内的医疗、护理、院感巡查指导,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围绕成员单位医疗需求,目前共选取17项适宜技术在医联体内进行推广,集中传授与个案指导相结合,快速提高成员单位的服务能力。截止2015年底,医联体内开展质量巡查57次,出具质量巡查报告60份,有200余位专家参与了质量巡查工作,行程累计达到4000多公里。
四、强化全科医生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依托五大培训基地,采用基层医生临床技能培训班、疑难病例讨论、外出参加各级学术会议以及医联体内部培训、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帮助医联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拓宽视野、提升技术水平。同时,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进修、学习人员免费安排住宿,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餐费补助。目前常态化培训机制已经形成,共培训基层医生上万人次。
五、建立远程医疗网络,开通远程医疗服务。着力打造涵盖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在内的区域医疗联合体远程诊断中心,向成员单位投放远程相关设备102台,构建远程服务网络,扩大医联体服务半径,建立优质医疗资源快速下沉通道。远程会诊中心向上对接301医院,形成国家、省市、县乡三级医联体会诊体系。
六、推进精细化管理,开启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医联体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医联体内双向转诊、预约诊疗、专家会诊等业务管理服务工作;开辟1个号码、6条专线,两部内线,配备6辆转诊转运车,链接急诊急救资源,实行24小时在线服务,为医联体内转诊患者实行免费接转诊服务;对转诊车辆实行GPS定位管理,为转诊医师建立转诊患者信息反馈制度,与接诊科室建立转诊患者日通报制度,并建立了双向转诊日报、月报制度、分析讲评制度以及转接诊服务质量考评制度,促进患者下转,监督服务质量,打造医联体急危重症抢救、治疗、康复的绿色服务通道。
同时,启动医联体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医联体内,片医小组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生组建医联体签约医生团队,以高血压、糖尿病为试点病种,为居民提供有偿的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从而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规范居民就医秩序,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分级诊疗。
三大突破:
突破之一:从“竞争”到“协作”,实现医疗机构资源共享、发展共赢。医院以“管理、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和信息化”为纽带,与医联体构建起技术设备共建共享、人员流动灵活顺畅、带动帮扶基层医院长效机制。全院一体化管理,对双向转诊、预约诊疗、专家会诊的统筹调派职能。据统计,三年来医联体整体业务收入、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基本实现翻一番。2015年,医联体内门急诊服务近670万人次、出院30余万人次、开展手术5万多例,实现收入30多亿,较2014年度分别增长31.2%、25.3%、23.8%、29.4%,基层医疗机构增幅明显。医联体2012—2015年度整体运行情况对比项
目 2012
2013
2014
2015业务收入(亿元)
11.7
15.7
22.4 31.2门急诊人次
2900294
3373434
5275196
6687142出院人次
111856
132925
225415
307014
第二篇:关于区域医疗联合体诊疗工作管理办法
***中医院
关于区域医疗联合体诊疗工作管理办法(暂行)
为贯彻落实 “双下沉、两提升”和分级诊疗工作,提高现有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温政办„2014‟135号)、《***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推进“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我院与***卫生院建立分院合作关系,在***卫生院、***卫生院、***卫生院建立联合病房或专科门诊等区域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疗体”)。现经办公会研究决定,制订本暂行管理办法。
一、工作目标
1、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带动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同时不断扩大我院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有效缓解基层缺医现象,满足广大患者需求。
2、医联体内成员单位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需求提出工作计划,我院将根据工作计划开展业务管理指导、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专科建设等;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卫技人员到医联体内成员单位服务;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加强宣传和相互信任,优先考虑把需要转诊或进一步辅助检查的患者转到我院,形成服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3、负责对医联体内成员单位疑难、危重患者的会诊、上转接收工作;首先重点帮助扶持***卫生院两个以上专科;其次帮助扶持***卫生院一个以上专科;再其次帮助扶持卫生院开设专科门诊。
4、医联体内成员单位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和慢性病管理,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负责上级医院的稳定期和康复期患者的下转接收工作;做好上级医院下沉人员的工作安排、管理和必要的保障。
二、工作内容
在基层广泛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扩大中医药特色治疗影响力,帮扶医联体内成员单位提升诊治能力,落实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实现上通下达,缓解百姓看病难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1、专科医师下沉基层:
1)晋升医师下沉:晋升高级职称(副高和正高)的医技人员,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完成帮扶工作,并报卫计局备案。2)骨干医师下沉:以科室为单位,原则上要求具备主任(中)医师或副主任(中)医师资格,并经医务科推荐报卫计局备案。要求固定下沉时间并每周不少于一天,原则上至少连续一年。对于需要晋升的人员,下沉时间可作为不连续时间段的累计。
2、工作范围:根据医联体内成员单位的需求,开展教学查房、小讲课、病历审阅、门诊、进社区或乡村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协助建设专科专病等工作。
3、免费接收人员培训:凡医联体内成员单位人员需要到我院进修、短期培训等业务学习的,我院优先安排并予以免费学习。
4、职能科室协助质控:由合作办公室主任牵头,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科教科、质管科、信息科、门诊部等部门每季度质控与考核一次。
5、优先开放专家号源:我院副主任(中)医师以上的专家号源,在我院公开预约七天的基础上,提前三天向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开放,剩余的再向社会开放,让当地老百姓优先挂到我院专家号。
6、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1)门诊通过“***双向转诊信息平台系统”开展转诊工作,建立制度健全、服务规范、运转高效的分级诊疗新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逐步实现基层医院门急诊就诊人次比例达65%以上、市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的目标,下级医院床位使用率及上级下转患者数逐年增加。
(2)住院上转:到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就诊的病人需要转诊住院的,由经治医师填写***中医院双向转诊单(转上),交病人或120院前急救人员带到我院急诊科,由急诊科分诊护士进行登记,需住院者优先安排,不得拒绝。
(3)住院下转:对于经我院住院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可以转回到医联体内成员单位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由经治医生填写*** 中医院双向转诊单(转下),详细记录病情,交病人带到当地医院继续就诊,并在出院记录以及病案首页上注明。
7、辅助检查优先预约:
为了突出结对帮扶的优势和方便当地患者能够及时安排大型辅助检查(如CT、胃肠镜、动态心电图等)和健康体检,我院专门开通当地卫生院的账号,患者持我院就诊卡或市民卡和由当地医师开具的纸质辅助检查单到我院缴费,各科室优先予以安排,当天完成。
三、补贴方式
晋升医师下沉连续2个月期间每人以医院平均奖的五分之三拨到科室或个人;骨干医师下沉每人每日予以600元补贴(晋升期内按照前款执行),均已包括交通费与伙食费。
四、绩效考核
1、根据各科室拟定的工作计划,督促检查实施情况,年终给予综合评价。
2、要求医联体内成员单位给予下沉期间考勤管理,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执行。
3、要求医联体内成员单位给予下沉期间工作量考核,主要是门诊量、查房次数、讲课次数、义诊及健康宣教次数等。
4、要求医联体内成员单位给予下沉期间工作满意度评价,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5、根据下沉期间表现,不定期调整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