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手在民间:2016年农民发明了哪些农机“神器”
高手在民间:2016年农民发明了哪些农机“神器”?
可能有些人知道,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全新的科普节目《我爱发明》中,经常会播出一些平民老百姓自主研发和创新的一些新设备,它贴近生活、贴近百姓,通过展示发明人的新发明、新创意,将科学知识趣味化、形象化,让观众热爱发明,享受创新的乐趣。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一些农民自主研制的各类农机产品,所谓“高手在民间”说的一点没错。
李翠长发明的“新型微型耕船”
今年53岁的李翠长是从江县西山镇的一位普通农民,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喜好各种农机具的研究,在长期从事农机销售过程中,他对市面上销售的微耕机进行研究和改进,先后用8年时间花掉了家里所有积蓄,发明了适合山区和深水田间耕作的“新型微型耕船”,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李翠长发明的“新型微型耕船”
据悉,李翠长的“新型微型耕船”不但可以在深水田间耕作,而且非常适合从江县山区沟谷土稀水深的田块作业,利于深耕深耙。机子轻,易于拆、抬,犁耙不夹草,机子自动将杂草斩断并埋入泥下,机子转速快,好调头,即使小田块也不留死角,省时省工,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李翠长也因此被评为2015年“最美从江人”。
俞连根发明的油电混动摘菜“神器”
近日,上海浦东祝桥镇立新村村民俞连根发明的宝贝———一台手扶式小型油电混合绿叶菜收割机。据了解,这个机器能“摘菜”,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极大地解放了菜农的生产力。
俞连根发明的油电混动摘菜“神器”
“油电混动,是我们这台收割机的亮点之一。”俞连根说。2015年5月8日提交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9月2日授权便下来了。初次在浦东郊区的农田试验时,收割机十分“争气”,运作良好。大家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孙建兴发明的麻山药收获机
近日,河北省蠡县林堡乡孙庄村农民孙建兴真的发明出了麻山药收获机,并且要现场演示,蠡县乃至周边县市区的麻山药种植大户、农机销售商等纷纷赶来,争着要看一看老孙的新发明。
4F-2型麻山药收获机采用链轨式行走,液压转向,具有挖沟、土壤翻震系统和土壤输送带。机器作业时,挖沟系统首先在麻山药两侧挖出深沟,翻震系统同时在麻山药下方进行震动翻土,此时就将麻山药完整托出土面,工人只需跟着机器捡拾即可,收获迅速,极大降低了劳动力强度与生产成本。
该机械研发过程耗资130多万元,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河北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与河北农业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与支持,集挖沟收获、土壤回填、平整土地等功能于一体,属于麻山药收获类最新产品,科技含量高且荣获国家多项专利,深受用户关注。
宋家智发明的蔬菜秧苗移栽机
宋家智是龙口市开发区管道丁家村的普通农民,一直以来热爱钻研农业机械,今年,他自己研制了蔬菜秧苗移栽机,取代了繁重的人工蔬菜秧苗栽种。
宋家智发明的蔬菜秧苗移栽机
据宋家智介绍,他发明的移栽机全部采用机械原理,在拖拉机牵引的作用力下,在行进的过程当中产生动力,来实现作物的从投苗到入地到合拢保墒。每天工作八小时就能达到30亩地,平均一亩地节省人工费用100块钱以上,作业效率提高了20多倍。
孙亚飞发明的机收机捆一体化装置
11月25日下午,如东县马塘镇马丰村31组农机手孙亚飞驾驶收割机开进同村16组周国平的水稻田,收割机一边割走稻秆儿,一边打捆,一路留下捆好的稻草。不久,孙亚飞驾驶铁牛来到田边运稻谷,望着自己的发明带来的惠民成果,非常开心。
孙亚飞发明的机收机捆一体化装置
孙亚飞介绍:“捆草与粉碎功率一样大,不增加任何负荷,一天能收30亩。”据他介绍,今年秋收已在如东完成160亩,很受农户欢迎。
朱洪建发明的多功能农田作业机
据了解,朱洪建研发的农用动力底盘、农用动力底盘专用变速箱、玉米收割机割台和旋耕机专用变速箱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他已成立农机公司,尽快将多功能农田作业机投入批量生产。
“看到大型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功能单
一、能耗过大、效率低下,闲置时间长,便萌发了研制多功能农田作业机的想法。”山东胶州农机达人朱洪建介绍,他经营一家售卖农机具、配件的店铺。2007年,他发现,尽管农业收割机械品种很多,但大多功能单一,稻麦收割机只能收割小麦和水稻,玉米收割机只能收割玉米,这些农机用完几天往往要歇一年,造成了资源浪费。如果能发明一种动力底盘,可以随意拆装各种收割装备,肯定会受到农民欢迎。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开始着手研究设计。2011年,他不顾家人劝阻,全力投入多功能作业机研发,凭借以前所学的机械专业,从网上查资料,设计图纸。经过近千次的试验,终于研发出一款农用动力底盘。
据朱洪建介绍,他发明的这款农用动力底盘,分为前转向式农用动力底盘和后转向式农用动力底盘,是由钢结构车架、大马力发动机(100马力以上)、变速箱联后桥、前桥、液压系统、转向系统、动力输出系统、前后悬挂系统等构成的多功能车辆,可分别与稻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秸秆青贮机等农机具配套,功能强大。
王兴超发明的新型滴灌带回收机
日前,王兴超发明的滴灌带回收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认证,当时就有内地一家企业打电话,想要花30万元买下王兴超的专利,可王兴超却想用专利服务团场的职工群众。
去年9月,王兴超足足忙活了25天,4次大改图纸,无数次在地里进行速度实验,终于成功研制出棉花地滴灌带回收机,该机机械不仅大大降低人工回收滴灌带的成本和劳动强度,而且收下来的滴灌带缠绕整齐,装运方便,一台机子一天就能完成150亩地的回收工作,这是四、五个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
从去年9月到今年9月,王兴超共制作20台滴灌带回收机,全部销售一空。
刘伟和朋友发明的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
据了解,农民刘伟和他两个朋友历时5年自主研发的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日前已被上线生产并开始投放市场。这台花生收获机荣获国家五项发明专利,可以3垄6行同时作业(平地种植7行同时作业),每小时收获4~6亩花生,并利用主仓和副仓,大小花生果分离,破损率很低,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工作效率较高。
普青山发明的简易播种机
说起普青山,他只是小街街道石邑社区笔峰村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伙子,今年31岁,平时靠开收割机为主。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却酷爱学习和钻研机械,会修理很多东西,平时爱看中央电视台的《我爱发明》节目,同时他还乐于助人,农闲时就为乡亲修理农业机械,群众口碑不错。
普青山发明的简易播种机
近日,当地农民普青山用自己发明的简易播种机与人工比赛播种菜豌豆谁快谁好,现实版的《我爱发明》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慕名观看。如果普青山发明的简易播种机实用,将会加快种植进度,减轻劳动力负担。为了检验播种机的实际使用效果,普青山请来了3个群众,和他发明的简易播种机进行一场比赛,看看在播种菜豌豆的生产过程中到底谁快谁好。
5分钟比赛结束后,普青山使用的简易播种机播种了12墒,3个群众分别播种了大约两墒、2.5墒和3墒。比赛结果证明:简易播种机的播种效率大概是人工播种效率的4倍以上,而且使用者非常轻松,一点也不累。
“他的机器虽然快,人也不累,但是没有人工的均匀。”参加比赛的群众仔细查看播种情况后表示,与人工播种相比,简易播种机的播种速度优势明显,省时省力。不过也有缺点,那就是在使用过程中种子容易卡住落不下来,或者下落过快导致播种不均匀。
高士强发明的背负式红松果采摘机
打松塔危险系数大,费用高,雇用工人每人每天要支付五六百元,且很难雇用到。为解决这些问题,吉林省敦化市一位农民通过五六年的精心研究,成功研制出了一台背负式红松果采摘机。日前,这台机械出现在敦化市的一片红松果林中,高效运作,引得人们叫好连连。
研制这台农机的敦化市江源镇农民高士强介绍说,这台红松果采摘机能升高18米,一个人站在上面打松塔,能顶六七个人,一天的油钱只需60元,省事、安全、简单,非常好用。
据了解,高士强22岁时从黑龙江来到江源镇小牡丹村,并成家立业,每年都跟村里的人一起上山打松塔。一次打松塔时,他不慎从高空跌落,幸亏被一根粗壮的树枝拦住,才没受什么重伤。由此,他萌生了一个想法:研制一台打松塔的机械,再不爬这危险的大树了。
杨玉茂发明的“弱碱增氧微分子发生器”
日前,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宋四村村民宋永强的蔬菜大棚里,笔者看到了一个形似汽车排气管的设备,就安装在大棚的送水管道上。“这个机器,能把水变成弱碱水,并能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有利于改良土壤环境,促进作物吸收,进而增加作物产量。”宋永强说。
杨玉茂发明的“弱碱增氧微分子发生器”
该机器的发明人、寿光市齐圣果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杨玉茂介绍,这个设备已成功获批国家专利,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的专利证书上叫做“一种农业作物生长微粒子灌溉孵化器”,为了更形象,在推广过程中叫做“弱碱增氧微分子发生器”。
赵国强发明的“温室大棚太阳能取暖器”
今年46岁的谷杖子乡人赵国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经过6年的潜心研究,发明了一款高新技术产品“温室大棚太阳能取暖器”。
赵国强发明的“温室大棚太阳能取暖器”
经过小型试验,自动控制温度的温室大棚太阳能取暖器,棚外温度在零下22度至零下26度的情况下,用太阳能取暖器供暖,棚内温度可提高6度至10度,试种黄瓜的温室棚每平方米增产15公斤,达到了增收的目的。其产品被辽宁省中小企业局评为“专精特新”产品,赵国强所在的企业荣获第四届中国创新大赛辽宁赛区优秀奖,并被市政府评为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12月24日,赵国强被国务院农民工作办公室授予2015年度“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
李志敏发明的背负式割草机
只有初中文化李志敏,以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喜欢跟机械打交道,自己也爱琢磨。他凭着自己的好学和刻苦钻研精神,在没有高学历,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发明了很多农用器械,背负式割草机只是其中一种。
李志敏发明的背负式割草机
据了解,这台设备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力,财力,还可以避免反复使用除草剂对作物和土质造成的危害。该设备广泛用于果园、菜园、茶园等作物。机器小巧,重量轻,普通家庭妇女也能轻松操作。每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消耗一升汽油,效率是人工的4~5倍。据李志敏介绍,当时之所以产生发明锄草松土一体机的念头,一方面是现在农民基本都是靠喷洒除草剂来达到除草的目的,不仅庄稼不安全,土质也会受到污染;另一方面则是李志敏去朋友家做客时,看到朋友家的几十亩大棚全靠人工除草,不仅吃力,工作效率还低。回来后,他就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跟研发团队分工合作,从冒出念头到产品问世,仅仅历时四个多月。现在,他研制的“锄草松土机”已接到了来自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大量订单。
陈世磊发明的喷灌机
今年39岁的陈世磊是山东平度市蓼兰镇农民,从小喜欢捯饬各种机械,今年发明了一款喷灌机。
陈世磊发明的喷灌机
这台喷灌机一下子成了村里的稀罕物,陈世磊兴高采烈地给乡亲们演示,一天就浇了50亩地。不少种植专业合作社听说后上门要求租用,这让陈世磊看到了商机。“国内生产喷灌机的企业有10多家,我的喷灌机想要卖出去,就要有更多创新的地方。”他说。陈世磊紧接着继续改进喷灌机,生产出的第二代喷灌机解决了第一代机器存在的水压损失高和浪费电力的问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今年6月份,陈世磊研制成功的第三代智能喷灌机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实现人机互动和远程控制,产品由桁架、滚筒、PE管、变速箱、智能回收控制系统组成,喷水桁架宽幅调节从2米到36米,高度最高可达到7米,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灌溉作业。“目前市场上喷灌机械不少,但能够实现智能化操作的还为数不多。这种喷灌机只要设置好速度,水管自动回卷,不用专人盯着,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农忙时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平度市农机局副局长石现进评价道。
王兵发明的花生清选机
在沙湾县安集海镇王家渠村有一位农民发明家叫王兵。他凭着做钳工、修理农机具以及成功发明辣椒收获机的经验,更加坚定了发明花生清选机的信心,经过多次尝试,成功发明了花生清选机。
8月10日早晨,太阳刚刚探出了头,沙湾县安集海镇王家渠村就已是人声鼎沸。这段时间,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新采摘的鲜食花生身着厚重的泥土和杂物,被送进当地农民王兵发明的花生清选机中“洗澡”。随着马达的轰鸣声,种植户们第一次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清选的方式,在机器的不断翻滚下,花生被清理得干净白皙。这一刻,种植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在一旁操作花生清选机的发明人王兵更是兴奋不已。
彭洪巽发明的国内首台新型抛秧机样机
7月19日,湖南双峰农机人彭洪巽经数年研制的国内首台新型抛秧机样机在荷叶镇一农塅进行了田间作业试验。
彭洪巽发明的国内首台新型抛秧机样机
在作业试验现场,一台15行的新型抛秧机样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进行抛秧作业演示。随着新型抛秧机的推进,水田里留下了一排排整齐有序、直立成行的秧苗,其作业效果之好、效率之高,让在场观摩人员发出阵阵赞叹。该新型抛秧机核心技术成熟,取秧快捷、连续,不伤秧、不漏兜,一小时能抛秧十二亩左右,有效解决水稻“栽插难”问题。同时抛秧通过“带土移栽”的方式,减少秧苗的根部损伤,能使秧苗充分利用光合作用,提高成活率,具有返青快、生长期短、分蘖多的优点。
马锁才发明的荸荠采集样机
经过两年多来的实验和改进,由江苏省镇江市新农民马锁才研发的荸荠采集样机已经初步定型。据市农机部门专家介绍,这是国内成功研发的首台荸荠采集机。
马锁才发明的荸荠采集样机
荸荠采集机的出现,解决了困扰种植户的一大难题,还有助于推动荸荠生产的机械化进程。6月18日,马锁才就此申报了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
农民王建锋发明多款硒砂瓜种植机
从2006年开始,中卫市在砂石地里种植有机压砂瓜的农业技术开始大面积推广,王建锋抓住机遇研发出一批服务硒砂瓜种植的农机,在压砂瓜种植中大显身手,深受农民欢迎,也打开了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了宁夏无压砂瓜种植农机的历史,填补了宁夏的空白。他生产松土、种植、覆膜一体机,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将以往每天5亩的种植速度提升至50亩,极大地节约了种植成本。可以说为宁夏成功推广百万亩压砂瓜种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民王建锋发明多款硒砂瓜种植机
笔者有话说:以上列举的这么多农民自己发明的各种农机具,真正验证了“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在农田耕作中,和农机具接触最多的就是农机手,他们最清楚哪种农机最好用,哪种农机是他们最需要的。但很多农机手都只是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试想,如果各地农机部门能更多的开展针对农机手的系统文化培训,未来,农民发明的农机产品必将更加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发明的农机具获国家发明专利,且获得在市场上广泛推广与应用的机会。
第二篇:高手在民间
《高手在民间》
一出租车。上车后此司机正开着收音机听体育新闻。播到足球消息,的士司机说:“如果找十几个20岁左右的死刑犯.让他们练四年足球,然后他们踢世界杯,出线了就出狱,出不了拉回来枪毙.中国足球一准儿出线.”
我惊异于他的想法,问道:“那么解决现在离婚越来越厉害的现象呢?”司机掐断烟头狠心的说道:“真正能阻止离婚的婚姻法是,离婚后房子归国家.”
我开始佩服他了,于是又问:“现在情人节和清明节的区别是?”司机想了想说:"情人节和清明节是一样的,都是送花,送吃的,区别在于:情人节烧真钱,说一堆鬼话给人听;清明节烧假钱,说一堆人话给鬼听。
第三篇:高手在民间 -俗世奇人读书报告
高手在民间
《俗世奇人》读书报告
冯骥才先生在《俗世奇人》中写得好: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实际上,他在这部小说中,写的正是这样一群民间高手。
例如双手上下翻飞、治疗伤筋断骨疾如闪电的苏七块,刷白墙天衣无缝,刷过的墙面仿佛平整打开雪白屏障的刷子李,还有捏泥人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泥人张,这些人物形象描写得入木三分,让人读后感觉跃然纸上,如身临其境一般。他们的这些技艺,可能在有些人眼里,只是不入流的街头小把戏,但是通过作者的描写,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技术纯熟令人眼花缭乱的一众高手,让人钦佩不已。
读完《俗世奇人》我有两个最重要的心得:
第一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可能不会面面俱到,但是如果在某一方面肯下苦工,勤加练习,终将取得超越别人的成绩。欧阳修在《卖油翁》中也写过这样一位“俗世奇人”卖油翁。射箭技艺高超的陈肃公,只得到外貌不起眼的卖油翁平淡的一句“无他,但手熟尔。”的评论,继而被他整壶油通过铜钱中心孔倒进葫芦而不沾湿铜钱的惊人技艺所叹服。即使在民间,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为高手!
第二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书中有这样一句:“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的确,苏七块一定要病人先拿出七块银元才肯给瞧病,刷子李刷白墙偏要穿一身黑衣,泥人张不畏权贵不向势力低头,这些鲜明的个性,其实是依托在他们的一身本领之上。有了本领,自然就有自信。只要有一技之长,无论在社会的什么阶层,都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即使在民间,只要自信自强,也一定能成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