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产业园区村寨人居环境整治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产业园区村寨人居环境整治的
思考及建议
刘家庆
xx社区
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比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要求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升级”。其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就如何抓住花冠路的建设提升以及辖区大数据产业集聚的契机,按照《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安排部署,浅谈抓好产业园区的村寨人居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一、村寨基本情况
小孟社区下辖7个村,面积29.68平方公里,地处小孟工业园区腹地,总人口24050人(含流动人口11350人)。从北至南,正在建设提升的花冠路沿线有王武村、丰报云村、付官村,开发大道沿线有红艳村、王宽村、翁岩村、陈亮村。上述7个村都在项目建设前沿,随着园区建设征拆,已建(王武)、在建(翁岩、王宽、陈亮)及待建(付官)安置房共5处,拆迁安置户
?人。目前,还有陈亮村大寨一二组、对门山(621户2081人),翁岩村葫芦庙、课米田(405户1344人),王宽村后寨、小马场(161户776人),王武村王武寨、胖水寨、小烂塘(820户2002人),丰报云村一二三组(289户1098人),付官村落飘组、梨花组、沙戈组、新寨(706户2727人)。
二、村寨环境问题
(一)全面的人居环境意识尚未形成。
一是村民普遍对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认识不够全面,存在只管把自己家里收拾干净就完事的思想。村寨内乱扔垃圾、焚烧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对致富的渴求高于对环境的依恋。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村民把道路沿线的有些土地用作经营(比如:洗车、修车),但又缺乏相应的环保设施;在个别距离村寨较远难以管理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偷倒大量建筑垃圾的情况。
三是村寨的道路、立面、卫生等设施虽然有所提升,但村寨内存在垃圾回收堆放、易燃品储存、污水直接排放等情况,村寨的人居环境的既未能凸显乡村的生态特色,又未能体现城市社区的综合便利。
(二)长效的环境治理机制尚未建立。
一是村寨环境卫生仍处于管理,而非治理阶段。目前,各村基本都聘请得有保洁人员进行村寨内的清扫,但是对村民是否遵守环境卫生规定上没有建立建立起约束和处罚机制,有的村民甚至给保洁人员说“我不丢,你扫哪样?”
二是突击式整治依然突出。对于村寨内的一些卫生死角,在上级检查时搞突击整治,没有建立有效的日常巡查清扫措施。
三是村寨内的环境卫生状况,没有与村民自治形成有效的约束奖励机制,对村民的乱扔、乱倒、乱排、乱建行为,缺乏有效的惩处。
(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亟待整合完善。小孟社区是地处工业园区腹地的农村社区,辖区各类生活污水较多,但由于没有一张覆盖的污水管网,村寨污水大都只简单处理或未经处理直排,导致不同程度污染。
二是垃圾场站配置不足。近年来,辖区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但垃圾中转站、建筑渣土处置场所配置严重不足,导致公路边、空地上建筑垃圾偷倒现象屡禁不止,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三是个别村寨仍然采用打井水、抽水到高处的水池、再从水池接到各家各户的供水模式,没有进入市政供水系统,供水的安全保障和管理上存在
三、思考及建议
围绕“富美乡村”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目标,以及《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作为产业园区内的村寨,更要与时俱进,适应园区发展的定位,立足村寨原本的特色,着眼美好生活的需求,共享建设的成果。
一是+党建引领,抓带动,形成村寨里共治、共享的氛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强化村民自治,将村寨环境卫生的共同维护,纳入村规民约的自治管理当中,通过党员带动,村民参与,形成村寨里共治共享的良好民风。
二是+环保机制,建积分,构建环境中共建、共促的格局。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35%的目标,以建立垃圾分类积分管理制度为核心,延伸到控制污水乱排乱放,防范垃圾焚烧、秸秆焚烧等方面,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并在保护行动中随即就能分享到实际的成果,促进保护行为的养成和坚持。
三是+分类整治,促文明,厚植村寨里宜居、宜养的底蕴。每个村寨都有自身的不同特点和面临的不同问题,实施分类整治,结合党建引领、环保积分,扎扎实实地行动起来,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厚植村寨的文明底蕴。
四是+旅游产业,做精品,打造城市边宜业、宜游的村寨。奖村寨整体打包,整体规划设计,整体建设提升,并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入股平台公司统一营运,不仅落实“五有”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同时建立起村庄发展的产业支撑。
第二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示范带动。
要坚持科学规划,高质量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辐射带动全县各村开展整治工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二)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统筹。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推进办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健全牵头部门抓总统筹、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协同作战的强大工作合力。(三)突出重点难点,集中全面整治。
一是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切实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要摸清全县农村黑臭水体底子,制定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并尽快实施。要重视养殖业污染问题,加快推进禁养区养殖场的退养,科学调控适养区养殖场的数量与规模,指导养殖场建设好粪污治理设施,确保全县每个养殖场排放达标。二是要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要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实现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全覆盖;针对居住比较分散的农村居住户,探索建设适合分散户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是要突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要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知识,指导农户搞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加强村级公共区域卫生治理,特别是要搞好公路沿线清草除杂工作。要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选用身体健康、年龄合适、认真负责的农民担任保洁员。健全完善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购置足够的垃圾转运车辆。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垃圾“出口”问题,确保城乡生活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四是突出农村厕所治理。
要加快厕所改造建设进度。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在城镇污水管网可以延伸覆盖和实施污水集中处理的村,推广水冲式厕所,其他地区以化粪池、便池、冲洗设备等“两池一洗”为主要内容,建设卫生厕所。要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四)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基础保障。
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要鼓励农民投工投劳,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提高县级财政保障力度,将村保洁员工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购置运行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健全考核机制。
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整治资金拨付挂钩,以考核为抓手推动环境改善。对工作推进不力、整治效果不佳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三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管护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主体参与等方式,将农村垃圾清运等服务外包,走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五)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环境保护的各类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其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
第三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建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为进一步掌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按照《自治区统计局农牧处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通知》的要求,*市统计局于*月初,分别选取*区*县各*个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
此次调研的*个村,均属平原地区,共涉及常住户*户,人口*人。累计发放*份问卷,以每个地区选取*个村,每个村填写调查问卷*份的形式,重点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委会成员和村民,按照每个村*个村干部、*个村民的比重组织填写,基本覆盖了农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和各从业人员。调查样本有效率为*%。(二)调查村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位村干部中,男性*人,女性*人;年龄在*岁以上*人,*岁以下*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年劳动报酬平均在*元左右。此次调查的*位村民中,男性*人,女性*人;年龄在*-*岁的*人,*-*岁的*人,*-*岁的*人,*岁以上的*人;小学及以下文化*人,占*%;初中文化*人,占*%;高中或中专文化*人,占*%,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占*%。二、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状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整体落实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政策知晓率方面,村干部*%知悉,* 个村民表示了解相关政策,占比*%(获知渠道中,选择村镇干部宣传的占*%,选择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占*%);在问及所在村是否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面,有*个村民选择“是”,占比高达* %;在参与度方面,有* %的村民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有*%的村民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大部分村民愿意支付较少金额的费用,每年*元以下的占*%,*-*元占*%,*-*元占*%、*元以上的仅占*%);在满意度上,* %的村民选择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村民对所居住的村治安环境很满意和基本满意。(二)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改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方面,* %的村民家里安装了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网络,*%的村民选择所在村内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的村民表示自己村有电子配送站点,收寄快递方便快捷;*%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图书馆、文化站,业余生活更加丰富;*%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卫生室,不出村就可以就诊;*%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健身锻炼场所,方便村民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的村民选择本村有业余文化组织;*%的村民知道本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民确认本村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在村容村貌改善方面,* %的村民选择本村实施了“三清一改”工作;近*%的村民表示本村设立村庄清洁日、“门前三包”等制度。(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的村民认为本村的生活垃圾是集中治理的,*%的村民知道垃圾分类,其中*%的村民做到了家庭分类处理垃圾,*%的村民选择居住的村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在污水排放治理方面,有*%的村民对生活污水是否集中处理选择“是”,有*%的村民对是否有较大面积黑臭水体选择“否”;在“厕所革命”方面,*%的村民家使用卫生厕所,*%的村民自愿按标准改厕;* %的村民选择厕所粪污是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在问及本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最大三处变化的是哪些,有* %村民选择了生活垃圾治理变好,不污染环境了,排名第一。其次*%的村民选择了生活污水治理变好;*%的村民选择村里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了。以上数据充分证明,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村民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显著提升,村民们普遍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极大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村民主动参与意愿强烈,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
三、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相关经验与做法
(一)坚持高起点谋划,因地制宜精准规划乡村建设。
深入贯彻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林则林的总原则,以展现地方特色、突出当地优势、避免千村一面的差异化建设为思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例如,黄合少镇在开展美丽村庄规划时,就做到了“多规合一”一体推进,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了农村发展和村规民约中,目前全镇已完成*个村的村庄规划,未来村庄发展也将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二)坚持全方位宣传,营造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氛围。
注重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村干部、驻村干部等入户进行宣传”开展专题讲座,通过新媒体、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广播等向村民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内容,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实搞好村庄清洁卫生,个人生活卫生,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行政府、乡镇、村三级奖补措施,激励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三)坚持高标准治理,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护机制。
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长效作用,坚持“谁建设、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要求,全面建立村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明确了镇、村两级职责分工,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做到建管结合划分卫生责任区,实行“三定”(定岗、定责、定人)和八小时工作制,做到垃圾及时清理、公厕专人管护。引导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四)坚持人性化理念,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效。
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综合考量乡村建设规划、村民实际需求、村庄分布、转运距离、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合理布局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全力推进农民生活垃圾的规范化收集、专业化运输、制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在厕所改造方面,按照政府引导,村民自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通过采用单户分散式水冲厕所、整村连排式水冲厕所、小型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式、接入污水处理厂管网式处理式、卫生厕所等模式,满足农村不同情况的多样化需求。四、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仍旧较大。
村居集中居住点相对分散,厕所、垃圾、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巨大,主要依靠政府补助,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我市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资金保障不足问题仍然突出。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和村集体资金,近一年投入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的村有*个、总资金*万元,主要用于自来水和污水改造。有*%的村支书表示本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最突出的困难是缺乏资金。(二)统筹谋划和长效管护仍有待加强。
当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旗县区长效管护机制建设仍属摸索起步阶段,村庄整体规划水平不高、后续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仍旧普遍存在,还没有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蓝本,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还缺乏高效完善的运营管护计划、资金安排、人员配置和科学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对户厕、公厕的后续管护方面考虑不足,还没有形成建设管护一体化综合体系,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方面仍然滞后。(三)村民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方式仍有待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认识不到位,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群众“等、靠、要”思想很难改变。在加强宣传引导方面,仍欠缺与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相适应的有效手段,还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工作中还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农村中垃圾乱扔、杂物乱堆、污水乱倒等不良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群众沿袭的传统生活方式、卫生习惯、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一)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根据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实际完成情况,对“十四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要的资金规模进行科学核算,结合任务目标,做好财政预算,确保整治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探索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资金保障渠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建设。(二)全力激发村民参与整治工作的动力。
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坚持高位推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是本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作用,做到有清单、有布置、有落实“三有”标准。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农村党员带动示范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农民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动员农民自觉动手改造和美化家园,变“上头冷下头热”为“两头热”,切实增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三)完善统筹谋划和长效建管机制。
坚持高起点谋划,大力推进“多规合一”和一体化推进,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蓝本。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垃圾处理基础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有序加快道路硬化建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加强示范村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局面。第四篇: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建议
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zf及其有关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统筹推进,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人民zf及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研究,工作谋划精细务实。
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订了《》等。紧扣目标、靶心不散,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细化措施、多重保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标准遵循。
(二)探索实践,工作机制不断优化。
坚持“zf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动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动的生动局面。立足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制定了《*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试行),组建了村级共管共享理事会,在全县范围内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人,负责做好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安全管理、村庄绿化等工作。初步建立垃圾清运“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处理和县处理”的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定期对全域无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健全村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
积极探索村庄保洁、革除陋习的管理办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乡村各具特色的工作措施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正在全面形成,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出全域推进、各方配合、群众参与、效果显现的良好态势。
(三)聚焦短板,重点任务有力推进。
不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已顺利建成投运,组建专业队,配备垃圾清运车和专门人员,开展房前屋后、村庄周边、面源污染、交通沿线垃圾治理。全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建成了*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镇污水处理站主体完工,其余*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正在抓紧推进。稳步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建成滚塑一体化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户,正在开工建设*座,*年厕所革命整乡推进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以泾汭河川区沿线为重点,精心培育“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通过拆除废旧庄基,清除乱贴乱画,取缔乱搭乱建,栽植绿化苗木,清理河流漂浮物等措施,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废旧农膜回收行动,建办*县普惠再生塑料回收有限公司,推进资源化利用;扶持建立*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全面完成*个乡(镇)*个地膜残留监测点位二次采样工作,全县共回收废旧农膜*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四)规划引领,村庄风貌明显改善。
注重优化村庄建设布局,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在布局形式、建筑风格、绿化配置、户型选择、重点节点设计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既展现田园风光,又融合现代文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丽村庄。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覆盖面还不够高,彻底改观仍需久久为功。
存在重点线整治,轻面上扩展,整体环境面貌有间隙。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一些村庄卫生保洁工作不到位,“脏乱差”问题长期存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垃圾终端无害化、废旧地膜资源化、粪肥有机化、农药使用标准化的困难困惑依然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资金投入压力较大。
由于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网、农村改厕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多数项目只预算初建投资,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三是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引导的任务依然艰巨。
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依然是保洁员,大多数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环境整治是zf的事,消极观望,不主动作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陋习、转变思想观念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意见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动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实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我县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走在前、做样板。(二)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
要进一步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各类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提倡广大群众树立“垃圾不落地、*更美丽”等文明行为。(三)紧扣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治理。
要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谋划布设项目,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分类治理,全面推进,确保目标明确、成效明显。重点区域和重点乡村要进一步精细管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面上工作顺利开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重点骨干项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环境全域治理工作。(四)构建保障机制,确保常态长效。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要继续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争取互利共赢。第五篇:政协委员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政协委员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各位领导,委员们:
大家好!十分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构建秦岭山水乡村》。
在去年的县第二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美丽XXXX的奋斗目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美丽XXXX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强了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管理,农村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干部思想认识不足。基层干部普遍存在着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认识不到位,简单地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理解为扫马路、捡垃圾,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与美丽乡村建设、“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相结合。二是群众主体意识不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依靠村、组干部和保洁员,发动群众不够,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积极性不强,随意丢垃圾、乱搭乱建等行为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怪圈。三是乡村建设缺少规划。目前,农村房屋建设缺少长期统一规划,农村建房大都是群众自主选址,分散不集中,需配备大量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和转运成本高,且农村建房前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等问题,后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村容村貌。四是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村镇垃圾费、保洁员工资、环境设施等费用大都是县财政承担,县财政压力大。但县财政投入能力有限,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社会力量参与度和支持度不高,短期资金缺口大。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狠抓思想教育。
一要广泛宣传动员。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宣传车、红喇叭、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让村民从思想上重视环境卫生。二要强化自我管理。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依靠自治和德治约束群众行为,引导全村树立“一盘棋”思想。同时,积极开展“示范户、进步户、提升户”三户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变“要我打扫”为“我要打扫”。三要创新活动引领。创新开展“全民清洁日”活动,在当日组织所有群众自觉打扫门庭院落、房前路段、河渠沟岔等,提高群众保持干净整洁的自觉性积极性,达到“引导一个群众,带动一个家庭,美化一个村庄”的目的。二是坚持因村施策。
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一村一策,防止简单化和一刀切。对美丽宜居示范村,要查遗补缺,提升标准和档次;对传统村落,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对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加大小城镇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对需要集中整治环境的村,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设施,加快改圈、改厕进程;对需要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村,要加快改善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三是加强资金保障。
上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整合倾向于农村的土地增减挂钩、改厕改圈、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不搞大拆大建,不过度水泥化,注重留住乡村与彰显魅力相结合,将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传统村落与危房拆除、村组道路硬化、改圈改厕、村庄绿化工程相结合,通过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解决部分建设材料等方式节约建设成本,减少建设资金。鼓励农户和社会资本参与,积极发挥财政引领作用,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开展农村垃圾处置、污水处理收益群众付费试点。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是创新工作机制。
积极探索“人盯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对于农村公共区域,创新实行“河长、路长、巷长”三长巡查检查负责制,形成条块管理,网格到人的管理模式;对于农户卫生,建立“门前三包”(包门前卫生、包门前公共秩序、包门前绿化美化)和“干部三包”的工作机制,实行标准明确、责任细化、考核公平、奖罚分明的“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模式,激发党员村组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对于企事业单位,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划分责任区,制定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主要领导定期督查检查,杜绝“灯下黑”。以制度促进工作,以机制保障效果,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五是科学编制规划。
做好村庄规划对实施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意义,聘请专业的设计院,结合实际,分类对农村未来几十年的村庄布局做出规划,在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时,统筹村庄发展目标、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统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农村住房布局、统筹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创造条件,打好基础。以上发言,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