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点出点操作规定(云审发〔2009〕135号)
云南省审计厅文件
云审发„2009‟135号
云南省审计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点出点操作规定(试行)》的通知
省经济责任审计局,厅机关各处(室)、中心:
现将•云南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点出点操作规定(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当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向经济责任审计局一处反馈,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二○○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领导出席会议,重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报请审计厅厅长出席会议。
第四条 根据审计工作需要确定参加进点会议的人员。㈠被审计单位参加进点会议的人员: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被审计单位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被审计领导干部为州(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时,当地党委、人大、纪委、政府主要领导、各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参加。
㈡审计厅参加进点会议的人员:厅领导、审计组所在处室负责人、审计组全体成员。审计组应安排人员作好会议记录。
㈢重大经济责任项目应邀请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参加。
第五条 召开审计进点会议,应由被审计单位安排有关负责人主持会议。州(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应由州(市)党委或政府一位领导主持会议。省级政府部委办局的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应由省级政府部委办局一位领导主持会议。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董事长)经济责任审计,应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主持。省级事业单位及高校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
㈥审计厅出席会议的厅领导讲话。主要内容包括:简要说明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机关的权限和被审计单位的义务;阐述审计工作的作用及重要性;对审计组及被审计单位提出要求;其他需要强调的事项。
㈦州(市)党委书记出席州(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议,由州(市)党委书记讲话。
㈧会议主持人作总结。
第七条 进点会议结束后,应在被审计单位张贴审计进点公告。公告应张贴在被审计单位办公区域明显位置或以电子显示屏公示公告内容。公告内容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实施时间、审计组人员名单、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及驻审计厅监察室联系电话。
第八条 经济责任审计出点是指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时,所召开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会。
㈠审计组应提前告知被审计单位关于审计出点的具体安排,并约定召开审计出点会议的时间、地点、会议议程以及参加会议的人员。
㈡审计组所在处室负责人要报请分管厅领导出席会议,重大
㈠审计组组长或副组长、主审通报审计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情况、审计结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审计组对问题的初步处理意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审计建议、对审计报告书面反馈意见的法定期限和要求。同时,告知被审计单位填写好•审计组遵守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情况反馈意见卡‣,并寄(送)至驻审计厅监察室。
㈡审计组其他成员作补充说明。
㈢被审计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存在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㈣被审计领导干部发言。
㈤审计厅出席会议的厅领导讲话。
㈥州(市)党委书记出席州(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会议的,由州(市)党委书记讲话。
㈦会议主持人作总结性发言。
第十二条 出点会议结束后,应在被审计单位张贴审计出点公告。审计出点公告由审计组负责实施,公告应张贴在被审计单位办公区域明显位置或以电子屏公示公告内容。公告内容包括:审计组出点时间、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情况(包括审计期间的各项经费自理情况),以及驻审计厅监察室联系电话等。
第二篇:云南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操作指南(云审发[2010]23号)
云南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操作指南
云审发[2010]2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监督行为,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云南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订本指南。
第二条 《云南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规定范围内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适用本指南。
第三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遵循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审计程序
第四条 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当实施审计对象调查、审计计划编制、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5个程序。
第五条 审计对象调查。指在拟定审计计划之前,对需要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的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条件符合性调查。竣工决算审计项目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容建成,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预留尾工工程及费用合理;
(二)项目各单项、单位工程通过了交工质量验收,工程质量合格,与项目建设有关的环保、水保验收等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施工、监理方等已按规定编制了完整、规范的竣工文件,竣工结算已由建设单位确认,且竣工决算报表编制基本完成;
(四)建设单位已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工程结算审核或竣工决算审计,且审核(计)工作已基本结束或审核(计)报告已提交。
调查人员在认真调查审计对象后,填制《竣工决算审计对象调查表》,作为审计机关编制审计计划的依据。
第六条 审计机关应当将拟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的政府投资项目,列入审计项目计划。
第七条 审计机关对列入审计项目计划的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时,应组成审计组并进行审前调查。
第八条 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时,应当了解建设项目的下列基本情况:
(一)建设项目实施主体的组织形式、经济形式、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情况;
(二)建设项目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
(三)项目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四)项目建设性质、规模、内容,投资批复及重大的变更和调整概算情况;
(五)项目的建设实施情况,竣工资料的准备情况等;
(六)以往接受审计的情况;
(七)竣工决算财务报表编制完成情况;
(八)其它需要了解的情况。
第九条 审前调查应当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下列资料:
(一)国家关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涉及项目的通用(专业)定额、技术标准;
(三)银行开设账户资料、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会计资料;
(四)招投标文件以及设计合同、建筑施工合同,统供物资及设备采购合同,其它经济合同及其相应的补充协议;
(五)重要会议纪要和有关文件;
(六)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上报申请及批复文件;
(七)以往的审计报告等相关资料。
第十条 审前调查应当完成以下工作:
(一)工程方面:
1.审计工程项目批复概算,熟悉工程建设内容;
2.审计工程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及合同资料,对工程造价变化及合同中相关条款与招标投标文件进行符合性审计;
3.审计工程合同、工程变更签证、监理日记等工程资料,对工程结算中工程价格变化(固定价格和固定单价)进行符合性审计,重点落实工程变更签证和新增单价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4.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踏勘;
5.审计工程结算,初步确认工程结算中量、价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财务方面:
1.审计工程财务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审计工程执行相关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情况;
3.审计工程建设项目成本、费用归集的真实性、合法性;
4.审计工程建设资金来源、到位情况和账户设置情况;
5.审计工程竣工决算编制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效益方面:
1.收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关数据;
2.收集项目运行的真实数据,对项目经济效益实现情况进行分析;
3.根据项目所在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按有无对比原则,分析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根据环保部门批复的环评报告,在实地检查环保设施运行效果的基础上,对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
审计组应当对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变动(工程结算中应重点关注工程量、价的异常变动情况),分析被审计单位工程结算、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重点。
第十一条 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与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机关和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一)审计工作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工作目标;
2.审计范围;
3.审计对象;
4.审计内容与重点;
5.审计组织与分工;
6.工作要求。
(二)审计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编制依据;
2.建设项目名称和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名称和基本情况;
3.审计目标;
4.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
5.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应把工程结算审核作为重点之一);
6.审计组内部沟通与协作配合关系及预定的审计工作时间进程安排;
7.审计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8.其他有关内容;
9.编制日期。
第十二条 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组应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被审计单位为项目建设单位(含项目法人)。
根据审计需要对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延伸审计时,应当依照法定审计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实施审计。审计组实施审计前,应当召开审计进点座谈会,进一步了解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并进行建设项目现场踏勘,办理资料借用、移交手续,接受被审计单位的承诺书。
会议情况应形成会议记录。
第十四条 竣工决算审计应当包括工程审计、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审计人员应在审前调查阶段取得的审计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审计。
(一)工程审计按以下主要步骤进行:
1.接收、收集竣工结算资料;
2.踏勘现场,对各单项、单位工程的结算资料进一步核实、汇总;
3.在造价审计负责人的组织下,与被审计单位的结算编制专业人员核对结算情况;
4.在审计组长的组织及建设单位的配合下,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会审,并办理签章定案手续。
(二)财务审计按以下步骤进行:
1.踏勘现场,了解项目情况,收集项目资料;
2.按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来源及使用、概算执行及竣工决算报表分工实施审计;
3.完成工程审计、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结果的对接,并形成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与被审计单位财务负责人及相关当事人会审,听取各方意见;
4.调整并出具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三)效益审计按以下步骤进行:
1.收集项目效益评价招标、行业标准等效益审计资料;
2.实地了解、分析项目完工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3.根据效益审计情况,对项目立项报告中效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工程审计、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的最终结果应纳入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第十五条 编制审计报告。原则上审计报告由审计组长编写,或由审计组长指定专人编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经审计组所在部门审核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
第十六条 对被审计单位反馈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审计组所在部门要召开审计业务会,研究是否采纳,并形成会议纪要。
第十七条 审计组所在部门对审计报告复核后,代拟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审计组应当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提交审计决定和意见采纳情况反馈表。
第十九条 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进行审计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并按照审计机关归档要求对项目立卷归档。进行项目资料电子信息处理。
第三章 审计组织
第二十条 审计组织机构(如下框图反映)
第二十一条 审计小组专业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
(一)土建工程造价审计:以土建造价工程师、造价员等专业人员为主,职责是审核项目的土建工程概算、预算执行情况和结算的合理性,确定土建工程建安投资造价。
(二)安装工程造价审计:以安装造价工程师、造价员等专业人员为主,职责是审核项目的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概算、预算执行情况和结算的真实性、合理性,确定安装工程建安投资及设备投资。
(三)项目管理及其他专业造价审计:以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为主,职责是审计建设单位执行建设程序、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项目相关专业工程结算。
(四)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为主,职责是审计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方面有关财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会计核算的合规、合法性。
(五)资金来源及使用审计: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为主,职责是审查建设资金的来源、到位、支出及资产形成的真实、完整、合法情况。
(六)概算执行和竣工决算报表审计: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为主,职责是审查建设单位概算执行情况,分析超概算或概算节余原因,审查竣工决算报表编制的完整性、真实性等情况。
(七)经济效益审计:以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为主,职责是审计项目建成后实际的经济数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与可行性报告分析数据是否一致,并分析差异原因。
(八)社会效益审计:以注册咨询工程师、审计师为主,职责是审计项目建成后,对改善当地的就业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和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环境生态效益审计:以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环境评估师等专业人员为主,职责是审查项目环评报告是否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项目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填埋和噪音是否达标,是否实现循环利用,环保设施建设是否实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有无环保设施闲置现象。
第四章 审计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程序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批准项目建设的主要报建程序是否履行,包括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修正概算、规划许可证、开工报告、施工许可证等程序性内容的审批情况。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设管理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和资本金制等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要求;是否按规定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采购等进行了招标,中标单位资质是否与工程类别以及工程要求的资质等级相适应,有无违法分包、转包问题;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项目施工组织方案是否符合项目建设工期要求等。
第二十四条 项目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情况的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建立了符合项目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是否建立确实可行的制约机制,不相容职责是否分离;会计核算是否按相应的财务及会计制度执行;资金使用、费用列支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金使用及管理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转移建设资金等问题;会计账簿、科目及账户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项目建设中的材料、设备采购等手续是否齐全,记录是否完整。
第二十五条 建设资金来源和到位情况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资金是否按可行性研究批复的筹资计划及时到位,是否与工程建设进度相适应;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并专户存储;项目资本金是否到位并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出具验资报告;项目完工后资金结余情况。
第二十六条 项目建设成本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完成的真实、合法性,交付使用资产的形成、移交的真实、合法性。
(一)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
1.各单项工程项目是否按概算内容建成,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概算口径及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成本归集,概算执行情况及超概算原因分析;
2.与工程结算相关的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库存材料、应付工程款、代扣代缴营业税及附件等组成内容及核算是否真实、完整;
3.统供材料结算是否准确无误,确认的建安工程投资总额中是否已包含统供材料及价差;
4.建安工程投资是否与工程结算定案金额一致,财务与工程勾稽关系是否相符。
(二)设备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概算内设备的品种、规格、型号是否与设计相符,有无概算外投资的问题;
2.设备成本核算是否准确,设备的买价、运杂费、采保费及安装调试费是否按规定计入成本;
3.与设备投资支出相关器材采购、采购保管费、库存材料、设备,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器材等组成内容及核算是否真实、完整、合法。
(三)待摊投资审计主要审计建设单位按概算内容发生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合规、正确,主要包括:
1.征地及拆迁补偿费,征地手续是否完备,征地及拆迁补偿费标准执行是否真实、合规;
2.建设单位管理费是否真实、合规;
3.勘察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设备检验费、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监理费、招投标费等费用是否真实合规;
4.临时设施费的发生是否真实,是否符合规定的内容和标准;
5.负荷联动试车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是否为试运行结束前发生,与正常生产费用的划分、试车收入的处理等是否存在问题;
6.借款利息资本化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存款利息及项目的财政贴息资金是否冲减工程成本,计算是否正确;
7.是否存在报废工程损失、坏账损失、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是否真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会计处理是否准确、合规。
(四)其他投资审计主要审查房屋购置和基本禽畜、林木等购置、饲养、培养支出以及取得各种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发生的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是否为概算范围内容,入账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其他事项审计的内容:
(一)交付使用资产审计。主要审查交付使用资产是否真实,成本计算是否正确,交付使用资产是否符合条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交付使用资产账账、账表、账实是否相符,交付手续是否完备。对交付使用资产的抽查,房屋建筑屋为100%,设备不低于50%,流动资产不低于50%。
(二)转出投资、待核销基建支出审计。主要审计转出投资、待核销基建支出的转销是否合规,成本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违反资产保全原则,核销基建支出的情况。
(三)尾工工程的审计。尾工工程是指建设项目初步竣工验收后,批准建设内容的未完配套工程。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尾工工程项目是否真实,有无擅自增加的项目,预留费用是否真实、合理,是否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
(四)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审计。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国家土地政策和矿产资源保护政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控制、物资采购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审计,揭露和查处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干预城乡规划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审批和出让等环节,以谋取私利甚至索贿受贿等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
第二十八条 工程结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合同约定、投标承诺和招标文件的一致性;
(二)结算项目是否与竣工图或施工图及签证相符;
(三)组织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现场踏勘,核实各单项、单位工程、设备等是否与概算、送审结算相符,界定各施工单位、合同段的范围;
(四)工程量计算是否执行了有关规则规范,是否准确;
(五)各类费用计取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双方合同约定;
(六)材料价格是否执行了甲乙双方约定或符合工程所在地同期的市场情况,材料用量及损耗是否符合定额标准;
(七)有关变更及签证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真实合理;
(八)合同外新增单价的确定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监理及业主代表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合理,是否与实际施工情况相适应;
(九)结算是否存在重复或疏漏。
第二十九条 工程结算复核。对竣工决算审计之前建设单位已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过内部审计的项目,其工程结算复核可按照《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的要求采取抽样审计的方法进行。
(一)工程结算审计的抽样样本要选择影响项目造价较大的主体工程或工程量大、价高的单项、单位工程;
(二)结算审计抽样样本量,应当利用所确定的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对审计风险的评价结果进行计算,一般情况下,按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规模分段确定:
1.建安投资50亿元以上(含50亿元)的,抽审10%;
2.建安投资10-50亿元的,抽审15%;
3.建安投资5-10亿元的,抽审20%;
4.建安投资5亿-1亿元的,抽审25%;
5.建安投资1亿元以下的,抽审30%;
(三)除需要特别关注事项以外,审计人员应当在对工程招标、投标文件、合同及结算进行符合性测试基础上,确定单位工程结算的可容许偏差率,据而推断建设项目工程的总体可容许偏差率,作为确认工程结算的依据。工程结算抽审结果,按以下分段判断可容许偏差率:
1.抽审总额低于1000万元的,偏差率在±6‰以内;
2.抽审总额在1000万元-5000万元的,偏差率在±5.5‰以内;
3.抽审总额在5000万元-10000万元的,偏差率在±5‰以内;
4.抽审总额在10000万元-50000万元的,偏差率在±4.5‰以内;
5.抽审总额50000万元以上的,偏差率在±4‰以内;
在上述偏差范围以内,审计组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后,可作为确认内部工程结算审核结果的依据,不再扩大样本量;偏差率超过的,审计人员应根据专业判断,扩大、甚至全面复审内部审计工程结算审核结果。
第三十条 工程质量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的建立是否完善;
(二)工程质量是否通过相关质检部门验收;
(三)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第三十一条 概算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的投资规模、生产能力、设计标准、建设用地、建筑面积、主要设备、配套工程、设计定员等是否与批准概算一致;
(二)调整概算是否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是否按照规定的管理程序报批;
(三)分析超概算的原因,有无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计划外项目或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
第三十二条 竣工决算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核实竣工决算财务报表编制依据的会计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建设法规及有关会计制度。
(二)竣工决算财务报表是否编制完整,依据充分,数据真实、准确、齐全,各表间勾稽关系是否对应等。
(三)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编制说明书的内容是否包括项目概况,会计账务的处理,财产物资清理及债权债务的清偿情况,结余资金分配情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计算情况,项目管理及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决算与概算的差异和原因分析及需说明的其他事项。说明书内容反映的数字是否与决算报表一致,对有关情况的说明和分析是否真实、客观。
第三十三条 投资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建设效益情况评价分析。重点分析评价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工期、质量等实际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对比,即项目是否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完成了相应的建设内容,是否实现了使用功能要求;项目总投资是否控制在批准概算范围内,若有超概算情况,对超概算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建设质量、工期的控制情况。
(二)项目运营使用效益情况评价分析。主要采取有无对比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原则,对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数据,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1.经济效益分析,从收入、成本、偿还贷款和投资回收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主要分析评价项目建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社会效益评价是非经营性项目评价分析的重点。
3.环境效益分析,对项目建设前期所作的环境影响评估进行总结分析,考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第五章 审计质量控制
第三十四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当建立三级复核质量控制体系,即审计组长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一级复核,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核;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审计组的书面说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报审计组所在部门进行二级复核复核;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将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报送法规工作机构审理。
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将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和法规工作机构的审理意见书,报送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批。
第三十五条 审计中,审计组应当全面记录工程和财务的初步分析性复核、内部控制测评、重要性水平确定等情况和审计风险评估的过程,以及审计实施方案调整情况,以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六条 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控制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列入审计项目计划前,应当安排时间和人员进行审计对象调查;
(二)实施审计前,应当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三)审前调查了解的情况和收集的资料要全面、完整,方法得当;
(四)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明确,内容完整,文书格式要素齐全;
(五)实施方案中要把工程结算审核作为审计重点给予突出;
(六)实施方案要确定工程结算审核的步骤和方法,明确工程结算审核与财务决算审计的协作配合关系和时间、进程的协调关系;
(七)审计组应当分析建设项目的有关情况,包括前期内部审计的情况,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
(八)审计实施过程中,出现需要调整方案的情况时,应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第三十七条 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应围绕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进行;
(二)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三)审计人员取得的审计证据必须由提供者签名或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注明原因。不能取得签名或者盖章但不影响事实存在的审计证据为有效证据。
(四)通过计算方法收集的工程结算审计证据,应当编制计算表或计算工作记录,并注明计算的事项、所依据的相关数据、及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等;
(五)要特别重视项目建设的审批文件、施工合同、监理签证、隐蔽工程记录、工程结算审核定案表、预结算审定书,以及相关的影像资料等审计证据;
(六)审计组长应当督导审计人员的证据收集工作,审核审计证据,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成审计人员进一步取证;
(七)审计组长要对重要审计事项未收集审计证据或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三十八条 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
(一)审计人员应当对项目建设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违反造价管理规定的结算,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二)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要素齐全,并附有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包括:
1.被审计单位名称,即接受审计的建设单位以及建设项目的名称;
2.审计事项,即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
3.会计期间或者截止日期,即被审计事项所属会计期间或者截止日期,一般情况,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期间为项目准备发生投资支出开始至项目竣工验收之前的期间;
4.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即实施审计项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人员及编制日期;
5.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即简要描述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性质、金额、数量、发生时间、地点、方式等内容,以及相关依据;
6.复核人员、复核意见及复核日期,即审计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意见及复核的日期;
7.索引号和页次,即审计工作底稿的统一编号及本页的页次;
8.附件,即审计工作底稿所附的审计证据及相关资料。
(三)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对因未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导致重大问题未被发现、或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反映、以及审计查出问题严重失实的行为承担责任;审计组长应对复核意见负责,并对未能发现审计工作底稿中严重失实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一)审计报告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1.标题,统一表述为“审计报告”;
2.编号,一般表述为“****年第*号”;
3.被审计单位名称;
4.审计项目名称,一般表述为“****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5.内容;
6.出具单位,即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7.签发日期。
(二)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全面、完整,主要包括:
1.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
2.被审计单位(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资金来源和到位情况等。
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工程结算资料和其它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4.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5.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项目建设程序及建设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真实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项目管理遵守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的情况。
合法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项目管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情况。
效益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率、经济和效果的实现程度。
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或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6.审计处理,主要对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
7.审计建议,主要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以及对项目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审计报告经审计组长审核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
(四)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行核实,并作出说明,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应当予以保留。
(五)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审计组的书面说明、实施方案、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其它有关资料,报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
(六)审计组所在部门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后,应负责代拟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
第四十条 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召开小型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审计组组长和其他有关人员。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提议,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其他负责人同意后,召开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审计机关负责人、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审计组组长、有关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
第四十一条 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
(一)竣工决算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要遵守和执行《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的各项要求,客观反映建设项目审计的特点。
(二)审计档案实行审计组负责制,审计组长对审计档案反映的业务质量进行审查验收。
(三)接受委托承担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要在审计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下,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做好项目的立卷归档工作。
(四)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可实行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同时归档,以达到归档资料完整、简洁的目的。
1.纸质文档。原则上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全套料都要整理立卷归档;
2.纸质文档中,属于工程结算审核各单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子目的计算底稿、计列每一个子目计算结果的《预、结算审定书》可不装入档案,只装入该《预、结算审定书》封面页,以及《审核定案汇总表》、《审核说明》;
3.电子文档。原则上项目的全部文件资料(外来的取证材料等复印件除外),包括使用造价软件计算的结果、电子工作底稿等都要归入,形成完整、全面的电子文档。
4.电子文档中还应包括涉及影响造价的已隐蔽工程的影像资料等。
第四十二条 对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质量监督控制,除要求中介机构严格按本《操作指南》的其它条款执行外,审计机关还应采取以下主要控制措施:
(一)对入围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应按其资质、业务优势与特长、执业规模及项目投资规模、工程复杂程度等情况进行委托安排,以保证其资质等级、业务水平符合要求;
(二)受托社会中介机构应派出与项目特点相适应的专业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开展工作;
(三)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委托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四)审计机关要建立对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质量考核制度,对不能胜任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予以淘汰。
第四十三条 审计工作底稿格式要按照审计规范文件的规定执行;属于工程造价审计业务的工作底稿格式,按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要求加以规范。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操作指南在省审计厅试行,各州(市)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试行范围。
第四十五条 本操作指南由省审计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操作指南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略):1.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格式;
2.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审计工作底稿格式;
3.审计工作底稿格式;
4.审计报告封面格式;
5.被审计单位需提供的资料清单;
6.审计对象调查表;
7.预、结算审核定案表;
8.建设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检查表;
9.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检查表;
10.工程造价抽审情况记录表;
第三篇:关于贯彻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意见(审经责发[2011]92号)
中央纪委 中央组织部 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审计署 国资委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
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意见的通知
审经责发[201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党委组织部、监察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审计厅(局)、国资委(局),福建省公务员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和有关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意见》。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央纪委 中央组织部
监 察 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审 计 署 国 资 委
二○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关于贯彻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意见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贯彻落实好《规定》,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现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规定》的重要意义
《规定》的颁布施行,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作出了具体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对于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宣传《规定》,将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
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贯彻落实,不断开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一)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各地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指导和督促检查作用,在今年内完成联席会议的机构设置,由党委或政府的有关负责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已经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地方,可以继续保留领导小组,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进一步发挥作用。
(二)加强联席会议办公室机构建设。各地要在本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及时完成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同级审计机关内设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合署办公等相关事宜,落实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为同级审计机关的副职领导或者同职级领导的规定,选好配强办公室主任。有条件的地方,可争取建立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相适应的经济责任审计局。
(三)健全完善协作配合工作机制。要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工作高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既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责,又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
(四)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各地要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人员和经费,进一步充实审计力量。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坚持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以“实、高、新、严、细”为标准,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要整合利用好现有审计资源,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的高素质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
三、提高审计计划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管理水平
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审计计划和组织实施管理,健全有关管理制度,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开展。
(一)做好审计计划管理工作。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建立被审计单位审计数据库,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按照被
审计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性质、经济责任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拟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和中长期计划。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按照确定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遇有特殊情况需要追加审计项目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提出建议,经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提出追加审计计划草案,由审计机关报请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审定后,纳入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突出重点审计对象。科学把握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要加强对掌握大量资金(资产、资源)的重点部门、重点单位的领导干部,以及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各地要在继续巩固和深化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
(三)实行科学的组织实施方式。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财政决算、专项资金等审计结合起来,有效调配和整合审计资源,实现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资源共享。
四、着力推进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和审计规范化建设
为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信、可靠、可用,要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审计规范化建设,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全程管理。
(一)准确把握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要紧紧围绕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在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基础上,更加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等。
(二)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细化不同类别、不同级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取得的相关业绩,又要反映其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准确界定其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审计评价要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审计评价要与审计内容相统一,严禁超越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进行评价。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要逐步建立健全与《规定》配套的制度规范。从实际出发,制定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可操作性 强的审计指南,进一
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程序及成果运用等。要认真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对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流程、审计方式方法等,逐步建立起与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五、健全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切实抓好审计结果运用这一关键环节,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得到有效运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
(一)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各地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情况反馈等结果运用制度,积极促进审计结果有效运用。积极探索和逐步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二)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审计机关要按照《规定》要求,将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书报送本级党委、政府,提交相关部门,并依法办理申诉事项。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业绩考评、职务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审计结果报告要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纪检、监察机关要对审计查出的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问题,依法依纪予以处理。有关部门要综合运用审计结果,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六、推进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内管干部审计)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以《规定》颁布实施为契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推动内管干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加强机构和人员建设。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实际需要,配强专职人员,充实审计力量,认真开展好内管干部审计工作,切实发挥服务干部管理监督和单位发展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将制定关于内管干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用以指导和规范全国内管干部审计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及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逐步健全审计计划、审计内容、审计评价、结果运用和
审计整改等一整套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体系,保障内管干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
(三)加强工作指导。各级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内管干部审计工作的指导,通过调研、座谈、培训、通报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对审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等形式,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推动部门和单位有效开展内管干部审计工作。逐步推行内管干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定期将工作开展情况,报送同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各地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将本地区内管干部审计工作情况,每半年一次报送上一级联席会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