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几点建议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成立几个不良贷款清收小组,将不良贷款客户进行分组,实行分管领导、及中层干部分组责任制。每组负责几个逾期客户的清收工作,(每个清收小组可由一名中层干部、一名人际关系较强的员工、一名信贷员组成,可给予一定的催收奖励)主管行长在每个小组当日催收工作结束前,组织并听取每个小组的催收汇报,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并全力解决清收小组在清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各个清收小组之间一定要密切配合,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从而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清收工作的顺利完成。
此建议的效果:责任制的实施,使清收工作有督促、有落实,有效提高了信贷人员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对于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在目前社会上不良信用风气大气候下,可在我们逾期贷款客户中,挑一两户恶意拖欠贷款且态度恶劣的客户,通过法律程序依法清收、最好是能拘留一两个人,杀一敬百。
此建议的效果:达到清收一户,带动一片,震动一方,起到震慑作用。
三、分析成因,分类清收
清收人员要认真分析不良贷款成因,分类排队、多管齐下,充分利用“一户一法、一笔一策、一户多方”的策略采用督促催还、维持时效、连带清偿、调查跟踪、余债追讨、执行和解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症下药,分类而治,对每一笔不良贷款,都永不言弃,要有一种“有一分希望,出百分努力”的责任感,想办法、拉关系、找对策、搞协调,借助一切社会力量,达到清收效果。
四、建议领导要多跟信贷员交流,尽快消除他们拒贷、恐贷的心里。要让信贷员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同时加强信贷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大责任的追究力度,坚决杜绝新增风险性资产的产生,对调查、审查、审批、各个环节应承担的责任具体细化,并制定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
第二篇: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一、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目前,我社五级不良贷款余额1845万元,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多方力量,最大限度降低不良贷款余额。
我社对不良贷款进行逐笔落实,分类梳理,清查核实,健全不良贷款,按照清理结果分类别、分阶段制定清收计划和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贷款,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清收实施方案。
要按照清收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作,对不良贷款逐笔落实债务,归口落实清收对象,落实清收时间和清收方式。对恶意欠贷拒不偿还的个人进行公开曝光,确保应收尽收,最大限度降低不良贷款,要定期公布清收进度。
组织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议,对各网点清收不良贷款清收情况开展检查和复查,对清收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未按期完成清收任务的必须认真分析,查找工作不足,分析问题原因,顺利完成此项工作。
为推动不良贷款的下降,各网点成立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领导小组,由四名高管任组长,各社主任、信贷员为成员。
清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
1、河北社由理事长张贵庆
2、唐谷社由监事长辛延明
3、巴沟社由副主任王国廷
4、营业部由副主任赵存俊
清收领导小组要加强工作调度,强化监督管理,实行半
月一通报,每月一小结制度,每半月对清收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和小结,每月召开一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清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根据2012年3月不良贷款统计情况,各社要逐笔造具不良贷款清收台帐,按属地关系进行任务分配,保证在2012年12底完成省联社下达的不良贷款额。
二、贷款核对
组长:张贵庆、辛延明、王国廷、赵存俊 第一组:张贵庆
成员:何当周、韩鑫
第二组:辛延明
成员:王政、李启军
第三组:王国廷
成员:俞延景、多杰才旦
第四组:赵存俊
成员:冷本加、杜进峰、杭青杰、项欠、旦正才让、孟永财
明确贷款上门核对人员。上门核对贷款人员必须认真负责,逐笔签字核对。对所有借款人贷款全部核对,防范借款用途转移或为他人借款;核对时必须有两名以上人员,防止筛选的不确定
性和为核对而核对。
核对时必须核对借款人,并要求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防止以借款人名义贷款而实际由担保人使用和垒大户的现象发生;必须有检查人员到借款户家里核对,防止借款用途与申请时不一致和一户多贷;三是杜绝电话核对方式,防止作案嫌疑人与他人事先串通。
三、股权改造
1、加强对银监会关于农村金融机构实行股权改造政策精神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农村信用社实行股权改造的目的和意义,为股权改造营造良好的 论氛围.2、加强宣传农村信用社在股权改造过程中实施的股权转换制度和股东权益保护制度,让广大股东充分理解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增强股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为资格股转换为投资股创建广泛的民众基础。
3、在资格股转换为投资股的过程中,要积极向股东阐释政策,让股东充分了解现有资格股与投资股之间在表决权、分红权以及享有农村信用社提供服务的优先权和优惠权等方面的区别和差异,促使其自觉自愿将资格股转换为投资股。
四、建立农户家庭经济档案
为有效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把农户经济发展档案建档率作为对各网点综合考核的指标之一,达不到建档率的昂点当年不得被评为先进单位。各网点根据联社下发的任务,都把为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当作促进农民增收的头等大事来抓。他们的主要做法是:首先,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发动,利用下乡、催收贷款的同时广泛宣传,使得这一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其次,吸收村组干部和普通农民参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经营及信用状况;第三,通过公报自议等形式,对农户开展信用等级评定;第四,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状况和农户贷款需求层次,对不同等级农户核定相应的贷款额度;第五,对这些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对符合条件的定级农户颁发“客户一证通”,实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到随贷、周转使用”,走出了一条以档案建设促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农户经济发展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人口、承包土地面积、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项目、资产负债情况、经济收入来源情况、贷款借还等信用记录情况等项目。农户经济发展档案一户一卡,按村组次序设立。有条件的网点同时将档案资料输入电脑,建立农户经济档案信息系统。档案资料实行调整,于每年年初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集中调查后进行调整,平时遇有重大情况也可实时调整。
第三篇: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和建议
1、深入开展评定信用农户、创建信用村镇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对前期评定的“信用村”、“信用户”要采取“回头看”的办法,对照条件加以巩固、完善和发展,加大小额贷款投放量,不能先“授信”后“失信”。同时对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摘牌、收本,取消资格,切实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清收和落实村组陈欠贷款。
2、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清收盘活工作的新路子。对一些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或遭遇自然灾害但业主讲信用、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可采取“放水养鱼”的办法,适当注入新的贷款,促其恢复生产经营,用获得新的收入归还旧贷;对已经关、停、并、转企业和一些数额较大、资信程度差、资不抵债的借款人,可采取“放水卖鱼”的办法,迫使借款人变卖财产或转让经营权归还旧贷;对于手续不完备、无保全措施、确经努力清收难度大的历史陈欠贷款,在防范道德风险、算好成本账和效益账的前提下,拿出“壮士断臂”的决心,实行清权转让、资产转让及指标清收、拍卖清收、委托清收、打包清收等方法,以适当的代价、用抢救的办法尽可能清收不良贷款,虽然眼前可能出现一定的显性损失,但要看到收回资产可产生的长期效益。同时主动加强与政府、财税等部门的联系,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及时掌握有关信息,抓住有利时机,为清非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继续加大依法清收的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一是要确保诉讼时效,对即将超诉讼时效的,可实行公证催收。二是要选准起诉对象,特别对信誉较差、赖账不还或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财产的不良借款人要坚决起诉。对有一定影响的起诉对象要加大依法收贷的宣传,扩大依法收贷的影响。对地方党政干部欠贷的起诉,要争取地方党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以减少依法收贷的阻力。三是要有效保障信用社的权利得到实现,提高依法收贷效果。在依法起诉前要考虑向法院申请诉前或诉讼保全,依法查封、扣押、冻结借款人的财产,以便于将来执行时能收到实际效果。在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务人又有履行能力且情况紧急时,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及时有效地保护信用社的资金财产安全。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一方面请他们帮助提高信贷人员依法收贷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另一方面提高诉讼、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信用社资产,提高依法收贷的效果和影响,尽可能地将损失降到最低。
4、完善清收不良贷款的办法和制度,增强清收盘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重点针对少数社对岗位清收贷款存在着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力等现象,加强对岗位清收不良贷款的管理,信用社主任要亲自抓,落实岗位清收不良贷款责任人,并实行严格考核。对信用社内部职工自己贷款、亲属贷款、介绍和担保贷款形成不良的,以及违规违纪贷款,要采取处罚性、强制性措施,限期收回。对责任清收贷款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年终严格按照不良贷款金额的 10‰标准与责任人挂钩,同时对在限期内收回的责任清收贷款,及时返还被扣资金;对未能收回的,超过一定额度实行下岗清收,真正做到奖惩分明,调动大家清非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强对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动态管理,认真实行季度不良贷款分析例会制度,促进清非工作的开展,要继续实行联社领导(中层干部)清收盘活挂钩制度,并纳入机关干部业绩考核之中。
5、加大贷款投放力度,防范新增贷款风险,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和贷款风险管理,切实防范增量贷款风险,堵住风险源头,重点是抓好贷款的“三查”,做到“准、稳、狠”。即:贷前调查要 “准”,信贷人员必须做到调查全面、情况真实、数字准确、责任明确,对万元以上贷款要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对十五万元以上贷款信用社主任要参与调查论证;贷时审查要“稳”,要严格按照贷款审批程序实行“三岗”运作和集体会办,万元以上贷款必须要有完整的会办记录,主办会计要参加会办小组,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全的贷款要坚决拒批;贷后检查要“狠”,贷款发放后,要按照规定勤于跟踪检查监督,对改变贷款用途或发生贷款风险的,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收回贷款。同时要充分利用信贷管理电子网络系统,杜绝跨区域、超权限、多头贷 款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对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收回,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的上升,真正做到清前堵后。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化解不良贷款,通过市场细分和创新金融产品,发现和培植新的优良客户群体,提高增量贷款的质量,多渠道增加信用社贷款,通过优良贷款的增加“稀释”、降低不良贷款占比。
第四篇:关于对不良贷款清收的建议
关于对不良贷款清收的建议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确保不良贷款认责追责真真落实到位
首先,邢台办事处各级领导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不良贷款管理责任认定工作,把不良贷款管理责任认定作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止不良贷款反弹的一项重要举措,并且作为对相关管理人员任期内信贷管理履职情况和管理能力认定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不良贷款管理责任认定,强化履职尽职意识,促进信贷业务规范操作,提升信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
其次,邢台办事处要努力改变粗放式经营态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不良贷款要摸清底数,对暴露出的不良贷款责任人工作责任追究一定要到位,避免走形式,造成部分责任人“有恃无恐”,形成不良贷款前清后增。
二、不良贷款的清收措施
清收不良贷款是一场维护信用社合法利益的捍卫战,清非人员要有勇气有魄力,要雷厉风行,闻风而动,看准了就动手,攻不下不放手;有一种拿不下不收兵的劲头;清收不良贷款又是一场双方智慧的较量战,清收人员要有谋有略,要有“两千”精神,即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情况采取责任清收、联社集中清收、行政清收、依法清收等针对性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提高清收不良贷款的成效。
1、严格实行不良贷款终身责任制,科学合理落实不良贷款清收责任人。一是事实认定责任清楚,责任人仍在本联社上班的,对每个责任人贷款进行集中考核处理,不论是调走的还是未调走的,现任社的还是以前社的,都可以通过限期整改盘活清收不良贷款,否则按月实行经济处罚,直至责任贷款全部收回为止。情节严重的实行离(待)岗清收,离(待)岗清收期间除照常按月实行经济处罚外,还应停发期间绩效工资。年底按清收责任贷款完成情况发放绩效工资。二是事实认定责任清楚,责任人已调离原联社在其它联社上班的,通过申请让办事处协调处理。三是事实认定责任清楚,责任人已退休的,通过按月扣发部分工资来偿还不良贷款,直至本息全清为止。四是因为放贷时间跨度长,或是责任人已经不在本系统工作的,通过听证复议后仍不能落实责任的,按不良贷款所在社确定清收责任人的同时发动全员力量对这部分贷款进行集体清收,但这部分贷款不能和清收责任人的任务考核挂勾,每月按清收本息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能者多得,不清不得。
2、委托清收。将适合于非系统外人员清收的贷款进行委托清收,按清收本息比例并给予适当的报酬。
3、清收担保、抵押贷款。对有担保的不良贷款,要做好担保单位的工作,由其予以偿还。对抵押贷款要通过法律程序予以执行。
4、专项清收。对那些问题严重,欠款时间较长,收回难度大的大额不良贷款,可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项清收。
5、通过“拍卖”方式,盘活清收。由县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负责,采取公平竞争,出榜公布,公开拍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拍卖清收。
6、行使代为权清收。当借款人无力履行债务,同时借款人享有的债权却怠于行使,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到期债权不能实现的,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第一部分第11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为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7、行使撤销权清收。如发生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情况,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到期债权不能实现的,农村信用社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以上行为。撤销权自农村信用社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8、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作用,借助行政力量清收。农村信用社至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以“服务三农”的宗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地方党政领导都是有目共睹的,是关心我们农村信用社长远发展的,所以我们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要经常主动协调地方党政关系,及时汇报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党政部门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9、适量注入信贷资金,以“放水养鱼”来盘活清收不良贷款。对一些暂无还款能力,但信誉较好的客户,在考虑其还款计划的基础上,适量投入一些贷款,帮助其培植还款源,经营重新走上正轨,尽早归还贷款本息。
10、积极参于企业改制,跟踪落实陈欠旧贷。信用社要加强与有结欠贷款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改制信息,及早介入企业改制,变更,落实债权债务关系。
11、依法提起诉讼,强制清收。对少数有偿还能力,而拒不归还贷款的“赖账户”、“钉子户”、“地痞户”,选准突破口,严厉进行打击,通过依法提起诉讼或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等法律手段,强制收回贷款本息。
三、努力做好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防范措施
不良贷款的防范,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施治措施。在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中,借款人本身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都是导致不良贷款的成因,但是主要原因却是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一)、严把“四关”,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
1、严格实行五岗制,把好审、贷、查三权分离关。
粗放经营是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统一法人后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在操作规程上必须借鉴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应抓好两个方面:一是严格实行五岗制(即调查岗、审查岗、审议岗、审批岗、贷后检查岗)和审、贷、查三权分离制。明确规定,凡新发放的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均不得单人操作。必须实行五岗制,通过审、贷、查环节方能发放,违者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合理设置五岗。一种情况是信用社(分社)权限内发放的贷款,其岗位设置为:调查岗—外勤信贷员,审查岗—信用社(分社)副主任或会计主管,审议岗—贷款审议小组,审批岗—信用社(分社)主任,检查岗—信用社(分社)主任、副主任外勤信贷员。另外一种情况是超权限发放的贷款,其五岗设置为:调查岗—客户部调查人员,审查岗—分管副主任、信贷部主任,审议岗—贷款审批小组,审批岗—联社主任,检查岗—稽核部人员。抓好贷前四岗固然重要,而真真做好贷后检查岗却是有效防范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直接手段。通过实行五岗制和三权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增加贷款透明度,防止徇私舞弊,确保贷款质量。
2、实行贷款权限区域控制,把好贷款风险关
即改变过去单一以存款金额大小为依据,分级确定贷款审批权限的做法,而是根据各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信贷管理人员素质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区别对待,综合确定其不同阶段的贷款审批权限。有条件的联社可以试着结合上述情况按贷款经营社所处的位置将新增贷款按贷款种类进行安排发放,比如乡镇信用社只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以及权限内的滞农个人贷款,区(县)内信用社(分社)只发放个体工商户或个人其它贷款,而将所有企业贷款交由联社营业部统一发放,这样既不偏离“服务三农”的宗旨,还能有效的控制不良贷款的发生。
3、实行评估公司指定化,评估价值责任化,把好抵押物足额、变现关
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评估公司数不甚数,假房本、假评估报告、假他项权证时有发生。各联社每年应从有业务往来的评估公司中通过招标或基层社负责人民主投票的方式 来确定2—3家评估公司进行协议评估,采取预留印件和亲笔签名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抵押物估价值高于市值的现象,还可以有效的鉴别真伪。
4、实行法律顾问制,把好贷款手续合法关
有条件的县联社应设置专门的法律咨询机构,配备既懂法律,又懂金融业务的骨干为法律顾问。同时明确规定:县联社大额贷款必须经过法律顾问签字同意后,方能正式发放贷款。
(二)、改进信贷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
目前,多数农村信用社传统的信贷管理方法是对信贷人员下达考核指标,过分注重结果。而对贷款的风险环节缺乏必要的分析、控制和防范。必须从传统的结果管理转到过程管理上来,通过对合理产品和服务的控制,从内部机制上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
一是按照“预防为主”的思想,构筑信贷风险防范多道“防火墙”。要建立全员参与,全体相关人员监督的内控机制,使信贷业务的上下部门或上下岗位的接口得到有效控制,确认并掌握业务部门或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便能够迅速进行风险的识别、衡量、防范、处置。
二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完整、真实、灵敏的信息数据与统计分析系统,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现在运行的信贷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查询平台,我们在受理每笔贷款前,先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查询一下贷款人在其它行有没有违约行为,再通过信贷管理系统的“全数据库检索”功能确定一下贷款人在本系统中有没有违约行为,这样即可以防止多头贷款和垒大户贷款,又能有效的对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客户实行信贷制裁,将不良贷款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是建立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确保信贷管理的持续改进。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经常性的稽核审查制度,采取具体的纠正、预防措施,以不断评价、发现、改进信贷流程,推进信贷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信贷管理机制
1、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关键是要找出贷款流程的各个风险点,然后合理确定制约措施,最大限度地规范、控制、约束易产生风险的操作行为,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一旦风险产生,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目了然。
2、创新责任信贷员薪酬管理办法。首先,通过笔试和民主测试使一些业务素质强,思相作风过硬的人员走上责任信贷员岗位,(每社最少一名,否则取消其放贷权限)对他们的绩效工资区别对待,让他们感受到责任和收益是对等的,再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收取适当的贷款发放保证金,其次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收入与业绩挂钩制度,有效的调动责任信贷员的责任心。信贷人员的主要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生活保障工资。另一部分要与其经手的贷款质量和收贷收息情况挂钩。
(四)、以人为本,加强对责任信贷人员的管理,提高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的素质是企业素质的集中体现,提高责任信贷人员整体素质是改善农村信用社信贷质量的关键。一是要合理核定责任信贷岗位,充实调整责任信贷人员,使责任信贷人员数量达到员工总人数的30%。要优先选拔年轻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思想作风优良、与农民感情深厚的人员,把他们充实到责任信贷岗位锻炼。成绩突出的,要优先提拔,提高责任信贷人员的群体活力。二是强化员工培训,提高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程序,保持信贷人员教育、培训、技能、经验、职务锻炼、知识更新等工作的持续开展。重点对信贷人员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积极培育其市场意识、营销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建立贷款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大对违规违纪放贷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严格执行贷款发放的终身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贷款实行“四包”(即包放、包管、包收、包效益)的内容,并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和考核。
(五)、加强对借款人的检查和监督
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贷款能否按期结息,按期归还,如果借款人生产经营恶化会直接将风险转嫁给信用社。因此,责任信贷人员发放贷款后,要经常关心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随时掌握其发展动态,以便一旦发现贷款风险苗头,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早收回贷款本息。
第五篇: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及建议
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及建议
依法起诉清收难
现状及难点:在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一些“赖账户”、“钉子户”,他们倚仗自己在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系,想达到不愿归还信用社贷款的目的,农信社清收人员上门催收,往往会无功而返、束手无策。清收这类贷款唯一的途径就是依法起诉,基层信用社和金融法庭可以做到快立案、快审快判,但是法院到执法过程中,速度较慢,而且不是专职人员对案件执行,同时往往顾虑太多而执行不到位,造成贷款胜诉而执行难的尴尬局面。而一旦通过法律起诉而贷款收不回是,将使得信用社清收人员即得罪了贷户,有没有取到效果,反而连再次上门催收的机会也丢失了,所以干脆不起诉,也不得罪人。
建议或意见:由联社风险资产经营管理中心负责案件起诉的清收汇总和协调,并为依法起诉贷款的上报、立案、审理、执行等环节提供的一条龙服务,避免各基层社各自为政,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然后 争取法院大力支持,可以要求法院在其内部成立专门以信用社起诉案件为主的专职清收合议庭,该合议庭可以将信用社起诉的案件从立案、审理到执结一气呵成,避免了许多繁琐环节,从而可以达到了信用社的起诉案件可以快立、快审、快结的目的。联社法律清收部门与专职清收合议庭直接对口接触,有条件的可以合署办公。由此不但可以避免重复上户的情况出现,从而还可以大大减少了清收工作量和清收费用,从根本上还解决了贷款责任人怕得罪贷户的顾虑,也对“赖账户”、“钉子户”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外出追踪清收难
现状及难点:一些借款人因多方原因不能偿还农信社贷款,采取逃避形式外出打工或在异地经营,长年累月不归家,导致农信社无法清收贷款。在外出打工借款户中,有一定偿还力能而“自动化”还款的极少。导致清收人员只能在家坐等收款,最多只是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能收就收,不能收就只有“望贷兴叹”了。
建议或意见:联社可以实行一事一议外出清收。通过整合资源,在对辖内外出打工人员贷款摸底统计的基础上,对在外省某一地区、相对较集中的打工人员贷款,派专人统一清收,这样既能够节省人力和物力,清收效果也会相对较好,从而可以避免由基层信用社各自为政、单独清收而带来费用高、效果差的问题。对一笔或几户贷款,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事一议制订方案,由基层农信社对某户贷款进行初步了解,认为有回收价值的,先向县级农信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制订详细清收方案后,报县级农信联社分管领导审批,定时间、定人员、定费用标准清收。对外出信贷清收人员采取先由单位垫付一定的费用,根据收回贷款的多少,按制定的奖励办法进行计奖。对奖励不足差旅费部分,由县级农信联社将不足部分报销;对奖励超过差旅费的,不报销差旅费,多余部分直接兑现到清收人。通过一事一议审批,解决外出清收人员的后顾之忧,既清收了贷款,也节省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