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镇社区矫正法制讲课稿

时间:2019-05-14 00: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官庄镇社区矫正法制讲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官庄镇社区矫正法制讲课稿》。

第一篇:官庄镇社区矫正法制讲课稿

官庄镇社区矫正法制讲课稿

授课人:张春林 时间:2011年10月31日

地点:司法所 内容:认罪悔罪教育、社区矫正法律法规教育

如何使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服法

社区矫正对象一般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认罪服法教育,因而一些矫正对象存在着认罪态度不端正,认罪不深刻,服法意识淡薄的问题,如果你们在纳入社区矫正之后还不能认罪服法,就会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也根本谈不上接受社区矫正,更没有自觉改造的积极性,也就达不到社区矫正的目的。为此,解决好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服法的问题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社区矫正对象不认罪服法的几种情形及表现:

(一)有错无罪型。该类型社区矫正对象认为自己的问题不大,顶多算是错误,不应当判刑;有的还认为不构成犯罪,要不为什么不放到监狱内呢?批评批评就可以了。

(二)犯罪无害型。该类型社区矫正对象虽然认为自己犯了罪,但是与其他具有严重危害的犯罪相比,对社会没有什么危害,因此罪责感不强,缺乏服法意识。(三)主观无意识型。该类型社区矫正对象不是从主观上查找犯罪的根源,而是强调社会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原因,缺乏从心灵深处认罪、悔罪、赎罪的决心。

(四)不接受社区矫正型。该类型社区矫正对象有反改造情绪,认为自己是完全的受害者,社区矫正对自己没有真正的意义,不过是走形式而已,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五)避重就轻型。该类型社区矫正对象缺乏生活的信心,认为自己没有光明的前途了,政府就得管一切,他们只讲条件,不讲认罪服法,没有正确的矫正态度和改造积极性。

二、影响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服法的原因分析

(一)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原因

(1)承受刑罚心理压力小。除去预审、审判期间和羁押期间,他们没有服刑的意识,普遍感到较轻松,社会舆论、道德等相对比较宽容,与自由世界没有不同。

(2)接受社区矫正的内动力差。对生活缺乏信心,他们大多没有改造的紧迫型,不会积极投入到社区矫正中来,改造意识淡薄,混日子的心理较为普遍。

(3)对待奖励不抱希望。他们认为奖励与己无缘,没有实惠,表现一般就行了,甚至认为表现不好也没有严厉的处罚手段。(4)抱侥幸心理。总认为这次是遇到了倒霉的事,以后不再出问题就可以了。不能真正吸取教训,没有下决心学法、用法、努力做新人。

(二)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从法律制定到大众宣传媒介,对社区矫正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如何执行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有的还有误解,甚至有的罪犯还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罪犯身份。

三、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社区矫正对象不认罪服法的实际情况,必须扎实抓好各项教育,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强化行为教育,使其适应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一定要坚持在各项教育中深化认罪服法意识,以促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

第三章

第十六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行政惩处包括警告、记过、治安管理处罚;司法惩处包括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和收监执行。

第十七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警告:

(一)连续六个月累计扣分超过二十分;

(二)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到,脱离监管且逾期三日以上的;

(三)二次以上不按规定汇报思想的;

(四)不参加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的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管理的;

(六)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应当给予警告的。第十八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记过:

(一)巳受到了一次警告或记过处分,又有第十七条情形之一的;

(二)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规管理,情节严重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上,应当给予记过的。第十九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之规定,情节严重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填写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之规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公安机关应在做出处罚决定后三日内,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副本抄送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

第二十条

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的社区服刑人员,具有古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

(一)累计被记过二次的;

(二)违反治安管理,被治安管理处罚,且已被记过一次的;

(三)威胁、侮辱、报复受害人、举报人或司法工作人员的。第二十一条 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社区服刑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

(一)人民法院、监狱(管教所)、看守所已书面告知社区服刑人员应当按时到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报到,社区服刑人员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脱离监管三个月以上的;

(二)未经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脱离监管三个月以上的;

(三)未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或者不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等规定,经过三次教育仍然拒不也行、改正的;

(四)具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二条

在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期间的社区服刑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收监执行:

(一)未经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擅自外出,经警告拒不改正的,或者拒不报告行踪、下落不明的;

(二)骗取保外就医的;

(三)经治疗疾病痊愈或者病情基本好转可以收监的;

(四)采取自伤、自残、欺骗、贿赂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的;

(五)办理保外就医后无故不就医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条件消失且刑期未满的;

(七)违反社区矫正其他监管规定经教育仍不改正原。第二十三条

社区服刑人员被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后,一般不得再适用缓刑、假释。

第四章

奖惩程序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拟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奖惩的,应依法依规按条件、程序进行,由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主持召集集体评审(评议)会议研究决定。研究决定情况应当记录备案。

第二十五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表扬、警告、记过奖惩,或者向公安机关担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的,由司法所综合评议衙提出奖惩意见,并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对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记小功奖励的,由司法所综合评议后提出奖励意见,并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经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后,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第二十六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奖励工作一般安排在年度考核鉴定之后,具体时限由各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统一确定,如遇法定减刑情节的,可不受时间限制;司法惩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受时间限制。

第二十七条

乡(镇、街道)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工作集体评议会议由司法局所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中、社区服刑人员所在社区(村)干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参加;县(市、区)、市(州)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工作集体评审会议由同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相关部门成员参加。必要时,乡(镇、街道)、县(市、区)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工作评审(评议)会议可以邀请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参加。召开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工作集体评审(评议)会议,应当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集体评审(评议)意见表,提出具体奖惩意见。

第二十八条 符合司法奖惩条件的,司法所应根据集体评议结果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核表,并将相关材料于集体评议后五个工作日内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

第二十九条

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呈报的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材料应包括:

(一)人民法院一、二审判决定或裁定书;

(二)历次减刑或改判的裁定书;

(三)执行通知书;

(四)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台帐;

(五)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集体评议审(评议)意见表;

(六)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

(七)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核表;

(八)社区服刑人员悔改、(重大)立功表现或者违法违规具体事实及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十条

有关社区服刑人员悔改、立功表现和重大立功表现或者违法违规的具体事实必须清楚,证明材料必须确凿充分,能够客观上、全面、准确地反映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改造和现实表现情况。

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收到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材料后,应如集相关人员如开集体评审会议凡下列事项进行评审,并分别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呈报工作。

(一)核查材料是否真实、齐全、规范;

(二)认定社区服刑人员是否确有悔改表现、(重大)立功表现或者违法违规的具体事实;

(三)社区服刑人员是否符合司法奖惩条件;

(四)拟提请司法奖惩建议是否适当。

第三十二条

呈报社区服刑人员减刑,由社区服刑人员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社区服刑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而未提出减刑申请的,也可由司法所依职权启动减刑程序。

司法所应根据乡(镇、街道)集体评议结果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核表,经县(市、区)、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评审后,有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建议书提请当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决。

由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减刑条件的,经乡(镇、街道)、县(市、区)、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评审(评议)后,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监狱(管教所)、看守所提出建议,监狱(管教所)、看守所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减刑。第三十三条

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依法应当(可以)予以撤销缓刑、假释的,司法所应根据乡(镇、街道)集体评议结果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核表,经县(市、区)、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评审后,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建议书提请原作出缓刑、假释裁判的人民法院裁决。

第三十四条

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依法应当予以收监执行的,司法所应根据乡(镇、街道)集体评议结果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核表,经县(市、区)、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评审后,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建议书提请原批准、决定机关及时作出收监执行决定。

检察、法院、公安、监狱(管教所)、看守所等职能部门发现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应当依职权立即启动收监执行程序。

第三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在向人民法院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减刑或向社区服刑人员原服刑机关提交减刑建议前,应当将提交的社区服刑人员名单及减刑依据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三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应当进行复核,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复核结果。

第三十六条

对提请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或者收监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提请公安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先行行政拘留。

第三十七条

司法行政机关在向人民法院和原批准、决定机关或社区服刑人员原服刑机关提交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建议之前,应将相关材料报同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监所检察部门在三日内出具《检察意见书》随案移送。

第三十八条

人民法院或原批准、决定机关自收到司法奖惩建议之日起一个月内应予以审核裁决,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但必须办理延长审批手续。

第三十九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司法奖惩的裁决书,应当及时送达同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执行地公安机关、负责矫正监管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行政机关及社区服刑人员本人;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社区服刑人员减刑的,还应送达社区服刑人员原服刑机关。

第四十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奖惩裁决不当的,在收到裁决书副本后二十日内向裁决机关提出书面纠正意见,裁决机关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审查,做出最终裁决。

第四十一条

收到人民法院或原批准、决定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奖惩裁定后,司法所应当将相关奖惩材料及时入档保存。各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备案名册,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备案。

湖南省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暂行)

第四章 社区矫正的监管

第三十条 被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四)遵守关于会访的规定;

(五)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区)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由上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审核后,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六)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十一条 被宣告缓刑或者被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关于会访的规定;

(四)离开居住的县(市、区)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由上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审核后,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五)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缓刑、假释社区服刑人员还必须遵守本细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六)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第三十二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

(二)在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三)确因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需要转院或者离开居住区域的,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由上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审核后,经公安机关批准;

(四)进行治疗以外的社会活动应当向司法所报告,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五)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十三条 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结社活动;

(四)不得出版、制作、发行书籍、音像制品;

(五)不得接受采访、发表演说;

(六)不得在境内外发表有损国家荣誉、利益或者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

(七)不得担任国家机关职务;

(八)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业领导职务;

(九)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第三十四条 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制度。

(一)报到制度。社区服刑人员收到生效法律文书7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司法所向社区服刑人员宣布矫正期间应遵守的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字。

(二)监管人制度。司法所应会同公安派出所,为社区服刑人员确定监管人,签订监管协议,监管人由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监管能力的近亲属或所在工作单位、居(村)委会有关人员担任。监管人有义务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管理、教育,并及时向司法所反映情况。

(三)走访制度。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每月至少与服刑人员见面2次,了解掌握他们的近期情况、思想状态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迁居制度。社区服刑人员经批准迁居的,司法所应将迁居情况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备案。服刑人员迁居时,原居住地司法所应及时向迁居地司法所介绍服刑人员情况,并按规定转递有关档案。迁入地司法所接到转来的有关材料后,应按规定列管,并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备案。

(五)会访制度。社区服刑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或会见境外非亲属人员,当地司法所将来访媒体或来访客人的基本情况、会见事由进行登记备案,并经逐级审查后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

(六)矫正个案制度。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现实表现等为服刑人员制定矫正个案、指定责任人。

社区服刑人员每月1次向司法所送交书面的思想汇报,并参加司法所组织的矫正活动。未成年的社区服刑人员需由监护人陪同汇报情况。

第三十五条 社区服刑人员离开居住的县(市、区),应当请假。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非因治疗、护理的特殊需要,不得请假。

(一)请假的审查审核。社区服刑人员离开居住的县(市、区),应当向司法所提出申请。一次请假7日以内的,须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同意;一次请假7日以上15日以下的,须经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后,报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一次请假15日以上的,须经县级和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逐级审查后,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

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及时向同级公安机关通报各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请假的审查审核意见。

(二)请假的期限。社区服刑人员一次请假原则上不得超过20日,一年累计请假原则上不得超过30日。

因有正当理由,确需连续20日以上离开居住的县(市、区)就医、就学、就业的,须经县级和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逐级审查后,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但其每次请假不得超过6个月。

(三)销假。社区服刑人员请假外出返回居住地后,应立即向司法所报告销假。

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暂行办法

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十二条 矫正对象的考核包括:遵纪守法、遵守社区矫正对象行为规范情况;遵守报到制度情况;遵守外出请销假制度情况;遵守迁居制度情况;遵守思想汇报制度情况;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遵守学习制度情况;遵守会访制度情况等。

第十三条 对管制、缓刑和假释矫正对象重点考核其报告活动、迁居审批、请销假及参加学习教育、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四条 对暂予监外执行矫正对象重点考核其就医、请销假、报告活动、迁居审批、接受教育等方面的情况。第十五条 对剥夺政治权利矫正对象主要考核其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情况。

第四章 记分考核

第十六条 矫正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到街道(乡镇)司法所报到登记的,当月给予基础分5分。矫正对象每月最高得分原则上不超过20分。一次性奖(扣)5分以下的,由司法所集体研究决定,一次性奖(扣)5分以上或月累计奖(扣)分20分以上的,由司法所集体研究,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备案。

第十七条 司法所每次奖(扣)分需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奖(扣)分审批表》、《社区矫正对象奖(扣)分通知单》,并有审批单位公章。

司法所每次对社区矫正对象奖(扣)分后,应及时书面或电话通知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对象对奖(扣)分有异议的,可在接到告知后的3日内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辩。司法所收到申辩材料后,应及时复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确属奖(扣)分不当的,应予以纠正。社区矫正对象对司法所的复核仍然不服的,可向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申请复查或向县级人民检察院反映。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同时达到下列情形的,给予5分基础分:

(一)当月按规定到司法所汇报、递交书面情况汇报的;

(二)主动接受社区矫正工作者管理和教育的;

(三)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

(四)积极参加政治、法制、道德教育,完成规定的教育课时,考核成绩合格的;

(五)按时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活动,完成规定任务的。第十九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奖3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最高奖5分:

(一)表现较好,连续3个月未被扣分的;

(二)因表现突出,受到所在单位或乡镇(街道)表彰的;

(三)在奉献集体、帮困解难、公益事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第二十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奖5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最高奖10分:

(一)表现良好,连续6个月未被扣分的;

(二)因表现突出,受到县(市、区)级以上表彰的;

(三)在奉献集体、帮困解难、公益事业等方面有特别突出表现的。第二十一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1-3分:

(一)违反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纪律的;

(二)未按规定到司法所汇报情况或递交书面情况汇报的;

(三)经批准外出,返回后未立即销假的;

(四)未经请假,或请假未予批准而不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各项活动的;

(五)违反规定擅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

第二十二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3-5分:

(一)违反规定擅自会见境外人士的;

(二)未经批准在指定地域范围以外就业的;

(三)连续2次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公益劳动的;

(四)参加公益劳动时故意损坏设备、工具或违章作业造成损失,情节轻微的;

(五)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不到指定医院进行病情诊断鉴定或未经批准转院的;

(六)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擅自进行治疗疾病以外的社会活动的;

(七)擅自会见“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人员的。

第二十三条 矫正对象具有其它情形,不在“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条款之列的,可参照上述条款予以奖(扣)分。矫正对象具有“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扣分条款之情形,情节严重的,应呈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二十四条 矫正对象考核积分达到40分的,可以给予表扬1次,同时从累积分中减去40分,剩余的积分滚入下一轮计分,并作为下一次评比表扬的依据。

给予表扬人数不得超过当月矫正对象的三分之一。

第二十五条 矫正对象考核积分可以为负分,半年中累计扣分超过30分的,应呈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给予警告处分,同时从累计积分中减去30分。受到2次以上警告处分的,可以给予记过处分。

第二十六条 矫正对象被解除矫正予以收监执行,自决定生效之日起,积分无效。

第五章 奖惩考核

第二十七条 矫正对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给予表扬:

(一)考核积分达到40分;

(二)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矫正制度;

(三)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表现突出;

(四)在学习以及各种活动中态度端正,成绩优秀;

(五)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受到社区群众普遍好评。第二十八条 矫正对象1年内3次受到表扬的,可以评为矫正积极分子,1年内4次以上受到表扬的,应当评为矫正积极分子。

第二十九条 矫正积极分子分县级和市级两种,县级由司法所提名,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评选,年评比比例不得超过20%;市级矫正积极分子由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提名,市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评选,年评比比例不超过5%。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记功:

(一)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二)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三)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四)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五)有其他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贡献的。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记功: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四)在抗御自然灾害或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五)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二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警告:

(一)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到,且逾期3日以上的;

(二)2次以上不按规定汇报思想的;

(三)拒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经教育仍不服的;

(四)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管理的;

(五)擅自会见正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犯罪后潜逃人员以及被羁押的同案犯的;

(六)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应当给予警告的。第三十三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记过:

(一)拒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半年内达到2次的;

(二)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管理,情节严重的;

(三)累计2次被警告的;

(四)严重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并造成一定后果,应当给予记过的。

第三十四条 矫正期在1年以下,受到2次以上表扬,或者矫正期在1年以上,受到3次以上表扬或被评为1次以上矫正积极分子的,可以呈报减刑。2次表扬可以呈报减刑3个月;被评为县级矫正积极分子可以呈报减刑6个月,市州级可以呈报减刑9个月;矫正对象受到记功奖励的,可以给予呈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予以呈报减刑。

受警告处分的,3个月内不得呈报减刑;受记过处分的,6个月内不得呈报减刑。

第三十五条 矫正对象受到2次记过,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或撤销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一)重新犯罪的;

(二)威胁、侮辱、报复受害人、司法工作人员的;

(三)发现余罪漏罪的;

(四)其他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社区矫正被撤销后,不得再适用社区矫正。

第三十六条 司法所决定对矫正对象实施行政奖惩,建议给予司法奖惩,应当在征求社区矫正工作者、志愿者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研究决定情况记录备查,并填报《社区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审批表》或《社区矫正对象司法奖惩审核表》。

第三十七条 对矫正对象给予表扬、矫正积极分子奖励,由司法所综合评定后提出奖励意见,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对矫正对象给予记功奖励,由司法所调查核实并提出奖励意见,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

第三十八条

对矫正对象进行行政惩处,由司法所调查核实并提出惩处意见,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第三十九条 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违反治安管理,且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的,司法所应当填写《社区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审批表》,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后,提请公安机关给予处罚。第四十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情节严重,有收监执行必要的,司法所应当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司法奖惩审核表》,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后,由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提请原关押机关收监执行。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所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司法奖惩审核表》,经县级和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逐级审查并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后,由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提交公安机关或监狱提请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

第四十一条 呈报社区矫正对象减刑,由司法所集体研究提出意见,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后,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交公安机关或监狱提请人民法院裁定。

对社区矫正对象一次提请减刑6个月以上的,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提交人民法院或监狱之前,须经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并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备案。

第四十二条 建议对矫正对象给予减刑,应当事先征求检察机关的意见。

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和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减刑的起始时间、幅度、间隔等,参照刑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第六章 分级管理

第四十三条 依据考核奖惩情况对所有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教育。管理级别分为三级,即严管级、普管级和宽管级。不同管理等级的,司法所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不同的矫正处遇。

第四十四条 社区矫正对象自到司法所报到登记之日起定为普管级;普管级的社区矫正对象服满非监禁刑期的三分之

一、且累计积分达到120分或者获得3次以上表扬的,可以升为宽管级;普管级的社区矫正对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升为宽管级。

第四十五条 社区矫正对象在宽管期间,如出现当月累计扣5分以上的情况,降一级管理。

社区矫正对象受到警告、记过、治安管理处罚的,定为严管级。被定为严管级的,须连续3个月无扣分情况,方可升为普管级。

第四十六条

严管级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处遇为:

(一)每半月交思想汇报1次;

(二)每周到司法所报到1次;

(三)一次请假不得超过3天;

(四)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

(五)司法所责任人每半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1次;

(六)严格限定其活动区域。

第四十七条 普管级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处遇为:

(一)每月交思想汇报1次;

(二)每半月到司法所报到1次;

(三)一次请假一般不得超过5天;

(四)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

(五)司法所责任人每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1次;

(六)普通限定其活动区域。

第四十八条

宽管级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处遇为:

(一)每2个月交思想汇报1次;

(二)每月到司法所报到1次;

(三)一次请假一般不得超过7天;

(四)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五)司法所责任人每2个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1次;

(六)适当限定其活动区域。

第二篇:社区矫正讲课稿提纲

社区矫正讲课稿提纲

王春梅

首先讲解一下宪法的有关法律知识。

1、先讲一下宪法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2、是宪法在我国的地位及作用。

3、是我国宪法原则及历史发展过程

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制订过四部宪法,现行的宪法为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

4、是宪法的制定及修改程序的规定

5、是结合宪法法条讲解一下宪法总纲的内容

第二部分讲一下我国刑罚的种类及概念

我国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第三部分讲一下对罪犯被判处缓刑的有关法律规定

1、是缓刑的概念及特点

2、是缓刑的适用条件

3、是缓刑考验期限

4、是对缓刑犯的考察与处理

缓刑的考察内容: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的批准

5、是缓刑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关制度的区别

第四部分讲一下假释的有关规定

1、是假释的概念

2、是适用假释的条件

3、是假释的程序

4、是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

5、是假释的意义

第五部分是保外就医

1、保外就医的概念

2、保外就医的条件

3、保外就医的审批程序

第六部分是管制

1、管制的概念

2、管制的特征

3、管制的适用对象

4、管制的期限

5、管制的执行

第七部分是剥夺政治权利

1、概念及内容

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2、适用的方式

3、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

4、刑期的计算

5、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第三篇:法制讲课稿

法 制 讲 课 稿

讲稿人:张宏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

你们好!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未成年子女家长应履行的责任。通过结合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大家认识一些社会现象。近年来,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大多父母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安全、健康也不得差之毫厘,否则便会向学校“兴师问罪”。

一、首先学校是否是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

这肯定不是。有些家长习惯认为,送学生到学校学习生活,学校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发生在学校内的所有事故,学校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学校对此也经常是有苦难言。依据教育法律的规定,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是教育、管理、保护的责任,因此,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这是因为,第一,从法律规定来说,我国民事法律明确了学校不能成为监护人,我国法律规定了监护人的产生资格,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监护人。《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 1

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没有以上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根据此规定,只有父母、爷爷、奶奶、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戚、朋友、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可以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成为监护人,学校显然不在此列;第二,从监护职责内容来说,学校不具备承担某些监护职责的主体资格。如代为管理未成年人的财产,在未成年人涉及诉讼时,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代为诉讼,为了该未成年人的利益,处理未成年人的财产等,代为从事上述这些行为的资格只有监护人才能享有;第三,从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来看,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归则原则与监护人不同。监护人承担的是一种过错推定责任,即只要监护人不能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在被监护人对他人造成侵害时,都要承担赔偿责任,而学校则不同,目前我国法律对学校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规定的是过错责任,即只有学校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学校才能承担责任;第四,2002年3月26日教育部通过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其中第7条第2款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职责的情形除外。据此规定,学校不是未成年学

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案例)

二、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伤害事故的种类及责任分析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目前,从学校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看,可分为:

1、因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伤害事故。

2、因学生之间的嬉戏、玩耍造成的伤害事故。

3、因教师职务行为或者非职务行为造成的伤害事件中学校责任的承担。

4、因突发性疾病、严重疾病及猝死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5、因意外事件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6、因学生自杀引起的伤害事故。

7、校外人员在校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8、在校外发生的伤害事故。

下面,根据各类伤害事故的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学校在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认定。

第四篇:法制讲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某某县公安局谋谋派出所民警,很高兴有机会能给同学们上这堂法制课。新的学期开始了,相信老师们对各位同学在新学期中的注意事项已经讲得很清楚,我也就不在赘述,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年龄的问题。

我想同学们都时常听见大人们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平时你们听见的最多的也是“小朋友”这个称呼那么,在法律上,多少岁才算大人呢?这个就涉及到一个责任年龄的问题了。目前,我国关于年龄的规定有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就是刑事责任年龄,第二个就是民事责任年龄。

所谓的刑事责任年龄,简单点来说,就是你多少岁才会受到刑事处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有三个阶段:

1、已满 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3、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如果达到了年龄,又实施了犯罪行为,那么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最常见,也是我们听说的最多的就是坐牢,法律上叫判处有期徒刑。除了这个判处有期徒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坐牢)之外,还有管制、拘役、无期徒刑、死刑这几种是主刑,还有几种附加刑,有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禁止令。所谓的民事责任年龄,就是指你应当承担因为你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失或者损害而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的年龄,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规定,民事责任年龄同样也是划分为三个阶段:

1、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十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一旦你的行为造成了他人的损害,那么,法律就会按照上面的年龄,来确定你是否构成违法,是否需要承担责任。通常,民事责任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案例,或许大家可能听说了,就在前不久,我们有几位同学故意损坏了我们镇的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经过我们公安机关的初步认定,被破坏的财务,价值已经达到了刑事犯罪的立案标准,嫌疑人被被我们公安机关抓获了,这嫌疑人就是几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学生,偷偷摸摸的跑到污水处理厂里 2 面玩,看见处理厂里面有一些机器设备,为了玩,就随手破坏掉了。几位小同学因为达不到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对他们做出了免于刑事处罚的决定。但是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吗?显然没有,刑事责任不追究了,可是还有民事赔偿责任,那三位同学的父母要共同赔偿污水处理厂设备的损失,与此同时我们也责令其父母对其严加管教。

在这里,我借这个事情,告诫各位同学,法律的威严是不容挑衅的,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培养一个正确的、符合我们自己年龄的爱好,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痛快,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学生,也祝大家学习愉快,天天进步!谢谢大家!

第五篇:法制讲课稿2009.10

法制教育课讲稿

云霄县公安局治安大队 方文辉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有关法制的话题,我感到非常高兴。面对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未成年人也时常受到无辜伤害的现象,我们作为法制战线的警察,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同学们每天生活在阳光下,你们的生活是幸福的,既拥有优越 的学习环境,在家又倍受父母和亲人的宠爱,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里,仍有一些与你们同龄的孩子不能象你们一样拥有自由和快乐,他们有的成 为侵犯别人,给别人造成伤害的青少年罪犯,也有的成为被罪犯侵害的目标,成了 无辜的受害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又是什么原因 使一些青少年经常受到无辜的伤害呢?经过深深的思考与工作的实践,我们发现,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对法律的无知,不懂得什么是犯罪,或是对法律漠视,故意以 身试法而误入歧途,有的是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成为犯罪分子的猎物。今天,我将以一些案例的方式给同学们重点讲述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以及青少年如何远离 社会不良因素的伤害,保护自身安全。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刑事责任年龄。有的同学可能要问:对我们这么大的学生来说,如果触犯了法律会不会 受到刑事处罚呢?那么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处罚都有哪些规定呢?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权益,又规定了不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同时又规定,对未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时候,可以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达到劳 动教养标准的,可以送到劳动教养所进行劳动改造。所以,并不是说,不满 14 周岁 的未成年人就可以为所欲为,无所约束了。那有些同学可能要说,我们是好孩子,不会去做坏事,那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进行法制教育了呢?我们之所以给同学们进 行法制教育,目的之一,是为了让你们从小就增强法律观念,知道怎样才能预防青 少年犯罪,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目的之二,是要教会你们增强自己的保护意识,学会如何远离社会危害,保护自身安全。那么对青少年来说,怎样才能远离危害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呢?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中很多犯罪分子与他从 小养成的不良习惯有着必然的联系。小时候的不良习性如果不及时改正,对我们学 生来说危害是极大的,因为以后很有可能发展成犯罪,成为犯罪的根源。据我所知,现在的各中、小学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行为将改变他的习惯,他的习惯将养成他的性格,而他的性格又将决定着他的命运。所以我们必须明 白一个 道理-----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一本书上曾说过:一种行为重复了若干次就会形成习惯,而一个习惯重复若干次就会形成 一种观念,而一种观念在你脑海中出现若干次后就会成为一种信念。可想而知,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好习惯会让你终生受益,一个坏习惯却会让 你终生遗憾。在工作中我们有很多与青少年接触的机会,我们了解到,有些学生在 不自觉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看似平常,但其中却蕴含着潜在的 危机,它会潜移默化的将青少年引向犯罪的道路,也容易使青少年受到不法行为的 危害。所以说,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下面我将学生中常见的一些不 良习惯结合青少年中常见的几种犯罪行为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中引以为戒。

第一,随意旷课和夜不归宿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 为什么这样说呢?随意旷课和夜不归宿不仅仅会影响你们的学习,而且也不利 于家长和老师对你们的监管。你们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你们的 学习和安全都是由老师负责管理的。放学回家后,你的学习、生活和安全是由你的 家长负责管理。这样你的学习、生活情况都在家长和老师的掌握之中,而一旦学生 旷课或是夜不归宿,不仅家长很难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也不知学生的去向,这样,学生就脱离了学校和家长的管束,非常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我们 中学生社会经验少,平时又都是生活在温暖的花室里,所以很少看到社会上一些丑 恶的、血腥的事件发生,所以防犯意识很弱,想象不到各种危险的存在,很容易在 无知的情况下受到罪犯的侵害。我们在坐的同学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 情况:放学后不告诉家长自己去哪了,玩到很晚才回家,有的甚至是住到同学或朋 友家里。可能你是很幸运的,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可是有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有 这样一起案件,被告人张某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女学生,一次到网吧上网,因为和在 网吧玩游戏的另一个女孩用了同一个网名,两人都叫“蓝宝”,而遭到那个女孩的谩 骂,她很生气就约来自己的网友,想教训一下那个女孩子,结果网友赶到时那个女 孩已经离开了。她就和网友一起吃了饭,喝了些酒,因不胜酒力,就有点迷胡了,他的网友带着她及另外几个男孩一起到了网友住处,她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或家里 人自己的去向。睡到半夜时,该女孩被网友及另外两名男青年轮奸。尽管几名被告 人因此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这次伤害对这个女孩来说也一定是一个刻骨铭心 的教训吧。还有这样一起案例,一名女学生叶某,受同学刘某的邀请在放学路上直 接去了同学家,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当天夜晚,刘某的父亲将叶某单独安排 在一个房间睡觉,深夜,刘某的父亲悄悄的进入叶某睡觉的房中,将叶某强奸,为了防止事情败露,又杀人灭口,将叶某掐死后,将尸体埋掉。案发后,刘某的父亲被法院判处了死刑,但是叶某年青的生命是不是再也回不来了啊!同学们可能很难 理解,也很难预料,同学的爸爸怎么会成了一个无耻的强奸犯和杀人犯呢? 说到这, 我想起了我看过这样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有一个女孩,因在家和父母闹了点别扭,就决定离家出走,当她单身一人坐火车到了上海,想去住在上海的一个亲戚家住几 天。在下车时还在哭哭啼啼的,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一个罪犯的 注意,他以前曾因小偷小摸被判刑,后又因强奸罪二次入狱,这次出狱后当地政府 为了给他就业,让他在一家单位打工,但他仍不思悔改,仍旧习难忘,整天四处游 荡,伺机作案。这天他正好到火车站附近转悠,就发现了这个小女孩的异常举动。他尾随在小女孩身后,在偏僻处用尖刀将小女孩胁持到他家中,想奸淫小女孩,当 然遭到小女孩的反抗,他一气之下杀死了小女孩,并残忍的将尸体碎尸,扔到了离 家不远的壕沟里。这一切都被他年仅八岁的小儿子看到了。因小女孩的父母也不知 道小女孩的去向,这个案件很长时间也没有被发现。直到有一次,这个罪犯因再次 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当公安人员到他家去查找赃物时,顺便问起他的小儿子: 你父亲还偷什么了?还干过啥坏事啊?结果小男孩就说他爸爸偷了这个,偷了那个,还杀过一个人。又带领公安人员去壕沟处找到了尸骨。这样,这起案件才水破石出。通过这几个案例主要是告诉同学们,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在别人家过 夜,更要和自己的家长保持联系,以免受到意外的伤害。有的男同学可能会觉得,我是男生,没关系的,其实正是这种大意的心理,才 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男孩子同样也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眼中的目标。我不是在 这里危言耸听,有真实案例为证。某市 06 年发生一起有重大影响的杀童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一名刑满释放的男青年,因无正当职业,常去网吧上网,他看 到有很多中、小学校的小男孩经常旷课去黑网吧(就是无证的、规模较小网吧)上网玩 游戏,放学后也不按时回家,长时间的在网吧逗留,就产生了歹意。他先是花钱请 这些学生玩游戏,博得学生的好感,等学生对他失去了戒备心理,便以家中有游戏 机,要带学生到他家中玩游戏等为理由,先后将十一名十一、二岁左右的学生骗到 他的家中,先是对这几名学生实施猥亵,后来又残忍的将其中的六名学生杀害,这 些孩子中仅有一名是十岁的小女孩,其余都是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当法官问被告人会为什么会选择一些男孩子作为被害的对象呢?被告人告诉我们,他第一个杀害的是小女孩,但是对女孩子下手危险性太大了,因为家长大多对女孩 子管理的严格一些,担心女孩子一个人上学放学会有危险,而对男孩子就相对的放 松一些,加上有些男孩子放学后在外面长时间的逗留,家长可能也习以为常了,孩 子发生危险后家长不会很快的发觉。所以他才选择对男孩子下手。尽管这名犯罪分 子被判处了死刑,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但是这起案例留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男孩子也不能掉以轻心,同样应该加强保护意识,以免受到坏 人的侵害。我们知道,学生无故旷课大多是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社会不良因素 的影响下,学生无故旷课,夜不归宿不但经常受到伤害,更容易走上犯罪 的道 路。例如我们去年审理的一起抢劫案件,六名被告人全部都是未成年人,他们 经常一起逃学、旷课,在社会上游荡,出没于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没有钱玩 游戏,就结伙在游戏厅、学校门口抢劫中、小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抢劫 作案三十余次,抢劫的赃款全部用于玩游戏、上网挥霍。在审理中我们了解到,在他们还不到十一、二岁的时候就经常逃学旷课去玩游戏,天长日久养成了习惯,上 了瘾,没有钱供他们玩游戏,怎么办?他们还不能挣钱,家长也不会为了玩游戏而 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现金,为了弄些钱来玩游戏,先是小偷小摸,再后来和一些社会 上的不良青年一起参与抢劫和盗窃。因为岁数小,没有受到处罚,一来二去,在犯 罪的边缘越陷越深。而等待他们的将是铁窗下的牢狱生活。

第二,有些学生喜欢随身携带管制刀具,这种习惯容易诱发各种暴力犯罪,如 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等,这两种犯罪也是我们青少年中多发的两种犯罪类型 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子身上,大多数的男孩子从小都喜欢刀、炮等等。小的时候是拿一些玩具刀、枪做游戏,等大一点了可能就开始玩一些真刀、真枪了。但是你们想过吗?携带管制刀具特别容易滋生寻机闹事、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是 产生恶性犯罪的根源。都有哪些刀具属于我们所说的管制刀具呢?主要包括匕首、三棱刀、带有自锁 装臵的弹簧刀以及其它类似的单刃刀、双刃刀以及三角尖刀等等。我国法律是严禁 公民随身携带管制刀具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视法律于不在,仍然随身携带刀具。大量的因随身携带刀具而引发的暴力犯罪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有这样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告人马某是某中学男生,平时性格内向,不善 言谈,在班级里也是大家公认的老实人。因在校园内曾遇到过几位高年级的学生向 其索要钱财和一些学习用品,在以后上学的时候,他经常在书包里放上一把尖刀用 来防身。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几位同学在教室里打闹,其中一名男生张某对马某 进行辱骂和挑衅。这个张某在班里被同学称为老大,因马某系农村转来的学生,平时经常受到他的欺负和嘲笑。马某对张某的辱骂忍无可忍,一时气愤,掏出书包内 的尖刀突然刺向张某,张某因没有防备被刺中心脏,经抢救无效后死亡。这是一起 典型的校园暴力案件。试想,马某要是不随身携带刀具,也不会一时气愤拿刀伤人。马某和张某本是花季的年龄,张某却早早的离开了人世,而马某也因故意伤害致人 死亡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开始了漫长的牢狱生活。他的父母也因为他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与马某连带赔偿被害人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近二十万元。马某的行为不但给别人的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害人又害己啊!还有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告人王某不满十八周岁,因经常走夜路,为了防身,身上经常带着弹簧刀。一天,他和朋友李某等四人在饭店吃饭,吃饭期间,因打碎 了一个啤酒瓶子发出了嘈音,让邻桌吃饭的几个人感到不满。结帐时,两桌 人发生 了口角,邻桌的一人用啤酒瓶子打了李某一下,而王某看到朋友被打了,为了表现 他的义气,一时冲动,再加上的酒精的驱使,掏出随身携带的卡簧刀将对方的两人 刺成一死一重伤的严重后果,后因被告人未满十八周岁,家里又主动赔偿给被害人 一部分赔偿款,法院对其从轻判处,判其十二年有期徒刑。这也是随身携带管制刀 具所带来的后果。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携带刀具以备防身的想法千 万不能有。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特殊时期,思想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 相对较差,容易冲动,遇事不冷静,爱感情用事,喜欢讲义气,做事又不计后果,加上法律意识淡薄,特别容易因随身携带的刀具而酿成血案。希望,同学们能引以 为戒,增强法制观念,不随身携带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管制刀具。

第三、以大欺小,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这种习惯在往前发展一步,那就非常 容易构成抢劫罪 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在校园里时有发生,主要的表现就是:有的同学在 学校里向低年级的同学索要学习文具,索要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后来慢慢发展到 向低年级的同学要钱,当遭到反抗时,还会进行辱骂,甚至是拳脚相加。如果这种 行为不及时矫正,非常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欲望越发膨 胀时,人的胆量也就随之增大,就有可能铤而走险。当从同学那索要的钱财不能满 足需要时,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抢劫犯罪,甚至给被害人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例 如这样一起抢劫案件,两名在校的学生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多次在校园里向低 年级的同学索要钱财和学习用品,不给就拳脚相加,小同学都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大有校园雄霸之势头。后来天长日久,胆子也越来越大,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受到了刑法的惩罚。更可悲的是,有的青少年在犯了罪后,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 经构成了犯罪,因为学生身上一般也不带多少钱,都是家长给了一些午饭钱,或是 零花钱。所以每次抢劫学生时,有时只抢到几元钱。有些抢劫案发生了,自己还无 任何意识,三名被告人看到两个中学生在路上走,就上前跟两个学生要钱,在遭到 反抗时,又用砖头和拳脚对被害人进行殴打,被害人害怕了,赶紧将身上的七元钱 给了三名被告。三名被告拿钱到游戏厅,又拿一元钱买了游戏币,开始玩游戏。被 公安机关抓到时,三名被告也承认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 已经构成了抢劫罪。我国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是其他方 法强行抢劫公私财物的,就构成了抢劫罪。哪怕是抢了一元钱,只要是符合了抢劫 罪的构成要件,那么都要按抢劫罪定罪处罚。法律的无知带给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他们将为此付出大好的青春时光作为代价。所以,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一定要 从小杜绝。

第四、顺手牵羊的小偷小摸行为也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容易引发盗窃罪,而 盗窃罪在青少年中更是多发的犯罪类型 社会发展了,同学们用的文具,书包、衣着等都有了新颖的变化,样式多,五 花八门。在校园里有的同学羡慕别 人有漂亮的文具,会一时心动,趁同学不注意顺 手牵羊,随手拿走,据为已有。有的同学可能认为随手拿了别人少量的财物不算什 么,其实严格地说,这就是一种偷窃行为。只不过是偷窃的数额较少,还没有构成 犯罪。可是忽视了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任其发展,时间长了,胆子越来越大,偷窃 的数额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国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 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构成了盗 窃罪。在我们审理的盗窃案件中,绝大多数的罪犯都是从小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以至于不能自拔,最终导致犯罪。例如我们曾办理的一起盗窃、抢劫案件,被告人 郭某从小家境不太好,但他很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一次班里组织春游,每人要 交 50 元钱,因为他家经济状况不好,他没有开口向父母要钱,又怕同学知道自己的 情况,觉得没面子,他决定自己想办法解决。可是一个学生,他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他到邻居家见屋里没人,便在一抽屉里拿了 100 元钱离开了。这是他第一次盗窃,可是没想到,正是这第一次盗窃慢慢的将他引向了犯罪的深渊。到学校后他用偷来 的钱交了春游费,见事情没有败露,他尝到了甜头,后来又多次盗窃同学的饭票,在被老师发现后当众训斥了他。他觉得很没面子。从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开始仇 恨老师、仇恨学校,乃至于仇恨社会,后来跟本就不去学校上学。又经常到居民区、机关单位盗窃,几次得手,胆子也越来越大,后来干脆发展到抢劫作案。后终因他 持刀抢劫他人财物而落入法网。在众多盗窃、抢劫案件中,罪犯在服刑期满出狱后,一部分人仍不能改掉盗窃和抢劫的恶习,继续作案,以至于二进宫,三进宫的现象 时有发生。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不良习惯的养成,以免造成终身的 遗憾。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让我们从小做起,从今天做起,做个品德优良的好学 生。

第五、缺乏宽容心,同学之间因琐事打架斗殴,这个习惯也很不好,越来越多 的校园暴力案件都是因为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彼此之间发生的矛盾,而引发流血事件 打架斗殴是一种扰乱社会治安极其严重的不良行为,属于暴力性犯罪的初期阶 段。同学们一定要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 子没有兄弟姐妹,在家有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多方宠爱,处事时多半 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学到宽容、忍让和理解。而正是这种缺乏宽容的心态,使 一些学生在处理一些矛盾时容易走极端。有这样一起校园群殴事件,两名同班同学因发生了一点小矛盾,双方都纠集了几名要好的同学进行较量,结果在群殴中造成 了一死一重伤的严重后果。还有的学生因受同学欺负,就到社会上勾结一些闲散人 员,拿棍棒等冲到校园里,对同学进行伤害,这些血的事实告诉我们,那种“哥们 义气、两肋插刀”的感情用事、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今年以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已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去年我做为一个专题已经跟同学们上了一课,同学们也应该很有感触,因为这些案件都 发生在校园 里,也随时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同窗数载,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 矛盾,但终归都是一些琐事,彼此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道个歉也就心平气和了,如 果非要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往往会使矛盾激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对双方来说 都是一种损失,谈不上谁赢谁输,谁胜谁负。当你们走上工作岗位,回忆起上学时 的时光,这份同学之间的友情是非常可贵的。“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海阔天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同 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宽容人,理解人,培养自己开朗、豁达的 性格,团结友爱,互谅互让。同时要多学习法律知识,学会冷静面对突发事件,正 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命运,认真地、负责 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第六、出入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一旦上瘾极易引发违法犯罪。目前来说对青少年最具有诱惑力的不健康娱乐场所就是游戏厅和网吧等。在这 些娱乐场所空气污浊,人员复杂,有着大量的不健康的娱乐项目,对未成年人生理 和心理造成了大量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影响。不仅使青少年受到伤害,也使一些青少 年误入歧途。当前是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同学们的生 活、成长环境、学习娱乐方式,甚至包括思维方式、情感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标 准、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也许有上过网的,也 有玩过网络游戏的。可能对网络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学校也专门开设了计算机课,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因为现在是网络时代,使用电脑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技 能。但是对象你们这么大的学生来说上网大多数都是玩游戏,用到学习上来的很少。一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 “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 是玩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而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我们并不是反对青少年 上网,并不反对他们利用网络来寻求知识,但是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的是,网络一 是面双刃剑,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千万不要痴迷于网络游戏。因为过多的沉迷于网 络游戏,不但会影响你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你们将自身处于一个不安全的环境里,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侵害,而且还有可能因此引发犯罪。前一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起学生因痴迷网络游戏,过于投入引发了幻想,把 自己想象成游戏中的人物,盲目的崇拜游戏中虚拟的人物形象,模仿游戏中主人公 的形象,从高楼往下飞,跳楼自杀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一次警钟。同学们的心理 还不成熟,容易模糊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差异,这对我们同学的身心健康是极为 不利的。同时因网络诱发的犯罪事件也屡见不鲜。中学生胡某在网吧玩一种用刀捅 人的暴力游戏,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网络用词 PK,由于技术欠佳,每次都被别人捅 倒,在一旁的一名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忍不住对其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 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随身携带的半尺长的尖刀捅向少年的胸口,导致该少 年当场死亡。而胡某仍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真到警方赶到才如梦初醒。惊呼: “我 是不是杀了 人了,我会不会坐牢?”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胡某已沉浸在暴力游戏 中失去理智,分不清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了。有些玩过游戏的同学可能知道,在游 戏中的人物一般都有好几条命,死了之后还可以重新活过来。这些错误的引导使沉 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往往并不理解生命的可贵性。我们要知道,每个人的生命只 有一次,人一旦死了,即便你有多后悔自己的行为,生命都是不能复生的,所以同 学们一定要处事冷静,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惜他人的生命。另外,学生经常出入网吧容易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性,也就是说有瘾。开始是 课余时间上网玩,后来就发展到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甚至辍学等。使一些孩子 过早的进入了社会,更多的接触了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可以说,没有哪一位家长会 专门给孩子上网玩游戏的费用,而有的学生不吃中午饭省下钱去网吧上网,有的借 口学校收费骗取家长的钱,有的甚至偷家中大人的钱。对游戏依赖性越大就越觉得 钱不够花,因而有的人开始铤而走险,依靠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金钱。有学生因将 自己交学费的钱玩游戏花掉了,无法和家长、老师交待,而产生抢劫之念,在实施 了一起抢劫犯罪之后被判刑。又如,有两名中学生为了搞到钱去打游戏,竟然绑架 了同班同学,并用刀将同学杀死。近几年,因上网无钱,抢劫、绑架等暴力案件数 量大增,发人深省。网吧的环境恶劣,秩序混乱,因此在网吧发生的伤害案件也越来越多,如在这 样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告人刘某和被害人孙某原系朋友关系,后来疏远。二人 经常到网吧上网。案发当天,被告人刘某到某网吧上网。聊天中,刘某与孙某在网 上对骂,并互相告诉自己所在的网吧。后孙某来到刘某所在的网吧,刘某因其个子 小怕打不过孙某,便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刺中了孙某的胸部,导致孙某失血过多死 亡。刘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因他当时不满十六周岁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另外 还有一起网吧殴斗案件,多名青少年在文化宫游戏厅玩游戏时发生口角,后来发展 到动手发生撕打,结果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其中有三名被告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些血的事件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反思。网吧人员混杂,常有社会青年掺杂其中,一些惯于违法的社会青年更是经常出 没于这些场所。学生经常进出这样的网吧受到伤害的机会就会很多。有的被无端谩 骂,有的被殴打,有的被勒索钱财,由于到网吧都是没有经家长的允许,所以受到 伤害也不敢告诉家长和教师,身体受到伤害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时 甚至发生悲剧。例如我们前面说过的那起影响重大的杀童案,也是因为几名被害人 经常到网吧上网,长时间在网吧逗留,引起了罪犯的注意,才惨遭被告人的杀害。网吧是个社会闲散人员聚集的地方,人员复杂,环境恶劣,不适合学生出入,所以 我们学生为了个人的安全,尽量不要长时间的在网吧逗留,以免成为犯罪分子眼中 的猎物。另外,还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在网络 上以女孩约网友见面为诱饵,由女孩将网友骗至偏僻处,由埋伏在这里的男青年实 施抢劫。上述这些案例告诫同学们,应该增强警惕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 意 出入类似的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哄骗,更不要随意的会见网友,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和家长、老师沟通解决,尽量的减少 被伤害的可能。在学生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良习惯,比如,喝酒、抽烟,无照驾驶摩托车等等。喝酒虽然不能直接导致犯罪,但是人在喝完酒后,大脑受酒精的麻醉,神志不清醒,易冲动,容易间接的引发某些犯罪的发生。我们审理的很多案件都是被告人在醉酒 后,在酒精的刺激下引发的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而我国法律规定,醉酒后实施 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受到刑法的处罚。法律是无情的,不会因为你喝多了酒而 对你手下留情。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无需我在此多讲,青少年的身心 还没有发育完整,吸烟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危害严重。更重要的是在 歌厅、卡拉 OK 厅等人员复杂的环境里,抽烟行为也有可能会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 引诱被害人吸毒的手段等等。目前因未成年人无照驾驶摩托车将人撞死、撞伤的案 件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也搭进了自己的性命,害人又害已。杜绝以上几种不良行 为能使青少年远离犯罪的泥潭,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止罪犯的侵害。我们在座在同学 们有没有类似的习惯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社会上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 诱惑,我们青少年如何把握自己,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这是一个考验意志的过程,是一个磨炼性格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更是一个塑造人生的过程。我 相信,在我们聪明的孩子们面前,没有什么诱惑是不能抵制的,没有什么弱点是不 能克服的,没有什么习惯是不能改变的。同学们,你们正在成长,有很多事情需要你们去学习,新学期开始了,愿同学们都能把握好自己,把握好前进的方向,等待你们是会是更美好的前程。最后,祝同学们都能够健康成长,学业有成!谢谢大家!

2009年10月

下载官庄镇社区矫正法制讲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官庄镇社区矫正法制讲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银行法制讲课稿

    在中国建设银行乌苏市支行法制教育课上的讲课稿 ——乌苏市人民检察院 覃章华 各位领导,各位建设银行的同志们: 首先,非常感谢建设银行的领导和同志们,给我这次和大家一起探讨......

    社区矫正(范文)

    兼收并蓄 勇于实践 努力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 海曙区西门街道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西门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调查报告【摘要】: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社区矫正所体现出来的发动社会力量来矫正改造罪犯......

    加强社区矫正(推荐)

    加社区矫正工作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转化效果,帮助矫正对象树立学法、守法意识,提高矫正工作质量。8月23日上午,马山司法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工......

    社区矫正材料

    奉先县司法局“青年论坛”活动征文——奉先县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牢记四字要诀温情唤醒新生南阳司法所:黑黑奉先县司法局“青年论坛”活动征文——奉先县创新法制宣传......

    社区矫正文档

    社区矫正告知书(缓刑、假释) 一、社区矫正是一项针对非监禁刑犯罪的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服刑人员应在刑事判决、裁定生效或出监(所)之日起七日内持人民法院或监狱开具的证明......

    社区矫正

    浅谈我国社区矫正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障碍 小组成员:李磊黎明武鹏蒋杭翔牛龙田志祥 社区矫正就是指通过各种非监禁刑罚使罪犯得以留在社区中接受教育、改造,以免监禁刑可能带来......

    社区矫正

    二○一一年度达坂城镇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 责任状 达坂城镇司法所 为进一步做好达坂城镇“五种罪犯”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