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农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选派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干部的管理,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通知》和《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选派到我市各县(区、市)农村任职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第二章 职责与任务
第三条
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开展工作,增强宗旨观念,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增信心、长本事。任职期间,必须全脱产住村工作,吃住在村,工作到户,自觉摆正与村“两委”的关系,讲究工作方法,做到总揽不包揽,依靠不依赖,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重点要加强与任职村党组织书记配合,共同把村党组织建设好,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四条 指导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导村“两委”厘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协助村“两委”开展好日常工作,帮助解决好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第五条
深入走访调研,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第六条
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搞好工作对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资助,帮助任职村搞好村级活动场所,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让群众感到满意、得到实惠。
第七条
指导任职村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协助村“两委”规范办事程序,完善村规民约、村干部管理、考评、奖惩体系,推动党组织和村级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八条
帮助农村“两委”开展环境整治与清洁工程,切实消除“脏、乱、差”现象,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教育引导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规范行为、摒弃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符合规定标准的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举办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倡导文明向上的村风民俗。
第九条
帮助任职村做好农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建设、管理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远程教育系统的技能,为党员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服务和舒适的学习环境;筛选“实际、实用、实效”的科普课件,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掌握致富信息和农业技术。
第十条
协助村“两委”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查找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做好矛盾调处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和财务、村务、党务公开,维护村民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确保无重大信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第三章
工作制度和纪律
第十一条
严肃工作纪律。“第一书记”要加强党性修养和自身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作风,始终保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风,始终保持实事求是、踏实肯干的作风,始终保持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准参与赌博,不准参与公款大吃大喝,不准参与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种活动,遵守党纪政纪,严格行为规范,注重自身形象,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第十二条
建立工作日志制度。
(一)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对访民生、察民情、听民意、帮民困等情况做好记录;
(二)建立“一本工作台账”。对调查问题、反映情况、民生实事等分门别类,制定计划、倒排日期、积极落实快速推进;
(三)上好一堂党课。每季度给全村党员干部上一堂党课,不断提高任职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四)写好一篇调研报告。每月写一篇工作信息,每半年形成一篇调研报告,调查村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意见措施。
第十三条
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乡镇党委要确定驻村干部联络员,负责向县(区、市)委组织部上报本乡镇“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做法经验、工作动态,相关信息每月不少于1条。县(区、市)委组织部要每半年向市委组织部递交一份“第一书记”的现实表现情况,每年年底向省委组织部递交一份“第一书记”的现实表现情况。
第十四条
建立巡视督查制度。县(区、市)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要随时掌握“第一书记”的工作动态,包括工作任务、进度、绩效等情况。市委组织部要加强对“第一书记”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做到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十五条
严格考勤制度。“第一书记”任职期间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采取工作日志和考勤登记相结合的量化考勤办法,具体由县(区、市)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负责,市委组织部进行随机抽查。工作期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请假3天以内的,由乡镇党委书记批准;请假3天至一周的,由县(区、市)委组织部部长批准;一周以上的,由任职村所在县(区、市)委组织部报市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后,经省委组织部批准方可请假。未履行请假手续而擅自离岗的,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作出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十六条
任职期间不承担原单位工作,其在原单位工作岗位的各种待遇不变,不影响正常的职务晋升和调资。
第十七条
经费保障。
(一)办公经费。“第一书记”每年5000元办公经费,按人头由同级财政拨付派出单位供“第一书记”工作使用,凭据报销。
(二)生活补助。根据相关规定,“第一书记”在村任职期间每人每天发放伙食补助费10元,由派出单位承担。
(三)往返路费。“第一书记”往返派出单位所在地和任职村,应按规定等级乘坐汽车或火车等交通工具,按照每月两次凭据报销往返路费,由派出单位承担。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第一书记”任职期间,由其任职村所在县(区、市)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以县(区、市)委组织部、乡镇党委管理为主。
(一)市委组织部负责对“第一书记”的宏观管理,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各县(区、市)委组织部和“第一书记”的汇报,加强与“第一书记”的交流。
(二)县(区、市)委组织部负责对选派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县(区、市)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都要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工作档案,全面反映住村任职期间工作情况,详细记录“第一书记”现实表现,每年举办1-2次培训班,每季度召开一次座谈会。
(三)乡镇党委负责日常直接管理。要确定专人负责,建立工作责任制;负责对“第一书记”的经常性培训,纳入乡村干部培训范围,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会议学习和个别座谈等形式,帮助其及时了解掌握农村工作的新理论、新政策、新情况、新要求,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选派单位协助县(区、市)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进行间接管理。要把“第一书记”所在村作为本单位的党建工作联系点和帮扶点,派出单位领导要每季度到干部任职所在村进行走访和指导工作一次以上,要主动地、经常地加强与任职村所在县(区、市)委组织部和乡镇的联系,从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加强对“第一书记”的跟踪了解和管理,及时了解到村任职干部的工作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第十九条
任职期间,党组织关系转至所住村,派出单位不得对其安排工作任务,不得随意将其调回。如确有特殊原因或组织需要调回的,需报经派出单位同级组织部门批准。
第六章 考核和奖惩
第二十条
考核由其任职村所在县(区、市)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选派单位党组(党委)分工负责。
第二十一条
县(区、市)委组织部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选派干部年度考核不占派出单位和派驻乡镇指标,由县(区、市)委组织部落实专项指标进行考核评定,考核结果与派出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对待。
第二十二条
选派干部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其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任职期满经考核表现优秀、且符合党政领导干部任用规定的,要予以提拔使用。
(一)日常考核由乡镇党委负责。对“第一书记”日常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第一书记”管理不善,造成严重后果,要追究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日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和在岗情况考核。乡镇党委要落实管理责任,健全工作制度,随时掌握“第一书记”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和在岗情况,根据县(区、市)委组织部制定的考核标准和办法,量化确定本人考核分值。
(二)年度考核主要由县(区、市)委组织部负责,乡镇党委和选派单位配合。主要包括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情况。县(区、市)委组织部负责制定考核方案,派出考核组。考核通过个人述职、民主测评、查看本人工作记录、与党员干部座谈了解、听取村“两委”意见等方式,全面了解“第一书记”履职情况,按照考核标准确定本人年度考核分值和考核等次,并将考核结果送派出单位。考核时,“第一书记”要撰写工作总结,进行述职述廉。民主测评不称职票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者,且经组织核实后认定为不称职的,要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
(三)期满考核由县(区、市)委组织部和派出单位共同负责,主要了解“第一书记”任职期间的德、能、勤、绩、廉、学等情况,重点考核他们在指导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协助村“两委”开展好日常工作,帮助解决好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涉及个人利益时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处理能力、自我要求等表现。考核时,既要注意听取乡镇党委书记、县(区、市)委组织部部长以及任职村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也要深入到任职村直接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从正式下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1、工作纪实制度。“第一书记”要坚持驻村开展工作,参加有关会议、培训等活动,为村上建设出谋划策,争取项目和资金。如实填写《商南县联建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考核记实手册》,由村党支部、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签署评价意见,作为考核和任期考核的重要依据。
2、教育培训制度。推行网格化教育培训模式,县镇采取互动交流、专家点评授课、参观培训等方式,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履职本领。县级及县级以上参观培训活动,优先安排“第一书记”参加。
3、目标管理制度。“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要在深入调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并征求村“两委”班子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驻村三年任期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承诺帮扶实施事项要向群众公示,接收群众监督,并报镇党委备案。
4、联席会议制度。包镇县级领导牵头,每半年召开1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各镇党委牵头,每季度召开1次联席会议,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逐一商讨解决。“第一书记”不定期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联席会议,征集意见建议,建立台账,挂牌销号,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5、观摩评比制度。县上不定期组织开展实地观摩活动,现场点评,座谈交流。各镇党委适时组织开展镇内观摩,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第三篇:街道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促进“第一书记”更好的发挥作用,根据《关于做好选派“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制定《XX街道“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一、工作职责
1、强班子、促提升。“第一书记” 驻居工作的首要职责是选优配强居级班子,着力提升居党支部书记素质,加强居后备干部选拔培育,使“两委”班子坚强团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积极提升居级阵地建设,健全完善居级各项制度,规范议事程序,做到重大事项一事一议,确保民主决策,公开公正。
2、提思路、促发展。“第一书记”到基层需要发挥好自身学历高、知识面广、协调能力强等优势,摸清影响居级发展的困难、问题和症结,帮助理清路子、想出法子,推动居各项事业发展,增加居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制定三年任期目标和2012任务目标,真正起到指导帮带、示范引领作用。
3、聚民心、保稳定。要当好“连心锁”,承担起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职责,主动融入群众,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要带领居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排查化解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制度
1、建立考勤制度。“第一书记”每周一早8:30在办事处五楼会议室签到考勤。要严格遵守派驻工作纪律,吃住在居;每月在派驻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凡工作日期间因事、因病确须请假的,要向街道党委提出书面请假。请假1天的,须经街道党委分管负责人批准;请假2天的,由街道党委主要负责人批准。请假期满返回后,要于当天销假。
2、建立工作日志制度。“第一书记”要广泛联系走访群众,调查研究,及时记录《工作日志》,做到一天一记、一事一记,重大、紧急事项随时记录。街道党委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一)调阅一次工作日志,择优上报两级市委组织部门。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归纳,做好《户情登记》和《民情台账》,仔细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要主动向派驻单位提出发展思路和可行性建议,每季度至少撰写1篇调研报告。“第一书记”工作办公室将选取优秀调研文章,整理汇编成册、归档留存。
3、建立工作周总结制度。“第一书记”每周五将本周驻居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街道“第一书记”工作办公室
4、建立“第一书记”专栏。街道党委将网上设置《“第一书记”视窗》专栏,展示“第一书记”工作风采,分类整理“第一书记”调研报告、民情日志、工作开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5、建立《“第一书记”论坛》制度。街道党委每月将召开一次“第一书记”座谈会,了解“第一书记”驻居工作开展情况,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交流工作中的好做法。
6、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第一书记”必须服从管理,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严于律已,树立良好形象,积极创先争优。遇有重大问题,“第一书记”要及时向街道党委汇报。
三、量化考核
1、目标量化考核。本着方便操作的原则,将“第一书记”考核与居党支部书记同步考评,按照“双承诺双公开”、“两查看两评议”的办法进行。即三年任期目标和2012目标公开向街道党委、派出单位承诺,向派驻居“两委”、群众承诺。“两看”即考核组一是查看“第一书记”工作日志、民情台帐等各类资料记录情况,居级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居级议事程序是否规范;二是实地查看选派干部承诺的目标事项是否落实,为任职居群众所办实事、好事情况。“两评”即召开选派居“两委”干部、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考核组成员对“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测评。
2、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及时总结“第一书记”工作经验,分析问题,挖掘典型,把考核情况作为推荐表彰优秀“第一书记”的依据。
第四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1
xx县农村“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管理,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精准扶贫,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选派到农村任职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第二章 职责和任务
第三条 “第一书记”主要职责
(一)建强基层组织。坚持把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推进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村“两委”班子不健全的要协助配齐,着力解决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防范应对宗族宗教、黑恶势力的干扰渗透;大力培养村后备干部,着力解决后继乏人等问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组织生活,着力解决组织制度形同虚设、长期不开展党组织生活等问题;推动落实村级组织工作运转、村干部报酬等基础保障,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
— 1 — 强战斗堡垒。
(二)推动精准扶贫。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实行分类脱贫管理。帮助村“两委”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组织落实扶贫项目,协调整合各行业部门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三)为民办事服务。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事项落实,指导所驻村充分利用现有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建设群众“谈心室”、“说事室”,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经常入户走访,了解群众诉求,听取意见建议,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提升治理水平。推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严肃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努力解决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帮助村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积— 2 — 极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
第四条 “第一书记”要加强党性修养和自身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作风,始终保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风,始终保持实事求是、踏实肯干的作风,始终保持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准参与赌博,不准参与公款大吃大喝,不准参与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种活动,遵守党纪政纪,严格行为规范,注重自身形象,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一)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对访民生、察民情、听民意、帮民困等情况做好记录。
(二)建立“一本工作台账”。对调查问题、反映情况、民生实事等分门别类,制定计划、倒排日期、积极落实快速推进。
(三)上好一堂党课。每季度给全村党员干部上一堂党课,不断提高任职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四)写好一篇调研报告。每月写一篇工作信息,每半年形成一篇调研报告,调查村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意见措施。
第三章 管理
第五条“第一书记”党组织关系要随人转到任职村。任
— 3 — 职期间,由县委组织部、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以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管理为主。任职期间原则上不承担原单位工作,其在原单位工作岗位的各种待遇不变,不影响正常的职务晋升和调资。
(一)县委组织部负责对“第一书记”的宏观管理,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 “第一书记”的汇报,加强与“第一书记”的交流。
(二)县委组织部负责对选派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县委组织部和镇(街道)党委(党工委)都要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工作档案,全面反映住村任职期间工作情况,详细记录“第一书记”现实表现,每年举办1-2次培训班,每季度召开一次座谈会。
(三)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负责日常直接管理。要确定专人负责,建立工作责任制;负责对“第一书记”的经常性培训,纳入乡村干部培训范围,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会议学习和个别座谈等形式,帮助其及时了解掌握农村工作的新理论、新政策、新情况、新要求,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负责“第一书记”任职期间的考勤管理工作。“第一书记”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采取工作日志和考勤登记相结合的量化考勤办法,具体由县委组织部进行随机抽查。工作期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 4 — 请假3天以内的,由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批准;请假3天以上的,由县委组织部批准;未履行请假手续而擅自离岗的,要严肃处理。
(五)选派单位协助县委组织部和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对第一书记”进行管理。要把“第一书记”所在村作为本单位的党建工作联系点和帮扶点,派出单位领导要每季度到干部任职所在村进行走访和指导工作一次以上,要主动地、经常地加强与县委组织部和镇(街道)的联系,从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加强对“第一书记”的跟踪了解和管理,及时了解到村任职干部的工作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第五章 考核和奖惩
第六条 考核由县委组织部、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选派单位党组(党委)分工负责。
第七条 “第一书记”考核不占派出单位和派驻镇(街道)指标,由县委组织部落实专项指标进行考核评定,考核结果与派出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对待。
第八条 选派干部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考核和期满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其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一)日常考核由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负责。对“第一书记”日常管理工作纳入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第一书记”管理不善,造成严重后果,要追究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日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和在岗情况考核。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要落实管理责任,健全工作制度,随时掌握“第一书记”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和在岗情况,根据县委组织部制定的考核标准和办法,量化确定本人考核分值。
(二)考核主要由县委组织部负责,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选派单位配合。主要包括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情况。县委组织部负责制定考核方案,派出考核组。考核通过个人述职、民主测评、查看本人工作记录、与党员干部座谈了解、听取村“两委”意见等方式,全面了解“第一书记”履职情况,按照考核标准确定本人考核分值和考核等次,并将考核结果送派出单位。考核时,“第一书记”要撰写工作总结,进行述职述廉。民主测评不称职票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者,且经组织核实后认定为不称职的,要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
(三)期满考核由县委组织部和派出单位共同负责,主要了解“第一书记”任职期间的德、能、勤、绩、廉、学等情况,重点考核他们在指导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 6 — 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精准扶贫,协助村“两委”开展好日常工作,帮助解决好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涉及个人利益时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处理能力、自我要求等表现。考核时,既要注意听取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以及任职村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也要深入到任职村直接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
第六章 附 则
第九条 本办法由xx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十条 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附件2:
合作市第一批选派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为切实加强对选派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提升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主要职责
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要根据派驻企业情况,有效开展以“帮助开展企业党建、帮助扶持企业发展”为内容的各项活动,积极探索党建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的有效路径,努力实现党建提升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1、积极向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党员、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章》和省、州、市委关于促进企业发展及党建工作的政策规定。
2、按照“五有”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落实党组织活动阵地。指导企业党组织建立“三会一课”、党组织议事规则、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等各项规章制度。帮助企业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引导企业负责人和工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3、结合企业特点,建立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积极在企业党组织开展创建“五好”党组织活动,促进企业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4、按照上级党组织满意、业主满意、党员职工群众满
1意的要求,加强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指导企业工会、共青团、妇委会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企业。
5、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开展“党员示范车间”、“党员示范班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企业发展做贡献。
6、及时向企业宣传相关政策,协助办理有关事务,帮助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7、关心和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协助做好企业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8、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工作基本信息台账,积极开展“双找”(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活动,摸清企业从业人数、党员数量、生产经营状况、业主身份等情况,建立台账。
9、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其它任务。
二、工作制度
1、到岗制度。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在企业工作期间,每月在岗工作时间不少于10天。市委组织部统一印制选派干部《工作考勤表》,《考勤表》由第一书记本人填写,选派企业负责人签字,企业所属党委审核后,于每月30日前报送市委组织部。
2、报告制度。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要按时向市委组织
部及所属党委上报工作进度、工作成效、存在问题等相关情况。
3、请销假制度。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请假一周以内的,须经派驻企业所属党委批准。请假一周以上的,须报市委组织部批准。
4、信息报送制度。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要向企业所属党委每季度报送1篇高质量的党建信息,一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2篇宣传党建等内容的新闻稿件;挂职锻炼结束后,每人必须向市委组织部和企业所属党委提交1篇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
5、廉洁自律制度。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管理规定,不准向企业要钱要物,不准向企业提不合理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要严肃处理。
三、保障措施
1、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派出单位,每年为每名第一书记提供不少于3000元的办公经费,主要用于日常办公开支,由第一书记支配使用,派驻企业审签,派出单位报销。
2、将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市委组织部和企业所属党委培训总体规划,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从市管党费中适当补充。定期组织开展以党建知识、企业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提高第一书记履行职责的能力。
3、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到企业任职期间,党组织关系
转入所在企业党支部,在原单位的工资及一切福利待遇不变,在原单位编制、职务和身份不变,正常晋职晋级、职称评定等不受影响。
4、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每年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考核,考核优秀的,不占派出单位指标。
5、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任职期间连续2年考核优秀且未晋升过职务,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在同等条件下提拔任职时优先予以考虑。
四、派驻企业义务
1、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代表上级党组织,在企业指导开展党的工作,派驻企业要积极支持和帮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并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2、在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完成党建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派驻企业负责人可以邀请第一书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但兼职不取酬。
3、派驻企业和企业主管单位要积极协助市委组织部做好对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与考核工作。
4、派驻企业认为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不能履行职责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宜担任第一书记的,可直接向市委组织部、企业所属党委反映,对经查确不宜从事第一书记工作的要及时调整。
五、考核办法
企业党支部第一书记到企业任职期间,市委组织部对第一书记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分为平时考核、
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和任期考核对照岗位目标任务,采取个人述职、群众评议、民主测评、座谈走访、现场查看等办法进行,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由考核组对选派干部做出综合评定。选派干部到企业任职政绩突出者,经组织考核,任职期间可以提拔使用,但必须在任职企业工作满2年;对工作不负责任、完不成目标任务的选派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和帮助。选派干部任满两年,考核为不称职的,两年内不得提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