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危房改造的贵州模式
农村危房改造的“贵州模式”
王晓东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既改善了民生,又促进了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贵州模式”。
历史重任
2008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贵州雪凝灾情时,强调要把灾后重建和修复工作与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结合起来,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3月,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全力抓好这项工作。5月,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作出批示,同意在贵州进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7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农业省份,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等多种因素制约,群众生活条件尤其是居住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我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面临的状况是危房数量大、对象分布广、改造难度深。据2008年调查统计,全省农村危房有192.4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3.16%,涵盖了全省88个县(市、区)的所有乡(镇)、村,其中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等特困农户有125.84万户,占危房户总数的65.38%。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危房改造十分重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把农村危房改造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力量、积极安排资金、有力推动实施,圆满完成了28.3万户的改造任务,竣工率达到141.5%,有效改善了部分住房困难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2009年10月,李克强副总理视察贵州时,对我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贵州以解决农村危房改造为切入点的民生问题取得新的进展,为全国提供了新鲜经验。”
贵州模式
贵州是全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全省近1/4的农户。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否扎实,能否取得实际效果,不仅关系到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而且将直接影响到这项工作在全国的开展。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分工,协调推进,各部门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建,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公平公正、程序透明,经济实用、注重安全”的原则,成功探索出一条贫困地区危房改造的新路,形成了独特的“贵州模式”。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组织领导,责任到人。为保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省、地、县、乡四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省级负总体责任、市级负管理责任、县级负主要责任、乡级负直接责任,村级负具体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按照工作总体进度安排,明确完成工作时限、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时限。同时,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联系点制度,由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部门、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各人民团体等200多个单位和部门分片定点负责全省88个县(区、市)的农村危房改造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工程的实施。
深入调查摸底,制定科学规范的改造计划。搞好调查摸底、做好前期规划,是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摸清全省农村亟待改造危房数量、危房形成原因和危险程度、贫困农户构成等情况,制定下发了《贵州省农村危房调查摸底实施方案》、《贵州省农村危房评定暂行标准》等文件,抽调业务骨干投入各级农村危房改造管理工作,组织对省、地、县、乡四级570多名调查摸底师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下乡调研达6.4万多人次。通过调查摸底,准确掌握了全省农村危房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农村危房改造的两阶段计划: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用4年时间完成80万户危房的改造任务,主要是最危险的一级危房,最困难农户居住危房和地质灾害危房;第二阶段(2013年~2016年),用4年时间完成剩余112.48万户危房改造任务,主要是二、三级危房。同时,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改造计划。
注重统筹安排,整合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危房改造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资金筹集。我省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思路,采取“以农民自筹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补助为辅、银行信贷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的方式,下发《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配套项目资金整合意见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捐赠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协调金融机构,发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捐款捐物,号召社会积极参与,鼓励农民通过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至2010年7月底,全省共筹集危房改造资金141.37亿元,其中中央投入20.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6.52亿元、农户自筹84.05亿元。这些资金的有效整合、落实到位,较好地解决了我省农村危房改造的资金瓶颈问题。
力求重点突破,形成整县推进的工作新路。在危房改造过程中,我省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能快则快”的要求,逐步形成了整县推进的工作思路。2009年全省选取贵阳市、遵义市和黔南州的13个县(市、区)作为实施“整县推进”的试点,要求在12至18个月内,完成上述县域内全部8.3万户危房改造任务。省级补助资金2.6亿元一次性下达13个县(市、区),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截至今年4月,贵阳市共投入16.6亿元,在10个区(县、市)改造农村危房6.7万余户,并已全面完成并通过检查验收。第二批“整县推进”试点普定、金沙、从江、安龙和铜仁等5个县(市)已签订责任书,整县推进工作进展顺利。整县推进,弥补了以乡、村为单元带来的力度弱、范围小、资源少等不足,提高了政策实施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在更大区域内谋划村镇建设布局,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农村危房改造新路。
搞好系统协调,实现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的有机统一。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搞好系统协调,注重“三个结合”:即危房改造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村级规划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扶贫开发、移民搬迁、防御自然灾害相结合;与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在统一规划、集中建房、形成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帮助农民改善供水、供电、广播电视、沼气等基础设施。在改善村容村貌过程中,注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发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综合效益,使其和当地旅游产业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遵义市将农村危房改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四在农家”创建相结合,突出“黔北民居”建筑特色;黔东南州注重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打造乡村旅游、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支撑后续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据统计,去年全省共有59个集中建房点统一纳入当地小城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规划,为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监管指导,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对象量大面广,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有效的指导、有力的监管和严厉的问责,是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可靠保障。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危改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多次组织督查组深入各地进行督促检查。省危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阶段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存在的困难给予协调解决,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强化资金管理,使资金使用高效、透明,保证农村危房改造的质量,增强农村危房改造中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相继制定了《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农村危房评定暂行标准》和《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农村危房改造中的资金管理、评定标准、领导干部问责等问题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成效显著
大规模的危房改造给我省广大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广大危房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以危房改造为突破口,新居建设、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等多项内容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在贵州高原广泛展开和有效推进。到今年7月,全省35.61万户农户住上新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全省广大农村涌现出一个个现代社区,以往单家独户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广大村民爱护公共卫生、公共设施,热心公益事业,逐渐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遵义市的“黔北民居”、黔东南的苗侗族民居、贵阳市的布依族石板房、毕节试验区的老年公寓„„一栋栋风格别具、清新亮丽的新农房与农民的笑脸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二是困难农户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全省2009与2010年共计下达了25.3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其中“最危险、最贫困”的一级危房、五保户二、三级危房和地质灾害危房改造数量为21.69万户,占总任务数的85.5%。到今年7月,全省共解决了32.04万“最危险住房、最困难群众”农户的“住有所居”问题。遵义市“小青瓦、坡屋顶、穿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红柱子、白粉墙”的黔北民居,毕节地区的“黔西北生态民居”,使贫困农民永远告别了破廊倒壁、东倒西歪的土墙房、茅草房、筒筒房。一幢幢别墅般的乡间民居,散布于贵州高原,青山新房相依、绿水秀竹掩映,不少特困农户实现了祖辈想都不敢想的“乔迁之梦”!
三是拉动农村消费效果明显。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对增加消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有效拉动了建材、建筑、家电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的发挥。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测算,中央每投入100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可带动社会总投资7200万元,带动建材业需求约4080万元,带动关联产业需求2800万元。新建改造1户农村危房可带动装修、家具及家电等消费需求1.4万元,其中装修6000元、家具5000元、家电3000元。以毕节地区为例,数据显示,在2008年至2009年共投入16.9亿元危改资金中,农民自筹就达8.9亿元,占整个资金投入的一半以上。农村危房改造大大激发了农民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许多返乡农民工经过培训,就地参与到农村危房改造中。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测算分析,改造2000户危房需新增建筑业劳动力就业16万个工作日,需新增建材行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工作日10万个,其中一半来自返乡农民工。
四是促进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我省重视将危房改造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村寨整治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的收入渠道,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省农委、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烟草局等单位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作了详细的产业规划,整合资金帮助危房改造户发展规模种养业。大方县小屯乡引进企业带动滑石村危房改造户种植刺梨800亩;贵阳市花溪区引进客商流转土地连片种植西瓜100亩,带动危房改造户边打工边学技术;湄潭、余庆等地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为群众做了配套产业规划,整合资源帮助困难群众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借着农村危房改造的东风,全省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热情高涨,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五是农村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有效解决了困难农户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据国家统计局贵州省调查总队调查,全省农村群众对危房改造工程支持率达94%,工程模式总体满意度达93.97%,工程质量进度总体满意率达89.51%,综合满意度达89.07分。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摆贡寨实施危房改造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自发集资修建了“饮水思源亭”,亭内碑文写道:“改造危房安民生,整村推进为民富。今日党情系百姓,厚德惠民得新房。”黔东南黎平县大稼乡容咀村106户苗族村民的危房得到改造,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用苗族歌舞感谢党的恩情。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业已成为一项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
经验启示
我省农村危房改造的实践证明,农村危房改造是民生所在、党心所系、政之所行。农村危房改造的成功实践,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启示。
第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从与人民群众生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疾苦的各种实际问题,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使农村困难群众安居乐业,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比较落后,农民资金积累少、自我发展能力弱,相当多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还比较差,他们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帮助。因此,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首先就是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危房户的居住安全问题,使他们获得基本的发展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政府积极帮扶引导,不强迫命令、不大包大揽,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同时,充分考虑我省多民族聚集的省情,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提高他们持续发展的能力。广大基层干部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把农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拉近了干群关系。我省农村危房改造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切实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以民众认可为根本尺度,心系民生,为民谋利,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扩大执政成果。
第二,必须遵循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的思路,有效整合各项工作和资源。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我省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注重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各个环节,坚持统揽全局、兼顾各方,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努力做到与相关工作有机结合,使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小城镇建设和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协调推进。在实施危房改造过程中,我们注重编制布局合理、体现地方和民族建筑风格的科学规划,保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高起点、高标准,注意保护文化遗产。对相对聚居地实施连片改造,达到整村推进,对分散居住五保户实行集中建设、集中供养,对散居危改户进行原地改造。在建房方式上,坚持以改为主,紧密结合各地农村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际,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将建设、民政、财政、发改、民委、国土、农业、水利、扶贫、林业、广播电视、残联和电力等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全省上下联动、各方参与,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农村危房改造的强大合力。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谋划发展,不仅是推进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的宝贵经验,也是以项目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我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第三,必须坚持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的方法,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只有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动员群众,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危房改造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农村住房困难群众是危房改造工作的主体。我省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危改户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危改户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危改户投身危房改造、建设美好家园、整治村庄环境的热情。在危房改造的资金投入上,形成了政府投入给扶持、危改户投入唱主角的格局。通过宣传发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积极筹措资金、投工投劳、亲邻相帮、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通过政策支持和结对帮扶,为群众创造脱贫致富的条件,让群众有经济基础自发进行改造。引导帮助、集中民智、依靠民力、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是我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又一条宝贵经验。它启示我们,只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依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农村的落后面貌。
第四,必须发挥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的作用,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组织保证。历史和现实证明,无论是推进改革、促进发展,还是维护稳定、促进和谐,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通过社会动员、社会协调、社会强制等多种方式来整合各种力量,才能更好地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职能,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在实施危房改造中,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保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监督到位,确保了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一再证明,只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政府协调推动作用,把主要精力集中放在切实改善民生上,我们的基层农村工作往往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第五,必须形成创新高效、设计完善的机制,为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制度带有根本性,好的制度能够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顺利推进。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创新和完善各类保障机制,形成了“中央支持、地方补助、农户自筹、社会投资”等多渠道筹资机制,积极探索“政府社会联合开发,多方合作共同受益”的模式,引导社会和地方企业投资。建立“宣传发动、入户调查、严格程序、加强监督”的评审机制,通过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对危房改造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不断完善奖惩机制,制定奖励办法,鼓励先进,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督促后进。建立对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督促检查等三个方面的监管机制,加强了对工程实施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又好又快地推进。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用新的机制、办法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实践给予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
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加强农村工作、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好方法、好形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它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大力宣传。
作者为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
来源:《贵州日报》
第二篇:贵州危房改造培训材料
危房改造培训材料 谢谢大家给我与你们共同学习的机会!根据本次会议的安排,我对农村危房改造部分政策摘要作了相关整理,与大家共同学习,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民生、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既是解决群众居有所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德政工程,也是有效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惠民工程,更是促进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民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学习好、掌握好、宣传好、执行好农村危房改造的各项政策,充分地用足、用活相关的危改政策,实现“近期着力解决住房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长远着力帮助农户增收,提升农户自我改善环境能力”的目标。目前,我区的农村危房改造“整区推进”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办事处和区直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如火如荼地有序开展。在全市、全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半年考核和督促检查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召开此次培训会议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现将有关的危改政策摘要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关于危改对象确定问题
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确定至关重要。如果危改对象的确定不准确,其他相应的工作就会被推倒重来;如果不及时对确定的危改对象进行复核,把不符合危改政策规定的农户确定为危房改造 对象,就会受到相关责任追究。因此,严格把好危改对象的确定关尤为重要。
关于如何准确确定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要严格按照“两最原则”的要求和“三榜公示、三级审批”的程序来确定。对此,《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工作规程》、《毕节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工作细则》、《毕节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规程》等做了相关的明确规定:
(一)申请人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拥有当地农业户籍并在当地居住,且是危房产权所有人;申请实施的改造对象必须是2008年4月农村危房摸底调查统计在册的危房户或2010年按毕市危领[2010]11号文件相关要求清理复核后经地区认可尚未实施的统计在册的危房对象;属于家庭贫困类别中的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一般户的任意一种类型。
(二)农户不能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情形
已建有安全住房的;住房困难、拥挤,需要分户的;无居住房屋的。
(三)危房改造对象的确定程序
一是申请受理。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以户为单位,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同时提供户主户口簿和户主居民身份证的复印件。村民委员会受理申请后应如实登记,并填写《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申报表》。
二是民主评序。危改对象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产生,实行三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对群众有异议的,分别由乡村两级进行核实,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并说明理由。
1、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已有村级农村低保评议小组的,可将村级农村低保评议小组作为村级农村危房改造民主评议小组),一般由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及村民代表等共同组成。其中,村民代表人数不得少于评议小组人数的二分之一,并保证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代表参加。村级农村危房改造民主评议小组会议的召开,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参加(评议小组成员与申请人家庭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应当回避),评议结果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参会人员同意,方为有效。
2、民主评议会议由评议小组组长主持,包村干部或乡镇办事处农危改办工作人员必须参与并进行监督,会前应对危改对象条件、补助标准、家庭类别、危房等级等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
3、民主评议过程应充分发扬民主、客观公正。
(1)评议小组组长明确专人介绍危改申请对象的家庭成员、经济收入、危房等级和是否接受过其它补助建房等情况;
(2)根据本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在实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的方式投票,现场唱票,现场公布危改对象名单;
(3)参加评议的包村干部或监督人员就评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
(4)明确专人负责记录民主评议的实际情况,由评议小组组长签章后作为危改档案进行归档。记录民主评议的内容包括:评议的时间、地点、人员以及初步列入危改对象的名单和评议结果等。
三是一榜公示。村民委员会受理申请后,应立即开展调查工作,认真填写调查记录。民主评议结束后,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聚居地进行公示。公示期满的2个工作日内,认真填写《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申报表》、个人申请、农村危房改造分户摸底表、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件、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贫困证明、民主评议记录、《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审批表》、一榜公示单(含照片)等材料,并整理上报乡级农危改办。
四是乡级审查及二榜公示。乡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村级上报的资料是否齐全;(2)村级纳入的危改对象是否具有危改补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3)对村级一榜公示有异议或需要核实的,必须进行实地复查核实,复查核实结果经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认可后,在乡村两级政务公开栏或村民聚居地进行二榜公示,并拍照装档。公示期满,乡级政府必须在《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及时整理相关材料,汇总上报县级农危改办。上报材料的内容包括:村级的上报材料,乡级的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计划、《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申报表》、二榜公示单(含照片)等。
五是县级核查及三榜公示。县级农危改办对乡级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1)乡级上报的资料是否齐全;(2)上报的危改对象与下达的任务数量是否相符;(3)按照一定比例抽查纳入的危改对象是否符合条件;(4)对符合危改条件的对象,要同时在乡村两级政务公开栏或村民聚居地进行三榜公示(含照片)。
六是批准改造。三榜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由县级农危改办批准为当年的危房改造对象,并将县级的实施方案、任务落实情况及改造对象等上报地区农危改办备案。
二、关于台账外危房的问题
关于不在2008年4月调查摸底的台账内危房,现已纳入危房改造,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在2012年8月17日副市长宋丽丽签发的毕危领[2012]7号文件《关于对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清理核查及整改落实的通知》中,对“改造对象不在2008年台账内名单中”的整改建议为:按“两最原则”确定对象,做好“三榜公示”,已给我们作了相应的明确。
三、关于危改工程质量问题
关于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质量问题,我区主要表现在危改工程的代建上,不论是一级危房的改造,还是二、三级危房的维修,工程代建存在质量安全的问题不少。因此,要按照有关规定,完善代建协议,强化质量跟踪监督检查,认真抓好建材和施工过程的全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针对这一问题,乡镇办事处主要应抓好的以下工作:派专人检查验收进场的主要建材产品,填写《建筑工程质量过程监督记录表》,做好建筑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并签字;加强对工程的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在每个村或片区委派一名以上工作人员为现场监督员,到现场蹲点监督工程质量;建房选址、开挖基槽、基础砌筑、主体施工等达到《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后,由现场监督员填写《建筑工程质量过程监督记录表》,做好工
程施工环节的记录并签字;危改工程竣工后,由乡镇办事处逐户进行验收,并填写《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乡级分户验收表》,工程不合格的,要及时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由乡镇办事处重新组织验收。
四、危改政府补助资金标准
(一)低保户一级危房拆除新建,户均补助2万元;
(二)困难户一级危房拆除新建,户均补助1万元;
(三)一般户一级危房拆除新建,户均补助0.9万元(其中:危房改造补助0.6万元,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补助0.3万元);
(四)低保户、困难户、一般户的二级危房拆除新建,户均补助0.9万元(其中:危房改造补助0.55万元,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补助0.35万元);
(五)低保户、困难户、一般户的三级危房拆除新建,户均补助0.9万元(其中:危房改造补助0.5万元,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补助0.4万元);
(六)低保户、困难户、一般户的二级危房维修,户均补助0.6万元(其中:危房改造补助0.55万元,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补助0.05万元);
(七)低保户、困难户、一般户的三级危房维修,户均补助0.6万元(其中:危房改造补助0.5万元,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补助0.1万元)。
为缓解建材价格和人工工资上涨的问题,《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012实施方案》已将补助标准有所提高,在2011年的补助标准上,一级危房的政府补助标准户均提高0.23万元,二、三级危房的政府补助标准户均提高0.15万元。目前,市还未下发关于提高危改政府补助资金标准的文件。
五、关于补助资金管理问题
根据各级有关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农村危房改造政府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危房改造,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严禁将补助资金用于村容村貌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非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要严格按照《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毕节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工作细则》等的要求,真正做到收有凭、支有据,切实加强危改补助资金的管理,建好危改补助资金专账,实行专账管理。对实施危房改造以来的危改补助资金管理资料,要认真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归档,完善账务资料。
关于危改补助资金的发放方式,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危改的政府补助资金可由乡级处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现金或提供材料等方式发放到农户手中:
(一)“一卡通”发放方式:按照乡级与危改对象签定的资金使用协议,在完成相应的工程后,划拨相应资金到危改对象的“一卡通”账户。
1、各乡级财政部门根据农危改办提供的危改对象姓名、家庭情况、身份证号码或户口编号、银行代码及帐号、项目代码、补助金额等个人资料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微机管理;
2、村委会在危改对象按资金使用协议完成相应工程的2个工作日内,做好危改对象工程进度、补助标准、补助金额的登记造册,并上报乡级农危改领导小组;
3、乡级农危改办在3个工作日内负责核实危改对象工程进度、补助标准、补助金额的登记造册情况,审核无误后报乡级财政部门核对;
4、乡级财政部门根据审核无误的农危改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在2个工作日内开具支票将补助资金直接拨入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专户;
5、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在收到乡级财政部门拨入补助资金的3日内,将补助资金划入危改对象的“一卡通”账户;
6、危改对象持户主身份证、户口簿及“一卡通”存折领取现金;
7、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加盖转讫章的农危改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的复印件,作为危改档案资料进行归档。
(二)现金发放方式:
1、村委会在危改对象按资金使用协议完成相应工程的2个工作日内,将危改对象的工程进度、补助标准、补助金额等登记造册,并上报乡级农危改领导小组;
2、乡级农危改办在3个工作日内负责核实危改对象工程进度、补助标准、补助金额的登记造册情况,审核无误后报乡级财政部门核对;
3、乡级财政部门根据审核无误的发放清册,在3个工作日内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
4、危改对象签收及经办人签字的发放清册复印件作为农危改档案资料进行归档。
(三)提供材料方式:以材料方式发放补助的,必须征得农户的同意,凭农危改户签字的材料发放清册入帐,并向农户提供材料发票,材料发票和材料发放清册复印件作为农危改档案资料进行归档。
为便于危改补助资金发放资料的统一和管理,我区主要采取 “一卡通”的发放方式。
六、关于建房面积控制问题
农村危房改造要在保障群众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危改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和建设成本。对建房资金以政府补助为主的,户均建筑面积控制在40至
60平方米内;对建房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的,可适当放宽建房面积,原则上在80平方米以内;建房面积最大的,人均不得超过20平方米。
七、危改工程相关优惠政策
积极加强与残联和人口计生等部门的紧密配合,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绝育户等,可给予优先改造、优先发放补助资金等优惠政策,使农村危房改造与残疾人权益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工作有机结合,共同推进。
谢谢大家!
第三篇:农村危房改造
海 东 地 区 财 政 局
第期
海东地区财政局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海东地区4.2亿元资金
改造2.12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 为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近日我区又下拨2011年第三批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392万元。至此,2011年我区分三批共安排41704万元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资金万元(其中县级配套6784万元),帮助2.12万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
为使资金安全到位,按照地区财政局和地区民政局《转发〈青海省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要求,将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纳入县财政专户(账)管理,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按照工程进度及时足额发放到建房户手中。
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促进农村危房改造及奖励性住房工程建设,使部分贫困群众妥善解决了居住安全问题。
本期报送:省财政厅办公室、社保处,地委办、人大工委办、行署办、政协工委办,各县财政局。2
第四篇:农村危房改造自查报告
长白县农村危房改造自查报告
——长白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按时完工。根据省市要求,我们及时制定《长白县2010年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申请县政府拨放危房鉴定资金。2009年6月15日,举办了危房鉴定培训班,各乡镇乡建助理与新农办人员参加,2010年7月28日,召开2011年起国家危房改造建立档案动员会,确定了时间,改造对象和危房改造鉴定机构,9月21日,又召开了长白县危房改造推进调度会,2010年10月21日至22日,对各乡镇危房完成情况进行了自查自验。这期间住建局还不定期对各乡镇在危房改造中的难点问题、节能问题下发了技术导则和深入实地指导,对于完成今年危房改造任务打下了奠定了基础。切实抓在手上,落实到农村危房改造的具体工作中。
一、我县在2010年农村危房改造共涉及到7个乡镇66个村888户农户,均符合相关条件,经过村、乡(镇)县住建部逐级审核上报。符合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目前全部完工888户,(正在装修和节能保温处理墙面10户,这些户均在2010年11月20日前全部完工。)尚有水毁移地新建两个村,马鹿沟镇梨树沟村85户,全部完成基础平口,8户墙体完工;新房子镇景秀村,全村整体改造55户,完成8户,目前4户墙体砌筑封顶,新村移地重建。将在2011年上半年全部完工。农户迁入新居。各乡镇2010年危房改造完成情况如下: 金华乡
1.今年危房改造
D级危房改造80户,(档案备齐)2.建设部三年危房改造规划
D、C级共364户,其中D级190户、C级174户 3.节能保温房
金华乡今年开展节能房试点。由于开展时间晚,没有完成。十四道沟镇 1.今年危房改造
D级危房改造98户,(档案备齐)2.建设部三年危房改造规划
D、C级共562户,其中D级0户、C级562户 3.节能保温房
节能户:12户 八道沟镇
1.今年危房改造
D级危房改造299户,(档案备齐)2.建设部三年危房改造规划
D、C级共871户,其中D级382户、C级489户 3.节能保温房
节能户:67户 新房子镇
1.今年危房改造
D级危房完成133户,(档案备齐)2.建设部三年危房改造规划
D、C级共384户,其中D级113户、3.节能保温房
节能户:7户 宝泉山镇
1.今年危房改造
D级危房完成37户,(档案备齐)2.建设部三年危房改造规划
D、C级共463户,其中D级105户、4.节能保温房
节能户:1户 十二道沟镇 1.今年危房改造
D级危房改造153户,(档案备齐)2.建设部三年危房改造规划
D、C级共720户,其中D级234户、3
C级271户 C级358户 C级486户
3.节能保温房
13户(全是37户D级以外户)马鹿沟镇
1.今年危房改造
D级危房改造88户,(档案备齐)2.建设部三年危房改造规划
D、C级共671户,其中D级66户、C级605户 3.节能保温房
正在建设中,明年完成。
二、危房资金管理发放情况。
我县危房改造至今,危房改造资金有县财政统一发拨,划拨到个镇(乡)实行专人专户管理,并按照农户与镇(乡)政府签订的房屋新建和维护承诺要求,有村委会出具相关证明核准身份证后,由危房户本人签名,盖手印后领取。房屋节能户要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后发放。2010年,全县危房改造户共888户,730万元。其中(节能户100户20万元)全部到位。经整体验收后,由县财政发放到农户手中。
三、“千村示范、万户提升”规划编制情况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乡村规划设计工作,今年已完成八道沟镇南川村、十二道沟镇十二道沟村、宝泉山镇上二股流村、新房子镇新房子村、八道沟镇十一道沟村、十四道沟镇十四道沟村,其余金华乡金华村、马鹿沟镇十八道沟村等
村的规划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2010年水毁重建和维修情况 1.金华乡水毁房建设
完成重建3户、水毁维修60户。2.十四道沟镇水毁房建设
完成重建50户、水毁维修272户。3.八道沟镇水毁房建设
重建24户、水毁维修363户。4.新房子镇水毁房建设
景秀村水毁整体改造55户。5.宝泉山镇水毁房建设 重建3户、水毁维修37户。6.十二道沟镇水毁房建设
无
7.马鹿沟镇水毁房建设
梨树沟86户基础全部完成,13栋主体完工,小农场动工28户,基础完工2栋平口。
五、泥草房改造情况 金华乡
泥草房136户(D级危房80户,C级56户)
十四道沟镇
泥草房108户(D级危房98户,C级10户)
八道沟镇
泥草房376户(D级危房299户,C级77户)
新房子镇
泥草房145户(D级危房133户,C级12户)
宝泉山镇
泥草房99户(D级危房37户,C级62户)
十二道沟镇
泥草房251户(D级危房153户,C级98户)马鹿沟镇
泥草房190户(D级危房88户,C级102户)今年泥草房总计1305户,其中D级危房888户,级417户。
C
第五篇:农村危房改造承诺书
农村危房改造承诺书范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承诺书的事情愈发增多,承诺书是单方意思表示,不具有合同效力。大家知道承诺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危房改造承诺书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危房改造承诺书1为加强全省村镇建设行业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提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特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2、大力推进“宜居村庄”建设。加强村庄规划与农房推荐图集的衔接,提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配套村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强化村庄宜居功能,促进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努力建成一批宜居村庄。
3、稳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严格项目管理工作,规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申请、审查、审批程序。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在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建设要求,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后每户住房面积和质量达到住建部规定标准,确保惠民工程、实事工程落到实处。
4、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美丽家园、清洁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保洁制度。做到垃圾收集有设施,垃圾处理有场站,资金分担有渠道。抓好各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探索“户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为主的城乡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5、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研究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工作的政策,制订相应措施,推荐适宜技术方案,积极向国家申报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强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行监管,严把设计关、招标关、材料关、施工关、验收关,维持良好的工程建设环境,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承诺人:
日期:
农村危房改造承诺书2为了加强对房屋拆除工程施工活动的管理,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苏州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保证做到:
1、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
2、拟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危及毗邻建筑的说明;
3、拆除施工组织方案;
4、拆除工程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和作业人员名单及身份证复印件;
5、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
二、建设单位要向房屋拆除施工单位提供拟拆除的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图、管线图和周围环境的说明。
三、建设单位要对房屋拆除施工活动进行综合协调,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检查、督促施工安全和环境卫生。
1、需要临时占用批准范围以外场地的;
2、可能损坏道路、管线、电力、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
3、需要临时停水、停电、中断道路交通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五、房屋拆除施工单位对拆除工程安全全面负责,不转包和违法分包拆房工程。
六、房屋拆除施工单位要对拟拆除的房屋建筑工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现场实地勘察,编制拆除施工组织方案。拆除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和水塔、烟囱等构筑物工程,要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制定预防拆除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或者施工组织设计要经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采用爆破作业方法拆除房屋建筑工程时,其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要经公安部门批准。
七、房屋拆除工程,施工现场要设置封闭的`围栏围护,拆除位于主次干道两侧及城区繁华区域和居民区的房屋建筑时,要做到“先防护,后拆除”。防护架搭设要采取全封闭形式,并做到节点可靠、固定点合理,能满足抗倾覆的要求。
八、房屋拆除工程门口明显处要设置施工标志牌,写明建设单位、围栏责任单位、房屋拆除施工单位及施工现场负责人姓名、技术负责人姓名、安全员姓名,安监登记编号、监督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和临街、临路的危险地段要悬挂安全标志、夜间用红灯警示。在有车辆、行人通过的地方施工,要采取有效的便民措施。
九、位于主次干道两侧及城区繁华区域和居民区的房屋拆除工程,施工时间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不在晚上22:00至次日凌晨6:00进行施工;“中考、高考”期间在考场100米半径范围内停止拆房施工。重点工程或采用爆破工拆除的工程必须在夜间施工的,事先向工程所在居委会提出申请,报安监站审批、区环保局批准同意后才进行施工。
十、房屋拆除施工单位要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不招收“三无”盲流人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癫痫病的人员不安排从事高处作业。新工人、换岗工人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等必须持证才能上岗。在拆房施工前,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和文明施工交底,告知该项作业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交底人和被交底人须分别签字。施工现场负责人需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班前教育,并由施工现场安全员记录教育内容、人员和拆房施工“安全日志”。
十一、房屋拆除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要在现场指挥,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施工。施工现场的所有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戴好安全帽,禁止穿汗背心、短裤、拖鞋和酒后上岗作业。高处作业不得任意向下抛掷拆除的物料,禁止用人力推倒方法进行拆除施工。使用吊机或起重设备,要有专人指挥,机操工、指挥和司索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允许超载、斜吊,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十二、房屋拆除施工单位进行管道、容器拆除时,要查清管道、容器的用途,采取相应措施清除废气、废液后方可施工。采用电气焊,要严格执行明火作业的有关规定,配备监护人员和灭火器材。
十三、遇有雨、雪、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要停止拆除施工。施工单位不得将未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作为临时办公、住宿及仓库使用。
十四、施工作业发现文物、爆炸物以及不明的电缆、管道和构筑物时,要停止作业,保护现场,并向有关单位及部门报告,经同意后再恢复施工。
十五、施工作业时要采取降尘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拆卸的各种材料、构件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至市容环卫部门指定的场所倾倒,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抛、洒、滴、漏等污染环境的行为。不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杂物。
十六、房屋拆除施工单位要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十七、施工作业结束后,做到场清地平,及时修复因施工损坏的市政公用设施。
十八、对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在不影响工程正常施工活动的安全监督检查,我们要予以配合支持。
十九、本工程项目拆除过程中,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房屋拆除工程标准、规范、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承诺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