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鼓励规范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鼓励规范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参
与法律援助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51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进一步鼓励规范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司法部办理 提 案 人:施杰 主 题 词:司法,法律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法律援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关注民生,维护弱势群体的应有利益。对于国家而言,就是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同时还规定了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下称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比如积极开辟法律援助的人力资源,使众多的社会团体,法学院校参与进来。针对我国目前情况,国家财力、物力、人力有限,特别是在西部落后地区,政府财政收入捉襟见肘,而西部落后地区的法律援助需求相对更高,所以单一的以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为主体的法律援助组织形式难以满足当前统筹规划过程中对法律援助的需求。
一、当前社会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不足。大多数社会团体专业人才不足,无法满足法律援助工作专业性的要求。法律援助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事业,很多工作只有具有专业知识和一定能力的人员才能胜任。而大多数社会团体律师资源缺乏,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也不多,使得这些社会团体只能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调解等简单形式的法律援助,而从事刑事辩护和诉讼代理的则非常少。专业人才的不足,在客观上使大多数社会团体无法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务,以适应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需要。
(二)质量不高。大多数社会团体无法安排专人从事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将难以保证。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专职人员是保证法律援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缺乏专职人员的法律援助机构,其各项工作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提供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率也无法保证。我国大多数社会团体通过其维权部门设立社团法律援助组织,也由本维权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从事社团法律援助组织的工作,一般没有专职人员,“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象非常普遍。绝大多数的社会组织没有专职从事法律援助的人员,往往是要完成社会组织本身职责工作,又要承担法律援助职责,难以兼顾。而且,大部分社会团体的维权部门本身工作人员的数量也不多,自然难以保证质量,办事效率也成问题。因此缺乏专职人员,使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活动的工作,难以按质、高效地进行。
(三)方式单一。大多数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活动的工作方式,无法体现其在法律援助方面发挥的作用。由于律师资源缺乏或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较少,加上本身无法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大多数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活动一般采取以下的工作方式进行:由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每月定期到该社会团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这种工作方式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团体自身的工作人员无法独立承担法律援助工作,而且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也只是每月定期到社会团体开展工作,其他的时间社会团体在法律援助方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开展。应当讲,受制于自身资源的限制,目前这种工作方式,是无法将社会团体本应发挥的作用体现出来的。
(四)地位不合理。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活动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主导地位。政府法律援助机构在我国的法律援助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处于主导地位。由于我国社会团体具有半官方性质,其组建机制与政府机构是相对应的,若不同层级的社会团体都成立了社团法律援助组织,可以说已经模仿了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置模式,在该社会团体系统里也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法律援助组织,反而把政府的法律援助部门仅当作其参加单位,颠倒了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主导地位,不利于法律援助工作的整体推动。
(五)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主导能力不强。政府法律援助机构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自身发展较慢,不能有效指导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活动。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只有在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监督下,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由于法律援助事业发展,会随地区经济状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法律援助工作起点较高,发展较快,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法律援助工作基础不好,发展则比较缓慢。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将难以得到当地同级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有效的指导,健康有序地开展工作自然将受到影响。
二、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开展法律援助的建议
(一)进一步鼓励社会组织发挥自身资金、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以立法的形式肯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地位。社会组织可以对法律援助案件提供资金、人才、舆论等形式的支持和帮助;可以招募、临时委托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专职、兼职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可以组织慈善捐赠,成立法律援助基金。
(二)建立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主导的、政府法律援助机构和社会组织法律援助双轨并行的法律援助运行模式。政府法律援助机构负责本辖区内法律援助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负责对社会组织从事法律援助的指导、监督。特别要把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主要社会组织实施法律援助明确纳入由政府法律援助主导之下,摆正政府法律援助主导地位,理顺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主导社会组织的关系,保障法律援助整体工作科学发展。
(三)通过立法明确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与社会组织从事法律援助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和运行规则。鼓励社会组织对虽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律援助条件、法律援助范围,但是社会影响大,或确有提供法律援助必要的案件提供法律援助,以真正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社会力量不断拓展法律援助的空间。鼓励社会组织对公益诉讼提供法律援助。
(四)对社会组织开展法律援助的组织形式、资金渠道、运行规则、工作纪律和法律责任进行立法规范。禁止社会组织以开展法律援助为名从事有偿法律服务。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