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广居家护理、促进健康养老的建议
关于推广居家护理、促进健康养老的建议
建议人:陈湘玉 南京市鼓楼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人口老龄化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对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的新情况,如何满足健康养老的刚性需求,特别是如何解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已成为困扰众多家庭和上班族的心头隐痛,也成为各级政府改善民生、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估算,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为3300万名,约占老年人口的19%,困扰着全国1亿左右个家庭,相当于每4~5个家庭中就有一位不同程度失能的老人。我省的情况尤为严峻,同年我省失能老人为240万人左右。这些失能老人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八成以上患有多种慢性病;二是失能卧床时间平均达5年左右,是老人一生最困难的阶段;三是所在家庭空巢化情况多,老人长期照护的需要与其家庭实际脱节较严重。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护理学会理事长
倪新新 南京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推荐单位:南京市科协
— 1 —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解决这一难题指明了大的方向,《意见》提出,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的能力,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目前我省各类养老机构共有2286家、床位33.2万多张,只占老年人口的2.5%,明显不能满足大部分人“机构养老”的需求。正是为了探索缓解这个难题的有效途径,南京市护理学会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进行了“居家护理”模式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三年多的探索启发我们,在更大范围建立和完善居家护理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去满足公众需求,也有利于我省从容应对慢病老人的健康养老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建议如下:
一、居家护理概念和我省推广的条件
居家护理又称社区居家护理,主要是面向有医疗性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服务。此概念最早源于1919年美国的“持续性护理照顾及转介系统”,1973年列入美国医院评鉴项目之一,并在西方国家得到普通推行。上世纪90年代,台湾护理学会和护理管理协会率先将这一模式引入台湾,经过20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目前已成为该地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常态化运作模式,并在新加坡等亚洲华人国家得到借鉴和推广。居家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出院准备服务,即在慢性病人入院时,— 2 — 院方就选派有经验的护士作为一对一的责任护士,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管理训练,制订适合病情的长期照护计划,并建立专门的信息档案;第二阶段是出院后延伸服务,即病人出院后将其档案转至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医院),原责任护士与社区护士就病案情况进行专门交接班,转由社区护士对病人进行长期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或者视情况需要将病人转至社区医院继续进行康复性治疗。与此同时,原责任护士会对患者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康复进程和作必要的专业干预或指导。
居家护理最基本要求是需形成大医院、社区医院及病患照护人员间的无缝对接,使出院后的病人继续得到安全、便捷的专业护理。目前我省推广这一做法已经初具条件。一是因为社区医院已经广泛建立,有效拉近了三级医院与病患家庭之间的距离,使居家护理有了硬件支持;二是三级医院有大批专业技能过硬的护理人才资源,同时我省近年来对社区护士的持续性培训,也使社区医院的护理水平有所提高,这使居家护理有了软件支撑。此外,我们在研究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成果,如有效护理模式、成功案例和病患的高认可度,也可以为医患双方树立信心和展开工作提供借鉴。
二、我们的做法和主要成效
作为一个科技团体,我们涉足居家护理始于2011年中国科协交办的海峡两岸专题研讨会。从那时起,我们在中国科协、— 3 — 省和南京市科协、市卫生局的连续支持以及省护理学会的指导帮助下,主要以学术研究和交流为载体,动员南京市__6个三级医院、_2_个二级医院和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实施了居家护理研究和临床实践,先后使888位慢病病人受益(其中__90_%为老年人),典型病种主要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骨关节臵换以及围产期母婴护理等。通过探索,初步形成了从医院到家庭的服务网络,并建立了居家护理的新型模式。这项工作的主要收获是:
1、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和谐了医患关系。通过这项服务,患者及家人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再入院率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明显节省,患者的社会归属感和独立性也有效增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明显减轻;家人或陪护人员的照护能力明显提升、精力压力得到一定缓解。由于不论在医院还是回家都得到了同一水平的照护,病人及家属对居家护理的满意率达100%。
2、培养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护士职业成就感。这项服务使护理人员走进社区和家庭,在就近、就便、就医和就护中,让患者享受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因而有效拓宽了参与护士的执业场所、提高了护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通过在基层实践中,充分展现自我、丰富技能,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充分实现了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护理学科的创新发展。
3、构建了对接模型,形成了一批专业标准。本活动最重要的成果是将三级医院的优质护理延伸到院外,在三级医院、社区医院和病人家庭之间初步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型,建立了责任护士、专科护士、社区护士与病人照护者之间的对接模式,并在临床实践与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就工作职责、服务流程、服务规范等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如:居家护理病人的纳入标准、三级医院与社区的对接流程、居家护理的工作内容、参与护士的资质审核标准等,使该工作初步实现规范化。在对尿失禁患者开展的居家护理中,还形成了《尿失禁患者评估筛选标准》和《尿失禁患者居家护理指南》。
4、增进了两岸交流与合作。我们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始终得到台湾护理学会、护理管理协会、台湾大学等的密切支持与合作,台湾立法委员、台湾护理学会理事长李向女士等一批知名专家,三年来还多次来与我们深入交流切磋,并协助安排了我们的赴台培训。台北荣民总医院也热情承办了我们的在台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5、引起了市场反响。三年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居家护理不仅能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还具有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健康养老的拉动作用。随着我们工作的推进,不断有企业向我们表达参与合作和支持的愿望。经过反复筛选,目前一家瑞典企业正以实物资助的方式,参与 “尿失禁”患者居家护理的专题研究。
6、赢得了各级科协的重视和支持。三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科协分别采取不同方式,给予我们最大的精神支持和一定的经费资助,使我们从学术研究出发,逐步明确目标、理活思路、探索途径、整合力量,直至实现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无缝对接,形成了责任制的整体护理的完整工作体系,帮助我们不仅为病人、也为国内护理模式的创新做了一点有益尝试。因为工作取得了一点成效,中国科协书记处已初步决定,今年秋天在宁召开两岸四地居家护理高层论坛,届时将有国(境)内外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居家护理的现状与趋势。
三、主要困难和对策建议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居家护理在病患一方深爱欢迎,南京及周边地区的众多慢病患者、出院需康复患者、众多老人及其家人,通过多种渠道向我们表达了参与其中的愿望,并对普及居家护理做法寄予很高的期待,因此我们把这项工作推至更广范围。同时我们也发现,推进这项工作的主要瓶颈,来自于现行的体制和机制。
(一)医保政策不配套。病人自费,不能全部参与。医院免费,不能长久。建议:列入医保,物价政策。
(二)医院管理政策不配套。
三级医院有丰富人才资源,但无入户资质
社区医院有入户资质,但未作为硬性任务和人员考核内容,缺乏动力;且总体护理水平不高——缺乏能力。
— 6 — 案例:为其免费培训,但参训积极性不高。
建议:列入三级、二级医院职责,授予资质;列为社区医院刚性任务和考核目标;加强社区培训。
(三)加强顶层设计,立法、政策等,促进护理与养老结合
(四)推动产业化
(一)护理产业化发展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虽然省市政府对建立“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并作出了相关部署,但是对在较短时间内,如何为老年慢情病人,建立可持续提供长期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的能力尚缺乏思考,特别是如何通过建立产业化运行高效规范的机制,还缺乏有效的途径指导。
(二)医院管理政策不配套。居家护理需要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形式链条式的服务。但目前国家对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管理中,并没有明确的延伸服务项目,出现了在该项目中的功能定位不清,致使各三级医院的对接不畅,服务链条断裂。最典型的是病人在三级医院做好出院准备后,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力量薄弱、护理人员短缺、护理技术缺乏,对转来病人无力或无兴趣承接。
(三)缺乏医保政策的支持。目前的物价和医疗保障体系
— 7 — 中尚无居家护理的项目,因此从事该项服务的医院一方不能依法收费(参与研究的医院和医护人员一直是无偿奉献),病人一方由于费用只能自理,这从根本上制约了该项服务双方的积极性。此外,由于政策和法律的欠缺,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时的自身安全亦无法保护。
四、我们的建议
1、建立居家护理相关的法规体系。在我国全面实施居家护理服务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相关法律政策,而发达国家如德国则有《护理保险法》促进居家护理的开展。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实施居家护理的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主要包括居家护理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机构设臵与执业登记、人员配备与管理、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执业监督等,以保护病人权益的同时,保证居家护理活动顺利进行。
2、加快培养高水平居家护理人员。高水平居家护理人才是居家护理开展的必备条件。建议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建立居家护理人才的准入制度,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居家护理人才,保证服务品质。主要包括:扎实的专业功能;敏锐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服务态度与沟通能力。
3、调整完善相关医保政策。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够科学和完善,对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较高、门诊支付比例较低,而对一些慢性病亟需的长期护理项目尚未覆盖,这使得许多病
— 8 — 人在本可不住院的情况下选择了住院治疗。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罹患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居家护理是有效且费用低廉的康复方式,建议将居家护理项目纳入医保体系,包括医疗、护理、患者必须的医用耗材等,按住院报销的范畴,设定个人支持比例,如10%。
4、加快引导护理专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解决医疗卫生资源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居家护理作为优质护理延伸服务的一种模式,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卫生行政部门应引导建立高效规范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如社会化的护理中心开展居家护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合理确定人员安排和收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护理专业产业化进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5、加快建立准入居家护理评鉴政策与组织。(1)为了合理使用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必须建立“居家护理”病人纳入条件,并建立审核制,符合条件者才能享有居家护理资源。如在台湾居家护理纳入条件是:带“三管”(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无活动能力,家庭无能力频繁帮助病人就诊等。(2)审核经济困难者申请获得政策资助,如患者必须的医疗器械、设备等,如需呼吸机、吸引器等患者可自行购买或按租赁操作,个人自付一部分,医保支持一部分或社会资源帮助一部分,患者好转或死亡,收回后可延续他人使用。(3)审核开展居家护
— 9 — 理机构的资质和服务能力并监管。
6、三级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做好技术对接。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力量较薄弱,患者出院后不愿意进入社区医院,常常需要责任护士带着社区护士一起服务,另社区护士还存在较大的畏难思想。建议三级医院需要不断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将护理专业技术向基层输送,指导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社区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合理分工。
第二篇:居家养老现状及建议
对居家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
一、社区居家养老是老龄社会的迫切需求
(一)居家养老提出的背景
老龄问题是公认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在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 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 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2009年天津市老龄人口已经达9.49%,预计2030年天津市老年人口数将达到330万。具体到铃铛阁街,2009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人,占总人口的%,其中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就有余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与高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目前天津市社会化养老床位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受传统观念所影响,很多老人和子女对养老院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老龄人口的急剧膨胀与有限养老设施以及人们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广泛关注。在这一形势下,居家养老概念的应运而生,它区别于中国传统的家庭赡养方式,专指老年人在家中得到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相关服务,它是借鉴了西方福利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的产物。居家养老方式一经推出,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并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规模推广。由于居家养老能够有效缓解现有的社会福利体系的主要矛盾,从而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整体水平,成为迎接老龄化挑
战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居家养老的优势
首先,作为中国传统家庭赡养方式的补充,居家养老具有集约、高效的优点;与福利机构养老方式相比,又具有灵活、廉价的优点。因此,居家养老方式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是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有效的缓解了两者的矛盾。
其次,据统计,目前天津市社会化养老床位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供养比例相比,差距甚大。政府和社会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兴建养老机构,增加国办养老院的床位,然而,短期里养老机构建设跟上需求不太现实。而民办养老院受费用过高、居民信任度不够、发展受制约首先等问题的制约,短时间内也还不能承担起社会养老这一重担。因此,大力发展居家养老不失为一个高效率、低风险的好办法。
最后,在调研中发现,虽然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中国传统养老方式和尊老传统仍然根深蒂固,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尽管其理解孩子在外工作繁忙无暇照顾的无奈而愿意选择进养老院来减轻孩子的负担,但从其内心来讲,还是愿意在熟悉的地方养老,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养老院的照顾再周到,仍然代替不了家的感觉。通过对一些辖区部分子女的走访调查发现,困惑同样存在。对于子女来说,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顺的表现,而由于工作等各方因素的影响,自
己又长期不能陪在父母身边不能给予父母最及时的照顾,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父母年岁越来越大,父母独自在家又不放心,陷入两难的境地。今后随着独生子女一代进人婚龄,4-2-1家庭的出现将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当一对按年青年人要照料至少两对老人的时候,必然会觉得力不从心。而居家养老作为传统家庭赡养的变通和延续,有着一定的生命力,使老人既能够在家中安度晚年,又不会过多的依赖子女的照料;既能够使中国历来的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得到保留,避免青年一代家庭责任感减弱,又能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
二、我街居家养老现状分析
在老龄化压力下,根据区委、区政府、市区民政局的安排和部署,铃铛阁街已经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开展的时间较晚,没有相关的经验,在摸索中前行,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没有形成规模,还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下面就是在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资金支持力度还应加大
虽然政府大力推广居家养老,建立以各级民政部门为主管机构的各级社区居家服务网络,但目前区民政局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范围有严格限制,仅限于纳入的保范围内且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按照程度不同每人每月给于100或200元的补贴。固然解决了部分老人的一些困难,但老人们普遍反映服务有限,能享受的服务太少,尤其是对于特定的服务对象(符合条件的独居、困难老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同时,由于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有限,不在服务范围内的许多老人无法享受服务,对于居家养老项目的扩展和大规模推广有着一定的限制。
(二)条块分割,资源分散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街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居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通过与家政公司、辖区养老院、社区卫生院等部门的合作,解决了老年人的一些问题日常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等。但是,养老问涉及方方面面,养老服务资源分散,分布于各部门,难统一管理,导致有限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低。而现行的条块管理,使得民政部门无法整合其他部的资源,面临诸多尴尬。
(三)服务项目有待拓展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养老资源并不丰厚,铃铛街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家政服务)为主,对于很多老人和子女提出的希望有紧急援助服务方面,目前还无法提供。对于独居、空巢老人的生命安全问题容易出现真空,而这也是子女最担心的,一旦发生意外需要帮助时,如何才能及时、有效救助?传统方式不可能做到24小时监控,很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查阅其他省市的经验,香港也早已形成了连接独居老人、医院、消防、警察局等各个社会应急单位的“平安钟”服务网络,部分省市也已尝试针对体弱多病的老人已经开展“爱心门铃”服务项目,但由于资金和服务平台的限制,目前我们这一服务无法
开展。此外,由于居家养老的发展刚刚开始,服务项目更多的是集中在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方面,但对于老人精神慰藉服务方面比较欠缺。
三、对于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大政府主导力度
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把“社区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规章制度,现行的规章制度要随着市场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予以完善。政府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必须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判断,制定出既严谨又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规则体系,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稳步健康地发展。同时,按公共财政的框架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且确保优惠政策和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更多的企业或个人参与其中,也要借助慈善组织及福利彩票公益金等途经充实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资金,实现多元化筹资机制。
(二)整体联动,各方配合要改变单纯由民政系统来负责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格局,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协调、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盘活闲臵资源,连通所有为老人服务的社会机构(医疗卫生资源等)和专家。比如,整合民政部门福利服务资源与卫生部门医疗保健服务资源,发挥区域内养老机构与综合性医院
(三)以人为本,拓宽服务内容
从老年人需求出发,以有效需求、核心需求为切入点,开发老年人产品和养老项目,拓展服务内容。要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全方位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如:平安铃羡慕、与出租车公司协商,提供代叫出租车服务,方便老人出行;与家电修理商合作,为老人提供质优价廉的上门服务;超市代购 服务等。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上门照顾服务;生活基本能自理的中、高龄老人,提供部分生活服务;健康低龄老人,根据需要组织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第三篇:居家养老医疗护理协议
老年人医疗护理协议书
甲方(单位):乙方(单位):
负责人:负责人: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地址:地址:
为提高本乡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及时帮助老人们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好老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倡导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认真做好老年人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健全保障体系,努力让老年人在有保障、有安全感的条件下安享晚年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医疗护理规定,就本乡镇老年人医疗护理事宜,与常青松老年公寓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本合同,双方同遵守,并且政府对合肥常青松老年公寓提供的服务享有监督管理的权利。
第一条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按约定的对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出现突发疾病和缓慢性疾病进行门诊救治护理或出诊救治护理,若出现甲方无法诊治的疾病,应及时的通知乙方。
(2)甲方为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和医疗护理服务时,需拥有至少一名医师,两名护士及多名其他专业护理人员,并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3)按照本协议约定,甲方在为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后,接受医疗护理的老年人需要支付甲方相应的医疗和护理费用。
(4)甲方遵守本合作协议中的各项条款,诚信服务,责任至上。
(5)甲方在协议有效期内根据乙方需求向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护理人员。如因甲方派出的护理人员不能胜任老年人的工作要求,甲方应为老年人更换医疗护理人员,直到老年人满意为止。
(6)甲方派出的工作人员应该严守职业道德,尊重接受医疗护理者的隐私,有义务为其保密。
第二条乙方权利与义务:。(1)遵守本合作协议中的各项条款,为甲方工作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2)甲方派出的护理人员如果不能满足工作要求,乙方有权要求给予调换。
(3)在护理服务结束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填写医疗护理服务反馈表,对于甲方派出的工作人员给予服务评价。
(4)甲方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接受服务者索要除协议约定范围外的任何薪金、酬劳或礼品;如系接受服务者自愿提供给甲方工作人员酬劳的,属于老年人单方行为,甲方不因此承担任何附加责任。
(5)接受服务者不能单方面要求甲方工作人员提供本协议范围之外的其他服务。
第三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
1、甲方根据市场物价变化、人工工资增加、运行成本提高等因素需提高收费标准时,接受服务者不同意新的收费标准,甲方有权解除协议。
2、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传染病、精神病,或一个月内有不适宜接受甲方服务时或不遵守甲方规章制度,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合同经甲方签字、盖章,乙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负责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签订日期:年月日
第四篇:居家养老
推广农村居家养老 全力破解养老难题
2009年年初,富阳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广工作,在全市23个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完善市、街道(镇)和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2009年12月,社区养老的成功经验延伸到农村,逐步深化和拓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富春街道杨清庙村、春江街道山建村、新登镇塔山村和湘溪村、常安镇横槎村、湖源乡新三村6个行政村实施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服务对象主要是户籍在试点村内且常年居住的老年人。
目前富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94724人,占总人口的14.75%,每年还以全市老年人总数3%的速度净增长。目前空巢独居的老年人有1.4万余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5.3%。从2007年起,富阳市除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外,还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力破解养老难题。去年12月,总投资1.26亿元含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开工建设,将主要解决城镇“三无”老人集中供养问题以及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孤残儿童康复寄养中心主要解决社会弃婴、孤儿的集中供养问题以及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和寄养业务。
第五篇:居家养老
红旗路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充分发挥计生服务技术和计生协会网络优势,把生育关怀行动向急需关注的老龄人群延伸,进一步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保障制度,为老年计生家庭提供包括疾病预防保健、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使老人们生活在温暖、舒心的环境里,逐步实现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基本需求。
一、推行政策宣传服务。积极向老人们宣传省、市计生奖扶政策标准以及办事处推出的计生家庭优惠政策,并按时发放奖励扶助、独生子女父母金等,让他们优先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实施健康检查服务。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并结合该区全民健身活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进行免费检查身体(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等),对行动不便、偏瘫在床或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入户为其检查身体;对当时就能检查出的结果,当时告知老人,方便老人及时就医;对需要综合评价的诊断,待综合诊断出来后及早告知老人;对所有体检的老人进行健康评价,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出健康养生食疗处方,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三、开展志愿者零距离服务。各社区成立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号召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服务,为计生老人提供家政服务,例如:打扫卫生,帮助购买生活用品,*******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开展文体娱乐服务。各社区利用老年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地、人口学校等精心举办老年人趣味活动、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等,使广大计生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精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关爱和慰藉,促进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