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的通%9F
【发布单位】龙岩市
【发布文号】龙政办〔2007〕224号 【发布日期】2007-11-08 【生效日期】2007-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
(龙政办〔2007〕2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市水利局制定的《龙岩市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十一月八日
龙岩市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
(龙岩市水利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持续有效地开展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工作。10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冬春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张昌平就做好全省冬春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工作提出四点意见,明确要求2007年“六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新开工的冬春水利建设项目要在春节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现根据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省水利厅具体工作安排,结合我市防灾减灾和水利建设管理的工作实际,特制定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按照“四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继续以 “六水六千一配置”的水利发展思路和“一个中心两个保障”的目标任务为统缆,继续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和防汛安全保障。
二、工作重点
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的工作重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抓好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六千”水利工程和国债水利项目以及我市水库除险加固三年集中整治,切实把为民办实事项目办好办实,使群众受惠,提高全市防灾抗灾能力。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生态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完成以长汀为重点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和国债水保项目建设任务,使闽西的山川更加秀美。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四是坚持与时俱进,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努力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逐步建立水利稳定投入的良好机制,促进水利良性发展。五是坚持节约保护,把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今冬明春全市水利建设主要目标任务:计划完成土石方1000万m3,投资3.32亿元,投劳1200万工日。修复重点水利水毁工程1000处,完成村级供水工程150处,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4座,建设山地水利蓄水池500个、蓄水容积2.5万m3,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万亩,建设小型灌区渠道防渗200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5km2,开工建设水库塘坝6座,完成3座,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2.2万千瓦,新建、加高、加固堤防4.3km,疏浚河道9.5km。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各级政府要把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集中整治修复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当前,我市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的思路、目标、任务都已明确,各项措施能不能落实,各项工作能不能抓好,各项任务能不能完成,关键在于责任落实能否到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任务分解到单位,把责任落实到岗位,形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决定已由市水利局成立2007年冬春水利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督导组、专家组,负责指导全市冬春水利建设。要求县、乡镇各级政府也应及时组织成立冬春水利建设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分工,定期检查督办,严格奖惩。为推动冬春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深入开展,经研究确定新罗区为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样板县、武平县为重点县。要求每个县要确定1―2个重点乡镇、若干个重点工程,力争每个县在冬春水利期间建设1―2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精品工程。
(二)加强规划编制,突出建设重点
编制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县(市、区)要根据省、市的部署要求,按照《“十一五”农田基本建设专项规划》内容和目标,抓紧开展水毁修复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同时细化和落实实施方案。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方案编制要突出重点,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并与其他专项规划相衔接。项目安排要与水利综合规划相衔接,注意协调职能交叉与项目重复。任务指标要确保完成,“六千”工程年内全面完成任务,水利建设主体工程春节前完成,各相关部门项目都应统筹安排,统一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三)加强筹资力度,确保资金投入
今年是全省水利水毁工程三年集中整治的第三年,省、市都在加大对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也应千方百计地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新机制。一是要坚持政府支持、民办公助为原则,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要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扩大投资规模,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二是要依法足额征收各种规费,加强水利建设投入。继续抓好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堤防维护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水土保持事业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征收入库工作,大力开展《福建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按新标准尽快组织征收。三是要充分调动受益农户投入的积极性。要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实行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等“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政策,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四是要整合部门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水利部门要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整合国家及省级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标准化农田建设、重点旱片治理、土地整治等库区移民后续扶持项目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和烟草部门实施的烟田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项目,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要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要把利用社会资金作为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有益补充,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四)加强工程建管,确保工程质量
各地要建立健全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及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逐步建立水利工程质量诚信评价监督体系、差别化管理和质量中介服务管理体系,把好资金、材料、制度、资质、验收等五大关,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杜绝出现“关系工程”、“人情工程”、“豆腐渣工程”,确保工程质量。
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好大型水利和重点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防灾减灾和水利建设的经验教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加强水利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工作,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民水利技术员的业务培训和四新知识普及,使他们尽快掌握水利工作的基本业务知识,适应水利工作要求,提高技术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水利事业。
(五)加强机制创新,深化体制改革
在全面完成国有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基础上,今冬明春突出抓好:一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在加强基础工作,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程序的基础上,加强难点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非经营性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办法。二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精神,加大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重点是合理确定供水价格,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建立水价、水量、水费公示制度,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促进节约用水。三是加快推进用水户参与管理。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大对用水合作组织的培育和推广力度,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促进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
(六)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建设合力
部门配合形成合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既要找准自身工作的着力点,也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强化协作,搞好配合,统一步调,形成合力。水利部门要主动当好政府的参谋,全力以赴做好冬春水利水毁建设的规划、建设和业务指导;发改、财政部门要做好水利资金的调配,确保及时到位;农业部门要组织好春耕生产各项准备工作;宣传部门要及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冬春水利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法及时办理水利建设用地审批相关手续;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的检查监督,严肃查处挪用、克扣、挤占水利建设资金的违法行为。
(七)加强宣传工作,及时总结表彰
做好宣传是推进冬春水利水毁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简报、标语、短信平台等各种宣传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策划选题,创新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着力报道国家治水思路和水利工作部署,全面展示水利改革与发展成就,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与呼声,营造全社会关心水利、重视水利、支持水利、参与水利的良好氛围。
为肯定成绩,表彰先进,继续开展冬春水利竞赛评比活动,以进一步调动各地冬春水利建设和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的积极性。对未能按时完成水利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和“六千”水利工程项目及国债水利项目未能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实行一票否决。
五、实施步骤
(一)部署发动阶段(2007年9月―10月)
主要任务是调查摸底,研究编制2007―2008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及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计划,做好动员部署工作。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完成动员部署工作,做好重点项目准备和资金筹集。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2月)
各地要认真按照年度计划任务和省里的要求组织实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集中整治修复工作抓紧、抓实,逐步推向高潮。市政府将适时召开全市冬春水利建设现场会,市水利局将组织1―2次的全市范围内的检查督导推进,以确保“六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12月底前全面完成,新开工的冬春水利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在春节前完成。
(三)扫尾及总结评比阶段(2008年3―4月)
工作重点是做好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集中整治修复工程扫尾及自查验收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和春耕灌溉用水需求。在各地如期如实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和进行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市冬春水利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各地开展冬春水利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经过督查后,进行综合评比和表彰奖励。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意见的通
【发布单位】浙江省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2004〕70号 【发布日期】2004-08-12 【生效日期】2004-08-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2004〕7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四年八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
省公安厅
(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近年来,我省的消防安全工作虽然得到明显加强,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消防安全保障。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消防安全责任制尚未很好落实,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干部群众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社会对火灾的抗御能力薄弱,火灾隐患依然严重存在,重特大火灾事故频发,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遏制我省当前火灾事故高发的势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做好消防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加强消防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完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抓紧落实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公发〔2004〕4号),切实承担制定落实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整改重大火灾隐患、调查处理重特大火灾事故、建立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机制等消防工作责任制,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把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指标的控制和消防安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内容。要重点解决基层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问题,加强对基层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的督促检查考核,将消防安全责任制延伸到乡镇、街道,及其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各类企业。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依照各自的职责,加大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力支持和配合公安消防部门的执法工作,齐抓共管,同时,做好本系统、本行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单位自身消防安全。要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管,对未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的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并造成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二、认真排查整治火灾隐患
各地要将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抓不懈。要针对本地消防工作实际,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学校、文物古建筑等的专项检查,以及对“三合一”场所的专项整治。在认真排查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基础上,定期公布重点整治单位名单,明确整改的责任主体、督办单位和整改期限;加大重大火灾隐患整改资金的投入,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消除致灾因素,改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浙江省“十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1〕79号)精神,抓紧制定、调整并实施城市消防规划和小城镇消防专项规划,加快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消防保障体系。要将城镇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工作与城镇总体规划配套进行,把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纳入政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范畴,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一并实施。2004年底前,全省136个中心镇要完成消防规划制定工作,其他建制镇也要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2005年底前,县级以上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的应有量和完好率要达到国家标准的95%以上。凡是新建、扩建城市(镇)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其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必须同步进行。进入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企业厂房未经消防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从源头上控制火灾隐患尤其是“三合一”现象的出现。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落实消防规划和维护公共消防设施中的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市政、通信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完好,水量、水压充足,信息畅通。要加大消防专项资金投入,从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浙江省消防部队装备配备标准》,加快部队装备建设步伐,特别要加强消防特勤装备的配备工作,逐年改善和调整消防装备结构,3年内,努力构筑成全省区域灭火救援装备大配套和小配套相结合的先进系统化装备体系。
四、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巩固发展义务消防队,积极推广合同制队员形式的消防站。至2004年年底,全省经济百强镇和生产总值超10亿元的乡镇要建立专职消防队。至2007年年底,全省所有乡镇要建立有组织、有队址、有器材、有执勤、有训练的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通过3年努力,全省基本形成以现役消防部队为主力、合同制队员消防站为补充的城市消防力量体系;专职消防队为骨干、义务消防队为基础的农村消防力量体系。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早制订社会消防组织建设的办法,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五、强化社会消防宣传教育
各级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要把消防公益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新闻单位要采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消防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工作重大举措、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事例要予以曝光。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把消防常识教育纳入“四五”普法、科普教育和日常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全民消防素质。教育部门应将消防常识教育纳入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业消防安全自律规则,有重点地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自防自救能力。各地要定期向社会开放消防站,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派出所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增强基层消防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氛围。
六、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消防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要增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当地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及时提出对策和措施,当好政府参谋。要认真履行职能,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坚决依法督促整改。对极易造成火灾事故和重大伤亡、一时又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限期整改,彻底消除火灾隐患。按照公安部分级管理的规定,指导公安派出所切实做好辖区单位、场所以及居民家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消防部队的高危险性和特殊性,加强对消防部队的领导,继续重视和关心消防部队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公安消防机构报请政府依法决定的事项,当地政府要及时研究,尽快予以明确批复。要加大消防经费投入的力度,建设消防部队教育训练基地网络,提高消防部队官兵个人防护装备的质量,改善消防部队执勤训练、行政执法的条件,提高消防部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实战能力。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沾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工商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冬枣棉花市场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沾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沾政办发„2007‟68号
沾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县工商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冬枣棉花市场
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关于加强冬枣、棉花市场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沾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关于加强冬枣、棉花市场管理工作的意见
工商局质监局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三日)
县政府:
为维护我县冬枣、棉花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农民丰产增收,现就加强冬枣、棉花市场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
在冬枣、棉花市场管理中,有关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密切配合,加强协作,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消除一切干扰冬枣、棉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保证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二、细化措施,强化监管
(一)冬枣市场监管
1、科学规划市场。开办冬枣市场,要依法到工商部门登记,纳入全县统一管理。各乡镇要把冬枣市场的选址、建设和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从各自实际出发,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便于管理、方便群众购销、不影响交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禁止在省、县主干道两侧设立冬枣市场。对自发建设的小市场,立即迁出合并规范;较大的冬枣市场应留足相应的停车位,确保不影响交通。
2、强化日常管理。市场开办单位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市场管理部门实行“驻场式管理”,确保每天监管与开市同步、日常管理与交易同步。在场内设置监督台、意见箱、公平秤和冬枣检测仪器,对进入市场交易的冬枣进行检测,便于群众监督和执法监督。市场开办者应对场内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完善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加强交易市场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严重违反市场治安秩序和暴力抗法等违法犯罪行为。
3、规范交易行为。从事冬枣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到冬枣市场交易,严禁市外交易;严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使假;严禁垄断货源、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骗买骗卖;严禁缺斤少两和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严禁收售青枣和假冒沾化冬枣。
4、加强品牌保护。加强沾化冬枣证明商标与地理标志的使用与管理,标注“沾化冬枣”的经营业户,要按照《沾化冬枣证明商标使用规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沾化冬枣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要求,办理商标与地理标志使用许可手续,否则不准上市经营。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对假冒现象的打击力度,提高广大枣农使用“沾化冬枣”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的自觉性,提高购买者辨别真伪的能力。
5、促进货畅其流。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按照早入手、早管理、管理好的要求,加大对冬枣配货市场秩序的监管力度,做好配货企业和个人的注册登记工作,确保经营主体合法,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确保物流畅通。
(二)棉花市场监管
1、严格市场准入。要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厉打击无
照收购棉花行为,进一步加强对棉花收购、加工行为的监督管理。质监、工商等部门要认真从源头上把好关,加强对棉花收购站点的管理,坚决清除不合格市场主体。
2、严格资格条件。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要建立健全棉花收购质量检查验收制度,配备品级实物标准和棉花质量检验所必备的设备、工具;要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排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后确定所收购棉花的类别、等级、数量;所收购的棉花超出国家规定水分标准的,应当进行晾晒、烘干,保证棉花质量。
棉花经营者加工棉花,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对所加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进行分拣,并予以排除;对棉花分等级加工,并对加工后的棉花进行包装并标注标识,标识应当与棉花质量相符;将加工后的棉花成包组批放置,棉花经营者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皮辊机、轧花机、打包机以及其他棉花加工设备加工棉花。
棉花经营者销售棉花,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每批棉花附有质量凭证;棉花包装、标识符合国家标准;棉花类别、等级、重量与质量凭证、标识相符;经公证检验的棉花,附有公证检验证书,其中国家储备还应当粘贴公证检验标志。
3、严格监督检查。质监部门要加大对伪造、变造、冒用棉花质量凭证、标识、公证检验证书、公证检验标志的查处力度。工商、质监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下列违法行为:不明码标价收购棉花,提供虚假信息或误导性宣传;与植棉户有收购合同或协议而拒收或限收棉花;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收购棉花;不按规定分级分类放置棉花,不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未排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即确定所收购棉花的类别、等级、数量;不按规定进行晾晒、烘干等技术处理收购超出国家规定水分标准的棉花及其它违法经营。切实维护棉花流通秩序,保护棉农的合法权益。
三、明确分工,强化奖惩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切实抓好冬枣、棉花市场的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要加强对本辖区内冬枣、棉花市场的管理。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冬枣、棉花市场管理中渎职、失职的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以上意见,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主题词:农业市场管理 通知
抄送:县委有关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
沾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 9月24日印发
第四篇:转发龙岩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龙岩市2011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转发龙岩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龙岩
市2011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龙政办〔2011〕1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属在岩企事业单位:
龙岩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龙岩市2011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龙岩市2011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龙岩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二○一一年五月)
为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省纪委八届九次全会、市纪委三届九次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关于纠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现提出2011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2011年的纠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大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进一步推进闽西科学发展,加快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工作
1. 坚决纠正当前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一要认真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按照“全面清理、分级负责、严格审核、统一规范”的原则,以党政机关为重点,实施清理与规范相结合,认真解决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过多过滥问题。对拟举办的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开展自查自纠和登记审核,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要从严规范,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予以撤销。严格控制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规模和开支,所需经费纳入单位预算,列入公示和审计范围。严格规范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含离退休干部)出席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行为,未经批准,领导干部不得出席、不得在活动中挂名任职、发贺信贺电、题词剪彩等。坚决纠正和查处违规举办活动、滥用财政资金、领导干部违规出席、向企业和群众摊派费用等行为。
二要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以政府或部门名义举办或参与举办国际会议,严格控制会议经费,政府领导原则上不参加部门会议,坚决纠正会议过多过滥、发放纪念品等铺张浪费、形式主义的问题。严格控制文件数量。凡不涉密的文件,都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发布,不再另行发文。
三要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严肃查处变相利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违规核定用车编制、超标准配备更新和违规使用车辆,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请客送礼和进行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等问题。坚决纠正和查处借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收受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行为,督促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政策措施,完善管理制度。
2. 坚决纠正违法违规征地拆迁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工作。坚决纠正超范围、超规模征地,改变土地用途,不按规定确定征地补偿标准,不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截留、挪用、克扣补偿资金等问题,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立科学完善的征地补偿机制。坚决纠正违规拆迁、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和房屋征收部门调查登记弄虚作假等问题,严肃查处先拆迁后补偿、违背群众意愿牺牲群众利益的大拆大建等问题。对采取暴力、威胁或者无故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拆迁人搬迁的,要严肃查处;对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引发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加强保障性住房政策措施监管。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运营、退出的制度建设,加强督促检查,坚决防范和纠正保障性住房建设各个环节的不正之风。在建设环节,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专项专用,加强资金监管,严肃查处擅自改变用地性质、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等问题。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等问题。在配置环节,及时将保障房房源、配置过程、结果等相关信息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做到配置过程公开透明、配置结果公开公正。在管理环节,加强对保障性住房运营、退出的监管,坚决查处擅自改变住房性质或将住房转让、转租、转借或空置的行为。同时,简化管理程序,规范收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人民群众。
4. 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进一步梳理资金流向,完善“立项、拨付、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规定,运用各种手段,实现资金规范管理和有效运作;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截留、挤占、挪用、骗取强农惠农资金等问题,确保各项资金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和使用。着力解决在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环节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土地权
益。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以及技能培训、住房租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坚决纠正面向农民和村级组织的乱收费、乱罚款和集资摊派行为。继续开展农资打假,严肃查处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
5. 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和落实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责任,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明确食品安全事故各部门的职责和调查处理程序,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监管中的失职渎职、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对本地区、本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经营活动,加强监管。组织开展专项整顿,严厉打击食品生产违法犯罪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6. 深化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工作。继续推进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带量采购办法,逐步将医用耗材、检验试剂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加强对集中采购工作的有效监督,严肃查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加强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套取资金行为。以医疗机构“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继续推行院务公开和医德医风考评制度,进一步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切实解决开大处方、开单提成和收受回扣、红包等问题。加强对医疗机构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坚决纠正自立项目、分解项目、重复计费等乱收费问题。继续推进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的完善。
7. 深化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加大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落实,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和中职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为重点,加强对教育经费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整合教育资源,尤其是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方面入手,防止利用资源优势衍生乱收费行为,同时加强对学前教育收费行为的监管,严禁收取与招生、入学、入园挂钩的各种费用,严禁举办各种与入学挂钩的“占坑班”和特长班、兴趣班。进一步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严格执行《福建省教育收费规程》和《龙岩市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收费专项检查,建立分类监控和收费明白卡制度,严肃查处侵害学生利益问题。加大公办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力度,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完善教辅材料管理办法,切实解决教辅材料散滥、价格虚高、变相强制征订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巩固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成果,坚决纠正违规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行为。继续治理公路和水上“三乱”,规范涉路涉车执法行为。继续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严肃查处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继续开展药品
安全专项整治,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标准,推进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药品广告、非药品冒充药品等行为。继续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救济资金以及其他涉及民生的政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纠正资金分配、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资金安全。继续治理公共服务行业侵害群众权益问题,坚决纠正利用垄断地位指定服务、强制服务以及价格欺诈、乱收费等问题。
(二)大力加强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
各部门、各行业要以服务窗口和基层站所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规范和优化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部门和行业。进一步创新民主评议形式和方法,推进民评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和完善群众监督。逐步规范民主评议的周期、范围和评价标准,并通过建立台账等形式,实现工作考评日常化,提高民主评议考核指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组织民主评议代表开展经常性的明察暗访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窗口单位发现问题、收集民意,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作为部门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标;适时召开面对面的评议大会,提高民主评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全面开展对医院、学校的民主评议。具有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以及公共服务职能的行业要积极开展全系统的民主评议。推进政风行风热线创新发展,实现省市县三级热线上下对接,充分发挥多种媒体联动的优势,推广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媒体互联互动的做法,拓宽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和民主监督的渠道。
(三)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
要进一步发挥以查促纠的功能,突出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努力实现从一案一查向形成规模效应转变。集中力量查办典型案件,把那些因不正之风问题引起群众上访、反映比较集中和强烈、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问题作为重点,迅速组织力量直接调查办理。要建立纠风案件“一案一整改”的工作机制。对典型案件的责任人员,尤其是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干部,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造成恶劣影响的还要公开处理结果。加强对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充分运用《纠风之窗》、政风行风热线及各种媒体公开,扩大纠风工作影响。对查处的不正之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通报,注意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成风。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纠风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担负起全面领导本县(市、区)纠风工作的责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视加强基层纠风工作,健全基层纠风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人员,强化工作指导,进一步夯实纠风工作基础。各部门、各行业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细化工作任务,严格目标考核,确保任务落实。各级纠风办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抓好本级纠风工作任务的落实,并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履行好纠风工作职责。要认真组织学习《行政监察法》及《实施条例》,增强依法纠风的意识,提高依法纠风的能力,切实解决一些地
区纠风工作定位不准、职责不清、工作随意的问题,自觉做到正确履职、依法纠风。
(二)突出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中央重大改革措施和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改革深入推进、政策惠及民生。各级纠风办要切实履行职责,坚持领导带队明察暗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排查不正之风问题突出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及时发现和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结合群众来信来访、网上举报、热线诉求等多种渠道,建立查处不正之风的快速反应机制;要改进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坚持把监督检查与专项治理、案件查处、行政问责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解决疑难问题的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
(三)深入推进源头治理。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对容易出现不正之风的地区和部门,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紧紧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在规范行为、强化监督、从严刹风整纪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坚持把纠风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切实把用制度管事、管权、管人的要求落实到行业管理和日常工作中,以制度来规范行政行为和从业行为。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和各项工作流程之中,不断增强防治不正之风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五篇:密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为老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
密政办字„2011‟70号
密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县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为老服务
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地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委、办、局,各县属机构:
《县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为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已经第40次县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为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我县老龄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区为老服务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与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服务与需求的矛盾依然很大。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为老服务工作,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工作目标,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民政理念,积极、主动、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营造良好养老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稳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实现“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和推进“绿色国际休闲之都”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高度重视全县老龄问题,以有力的措施推进老龄工作,从物质、精神、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好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应对,发挥区域优势,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 2 调发展。
(二)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老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推进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均等化、社会化。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逐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养老需求。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加快出台惠老服务政策,优化社会养老资源配置,保障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老龄事业作为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领域;制定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老龄事业;巩固和支持家庭养老,促进代际和谐;倡导个人自我养老储备,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老龄事业发展格局。
三、总体目标
适应密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积极、主动、科学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二五”时期,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障格局和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推进密云老龄事业科学发展。
(一)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障格局。
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完善养老保险和福利养老金制度,加强城乡制度之间的衔接与整合,增强制度公平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城乡老年人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健 3 全老年贫困人口帮扶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开展安老助养慈善项目,推进老年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障格局。
(二)形成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养老公共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完善“9064”(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养老服务模式,依托养老(助残)餐桌和托老(残)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就餐配餐、家政服务、医疗康复、长期护理、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格局。
四、具体措施
按照“9064”养老服务模式,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老龄事业,兴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老年服务设施和场所。老年福利服务机构要以所有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除集中养老,还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服务提供支持。要大力发展社区福利服务设施和功能,因地制宜地为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1.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制定扶持政策和资金引导办法,落实有关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建立居家养老床位补贴制度,健全服务商准入和退出机制,4 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和指导性服务标准。
2.健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居民区应当配套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托老所等服务设施,建成后产权无偿移交民政部门用于为老年人服务。原有居民区没有或需要扩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托老所等服务设施的,应当通过资源整合、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改建或扩建。完善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文体娱乐、学习培训、康复保健、精神慰藉服务功能,承担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职能。
3.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员队伍建设,实现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护理员数达到50人,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人员保障。对镇(街)组建的助老敬老志愿服务队伍予以鼓励和支持。鼓励低龄老人为独居、高龄或生活不便的老年人开展结对服务。鼓励各类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同时加强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4.打牢居家养老基础。完善老年人医疗补助和高龄津贴制度,将享受医疗补助的人群逐步扩展到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享受高龄津贴的人群扩展至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高龄津贴正常增长机制。制定低保家庭不能完全自理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补助政策。丰富养老(助残)券购买服务项目。继续开展孝星和为老服务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弘扬孝亲敬老氛围。引导鼓励家庭签订赡养协议书。
(二)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1.整合社区养老服务功能。规范建设社区(村)托老(残)5 所和养老(助残)餐桌,实现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和就餐服务的全覆盖。发挥社区(村)托老(残)所作用,引导生活自理的老年人参加活动、享受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和高龄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和援助等服务,解决老年人日间照料问题。以镇(街)敬老院为依托,设置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设施和床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社会化服务。
2.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实现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服务网络覆盖所有社区(村)。以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依托社区服务平台和网络,应用“96156”热线电话、“电子保姆”和“小帮手”电子服务器等技术手段,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生活照料、紧急救助、信息咨询等服务。
(三)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管理。
1.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控制”思路,统筹城乡养老设施发展,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合理规划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探索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养老模式。“十二五”时期,建设一所400张床位的县级养老服务机构,每个镇(街)应至少设置1所养老机构。根据区域特点,发展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合理配置养老资源。重点发展护养型养老机构,护养型养老床位达到50%。
2.加大养老服务机构扶持力度。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资助和扶持力度,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运营阶段每收住1名老人给予每月200元至300元补贴;提高乡镇、6 街道敬老院建设资助标准,最高资助额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镇街养老服务机构每新增一张床位资助额从5千元提高到1万元;出台星级评定以奖代补政策,对获评1至5星级的养老机构分别给予2至32万元奖励。探索社会福利机构用水、用电、供暖、用气(燃料)等价格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支持养老机构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研究制定5—29张床位托老(残)机构的运营补贴方案。
3.加强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修订《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加快政府办养老机构运营体制改革,完善养老机构分类标准和服务标准,推进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劳动拓展、亲情关爱”四进院活动。
(四)提高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完善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县级医院和镇(街)卫生院资源,以社区(村)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更好地为老年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老年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慢性病防控等功能,引导和鼓励老年人进行社区首诊。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建设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山区巡诊服务等新型模式,为城乡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2.加强老年人健康促进。实施健康促进战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保护牙齿行动、知己健康行动、恶性肿瘤防治行动、预防老年跌倒行动、老年期痴呆患者照护管理等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健康干预对策,帮助老年人形成健康文明的 7 生活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普及老年心理健康知识,实施临终关怀教育。
(五)优化老年人生活环境。
1.提高社会敬老优待服务水平。全力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针对优待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现行政策,适时扩大优待人群、拓展优待内容、提高优待服务水平。建立老年人优待政策的财政投入、服务评价、监督检查、奖励扶助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的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及活动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
2.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加强镇(街)、社区(村)老年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居住、出行、就餐、就医、学习、健身、购物、休闲娱乐提供安全、便利的环境。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开辟老年人文化和运动健身场所。继续加强对居住小区、园林绿地、既有道路、建筑物等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老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六)做好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
按照关爱老人、服务优质、共建和谐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做好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按照组织机构健全、活动设施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保障活动经费、活动内容丰富、发挥作用明显、登记备案手续完备的要求,2011年各镇(街)和50%的社区(村)都要建立老年人协会,2012年实现全县城乡社区(村)老年人协会组织的全覆盖,在创新服务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拓展服务内容上取得新进展,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取得新成效,切实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七)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推进老年文化活动。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文化娱乐场所和活动设施。坚持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做好社区(村)文化中心(站)为老年人免费放映电影工作;鼓励社会电影放映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半价优惠服务。支持特色老年文化活动开展,继续打造更多的老年人品牌文艺团队。
2.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加强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老有所教”工作。进一步理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县、镇(街)、社区(村)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
3.开展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坚持老年人体育以居家为重点、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长效机制,将开展社区老年人体育工作纳入社区服务整体工作范畴。统筹城乡老年人体育协调发展,加强农村体育宣传和交流活动。“十二五”期间组织一届全县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继续完善、更新全民健身设施,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开放的政策优惠力度。
4.加强老年精神关怀服务。加强老年人身心健康关爱服务工作,依托镇(街)养老机构和卫生资源在镇(街)建立心理服务站,在有条件的社区(村)设立心理咨询室,逐步实现老年人精神关怀服务城乡社区(村)需求人群全覆盖。开展单身老年人婚姻咨询服务,为老年人重获婚姻和家庭幸福创造平台。鼓励邻里交往和互助,动员和组织城乡社区(村)志愿者,特别是社会工作者、大中小学生,为老年人提供聊天、读书看报和亲情陪伴等 9 志愿服务。
五、工作要求
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和涉老职能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根据所担负的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将为老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化,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县人力社保、卫生、文化、体育、教育、交通、旅游等有关部门和各镇街要深入社区(村),深入家庭,结合各自的行业特点加强对为老服务的宣传与指导,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活动。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管理服务规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为老服务新格局。
主题词:民政
为老服务△
意见
通知
抄送:县委办公室、人大办公室、政协办公室、纪委办公室,法院、检察院。
密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1月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