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户籍信息错翻天 想要修改登天难[大全]
户籍信息错翻天 想要修改登天难
近日,媒体曝光了“河北一老人户籍错误16年 申请改正无果”一事,引发网友怨声载道。抱怨的背后,是大伙共同的遭遇和体验。户籍信息错漏百出、有错难改、一错多年,似乎已成共识。对此,老百姓不应该只有无可奈何和将错就错—— 错误百出的户籍信息,让国人深受其害
有些人,如“房姐”龚爱爱,可以通过我们不知道的方式搞到多个户口;很多普通人,想去派出所改一下户籍上错录的名字、出生日期、学历、民族,哪怕这样的错误完全是职能部门造成的,也要经受百转千回的折腾,最终大部分人也抗不住这样的消耗,而选择将错就错,或者疏通关系,把事情给解决了。先看一位结婚10年不能领证的网友:
1992年至1999年,张师傅由于在铜川市服刑,户口也就迁到了铜川。服刑期满后,铜川市向张师傅下达了一个迁移单,要他在十日内将户口迁回原地宝鸡市。但当时张师傅并没有在意这件事,直到2000年和爱人办了婚事,想办结婚证,问题随之而来。张师傅的户口2008年被迁回,但在迁移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息错误,婚姻状况变成了已婚。因为这个“已婚”,张师傅在“婚后”十多年时间里,不知道奔走多少次,始终不能修改过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再看一位虚长10岁无法上学的女孩:
2003年,一次集体更换户口簿,刘红秀家的户口信息出现多处错误,女儿詹福红的年龄被改大了10岁。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为更改错误的户口信息奔波,结果跑了6年,只有丈夫的名字错误纠正了。2009年,33岁的刘红秀愁苦不已,13岁的女儿升入郑店中学,去报名时,学校却因户口簿上的23岁年龄而拒收。郑店派出所的民警答复是,这么多地方要改,需要上级批准。可她6年间无数次前往派出所询问,得到的都是“还要等”。
可喜又可悲的是,一个为“已婚”挣扎了10年,一个为虚增10岁折腾了6年,最后都是因为被媒体曝光,错误的信息才被纠正,证才能领、学才能上。
网友曝光其无法给小孩更改出生日期的遭遇
这样的错误很普遍,背景之一是户籍信息由手工录入转为微机录入
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如果有心,可以去网络上搜一下这方面的案例,说多如牛毛一点不夸张,而且类似新闻下的评论,还有大量相同遭遇的人在控诉痛陈。好几位地方派出所所长,都曾说过“错误录入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哪能管得了”这样的话。
出现这么多的户籍信息错误,是有时代背景的。1999年,户籍管理权力下放基层派出所,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户籍登记制度逐步从手工录入转为微机录入。当时,所有的户口信息需要全部录入电脑中,并更换新的户口簿。由于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而警力又有限,于是大量基层派出所就聘用了一批户口协管员,这些协管员多为在校大学生或待业大学毕业生,进行电脑录入工作。由于没有接受培训直接上岗,出现低级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同时,户口信息的登记,派出所协管员要求助乡镇干部,这些人对村民情况比较熟悉,核查方便。而实际情况是,有些村干部字迹太潦草,录入人员认错,导致户口信息出错(如张铎写成张译,1997年出生写成1991年)。这样的错误有多少呢?09年,山西省仅仅花了2个月,就发现有9万余例错误户口录入信息。„[详细] 更普遍的背景则是基层办事员一贯的随意甚至故意
当然,户籍信息错录的状况延续了几十年,远远不是“手工录入转为微机录入”所能解释的。翻看诸多案例,可以发现基层办事员的潦草随意、不把你的事当回事,是出错的最普遍原因。
按照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的说法,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并不是什么极端的恶人,但是平庸而肤浅,通过日常那种看似漫不经心的举动,最后造成了极大的恶。
不过也有网友反映,有的办事员看似随意实则故意,希望通过为信息录入设置障碍来索要好处。
户籍对国人很重要,所以户籍信息错误就不是小事
如果户籍对中国人不重要,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那么错了也就错了,将错就错也洒脱。可实际的情况正好相反,早在1998年,有研究者就做过统计,附着在户籍之上的利益多达48项。我国户籍往往与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社会福利、教育入学等捆绑在一起,农村户口更涉及集体资产收益、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宅基地分配等利益关系。如果户籍仅是政府管理人民的一个手段,而不与利益纠缠在一起,就不会引发多户籍的现象。
中国一本小小的户口簿,能牵扯到很多切身的利益
由此可见,对中国人而言,户籍登记资料出错,可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身权利和自由权利,不是一件小事。出错是正常的,凡是有人参与的环节必然会出错,但错误率畸高,和面对错误的逃避、消极、蛮横态度,自然引起民怨。
最近,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揭露了一些地方政府“办证难、脸难看”的问题,被批评的两地政府宣称“连夜召开班子会议”,要简化办证手续。实际上,户籍信息错误比办证难更令人无法忍受,因为你们的失误(错误录入户籍信息),造成我们的损失(来回奔波、办事受阻),却长年累月拖着不解决,这算怎么回事呢?„[详细] 及时修正错误,怎么就比登天还难? 政策上,已经为修改户籍信息设立层层障碍
这位“12岁生子”,户籍错误16年未获改正的老人,民警给的答复是“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材料,也不知道时候能有回复。”前一句是假,后一句是真。
根据《公安部关于不得随意更改户口簿出生年月日的通知》,要想修改户口簿上的年龄,需要以下七种材料:1,申请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未领取身份证的除外);2,《出生医学证明》、以前的《户口簿》、户口底册、身份证(未领取身份证,的除外)、《户口迁移证》(没有迁移过的除外)等权威原始凭据;3,属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须附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准予更正的证明;4,属与人事、学历或其他重要档案不一致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人事、学历或其他重要档案复印件;5,派出所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6,其他能够说明更正理由的原始资料;7,《户口项目变更更正申请审批表》。
显然,弄齐这一堆材料,人要蜕一层皮。其中最难的当属《出生医学证明》,很多人自己的《出生医学证明》已经丢失,而在医院的存档也因历时太久而难以找到,独缺这一项,修改年龄就是妄谈。再说修改姓名。《户口登记条例》和公安部发布的《关于执行户口登记条例的初步意见》当中,对更改姓名虽有一些规定,但对于哪些情况可以更改,哪些情况不能更改,需要哪些相关材料等都没有明确。但是具体到各个省,都出台了相应的标准。比如安徽省出台的《关于变更更正户口登记项目的规定》,第一条原则就是:姓名原则上不轻易更改。而在具体操作中,标准只能由审批人主观判断来决定。其实,为更改制造障碍的逻辑很好理解,“受利益驱使,在公安接管户口前,一些村民委员会干部为了解决税费差口问题,而采取注销外出多年户、老年人户、孤寡人户、残疾人户的手段。还有公民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不予申报新生婴儿户口,更有一些违法生育新生婴儿的父母,为了少交计划生育罚款,前移或延后新生婴儿出生日期、更改性别。更有甚者,在未生育前甚至未怀孕前,就托其亲朋好友为不知是男是女,何年何月生育的未来子女上了户口。” 在这样的担心下,与其花精力去一一辨别你是真的要改错误户籍信息,还是“别有用心”的上面那拨人,不如就把修改户籍信息的口子越缩越小,省事省力。
执行上,越是人为制造困难,越有寻租空间
在中国修改户籍信息,不管你是自己要改(变更)还是有错要改(更改),都需要跑三级公安部门,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所在区公安分局、市公安局,只要有一个地方卡壳,只能无止尽地等下去。
户籍民警(或官员)的权力寻租,一个是正向(开放),一个是负向(限制)。正向方面,龚爱爱事件爆出后,为其违法办理户口的7人被抓,其中4人为民警。实际上近年来,各地爆出多起违法办理户口案件,涉及北京、广西、江西等多地的15起案件中,13起案件牵扯到户籍民警,涉案民警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刑。而错误百出的户籍信息更改起来难度不小,则一定程度上是负向权力寻租。很多人会说,在中国办事常遇到公务人员的“冷脸”,是因为他们服务态度和意识的欠缺,其实这背后还有可能是一种隐性的“索贿”:我不需要用语言告诉你我需要钱物,但我的表情、态度以及办事效率,你就应该懂了。修改户籍信息和办准生证一样,找点关系托点人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似乎已经不是“潜规则”了。结语
办事员手下的一小错,就是老百姓人生的一大错。不能再让后者哀求前者手下留情,要开始对那些“随意或故意”严厉的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